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續日本後紀卷第十 内容: 〈起承和八年正月、盡十二月。〉」太政大臣從一位臣藤原良房等奉勅撰八年春正月壬申朔。 廢朝賀。 諒闇也。 乙亥。 天皇御紫宸殿。 皇太子入覲。』▼是日。 延五十八僧於清凉殿。 〈請僧卅九口。 自外僧綱。〉晝讀藥師經。 夜結界悔過。 戊寅。 讀經畢。 施衆僧物及度者各一人。 己夘。 大極殿最勝會之初也。 壬午。 授无位源朝臣貞姫。 源朝臣更姫並從四位上。 甲申。 授從五位上良岑朝臣高行正五位下。 正六位上弘宗王。 橘朝臣永範。 南淵朝臣年名。 藤原朝臣好雄。 清瀧朝臣藤根。 坂本朝臣鷹野並從五位下。』癸巳授正六位下御長眞人近人從五位下以參議從四位下正躬王爲兼大和守。 左大弁如故。 從四位上橘朝臣氏人爲兼尾張守。 左京大夫如故。 正四位下文室眞人名繼爲下総介。 從五位上紀朝臣諸綱爲美濃守。 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氏宗爲兼介。 右少弁右近衛少將如故。 從五位上藤原朝臣貞守爲兼信濃介。 春宮亮如故。 正五位下良岑朝臣高行爲陸奧守。 從五位下坂本朝臣鷹野爲越中介。 從五位下近棟王爲丹波權守。 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好雄爲因幡權介。 從五位下清岑朝臣門繼爲備後守。 從五位下都努朝臣福人爲周防守。 從五位下弘宗王爲長門守。 從四位上滋野朝臣貞主爲兼讃岐守。 大藏卿如故。 從五位下長岑宿祢秀名爲介。 從五位下南淵朝臣年名爲筑前守。 從五位下清瀧朝臣藤根爲筑後守。 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正雄爲肥前守。 從五位下大春日朝臣良棟爲豊前守。 外從五位下秦宿祢氏繼爲日向守。 乙酉。 最勝會訖。 更引其會名僧十餘人於禁中令論義。 畢施御被。』左右兵衛府言。 検舊例。 夜行御馬。 本寮飼丁。 控持朱雀門下。 待時乘騎。 巡検城中。 而去弘仁年中被配此府。 其後所行御馬。 隨死請替。 請替之間。 徒經數日。 望請。 依舊例復本寮者。 許之。 癸巳。 奉授坐陸奧國白河郡勳十等都都古和氣神從五位下。 餘如故。』授正六位上御長眞人近人從五位下。 甲午。 遣唐陰陽師兼陰陽請益正八位上春苑宿祢玉成。 在唐間得難義一卷。 令陰陽寮諸生傳學。 二月壬寅朔丁未。 以從五位下嶋江王爲大監物。 從五位上石作王爲諸陵頭。 從五位下橘朝臣海雄爲民部少輔。 外從五位下伴宿祢眞足爲主税頭。 從五位上藤原朝臣宮房爲刑部大輔。 從五位下御長眞人近人爲木工頭。 從五位下高階眞人黒雄爲造酒正。 從五位上佐伯宿祢春海爲左京亮。 從四位下善道朝臣眞貞爲東宮學士。 從五位下都努朝臣福人爲兼鑄錢長官。 周防守如故。 從五位上藤原朝臣貞主爲近江介。 外從五位下御輔朝臣眞男爲淡路守。 外從五位下讃岐朝臣永直爲兼阿波權掾。 大判事勘解由次官如故。 戊申。 少僧都大法師位實惠言。 在紀伊國伊都郡高野山金剛峯寺。 