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續日本後紀卷第二 内容: 〈起天長十年六月、盡十二月。〉」太政大臣從一位臣藤原良房等奉勅撰六月丙辰朔。 丁巳。 禁斷山城。 近江。 丹波等國近都之山施作坑穽機槍。 己未。 任官。 庚申。 彈正臺言。 天長三年減巡察二員。 加屬二員既有典員。 何無史生。 許之。 令置二員。 壬戌。 天皇不豫。 公卿陪候殿上。 西山有■芻。 其名仙樹。 以咒驗稱。 与僧都等。 倶奉加持聖躬也。 分遺被七條。 綿七百屯於七寺。 轉經薫修。 以祈翌日之■。 癸亥。 公卿率衆僧。 共侍殿上。 勅引右近衛大將從三位橘朝臣氏公并前大宰大貳從四位上朝野宿祢鹿取於御床下。 拜爲參議。』▼是日。 爲聖體有間。 使神祇伯從四位下大中臣朝臣淵魚。 奉幣於賀茂大神。』又令天下諸國。 修理寺塔破壞者及神社。』勅曰。 如聞。 諸國疫癘。 夭亡者衆。 自非修善。 何以攘災。 宜令諸國。 各請練行僧。 大國廿人。 上國十七人。 中國十四人。 下國十人。 三ケ日内。 晝轉金剛般若經。 夜修藥師悔過。 其布施者。 三寳穀十斛。 僧三斛。 以正税充行。 俾致精進。 甲子。 詔曰。 雲行雨施。 穹蒼所以宣慈。 含垢匿瑕。 元后於焉播澤。 朕肅承丕構。 詢以政塗。 大庇生靈。 期於寧濟。 夫赦令者。 本稱姦人之幸。 亦有奔馬之喩。 朕非不知之。 但欲令其悔過自新。 變惡遷善。 加之特有所念。 感事興懷。 宜流肆■之恩。 式暢作解之典。 可大赦天下。 自天長十年六月八日昧爽以前。 大辟以下。 罪無輕重。 已發覺未發覺。 已結正未結正。 繋囚見徒。 咸赦除之。 唯犯八虐。 故殺謀殺。 私鑄錢。 強竊二盜。 常赦所不原者。 不在赦限。 又去弘仁元年坐事配流者。 雖自陷朝憲。 而久憐淪翳。 安倍朝臣清繼。 百濟王愛筌。 故藤原朝臣仲成男等。 並量徙入近國。 從五位下藤原朝臣貞本。 殊放還京。 速告赤縣。 莫後青衣。 敢以赦前事告言者。 以其罪罪之。』勅。 比來疫癘間發。 夭折屡聞。 宜令天下諸國謝彼疫氣攘此不祥。 但加藥致齋。 須依前格。 乙丑。 聖體平復。 己巳。 罪人安倍朝臣清繼。 元配伯耆國。 今移美作國。 百濟王愛岑。 元安房國。 今移參河國。 庚午。 兵部省奏。 造兵司雜工廿人之中割二人。 皷吹々部卅四人之中。 割大小角皷生各一人。 將爲省書生。 許之。 辛未。 罪人藤原永主。 同山主。 藤主等。 天長二年從日向國。 遷配豊前國。 今移備前國。 永野淨津。 元配越前國。 伊勢安麻呂。 元配能登國。 今並移若狹國。 戊寅。 山城國民卷藻爲漁。 勅。 豺獺已祭。 虞人入澤。 鷹隼初撃。 獵者因山。 是故殺不以礼。 曰暴天物。 取不以義。 爲逆時候。 如聞。 藻卷之爲體也。 惠薄潜鱗。 害及昆虫。 微物失所。 既非徳政之美。 下民夭命。 殆是濫殺之報。 嚴加禁斷。 莫令更然。 壬午。 詔奉授坐尾張國從三位熱田大神正三位。 并納封十五戸。 癸未。 地震。 乙酉。 因幡國言。 百姓之徭。 卅日爲限。 至于事力。 竟年駈使。 比之平民。 受弊殊重。 