标题:一、老子 内容: 班固曰:道家者流,其原出于史官司。 其传书莫著于《老子》。 孔子当周衰,以圣德不得位,序《诗》、《书》、《礼》、《乐》为儒宗,而见规于老子,其事见《庄子》、《太史公书》者具可征信。 老子生并孔子,孔子所严事,而其为书简易条畅,利以排偶,间以语己,不为钩棘,文章乃与《论语》类。 至云:玄同以为体,因循以为用,无成势,无常形。 则胜民久国之道,虽孔子莫之尚也! 然当孔子之时,其道未大显。 至战国,世益陵夷狙诈,争战之风日炽,贤者自放不得志,痛其时诸侯王,亡虑皆为民害,而世儒又貌袭多伪,乃发愤取老子之说,务推本言之以救其失,则庄周之徒兴焉! 其词恍洋放恣以适己,其意则重可悲矣! 秦得天下,益尚诈力,烧《诗》、《书》。 民萌凋瘵,天下滋欲休息慕黄老之无为,载其清静,民以宁一。 质文异尚,时各宜也。 上自文、景之君,萧、曹之相国,儒者司马氏父子、贾谊之论大道,皆右黄老。 黄老之学,于是为极盛! 而诸儒老师,区区守《诗》、《书》毁弃之余,搜残讨遗,用力至勤苦,六经始萌芽向明。 然道之称,卒专于黄老。 正始以来,士大夫尚清谈崇高致,人人言老庄,卒放弃礼法,天下大乱! 老庄氏之教,外形骸生死,宁静自胜,王衍、何晏之伦,溺心势物,殆不啻与之背驰绝远;而老庄不幸蒙其名! 是故其学盛于汉,而貌袭于魏晋,既以为世诟病,高明迈俗之士,知名物训诂之学,弱于德,强于物,未足弥道之量,而假说于浮屠,藉以明心见性焉! 呜呼! 道家微而释氏兴,其道有相因也。 士不幸生末世,波谲云诡,情伪万状。 老子之学,淡泊无为,即不善国,亦以自宁。 因撰是篇,以诏学者。 一、老子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按:《太史公书》传周秦诸子详其邑里者,独《孔子世家》曰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老子列传》曰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 它所记若颜回鲁人,孟轲邹人,张仪魏人,则记其国而不地。 若庄子蒙人,申不害京人,则记其地而不国。 若苏秦东周洛阳人,李斯楚上蔡人,则并国与地记之,亦不及其邑里。)名耳,字聃,姓李氏,周守藏室之史也。 (据《后汉书桓帝纪》章怀注引《史记》。 以上老子里贯、姓名、仕历。)孔子西藏书于周室。 子路谋曰:由闻周之征藏史有老聃者,免而归居。 夫子欲藏书,则试往因焉。 孔子曰:善! 往见老聃。 而老聃不许。 于是翻十二经以说。 (陆德明《经典释文》曰:十二经说者,云《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又加六纬,合为十二经也。)老聃中其说,曰:大谩! 愿闻其要。 孔子曰:要在仁义。 老聃曰:请问仁义,人之性邪? 孔子曰:然! 君子不仁则不成,不义则不生。 仁义,真人之性也,又将奚为矣? 老聃曰:请问何谓仁义? 孔子曰:中心物恺,兼爱无私,此仁义之情也。 老聃曰:噫! 几乎后言! 夫兼爱,不亦迂乎! 无私焉,乃私也! 夫子若欲使天下无失其牧乎? 则天地固有常矣,日月固有明矣,星辰固有列矣,禽兽固有群矣,树木固有立矣。 夫子亦放德而行,循道而趋,已至矣! 又何偈偈乎揭仁义,若击鼓而求亡子焉! (据《庄子天道篇》。)夫播糠眯目,则天地四方易位矣! 蚊虻噆肤,则通昔不寐矣! 