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卷七·賦類 内容: 避地賦嗟我生之不辰兮,逢家難於髫年。 蘭芽之方茁兮,霜雪從而萎焉。 覆巢無完卵兮,羌變姓於傭保之間。 幸先皇之御曆兮,大憝授首而鯨鯢之。 維時哭祭於闕下兮,醢奸骨以為犧。 先皇登萬歲山而見之兮,曰此忠死之孤兒也。 雖紅日之昭融兮,實魑魅之繁徒。 宦奄人而歸來兮,孰不注東林以僕姑。 鳥聲慘為車載板兮,獸幻而為山都。 余反首茇舍兮,念門戶之榛蕪。 啟藝苑之春花兮,收儒林之秋實。 竊自比於管樂兮,寧窶乎蓬蓽。 夫名教之利刃兮,固不便乎腐朽者之風逸,遂狺狺詈為黨人兮,禍復叢夫駿、及。 彼兩京之顛覆兮,曾不償孔壬之恩仇。 我亦何罪何辜兮? 竊獨罹此橫流。 朝不坐宴不與兮,私天下為一家之憂。 榜朝堂而名捕兮,圍門閭以戈矛。 待變熊蹯之熟兮,寄命日影之留。 令無伏床之泣兮,友鮮復壁之收。 而乃避地於□□兮,觀日月之出沒。 經亂礁之岝兮,想文山之竭蹶。 草木無所附麗兮,但見饑鷹千群之倏忽。 泊牡蠣之灘頭兮,昔光堯於是乎至止。 數百年若旦暮兮,誠流涕而不能已。 彼琴墮有還時兮,今庶幾其復爾。 儼佛像於□田兮,遙千里而見之。 歷以中土之耳目兮,祇嵬瑣而自疑。 鳧雁唼呷於鴻波兮,島嶼之逶迤也。 熠燿明滅於紅窗兮,星宿之推移也。 何馬蘭之弱草兮,數十尺而扶疏。 行者往來其下兮,每墮蕊之紛如。 瑞香亦五色兮,與荼蘼而間諸。 凡島中之花鳥兮,視人世而竟殊。 當夫百妖露,天水同群魚飛霧,海市當空。 帆俄頃而千里兮,浪百仞而萬重。 縱一瀉之所如兮,何地天之不通。 越長岐與薩師瑪兮,乃□□天□□。 方銷兵而忘戰兮,粉飾乎隆平。 招商人以書舶兮,七綠燁於東京。 金石古奇器兮,比戶能辨其真贗。 華堂隔以綾幔兮,月夜而箏琶笙管之齊鳴。 余既惡其侈忕兮,日者亦言帝殺夫青龍。 返余旆而西行兮,胡為乎□中。 而那避地於萬山兮,目視夫霄漢。 絕村落之煙火兮,支土銼於岩畔。 接十尋之瀑布兮,使受役於城旦。 查梨瑣碎於秋林兮,丹合嫵媚於春澗。 與猿鳥而爭食兮,偕憔蘇而相亂。 當夫寒食之時,青松散粉兮,黃霧彌天。 杜鵑環岡兮,紅霞匝地。 復有苦鳥鳴夜兮,林花莫不為之憔悴,處處哭聲,朝朝喪槥。 抱膝而歌蒿裏兮,墓林紙錢又乘飆而突戾,嚴霜倒飛,白髮孤燈,不轉水樂,但聞鳥更。 將放筆而就寢兮,開戶視夫中星。 斯時高岡之麂下兮,似老人且咳而且行。 旋繼之以猛虎兮,風颯颯而屋瓦不寧。 習既久而不怪兮,反有以助余之淒清。 而其雪合空山兮,黃獨無苗,梅花有骨。 木客之跡無數兮,樵人之徑皆沒。 誰謂莫往莫來兮,亦有麋鹿之搪揬。 甘露降於寒松兮,映初日之明熒。 茲馨烈之鬯達兮,豈等級於醁醽? 限之以一垣兮,凝至和於中庭。 亦有高人訪道,至我廬邊,古松流水,算子鏗然。 悲屠龍之技兮,僅世外之可傳。 蓋將埋名與草腐兮,不虞為野火之所妒。 以淵明之苦節兮,天亦不憐其遲暮。 況余之瑣瑣兮,又焉能免夫孤露。 悲藥圃之就荒兮,聽流水之侵路。 彷依齋之易卦兮,聊避地於市廛。 