去承和二年二月卅日預定額畢。 今在深山。 無有灯明。 望也准定額諸寺。 被施灯分。 并供養佛聖二座。 許之。 己酉。 備前國邑久郡安仁神預名神焉。』以山城國相樂郡山四町。 爲贈太政大臣正一位橘朝臣清友墓地。』武藏國田五百七町奉充嵯峨院。 甲寅。 出羽國百姓二万六百六十八人賜復一年。 以年穀不登飢饉相仍也。』信濃國言。 地震。 其聲如雷。 一夜間凡十四度。 墻屋倒頽。 公私共損。 乙夘。 勅。 天平勝寳四年騰勅符云。 先禁斷寺邊殺生畢。 今如聞。 時序稍遠。 禁斷遂薄。 若違犯者。 即以違勅論者。 春蒐秋■。 釣而不網。 事不得已。 期于止殺。 况乎仁祠之邊。 精舍之前。 從來解脱之界。 非是漁獵之地。 如聞。 勢家豪民無憚憲章。 國宰講師不存検校。 遂使寺内馳馬。 佛前屠禽。 如此淫濫。 不可勝言。 夫妖檗之臻。 未必自天。 民自取焉。 可爲太息。 宜重下知五畿内七道諸國司。 嚴令禁斷寺邊二里殺生。 如有犯者。 六位已下科違勅罪。 五位已上録名言上。 不得阿容。』式部省言。 式云。 諸國博士醫師解任之後。 各還本司。 令熟本業。 若望更任者聽之。 不勞覆試。 其被試及第。 既任遭喪者。 服・之後。 復任滿歴。 但不經試者不在此限。 省依式文。 喪解之前。 不補他人。 服■之後。 令遂其歴。 因茲教授醫療。 一年曠職。 謹案。 式云。 官省判補。 雜色之輩。 遭喪解任。 若有才用者。 聽奪情。 望請。 不待服■。 特從復任者。 許之。 可其先得試復更任者。 亦同此例。 丙寅。 太政官處分。 以西市東北角空閑地方十五丈。 爲右坊城出擧錢所。 戊辰。 太政官仰大宰府云。 新羅人張寳高。 去年十二月進馬鞍等。 寳高是爲他臣。 敢輙致貢。 稽之舊章。 不合物宜。 宜以礼防閑。 早從返却。 其隨身物者。 任聽民間令得交關。 但莫令人民違失沽價。 競傾家資。 亦加優恤。 給程粮。 並依承前之例。 戊寅。 勅。 蔭孫正七位上和氣朝臣貞臣。 宜特補文章得業生。 置采女司史生二員。 三月壬申朔。 勅。 大和國添上郡春日大神神山之内。 狩獵伐木等事。 令當國郡司殊加禁制。 己酉。 陸奧國柴田郡權大領外從六位下勳七等阿倍陸奧臣豊主。 黒川郡大領外從六位下勳八等靭伴連黒成。 江刺郡擬大領外從八位下勳八等上毛野膽澤公毛人等並借授外從五位下。 皆由國司■擧也。』右京人孝子衣縫造金繼女。 居住河内國志紀郡。 年十二歳。 始失親父。 泣血過人。 服・之後。 親母許嫁。 而竊出徃於父墓。 旦夕哀慟。 母不復謂嫁事。 其後還來定省。 毎父忌日。 齋食誦經。 累年不息。 至冬節則母子買雜材。 惠賀河搆借橋。 惣十五ケ年。 母年八十而死。 哀聲不絶。 常守墳墓。 深信佛法。 焚香送終。 勅叙三階。 終身免戸田租。 旌表門閭。 令知衆庶。 辛夘。 以大納言正三位藤原朝臣愛發爲兼民部卿。 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板野麻呂爲散位頭。 從五位下安倍朝臣濱成爲典藥頭。 從五位下美志眞王爲正親正。 從五位下惟良宿祢貞道爲兼伊勢介。 圖書頭如故。 