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續日本後紀卷第八 内容: 〈起承和六年正月、盡十二月。〉」太政大臣從一位臣藤原良房等奉勅撰六年春正月甲寅朔。 廢朝賀。 縁天皇之同産芳子内親王去月薨背也。』▼是日。 天皇不御紫宸殿。 但於陣頭。 賜侍從已上酒及祿。 庚申。 天皇御紫宸殿。 覽青馬。 宴百官。』詔授正四位下菅原朝臣清公從三位。 正五位下基棟王從四位下。 從五位下有雄王。 岡於王並從五位上。 正六位上弟河王。 野長王並從五位下。 從四位下橘朝臣氏人。 滋野朝臣貞主。 藤原朝臣助並從四位上。 正五位上善道朝臣眞貞。 正五位下百濟王慶仲並從四位下。 從五位上藤原朝臣貞雄。 橘朝臣岑繼。 高道宿祢鯛釣並正五位下。 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岳守。 大春日朝臣公守並從五位上。 外從五位下御船宿祢清風。 正六位上藤原朝臣良方。 藤原朝臣近主。 藤原朝臣關雄。 朝野宿祢貞吉。 藤原朝臣友長。 佐伯宿祢三松。 藤原朝臣正雄。 橘朝臣枝主。 丹■眞人氏永。 高階眞人黒雄。 佐伯宿祢宮成。 吉野眞人宮城。 紀朝臣松永並從五位下。 正六位上清内宿祢御園。 志紀宿祢永成。 直道宿祢廣公。 物部首廣泉。 春江宿祢安主。 尾張連濱主並外從五位下。 辛酉。 於大極殿始修最勝會。』▼是日。 授從四位下藤原朝臣貞子從三位。 无位紀朝臣種子正五位下。 從五位下橘朝臣枝子。 无位藤原朝臣仲子。 安倍朝臣貞子並從五位上。 无位橘朝臣小數。 藤原朝臣鳳子並從五位下。 甲子。 以從五位下藤原朝臣秋常爲少納言。 正五位下藤原朝臣嗣宗爲右中弁。 從四位下百濟王慶仲爲民部大輔。 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濱雄爲少輔。 從四位上藤原朝臣雄敏爲兵部大輔。 從四位上滋野朝臣貞主爲兼大和守。 彈正大弼如故。 從五位下小野朝臣興道爲左衛門佐。 從四位下藤原朝臣長良爲左馬頭。 正五位下高道宿祢鯛釣爲攝津守。 從四位上大枝朝臣総成爲伊■守。 從五位下惟良宿祢貞道爲兼伊勢介。 圖書頭如故。 從五位下在原朝臣仲平爲駿河守。 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友永爲介。 從五位下藤原朝臣伊勢雄爲甲斐守。 從五位上藤原朝臣貞成爲相摸權守。 外從五位下出雲朝臣全嗣爲武藏介。 從四位上源朝臣明爲兼近江守。 大學頭如故。 從五位上安倍朝臣濱主爲介。 從五位下出雲朝臣岑嗣爲美濃權介。 權中納言從三位藤原朝臣良房爲陸奧出羽按察使。 左兵衛督如故。 從五位下紀朝臣松永爲若狹守。 從四位上源朝臣寛爲加賀守。 從五位下藤原朝臣良方爲介。 從五位下眞福良王爲能登守。 從五位下丹・眞人氏永爲越後守。 從四位下正躬王爲丹波守。 正五位下坂上大宿祢鷹主爲但馬守。 外從五位下志紀宿祢永成爲伯耆介。 從五位下藤原朝臣貞根爲出雲守。 從五位下朝野宿祢貞吉爲美作介〈云云〉。 從五位下菅野朝臣永岑爲兼豊前守。 主殿頭齋院長官如故。 丁夘。 最勝會竟。 更引名僧十餘人於禁中。 令論議。 訖施御被〈云云〉。 己巳。 天皇御紫宸殿。 覽踏歌。 宴侍從已上。 賜祿有差。 庚午。 