求昔時之屠狗兮,遊酒人以亡年。 釋亡命之疑兮,因避地於城郭。 守不見諸侯之介兮,齊咎譽之寂寞。 最此二十年兮,無年不避,避不一地。 念遷播之未定兮,老冉冉其已至。 於是返故居,揵六枳,蓬蒿滿,琴書肆。 苟歌哭之有常兮,豈怨風雨之不蔽,尋松陽湖之跡兮,按黃竹浦之記。 放翁稱夫蜀山兮,九靈發其藍水。 二蘭絕江可望兮,雙瀑舉足可企。 何墜簡之紛如兮,留久湮之秘。 圈雞牧豕其間兮,不辭為鄉里之所鄙。 詎料龍蛇起陸兮,百毒一時而彙。 蚍蜉直欲撼大樹兮,蜂蠆亦結而成隊。 僕區之法亡兮,桑梓滌而無類。 未十年而又避地兮,奉老母而竄於海隅。 累故書之千篋兮,歉家具之一車。 繈女孫之三孩兮,因世亂而憐渠。 一室分為庖湢井臼兮,盈丈而共雞犬圖書。 談文正之遺事兮,猶仿佛乎牛屯。 九亭石屋之延連兮,昔汝湖之所園也。 羌獨不得際於斯時兮,寧功名之足論。 遊東山之古寺兮,悵亡宋之哭聲。 歷千載而不散兮,悲天運之復丁。 東觀□□兮,曾中流而擊楫。 挽墜日於虞淵兮,恨此誌之未捷。 雖同舟之已盡兮,而老兵退卒或留於灰劫。 相與指點殘陽之下兮,無異尋乎夢中之蝶。 蓋聞承平之父老兮,終身不見夫兵革。 獨喪亂之於余兮,前未往而後復迫。 疲曳而不免避地兮,尚遑遑其何適。 亂曰:采野葛以為糧,飲之以鵠血兮,結蓼花以為佩。 美人復貽予以苦蘖兮,彼桃李之豔陽。 阻風波而莫適兮,苟前修之不爽,又何庸厭射兮? 雁來紅賦溽暑初謝,秋聲在樹。 寸寸寒煙,山山靈雨。 水潺湲而無極,天寥泬而如暮。 嘹亮兮聲滿長空,參差兮景留古渡。 蕙蘭心死,芙蓉腸斷。 草則螢去情亡,葉乃根離恨絆。 爰有弱草,生於階畔,根老無花,條孤不蔓,埋苔蘚所不辭,招莧陸以為伴。 於斯時也,忽然露奇,遂爾目換。 黃疑曉鶯坐樹,紅若春鵑哭旦。 蜀錦出濯,霞光方亂。 幾登群卉之目,豈特百草之冠? 兒子百家進曰:「天下之物無大小,未有不得一暢發其精華者也。 彼草木之甚微,或花或葉,必蒙一時之谘嗟,況夫魁梧長者,而有終身於風沙,奈何不能安靜待時,急流俗之喧嘩。」余乃喟然歎曰:汝以其妖光奪目冶色欺人乃精華之得發耶? 方其雲慘慘而欲凝,月黯黯而將壓,莫訴霜饕,誰憐雨劫? 雜粉染於淒露,酸心幻為媚葉。 秋風宛轉,原是哀魂夕陽陸離,但有啼頰,相對吟蟲,時來病蝶,豈知其所不得已者,人反賞之以目睫乎小子識之,君子聞道而腴,心空得第,奚羨榮枯於外境? 達人苦富貴之桎梏,世方以為慶,修士傷聲名之頓撼,世方以為盛,又何殊於茲草之萎浥將敗,女方以為得遂其性乎? 故曰:「木有癭,石有暈,犀有通,以取妍於人,皆物之病也。」海市賦余登達蓬山望海,山僧四五人,皆言春夏之交,此地特多海市。 各舉所見,與圖畫傳聞者絕異。 蓋傳聞者多言蜃氣燭天,影象見於空中,豈知附麗水面,以呈譎詭? 言者不出雲氣仿佛,豈知五采歷落,刻露秋毫? 東坡在登州,以歲晚得見為奇。 然霜曉霧後往往遇之,亦不必拘拘於春夏也。 信耳信目,自有差等。 山僧約明年三四月來,宿其舍,海神當不余棄,先次第其言而賦之:己酉之冬,觀海達蓬。 山僧四五,指點空蒙。 