夫仁义憯然乃愤吾心,乱莫大焉! 吾子使天下无失其朴;吾子亦放风而动,总德而立矣! 夫鹄不日浴而白;乌不日黔而黑;黑白之朴,不足以为辩。 名誉之观,不足以为广。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 孔子见老聃归,三日不谈。 弟子问曰:夫子见老聃,亦将何规哉? 孔子曰:吾乃今于是乎见龙! 龙合而成体,散而成章,乘乎云气而养乎阴阳。 予口张而不能嗋! 予又何规老聃哉! 子贡曰:然则人固有尸居而龙见,雷声而渊默,发动如天地者乎? 赐亦可得而观乎? 遂以孔子声见老聃。 老聃方将倨堂而应,微曰:予年运而往矣! 子将何以戒我乎? 子贡曰:夫三王五帝之治天下不同,其系声名一也,而先生独以为非圣人,如何哉! 老聃曰:小子少进! 子何以谓不同? 对曰:尧授舜,舜授禹。 禹用力而汤用兵。 文王顺纣而不敢逆;武王逆纣而不肯顺。 故曰不同。 老聃曰:小子少进! 余语女三王五帝之治天下! 黄帝之治天下,使民心一,民有其亲,死不哭,而民不非也。 尧之治天下,使民心亲,民有为其亲,杀其杀,而民不非也。 舜之治天下,使民心竞,民孕妇十月生子,子生五月而能言,不至乎孩而始谁,则人始有夭矣! 禹之治天下,使民心变,人有心而兵有顺,杀盗非杀,人自为种而天下耳。 是以天下大骇,儒墨皆起! 其作始有伦,而今乎妇女,何言哉! 余语女:三王五帝之治天下,名曰治之而乱莫甚焉! 三王之知,上悖日月之明,下睽山川之精,中堕四时之施,其知憯于蛎虿之尾,鲜规之兽,莫得安其性命之情者;而犹自以为圣人,不可耻乎? 其无耻也! 子贡蹴蹴然不安! 孔子谓老聃曰:丘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自以为久矣,孰知其故矣! 以奸者七十二君,论先王之道,而明周召之迹,一君无所钩用。 甚矣夫! 人之难说也! 道之难明邪? 老子曰:幸矣! 子之不遇治世之君也! 夫六经,先王之陈迹也,岂其所以迹哉! 今子之所言,犹迹也。 夫迹,履之所出;而迹岂履哉! 夫白之相视,眸子不运而风化。 虫雄鸣于上风,雌应于下风而化。 类自为雌雄,故风化。 性不可易,命不可变,时不可止,道不可雍,苟得于道,无自而不可。 失焉者无自而可。 孔子不出,三月复见;曰:丘得之矣! 乌鹊孺;鱼傅沫;细腰者化;有弟而兄啼;久矣夫! 丘不与化为人! 不与化为人,安能化人? 老子曰:可! 丘得之矣! (据《庄子天运篇》。 以上孔子见老子而语仁义。 按《庄子天道篇》称:孔子见老聃翻十二经以说,曰:要在仁义。 《天运篇》载孔子见老聃而语仁义,老聃所以难之者,辞意略同,疑是一事两记,故节并之。 此即《史记》本传载:孔子适周,谓弟子老子犹龙之所本也。)孔子见老聃。 老聃新沐,方将被发而干,然似非人。 孔子便而待之,少焉,见曰:丘也眩与? 其信然与? 向者先生形体掘若槁木,似遗物离人而立于独也! 老聃曰:吾游于物之初。 孔子曰:何谓邪? 曰:心困焉而不能知,口辟焉而不能言,尝为女议乎其将:至阴肃肃,至阳赫赫;肃肃出乎天,赫赫发乎地;两者交通成和而物生焉,或为之纪而莫见其形,消息满虚,一晦一明,日改月化,日有所为而莫见其功。 生有所乎萌,死有所乎归,始终相反乎无端而莫知乎其所穷。 非是也,且孰为之宗? 孔子曰:请问游是? 老聃曰:夫得是,至美至乐也;得至美而游乎至乐,谓之至人! 孔子曰:愿闻其方。 曰:草食之兽,不疾易薮;水生之虫,不疾易水;行小变而不失其大常也,喜怒哀乐,不入于胸次。 