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卷五•七言古 内容: 題林茂之畫壁胸中既有真山水,壁上何知非絹紙? 約略山雲膚寸間,汨汨俄焉潤圖史。 意所才見筆輒追,不然過眼將失之。 有時伸紙乞君筆,未必風神能若斯。 題張金銘紙帳搗繭成帷古香緌,入秋須此獨何急。 君言密理勝輕容,容易秋聲不得入。 果爾不入秋聲悲,幽夢應無闌出時。 送鄭季卿之金陵,兼寄書南中所知昨者看君無去意,朝來忽定南行計。 遠別應作數日惡,君今發口何容易! 金陵故人無親疏,一日二日難作書。 書劄有無意恐殊,欲作不作中躊躇。 君言傳語終泛泛,隨筆數行自有餘。 君欲買宅秦淮老,為君卜鄰難草草。 左方幸虛一笏地,遲我數年移家至。 將移居題別畫壁屢欲遷居向他處,念此數回不能去。 山水無人秋作聲,一室煙嵐自朝暮。 畫壁本圖當臥遊,誰知終亦不能留。 此中清景消不得,況乃置身林與丘。 八月十四夜集別張金銘年丈暫假歸沐今夕與君同杯酌,君言不如歸家樂。 歸家各有索居時,晤言今夕成今昨。 長安忍作終年遊,苦死難為明日留。 明日不留吾不強,途中豈可值中秋! 滿口留君意半闌,自慚今夕滯長安。 思歸轉挽將歸客,但覺臨岐置語難。 上白帝城望杜少陵東屯居止,遂有此歌白帝山水何參差,欹側升降相蔽虧。 拳石勺水細已甚,無有不歷落嶔崎。 杜陵野老雖間關,不肯卜居不經奇。 胸中眼底足相發,其人其詩皆似之。 天生夔州此山水,不住此老欲住誰? 暫駐夔州詹郡伯黃楊二司李招集白帝城戲柬〈(三君皆楚人)〉人生客遊何者美? 其一友朋一山水。 山水難逢白帝城,友朋況值皆同里。 四牡雖羸忝使臣,昨朝過此坐生塵。 今者舟輿太供頓,何可遊山無故人? 三君肯分置三處,客中快度三朝暮。 壬子四月六日送春於野百日春光亦已倦,來時不迎去卻餞。 前者寒食一月前,郊行才識春風面。 鶯花就人人避之,遠於將之空戀戀。 送春不必送花鳥,首夏鶯花正繚繞。 二月花時空復名,風雨如秋寒悄悄。 從茲不作閉門人,青山無日無春曉。 辟彼黃花說重陽,重陽曾見幾花黃? 吉祥寺松下夜歌,和友夏報國松勝靈谷松,權奇屈曲如巫峰。 物神往往失本形,蓋影濤聲皆已庸。 苟不貴形直取意,今見此松貌亦恭。 是時宜月特不月,有意幻昧其聲容。 一枝每具一丘壑,風泉畜泄如未落。 以此彷像報國松,辟置盆石當五嶽。 玉泉寺鐵塔歌五金惟鐵最愚劣,化為浮圖萬象列。 立山水中精神孑,瘦幹高莖疏其節。 日星散氣冰霜結,佛數恒沙萬生滅。 蛟人出波鱗介別,商周墨玉漢凹凸。 似非爐冶出鐫鍥,臥蠶盤螭不瑣屑。 元氣淋漓取精竭,阿育之缽藏敢泄! 鬼物司之莫能竊,其中出入風雷截。 流出峨眉神僧掣,關係運數汙隆閱。 匿光送景大地臬,摩娑情文耳目悅。 如几案間可擺撤,巨細靈頑理難絜。 勿云巧力傷樸拙,請循其本仍古鐵。 隋大業十一年鑊歌大哉形神相亭毒,金鐵斯壽眾形促。 若將神氣視金鐵,金鐵猶為有形屬。 大業之鑊到於今,水火退盡存者金。 以置佛前配古塔,後人不信為釜鬵。 天道三十年一變,後火前薪不相見。 一鐵萬古此聲色,宛對鑄者刻者面。 自唐以後諸不朽,有此鑊時皆未有。 吁嗟形反能不化,不以精粗為近久。 鄴中歌城則鄴城水漳水,定有異人從此起。 雄謀韻事與文心,君臣兄弟而父子。 英雄未有俗胸中,出沒豈隨人眼底! 功首罪魁非兩人,遺臭流芳本一身。 文章有神霸有氣,豈能苟爾化為塵? 橫流築臺拒太行,氣與理勢相低昂。 安有斯人不作逆,小不為霸大不王? 