曰,濱海之地不一,茲獨當夫神宮也,光怪發作,亦何人而不逢? 但稱登州之海市者,蓋不免於瞽聾。 余曰:「各言其狀。」本源曰:「其為城也,雉堞崔嵬,麗譙煒曄,三里七里,勾股可攝,於焉戎馬,乘城蹀躞,照白竊驪雨鬃風鬛,儼烽火之告嚴,危黑雲之將壓。 其為樓也,蹇產百尺,成以鬼巧,綺窗朱瑣,明星縈繞。 神妃雜遝,憑闌渺渺,其語可聞,若在妝曉。 有時而現為黃幄,深簷婀娜,繡帶悠揚,何采旄桂旗之盡屏,茲特疊出以為章。 汪道者曰:「亦有單門聚落,忽然而來,屋瓦參差,門戶洞開,嗟朝煙之不起,豈井臼之生埃? 固職方所不紀,亦戰爭所不災。」續宗曰:「當旭日之初高,有霜鍾之寓質,製宏萬石,音諧七律,藏寂寞之元聲,雖滿盈而不出。 少焉變為城郭,中引長橋,值刺史之行部,或中丞之入朝。 鳴笳列騶,夾轂喧囂,何珠宮貝闕,而以鹵薄宣驕,其後幻為染肆,綠沈紅淺,羅綺繽紛,借霞天以為色,蒸香草而成文。 彼蜀江之濯錦,信天人之攸分。」補陀僧曰:「橘柚初黃,颯然風葉。 覽觀大洋,湧起寶塔。 四面勾欄,七重鞺鞳。 華矚風濤,光交目睫。 遇其變現,狀若鸚螺。 瑣碎末品,大越丘坡,閃屍之下,湛然水波,若夫海路壯闊,一山千里。 雖人跡所不交,亦針經之能指。 爾乃帆席未掛,僧窗宴啟,忽焉叢島逼塞,孤峰魁峙,疑異國之飛來,豈靈居之遷徙? 當其電絕,不煩蝣晷,名曰浮山,海人習此。」或曰:「此何理也?」余曰:「夫積塊之間,紅塵機巧,菁華銷鑠,猶且群羊飛鳥,野馬磅礴,彼大海空靈,神明郛廓百色妖露,豈能牢落? 故其軒豁呈露者,窮奇極變而無有齦齶,此固蛟龍之所不得專,天吳蝄像之所不能作,況蜃之為物甚微,吐氣更薄乎? 南海謂之浮山,東海謂之海市,是乃方言之托也。」姚江春社賦歲丙寅,余以先忠端公入祀鄉賢,留城東數日。 值賽神之會,舉國狂遊。 憶癸未於袁令座上,施忠介言:「吾姚禮拜,聚眾至數萬,將有揭竿之變。」余云:「遊人烏合,非白蓮無為之比。」言猶在耳,忠介已為千古人物。 余龍鍾曳杖,雖繁華過目,而淒愴滿懷,因為賦之。 原夫祠廟之設,東嶽無兩。 固天帝之孫,五嶽之長。 而怪書僻說,遂以為收召魂魄,主帥魍魎。 伊黔首之無知,唯禍福之是仰。 咸歌舞以接神,杳風雲以蚃。 至姚江之迎賽,尤人情之狂蕩。 時當暮春,芳草煙交,桃花紅染,柳同心而未折,鶯乍嬌而猶慊。 於是金鼓錚,旌幢舒卷,節進退以佛號,聲搖屋瓦,別隊伍於懸燈,走及奔犬。 焚香則十里之霧,明燭則列星之閃,儼細柳之軍容,恍上林之敷衍。 城東五里,有廟巍然,十六之日,四方畢瞻。 厥隊維百,一隊數千,蓋十萬之人,於此周旋。 紅塵四合,歌吹沸天。 則有漂絮村姬,膏粱纖弱,娣姒乎襄王巫,姊妹乎陳思洛。 已捐團扇,不施紺幕。 臉汰芙蓉,氣澄蘭萼。 發光可鑒,流波似鍔。 釵則紫玉槃龍,裙則金泥簇蝶。 綷縩之聲,若風度壑。 平日紅閨深閉,錦車嗬導者,至此而遊人下走。 不免肩挨而履錯,真粉黛之如土,目睛為之銷鑠。 爾乃飛鳧競渡,群龍出戲,五彩陸離,鱗甲鋒利,爭先競捷。 濤狂浪厲,隱隱填填,共驚風雨之驟至,虞初故事,院本俗演,改陸從舟,施輪暗轉。 孤鶻旦末,樂工不選。 