夫天下也者,万物之所一也;得其所一而同焉,则四支百体,将为尘垢;而死生终始,将为昼夜,而莫之能滑;而况得丧祸福之所介乎? 弃隶者若弃泥途,知身贵于隶也。 贵在于我而不失于变。 且万化而未始有极也,夫孰足以患心! 已为道者解乎此! 孔子曰:夫子德配天地,而犹偃至言以修心;古之君子,孰能脱焉? 老聃曰:不然! 夫水之于汋也,无为而才自然矣! 至人之于德也,不修而物不能离焉;若天之自高,地之自厚,日月之自明;夫可修焉! 孔子出,以告颜回曰:丘之于道也,其犹醯鸡与! 微夫子之发吾覆也,吾不知天地之大全也! (据《庄子田子方篇》。)孔子问于老聃曰:今日晏闲,敢问至道? 老聃曰:汝斋戒,疏瀹而心,澡雪而精神,掊击而知! 夫道,窅然难言哉! 将为汝言其崖略:夫昭昭生于冥冥,有伦生于无形,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而万物以形相生,故九窍者胎生,八窍者卵生。 其来无迹,其往无涯,无门无房,四达之皇皇也;邀于此者,四枝强,思虑恂达,耳目聪明;其用心不劳,其应物无方,天不得不高,地不得不广,日月不得不行,万物不得不昌,此其道欤? 且夫博之不必知,辩之不必慧,圣人以断之矣。 若夫益之而不知益,损之而不知损者,圣人之所保也。 渊渊乎其若海! 魏魏乎其终则复始也! 运量万物而不匮,则君子之道,彼其外欤? 万物皆往资焉而不匮,此其道欤? 中国有人焉,非阴非阳,处于天地之间;直且为人,将反于宗。 自本观之,生者喑醷物也;虽有寿夭,相去几何! 须臾之说也,奚足以为尧、桀之是非! 果蓏有理,人伦虽难,所以相齿。 圣人遭之而不违,过之而不守;调而应之,德也;偶而应之,道也;帝之所兴,王之所起也。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注然勃然,莫不出焉;油然漻然,莫不入焉;已化而生,又化而死;生物哀之,人类悲之。 解其天弢,堕其天袟,纷乎宛乎;魂魄将往,乃身从之,乃大归乎! 不形之形,形之不形,是人之所同知,非将至之所务也,此众人之所同论也。 彼至则不论,论则不至;明见无值,辩不若默。 道不可闻,闻不若塞,此之谓大得。 (据《庄子知北游篇》。)孔子行年五十有一而不闻道,乃南之沛,见老聃。 老聃曰:子来乎? 吾闻子北方之贤者也;子亦得道乎? 孔子曰:未得也。 老子曰:子恶乎求之哉? 曰:吾求之于度数,五年而未得也。 老子曰:子又恶乎求之哉? 曰:吾求之于阴阳,十有二年而未得。 老子曰:然! 使道而可献,则人莫不献之于其君;使道而可进,则人莫不进之于其亲;使道而可以告人,则人莫不告其兄弟;使道而可以与人,则人莫不与其子孙。 然而不可者,无它也,中无主而不止,外无正而不行。 由中出者,不受于外,圣人不出。 由外入者,无主于中;圣人不隐。 名,公器也,不可多取。 仁义,先王之蘧庐也,止可以一宿而不可久处,觏而多责。 古之至人,假道于仁,托宿于义,以游逍遥之虚,食于苟简之田,立于不贷之圃,逍遥,无为也;苟简,易养也;不贷,无出也;古者谓是采真之游。 以富为是者,不能让禄;以显为是者,不能让名;亲权者,不能与人柄,操之则栗,舍之则悲;而一无所鉴,以窥其所不休者,是天之戮民也! 怨、恩、取、与、谏、教、生、杀八者,正之器也;惟循大变,无所湮者,为能用之。 故曰:正者,正也。 其心以为不然者,天门弗开矣! (据《庄子天运篇》。)老子曰:夫道,于大不终,于小不遗,故万物备。 