壬辰。 散位從四位上藤原朝臣文山卒。 癸巳。 奉授陸奧國勳十等都都古和氣神從五位下。 餘如故。 丙申。 散事從三位大原眞人淨子薨。 己亥。 詔曰。 聖哲凝範。 應天心以運行。 昊穹演鑒。 隨人事而通感。 故殷王修徳。 桑穀自枯。 宋景崇善。 法星遽退。 朕以寡昧。 祗膺寳圖。 虚己勵精。 日愼一日。 先王經國之道。 永言渉求。 列聖綏民之方。 載深追採。 期所以人無疵癘。 世致雍煕。 而明信未孚。 咎徴斯應。 大宰府言。 肥後國阿蘇郡神霊池。 涵一定之盈科。 歴水旱以自若。 而今無故涸減■丈。 靜思厥咎。 朕甚懼焉。 詢之著龜。 告以旱疫。 今欲因循往烈。 則象前規。 施以徳政。 防茲災■。 宜毎寺齋戒。 共致薫修。 毎社奉幣。 式祈霊祐。 天下蒸民今年雜徭。 縱雖事多。 莫過廿日。 至於有閑。 逾亦省之。 鰥寡■獨不能自存者量加振濟。 凡厥國宰咸自策勉。 詳求人■。 使無冤滯。 且夫旱■之來。 或闕恒數。 自非巨變。 唯在勤救而已。 宜脩理陂池。 勿乏漑潅。 又大宰府者。 匪亶古來鎭遏之區。 兼復當時恠見之地也。 最須先愼以備不虞。 布告遐邇。 俾知朕意。 庚子。 民部省言。 主計寮解稱。 貢調之期。 越前國元十一月爲期。 依承和三年十一月廿三日符。 明年二月爲期。 越中國元十一月爲期。 依天長八年十月十五日符。 明年二月爲期。 能登國元十一月爲期。 依天長十年十月十六日符。 明年二月爲期。 讃岐國元十一月爲期。 依天長七年十一月十七日符。 明年二月爲期。 長門國元正月爲期。 依天長四年二月十二日符。 四月爲期。 件五ケ國不據令條。 申改常期。 逾致延墮。 既虧國用。 望請。 復舊定限。 依期令貢者。 許之。 夏四月辛丑朔。 日有蝕之。 壬寅。 勅。 神明之感。 非信不通。 帝王之功。 非道何達。 宜仰五畿内七道諸國。 令國司講師相共齋戒。 於部内諸寺。 轉讀金剛般若經。 庶使紫宸増寳算之長。 赤縣絶夭折之患。 兼復風雨調適。 年穀豊登。 癸夘。 日色赤如血。 須臾復常。 乙巳。 以從五位上佐伯宿祢春海爲刑部少輔。 從五位下小野朝臣永道爲左京亮。 從五位下橘朝臣海雄爲右衛門權佐。 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春岡爲常陸介。 從五位下勳七等紀朝臣綱麿爲信濃權守。 從五位下藤原朝臣諸氏爲但馬守。』右京人勘解由主典正六位上縣主前利連氏益賜姓縣連。 神倭磐余彦天皇第三皇子神八井耳命之後也。 甲寅。 奉授筑後國從五位上高良玉垂神正五位下。 乙夘。 奉授下野國正五位下勳四等二荒神正五位上。 餘如故。 丁巳。 三品高津内親王薨。 遣從五位下美志眞王。 從四位下坂上大宿祢清野。 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氏宗。 從五位下林朝臣常繼等。 監護喪事。 内親王者。 桓武天皇第十二皇女。 納從三位坂上大宿祢刈田麻呂女從五位下全子所誕也。 嵯峨太上天皇踐祚之初。 大同四年六月授親王三品。 即立爲妃。 未幾而廢。 良有以也。 庚申。 從四位下百濟王慶仲卒。 