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卷第廿一 内容: 日本後紀卷第廿一《起弘仁二年正月、尽同閏十二月。》左大臣正二位兼行左近衛大将臣藤原朝臣冬嗣等奉勅撰▼太上天皇《嵯峨》二年春正月丙申朔。 皇帝御大極殿。 臨軒。 皇太弟文武百官藩客朝賀。 如常儀。 庚子。 制。 上殿舍人一百廿人。 復舊名爲内竪。 壬寅。 宴五位已上并藩客。 賜祿有差。 丙午。 於陸奧国。 置和我。 □縫。 斯波三郡。』從五位下大野朝臣眞菅爲右少辨。 從五位下秋篠朝臣全嗣爲治部少輔。 從五位下藤原朝臣眞書爲雅樂頭。 從五位下橘朝臣永繼爲民部少輔。 從五位上大枝朝臣永山爲大判事。 從五位下淡海眞人有成爲大藏少輔。 左兵衛督從四位下大野朝臣直雄爲兼左京大夫。 正五位下三嶋眞人年繼爲造西寺長官。 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文山爲次官。 鑄錢長官從五位上大枝朝臣繼吉爲兼山城介。 從五位下紀朝臣南麻呂爲河内守。 正五位下藤原朝臣道雄爲紀伊守。 戊申。 河内国人從八位上玉作鯛釣賜姓高道連。 壬子。 御豊樂院。 觀射。 藩客賜角弓射焉。 乙卯。 遣大納言正三位坂上大宿禰田村麻呂。 中納言正三位藤原朝臣葛野麻呂。 參議從三位菅野朝臣眞道等。 饗渤海使於朝集院。 賜祿有差。 丙辰。 參議從三位宮内卿兼常陸守菅野朝臣眞道上表致仕曰。 臣聞。 晨行暮息。 身事之恒分。 壯仕老休。 礼制之通範。 所以崇名事主。 保身終命也。 臣本庸品。 才用無取。 渉學謝於甲科。 干祿朝於下士。 徒以早因多幸。 委質先朝。 爰自儲□。 □臨宸極。 夙夜軒陛。 緜歴歳序。 遂乃曲蒙□奬。 濫廁簪纓。 兼文武之崇班。 帶中外之厚秩。 以至今日。 累沐天恩。 願惟尸素。 伏深戰慄。 但臣歴事三朝。 齒登七十。 痾隨年積。 志與身衰。 雖疲驂輟馭。 非無顧戀之心。 而漏盡夜行。 恐乖止足之誠。 伏願歸骸舊里。 收迹蓬廬。 養疾以存餘生。 杜門而待終日。 無任慊懇之至。 謹詣闕奉表以聞。 許之。 但常陸守如故。 丁巳。 渤海国使高南容歸蕃。 賜其王書曰。 天皇敬問渤海国王。 南容入賀。 省啓具之。 惟王資質宏茂。 性度弘深。 敦恵輯中。 盡恭奉外。 代居北涯。 與国脩好。 沃日滄溟。 企乃到矣。 接天波浪。 葦能乱之。 責深効精。 慶賀具礼。 眷彼情款。 嘉賞何止。 朕嗣膺景命。 虔承叡圖。 尅己以臨寰區。 丕顯以撫兆庶。 徳未懷邇。 化曷覃遐。 王念濬善隣。 心切事大。 弗難劬勞。 聿脩先業。 况南容荐至。 使命不墮。 船舶窮危。 謇志増勵。 雖靡來請。 豈能忍之。 仍換駕船。 副使押送。 同附少物。 至宜領之。 春寒。 惟王平安。 指此遣書。 旨不多及。 戊午。 正四位上藤原朝臣産子授從三位。 己未。 无品明日香親王。 坂本親王授四品。 甲子。 從四位上藤原朝臣冬嗣爲參議。 餘官如故。 從七位下菅原朝臣清人。 正六位上朝野宿禰鹿取授從五位下。 從六位下勇山連文繼外從五位下。』正五位下小野朝臣野主爲左中辨。 從五位上藤原朝臣伊勢人爲右中辨。 從五位上登美眞人藤津爲治部大輔。 從五位下橘朝臣永嗣爲越前介。 從五位上藤原朝臣藤成爲播磨介。』山城国乙訓郡白田一町。 賜從四位下百濟王教法。』▼是日。 勅。 占野開田之徒。 就国請地之日。 不顯町段。 遠包四至。 