广广乎其无不容也! 渊乎其不可测也! 形德仁义,神之末也,非至人孰能定之! 夫至人有世,不亦大乎,而不足以为之累。 天下奋棅而不与之偕;审乎无假而不与利迁;极物之真能守其本;故外天地,遗万物,百神未尝有所困也。 通乎道,合乎德,退仁义,宾礼乐,至人之心有所定矣。 世之所贵道者书也,书不过语,语有贵也。 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 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而世因贵言传书! 世虽贵之,我犹不足贵也! 为其贵非其贵也! 故视而可见者,形与色也。 听而可闻者,名与声也。 悲夫! 世人以形色名声为足以得彼之情! 夫形色名声,果不足以得彼之情,则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而世岂识之哉! (据《庄子天道篇》。 以上孔子见老聃而问道,老聃论之。)孔子曰:吾闻诸老聃曰:天子崩,国君薨,则祝取群庙之主而藏诸祖庙,礼也。 卒哭成事,而后主各反其庙。 君去其国,太宰取群庙之主以从;礼也。 祫祭于庙,则祝迎四庙之主。 主出庙入庙,必跸。 老聃云。 曾子问曰: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则有变乎? 且不乎? 孔子曰:昔者吾从老聃助葬于巷党,及,日有食之。 老聃曰:丘! 止柩! 就道右,止哭以听变。 既明反,而后行;曰:礼也! 反葬而丘问之曰:夫柩不可以反者也;日有食之,不知其已之迟数;则岂如行哉? 老聃曰:诸侯朝天子,见日而行,逮日而舍奠。 大夫使,见日而行,逮日而舍。 夫柩不蚤出,不莫宿。 见星而行者,惟罪人与奔父母之丧者乎? 日有食之,安知其不见星也? 且君子行礼,不以人之亲痁患。 吾闻诸老聃云。 孔子曰:吾闻诸老聃曰:昔者史佚有子而死,下殇也,墓远。 召公谓之曰:何以不棺敛于宫中? 史佚曰:吾敢乎哉? 召公言于周公。 周公曰:岂不可! 史佚行之。 下殇用棺衣棺,自史佚始也。 子夏问曰:三年之丧卒哭,金革之事无辟也者,礼欤? 孔子曰:吾闻诸老聃曰:昔者鲁公伯禽有为为之也。 今以三年之丧从其利者,吾弗知也。 (据《礼记曾子问》。)初南宫敬叔言鲁君曰:请与孔子适周。 鲁君与之一乘车,两马,一竖子,俱适周;盖问礼于老子云。 (据《史记孔子世家》及本传。)老子修道德,其学以礼为忠信之薄;然处不违俗而为周史,守其藏室;以故明于礼而能对孔子之问也! (以上孔子问礼于老子。)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 强为我著书! 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 (据《史记》本传。 以上著书上下篇。)其问道从游之可考见者:有阳子居,有崔瞿,有士成绮,有庚桑楚,有柏矩,而庚桑楚为著,庄子特纪其事而因以题篇者也。 阳子居南之沛;老聃西游于秦;邀于郊,至于梁而遇老子。 老子中道,仰天而叹曰:始以汝为可教,今不可也! 阳子居不答,至舍,进盥漱巾栉脱屦户外,膝行而前曰:向者弟子欲请夫子;夫子行不闲,是以不敢。 今闲矣,请问其故? 老子曰:而睢睢盱盱! 而谁与居! 大白若辱,盛德若不足。 阳子居蹴然变容曰:敬闻命矣! 