乃命稚女充賦,粉子蒙遣。 漚珠槿豔,神心繾綣。 至若夜以繼晝,素月流天。 士女雜遝,燈火連延。 暗中環珮,陌上金鈿。 而江上神燈,復顯異其間,初明滅於空翠,旋瀲豔於野田。 大炬前導,碎火分傳,若近若遠,若散若聯。 聲啾啾而似語,焰冷冷而無煙。 昧者以為神之往來,不知靈氣發泄於山川也。 念哲人之在昔兮,以釀亂為深憂。 余答以無庸兮,此不過傖父之春遊。 去之四十四年兮,今復見於城陬。 悲哲人之箕尾兮,將謂吾何求? 亂曰:鄭女芍藥,曹於婆娑,成風土兮;三春花鳥,千古文章,為藻黻兮;夜月神弦,空江巫笛,今猶古兮! 獲麟賦康熙己巳,斗柄東指。 麟見餘姚,烏山胡氏。 牛之將產,神光照裏。 狼項馬足,身牛尾。 遍體肉鱗,間以金紫。 口如噴血,聲函宮徵。 其文采之陸離,豈馬牛虎鹿之可擬? 唯其為天下所不恒有,雖婦人小子亦知其為是。 謂之詳者曰:「歲星所散,萬人沾壽。 哲聖鳴庭,必明王在宥。 玉書墜地,而至聖稽首。 其至也因時,故出也不偶。」謂之不祥者曰:「鉏商一獲而周室衰,孝武一獲而漢祚微。 元和章和凡三年而五十一見,章帝何德以堪之? 安帝延光亦且三見,孝獻一年之間,十見於京師。 蒼麟十六,石虎列之庭墀。 晉唐以降,無代無有,而孟蜀之邦,乃至多於狐狸。 昌黎有言,謂之不祥也亦宜。」余曰:「夫窮理者必原其始,在物者必有其因。 深山大澤,龍蛇是屯。 風雨晦冥,下與物親。 馮馬龍駒,馮牛麒麟,是皆龍種,故敻出乎見聞。 維茲烏山,當海之濱。 春郊風暖,陌上草薰。 或降或飲,濕耳千群。 遇靈物之蜿蜒,覺和氣之枌。 逮其生也,張煙霧於海際,耀光景於良辰。 世方以為怪,實不異馬牛虎鹿之胎娠。 麟見之明年,蛟蜃之出以千計,益可以驗龍之所臻。 或者不推物理之自然,而唯陳言之是循。 則祥不祥之辯,徒為瞽說之紛紜也。」孤鴿賦原鴿之為物,群飛刺天。 閑庭既習,野性都捐。 晨鶩荒雞,相為後先。 盛則呼朋而至,衰則舉族而遷。 吾廬之鴿,亦嘗景附。 接翼連雲,煩聲拂曙。 一朝星散,孤鴿不去。 仰華屋之寥寥兮,昔嘯侶而命儔。 今故巢之闃闃兮,羌斂翼而明眸。 當其月冷階前,風動簾鉤,睹花影之搖曳,疑故侶之相求。 逮夫草綠裙腰,麥黃婦饇,群鳥啁噍,飛鳴啑喋。 我獨何為? 不敢相雜。 芙蓉心死,桂枝露滴。 長夜何其,孤影在壁。 懷舊維故,今夕何夕? 彼孤鴻之不偶兮,猶逐隊而南北。 嗟茲鴿兮,飛不出於一域。 花是悲條兮,苔為恨色。 彼鸚鵡之失群兮,猶淫聲以媚人。 嗟茲鴿兮,死別而聲吞。 似息夫人之鬱結兮,遂終身而不言。 但見其日登屋脊兮,舉頭而望乎天外。 朝雲夕陽,風饕雪害。 羌獨立而不移,若有所期而相待。 吾不知其何所思兮,夫亦憂心之無界。 僕也塊然獨處,俯首陳編。 睡壺不缺,昨夢已殘。 鴿止坐隅,能不慨然。 发布时间:2025-05-09 13:16:01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8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