損公妨民。 莫甚於此。 自今以後。 宜勘町段。 勿依四至。』又陸奧出羽兩国。 土地曠遠。 民居稀少。 百姓浪人。 隨便開墾。 国司巡検。 隨即收公。 是以人民散走。 無有靜心。 宜兩国開田。 雖无公驗。 不得收公。 二月丁卯。 授外從五位下志斐連国守從五位下。 縁陰陽之道勝於傍人也。 庚午。 山城国乙訓郡藥園一町賜施藥院。 辛未。 勅。 據令條。 凡祭祀者。 所司預申官。 官散齋日平旦。 頒告諸司。 夫散齋之内。 不得弔喪問疾食宍。 不判刑殺。 不决罸罪人。 不作音樂。 不預穢惡之事。 今至散齋之日。 乃頒告諸司。 則諸司惰事。 或犯禁忌。 宜改令條。 自今以後。 散齋前一日。 頒告諸司。 癸酉。 勅。 諸国之夷。 唯仰公粮。 宜其男女皆悉給粮。 但不得及孫。 乙亥。 分縫殿寮宮人卅人。 配大藏省。 以縫作幄幔等類也。 丙子。 遊獵于北野。 五位已上賜衣被。 戊寅。 外從五位下朝野宿祢道守爲大炊助。 從五位下藤原朝臣賀□麻呂爲右京亮。 從五位下葛井宿禰豊繼爲造東寺次官。 外從五位下山田連弟分爲河内介。 外從五位下勇山連文繼爲相摸權掾。 紀傳博士如故。 己卯。 詔曰。 應變設教。 爲政之要樞。 商時制宜。 濟民之本務。 朕還淳返朴之風。 未覃下土。 興滅繼絶之思。 常切中襟。 夫郡領者。 難波朝庭始置其職。 有勞之人。 世序其官。 逮乎延暦年中。 偏取才良。 永廢譜第。 今省大納言正三位藤原朝臣園人奏云。 有勞之胤。 奕世相承。 郡中百姓。 長幼託心。 臨事成務。 實異他人。 而偏取藝業。 永絶譜第。 用庸材之賎下。 處門地之勞上。 爲政則物情不從。 聽訟則决斷無伏。 於公難濟。 於私多愁。 伏請郡司之擬。 先盡譜第。 遂無其人。 後及藝業者。 實得其理。 宜依來奏。 庚辰。 遷御於西宮。』大宰府官。 并所管国司。 聽公廨四分之一。 年漕于京。 遥授之官半分焉。』上野国元上国。 今改爲大国。 壬午。 勅。 常陸国。 去京遥遠。 貢調脚夫。 路粮多費。 去靈龜年中。 守從四位上石川朝臣難波麻呂。 始置稻五万束。 毎年出擧。 以利充粮。 名曰郡發稻。 其用度者。 載帳言上。 而所司勘出。 不聽出擧。 宜令依舊。』參議正四位下行右衛士督兼美濃守藤原朝臣緒嗣言。 臣材無足取。 器實空虚。 病患染躬。 久積日月。 是以前日抗表。 悉辞所居之官。 今陛下無遺微臣。 復參朝議。 聖恩不測。 徒跼高天。 臣比者沈滯惡瘡。 療治無驗。 似損不損。 終至大漸。 劇職事重。 懼切曠日。 伏望解罷所帶。 養疾私門。 上除朝庭空位之譏。 下遂愚臣避賢之願。 不任丹款懇迫之至。 謹臥病拜表以聞。 不許。 癸未。 皇太弟遷於東宮。 乙酉。 外從五位下勇山連文繼爲大學助。 紀傳博士相摸權掾如故。 從五位下柿本朝臣弟兄爲肥前守。 庚寅。 於大宰府皷岑四天王寺。 造釋迦佛像。 癸巳。 皇太弟奉獻。 宴飮極歡而罷。 五位已上賜衣被。 三月丙申。 河内国人從七位下土師宿禰常磐賜姓秋篠朝臣。 山城国人正六位上土師宿禰百枝菅原朝臣。 庚子。 安房国人正六位下大伴直勝麻呂賜姓大伴登美宿禰。 癸卯。 武藏国人正六位下小子宿禰身成三月丙申貫于左京。 乙巳。 始令諸国進俘囚計帳。 戊申。 勅。 左右近衛兵衛等。 劔帶同色。 彼此難辨。 改舊色。 右近衛用緋□纈右兵衛用青褐纈。』賜大外記從五位上上毛野朝臣穎人度一人。 壬子。 停攝津国川邊郡揩戸十烟。 豊嶋郡二烟。 爲平民。 甲寅。 