其往也,舍者迎将其家,公执席,妻执巾栉;舍者避席;炀者避灶。 其反也,舍者与之争席矣! (据《庄子寓言篇》。)阳子居见老聃曰:有人于此,向疾强梁,物彻疏明,学道不倦,如是者可比明王乎? 老聃曰:是于圣人也,胥易技系,劳形怵心者也! 且也虎豹之文来田;猨狙之便,执斄之狗来藉;如是者可比明王乎? 阳子居蹴然曰:敢问明王之治? 老聃曰:明王之治,功盖天下而似不自已;化贷万物而民弗恃;有莫举名,使物自喜;立乎不测,而游于无有者也。 (据《庄子应帝王篇》。)崔瞿问于老聃曰:不治天下,安臧人心? 老聃曰:汝慎,无撄人心! 人心排下而进上,上下囚杀;淖约柔乎刚强;廉刿雕琢,其热焦火;其寒凝冰;其疾俯仰之间,而再抚四海之外;其居也渊而静;其勤也县而天;偾骄而不可系者,其惟人心乎! 昔者黄帝始以仁义撄人之心,尧、舜于是乎股无胈,胫无毛,以养天下之形;愁其五藏以为仁义;矜其血气以规法度;然犹有不胜也! 尧于是放兜于崇山,投三苗于三峗,流共工于幽都,此不胜天下也。 夫施及三王而天下大骇矣! 下有桀、跖,上有曾、史,而儒、墨毕起;于是乎喜怒相疑,愚智相欺,善否相非,诞信相讥,而天下衰矣! 大德不同,而性命烂漫矣! 天下好知,而百姓求竭矣! 于是乎釿锯制焉,绳墨杀焉,椎凿决焉! 天下脊脊大乱,罪在撄人心;故贤者伏处大山嵁岩之下,而万乘之居,忧栗乎庙堂之上! 今世,殊死者相枕也,桁杨者相推也,刑戮者相望也,而儒、墨乃始离跂攘臂乎桎梏之间! 噫! 甚矣哉! 其无愧而不知耻也! 甚矣! 吾未知圣知之不为桁杨椄槢也? 仁义之不为桎梏凿枘也? 焉知曾、史之不为桀、跖嚆矢也? 故曰绝圣弃知而天下大治。 (据《庄子在宥篇》。)士成绮见老子而问曰:吾闻夫子圣人也,吾固不辞远道而来愿见,百舍重趼而不敢息! 今吾观子非圣人也! 鼠壤有余蔬,而弃妹,不仁也! 生熟不尽于前,而积敛无崖! 老子漠然不应。 士成绮明日复见,曰昔者吾有刺于子! 今吾心正郤矣! 何故也? 老子曰:夫巧知神圣之人,吾自以为脱焉! 昔者子呼我牛也而谓之牛,呼我马也而谓之马。 苟有其实,人与之名而弗受,再受其殃! 吾服也恒服,吾非以服有服。 士成绮雁行避影,履行遂进,而问修身若何? 老子曰:而容崖然! 而目冲然! 而颡然! 而口阚然! 而状义然! 似系马而止也! 动而持,发也机,察而审,知巧而睹于泰,凡以为不信。 边竟有人焉,其名为窃! (据《庄子天道篇》。)柏矩学于老聃,曰:请之天下游。 老聃曰:已矣! 天下犹是也! 又请之。 老聃曰:汝将何始? 曰:始于齐。 至齐,见辜人焉,推而强之,解朝服而幕之,号天而哭之,曰:子乎! 子乎! 天下有大灾,子独先离之! 曰莫为盗! 莫为杀人! 荣辱立,然后睹所病;货财聚,然后睹所争。 今立人之所病,聚人之所争;穷困人之身,使无休时,欲无至此,得乎? 古之君人者,以得为在民,以失为在己;以正为在民,以枉为在己,故一形有失其形者,退而自责。 今则不然! 匿为物而愚不识,大为难而罪不敢,重为任而罚不胜,远其途而诛不至。 民知力竭,则以伪继之! 日出多伪,士民安取不伪! 夫力不足则伪;知不足则欺;财不足则盗。 盗窃之行,于谁责而可乎? (据《庄子则阳篇》。)老聃之役,有庚桑楚者,偏得老聃之道,以北居畏垒之山;其臣之画然知者去之;其妾之絜然仁者远之;拥肿之与居,鞅掌之为使。 居三年,畏垒大壤。 畏垒之民相与言曰:庚桑子之始来,吾洒然异之! 今吾日计之而不足,岁计之而有余;庶几其圣人乎! 子胡不相与尸而祝之,社而稷之乎? 庚桑之闻之,南面而不释然。 