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續日本後紀卷第十二 内容: 〈起承和九元年正月、盡十二月。〉」太政大臣從一位臣藤原良房等奉勅撰秋七月癸巳朔乙未。 遣使於筑前國宗像神。 竃門神。 肥後國健磐龍神等諸社奉幣。 縁有祟也。』越前國人散位正六位上長谷連貞長。 同姓貞成等。 改本居貫附左京二條三坊。 丁酉。 散位從三位藤原朝臣繼業薨。 繼業。 參議正三位式部卿大宰帥宇合之孫而贈太政大臣正一位百川朝臣之第三子也。 延暦十五年擢自内舍人。 叙從五位下。 爲侍從。 兼常陸介。 改兼信濃介。 尋遷大學頭左兵衛佐。 兼信濃守。 漸加正五位上。 大同三年叙從四位下。 任大和守。 俄遷右馬頭。 弘仁元年加從四位上。 任近江守。 尋拜兵部大輔。 轉神祇伯。 後出伊豫權守。 自此歸第。 不復仕焉。 十四年降恩加正四位下。 天長三年授從三位。 以天皇外戚也。 爲人質直有容儀。 好射。 兼善琴歌。 晩年不修門戸。 薨于高橋里第。 時年六十五。 戊戌。 勅。 奉幣於貴布祢。 乙訓。 丹生川上雨師神社。 令祈雨也。』是夕。 雨降。 己亥。 夜中犬矢於御在所版位之上。 庚子。 停相撲節。 以太上天皇不豫也。 癸夘。 以中納言正三位藤原朝臣良房爲兼右近衛大將。 陸奧出羽按察使如故。 從四位上藤原朝臣助爲左兵衛督。 乙巳。 勅遣左右近衛中將少將等於嵯峨院。 祗候太上天皇起居。 丙午。 詔曰。 春生夏長。 聖皇流■悌之恩。 含垢藏瑕。 哲后存寛大之令。 矧深仁所感。 神乃降於殊祥。 積徳攸鍾。 天必貽於永福。 頃者太上天皇聖躬不豫。 秋景暉少。 仙雲色愁。 朕自苦熱痾。 未陪甞藥。 於是。 命徒御以備駕。 佇悶熱之有間。 而心事不諧。 晨昏推去。 將恐臣子之道有缺。 孝敬之至不申。 終日低頭。 通宵忘寢。 精誠之祷。 靡所不臻。 而幽明之扶。 猶有未應。 思憑作解之施。 奉致翌日之■。 可大赦天下。 自承和九年七月十四日昧爽以前大辟以下。 罪無輕重。 已發覺。 未發覺。 已結正。 未結正。 繋囚見徒。 私鑄錢。 八虐。 強竊二盜。 常赦所不免。 咸皆赦除。 敢以赦前事相告言者。 以其罪々之。 丁未。 太上天皇崩于嵯峨院。 春秋五十七。 遺詔曰。 余昔以不徳。 久忝帝位。 夙夜兢々。 思濟黎庶。 然天下者聖人之大寳也。 豈但愚■微身之有哉。 故以萬機之務。 委於賢明。 一林之風。 素心所愛。 思欲無位無號詣山水而逍遥。 無事無爲翫琴書以澹泊。 後太上皇帝陛下。 寄言古典。 強我尊號。 再三固辞。 遂不獲免。 生前爲傷。 歿後如何。 因茲除去太上之葬礼。 欲遂素懷之深願。 故因循古事。 別爲之制。 名曰送終。 「曰」夫存亡天地之定數。 物化之自然也。 送終以意。 豈世俗之累者哉。 余年弱冠。 寒痾嬰身。 服石變熱。 頗似有驗。 常恐夭傷不期。 禁口無言。 是以略陳至志。 凡人之所愛者生也。 所傷者死也。 雖愛不得延期。 雖傷誰能遂免。 人之死也。 精亡形銷。 魂無不之。 故氣属於天。 體歸于地。 今生不能有尭舜之徳。 死何用重國家之費。 故桓司馬之石槨不如速朽。 楊王孫之葬不忍爲之。 然則葬者藏也。 欲人之不得見也。 而重以棺槨。 繞以松炭。 期枯■於千載。 留久容於一壙。 