慶仲者百濟氏中適用之人也。 雖非大器。 有吏幹聲。 出爲武藏守。 入任民部大輔。 世人謂爲有■公之術。 衆人漁者。 与慶仲臨川沈■。 魚之■■。 專呑慶仲之鈎。 瞬息間引得百餘喉。 又諸大夫中以壯健稱。 嘗自東國入都。 路到渡頭爭船處。 有傑■人。 率黨而來。 驅逐諸人。 不許倶渡。 諸人畏之。 不敢抗論。 慶仲一揚鞭打之。 額皮剥垂而覆面。 惑而仆伏。 其黨亦退。 諸人大悦。 棹舟競渡。 己巳。 勅。 頃者時雨不降。 農夫輟耕。 如非祷祈。 恐傷嘉苗。 宜奉幣松尾。 賀茂。 乙訓。 貴布祢。 垂水。 住吉。 雨師神。 令祈甘雨。 兼防風災。 五月庚午朔。 從五位上藤原朝臣宮房爲治部大輔。 從五位下清瀧朝臣河根爲民部少輔。 外從五位下大岡宿祢豊繼爲主税頭。 從五位上藤原朝臣菊池麻呂爲刑部大輔。 壬申。 詔曰。 天皇〈我〉詔旨〈尓〉坐。 掛畏〈支〉神功皇后〈乃〉御陵〈尓〉申賜〈へ止〉申〈久〉。 頃者在肥後國阿蘇郡神霊池無故涸減・丈。 又伊豆國〈尓〉有地震之變。 乍驚問求〈礼波〉。 旱疫之災及兵事可有〈止〉卜申。 自此之外〈尓毛〉物恠亦多。 依此左右〈尓〉念行〈尓〉。 挂畏〈支〉神功皇后〈乃〉護賜〈比〉助賜〈牟尓〉依〈天〉。 無事〈久〉可有〈止〉思食〈天〉。 參議大和守從四位下正躬王〈乎〉差使〈弖〉。 奉出状〈乎〉聞食〈天〉。 天皇朝廷〈乎〉無動〈久〉大坐〈之米〉。 國家〈乎〉平〈遣久〉護賜〈比〉助賜〈倍止〉。 恐〈美〉恐〈ミ毛〉申賜〈久止〉申〈須〉。』▼是日。 遣宣命使於山科。 柏原兩山陵賽祟焉。』大和國人正六位上縵連道繼授外從五位下。 以輸私稻四万束。 助國用也。 辛巳。 重奉神功皇后御陵宣命曰。 天皇〈我〉詔旨〈止〉。 挂畏〈支〉山陵〈尓〉申賜〈倍止〉申〈久〉。 頃者渉旬〈天〉不雨〈佐流波〉。 如有祟〈天河止〉卜求〈礼波〉。 山陵〈尓〉奉遣〈太流〉例貢之物闕怠〈礼流〉祟見〈由〉。 香椎廟〈毛〉同爲祟賜〈倍理登〉卜申〈勢理〉。 驚而尋検〈尓〉。 所司申〈久〉。 自去年以往。 兩年間。 荷前〈乎〉便輙〈久〉陵戸人〈尓〉付奉遣〈志与理〉。 不必供致〈毛〉在〈ケ无可止〉疑〈布止〉申。 今恐畏〈天〉將來〈波〉不令然〈之天〉貞令進致〈武〉。 香椎廟〈尓毛〉當遣專使謝申〈武止〉。 差參議從四位上和氣朝臣眞綱。 謝申祈申状〈乎〉。 平〈久〉聞食〈天〉。 時〈毛〉換〈左須〉甘雨令零賜〈倍止〉。 恐〈美〉恐〈美毛〉申賜〈倍止〉申。』是夜曉。 雨降。 壬午。 以從五位上佐伯宿祢春海爲治部大輔。 從五位下藤原朝臣關雄爲刑部少輔。 從五位下安倍朝臣濱成爲宮内少輔。 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氏範爲典藥頭。 從五位上藤原朝臣宮房爲丹波守。 癸未。 請名僧於八省院。 讀經祷雨。』▼是日雨降。 己丑。 遣從四位下勘解由長官和氣朝臣仲世。 奉幣八幡大神及香椎廟。』勅。 修福滅罪。 佛道是先。 傳法興教。 人倫爲本。 如聞。 諸國定額寺。 堂舍破壞。 佛經曝露。 三綱檀越。 無心修理。 頃年水旱不調。 疫癘間發。 靜言其由。 恐縁彼咎。 