弟子异之,庚桑子曰:弟子何异于予! 夫春气发而草木生;正得秋而万宝成;夫春与秋,岂无得而然哉? 大道已行矣! 吾闻至人尸居环堵之室,而百姓倡狂,不知所如往。 今以畏垒之细民而窃窃焉欲俎豆予于贤人之间,我其杓之人耶! 吾是以不释于老聃之言! 弟子曰:不然! 夫寻常之沟,巨鱼无所还其体;而鲵为之制。 步仞之丘陵,巨兽无所隐其躯,而蘖狐为之祥。 且夫尊贤授能,先善与利,自古尧、舜以然;而况畏垒之民乎! 夫子亦听矣! 庚桑楚曰:小子来! 夫函车之兽,介而离山,则不免于罔罟之患。 吞舟之鱼,砀而失水,则蚁能苦之。 故鸟兽不厌高,鱼鳖不厌深。 夫全其形生之人,藏其身也,不厌深眇而已矣! 且夫二子者,又何足以称扬哉! 是其于辩也,将妄凿垣墙而殖蓬蒿也! 简发而栉,数米而炊,窃窃乎! 又何足以济世哉! 举贤则民相轧,任知则民相盗。 之数物者,不足以厚民。 民之于利甚勤;子有杀父;臣有杀君;正昼为盗,日中穴阫! 吾语汝! 大乱之本,必生于尧、舜之间,其末存乎千世之后。 千世之后,其必有人与人相食者也! 南荣趎蹴然正坐曰:若趎之年者已长矣! 将恶乎托业以及此言耶? 庚桑子曰:全汝形,抱汝生,无使汝思虑营营,若此三年,则可以及此言也! 南荣趎曰:目之与形,吾不知其异也,而盲者不能自见。 耳之与形,吾不知其异也,而聋者不能自闻。 心之与形,吾不知其异也,而狂者不能自得。 形之与形亦辟矣,而物或间之邪? 欲相求而不能相得。 今谓趎曰:全汝形,抱汝生,勿使汝思虑营营。 趎勉闻道达耳矣。 庚桑子曰:辞尽矣! 曰:奔蜂不能化藿蠋,越鸡不能伏鹄卵;鲁鸡固能矣。 鸡之与鸡,其德非不同也,有能与不能者,其才固有巨小也。 今吾才小不足以化子! 子胡不南见老子? 南荣趎赢粮七日七夜,至老子之所。 老子曰:子自楚之所来乎? 南荣趎曰:惟! 老子曰:子何与人偕来之众也? 南荣趎惧然顾其后。 老子曰:子不知吾所谓乎? 南荣趎俯而惭,仰而叹曰:今者吾忘吾答,因失吾问。 老子曰:何谓也? 南荣趎曰:不知乎? 人谓我朱愚;知乎? 反愁我躯! 不仁? 则害人! 仁则反愁我身! 不义? 则伤彼! 义则反愁我已! 我安逃此而可? 此三害者趎之所患也,愿因楚而问之。 老子曰:向吾见若眉睫之间,吾因以得汝矣! 今汝又言而信之,若规规然,若丧父母,揭竿而求诸海也! 汝亡人哉! 惘惘乎! 汝欲反汝情性而无由入,可怜哉! 南荣趎请入就舍,召其所好,去其所恶,十日自愁,复见老子。 老子曰:汝自洒濯! 孰哉! 郁郁乎! 然而其中津津乎犹有恶也! 夫外韄者,不可繁而促,将内揵。 内韄者,不可缪而捉,将外揵。 外内韄者,道德不能持;而况放道而行者乎! 南荣趎曰:里人有病,里人问之。 病者能言其病,然其病病者,犹未病也。 若趎之闻大道,譬犹饮药以加病也,趎愿闻卫生之经而已矣。 老子曰:卫生之经,能抱一乎? 能勿失乎? 能无卜筮而知吉凶乎? 能止乎? 能已乎? 能舍诸人而求诸己乎? 能翛然乎? 能侗然乎? 能儿子乎? 儿子终日嗥而嗌不嗄,和之至也! 终日握而手不掜,共其德也! 终日视而自不瞚,偏不在外也! 行不知所之,居不知所为,与物委蛇而同其波;是卫生之经已! 南荣趎曰:然则是至人之德已乎? 曰:非也,是乃所谓冰解冻释者能乎! 夫至人者,相与交食乎地而交乐乎天,不以人物利害相撄;不相与为怪,不相与为谋,不相与为事,翛然而往,侗然而来,是谓卫生之经已。 曰:然则是至乎? 曰:未也! 吾固告汝曰:能儿子乎? 