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三 《周易》之作者 内容: 考《周易》作者,孔颖达《论重卦之人》及《卦辞爻辞谁作》云:《易》历三圣。 伏羲既画八卦,即自重为六十四卦。 采王弼说。 文王作《卦辞》。 周公作《爻辞》。 采马融、陆绩等说。 孔子作《十翼》。 所以只言三圣,不数周公者,以父统子业故也。 自东汉后起之说耳! 若东汉以前,儒者皆言伏羲画卦,文王重卦,孔子系辞;更无异说。 《系辞下》曰: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只言庖牺作八卦,而不言重卦。 《史记太史公自序》曰:伏羲至纯厚,作《易》八卦。 《日者列传》曰:伏羲作八卦,周文王演三百八十四爻,而天下治。 《周本纪》曰:西伯盖即位五十年。 其囚羑里。 盖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 《孔子世家》曰:孔子晩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 所谓序者,盖序六十四卦先后之次。 彖者断也;象者像也;曰彖、系、象者,谓断一卦之义,明一卦之象,而系辞于卦爻之下。 今按《系辞上》云: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以明吉凶。 又云: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 《系辞下》云: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 又云:系辞焉以益其言。 据此诸文,明是指卦爻辞,谓之系辞。 若谓《系辞上、下》四处所云系辞,即是今之《系辞》,孔子不应屡自称其所著之书,又自言其作辞之义,且不应自称圣人。 盖《系辞》即卦辞、爻辞,乃孔子所作;而《彖》、《象》所以明《系辞》之指。 今之《系辞》,乃系辞之传;孔子弟子所作以述传《易》于夫子之言,屡称子曰,必非出自孔子手笔。 《太史公自序》引《易系辞》文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为《易大传》,是有明证。 凡孔子所作谓之经,弟子所作谓之传。 传所云圣人,乃孔子弟子作传,称孔子为圣人;非孔子作《系辞》,而称文王、周公为圣人也。 《说卦》者,陈说八卦之德业变化及法象所为也,疑非孔子所作,而出弟子之所述,与《系辞传》同;而《世家》之有说卦二字为衍文。 孔子又以《乾》、《坤》易之门户,其余诸卦及爻,皆从《乾》、《坤》而出,义理深奥,非《彖》、《象》所尽,故特作《文言》以开释之。 《世家》以《序》、《彖》、《象》、《说卦》、《文言》与系联称者,明《卦辞》、《爻辞》之系与《序》、《象》、《彖》、《说卦》、《文言》同出孔子作矣。 是《太史公书》称伏羲画卦、文王重卦、孔子系辞也。 《太史公自序》称父谈受《易》于杨何,而《史记儒林传叙》自鲁商瞿受《易》孔子传六世,至齐人田何字子庄,而汉兴。 田何传东武人王同子仲。 子仲传菑川杨何。 言《易》者本于杨何之家。 而杨何之学,传自商瞿,史公之《易》,受之杨何;授受昭然。 是《史公书》伏羲画卦、文王重卦、孔子系辞之说,亦必受之杨何而传自商瞿者也。 《汉书艺文志》删自刘向父子之七略,其叙《易》曰:《易》曰:宓戏氏仰观象于天,俯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至于殷周之际,纣在上位,逆天暴物,文王以诸侯顺命而行道,天人之占可得而效,于是重《易》六爻,作上下篇,孔氏为之《彖》、《象》、《系辞》、《文言》、《序卦》之属十篇。 故曰:《易》道深矣! 人更三圣,世历三古。 盖卦爻分画于羲文;系辞焉而命之,则始于孔子;如此则与三圣三古之说相合。 而扬雄作《太玄》,客有难《玄》太深,众人之不好也,乃解难曰:宓牺氏之作《易》也,绵络天地,经以八卦;文王附六爻,孔子错其象而彖其辞;然后发天地之藏,定万物之基。 亦不言宓牺重卦、文王系辞。 扬子《法言问神篇》曰:《易》始八卦,而文王六十四,其益可知也。 《问明篇》曰:文王,渊懿也。 重《易》六爻,不亦渊乎? 《论衡对作篇》曰:《易》言伏羲作八卦,前是未有八卦,伏羲造之,故曰作也。 文王图八自演为六十四,故曰演。 《正说篇》曰:伏羲得八卦,非作之;文王得成六十四,非演也。 是扬子《法言》及王充,亦谓伏羲画卦,文王重卦也。 然则东汉以前,更无伏羲重卦、文王系辞之说;而越世绵邈,所闻异辞,惟古说为可传信,以近古而见闻较真也。 爰备著之以纠孔氏之违焉。 发布时间:2025-05-07 12:17:43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7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