天皇觀大射於豊樂院。 癸酉。 天皇内宴于仁壽殿。 公卿及知文者三四人得昇殿。 同賦雪裏梅之題。 訖賜祿有差。 丙子。 彗星見兌方。 長一許丈。』參議從四位上民部卿勳六等朝野宿祢鹿取抗表乞老。 優詔不許。』伊勢守從四位下丹・眞人清貞卒。 己夘。 以伊勢國桑名郡多度大神宮寺爲天台一院。 閏正月甲申朔乙酉。 天皇朝覲先太上天皇於嵯峨院。 ▼是日。 以正四位下源朝臣融。 從四位下正道王。 並爲侍從。 賜扈從群臣祿有差。 丁亥。 奉授周防國无位三坂神從五位下。 甲午。 内藏助從五位下藤原朝臣良相爲頭。 戊戌。 織部司織手町災。 燒百姓廬舍數烟。 己亥。 行幸美都野。 山城國獻御贄。 賜親王已下國司判官已上祿各有差。 日暮還宮。 丙午。 勅。 如・之貯由有年。 多之穫之在務業。 去年勸農。 諸國致稔。 今茲不勸。 習俗猶怠。 宜令諸道諸國勸課農桑必期豊衍。』上野國言。 前年綱領郡司等。 稱填調庸欠。 并減直物。 借取諸司諸家出擧錢。 其手實云。 附來年使將報上。 而不令後年綱領知情。 而封家諸司等便割調物。 先補錢代。 廻利爲本。 動成數倍。 年中所報。 殆及万貫。 官物未進。 莫不由此。 望請。 下知諸家以除此煩者。 仰下諸司諸家七道諸國禁制之。』勅。 如聞。 諸國疾疫。 百姓夭折。 宜令天下國分寺。 限七ケ日。 轉讀般若。 兼遣僧醫。 隨道治養。 又令郷邑毎季敬祀疫神。』伊勢守從四位下丹■眞人清貞卒辛丑。 行幸水成瀬野遊獵。 山城攝津兩國獻御贄。 賜親王已下侍從及國司已上祿有差。 二月癸丑朔乙丑。 天皇先幸神泉苑。 次遊覽北野。 皇太子從駕。 山城國獻御贄。 便駐蹕於右近衛馬埒。 命先驅近衛等。 騁試御馬之遲疾。 日暮還宮。 丁夘。 令東西兩寺講讀般若心經。 以彗星頻見也。 庚午。 以從五位下文室朝臣助雄爲玄蕃頭。 從四位下和氣朝臣仲世爲刑部大輔。 從五位下豊前王爲大膳大夫。 外從五位下大岡宿祢豊繼爲木工助。 從四位上紀朝臣名虎爲兼掃部頭。 備前守如故。 從五位下愛宕王爲内膳正。 外從五位下秦宿祢氏繼爲造酒正。 從五位上岡於王爲齋宮長官。 從四位下坂上大宿祢清野爲右馬頭。 從五位下佐伯宿祢宮成爲助。 正五位下永野王爲下野守。 從五位上山名王爲阿波守。 從五位下文室朝臣笠科爲土左守。 丁丑。 授從四位上百濟王勝義從三位。 正六位上百濟王永仁從五位下。 戊寅。 播磨國印南郡佐突驛家。 依舊建立。』越前國氣比大神宮雜務。 停預國司。 隷神祇官。 三月壬午朔。 勅。 遣唐三艘舶。 恐有風波之變。 宜令五畿内七道諸國及十五大寺。 轉讀大般若經及海龍王經。 待使者歸朝。 爲轉經之終。 乙酉。 陸奧國百姓三万八百五十八人給復三年。 爲濟窮弊也。』勅。 令相摸。 武藏。 上総。 下総。 常陸。 上野。 下野七國。 相分卷數。 寫進一切經一部。 其經修飾。 通爲同色〈云云〉。 壬辰。 授掌侍正五位下大和宿祢館子從四位下。 從五位下菅原朝臣閑子爲掌侍。 乙未。 大法師長訓爲律師。 丙申。 修理坊城使員。 左右各二員。 今省定置各一員。』停給内外權任郡司職田〈云云〉。 丁酉。 遣唐三箇舶所分配。 知乘船事從七位上伴宿祢有仁。 暦請益從六位下刀岐直雄貞。 暦留學生少初位下佐伯直安道。 天文留學生少初位下志斐連永世等。 不遂王命。 相共亡匿。 稽之古典。 罪當斬刑。 勅。 特降死罪一等。 