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教育论 内容: 我不是学教育的,因此不懂一切教育学上的顽意儿。 正惟其不懂,所以想瞎说,这也是人情。 有几个人懂而后说呢? 怕很少。 这叫饭店门口摆粥摊,幸亏世界上还有不配上饭店只配喝碗薄粥的人。 我这篇论文,正为他们特设的,我自己在内不待言了。 既不曾学教育,那么谈教育的兴味从那里来的呢? 似乎有点儿可疑。 其实这又未免太多疑,我有三个小孩;不但如此,我的朋友也有小孩,亲戚也有小孩;不但如此,我们的大街上,小胡同口满是些枝枝桠桠咭咭的小孩子,兴味遂不得油然而生矣。 兴味或者应改说没有兴味才对。 我不是喜欢孩子的人,这须请太太为证。 我对着孩子只是愁。 从他们呱呱之顷就发愁起,直到今天背着交叉旗子的书包还在愁中。 听说过大块银子,大到搬弄维艰的地步就叫做没奈何。 依我看,孩子也者和这没奈何差杀不多,人家说这活该,谁叫你不去拜教育专家的门。 (倒好像我常常去拜谁的门来。)自己失学,以致小孩子失教,已经可怜可笑;现在非但不肯努力补习,倒反妒忌有办法的别人家,这有多们卑劣呢! 不幸我偏偏有卑劣的皮气,也是没奈何。 依外行的看法,理想的教育方策也很简单,无非放纵与节制的谐和,再说句老不过的话,中庸。 可惜这不算理论,更不算方法,只是一句空话罢了,世间之谐和与中庸多半是不可能的。 真真谈何容易。 我有一方案,经过千思万想,以为千妥万当的了,那里知道,从你和他看来,还不过是一偏一曲之见,而且偏得怪好笑,曲得很不通,真够气人的。 况且,教育假使有学,这和物理学化学之流总归有点两样的。 自然科学的基础在试验,而教育的试验是不大方便的,这并非试验方法之不相通,只是试验材料的不相同。 果真把小孩子们看作养气,磷块,硫黄粉这是何等的错误呢。 上一回当,学一回乖,道理是不错;只在这里,事势分明,我们的乖决不会一学就成,人家却已上了一个不可挽回的大当,未免不值得呢。 若说这是反科学,阿呀,罪过罪过! 把小孩子当硫黄粉看,不见得就算不反科学。 谁都心里雪亮,我们的时代是一切重新估定价值的时代,除旧布新,正是必然之象,本不但教育如此,在此只是说到教育。 我又来开倒车了,楚则失之,而齐亦未为得也。 譬如贸贸然以软性的替代硬性的教育未必就能发展个性,(说详本论下)以新纲常替代旧纲常,更适足自形其浅薄罢了。 然而据说这是时代病,(病字微欠斟酌,姑且不去管它。)我安得不为孩子担心。 又据说时代是无可抵抗的,我亦惟有空担心而已。 我将目击他们小小的个性被时代的巨浪奥伏赫变矣乎。 正传不多,以下便是。 我大不相信整个儿的系统,我只相信一点一滴的事实,拿系统来巧妙地说明事实,则觉得有趣,拿事实来牵强地迁就系统,则觉得无聊。 小孩之为物也,既不能拿来充分试验的,所以确凿可据的教育理论的来原,无论古今中外,我总不能无疑,恐怕都是些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人想出来的顽意儿。 至于实际上去对付小孩子,只有这一桩,那一桩,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除此似并无别法。 只要是理论,便愈少愈好,不但荒谬的应该少,就是聪明的也不应该多。 你们所谓理论,或者是成见的别名。 想必有人说,你的就事论事观岂不也是理论,也许就是成见罢? 我说:真有你的。 成见呢人人都有,理论呢未必都配,否则我将摇身一变而为教育专家,犹大英阿丽斯之变媚步儿也。 (见赵译本)十八年三月十六日。 发布时间:2025-05-11 13:03:45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84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