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卷五十三 詩四十二 内容: ○送王介甫知毘陵吳牛常畏熱,吳田常畏枯。 有樹不蔭犢,有水不滋芻。 孰知事春農,但知急秋租。 太守追縣官,堂上怒奮須。 縣官促里長,堂下鞭撲俱。 不體天子仁,不恤黔首逋。 借問彼為政,一一何所殊? 今君請郡去,預喜民將蘇。 每觀二千石,結束辭國都。 絲韉加錦緣,銀勒以金塗。 兵吏擁後隊,劍撾盛前驅。 君又不若此,革轡障泥烏。 款行問風俗,低意騎更駑。 下情靡不達,略細舉其粗。 曾肯為眾異,亦罔為世趨。 學詩聞已熟,愛棠理豈無! ○送曾子固、蘇軾屈宋出於楚,王馬出於蜀。 荀揚亦二國,自接大儒躅。 各去百數年,高下非近局。 鉤陳豹尾科,登俊何炳縟。 楚蜀得曾蘇,超然皆絕足。 父子兄弟間,光輝自聯屬。 古何相遼闊,今何相邇續。 朝廷有巨公,講索無遺錄。 正如唐虞時,元凱同啟沃。 何言五百載,此論不可告。 二君從茲歸,名價同驚俗。 ○送建州通判沈太博昔聞醉翁吟,是沈夫子所作,今聽醉翁吟,是沈夫子所彈。 聲如冰澌下石灘,嚼齧碎玉繞齒寒,四坐整衣容色端,醉翁雖醉無慢官。 其音正以樂,其俗便且安,何害酩酊顏渥丹,沈夫子,邂逅相遇必已歡,玉琴能寫人肺肝,人所為難君不難。 平明解船建谿去,輕齎快意不長湍。 谿東白茗象月團,來奉至尊龍屈盤,餘為帶銙與臠片,散在六合雲漫漫。 況君五髒清如水,宜飲沆瀣采木欄,更留瓦硯贈我看,鄴宮鴛鴦誰刻剜? ○送王平甫擬《離騷》識君兮不早,君尚少兮我老。 蘭與蕙兮多薰,搴雜佩兮芳芬。 蘭倏往兮蕙隨,心俯仰兮徘徊。 與識吳兮吳樂,嘗適楚兮楚悅,君何為兮我闊。 麒麟縶兮不馳,鳳皇蔽兮挑達,均莫悲兮別離,悵公子兮何之。 絕大江兮無波,奉赤鯉兮藉荷,芼蓴荇兮陳羹,親意得兮忘榮,世反是兮從貴,聊送君兮傷情。 ○送僧遊廬山欲遊廬山去,將托楚舸梢。 暮行長河曲,月上黃公坳。 悠悠幾千里,身世非繫匏。 恣觀瀑布虹,不畏潯陽蛟。 誦經東林下,小宇結香茅。 ○韓持國再遺洛中斑竹筍牡丹開盡桃花紅,斑筍迸林犀角豐。 兩株遠寄川上鴻,韓郎輟口贈楚翁。 便令剝錦煮荊玉,甘脆不道簞瓢空。 小謝舊城昭亭下,侵天筀竹谿西東。 螳螂生後出牙茁,羅列滿地爭強雄。 是時楚翁所食寡,朝飯暮飯唯其充。 今來得此謂過分,一貴一賤物苟同。 ○送僧惠思大車高馬塵塞軌,弄石洗泉人不喜。 慨然擺落還吳都,歸心勁於弦上矢。 強弩發復開,矢往不可回,常應笑燕子,時能海邊來。 ○送魯玉太博挽詞三首射策志何遠,闔棺人共疑。 奠觴朋友去,泣血母兄悲。 霧氣窗間盡,車聲戶外知。 玉樓成作記,此語可能欺。 自昔稱王謝,於今亦盛門。 尚看珠樹秀,應見玉麟存。 書史辛勤學,文章苦死論。 都然莫施設,恨向九原吞。 試問於天下,誰從百歲心。 短長從所盡,禍福乃相尋。 只以名賓實,那論古至今? 未能忘物境,空復歎人琴。 ○蘇明允木山空山枯楠大蔽牛,霹靂夜落魚鳧洲。 魚鳧水射幾千秋,蠹肌爛隨沙蕩流。 唯存堅骨蛟龍鋉,形如三山中雄酋。 左右兩峰相挾翊,尊奉君長無慢尤。 蘇夫子見之驚且異,買於溪叟憑貂裘。 因嗟大不為梁棟,又歎殘不為薪槱,雨侵蘚澀得石瘦,宜與夫子歸隱丘。 ○哀國子黃助教儒者務欲博,誦說窮冬秋。 衣裙未及解,含珠以見求。 閩稱黃夫子,常恐學不流。 有徒如浮萍,匝匝圍刳舟。 聚書將萬卷,載行無馬牛。 去年來京師,滿篋分寄投。 半在吳楚間,半入趙衛陬。 昨日大官薦,青袍變綈裘。 今朝為異物,寸祿與命讎。 獨聞邯鄲公,哀之使斂收。 曷其稟賦薄,安得被王侯。 旅殯欲焉托,定將葬何州。 生為四方遊,死當不擇丘。 豈必歸故鄉,萬里過山頭。 ○沅江李氏書堂船從洞庭來,非賈即遊宦。 宦賈事風檣,誰能樂清晏。 不如蓄書史,萬古無與間。 上觀堯舜仁,下覽魏晉篡。 善惡彼既殊,智巧徒以辯。 君心於此得,用舍不自慢。 堂中羅高廚,戶外望鳴雁。 菰菱可采掇,魚鱉可釣汕。 卒歲身多餘,世俗莫習慣。 ○張堯夫寺丞改葬挽詞三首洛陽交舊裏,過半已凋殘。 在昔義投漆,最先悲闔棺。 誰知二紀水,重卜九原安。 聞說塞門路,白楊風更寒。 當時嗟遽歿,二子未能言。 頻歲折丹桂,買塋遷陸渾。 重銘太史筆,不替故人恩。 為善有終慶,此焉天意存。 舊墳為潤齧,新塚得山深。 斬木來荒路,移松出近岑。 黃鸝啼棘上,玉女問泉音。 強作挽人唱,儻知哀感心。 ○讀黃節推卷磊落黃從事,清吟古氣多。 少年知任俠,欲老解登科。 辨起公卿坐,時為慷慨歌。 又持珠玉贈,將奈老貧何! ○得陳天常屯田斑筇竹二枚客初西蜀來,遺我雙邛竹。 上有紅淚斑,斷非湘娥哭。 嘗聞帝魂哀,號血滴草木。 春露灑更鮮,殷痕侵粉綠。 截為扶衰杖,萬里出洛谷。 今來入我手,君勤意有囑。 區區四十年,重趼生兩足。 冠丱三男子,且與詩書讀。 翁雖文章窮,尚以字遮目。 忍棄不以教,攜歸事樵牧。 故茲九節贈,用助老追逐。 楊朱非為岐,賈誼非為鵩。 及其悲慟時,豈不沾盈掬。 揮之儻著物,無跡染林麓。 因持此竹紋,勿歎前人獨。 ○送余少卿知睦州青山峽裏桐廬郡,七里灘頭太守船。 雲霧未開藏宿鳥,坡原將近見燒田。 養茶摘蕊新春後,種橘收包小雪前。 民事蕭條官政簡,家書時問霅溪邊。 ○夜直廣文有感寄曾子固日暮蛛絲動,月暗螢火明。 方茲步庭戶,浩然懷友生。 友生將東歸,泛若赴海鯨。 已從龍門出,不慕朱鱉輕。 朱鱉過吳洲,飛飛就東瀛。 沈浮未可問,名有萬里程。 須憂小水魴,勞勞將尾赬。 ○重送曾子固楚澤多年一臥龍,新春雷雨起鱗蹤。 誰知天上爭騰躍,偶落池中雜噞喁? 且自摧藏隨浪去,何當駕馭使雲從。 劉累只說古來有,暫屈泥蟠莫便慵。 ○寄題沈比部江州齊雲樓遠目不高不可極,朱樓要與浮雲齊。 江流萬古平泱莽,山雨一過寒淒迷。 賈客檣下望吹笛,漁郎浦前看斷霓。 佽飛射蛟水花伏,高士種柳煙條低。 群雁有時至自北,洪潮到此不更西。 君家隱侯有八詠,風雅未盡留人題。 ○雲間月明明雲間月,皎皎莫可指。 雄烏與牡兔,萬歲不生子。 三旬後乃合,徒用成甲癸。 焉見下土物,長養各私己。 蛇蠍滿窟隙,嗣毒自未已。 天地豈有意,盛德名不死。 ○依韻和梅龍圖觀小錄四百鸞皇羽翼成,高低輕重出權衡。 他時俱作公卿去,誇是王家門下生。 ○送鮮于秘丞(侁)通判黔州壺頭山下俗,巴婦曲中聽。 汲井熬鹽白,燒田種穀青。 岩風來虎嘯,江雨過龍腥。 事簡能談者,揚雄所草經。 ○依韻閻中孚職方暴雨幸涼天津赫日欲焦拆,西北風來斗減威。 