已乖歸眞之理。 甚無謂也。 雖流俗之至愚。 必將咲之。 豊財厚葬者。 古賢所諱。 漢魏二文。 是吾之師也。 是以欲朝死夕葬。 夕死朝葬。 作棺不厚。 覆之以席。 約以黒葛。 置於床上。 衣衾飯■。 平生之物。 一皆絶之。 復歛以時服。 皆用故衣。 更無裁制。 不加纒束。 著以牛角帶。 擇山北幽僻不毛之地。 葬限不過三日。 無信卜筮。 無拘俗事。 〈謂謚誄飯含咒願忌魂歸日等之事。〉夜尅須向葬地。 院中之人可著喪服而給喪事。 天下吏民不得著服。 而供事今上者。 一七日之間。 得服衰。 過此早釋。 〈擇其近臣出入臥内者。 應着素服。 餘亦准此。〉一切不可哀臨。 挽柩者十二人。 秉燭者十二人。 並衣以麁布。 從者不過廿人。 〈謂院中近習者。〉男息不在此限。 婦女一從停止。 穿坑淺深縱横。 可容棺矣。 棺既已下了。 不封不樹。 土与地平。 使草生上。 長絶祭祀。 但子中長者。 私置守冢。 三年之後停之。 又雖無資財。 少有琴書。 處分具遺子戒。 又釋家之論。 不可絶棄。 是故三七。 七七。 各麁布一百段。 周忌二百段。 以斯於便寺追福。 〈佛布施■細綿十屯。 ■以生絹。 可置素机上。〉一切不可配國忌。 毎至忌日。 今上別遣人信於一寺。 聊修誦經。 〈布綿之數同上齋。〉終一身而即休。 他兒不效此。 後世之論者若不從此。 是戮屍地下。 死而重傷。 魂而有靈。 則寃悲冥途。 長爲怨鬼。 忠臣孝子。 善述君父之志。 不宜違我情而已。 他不在此制中者。 皆以此制。 以類從事。』▼是日。 放棄主鷹司鷹犬。 及篭中小鳥。 又准據遺詔。 仰百官及五畿内七道諸國司。 停擧哀素服之禮。 使左中弁正五位下良岑朝臣木連率諸兵保護内裏。 少納言從五位下清瀧朝臣河根率諸衛府警衛兵庫。 遣勅使等於伊勢。 近江。 美濃三國固守關門。 戊申。 擇山北幽僻之地定山陵。 以商布二千段。 錢一千貫文。 奉充御葬料。 即日御葬畢。 己酉。 解固關使等。』▼是日。 春宮坊帶刀伴健岑。 但馬權守從五位下橘朝臣逸勢等謀反。 事發覺。 令六衛府固守宮門并内裏。 遣右近衛少將從五位上藤原朝臣富士麻呂。 右馬助從五位下佐伯宿祢宮成。 率勇敢近衛等。 各圍健岑逸勢私廬捕獲其身。 于時伊勢齋宮主馬長伴水上來在健岑廬。 有嫌疑同被捕。 又召右近衛將曹伴武守。 春宮坊帶刀伴甲雄等。 令解兵仗。 并五箇人分付左近衛左衛門左兵衛等三府。 並令■禁。 仰左右京職警固街巷。 亦令固山城國五道。 遣神祇大副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大津守宇治橋。 彈正少弼從五位上丹■眞人門成守大原道。 侍從從五位下清原眞人秋雄守大枝道。 散位從五位上朝野宿祢貞吉守山埼橋。 大藏少輔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勢多雄守淀渡。 先是。 彈正尹三品阿保親王緘書。 上呈嵯峨太皇太后。 太后喚中納言正三位藤原朝臣良房於御前。 密賜緘書。 以傳奏之。 其詞曰。 今月十日伴健岑來語云。 嵯峨太上皇今將登遐。 國家之乱在可待也。 請奉皇子入東國者。 書中詞多。 不可具載。 庚戌。 遣參議從四位上左大辨正躬王。 參議從四位上右大弁和氣朝臣眞綱於左衛門府。 