勅陸奧出羽按察使正四位上文室朝臣綿麻呂。 陸奧守從五位上佐伯宿禰清岑。 介從五位下坂上大宿禰鷹養。 鎭守將軍從五位下佐伯宿祢耳麻呂。 副將軍外從五位下物部匝瑳連足繼等曰。 去二月五日奏稱。 請發陸奧出羽兩国兵合二万六千人。 征尓薩體。 幣伊二村者。 依數差發。 早致襲討。 事期殄滅。 不得勞軍以遺後煩。 又得三月九日奏。 知減軍士一万人。 將軍等。 憂国之情。 中心是深。 然而捜窮巣窟。 衆力是資。 故依先奏。 不勞減定。 將軍等宜知之。 勠力同意。 相共畢功。 于時出羽守從五位下大伴宿禰今人。 謀發勇敢俘囚三百餘人。 出賊不意。 侵雪襲伐。 殺戮尓薩體餘蘖六十餘人。 功冠一時。 名傳不朽也。 又今人前任備□守之時。 與掾正六位上河原連廣法謀。 穿山破磐。 以開大渠。 百姓難以慮。 始嗷嗷不止。 成功之後。 多蒙其利。 追以稱嘆。 是謂伴渠。 縱□令復生。 不能加也。 己未。 阿牟公人足授外從五位下。 人足者。 大安寺僧秦仙也。 以工術聞。 令造漏刻。 積年乃成。 帝嘉其巧思。 還俗叙位。 雖機巧可奇。 而隻辰易差。 遂不爲用。 辛酉。 出雲国造外從七位下出雲臣旅人授外從五位下。 縁神賀事也。 夏四月甲子朔。 御大極殿。 視朔也。 丙寅。 内宴。 奏妓。 丁卯。 陸奧国人外正六位下志太連宮持。 俘吉弥侯部小金授外從五位下。 褒勇敢。 戊辰。 四品明日香親王爲彈正尹。 侍醫從五位下出雲連廣貞爲兼内藥正。 但馬權掾如故。 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文山爲玄蕃頭。 正三位藤原朝臣雄友爲宮内卿。 從五位下御井正爲正親正。 造西寺次官從五位下秦宿祢都伎麻呂爲兼伯耆權介。 從五位下大中臣朝臣鯛取爲筑後守。 己巳。 幸神泉苑。 賜親王已下及諸衛人綿各有差。 甲戌。 勅。 河内国税分錢三百貫。 便充當国。 限三箇年。 出擧收利。 爲造堤料。 又彼国課丁少數。 無人差役。 其散位位子。 留省之徒。 不直本司。 常在郷里者。 宜限三年。 補国中雜任。 計其上日行事與考言上。 又割公廨息利。 充堤所食料。 其代者。 廻給隨便国。 三年以後復舊焉。 乙亥。 幸神泉苑。』右京人正六位上高田首清足等七人賜姓田村臣。 丙子。 山城国紀伊郡田二町賜從四位下伊勢朝臣繼子。 丁丑。 勅。 苅麥爲蒭。 禁制久矣。 今聞。 京邑百姓。 未秋之前。 沽之給急。 計其所得。 倍於收實。 利苟在民。 何勞禁制。 自今以後。 永聽賣買。 戊寅。 近江国乘田廿八町賜中務省。 庚辰。 正四位上文室朝臣綿麻呂爲征夷將軍。 從五位下大伴宿祢今人。 佐伯宿禰耳麻呂。 坂上大宿禰鷹養爲副。 辛巳。 幸神泉苑。 侍臣已上賜衣被。 壬午。 勅征夷將軍等曰。 夷狄干紀。 爲日已久。 雖加征伐。 未盡誅鋤。 今依來請。 今將出兵。 其軍監軍曹等。 且簡用。 且奏上。 但犯軍法。 禁身請裁。 隊長已下。 依法决斷。 国之安危。 在此一擧。 將軍勉之。 乙酉。 公卿奏。 依去大同二年詔書。 七道諸国調物。 權從輕減。 欲待人殷即復恒式。 而於民未聞繼業。 於公有乏支用。 更別買求。 還致勞擾。 伏望改彼權制。 復厥恒典。 冀得百姓守常。 国用有足。 許之。』廢陸奧国海道十驛。 更於通常陸道。 置長有。 高野二驛。 爲告機急也。 丙戌。 宮内卿正三位藤原朝臣雄友薨。 雄友者。 參議兵部卿從三位乙麻呂之孫。 