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四 《周易》见于先秦诸子之引说 内容: 《礼记王制》:乐正崇四术,立四教,顺先王《诗》、《书》、《礼》、《乐》以造士。 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 而不及《易》者,则以《易》未经孔子之系辞,但有卦爻而无解说,故不可与《诗》、《书》、《礼》、《乐》并垂为教;当时但以为卜筮之书而已。 至孔子为之《彖》、《象》、《系辞》、《文言》、《序卦》之属十篇,阐明其义理,推合于人事;于是《易》道乃著。 而稽之先秦诸子,其引《易》有与孔子相发明者:或论作《易》之大旨,或明学《易》之大用,或援《易》以明例,或引《易》以决事。 如《吕氏春秋仲夏纪大乐篇》曰:太一出两仪,两仪出阴阳。 阴阳变化,一上一下,合而成章。 浑浑沌沌,离则复合,合则复离,是谓天常。 天地车轮,终则复始,极则复反,莫不咸当。 日月星辰,或疾或徐,日月不同以尽其行;四时代兴,或暑或寒,或短或长,或柔或刚。 万物所出,造于太一,化于阴阳。 所谓太一者,太极也。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天地缊,万物化醇。 男女构精,万物化生。 著于《系辞传》者,岂非吕氏所称万物之出,造于太一,化于阴阳者乎? 吕氏又称天地车轮,终则复始,极则复反,莫不咸当,岂非《易》所称复见天地之心,而欲以明《易》道之出于周者乎? 其言作《易》之大指,有如此者。 《荀子大略篇》曰:善为《易》者不占。 《荀子》此言,深以挽用《易》之失也。 当时学者用《易》,专为占卜,故暴秦焚书,而《易》独以卜筮存。 殊不思《易》之道与天地准,可以知幽明之故,可以知死生之说,可以知鬼神之情状;凡天地之消长,人事之得失,罔不弥纶;宁只卜筮之书而已! 故曰善为《易》者不占,所以明学《易》之大用别有在也。 又云:《易》之《咸》,见夫妇之道,不可不正也,君臣父子之本。 咸,感也;以高下下,以男下女;柔上而刚下,聘士之义,亲迎之道,重始也。 此本孔子《大象》序卦之指,引而申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 《易》非专为卜筮作,于此可见。 其言学《易》之大用,有如此者。 《荀子非相篇》曰:好其实,不恤其文,是以终身不免埤污庸俗。 故《易》曰括囊无咎无誉,腐儒之谓也。 此释《坤》六四爻辞。 囊以盛物,故曰好其实。 括之者,不恤其文也。 《文言传》曰:天地闭,贤人隐。 《春秋左氏传》曰:身将隐,焉用文之! 此乃介之推甘心蜚遁,视社会国家如弁髦;较之直方而德不孤、含章而发以时者,迥不及矣! 故目之曰腐儒。 无咎无誉,与《大过》九五枯杨同辞,非吉占也。 故曰不免于埤污庸俗。 《史记范睢蔡泽列传》载蔡泽说应侯,引《易》曰亢龙有悔,而释《乾》上九之爻辞,言上而不能下,信而不能屈,往而不能自反者也。 《国策楚策》载黄歇说秦昭王,引《易》曰狐濡其尾,而释《未济》卦辞,言始之易,终之难也。 皆援《易》以决事。 至《荀子大略篇》曰:复自道,何其咎,以为能变也。 《吕氏春秋有始览务本篇》亦引而申之曰:以言本无异,则动卒有喜。 此释《小畜》初九爻辞。 《荀子》言变,《吕览》言动,皆取《复》卦刚反之义。 凡《易》卦中有举他卦名者,皆取义于彼卦;如《鼎》九三言鼎革,即取《鼎》《革》反对之象。 《泰》六五言归妹之祉,即取《归妹》六五袂良之义。 《易》之通例如此。 乾为天;天道转圜,周匝复始,动而复下,非有异辙,故曰复自道。 凡六爻,上为末,初为本。 云本无异者,明初之复道乃自道也。 《吕氏春秋慎大览慎大篇》引《易》愬愬履虎尾终吉,尤可证今本《履》九四履虎尾愬愬终吉之倒讹。 《象》曰愬愬终吉,与《泰》九二《象》曰包荒得尚于中行,文法相同;举首尾以赅中,爻之《象》曰有是例也。 而《恃君览召类篇》引史默说《涣》群之义,尤得《易》道之大;其言曰:涣者贤也。 群者众也。 元者吉之始也。 涣其群元吉者,其佐多贤也。 此释《涣》六四爻词。 卦名涣者,取文章分布之象。 《大象》曰风行水上涣,谓水之融液而成文也。 涣者贤也,群者众也,谓所分布者皆众贤也;分布众贤,邦家之光也。 下又云涣有邱,四邑曰邱,谓其所分布者,又禄之以大邑也。 五涣汗其大号,谓下求贤之诏也。 二涣奔其机,谓群贤之骏奔走也。 三涣其躬,谓布其腹心之臣也。 涣汗,谓宣布阳气。 涣血,谓宣布阴精。 凡人阴阳表里,郁结不通而成病,犹上下闭塞不通而成否。 涣汗则邪解;涣血则邪去。 犹国用贤人以通下情,则邪慝自除也。 注家以涣为离散不美之称;全卦之例皆失! 元吉与大吉异。 元吉以德言;大吉以时言。 《乾象[2]》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文言》曰乾元者,始而亨者也;故曰元吉者吉之始。 旧解元吉为大吉;全《易》之例皆失。 当以史默之说,匡后来注家之违。 斯又可援以明《易》例者也。 先秦诸子引说《易》文,卓有名理,大率称此。 虽不言受《易》孔子;而按其引辞,则孔子之所系;籀其称说,亦揆之孔子《彖》、《象》、《系辞》之全体大例,若合符节者也。 特举而申之以明其凡云。 发布时间:2025-05-07 12:25:09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7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