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念奴娇·避地溢江书于新亭 内容: 凭高远望,见家乡、只在白云深处。 镇日思归归未得,孤负殷勤杜宇。 故国伤心,新亭泪眼,更洒潇潇雨。 长江万里,难将此恨流去。 遥想江口依然,鸟啼花谢,今日谁为主。 燕子归来,雕梁何处,底事呢喃语。 最苦金沙,十万户尽,作血流漂杵。 横空剑气,要当一洗残虏。 宋词精选怀乡全文赏析上片开头即直抒思乡情绪,凭高远望家乡,只见一片白云茫茫。 六朝人已以白云为思念亲友的比喻。 《新唐书? 狄仁杰传》载:“仁杰赴任于并州,登太行,南望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所居,近此云下! ’悲泣,伫立久之,候云移乃行。 ”这里暗用此典,表现了强烈的思亲思乡的悲凄之情。 接二句又补说:整天想回家乡,但回不去。 语气表面平淡,内则极为悲愤,因为不能回去的原因,是那里被敌人占领了,白白辜负了杜鹃鸟“不如归去”的殷勤叫声。 这是无可奈何的自我解嘲。 实则在鸟的“不如归去”叫声中,更突出了有家不得归的悲凄感情。 下面调转笔触写眼前:我正在新亭上为怀念家乡而悲凄流泪,亭外潇潇雨声,更增加了悲凉气氛。 这里暗用新亭对泣的典故,表明不是一般的怀乡之情,而主要是悲叹国土沦丧。 结三句大阖,眼前的长江,尽管有万里长,也难以流尽我这家国之恨。 语极朴实,情极沉重。 比喻形象,可与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媲美。 换头承上,设想蕲州目前的情景,江口依然跟当年一样,鸟啼花谢,可是地已易主,景是人非了。 “江口”,是蕲水在蕲州城流入长江的地方。 这是由于上片结句写到长江,也是词人所面对的景色,自然而然引起的联想。 以下六句,追述敌人侵扰带给蕲州的灾难。 前后三句各有所侧重。 “燕子”三句,通过燕子找不到旧巢,写城市被破坏的情景。 不懂人事变化的燕子,照常飞来,可它们在呢喃低语:怎么往年筑巢的雕梁找不到了? 这里用的是拟人化手法,暗示蕲州被金人烧杀掠夺一空,几成废墟。 笔触极淡,感情却极为沉痛,且含有对敌人的强烈仇恨。 “最苦”三句,则用直接描写的手法,写出当时人民被屠杀的悲惨情景。 金沙,据清嘉靖《蕲州志》载:“金沙湖,在州东十里,又名东湖。 ”这里指代蕲州。 宋代蕲州在这次金兵侵扰前从未遭受过兵火,比较富庶,户口较多。 说“十万户尽”、“血流漂杵”,当非夸张,而属纪实。 这是作者亲眼目睹的惨状,控诉了金兵的残暴。 结句表示只要有凌云的壮志,一定会杀尽敌人,报仇雪恨;表现了必胜的信念,和对敌人的蔑视,铿锵有力,振起全词。 词抒发逃难在外,思念家乡的情绪,但不同于一般的怀乡之作,而是如实地反映了一次历史事件,揭露了敌人的暴行。 艺术特点在于逻辑层次和感情层次的统一:由思乡而叹归不得,由归不得而忧国,由忧国而叹土地易主,由易主而至生灵涂炭,由生灵涂炭而至一洗残虏。 构思缜密新颖。 发布时间:2025-05-10 09:05:55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8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