宜重下知五畿内七道諸國。 修理莊嚴定額寺堂舍并佛像經論。 今須毎寺立可修理之程。 附朝集「堂」使言上。 習常不革。 並處重科。 乙未。 以勘解由長官從四位下和氣朝臣仲世爲兼豊前守。 丙申。 會諸司於朱雀門大祓。 爲除後太上天皇之服也。 六月庚子朔。 天皇御紫宸殿。 賜宴侍臣以上。 一品葛原親王。 右大臣正三位源朝臣常。 殊賜御衣一襲。 自外賜祿有差。』▼是日。 勅。 頃者甘雨屡降。 苗稼滋茂。 此則修善之功。 時致感應。 宜令内外諸道。 准去四月二日格旨。 迄于秋收。 國司講師。 率國分僧。 轉讀金剛般若經。 令祈豊年。 庚戌。 武藏守從四位下正道王卒。 正道王。 三品中務卿恒世親王之一男也。 縁後太上天皇之付属。 今帝亦鍾寵愛。 具見於上。 去年正月拜武藏守。 不終秩而卒。 時年廿。 辛酉。 詔曰。 天皇〈我〉詔旨〈止〉。 掛畏〈支〉伊勢度會〈乃〉五十鈴之川上〈尓〉坐大神〈乃〉廣前〈尓〉申賜〈倅止〉申〈久〉。 先〈尓〉肥後國阿蘇郡〈尓〉在〈流〉神霊池。 常〈与利〉涸竭■丈。 又伊豆國〈尓〉有地震之變。 是〈乎〉卜求〈礼波〉。 旱疫及兵事可有〈止〉卜申。 自此之外〈尓母〉物恠亦多。 依此〈天〉左右〈尓〉念行〈尓〉。 掛畏〈支〉大神〈乃〉護賜〈比〉。 矜賜〈牟尓〉依〈天〉。 無事〈天〉可有〈止〉思食〈天〉。 令擇吉日良辰〈弖〉。 大監物從五位下嶋江王。 中臣民部大丞正六位上大中臣朝臣榲雄等〈乎〉差使〈天〉。 礼代〈乃〉大幣〈乎〉令捧持〈天〉奉出。 此状〈乎〉聞食〈弖〉。 國家〈乎〉平〈介久〉有〈志女〉。 天皇朝廷〈乎〉寳位無動〈久〉護賜〈比〉助賜〈止〉。 恐〈美〉恐〈美毛〉申賜〈久止〉申。』又遣使於賀茂御祖社。 祈申亦同焉。 「己巳擇諸司史生及長上年七十已上者四人補外國權史生矜耆老也」(閏九月に重出。)秋七月己巳朔癸酉。 詔曰。 上玄無私。 運神功而下濟。 至人忘己。 推聖徳而敷仁。 是以四■未乂。 舜貽沈首之憂。 一物有違。 禹發■危之軫。 朕膺丕命。 祗守宗■。 詢万機而停食。 ■人■而失寐。 而惠化罔孚。 至道猶欝。 咎徴之戒。 不言而臻。 如聞。 伊豆國地震爲變。 里落不完。 人物損傷。 或被壓沒。 靈譴不虚。 必應粃政。 瞻言往躅。 内愧于懷。 傳不云乎。 人惟邦本。 々固邦寧。 朕之中襟。 諒切字育。 故今殊發中使。 就加慰撫。 其人居散逸。 生業陷失者。 使等与所在國吏斟量。 除當年租調。 并開倉賑救。 助修屋宇。 淪亡之徒。 務從葬埋。 夫化之所被。 無隔華夷。 惠之攸覃。 必該中外。 宜不論民夷。 普施優恤。 詳暢寛弘之愛。 副朕推溝之懷。 甲戌。 左兵衛府駕輿丁町西北角失火。 燒損百姓廬舍卅餘烟。 驅追行人令撲滅矣。 己夘。 右京人六世御津井王。 是雄王。 眞雄王。 國雄王。 本吉王。 淨道王。 稻雄王。 多積王。 安冨王。 伊賀雄王。 三輪女王。 坂子女王。 七世新男王。 春男王。 三守王。 並雄王等十六人。 賜姓有澤眞人。 一品長「野」親王五世孫。 正六位上乙雄王之男孫也。 癸未。 雷震于大極殿東樓南角柱。 雨雹。 大如碁子。』▼是日。 令造伊勢齋内親王離宮。 以伊勢尾張兩國正税稻充料。 