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祝英台近·春日客龟溪游废园》原文及赏析 内容: ●祝英台近·春日客龟溪游废园吴文英采幽香,巡古苑,竹冷翠微路。 斗草溪根,沙印小莲步。 自怜两鬓清霜,一年寒食,又身在、云山深处。 昼闲度。 因甚天也悭春,轻一陰一便成雨。 绿暗长亭,归梦趁风絮。 有情花影阑干,莺声门径,解留我、霎时凝伫。 【鉴赏】从词题看,本词是吴文英作客龟溪,在寒食节春游时所写。 龟溪在浙一江一 德清县,古名孔愉泽,即余不溪之上流。 而废园,是当地一个荒芜冷落的地方,本已被词人遗忘,但词人却在这繁华衰歇之地度过了寒食节。 废园地也曾有过繁华兴盛的时候,身处其中,自然会生出今昔盛衰之感,由此作者又联想到自己的身世,二者相互衬托,融为一体。 词人黯然的思乡之情就是在四周清幽的环境描写中逐步流露出来的。 词的开篇即写废园之景。 词人进入园中,但见野花自在地散发着幽香,引他伸手去采摘;丛竹掩映的小径,由于人迹罕至而长满青苔,显得那样清冷凄寂。 这样的景色,不用明言,即是一个废园之景,梦窗未用废字而写出荒废之景,是其高明之处。 词人漫步来到龟溪之畔,四顾无人,但是沙滩上却留着女子的脚印(小莲步),还有许多弃掷在地的花草,春来废园亦不是无人光顾,散落的花草和女子脚印这充满人间气息的景象引起人的诸多遐想。 也使作者意识到由于是寒食节,当地女子曾来这儿踏青斗草。 寒食节踏青斗草是当时一习一 俗。 眼前所见,引起作者一系列的遐思。 自己远别亲人,客居他乡,逢此节日,不能不触动愁绪,由此又引出下面自怜三句词意。 自怜三句含有三层意思。 作者此次重来德清,已是晚年,所以有两鬓斑白、韶华不复之叹,此其一也;逢此一年一度的寒食节,又有光一陰一似箭之叹,此其二也;反躬自审,身在他乡,徒增两地相思之叹和飘零之苦,此其三也。 各种思绪,一交一 织在一起,真可谓百感一交一 集了。 换头继续写词人在园中之所见所感。 昼闲度三字写出词人一人身处废园,内心无限的孤寂和无聊。 这是由于春天气候多变,忽然间小一陰一成雨,因此埋怨天公不作美,为何如此吝惜春一光 ,使人不能尽情游赏。 无聊之余,思乡之念倍增,正如唐代无名氏《杂诗》所道:近寒食雨草萋萋,著麦苗风柳映堤;等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 这也就是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罢。 此处虽然是写天气一陰一雨无常,但却上接云山深处,下开归梦,贯穿思乡之情,亦非闲笔。 雨丝风片,引出归梦,接着以想象加深词意。 归期无定,一片乡情只能寄托梦中,但幽思飘渺,犹如随风轻飏的花絮;自己的归梦也仿佛悠然飘荡在绿荫满地的长亭路上。 一个趁字极言归梦之切。 寒食节是在异乡的龟溪废园中度过的,废园景色虽废,但词人却备感亲切,因为是废园陪伴诗人度过了这个节日。 结尾,词人以拟人化的手法,如杜甫《春望》诗所云感时花溅油泪,恨别鸟惊心,即是将无情之物化为有情:在词人眼里,那阑干边扶疏的花影,小门畔宛转的莺啼,却仿佛满含情思,其中不仅有对思乡游子的安慰,还有殷勤的挽留;使得词人伫立凝思,久久不忍离去。 这样的结局,别开生面,不仅将题意交代清楚,同时又点出园虽废而仍能在游子心头留下美好的回忆,因此也就更加耐人寻味了。 本站部分赏析内容来自网络或网友提供,旨在弘扬中华文化,仅用于学习交流,部分未署名皆因原作者无法考证,如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 发布时间:2025-05-18 11:04:13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96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