配流佐渡國。 己亥。 授從四位下百濟王惠信從三位。 庚戌。 奉幣貴布祢雨師二神。 以祈雨也。 比及晩頭。 雷雨。 賜諸衛府等祿有差。』從四位下永原朝臣眞殿卒〈云云〉。』▼是日。 加賀國高雄山寺爲眞言別院。 夏四月壬子朔癸丑。 遣右近衛將監正六位上坂上大宿祢當宗。 近衛及俘夷等於伊賀國。 索捕名張郡山中私鑄錢群盜凡十七人。 進鑄錢作具及錢等。 甲寅。 中納言兼右近衛大將從三位橘朝臣氏公。 上表請辭大將職。 優詔不許〈云云〉。 乙夘。 授從五位下淨野宿祢良山從五位上。』女御從四位下藤原朝臣澤子卒。 故紀伊守從五位下総繼之女也。 天皇納之誕三皇子一皇女也。 〈宗康時康人康新子是也。〉寵愛之隆獨冠。 後宮俄病而困篤。 載之小車出自禁中。 纔到里第便絶矣。 天皇聞之哀悼。 遣中使贈從三位也。 左京大夫從四位下藤原朝臣文山少納言從五位下藤原朝臣秋常等並監護喪事。 戊午。 地震。』改越前國人造兵司正正六位上味眞公御助麻呂本居。 貫附左京五條二坊。』美濃國惠奈郡飢。 振給之。 庚申。 右京人正六位上次田連魚麻呂等七人賜姓忠宗朝臣。 辛酉。 遣使祈雨於丹生川上雨師神。』以從四位下〈云云〉。 壬戌。 天皇曲宴于紫宸殿。 賜大臣御衣。 自外群臣祿各有差〈云云〉。 甲子。 奉授无位自玉手祭來酒解神從五位下〈云云〉。 乙丑。 授正六位上大神朝臣野主從五位下。 丙寅。 火于左馬寮國飼町。 其燼飛落中院細殿之上。 撲滅焉。 丁夘。 兵部省言。 頻年王臣并非參議四位已上走馬。 不據召計。 越次競入。 或由人情。 或在馬力。 前後倒錯。 輸禁亂奔。 望請。 走馬到埒南頭。 令各從者攝其馬銜。 即應召計。 隨序放進。 乱奔埒中。 抑留其次。 先糺乱馬。 依止奏訖。 然則甲乙分明。 朝礼儼然。 依請許之。 戊辰。 誦經于都下七寺。 以天皇不豫也。』勅。 頒幣於松尾。 賀茂上下。 貴布祢。 丹生川上雨師。 住吉諸社。 令祈■雨。 又限七箇日。 令讀仁王經於十五大寺。 兼通城外崇山有驗之寺同俾轉經。 並以自春迄今不雨也。 辛未。 一向令七道諸國宰奠幣名神。 ■致甘雨。 壬申。 遣從五位下高原王等。 奉幣於伊勢大神宮。 令祈雨。』▼是日。 發遣使等於山城國宇治。 綴憙。 大和國石成。 須知等社。 自餘之國。 便令國司焉。 丙子。 遣勅使於神功皇后山陵。 宣詔曰。 天皇〈我〉恐〈美〉恐〈美毛〉申賜〈閇止〉申〈久〉。 比日御陵〈乃〉木伐〈止〉聞食〈尓〉依〈天〉。 差使〈天〉検見〈尓〉實〈尓〉有〈氣利〉。 因茲〈天〉。 恐畏〈己止〉無極。 御陵守等〈乎波〉犯状〈乃〉隨〈尓〉勘〈尓〉勘賜〈牟止〉定〈太利〉。 此過〈尓〉依〈天也〉。 比日之間旱災有〈良牟止〉畏〈天〉。 左右〈尓〉念賜〈尓〉。 掛畏〈支〉天朝〈乃〉護賜〈比〉矜賜〈尓〉依〈弖之〉。 此災〈波〉滅〈天〉。 國家〈波〉平〈介久〉無事〈久〉可有〈止〉思賜〈天奈毛〉。 參議從四位下守刑部卿安倍朝臣安仁。 從四位下中務大輔兼備前守紀朝臣名虎等〈乎〉差使〈天〉。 護賜〈比〉矜賜〈閇支〉状〈乎〉申賜〈久止〉申。 ▼是日。 終日密雲。 丁丑。 勅符陸奧守正五位下良岑朝臣木連。 鎭守將軍外從五位下匝瑳宿祢末守等。 得今月十三日奏状。 知調發援兵一千人。 案奏状稱。 災星屡見。 地震是頻。 奧縣百姓。 多以畏逃。 又膽澤多賀兩城之間。 異類延蔓。 控弦數千。 如有警急。 輸可支禦。 