儿子动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身若槁木之枝而心若死灰;若是者,祸亦不至,福亦不来;祸福无有,恶有人灾也! 宇泰定者,发乎天光。 发乎天光者,人见其人。 人有修者,乃今有恒。 有恒者,人舍之;天助之;人之所舍;谓之天民;天之所助,谓之天子。 学者,学其所不能学也。 行者,行其所不能行也。 辩者,辩其所不能辩也。 知止乎其所不能知,止矣! 若有不即是者,天钧败之。 备物以将形,藏不虞以生心,敬中以达彼,若是而万恶至者,皆天也,而非人也;不足以滑成,不可内于灵台。 灵台者,有持而不知其所持,而不可持者也。 不见其诚已而发;每发而不当,业入而不舍,每更为失。 为不善乎显明之中者,人得而诛之。 为不善乎幽闲之中者,鬼得而诛之。 明乎人,明乎鬼者,然后能独行。 券内者,行乎无名,券外者,志乎期费。 行乎无名者,惟庸有光;志乎期费者,惟贾人也;人见其跂,犹之魁然。 与物穷者,物入焉。 与物且者,其身之不能容,焉能容人! 不能容人者无亲;无亲者尽人! 兵莫憯于志,镆铘为下! 寇莫大于阴阳,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非阴阳贼之,心则使之也。 (据《庄子庚桑楚篇》。)故曰:老聃无为自化,清净自正。 (据《史记》本传。)非化正于人也。 相与交食乎地而交乐乎天,不以人物利害相撄,不相与为怪,不相与为谋,不相与为事,翛然而往,侗然而来;夫是之谓至人已! 庄生赞之曰:老聃乎! 古之博大真人哉! (据《庄子天下篇》。 以上老聃问学诸人之可考见者。)老聃死! 秦失吊之,三号而出。 弟子曰:非夫子之友邪? 曰:然! 然则吊焉若此可乎? 曰:然! 始也吾以为其人也;而今非也! 向吾入而吊焉;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 彼其所以会之,必有不蕲言而言,不蕲哭而哭者。 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谓之遁天之刑。 适来,夫子时也。 适去,夫子顺也。 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是帝之县解! 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据《庄子养生主篇》。 以上老聃死。)余观古之称老聃者,莫详于庄生。 庄生寓言著书十余万言,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而于老子论议所从游及其死,凿凿言之,有始有卒,不类无端崖之辞;疑出古道者之传说,而庄生闻见所逮以著诸篇者也。 其言周之征藏史有老聃,孔子往见,退而谓弟子,喻以见龙;又称老聃西游于秦,俱与太史公书合。 而太史公书两叙孔子问礼老子,或者疑其不类,然可征信于《礼曾子问》之篇者也。 虽行年不可核考,而其人其事,要非无征不信者矣! 然庄生书,特会老子之指。 谨撰生书所纪,旁参史公之书,次其行事,以备读《老子》书者考览焉。 发布时间:2025-05-06 18:10:43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7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