右大臣贈從一位是公之第二子也。 延暦二年授從五位下。 爲美作守。 遷兵部少輔。 位至正五位上。 除左衛士權督。 俄而爲眞。 六年授從四位下。 歴左京大夫兼播磨守。 九年爲參議。 兼大藏卿。 十五年授正四位下。 十六年任大宰帥。 十七年授從三位。 拜中納言。 廿三年授正三位。 大同初拜大納言。 雄友性温和。 不妄喜怒。 姿儀可觀。 音韻清朗。 至於賀正宣命。 推之爲師。 伊豫親王之遭害也。 以舅流于伊豫国。 弘仁元年免罪。 授本位。 拜宮内卿。 薨于位。 時年五十九。 詔贈大納言。 丁亥。 從六位下笠朝臣梁麻呂授從五位下。 正七位下當宗忌寸家主外從五位下。 從五位上紀朝臣梶繼爲玄蕃頭。 從五位下笠朝臣梁麻呂爲民部少輔。 從五位下尾張連粟人爲主税頭。 從五位下御長眞人仲繼爲刑部少輔。 從五位下小野朝臣諸野爲典藥助。 外從五位下當宗忌寸家主爲伊賀守。 從五位下朝野宿祢鹿取爲左衛士佐。 己丑。 阿波国人百濟部廣濱等一百人賜姓百濟公。 庚寅。 幸神泉苑。 右近衛府奉獻。 侍臣賜衣被。』是日。 遣渤海国使正六位上林宿祢東人等辭見。 賜衣被。 五月戊戌。 御馬埓殿。 觀馬射。 辛丑。 勅。 諸国所進舂米庸米。 去大同三四兩年。 遭旱不得悉進。 若隨色辨備。 恐致民苦。 今官庫之貯。 頗有盈餘。 宜任土所生。 貿與調物。 進成輕貨。 但畿内者。 混合正税。 癸卯。 勅征夷將軍正四位上文屋朝臣綿麻呂等曰。 塞下之俘。 其數稍多。 出軍之後。 慮生野心。 將軍等。 勤加綏撫。 勿致驚擾。 威惠兼施。 稱于朝制。 許之。』從五位上高階眞人遠成爲主計頭。 從五位下小野朝臣眞野爲齋宮頭。 乙巳。 幸神泉苑。 帝自茲以後。 毎至假日。 避暑於此。 丁未。 制。 夫飛騨工者。 貢進之年。 課役倶免。 至于迯亡而不役。 何異調庸之未進。 自今以後。 検返抄。 拘解由。 一同調庸。』從四位上藤原朝臣繼業爲神祇伯。 侍從近江守如故。 從四位下藤原朝臣縵麻呂爲大舍人頭。 從五位上大中臣朝臣智治麻呂爲治部大輔。 從五位上登美眞人藤津爲兵部大輔。 從四位上春原朝臣五百枝爲宮内卿。 右近衛中將從四位上藤原朝臣藤嗣爲兼右京大夫。 攝津守如故。 從五位下紀朝臣岡繼爲亮。 從五位下藤原朝臣賀□麻呂爲武藏介。 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友人爲讃岐守。 己酉。 賜玄賓法師書曰。 眞俗殊趣。 禮接自疎。 渇仰徽音。 不捨少選。 属夏景爍條。 炎風扇物。 想禪塲被服。 與時宜改。 聊附法服一具。 至宜領之。 壬子。 勅征夷將軍正四位上兼陸奧出羽按察使文室朝臣綿麻呂等曰。 將軍等去二月五日奏状稱。 來六月上旬。 兩国軍士。 分頭發入。 其糒鹽器仗等。 先已貯備。 不可更勞者。 以此觀之。 縁軍資物。 皆已批挑。 而今月十二日來奏稱。 軍士食料并雜物等。 且仰国司令儲備。 及□幕且用縫作。 又出羽守大伴宿祢今人。 巡行管内。 簡閲軍士者。 是知。 征戰之具。 猶有寥落。 前後來奏。 事何相乖。 加以国家之忌及大歳。 同在東方。 兵家所避。 不可抵觸。 宜縁軍庶事。 今年備畢。 來年六月發入。 又検去延暦十三年例。 征軍十万。 軍監十六人。 軍曹五十八人。 廿年征軍四万。 軍監五人。 軍曹卅二人。 今將軍等。 准承前例。 所定□七人。 權用十五人者。 今所興征軍一万九千五百餘人。 然則四万之日。 軍吏不滿五十。 