須徴發援兵。 靜民赴農。 又多賀城者。 爲膽澤之後援。 不益兵數。 何以救急。 伏願。 依件加配。 四五月間。 結般上下。 暫候時變。 其粮料者。 用當處穀。 但上奏待報。 恐失機事。 仍且發且奏者。 兵不豫備。 不可應機。 今依請許之。 宜能守要害兼制權變。 戊寅。 會百法師於八省院。 限三箇日。 轉大般若經。 以祈雨焉。 諸司爲之醋食。』▼是日。 晩來雨降。 終宵不休。 五月辛巳朔癸未。 和泉國言。 以在和泉郡安樂寺。 爲國分寺。 置講師一員。 僧十口。 但不置讀師。 依請許之。 乙酉。 是端五之節也。 天皇御武徳殿。 觀騎射。 辛夘。 〈云云〉。 右兵庫頭從五位上藤原朝臣貞吉爲上野介。 從五位下小野朝臣末繼爲安藝權守。 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正雄爲肥前介。』始自今日。 限三箇日。 爲賀茂大神。 轉讀金剛般若經一千卷。 壬辰。 河内國志紀郡志紀郷百姓志紀松取宅中所生橘樹。 其高僅二寸餘而花發者。 殖于土器進之。 丁酉。 於延暦寺轉讀仁王經五千卷。 御願也。 丙午。 大和國葛上郡從三位高天彦神爲名神。 戊申。 授從五位下文室朝臣富田麿從五位上。 六月庚戌朔。 遣使於丹貴二社祈雨。 癸丑。 勅。 頃者。 亢旱渉旬。 宜告諸寺。 三日三夜讀經悔過。 令致甘雨。 甲寅。 詔曰。 朕外祖父贈正一位橘朝臣清友宜贈太政大臣。 乙夘。 驅東西市人於朱雀路中令。』勅。 彈正臺及検非違使。 雖配置各異。 而糺彈違犯。 彼此一同。 但至犯人逃走。 姦盜隱遁。 彈正之職。 不堪追捕。 自今以後。 縁糺違犯。 有可追捕者。 臺使相通。 遣検非違長等。 隨事追捕。 立爲永例。 甲子。 公卿咸會東寺。 縁御願諸佛開眼也。 乙丑。 勅。 頃縁旱涸。 頒使祈雨。 頗似有應。 未能普潤。 宜請七大寺僧於東大寺。 三日三夜間。 令稱讃龍自在王如來名号。 甲申。 奉授上野國无位拔鋒神。 赤城神。 伊賀保神並從五位下。 丁丑。 勅。 國分二寺。 建立自遠。 一則名爲金光明護國寺。 一則号爲法華滅罪寺。 先帝救世利物之法。 遠傳不朽者也。 而頃年僧寺安居之會。 獨講最勝王經。 尼寺滅罪之塲。 無説法華妙典。 所設法藏。 用有不同。 是忍而不行。 恐修善闕如。 宜令五畿内七道諸國。 安居之會。 先於僧寺講最勝王經。 次於尼寺講法華經。 所願無二無三之勝理。 開示國家。 除災植福之大善。 廣被衆庶。』是夜。 有赤氣。 方・丈。 從坤方來。 至紫宸殿之上。 去地廿許丈。 光如炬火。 須臾而滅。 己夘。 授无位藤原朝臣數子從五位下。』女御從四位下藤原朝臣澤子卒。 澤子。 故紀伊守從五位下総繼之女也。 天皇納之。 誕三皇子一皇女也。 〈宗康。 時康。 人康。 新子是也。〉寵愛之隆。 獨冠後宮。 俄病而困篤。 載之小車。 出自禁中。 纔到里第便絶矣。 天皇聞之哀悼。 遣中使贈從三位也。 右京大夫從四位上藤原朝臣文山。 少納言從五位下藤原朝臣秋常等。 並監護喪事。 秋七月庚辰朔癸未。 右京人散事從四位下内藏宿祢影子。 右衛門大尉正六位上内藏宿祢高守。 散位從六位上井門忌寸諸足。 山口忌寸永嗣。 大藏宿祢雄繼。 大藏忌寸繼長。 從八位下桧原宿祢聡通等男女十二人。 賜姓内藏朝臣。 雄繼也高守遠祖。 後漢靈帝之苗裔〈云云〉。 甲申。 