請停差調丁。 駈使徭人。 許之。 秋七月丙戌朔。 先是。 傳灯大法師位泰善設文殊會。 公家相助而行之。 至是甫造文殊影像。 備之瞻仰。 會事畢。 便安置綱所。 臨會開請。 永爲恒例。 丁亥。 散位從四位下佐伯王卒。 正五位下水内王男也。 戊子。 越後國蒲原郡伊夜比古神預之名神。 以彼郡毎有旱疫。 致雨救病也。 癸巳。 天下諸國。 人民姓名及郡郷山川等号。 有觸諱者。 皆令改易。 乙未。 第一親王〈田邑〉朝覲。 于時春秋纔是七歳。 而動止端審。 有若成人。 觀者異之。 辛丑。 天皇幸神泉苑。 觀相撲節。 壬寅。 御紫震殿。 令盡昨節之餘情。 將夕乃罷。』▼是日。 左馬寮走卒將日奏板札。 入自春華門。 比至延政門。 頓仆而死。 閏七月乙夘朔。 勅。 至于秋序。 洪水敗稼。 大風害物。 古來尚在。 宜令天下諸國。 奉幣名神。 豫爲攘防。 勿損年穀。 戊寅。 越後國言。 去年疫癘旁發。 花耕失時。 寒氣早侵。 秋稼不稔。 今茲飢疫相仍。 死亡者衆。 凶年之弊。 雖賑猶乏。 望請被許糴糶。 資此窮民。 聽之。 壬午。 霖雨渉旬不息。 仍令大和山城二國介以上親奉幣於丹生川上雨師神。 松尾。 賀茂上下及貴布祢社。 以祈霽焉。 癸未。 勅。 弘仁年中犯罪僧藥師寺良勝。 被配多・嶋。 西大寺泰山隱岐國。 興福寺康信石見國。 元興寺永繼信濃國。 今並特令還入京都。』太政官處分。 在大和國廣湍郡西安寺。 〈俗号久度。〉宜令僧綱攝之。 八月甲申朔。 日有蝕之。 丙戌。 勅。 穀倉院西南角地。 東西各廿丈。 南北各・丈。 宜爲内藏寮染作之處。 辛夘。 叙從五位下藤原朝臣良房正五位下。 從四位下和氣朝臣眞綱爲木工頭。 伊豫權守如故〈云云〉。 癸巳。 天皇謁覲先太上天皇及太皇大后於冷然院。 賜扈從五位已上祿有差。』▼是日。 太上天皇幸姫大原眞人全子。 橘朝臣春子。 阿保親王母氏葛井宿祢藤子並叙從五位下〈云云〉。 八月甲午。 散位從六位上土師連豊道。 從六位上同姓道吉等四人。 賜姓菅原宿祢。 乙未。 有狐。 走入内裏。 到清凉殿下。 近衛等打殺之。 丙申。 天皇御紫宸殿下供常膳間。 有魚虎鳥。 飛入集殿梁上。 羅得之。 戊戌。 左大臣正二位藤原朝臣緒嗣上表辞職。 不許之。』戊戌備前國人直講博士正六位上韓部廣公賜姓直道宿祢也。 廣公之先。 百濟國人也。 庚子。 河内國人戸主外從五位下御船宿祢氏主等。 改本居貫附右京六條。 攝津國人戸主外從五位下菅原宿祢梶吉等貫附右京二條。 丙午。 奉幣伊勢大神宮。 戊申。 先太上天皇御淳和院。 与後太上天皇遊讌。 親王以下咸萃於彼。 命文人令賦詩幽居山水之題。 兩太上天皇倶有御製。 以大藏省綿一万屯賜群臣祿。』▼是日。 以從三位源朝臣定爲參議。 美作守如故。 辛亥。 飛騨國貢松實御贄。 九月甲寅朔辛酉。 以在近江國栗太郡金勝山大菩提寺。 預定額寺。 壬戌。 ▼是日。 重陽節也。 天皇御紫宸殿。 宴侍從已上。 令文人同賦秋風歌之題。 宴訖賜祿。 壬申。 參議刑部卿從三位南淵朝臣弘貞薨。 年五十七。 戊寅。 天皇幸栗栖野遊獵。 右大臣清原眞人夏野在御輿前。 勅令着笠。 便幸綿子池。 