戊子。 天皇御紫宸殿。 令左右近衛兵衛相撲。 己丑。 勅。 令五畿内七道諸國。 奠幣名神。 務祈嘉穀。 甲午。 天皇御八省院。 奉幣帛於伊勢大神宮。 以祈豊年。 丙申。 以參議正三位源朝臣信爲武藏守。 左衛門督如故。 八月戊戌朔辛丑。 假河内國讃良郡大領從七位下茨田勝男泉外從五位下。 以國司■擧也。 復假相摸國高座郡大領外從六位下勳八等壬生直黒成外從五位下。 代貧民填進調布三百六十端二丈八尺。 庸布三百■五端二丈八尺。 正税一万一千一百七十二束二把。 給飢民稻五千五百四束。 戸口増益三千一百八十六人。 就中不課二千九百■七人。 課二百三十九人。 仍■其身也。』以土左國美良布神。 石土神。 並預官社。 丁未。 釋奠也。 公卿就大學行事。 戊申。 天皇御紫宸殿。 召大學博士學生等。 令論難昨日所講孝經之義。 訖賜祿有差。 辛亥。 從五位下石川朝臣宗益爲大藏少輔。 。以大宰府曹百四口充對馬嶋。 兼充防人。 戊午。 奉授阿波國正八位上天石門和氣八倉比・神。 對馬嶋無位胡祿神。 无位平神並從五位下。』勅曰。 聞。 下大宰府驛傳官符。 并彼府言上解文。 路次諸國。 長門關司等。 毎各開見。 縱國裏機急。 境外消息。 不可必令万民咸知。 而解文委曲未來京華。 下符辞状無達宰府。 載記之旨諠譁民間。 途説之輩滿溢内外。 寔是專輙開見所致之漸也。 宜告山陽道諸國司更莫令然。 亦四畿六道之内。 指一ケ國所下之符。 同無令開。 庚申。 改土左國貢納調庸期。 定爲正月。』土左國吾川郡八郷。 各分四郷建二郡。 新郡号高岡。 郡司者分元四員。 各置二員。 丁夘。 雨水殊甚。 奠幣雨師。 以祈止雨。』无品安濃内親王薨。 不遣葬使。 爲彼家早葬也。 親王者。 桓武天皇第四皇女也。 母多治比氏。 參議從三位長野眞人之女。 贈正二位眞宗眞人是也。 九月戊辰朔。 有洪水。 漂流百姓廬舍。 京中橋梁及山埼橋盡斷絶焉。 丙子。 天皇御紫宸殿。 宴公卿已下文人已上。 同令賦鳩化爲鷹之題。 宴訖賜祿。 丁丑。 以加賀國勝興寺爲國分寺。 准和泉國寺只置講師一員僧十口。 其僧者便分割越前國々分寺僧廿口之内。 閏九月丁酉朔戊戌。 奉授正五位上丹生川上雨師神從四位下。 勳八等垂水神從五位下。 餘如故。 乙巳。 擇諸司史生及長上年七十已上者四人。 補外國權史生。 矜耆老也。 庚戌。 以河内國丹比郡驛家院倉八宇屋二宇。 遷建當郡日根野。 爲正倉。 辛亥。 請僧廿口沙弥廿口於常寧殿。 限二ケ日令讀經。 謝物恠也。』以從五位下石川朝臣宗益爲治部少輔。 從五位下高階眞人清上爲兵部少輔。 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安永爲大藏少輔。 乙夘。 授无位小野朝臣篁正五位下。 詔曰。 篁雖期奉國。 猶悔失晨。 朕顧惟舊。 且愛文才。 故降優貫。 殊復本爵。 己未。 散位從四位下笠朝臣廣庭卒。 甲子。 以宮内少輔從五位下安倍朝臣濱成爲大藏大輔。 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安永爲宮内少輔。 