霸王降作兒女鳴,無可奈何中不平。 向帳明知非有益,分香未可謂無情。 嗚呼! 古人作事無巨細,寂寞豪華皆有意。 書生輕議塚中人,塚中笑爾書生氣。 贈李長蘅題君三絕君未領,看君意色何淵永。 若登絕境已無餘,自茲以往復焉如? 興來興止性情真,有意無意如其人。 予家畜子寒林圖,秋冬之際子精神。 乞君再作無所拂,子意其當無苦物。 寄題友夏紅濕亭落日在湖沈紅濕,日日湖中見未及。 子亭其上朝夕之,朝見日來夕日入。 日光水光相原委,紅者非日濕非水。 偶然過眼或失之,不及要人時自起。 予住寒河未有亭,寒河水日何嘗停? 日光水光欲示予,予登亭時恐不如。 章甫贈雙鶴歌至人耳目即霄漢,鳴舞庭中豈近玩? 支公放鶴鶴肯去,意者孤棲求其伴。 若使雙雙如友生,在庭在野同其情。 所以君今同損致,不使異處分飛鳴。 予家隻鹿不我違〈(予有一鹿,放之不去)〉,豈有雙禽苟爾非? 此物求友亦擇主,惟我與爾終其依。 垂老期君共丘壑,養成頂翼待君歸。 登浮渡妙高峰歌〈(茂之題名)〉浮渡無峰亦自可,有岩三十六右左。 妙高峰妙殊不高,三十六岩已在我。 大通岩瀑出天門,振衣忽向天門坐。 向者首楞高雲阻,才坐石獅皆可俯。 石獅口吐石鸚鵡,上者吼兮下者語。 樹苔純駁藻一山,雲日淒妍煙眾藪。 居高臨深領其要,洞岩碌碌誰能數? 笑我蠅頭二千字,君但大書三十五。 舟屋茂之所居,改以巢鶴歌勿逝我梁發我笱,物情往往恤其後。 鵲巢寧保鵲終之,但慮來者非吾偶。 子去子居何忍收,維鶴與子終其儔。 後有斯物前斯人,猶勝為巢讓與鳩。 鶴處籠中鞠其躬,察子形神為之愁。 我欲客爾鶴亦樂,為我與爾忍拘縛。 留君君去君不居,維君亦念鶴無廬。 君無所恤鶴不辭,代蕭者曹何遜為? 月明江空時一鳴,是君中夜長嘯聲。 觀日歌蒙蒙萬象未勾萌,居天海間發其英。 殷勤照我三萬日,何惜一朝觀其生! 已非昨夜特未朝,去天趨親海趨遙。 一碧以上冠萬光,光以內外星搖搖。 此時星如不欲落,氣之所至星光弱。 人指萬光作日光,良久日從碧中躍。 新出於浴未暇圓,水風厚兮日猶薄。 蹭蹬拍浮光無主,火金與水相子母。 遵養時晦諸氣中,赤黃去盡白始吐。 目中空華誰所為? 問日不知目當知。 元化中邊無定理,人各言其所見爾。 不然此光以往天尚多,此時東西影如何? 插戴詞昨日見人初不怪,他家女郎皆出拜。 俄聞插戴在今晨,得無昨事遂為真? 風俗重此勝花燭,此番喚出始怯人。 牆頭簾內集聲影,唧唧如聞未露身。 掌中嬌稚乍悲羞,徘徊約指與搔頭。 約指搔頭鏤金粟,欲近髮膚未忍觸。 要知禮義女兒身,非惟細意拭香玉。 無處驗郎百歲情,手著儂時指爪輕。 見姬人臨妝看鏡中臘梅花有花非梅目以梅,蘭蕙雪霜共體栽。 色香自殊花同時,稱名稍以臘別之。 此花雖負梅之名,覺比梅花又深情。 寒素能不廢柔豔,不與同苦同其清。 呼儂梅花儂不應,笑指此花是我生。 朝夕與之共言笑,安得鏡中不同照! 今晨邀與共為妝,照色照香誰最妙? 花在枝頭不感人,有時憐影勝於真。 將身入鏡伴花影,忘卻外邊花與身。 又同向冬春為色香,以臘為名名獨彰。 何意邂逅承嘉運,歲寒同薦君子房。 邂逅同房非偶然,君有玉臺不敢專。 人道入宮易為妒,儂言臭味易相憐。 相憐一向同雪霜,今晨才共明月光。 人與花枝共明月,聲香欲盡清輝發。 清輝非神亦非膚,花影反憐人影殊。 寒花有情向人語,我見猶憐況老奴。 此意不但在君前,看君出門然不然。 新姬手植盆蘭引平生憐花如自憐,未必花花儂盡然。 