今日二万。 何超六十。 仍折衷所定。 軍監十人。 軍曹廿人。 宜精選堪戰者充用言上。 癸丑。 勅。 天下諸国。 昔遭疾疫。 續以旱災。 百姓彫弊。 于今未復。 興言念此。 深疾于懷。 宜簡鰥寡孤獨及貧窮老疾不能自存者。 早加賑給。 但給法者。 准延暦十九年例。 甲寅。 勅。 農人喫魚酒。 禁制惟久。 而国司寛縱。 無情糺断。 今須遣使重加督察。 宜令国司在前禁止。 若有輙喫并與者。 即禁其身。 使到之日。 付行决罸。 不得慣常寛容。 丙辰。 大納言正三位兼右近衛大將兵部卿坂上大宿禰田村麻呂薨。 正四位上犬養之孫。 從三位苅田麻呂之子也。 其先阿智使主。 後漢靈帝之曾孫也。 漢祚遷魏。 避国帶方。 譽田天皇之代。 率部落内附家世尚武。 調鷹相馬。 子孫傳業。 相次不絶。 田村麻呂。 赤面黄鬚。 勇力過人。 有將帥之量。 帝壯之。 延暦廿三年拜征夷大將軍。 以功叙從三位。 但往還之間。 從者無限。 人馬難給。 累路多費。 大同五年轉大納言。 兼右近衛大將。 頻將邊兵。 毎出有功。 寛容待士。 能得死力。 薨于粟田別業。 贈從二位。 時年五十四。 戊午。 信濃国獲白烏。 六月癸亥朔。 正四位下巨勢朝臣野足授從三位。 從五位下直世王從五位上。 從四位上春原朝臣五百枝正四位下。 從五位上藤原朝臣道繼正五位下。 從五位下紀朝臣百繼。 良岑朝臣安世從五位上。 正六位上藤原朝臣清本。 藤原朝臣総繼。 紀朝臣和氣麻呂。 多治比眞人弟笠。 石川朝臣弟助。 大伴宿禰山道從五位下。 正六位上廣井宿禰眞成外從五位下。』從五位上直世王爲中務大輔。 相摸守如故。 從五位下藤原朝臣総繼爲少輔。 從五位下石上朝臣美奈麻呂爲兵部少輔。 從四位下大野朝臣直雄爲左近衛中將。 左京大夫如故。 參議從三位巨勢朝臣野足爲右近衛大將。 參議左大辨從四位上秋篠朝臣安人爲兼左兵衛督。 越後守如故。 參議右大辨從四位下紀朝臣廣濱爲兼右兵衛督。 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清繩爲佐。 出雲介如故。 乙丑。 令諸国進武藝人年卅已下。 補左右近衛。』▼是日。 奉幣於伊勢大神宮。 戊辰。 大僧都傳燈大法師位勝悟卒。 法師俗姓凡直。 阿波国板野郡人也。 法師初爲尊應大徳弟子。 是則芳野神叡大徳之入室也。 道業清高。 洞明經戒。 姿儀不凡。 言語可愛。 至於非空非有之宗。 當時推而相讓。 護命。 慈寳。 泰演等英傑。 皆自其門而出焉。 聖朝嘉尚。 授以僧統。 時議稱任得其人。 緇徒之中。 濫行不聞。 政迹之所致也。 薪盡火滅。 嗚呼哀哉。 春秋八十。 庚午。 正六位上清原眞人夏野授從五下。 戊寅。 從五位上高階眞人遠成爲民部少輔。 從五位下尾張連粟人爲主計頭。 從五位下笠朝臣梁麻呂爲豊後介。 辛巳。 十三大寺僧尼年八十已上者。 各賜□二匹。 布四端。 丁亥。 主殿寮釜殿自倒。 秋七月乙未。 出羽国鎭兵賜復三年。 以在邊戍家業絶亡也。 己亥。 幸神泉苑。 觀相撲。 庚子。 備前守正四位下藤原朝臣眞雄卒。 左京大夫正四位下鷹取之男。 左大臣正二位魚名之孫也。 勇力過人。 頗有武藝。 爲推国天皇之近臣。 延暦廿二年叙從五位下。 任近江權介。 廿五年授從五位上。 歴近衛少將。 大同三年授正五位下。 同年□從四位下。 遷左馬頭。 自守清廉。 不論人短。 身帶弓劍。 常侍朱鈎。 属天皇遷御平城。 分局追從。 既而一女進謀。 