伊勢權介從五位下菅原朝臣善主爲介。 從五位下惟良宿祢貞道爲兼播磨權介。 圖書頭如故。』伯耆國八橋郡人陰陽博士正六位下春苑宿祢玉成母曾祢連家主女姉妹男女等一烟。 改本居貫附右京三條一坊。 冬十月丁夘朔。 天皇御紫宸殿。 宴于侍臣。 親王已下五位以上。 歌舞庭中。 日暮賜祿有差。 己巳。 制。 延暦廿三年格。 權任之人不異正任。 年分全給。 理合一同。 又弘仁十一年格稱。 令云。 諸祿並依日給。 京官據詔書出日。 外官據籤符到給之者。 今賞之所行。 理無偏頗。 獨給全給。 事乖通猷。 宜不論權正。 據籤符到給之。 其間公廨遍共給之。 庚午。 天皇不豫。 遣使誦經都下七寺及平城七大寺焉。』置民部省扶省掌二人。 辛未。 聖躬平復。 癸酉。 勅。 凡貢調之期。 輸物之品。 詳見令條。 違期之科。 麁惡之罪。 亦明格文。 而諸國司。 朝委未允。 怠慢多端。 或矯言桑麻。 規避麁惡。 或請驗路次。 巧稱逗留。 是則徒設條章曾不遵行之所致也。 宜殊下知五畿内七道諸國大宰府。 改已往怠令愼將來。 又路次之國。 不存公平。 偏任請託。 輙故逗留之状。 自今已後。 不得爲然。 辛巳。 正五位下小野朝臣篁爲刑部少輔。 從五位下藤原朝臣菊池麻呂爲大藏大輔。 癸巳。 聖躬不豫。 分遣使者。 誦經都下七寺。 皇太子親王以下五位已上。 就左右陣頭候之。 乙未。 詔曰。 天皇〈我〉詔旨〈止〉。 掛畏〈支〉柏原〈乃〉御陵〈尓〉申賜〈倅止〉申〈久〉。 頃者御病發〈天〉惱苦〈比〉大坐。 依此〈天〉卜求〈礼波〉。 掛畏〈支〉御陵〈乃〉木伐并犯穢〈流〉祟有〈利〉。 讀經奉仕〈波〉無咎〈久〉可有〈止〉卜申。 乍驚恐畏〈流〉状〈乎〉。 差使參議從四位下大和守正躬王。 右近衛中將從四位上藤原朝臣助等〈天〉申奉出。 卜申〈我己止久〉。 讀經〈毛〉令奉仕。 又巡見検〈天〉犯状〈乃〉隨〈尓〉。 山陵守等〈乎波〉勘賜〈牟〉。 此状〈乎〉平〈久〉聞食〈天〉。 護賜〈比〉矜賜〈牟尓〉依〈天之〉。 所苦平痊〈天〉。 國家無事〈久〉可有〈止〉。 恐〈美〉恐〈美毛〉申賜〈久止〉申。 十一月丁酉朔。 ▼是日朔旦冬至也。 公卿上表慶賀。 壬寅。 彗星見西方。 乙夘。 天皇御神嘉殿行神事。 丙辰。 詔曰。 賦象不■。 九玄施仁。 与物爲春。 一人救世。 故能功高振古。 軒昊之化允諧。 事美遐年。 勲華之業逾峻。 朕以寡昧。 忝臨黎苗。 撫事思愆。 毎深懷抱。 迺者有司奏言。 今年十一月朔旦冬至。 當天統之嘉數。 發無賜之丕基。 歴駕脱而希聞。 佇上徳而演・。 夫乾鑒玄遠。 必感聖。 自顧菲虚。 何入靈・。 故今思与天下共斯休祉。 自承和八年十一月廿日昧爽以前徒罪以下。 不論輕重。 一從免除。 但八虐。 故殺人。 謀殺人。 強竊二盜。 私鑄錢。 常赦所不免。 及欠負官物之類。 不在赦限。 若以赦前事相告言者。 以其罪々之。 其門蔭久絶。 及功才早著者。 特加榮奬。 式暢龍光。 内外文武官主典以上。 進爵一級。 在京正六位上諸吏及史生以下直丁以上。 宜量賜物。 庶施・澤於萠俗。 答嘉・於昊穹。 布告遐邇。 俾知朕意。』▼是日。 天皇御紫宸殿。 宴于百官。 詔曰。 