推勘橘逸勢伴健岑等謀反之由。 日暮不得問窮。』▼是日。 冷然院西釣臺東山邊松樹一株。 其高丈五尺許者。 無故自折。 僉以爲異。 辛亥。 正躬王眞綱朝臣等窮問罪人。 奏其日記。 捕春宮坊舍人伴氏永。 付右衛門府。 以健岑從弟也。』▼是日。 掃獄免前年罪人。 又於東市樓前。 脱盜人鉗。 各給粮放却。』災于左京工町。 燔廬舍廿烟。』頃者炎旱渉旬。 秋稼焦枯。 詢諸卜筮。 伊勢八幡等大神爲祟。 命神祇伯大中臣朝臣淵魚祈祷焉。 壬子。 請百僧於大極殿。 限三ヶ日。 轉讀大般若經。 以旱也。』遣左大辨正躬王。 右大弁和氣朝臣眞綱於左衛門府。 拷問逸勢健岑等。 右兵衛督橘朝臣永名。 右衛門少尉橘朝臣時枝。 右馬大允橘朝臣三冬等解所帶兵仗自進。 以逸勢近親也。』▼是日。 遣使班給失火百姓六萬錢。 癸丑。 雨快降。 須臾晴。 更延讀經二日。 辛亥掃獄免前年罪人。 又於東市樓前。 盜人鉗各給粮放却。 乙夘。 勅使左近衛少將藤原朝臣良相率近衛■人。 圍守皇太子直曹。 〈于時天皇權御冷然院。 皇太子從之。〉喚集帶刀等。 令脱兵仗。 積置於勅使前。 又直曹前右兵衛陣下張幄一宇。 散禁坊司及侍者帶刀等於其中。 自餘雜色諸人散禁於左右衛門陣。 又遣左衛門權佐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岳雄。 右馬助從五位下佐伯宿祢宮成等。 率近衛喚絆大納言正三位藤原朝臣愛發。 中納言正三位藤原朝臣吉野。 參議正四位下文室朝臣秋津幽於院中。 各異其處。』▼是日。 詔曰。 現神〈止〉大八洲國所知〈須〉倭根子天皇〈我〉詔〈良万止〉宣御命〈乎〉。 親王。 諸王。 諸臣。 百官人等。 天下公民衆聞食〈世止〉宣。 不慮外〈尓〉太上天皇崩〈流尓〉依〈天〉。 晝夜〈止〉无〈久〉哀迷〈比〉焦〈礼〉御坐〈尓〉。 春宮坊〈乃〉帶刀舍人伴健岑〈伊〉。 隙〈仁〉乘〈天〉。 与橘逸勢合力〈天〉。 逆謀〈乎〉構成〈天〉。 國家〈乎〉傾亡〈无止須〉。 其事〈乎波〉皇太子〈波〉不知〈毛〉在〈女止〉。 不善人〈仁〉依〈天〉相累事〈波〉。 自古〈利〉言來〈留〉物〈奈利〉。 又先先〈仁毛〉令法師等〈天〉呪咀〈止〉云人多〈安利〉。 而〈止毛〉隱疵〈乎〉撥求〈女无〉事〈乎〉不欲〈之天奈毛〉抑忍〈太留〉。 又近日〈毛〉或人〈乃〉云。 属坊人等〈毛〉有謀〈止〉云。 若其事〈乎〉推究〈波〉。 恐〈波〉不善事〈乃〉多有〈无〉事〈乎〉。 加以後太上天皇〈乃〉厚御恩〈乎〉顧〈天那毛〉究求〈女无〉事〈乎〉不知〈奴〉。 今思〈保佐久波〉。 直〈仁〉皇太子〈乃〉位〈乎〉停〈天〉。 彼此無事〈波〉善〈久〉有〈部之止〉思〈保之女須〉。 又太皇大后〈乃〉御言〈仁毛〉。 如此〈久奈毛〉思〈保世留〉。 故是以皇太子〈乃〉位〈乎〉停退〈介〉賜〈不〉。 又可知事人〈止〉爲〈天奈毛〉。 大納言藤原朝臣愛發〈乎波〉廢職〈天〉京外〈仁〉。 中納言藤原朝臣吉野〈乎波〉大宰員外帥〈仁〉。 春宮坊大夫文室朝臣秋津〈乎波〉出雲國員外〈乃〉守〈尓〉。 任賜〈比〉宥賜〈不止〉宣天皇〈我〉御命〈乎〉衆聞食〈世止〉宣。 丙辰。 廢皇太子劔四口納袋。 付勅使右近衛少將藤原朝臣富士麻呂。 進藏人所。 〈二口納珠繩袋。 二口納帛袋。〉勅遣參議正四位下勳六等朝野宿祢鹿取等於嵯峨山陵。 