令神祇少副正六位上大中臣朝臣磯守。 放所調養隼拂水禽。 仙輿臨覽而樂之。 日暮還宮。 賜扈從者祿。 冬十月癸未朔。 天皇御紫宸殿。 賜侍臣酒。 至大臣以下五位已上及内命婦。 賜祿綿各有差。 辛夘。 安藝國言。 賀茂郡人風早冨麿。 徳行懿美。 孝養自厚。 父母歿後。 口絶五味。 哀慕之情無・忘時。 勅叙三階。 免戸田租。』又言。 力田佐伯郡人伊福部五百足。 同姓豊公。 若櫻部繼常等所耕作田各卅町已上。 貯積之稻亦各四万束已上。 並立性寛厚。 周施困乏。 往還粮絶風雨寄宿之輩。 皆得頼焉。 詔各叙一階。』勅以山城國綴喜郡區毘岳一處爲圓提寺地。 辛丑。 爲行大甞會將修禊事。 行幸賀茂河。 鹵簿之儀具如式文。 皇太子先在禊處。 及聞蹕聲。 出幄而立。 迎謁天皇。 禊事畢。 御直相幄。 賜扈從五位已上大官饌焉。 三四盃後。 賜五位及神祇官長上以上。 山城國司。 并非侍從着當色者祿各有差。 壬寅。 延暦寺座主僧傳灯大法師位圓澄卒。 時年六十二〈云云〉。 延暦十七年。 陟到叡山最澄法師。 師大悦即落髪爲弟子。 取自名一号爲圓澄。 時年二十七焉。 廿四年春。 最澄師入唐以後。 法師依詔於紫宸殿修念五佛頂法。 即預得度。 其夏四月就唐泰信大増都受具戒。 六月大唐使歸朝。 秋八月宣勅令最澄師修入唐所受潅頂秘法。 是大法師修圓勤操等七人爲受法弟子。 於清瀧峯高雄寺。 奉爲桓武天皇。 修毘盧遮那秘法。 法師亦在其中。 共禀潅頂三摩耶戒。 是則本朝潅頂始興之日也。 大同元年冬十一月於叡山止觀院法師爲上首。 與百餘人。 受圓頓菩薩大戒。 此亦天台師師相傳大戒之初也。 〈云云。〉法師上聞。 淳和太皇太后造得衲袈裟廻寄國清寺。 以充天台大師忌齋之備。 乙巳。 山城國綴憙郡空閑地五町賜正三位中納言源朝臣常。 丁未。 以從四位下大中臣朝臣淵魚爲兼攝津守。 神祇伯如故〈云云〉。 戊申。 縁景雲之年八幡大菩薩所告。 至天長年中。 仰大宰府。 寫得一切經。 至是便安置弥勒寺。 今更復令寫一通。 置之神護寺。』授正六位上大川王從五位下。 正五位下百濟王安義從四位下。 正六位上百濟王文操從五位下。 十一月癸丑朔。 以參議從四位上朝野宿祢鹿取爲式部大輔。 參議從三位源朝臣定爲治部卿。 美作守如故〈云云〉。 左近衛權少將正五位下藤原朝臣良房爲權中將。 加賀守如故〈云云〉。 甲寅。 雷。 丙辰。 雷電良久。 庚申。 爲行大甞會事奉伊勢大神宮幣帛。 辛酉。 雷電。 丁夘。 天皇御八省院。 脩■祀之礼。 戊辰。 御豊樂院。 終日宴樂。 悠紀主基共立標。 其標。 悠紀則慶山之上栽梧桐。 兩鳳集其上。 從其樹中起五色雲。 雲上懸悠紀近江四字。 其上有日像。 日上有半月像。 其山前有天老及麟像。 其後有連理呉竹。 主基則慶山之上栽恒春樹。 樹上泛五色卿雲。 雲上有霞。 霞中掛主基備中四字。 且其山上有西王母獻益地圖。 及偸王母仙桃童子。 鸞鳳騏■等像。 其下鶴立矣。 於是悠紀標忽被風吹折。 工人扶持。 乃興復之。 悠紀樂標。 則大象之背。 結搆小臺。 命兩童子■書障子。 其書曰。 周礼曰。 旄人掌樂也。 礼記曰。 民勞其舞綴短。 民逸其舞綴遠。 