天皇〈我〉詔旨〈良万止〉勅大命〈乎〉。 衆聞食〈止〉宣。 朔旦冬至〈波〉。 歴代〈天〉希〈尓〉値王者休祥〈奈リ〉。 朕〈我〉以不徳〈天〉。 今〈尓〉得値〈太リ〉。 朕而已〈夜〉此〈乎〉喜〈備牟〉。 卿〈太知〉百官人〈止毛〉。 天下〈乃〉公民〈尓〉至〈万天〉。 相賀〈部之止奈毛〉所念行〈須〉。 故是以仕奉状〈乃〉隨〈尓〉。 上治賜〈不〉人〈毛〉在。 氏々〈乃〉中〈尓〉治賜人〈毛〉一二在。 又諸司〈乃〉主典〈与リ〉以上人〈尓〉冠一階上賜〈比〉。 又司司〈乃〉人〈止毛尓〉至〈万天二〉大物賜〈比〉。 又天下徒罪已下人〈止毛〉免賜〈久止〉勅大命〈ヲ〉。 衆聞食〈止〉宣。』授四品葛井親王三品。 正三位源朝臣常從二位。 從三位橘朝臣氏公。 藤原朝臣綱繼並正三位。 從四位上文室朝臣秋津正四位下。 從四位下高枝王從四位上。 无位茂世王從四位下。 從五位下近棟王。 大川王並從五位上。 正六位上善永王。 葛城王並從五位下。 從四位下和氣朝臣仲世。 伴宿祢友足。 「和氣朝臣仲世」橘朝臣永名。 紀朝臣名虎並從四位上。 從五位上高階眞人石河。 藤原朝臣貞主並正五位下。 從五位下藤原朝臣豊嗣。 藤原朝臣諸成。 藤原朝臣高房。 菅野朝臣永岑。 縣犬養宿祢廣濱。 田口朝臣房富。 御船宿祢氏主。 藤原朝臣良相並從五位上。 外從五位下善友朝臣豊宗。 正六位上在原朝臣行平。 藤原朝臣關主。 藤原朝臣高直。 大中臣朝臣粟麿。 秋篠朝臣五百河。 藤原朝臣岳雄。 橘朝臣仲村麿。 巨勢朝臣康則並從五位下。 正六位上名草宿祢豊成。 壹伎公氏成。 多朝臣清繼。 和邇部臣直行。 善世宿祢豊永。 秦忌寸福代並外從五位下。 宴訖賜祿有差。 丁巳。 彗星猶見。』▼是日。 授正三位百濟王慶命從二位。 无位阿子女王從五位下。 從四位下橘朝臣井手子正四位下。 无位源朝臣潔姫正四位下。 從四位下當麻眞人浦虫從四位上。 從五位下飯高朝臣姉綱。 无位藤原朝臣潔子並正五位下。 无位田口朝臣眞仲。 菅生朝臣呰並從五位下。 癸丑。 山城國相樂郡乘陸田三町賜橘朝臣清子。 十二月丙寅朔丁夘。 攝津國地三百町爲後院牧。 甲戌。 外從五位下興世朝臣高世爲大膳亮。 從五位下善永王爲豊後守。 壬午。 勅。 請僧百口於八省院。 限三ケ日。 讀大般若經。 殊令内記作咒願文。 同令五畿内七道諸國讀之。 迄于事畢禁斷殺生。 爲彗星屡見也。 甲申。 修日本後紀訖。 奏御。』▼是日。 攝津國請停任讀師。 許之。 丁亥。 長門國言。 渤海客徒賀福延等一百五人來着。 庚寅。 以式部大丞正六位上小野朝臣恒柯。 少外記正六位上山代宿祢氏益。 爲存問渤海客使。 辛夘。 置主計主税二寮々掌各二員。』元興寺僧傳灯大法師位守寵卒。 守寵。 俗姓佐伯氏。 讃岐國人。 法相宗僧正護命之資流也。 延暦廿四年得度具戒。 能説護法之道。 獨作論義。 將化去時年五十有八。 发布时间:2025-05-19 17:28:16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9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