天皇擬入于伊勢。 眞雄遮輿而伏。 忘死固爭。 盖魏臣断鞦之志乎。 可謂歳寒而知松柏之後凋者也。 今上嘉其忠情。 特授正四位下。 拜備前守。 在任而卒。 時年□五。 甲辰。 幸神泉苑。 陪侍之人。 賜錢有差。 乙巳。 勅。 聞平城宮諸衛官人等。 出入任意。 不勤宿衛。 宜直彼參議加督察焉。 丙午。 勅征夷將軍正四位上兼陸奧出羽按察使文室朝臣綿麻呂等曰。 省今月四日奏状。 具知以俘軍一千人。 委吉弥侯部於夜志閇等。 可襲伐弊伊村。 彼村俘。 黨類巨多。 若以偏軍臨討。 恐失機事。 仍欲發兩国俘軍各一千。 來八九月之間。 左右張翼。 前後奮□。 宜與副將軍及兩国司等。 再三評議。 具状奏上。 国之大事。 不可輕略。 丁未。 大極殿龍尾道上有雲氣。 状如烟。 須曳竭滅。 己酉。 安藝国佐伯郡速谷神。 伊都岐嶋神。 並預名神例。 兼四時幣。 乙卯。 侍從從五位下藤原朝臣世嗣爲兼右少辨。 從五位下多治比眞人弟笠爲中務少輔。 正五位下石川朝臣河主爲内匠頭。 從五位下豊野眞人仲成爲主税頭。 從五位上田中朝臣淨人爲大藏少輔。 從五位下清原眞人夏野爲宮内少輔。 從五位下淡海眞人有成爲左京亮。 從五位下藤原朝臣総繼爲相摸介。 從五位下大野朝臣眞菅爲下総守。 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濱主爲出羽介。 大學頭正五位下御室朝臣今嗣爲兼越後守。 右近衛大將從三位巨勢朝臣野足爲兼備前守。 左大辨從四位上秋篠朝臣安人爲兼備中守。 左兵衛督如故。 從五位上安倍朝臣眞直爲周防守。』山城国乙訓郡地四町賜左衛士督從四位上藤原朝臣冬嗣。 辛酉。 右京人正六位上朝原忌寸諸坂。 山城国人大初位下朝原忌寸三上等賜姓宿禰。』出羽国奏。 邑良志閇村降俘吉弥侯部都留岐申云。 己等與貳薩體村夷伊加古等。 久搆仇怨。 今伊加古等。 練兵整衆。 居都母村。 誘幣伊村夷。 將伐己等。 伏請兵粮。 先登襲撃者。 臣等商量。 以賊伐賊。 軍国之利。 仍給米一百斛。 奬勵其情者。 許之。 八月乙丑。 上総国海上郡。 加置主政一員。 壬申。 山城国乙訓郡地二町。 田十町。 池一處。 栗林一町。 賜甘南備内親王。 癸酉。 勅。 諸国浮浪人。 若遭水旱者。 准平民。 免調庸。 但人之寄住。 各有其主。 宜勘其主戸損免之。 不得因茲濫致姦詐。 甲戌。 幸神泉苑。 五位已上。 賜綿有差。』▼是日。 二星乍合乍離。 状似相鬪。』大宰府言。 新羅人金巴兄。 金乘弟。 金小巴等三人申云。 去年被差本縣運穀。 海中逢賊。 同伴盡沒。 唯己等幸頼天祐。 儻着聖邦。 雖沐仁渙。 非無願戀。 今聞郷人流來。 令得放歸。 伏望寄乘同船。 共還本郷者。 許之。 丙子。 山城国乙訓郡地一町賜春日内親王。 丁丑。 廢紀伊国萩原。 名草。 賀太三驛。 以不要也。 戊寅。 遊獵于北野。 五位已上賜衣被。』▼是日。 有狼入造兵司。 爲人所殺。 己丑。 山城国人正六位上高麗人東部黒麻呂。 賜姓廣宗連。』▼是日。 廢漆部八烟從公戸。 庚寅。 勅。 留庚午年并五比籍。 自餘遠年之籍。 宜依令除之。 辛卯。 齋内親王禊于葛野川。 諸司陪從如常。 九月壬辰朔。 禁今月祭北辰擧哀改葬等事。 以齋内親王入伊勢也。』出羽国人少初位下无耶志直膳大伴部廣勝賜姓大伴直。 乙未。 齋内親王入伊勢。 諸司陪從如常。』右京人正六位上吉田連宮麻呂等賜姓宿禰。 己亥。 