故觀舞而知民治不。 其障子後起煙霞。 霞中造機。 隨舞人之出進。 而擧其舞名。 其象之左。 有一胡人。 而馭象。 己巳。 悠紀献屏風册帖。 主基御挿頭花二机。 和琴二机。 厨子十基。 屏風廿帖。』▼是日。 親王已下五位以上。 朝賜悠紀祿。 夕主基祿各有差。 庚午。 天皇御豊樂殿。 宴于群臣。 詔授正三位紀朝臣百繼從二位。 從四位下藤原朝臣常嗣從四位上。 從四位下磐田王從四位上。 從五位上峯成王正五位下。 正六位上氏雄王。 豊前王並從五位下從四位下大中臣朝臣淵魚。 長岡朝臣岡成並從四位上。 正五位下甘南備眞人高繼。 橘朝臣氏人。 橘朝臣永名。 藤原朝臣良房並從四位下。 正五位下紀朝臣深江正五位上。 從五位上藤原朝臣長良。 安倍朝臣安仁。 藤原朝臣清澄並正五位下。 從五位下高道宿祢鯛釣。 大中臣朝臣永嗣。 藤原朝臣春津。 良峯朝臣高行並從五位上。 從五位下長岑宿祢茂知麻呂。 正六位上藤原朝臣秋常。 坂上大宿祢廣雄。 藤原朝臣高扶。 小野朝臣千株。 坂上大宿祢河内麻呂。 橘朝臣宅繼。 大原眞人眞甘。 惟良宿祢貞道並從五位下。 正六位上余河成。 豊岡宿祢眞黒麻呂並外從五位下。』宴畢賜祿各有差。 夜闌還宮。 辛未。 授從三位繼子女王正二位。 无位藤原朝臣貞子從四位下〈云云〉。 賜女王及命婦祿有差。 癸酉。 於本宮有悠紀之奉献。 終日奏樂舞。 賜親王以下。 次侍從已上祿。 十二月癸未朔。 道塲一處在山城國愛宕郡賀茂社以東一許里。 本号岡本堂。 是神戸百姓奉爲賀茂大神所建立也。 天長年中検非違使盡從毀廢。 至是。 勅曰。 佛力神威。 相須尚矣。 今尋本意。 事縁神分。 宜彼堂宇特聽改建。 乙酉。 天皇御建礼門分使者奉唐物於後田原八嶋楊梅柏原等山陵。 丁亥。 外從五位下大宅臣宮廬麻呂爲近江掾。 戊子。 陰陽寮進御暦并頒暦也。 恒例在十一月朔。 而暦博士外正五位下刀伎直淨濱卒後。 忽無相繼之人。 遣召識暦術者遠江介正六位上大春日朝臣良棟。 乃令造之。 所以于今延引。 己丑。 右衛門權佐從四位下橘朝臣永名爲刑部大輔。 内藏頭正五位上滋野朝臣貞主爲宮内大輔。 下総守如故〈云云〉。 ▲十二月己丑左京人六世王豊宗。 豊方等七人。 賜姓清原眞人。 辛夘。 大宰府言。 陰陽師土師雄成言。 幸沐天恩。 已霑厚祿。 但有宿心。 猶未得果。 解所帶職。 出俗歸眞。 勅許之。』詔曰。 如聞諸國糴糶。 有利於民。 無損於公。 自今以後。 不立年限。 永俾行之。 乙未。 行幸芹川野栗隈山遊獵。 賜扈從者祿各有差。 庚子。 天皇御建禮門。 奉唐物於長岡山陵。 爲漏先日之頒幣也。 戊申。 左京人少外記山田造古嗣。 紀伊國介外從五位下大藏忌寸横佩。 大外記從六位上内藏忌寸秀嗣等並賜宿祢姓。 就中横佩秀嗣之先。 出自後漢靈帝曾孫阿智王。 譽田天皇馭■之年歸化者也。 发布时间:2025-05-19 16:50:24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9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