延僧六十口於紫宸殿。 常寧殿。 令轉讀大般若經。 以禁中有物恠也。 丁亥。 地震。』▼是日。 讀經訖。 賜物各有差。 復施大法師僧度者各一人。 法師位以下僧各授一階。 己丑。 勅令検非違使等。 當色之外着雜色袍。 壬辰。 令左右京職并五畿内七道諸國。 寫進庚午年籍。 以收之中務省庫。 丙申。 令大宰府造新羅船。 以能堪風波也〈云云〉。』大和國人酒人眞人廣公等一烟。 改本居貫附右京五條二坊。 庚子。 令畿内國司勸種蕎麥。 以其所生土地不論沃瘠。 播種收穫共在秋中。 稻梁之外足爲人天也。 甲辰。 左京人外從五位下安倍宿祢眞男等賜姓御輔朝臣。 八月庚戌朔。 嵯峨太上天皇不豫。 天皇爲之朝覲。 黄■還宮。』左近衛府言。 補近衛事。 春宮坊皇后宮中宮舍人。 内匠。 木工。 雅樂寮考人等。 並是内考。 至有才能。 府自試補。 而今兵部省勘送云。 大同元年格稱。 蔭子孫。 式部兵部散位。 位子。 留省。 勳位等之類。 聽本府試補。 外考白丁者。 勅使覆試。 然後補之。 件人等非格所指。 須准外考白丁。 勅使覆試者。 其三宮舍人并雜勘籍人。 已預内考。 何准白丁。 又格擧大例。 不勞細色。 而兵部省偏執格文。 還乖舊貫。 太政官處分。 便弓馬者。 因循舊例。 本府試補之。』▼是日。 勅曰。 文殊會事。 起自天長之年。 而今聞。 諸國或乖官符旨。 不有遵行。 宜重下知令以修之。 癸丑。 嵯峨太上天皇。 聖躬未平服。 天皇重亦朝覲。』奉爲太上天皇。 讀經于延暦寺。 祈翌日之・。 丙辰。 遣使奉幣丹生川上雨師神。 祈止雨也〈云云〉。 壬戌。 勅。 令内外諸國奉幣神祇。 以期西成焉。 己巳。 勅大宰大貳從四位上南淵朝臣永河等。 得今月十四日飛驛所奏。 遣唐録事大神宗雄送大宰府牒状。 知入唐三箇船嫌本舶之不完。 倩駕楚州新羅船九隻。 傍新羅南以歸朝。 其第六船。 宗雄所駕是也。 餘八箇船。 或隱或見。 前後相失。 未有到着。 艱虞之變不可不備。 宜毎方面重戒防人。 不絶炬火贏貯糧水。 令後着船共得安穩。 其宗雄等安置客舘。 得待後船。』▼是日。 令十五大寺讀經祈願。 以船到着。 爲修法之終。』遣神祇少副從五位下大中臣朝臣礒守。 少祐正七位上大中臣朝臣■守。 奉幣帛於攝津國住吉神。 越前國氣比神。 並祈船舶歸着。 辛酉。 以東鴻臚院地二町。 充典藥寮。 爲御藥園。 壬申。 請眞言僧十六口於常寧殿。 令修息災之法。 有物恠也。 癸酉。 以攝津國嶋上郡荒田九段。 賜明經碩儒從四位下善道朝臣眞貞。』大宰府飛驛。 上奏入唐大使藤原朝臣常嗣等歸着之由。 兼使等奏状。 甲戌。 勅參議大宰權帥正四位下兼左大弁藤原朝臣常嗣。 大貳從四位上南淵朝臣永河等。 得今月十九日奏状。 知遣唐大使藤原常嗣朝臣等率七隻船。 廻着肥前國松浦郡生属嶋。 与先到録事大神宗雄船。 總是八艘。 宜依例勞來式寛旅思。 但自陸入京事須省約。 何則時属秋穫。 恐妨民業。 宜以大使常嗣朝臣爲第一般。 令備後權掾伴須賀雄。 知乘船事春道永藏兩人相隨之。 其伴官長岑宿祢高名。 菅原朝臣善主。 准判官藤原貞敏。 録事大神宗雄。 准録事高丘百興。 讃岐權掾丹・高主。 知乘船事槻本良棟。 深根文主。 舌人大和耳主。 陰陽師春苑玉成等十人。 各造船聯次聯入都耳。 就中如有大使常嗣朝臣引之共發者。 任聽之。 又信物要藥等。 差検校使。 取陸路遞運。 