令諸国依舊出擧修理国分寺料。 庚子。 曲宴前殿。 命文人賦詩。 其文人五位已上賜被。 自餘五位并文人六位已下衣。 癸卯。 大風破京中廬舍。 甲辰。 被風損者。 給米有差。 丁未。 勅。 侍平城宮諸衛府官人等任意不直。 已闕宿衛。 宜改前勅。 即命少將已上便検校焉。 庚戌。 停内舍人奏。 依舊令□司奏之。 丁巳。 遊獵于紫野。 五位已上賜衣被。 是月。 桃李華。 冬十月癸亥。 正六位上林宿禰東人等。 至自渤海。 奏曰。 国王之啓。 不據常例。 是以去而不取。 其録事大初位下上毛野公嗣益等所乘第二船。 發去之日。 相失不見。 未知何在。 乙丑。 勅征夷將軍參議正四位上大藏卿兼陸奧出羽按察使文室朝臣綿麻呂等曰。 省去九月廿二日奏云。 随機量便。 更分四道。 士卒數少。 充用處多。 加以霖雨無息。 轉餉有滯。 不加輜重。 恐乏兵糧。 伏望點加陸奧国軍士一千一百人者。 依奏。 丙寅。 上野国利根郡長野牧賜三品葛原親王。』攝津国人正七位上別君清名。 賜姓御林宿禰。 壬申。 詔曰。 衛士兵衛四府者。 宮掖是守。 戒嚴非輕。 所以警偵姦邪。 防遏虐猾。 雖綏撫瀛表。 專叶禮樂之風。 而備豫機先。 必資弧矢之利。 皇明建極。 大聖乘乾。 取適於時。 須有沿革。 其左右衛士兵衛等。 宜依舊數。』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淨本爲宮内少輔。 從五位上安倍朝臣眞直爲主殿頭兼豊後守。 參議從四位上兼左衛士督藤原朝臣冬嗣爲兼春宮大夫。 美作守如故。 從五位下清原眞人夏野爲亮。 從五位下文室眞人正嗣爲周防守。 甲戌。 勅征夷將軍參議正四位上行大藏卿兼陸奧出羽按察使文室朝臣綿麻呂等曰。 省今月五日奏状。 斬獲稍多。 歸降不少。 將軍之經略。 士卒之戰功。 於此而知矣。 其蝦夷者。 依請須移配中国。 唯俘囚者。 思量便宜。 安置當土。 勉加教喩。 勿致騷擾。 又新獲之夷。 依將軍等奏。 宜早進上。 但人數巨多。 路次難堪。 其強壯者歩行。 羸弱者給馬。 乙亥。 大和国添上郡地二町賜左近衛府。 戊寅。 賜山城国宇治郡地三町。 爲故大納言贈從二位坂上大宿禰田村麻呂之墓地。 庚辰。 從五位下伊勢朝臣徳成爲上野介。 從五位下豊野眞人仲成爲肥前守。 辛巳。 講仁王經。 乙酉。 遊獵于栗前野。 賜五位已上衣被。 戊子。 遊獵于紫野。 十一月庚子。 詔曰。 伊勢国頃年多事。 百姓勞擾。 往年供奉大甞。 頗疲轉運。 重属兵革。 共廢農畝。 今亦營造神宮。 未遑息肩。 尋縁齋内親王相替。 迎送祗供不息。 念其勞止。 殊疚于懷。 悦以使民。 歴代之洪猷。 救弊可康。 曩哲之恒範。 宜今年田租。 悉猶勿徴。 甲辰。 賜書存問玄賓法師。 又施綿百屯布卅端。 法師即上表謝恩。 壬子。 賜聽福法師書曰。 煙霞憺泊。 素是戰勝之塲。 京洛囂塵。 誠爲染衣之地。 和上超俗雲霄。 味道巖穴。 慧炬有晃。 戒珠無□。 国之元老。 人之師範。 披薜蘿而長往。 賞風月以忘歸。 朕嘉尓令徳。 夢想猶存。 謂予不信。 有如□日。 今故行李知聞。 兼附送綿百屯布卅端。 至宜充頭陀資耳。 時寒。 想善加珍衛。』從五位下坂上大宿禰眞弓爲大舍人助。 從四位下多治比眞人今麻呂爲式部大輔。』大和国添下郡白田一町賜從五位下三国眞人氏人。 己未。 改左右衛士府。 爲左右衛門府。 十二月辛未。 彈正臺置史生六員。 癸酉。 始令諸司史生參国忌齋會。 甲戌。 