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六 《周易》之本子 内容: 自古以来,传《易》者众,屡有更定,而文王、孔子之《易》,不可复考见。 据《汉书艺文志六艺略》:《易经》十二篇,施、孟、梁邱三家。 师古曰:《上下经》及《十翼》,故十二篇。 孔颖达《论夫子十翼》曰:但数《十翼》,亦有多家。 既文王《易经》本分为上下二篇,则区域各别,彖、象释卦亦当随经而分,故一家数《十翼》云:《上彖》一,《下彖》二,《上象》三,《下象》四,《上系》五,《下系》六,《文言》七,《说卦》八,《序卦》九,《杂卦》十。 然《十翼》之说,不知起于何人? 隋唐以前,大儒君子不论。 《史记孔子世家》虽有《序》、《彖》、《系》、《象》、《说卦》、《文言》之文,而不言《十翼》,说卦二字亦疑衍。 《论衡正说篇》曰:至孝宣皇帝之时,河内女子发老屋,得逸《易》、《礼》、《尚书》各一篇,奏之,皇帝下示博士。 然后《易》、《礼》、《尚书》各益一篇。 所说《易》益一篇,盖《说卦》也。 据王充说,《说卦》至宣帝时始出,非史公所得见,故疑《世家》说卦二字,疑后人刻本衍者。 《汉志》称文王重《易》六爻,作上下二篇。 孔氏为之《彖》、《象》、《系辞》、《文言》、《序卦》之属十篇;然十篇之目虽具,亦不云《十翼》。 孔颖达亦以《十翼》说有多家,但称一家数《十翼》云云而不论定。 十翼之说既无据,则汉志所谓《易经》十二篇者,盖指文王重《易》六爻作上下篇;而孔子为之《彖》、《象》、《系辞》、《文言》、《序卦》之属,各依之分上下,得十篇;并十二篇也。 盖文王重《易》六爻作上下篇,但重爻而未系辞,故有画而无文耳。 《春秋左氏传》载昭公二年春,晋侯使韩宣子来聘,见《易象》与《鲁春秋》,曰:周礼尽在鲁! 所谓《易象》者,盖即文王重《易》六爻所作之上下篇,徒有爻画之象,而无《彖》、《系》之词,故称之曰《易象》也。 既文王《易象》本分为上下二篇,而孔子为之《彖》、《象》、《系辞》、《文言》、《序卦》之属十篇,各出为篇,故十二篇。 施、孟、梁丘三家《易》如此,费直《易》亦如此。 《汉书儒林传》载直治《易》以《彖》、《象》、《系辞》十篇《文言》解说《上下经》,其言可征也;厥为《周易》之第一古本;未晓谁何合孔子之《系辞》而缀于文王重爻之上下篇。 其后晋武帝太康之世,汲县人不准盗发魏襄王墓,大得古书;《周易上下篇》,与今正同,无《彖》、《象》、《文言》,杜预《左氏传集解后序》。 则已合孔子之《系辞》,而缀于文王重爻之上下篇矣。 是即师古曰:《上下经》及《十翼》故十二篇之一本也;厥为《周易》之第一翻本。 然《彖》、《象》尚别为篇,而未缀诸卦《爻》、《系辞》之后也。 初费直治《易》,无章句,徒以《彖》、《象》、《系辞》十篇《文言》解说《上下经》,而不闻合《彖》、《象》于《上下经》也。 后汉郑玄传费氏《易》,而作《易注》,乃合《彖》、《象》于经而题彖曰象曰者,欲使学者寻省易了也。 可称为《周易》之第二翻本。 然郑玄之合《彖》、《象》于经,不过缀《彖》、《象》于一卦六爻之后。 迨魏王弼作《周易注》,又以为《象》者本释经文,宜相附近,其义易了,故分爻之《象辞》,各附其当爻下。 孔颖达:坤,初六。 《象》曰:疏。 如坤以下六十三卦是也。 其《乾》卦《彖》、《象》、《文言》,则以总附六爻之后,盖存郑玄所合之例。 可称为《周易》之第三翻本,遂为后来所遵用。 至宋大儒程子作《伊川易传》,所据者王弼本也。 至吕大防、晁说之、吕祖谦诸儒,以为应复十二篇之旧。 吕大防乃于元丰壬戌昉刻《周易古经十二篇》于成都学官。 晁说之建中靖国辛巳并为八篇,号《古周易》。 而吕祖谦则因晁氏书,参考传记,乃以《上下经》、《十翼》各为一篇,如师古注《汉志》所称《上下经》及《十翼》,故十二篇者。 而十二篇之《易》始定。 自谓篇目卷帙,一以古为断。 然《十翼》之说,古所未闻,则所谓古者,亦第师古之古,未必合于十二篇古本之真也。 可称为第一翻本之复古而已。 朱子《周易本义》以《经》为二卷,《十翼》为十卷,即用此本也,较之程子《易传》用王弼本者原不相同。 其后董楷乃以程子之《传》、朱子之《本义》合为一书,而以世次先程后朱,移《易本义》次序以就程《传》。 至明永乐中,翰林院学士胡广等奉敕撰《周易大全》,因焉,于是又别出一非程非朱亦程亦朱之监本,可称为《周易》之第四翻本。 世所通行者三本:一王弼注本,一《朱子本义》用吕祖谦本,一坊刻监本。 而以坊刻监本为最陋劣,传布最广。 其序文则程《传》也。 目录之标题,则《本义》也。 目录之卷帙,则程《传》也。 首列河图、洛书及先后天八卦、六十四卦各图,亦《本义》也。 而《上下经》与《系传》之篇第,则又皆程《传》也。 其注则又皆《本义》也。 可谓极参伍错综之能事,而不名一家者矣! 观其封面则署曰监本易经者,推求其故,盖明刻永乐之大全监本,固程子之《传》与《朱子本义》并列,篇第章句悉依程《传》,而以《本义》之注录于程《传》之后者。 后以考试功令,专重朱《义》,坊贾射利,节减篇幅,于是去《传》留《义》,而篇帙则仍未之改。 嘉靖间,苏州学官成某不求甚解,从而刊布之。 非驴非马而题曰监本易经者,此物此志也。 可称为《周易》之第五翻本。 斯固卑之无甚高论矣! 发布时间:2025-05-07 12:35:45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7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