自餘人物等。 陸行水漕可有議定。 宜待後勅。 又未到第二舶。 并一隻舶船。 復能覘候。 來輙奏聞。 戊寅。 改加賀國人正六位上百濟公豊貞本居。 貫附左京四條三坊。 豊貞之先。 百濟國人也。 以庚午年被貫河内國大鳥郡。 以乙未年被貫加賀國江沼郡也。 九月己夘朔癸未。 中使就故贈二品伊豫親王墓。 詔曰。 早捐柘館。 長掩泉臺。 悼福祿之不融。 悲倚伏之難測。 雖既追榮於前詔。 逾欲飾終於當年。 宜贈榮班。 以賁幽■。 可贈一品。 又詔曰。 親王母故无位藤原朝臣吉子属遇轗軻。 墜失爵位。 時移事貿。 追悼營魂。 宜贈本班照之■■。 可贈從三位。』▼是日。 授无位吉岡女王從四位下。 乙酉。 從五位上永原朝臣門繼爲神祇大副。 從五位下藤原朝臣諸成爲治部少輔。 從五位下田中朝臣眞成爲玄蕃頭。 從四位上大枝朝臣総成爲刑部大輔。 從五位下文室朝臣助雄爲少輔。 從五位上文室朝臣永年爲宮内少輔。 從五位下嶋田朝臣清田爲伊賀守。 從四位下和氣朝臣仲世爲伊勢守。 從五位上藤原朝臣貞主爲近江權介。 從五位下小野朝臣千株爲備中守。 丁亥。 是重陽之節也。 天皇御紫宸殿。 宴公卿已下及文人。 同賦菊潭引之題。 宴畢賜祿有差。 甲午。 遣唐持節大使參議正四位下行左大弁兼大宰權帥藤原朝臣常嗣進節刀。 乙未。 天皇御紫宸殿。 右大臣從二位兼行皇太子傅藤原朝臣三守奏大唐勅書。 獨召大使藤原朝臣常嗣。 昇自東階。 天顏咫尺。 勅曰。 遠渉危難之途。 平安參來〈乎〉喜賜〈都都〉大坐。 常嗣朝臣稱唯。 拜舞庭中。 更召殿上置酒焉。 于時使旨及路中艱難。 一々以聞。 内侍持御被一條。 御衣一襲佇立。 大臣命常嗣朝臣云。 今勅〈久〉。 汝銜國命。 遠渉滄海。 毎聞險難。 憐愍殊深。 仍賜纒頭物。 即稱唯。 賜御被。 拜舞退出。 丙申。 權中納言從三位兼行左兵衛督陸奧出羽按察使藤原朝臣良房召内記。 賜大唐勅書。 令以藏之。 己亥。 勅。 如聞。 所以神護景雲二年以還。 令諸國國分寺。 毎年起正月八日至于十四日。 奉讀最勝王經。 并修吉祥悔過者。 爲消除不祥。 保安國家也。 而今講讀師等。 不必其人。 僧尼懈怠。 周旋乖法。 國司検校。 亦不存心。 徒有修福之名。 都無殊勝之利。 此則緇素異處。 不相監察之所致也。 宜停行國分寺。 而於廳事修之。 自今以後。 立爲恒例。 辛丑。 紀伊國人直講正六位上名草直豊成。 少外記從六位上名草直安成等賜姓宿祢。 兼貫附右京四條四坊。 元右京人宗形横根。 娶紀伊國人名草直弟日之女。 生男嶋守。 養老五年冐母姓隷名草氏。 嶋守即豊成之祖父也。』▼是日。 令大宰府進上自大唐所奉請大元帥畫像。 癸夘。 制。 選叙令。 帳内資人者。 並以八年爲限。 神龜五年格。 外五位資人。 十年成選。 自今而後。 外五位資人選限者。 宜依令行之。 唯神宮司。 祢宜。 祝。 國造。 外散位郡司。 及俘夷之類。 不在此限。 丙午。 詔曰。 天皇〈我〉詔旨〈良万止〉宣大命〈乎〉衆聞〈与止〉宣。 遣唐使藤原常嗣朝臣等。 朝〈乃〉遣〈乃〉道〈尓〉。 遠路荒海〈乎〉歴苦〈美〉。 大唐天子〈止毛〉治勞〈礼〉。 返事〈毛〉早速申賜〈倍利〉。 是〈尓〉念行〈久波〉。 常嗣朝臣〈良我〉勤仕奉〈礼留〉勇〈止奈毛〉喜賜大坐〈須〉。 故是以常嗣〈乎〉始〈天〉。 水手〈尓〉至〈万天尓〉。 冠位上賜〈比〉治賜〈不〉。 