國香本自房中物,歲植床邊獨浣拂。 今歲人情始學分,但看入手孰芳芬。 物生有命在時地,亦關心力勤不勤。 難惜纖纖暫同涅,情知手與花終潔。 郎言此花名宜男,郎今且莫向儂說。 此事應亦有人知,儂去女兒今幾時? 元旦臘雪歌,和蘇弘家符卿〈(時廷尉董公、光祿周公,各以朝正孝陵,有詩紀之。)〉冬春寒甚同一雪,人事天時休咎別。 氣能壓蝗春則否,去年南北事尤切。 年來邊腹不可言,事事默恃歲無孽。 人亦有言重民危,標本之動始於饑。 饑即其病食即藥,病者安穀亦過期。 猶記楚中歲戊子,斗米二百錢未已。 爾時糴貸反能支,未見確然皆餓死。 後一紀餘斗百錢,滿眼郊原骨拄天。 可見公私錢漸空,有年難於昔無年。 況今又過一紀半,事可憂者非目前。 且看卒歲野無白,三公矧負陰陽責。 天為今年特展期,十日以內猶為澤。 〈(是歲以正月十一日立春)〉何如一雪達冬春,屈指元旦自元夕。 未離冬氣易為冰,一夜陵園堅幾尺。 各采晨寒佳氣傍,首將歲事薦高皇。 歲內旱蝗臣盡瘁,萬一微誠補天地。 尺寸無多運數寬,議蠲議折非長計。 京兆親民嘗服勤,救過不暇敢言勳? 今得移將別補湊,精神免為捕蝗分。 自題畫贈商孟和計君別我六年矣,予之學畫今年始。 懶衰事事減於前,卻有閑心到畫理。 久近工拙不必言,別來新事添驚喜。 士隔三日當刮目,意外他長寧止此! 授我蜀箋誠自怍,恐負佳紙筆未落。 交情雖復意欣然,心手從違亦斟酌。 數撇枝柯不敢多,蕭疏乃反得婆娑。 中年服官始作畫,勢亦不能復求苛。 君言貴具文人氣,正於離處察其意。 熟後求生稚求老,再晤君時方許議。 桃花澗古藤歌吾聞藤以蔓得名,身無所依不生成。 看君偃臥如起立,雅負節目不自輕。 昂藏詰屈自為樹,傍有長松義不附。 春來影落澗水中,不與桃花同其去。 禮牛首畫祖像歌〈(並序)〉〈(牛首舊有畫各祖及諸禪師像,凡百軸。 今存者八十餘軸,其他皆不可問,東祖達磨、北地法融亦與焉。 歲久絹墨非故,惺為疏募裝之,仍自書各尊者出處於首。 好事者補之滿百。 偶與福清林古度、同邑譚元春、湘潭周楷同遊於此,瞻禮之,遂作歌,並記其存亡新舊之數以付守者。 時萬曆己未六月望日。)〉畫家身手佛心腸,妙總異同變無方。 寫示各祖次群宿,缽緣欲盡燈始張。 邀歸縑墨無先後,要使諸燈共一光。 縑墨壽匪金石匹,筆端願力與之一。 早知像教劫殘時,便是賢愚興感日。 悲喜敢云惺也始,佛化世人先頑鄙。 一念或為動者機,眾力眾情同起止。 衣履須眉隨所挹,敢以語言自添入? 直書其事待信心,為佛為世標性習。 東祖菩提牛頭融,何可山中無此翁? 僉謀補之或曰否,二祖神明各祖中。 隔雨聽鼓吹歌,宴俞仲茅駕部水榭作池水澹澹秋颼颼,夜中聽睹寒相周。 主人哀樂本異人,喧靜不同同其幽。 有聲落葉哀蟬內,難向葉聲蟬聲求。 池月倦來簷雨代,燈光欲去去不收。 始知雨外有繁響,化為寒雨鳴中流。 一雨秋薄中難障,鼓音人語出兩頭。 此時地天人一籟,悲哉隔雨不隔秋。 范漫翁畫山水歌山水不言示以天,每聽詩家畫家傳。 性習所至筆或後,筆亦時過性習先。 點染何嘗不求似,似者有時不必然。 迂作精神漫作形,虎頭半處即其全。 四十以後始盤礴,身世之外自起落。 自許波瀾已老成,視之反似學人作。 吾聞老子能嬰兒,恰是至人神化時。 詠畫蘭停筆畫蘭先畫其勁質,意定須以膽行之。 亦有深情如恐竟,欲開不開使人思。 要知香色勾萌處,多在筆墨踟躕時。 心手相商成意態,眼光鬢影立離離。 閑待朝來重補足,今朝同夢神先續。 