太帝宮庭無暑入,大明冠佩退朝歸。 泠泠冷襲琉璃簟,奕奕涼翻翡翠幃。 交扇不須煩素手,淋漓誰復汗頻揮。 ○愛月終夜每愛月,見月常苦稀。 不雨即雲晦,何能藉光輝? 儻有一夕明,豈畏露濕衣! 素娥領玉兔,孤寡命亦微。 堂堂罕開耀,多是半掩扉。 曾負萬家望,空似隨人歸。 一歲復一歲,白髮思釣磯。 ○呂縉叔云:永嘉僧希用隱居,能談史漢書講說,邀余寄之奈苑談經者,蘭台著作稱。 吾儒不兼習,爾學若多能。 每愛前峰好,閑穿弊屐登。 定將修史筆,添傳入高僧。 ○依韻和王景彝馬上忽見槐花六月禦溝馳道間,青槐花上夏雲山。 退朝側帽驚時晚,近樹聞香暗詠閑。 新雨賈生車喜出,舊年潘岳鬢添斑。 老慚太學無經術,空飽齏鹽強往還。 ○送家靜寺丞知洛南秦愛商於地,信美洛水南。 銀鉛與丹砂,鑿山民爭貪。 蜀客善製錦,當先務桑蠶。 衣老以及少,使煦如春酣。 摘蔬有筍蕨,釣庖有岩潭。 頗同故鄉味,將喜獲所諳。 ○和王景彝省中詠孤竹愛此孤生竹,碧葉琅玕柯。 結根甘泉裏,豈必泰山阿! 曾莫學兔絲,徒以附女蘿。 風為掃庭戶,夜月誰與過? ○永叔內翰遺李太博家新生鴨腳北人見鴨腳,南人見胡桃。 識內不識外,疑若橡栗韜。 鴨腳類綠李,其名因葉高。 吾鄉宣城郡,每以此為勞。 種樹三十年,結子防山猱。 剝核手無膚,持置宮省曹。 今喜生都下,薦酒壓葡萄。 初聞帝苑誇,又復主第褒。 累累誰采掇,玉碗上金鼇。 金鼇文章宗,分贈我已叨。 豈無異鄉感,感此微物遭。 一世走塵土,鬢顛得霜毛。 ○陸子履示秦篆寶(其文曰:二十六年,皇帝盡並兼天下諸侯,黔首大安。 號為皇帝,乃詔丞相斯館,法度量,則不一,嫌疑者皆明一之) 秦既並諸侯,斯乃一度量。 鑄寶以永傳,萬世俾勿喪。 精銅不生花,小篆著丞相。 一歿咸陽宮,千秋事更王。 陸君居洛城,客有來渭上。 曰因農人耕,發壤破古藏。 遂獲此物還,文完字何壯。 始號為皇帝,立語已超曠。 意將愚黔首,釁起危博浪。 其後同玉璽,不隨驪山葬。 今蓄於君家,徒爾資奇尚。 物以用為珍,異時皆似妄。 ○王屋高送王屋知縣孫秘丞王屋山高無猿猱,下有黃河水滔滔。 天壇半夜見海白,光動古邑雞先號。 雞先號,絕吠獒,岩居林棲吏莫搔。 山膚有時得虞獵,不比彘肉烹連毛。 聞君今去將效陶,縣前種柳芟蓬蒿。 不問公田問民俗,民安事簡教兒曹。 河南太守喜愷悌,如此可以無厭勞。 ○聽文都知吹簫(晏虞部遣求一見之)虞舜已去蒼梧野,秦女驂鸞無復下。 簫管人間不解傳,帝樂部中能亦寡。 欲買小鬟試教之,教坊供奉誰知者? 晏識文公始致來,勸接賤生宜強且。 乃呼側坐吹一曲,驚顧頓嘶堂下馬。 吾妻閨中聞不聞,稚女扳簾笑嬌姹。 未敢多聽便遣還,贈飲單杯向身瀉。 ○雜言送王無咎及第後授江都尉,先歸建昌白袍來,黃綬回,來跨蹇驢回跨馬。 麻源三谷桂花開,江都作尉入風埃,主人劉向西京才,心如明月無不照,恐君已到還鸞台。 发布时间:2025-05-08 12:06:55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79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