在唐〈天〉身罷〈太留〉判官藤原豊並〈乎毛〉哀愍賜〈比〉。 追〈天〉冠位賜〈久度〉詔〈不〉天皇〈我〉大命〈乎〉衆聞食〈止〉宣。 授大使正四位下藤原朝臣常嗣從三位。 判官從五位下長岑宿祢高名從五位上。 判官正六位上菅原朝臣善主從五位下。 贈在唐身亡判官正六位上藤原朝臣豊並從五位上。 冬十月己酉朔。 天皇御紫宸殿。 賜群臣酒。 召散位從五位下伴宿祢雄堅魚。 備後權掾正六位上伴宿祢須賀雄於御床下。 令圍碁。 並當時上手也。 〈雄堅魚下石二路〉。 賭物新錢廿貫文。 一局所賭四貫。 所約惣五局。 〈須賀雄輸四籌。 贏一籌〉。 亦令遣唐准判官正六位上藤原朝臣貞敏彈琵琶。 群臣具醉。 賜祿有差。』越前國言。 慶雲見焉。』山城國宇治郡荒田一町賜无品秀子内親王。 甲寅。 遣唐大使已下朝拜於八省院。 無有天臨。 唯大臣行事。 例也。 乙夘。 贈從三位藤原朝臣吉子更贈從二位。 以有祟也。 丙辰。 制。 大小兩麥。 耕種勞少。 而夏月早熟。 支空力多。 若不刈青苗。 令其成熟。 貧賎之民。 將以療飢。 屡下禁制。 不聽爲蒭。 而頃年奢侈之俗。 收青苗以飼馬。 庶民之愚利得直以暫用。 積習至今。 不畏憲法。 宜令左右京。 五畿内諸國。 不得更然。 其百姓不改悛。 及所容隱。 准大同三年格。 隨状科處。 丁巳。 遣唐使録事正六位上山代宿祢氏益所駕新羅船一隻。 皈着筑前國博多津。 辛酉。 奉唐物於伊勢大神宮。 乙丑。 出羽國言。 去八月廿九日管田川郡司解稱。 此郡西濱達府之程五十餘里。 本自無石。 而從今月三日。 霖雨無止。 雷電闘聲。 經十餘日。 乃見晴天。 時向海畔。 自然隕石。 其數不少。 或似鏃。 或似鋒。 或白或黒。 或青或赤。 凡厥状體。 鋭皆向西。 莖則向東。 詢于故老。 所未曾見。 國司商量。 此濱沙地。 而徑寸之石自古無有。 仍上言者。 其所進上兵象之石數十枚。 收之外記局。』勅曰。 陸奧出羽并大宰府等。 若有機變。 隨宜行之。 且以上言。 克制權變。 令禦不虞。 又轉禍爲福。 佛神是先。 宜修法奉幣。 丁夘。 攝津國人直講博士從六位下佐夜部首穎主賜姓善友朝臣。 編附左京四條二坊。 癸酉。 以右中弁正五位下藤原朝臣嗣宗爲左中弁。 從五位上良岑朝臣高行爲兼右中弁。 右近衛少將如故。 從四位下和氣朝臣仲世爲治部大輔。 正五位下小野朝臣眞野爲諸陵頭。 從五位下橘朝臣起奈理爲大藏大輔。 外從五位下御輔朝臣眞雄爲大膳亮。 從四位上橘朝臣弟氏爲右京大夫。 參議正四位下三原朝臣春上爲兼伊勢守。 從五位上長岑宿祢高名爲權介。 從五位下紀朝臣盛麿爲常陸介。』▼是日。 建礼門前張立三幄。 雜置唐物。 内藏寮官人及内侍等交易。 名曰宮市。 丁丑。 奉授坐下総國香取郡正二位伊波比主命。 坐常陸國鹿嶋郡正二位勳一等建御加都智命並從一位。 坐河内國河内郡正三位勳二等天兒屋根命從二位。 從四位上比賣神正四位下。』散事從四位下丹■眞人祖子卒。 十一月己夘朔庚辰。 天皇御大極殿。 遣使奉幣於伊勢大神宮。 癸未。 災于伊勢齋宮。 燒官舍一百餘宇。 遣左衛門權佐從五位下田口朝臣房富。 齎絹百疋。 綿三百屯。 調布五十端。 存問齋内親王。』左京人左大史正六位上山直池作等十人。 改直字賜宿祢。 池作之先。 出自天穗日命之後也。』左京人正六位上御春宿祢春長等十一人。 改宿祢賜朝臣。 是百濟王之種。 飛鳥戸等之後也。』