告廢皇太子状曰。 天皇〈我〉御命〈尓〉坐。 挂畏山陵〈尓〉申賜〈倍止〉奏〈久〉。 比者。 東宮帶刀舍人伴健岑与橘朝臣逸勢挾懷惡心〈天〉。 謀傾國家〈介利〉。 挂畏山陵〈乃〉厚顧〈尓〉依〈天〉其事發覺〈礼奴〉。 搜求事迹。 事縁皇太子。 因茲食國法隨〈尓〉。 皇太子位停退〈留〉状〈乎〉。 恐〈美〉恐〈毛〉申賜〈久止〉申。』▼是日。 遣使賑贍京中。 以被閇警固飢者衆也。 丁巳。 詔授正四位下朝野宿袮鹿取從三位。 正五位下豊江王。 坂上大宿袮鷹主。 藤原朝臣貞主並從四位下。 從五位上伴宿祢成益。 藤原朝臣富士麻呂並正五位下。』以正三位藤原朝臣良房爲大納言。 右近衛大將陸奧出羽按察使如故。 正三位源朝臣信爲中納言。 左衛門督如故。 正四位下源朝臣弘。 從四位上滋野朝臣貞主。 並爲參議。 從五位上永原朝臣門繼爲縫殿頭。 從五位下橘朝臣海雄爲刑部少輔。 藤原朝臣行繩爲大藏少輔。 正五位下藤原朝臣富士麿爲右近衛中將。 從五位下坂上大宿祢廣雄爲少將。 從四位上藤原朝臣助爲右衛門督。 從四位下藤原朝臣長良爲左兵衛督。 從五位下坂上大宿祢當宗爲權佐。 從四位下坂上大宿祢淨野爲右兵衛督。 從五位下佐伯宿祢宮成爲權佐。 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勢多雄爲左馬頭。 正五位下藤原朝臣春津爲右馬頭。 戊午。 集廢坊諸人等於右衛門陣庭。 詔曰。 今詔〈久〉。 不慮外〈尓〉太上天皇崩賜〈比奴〉。 此隙〈尓〉乘〈天〉。 春宮坊〈乃〉帶刀舍人伴健岑〈伊〉。 与橘逸勢合力〈天〉。 國家〈乎〉傾亡〈无止〉謀〈礼利〉。 搜求事理〈尓〉。 於皇太子〈天〉無所避〈之〉。 因茲皇太子〈乎波〉其位廢退給〈不己止〉畢〈奴〉。 相隨人等其罪不輕。 理須法〈乃〉隨〈尓〉罪〈之〉給〈倍之〉。 然而御心有所思行〈天奈毛〉。 殊寛免給〈止之天〉。 坊司并品官〈乃〉佐官以上及侍人藏人諸近仕者等。 又所〈乃〉長以上〈乎波〉皆流罪〈尓〉當給〈不〉。 就中〈尓〉。 自先有官〈留〉人〈乎波〉。 皆配所〈乃〉員外官〈尓〉任給〈不〉。 但品官〈乃〉判官以下〈波〉不在任限。 又官無〈支〉人等〈乎波〉。 絶蔭除位〈天〉流罪〈尓〉當給〈倍之〉。 然而殊愍給〈止志天奈毛〉。 其身〈乎乃三〉流〈太万布〉。 自餘〈乃〉属仕者〈乎波〉咸寛免給〈不〉。 自今以後〈波〉改心〈天〉公〈尓〉仕〈津礼〉。 本主〈尓〉往仕〈己度波〉不得〈之〉。 若猶属仕者法〈乃〉隨〈尓〉重〈久〉罪〈之〉給〈波牟止〉宣御命〈乎〉衆聞食〈世止〉宣。』以大進從五位下藤原朝臣高直爲駿河權介。 大属正六位上山口宿祢稻床爲安房權目。 左京大進正六位上紀朝臣貞嗣爲上総權掾。 少進正六位上橘朝臣末茂爲飛騨權守。 内舍人正七位上紀朝臣春常爲下野權掾。 主殿助正六位上橘朝臣清蔭爲加賀權掾。 主馬首正六位下坂上大宿祢新繼爲能登權掾。 民部大丞正六位上藤原朝臣岑人爲越中權掾。 亮從五位下朝原朝臣貞守爲越後權守。 少進正六位上藤原朝臣貞庭爲佐渡權掾。 治部少丞正八位上藤原朝臣安成爲丹後權掾。 少属正六位下朝野宿祢清雄爲權目。 兵部少丞正七位上藤原朝臣正岑爲因幡權掾。 大進從五位下藤原朝臣近主爲伯耆權介。 少納言從五位下藤原朝臣秋常爲石見權守。 學士從四位下善道朝臣眞貞爲備後權守。 