觀周令滋米趙二石歌〈(有米元章、趙千里勒字,茂之拓焉,同觀者周安期、安仁、陶公亮)〉山水千秋照冥莫,影結為形成片石。 高深墜倚各似之,寫其精神與膚澤。 杖笠遍尋限時地,圖史臥遊終格格。 此石縮之作具體,以待山水倦遊客。 形色以外添清響,煙霜相戛寒褵褵。 米趙好遊始寄此,為與山水中無隔。 拜手勒銘敢言玩,敬告來者幸無紵。 君愛二石並其人,摩擊之間成莫逆。 模拓自是登臨心,豈但鑒藏珍妙跡! 是時主客凡六人,己未仲冬十之夕。 贈錢丈子瞻釀酒亦蓄藥,身無所與樂人樂。 意廣雖無人我殊,主人本領亦覺疏。 君負高懷術復奇,一身二長兼有之。 使世不病復不醒,而我能飲又能醫。 疾者在門客在席,憫悲歡喜顏常集。 飲酒長教歌舞佐,施藥仍將衣食給。 問君何利乃為爾? 自適其志遑他及。 賢吏造請時一報,偃室淡然如未入。 詠古玉刻蟢子得蜂〈(並引)〉〈(六朝《子夜》《讀曲》歌,吾曰「梧」,思曰「絲」,憐曰「蓮」,蓋當時委巷自有此口語,采入作詩。 今繪刻器物,借聲雙關,為吉祥善事之兆,如燕喜爵祿之類,事近不經,實始諸此,則其來亦久矣。 萬曆己未臘月初三日,偶步吳門,購得古玉刻一小蛛撲得一蜂,蛛大於豆,蜂小於葉,俯仰避就,奇有情理,翼股須目欲動,取喜子得封之意。 適內人有以此月八日生者,舉此為壽,作新體侑之,以代徵蘭之賜。)〉蓮即憐,絲即思,借字吾聞讀曲詞。 吳市偶得漢遺佩,古人製器已先之。 世云蚌者珠之母,今知玉以蟢為兒。 觀物舍義但取聲,爾公爾侯征在茲。 沈雨若以朱白民竹卷贄予畫,戲作此歌顧源山水朱鷺竹,吾愛二公皆不肉。 見筆墨身而說法,豈以一石一枝相逐逐! 吁嗟顧公吾未見,去年曾識朱髯面。 問他行徑曾不言,袖出朱墨竹一卷。 孑然一身萬里足,五嶽貲糧惟筆硯。 其時悔未助山資,此君交臂遂失之。 歸睹顧公煙雨圖,未畫一竹竹可思。 沈郎愛竹何其篤,買萬琅玕歸一朿。 墨氣到紙無後先,一云所雨同時綠。 應以如來藥草喻,而為胸中之成竹。 竹在朱君猶可致,已入君手安敢覬? 忽取贄予畫山水,知予好此特相畀。 顧予作官兼賣文,以畫博畫誠自愧。 五色蘭卷歌〈(有序)〉〈(萬曆己未十月初六夜,毗陵舟中,夢與內人吳孟子同種五色蘭,以為男子之祥,許為予圖之。 以畫蘭施色不韻,珍重未成。 天啟元年秋,忽作墨蘭,至八本,正側委垂,意態不一。 持告予曰:向所謂五色,應是五種也。 此八本中豈不具五種相乎? 予是其說,紀之以詩。)〉蘭譜前無五色名,應是同時因想生。 吉夢胡為久未踐? 遲回待爾墨花成。 國香階秀是何物? 肯以青黃輕點拂。 忽然意到得數株,偃仰風月意各殊。 從傍觀者試擇之,就中五色亦非無。 吾聞五帝不盈五,恰逢劉季公然補。 故將五種缺其一,有意待予閑與數。 畫蘭人本解語花,吾將添作幽香主。 〈(沈刻《隱秀軒集詩玄集》止此)〉瑞光寺塔燈歌〈(塔中燃燈一夜,太湖三日無魚。 是夜,與徐元歎同繞塔賦此)〉大哉悲光照何許,慈力難名拔眾苦。 一宵塔下暫燃燈,三日湖中堪斷罟。 未了眾生生死緣,殺生放生竟何補? 光中大眾念佛聲,眾生尋聲同往生。 無生可放何處殺? 流水長者坐忘情。 願同湖上捕魚者,蓮花香裏共經行。 〈(以上一首錄自《鍾伯敬先生遺稿》卷一) 发布时间:2025-05-09 15:45:28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8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