文章得業生從六位下菅原朝臣是善對策。 處之中上。 進叙三階。』伊豫國人外從五位下風早直豊宗等一煙。 賜姓善友朝臣。 兼除邊籍。 貫附左京四條二坊。 天神饒速日命之後也。 十二月己酉朔庚戌。 遣參議從四位上行春宮大夫兼右衛門督交室朝臣秋津。 奉珍幣於伊勢大神以齋宮燒損也。 又去天長元年九月依多氣齋宮遠離太神宮。 毎事無便。 卜定度會離宮。 以爲齋宮焉。 今依火災。 卜定多氣宮地可爲常齋宮之状。 同令此使祈申於大神宮。 丙辰。 太政官。 左大臣正二位臣藤原朝臣緒嗣。 右大臣從二位兼皇太子傅臣藤原朝臣三守。 大納言正三位兼左近衛大將臣源朝臣常。 中納言正三位臣藤原朝臣吉野。 中納言從三位臣藤原朝臣愛發。 中納言從三位兼右近衛大將臣橘朝臣氏公。 權中納言從三位兼行左兵衛督陸奧出羽按察使臣藤原朝臣良房。 參議正三位行左衛門督臣源朝臣信。 參議從三位行中務卿兼播磨守臣源朝臣定。 參議大宰權帥從三位兼行左大弁臣藤原朝臣常嗣。 參議正四位下行伊勢守臣三原朝臣春上。 參議從四位上守民部卿勳六等臣朝野宿祢鹿取。 參議從四位上行春宮大夫兼右衛門督臣文室朝臣秋津。 參議從四位下守刑部卿臣安倍朝臣安仁等奏言。 臣聞。 惟天玄默。 匪徳不動。 惟神著明。 有誠必感。 故人君孝治。 昊穹不能愛其靈■。 至徳濳通。 岳涜以之効其禎祥。 伏惟。 皇帝陛下。 徇齊伴徳。 允恭配美。 纂洪基於累聖。 弘前烈於重光。 浹宇■和。 環瀛樂道。 凡厥群生。 孰不霑仁。 伏見參河國守從五位下橘朝臣本繼等奏稱。 去年十一月三日五色雲見寳飯郡形原郷。 又越中國介從五位下興世朝臣高世等奏稱。 去六月廿八日慶雲見新川郡若佐野村。 並皆彩色奇麗。 形象非常。 臣等謹検。 孫子瑞應圖曰。 慶雲。 太平之應也。 礼斗威儀曰。 政和平則慶雲至。 又孝經援神契曰。 徳至山陵。 則慶雲出。 普閲曩篇。 緬尋夐牒。 兩國上奏。 事叶古典。 夫自非道格區宇。 仁覃海隅。 何亦降斯玄符。 錫彼景福。 臣等幸属生涯。 榮叨簪■。 見未見於今日。 遇未遇於茲晨。 不任抃躍之至。 謹拜表陳賀以聞。』勅。 上靈施■。 允皈神功。 玄鑒降休。 必佇茂烈。 是以徳佩就日。 猶揚克讓之謙光。 化揮仁風。 逾發靡記之■損。 朕祗承丕緒。 嗣守宗■。 履薄以想■煕。 馭朽以求至道。 而誠慙經遠。 明謝動天。 何以致景雲之禎祥。 當槐棘之奏賀。 若嘉穀栖畝。 ■■亘原。 雖匪郁々之非烟。 而朕之往寧也。 古人不云乎。 見祥増戒。 則休徴應機至也。 人貢忠誠。 以輔不逮。 重賀之事。 都所不允。 丁巳。 奉授越前國正三位勳一等氣比大神從二位。 餘如故。 伊勢國正五位下多度大神正五位上。 辛酉。 天皇御建礼門。 分遣使者。 奉唐物於後田原。 八嶋。 楊梅。 柏原等山陵。 癸亥。 勅。 以經于興福寺維摩會講師之僧。 宜爲宮中最勝會講師。 自今以後。 永爲恒例。 乙丑。 車駕遊獵於水成瀬野。 山城。 攝津。 河内等國司獻御贄。 賜扈從群臣及國司等祿各有差。 庚午。 天皇御建礼門。 奉唐物於長岡山陵。 爲漏先日之頒幣也。 发布时间:2025-05-19 17:19:25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98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