刑部少輔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正世爲安藝權介。 學士從五位上春澄宿祢善繩爲周防權守。 民部少丞正六位上紀朝臣永直爲伊豫權掾。 少属正六位上滋原宿祢道成爲肥前權少目。 肥後介從五位下橘朝臣眞直爲筑後權介。 少判事正七位上丹■眞人時永爲豊前權掾。 主藏正正七位上坂上大宿祢當岑爲豊後權掾。 勘解由使判官正六位上藤原朝臣粟作爲日向權掾。 主殿首正六位下淡海眞人豊守爲大隅權掾。 主膳正正六位上丹・眞人繩足爲薩摩權掾。 舍人正正六位上廣根王爲壹伎權守。 主工首正六位上上毛野朝臣貞繼爲對馬權守。 殿上雜色及帶刀品官六位已下相連被配流者惣六十餘人。 同附防援。 發遣于諸道焉。 庚申。 罪人橘逸勢。 除本姓。 賜非人姓。 流於伊豆國。 伴健岑流於隱岐國。 八月壬戌朔。 改上総權掾正六位上紀朝臣貞嗣爲尾張權掾。 改對馬權守正六位上上毛野朝臣貞繼爲土左權掾。』左大臣正二位藤原朝臣緒嗣。 右大臣從二位源朝臣常已下十二人上表言。 周固本枝。 寔資重離之業。 漢啓磐石。 必建少陽之宮。 是以三善守器。 承■之則克隆。 四學宣風。 貞國之規方遠。 頃者昊穹降禍。 太上皇帝昇遐。 山陵未乾。 逆臣謀乱。 推究由緒。 事属儲■。 皆頼聖明並罹憲網。 方今上嗣佇賢。 前星虚位。 其皇太子者。 國之元基。 不可暫曠。 監推惟重。 審諭所歸。 伏望。 具擧彜章。 早立明兩。 臣等不勝區區之至。 謹上表以聞。 癸亥。 詔曰。 廼者遭家不造。 慘結兢惶。 劔纔存。 橋山之慕弥切。 天地改色。 諒闇之居弗寧。 而凶耶扇惑。 將行不軌。 宗■降祐。 覺露伏辜。 事属震宮。 ■雷失耀。 今群公以斷金之誠。 致立嗣之請。 趣由憲章。 非可謙拒。 然而周建季歴。 木運于斯克昌。 漢黜臨江。 炎政藉之延祚。 朕之非薄。 無子賢明。 宜擇神授之英徽。 立玄鑒之韶遠。 展也大成。 則所望矣。 乙丑。 公卿重上表。 言應任天下之望早立儲貳之状。 因循故事。 輕用上聞。 陛下遠布謙光。 未定所請。 特降明詔。 更使疇咨。 臣等道謝博聞。 職忝端揆。 何能對揚帝系。 匡賛皇圖。 但周家季歴。 漢室臨江。 事據權時。 非必通典。 其樹嫡以長。 曠古之徽猷。 立子以尊。 先王之茂實也。 今者皇子道康親王。 系當正統。 性在温恭。 率土宅心。 群后歸美。 豈棄宸方之元長。 擇蕃屏之諸王。 伏願。 准的舊儀 B立爲太子。 不勝丹款之至。 謹重上表以聞。』▼是日。 立皇太子。 詔曰。 天皇詔旨勅命〈乎〉。 親王。 諸王。 諸臣。 百官人等。 天下公民。 衆聞食〈止〉宣。 隨法〈尓〉可有〈岐〉政〈止志天〉。 道康親王〈乎〉立而。 皇太子〈止〉定賜〈布〉。 故此之状悟〈天〉。 百官人等仕奉〈礼止〉詔天皇勅旨〈乎〉衆聞食宣。』以右大臣從二位源朝臣常爲皇太子傅。 左近衛大將如故。 參議從四位下安倍朝臣安仁爲春宮大夫。 從五位上藤原朝臣諸成爲亮。 正五位下小野朝臣篁爲學士。』▼是日。 解警衛内裏及固及兵庫之陣。』遣中使告於柏原山陵曰。 天皇〈我〉詔旨〈尓〉坐。 挂畏〈岐〉柏原〈乃〉山陵〈尓〉申〈之〉賜〈倍止〉申〈久〉。 頃者。 東宮帶刀舍人伴健岑。 与橘逸勢。 惡心〈乎〉挾懷〈天〉。 