詔曰。 天皇詔旨《良麻止》勅命《乎》。 衆聞食《止》宣。 陸奧国《乃》蝦夷等。 歴代渉時《弖》。 侵乱邊境。 殺略百姓。 是以掛畏柏原朝庭《乃》御時《尓》。 故從三位大伴宿祢弟麻呂等《乎》遣《弖》。 伐平《之米》給《比支》。 而餘燼猶遺《弖》。 鎭守未息。 又故大納言坂上大宿禰田村麻呂等《乎》遣《弖》。 伐平《之米》給《不尓》。 遠閇伊村《乎》極《弖》。 略掃除〈弖之可止毛〉。 逃隱山谷《弖》。 盡頭《弖》究殄《己止》不得〈奈利尓太利〉。 因茲正四位上文室朝臣綿麻呂等《乎》遣《弖》。 其覆傾勢《尓》乘《弖》。 伐平掃治《之牟流尓》。 副將軍等。 各同心勠力。 忘殉心以《弖》。 不惜身命。 勤仕奉《利》。 幽遠《久》薄伐。 巣穴《乎》破覆《之弖》。 遂其種族《乎》絶《弖》。 復一二《乃》遺《毛》無。 邊戎《乎》解却。 轉餉《乎毛》停廢《都》。 量其功勞《波》。 上治賜《尓》足《止奈毛》御念《須》。 故是以其仕奉状《乃》重輕《乃》随《尓》。 冠位上賜《比》治賜《久止》宣天皇御命《乎》。 衆聞食《止》宣。 正四位上文室朝臣綿麻呂授從三位。 從五位下佐伯宿禰耳麻呂正五位下。 從五位下大伴宿祢今人。 坂上大宿祢鷹養從五位上。 外從五位下物部匝瑳連足繼外從五位上。 乙亥。 故遣渤海録事大初位下上毛野公嗣益追贈從六位下。 以身死王事也。 丙子。 地震。 丁丑。 遊獵于大原野。 右大臣藤原朝臣内麻呂并山城国奉獻。 雅樂寮奏樂。 賜五位已上衣被。 閏十二月己亥。 日抱翼。 辛丑。 征夷將軍參議從三位行大藏卿兼陸奧出羽按察使文室朝臣綿麻呂奏言。 今官軍一擧。 寇賊無遺。 事須悉廢鎭兵。 永安百姓。 而城柵等所納器仗軍粮。 其數不少。 迄于遷納。 不可廢衛。 伏望置一千人充其守衛。 其志波城。 近于河濱。 屡被水害。 須去其處。 遷立便地。 伏望置二千人。 □充守衛。 遷其城訖。 則留千人。 永爲鎭戍。 自餘悉從解却。 又兵士之設。 爲備非常。 即無遺寇。 何置兵士。 但邊国之守。 不可卒停。 伏望置二千人。 其餘解却。 又自寳龜五年。 至于當年。 惣卅八歳。 邊寇屡動。 警□無絶。 丁壯老弱。 或疲於征戍。 或倦於轉運。 百姓窮弊。 未得休息。 伏望給復四年。 殊休疲弊。 其鎭兵者。 以次差點。 輪轉復免者。 並許之。 甲辰。 遊獵于水生野。 御於山埼驛。 山城攝津二国奉獻。 賜五位已上衣被。 乙巳。 紀伊国人紀直祖刀自賣之子嗣宗言。 天下之人。 皆承父姓。 身爲公民。 長貢調庸。 而嗣宗獨身無所貫。 久背課役。 是以欲附母戸。 外戚不許。 且爲他子。 假濫有制。 伏望因親母之居。 賜姓藤代宿祢。 勅賜吉原宿祢。 貫于左京。 戊申。 左京人從六位下多治比連年繼賜姓宿祢。 大和国人從八位下大俣連福貴麻呂賜姓大眞連。 己酉。 出羽国百姓賜復三年。 勞軍役也。 乙卯。 正六位上宍人朝臣高志。 正六位下物部田繼。 正六位下飯高宿祢姉綱授外從五位下。』大和国人正六位下賀茂宿祢河守。 正七位上賀茂宿祢關守等賜姓朝臣。 丁巳。 右京人從五位上高村忌寸田使。 故從五位下高村忌寸眞木山等賜姓宿祢焉。 发布时间:2025-05-18 14:43:29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9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