國家〈乎〉傾〈牟止〉謀〈礼利〉。 挂畏〈支〉山陵〈乃〉厚顧〈尓〉依〈天〉其事發覺〈奴〉。 事迹〈乎〉搜〈尓〉縁皇太子。 因茲。 皇太子位〈乎〉停退〈許止〉畢〈奴〉。 食國〈乃〉隨法〈尓〉可有〈岐〉政〈止之天〉。 道康親王〈乎〉立〈天〉皇太子〈止〉定賜〈不〉。 此状〈乎〉。 參議從三位兼越中守朝野宿祢鹿取。 散位頭正五位下楠野王等〈乎〉差使〈天〉。 恐〈美〉恐〈美毛〉申賜〈久止〉申。 壬申。 以從五位下朝野宿祢貞吉爲中務少輔。 從五位下橘朝臣宗雄。 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平雄並爲侍從。 正五位下小野朝臣篁爲兼式部少輔。 東宮學士如故。 從四位下茂世王爲大學頭。 從五位下廣宗宿祢糸繼爲玄蕃頭。 大納言正三位藤原朝臣良房爲兼民部卿。 右近衛大將陸奧出羽按察使如故。 從五位下橘朝臣海雄爲兵部少輔。 從四位上橘朝臣氏人爲刑部卿。 尾張守如故。 正四位下平朝臣高棟爲大藏卿。 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末繼爲大炊頭。 巨勢朝臣康則爲造酒正。 從四位上源朝臣明爲左京大夫。 從五位下橘朝臣數道爲右衛門權佐。 從四位下田口朝臣佐波主爲兼武藏守。 右京大夫如故。 從四位下藤原朝臣貞主爲近江權守。 從五位下下毛野朝臣文繼爲信濃介。 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大津爲陸奧守。 從五位下久賀朝臣三夏爲丹後守。 外從五位下菅原朝臣梶吉爲兼肥後介。 侍醫如故。』勅。 今茲百穀生長。 未期收藏。 不豫祈祷。 何防非常。 宜奉幣於伊勢大神宮。 攘災未萠。 必致豊稔。 甲戌。 遣參議正躬王。 送廢太子於淳和院。 備前守從四位上紀朝臣長江自院逢迎。 其儀。 駕小車出禁中。 到神泉艮角。 駕牛車。 先是童謠曰。 天〈尓波〉琵琶〈乎曾〉打〈那留〉。 玉兒牽裾〈乃〉坊〈尓〉。 牛車〈波〉善〈氣牟夜〉。 辛苣〈乃〉小苣之華。 有識咸言。 童謠不虚。 于今驗之矣。 乙亥。 地震。 丙子。 大宰大貳從四位上藤原朝臣衛上奏四條起請。 一曰。 新羅朝貢。 其來尚矣。 而起自聖武皇帝之代。 迄于聖朝。 不用舊例。 常懷姦心。 苞茅不貢。 寄事商賈。 窺國消息。 方今民窮食乏。 若有不虞。 何用防夭。 望請。 新羅國人。 一切禁斷。 不入境内。 報曰。 徳澤■遠。 外蕃歸化。 專禁入境。 事似不仁。 宜比干流來。 充粮放還。 商賈之輩。 飛帆來著。 所齎之物。 任聽民間令得廻々。 了速放却。 二曰。 交替務了。 未得解由五位之徒。 寄事格旨。 留住管内。 常妨農商。 侵漁百姓。 巧爲姦利之謀。 未覩填納之物。 望請。 交替了吏。 早從入京。 報曰。 依請許之。 但勘修不与解由之日。 欠負官物。 灼然令填。 見贓在身。 奪令填償。 其所填之物。 具録言上。 三曰。 府多官舍。 破損不少。 例用浪人。 常勤修理。 而比年多依官符。 被充他用。 望請。 一切不寄他所。 將役府國修理。 依請許之。 四曰。 邊要之地。 爲有警虞。 延暦年中。 特立制文。 不許開田。 而比年頗有墾開之事。 望請。 依延暦三年四月廿六日符。 一從停止。 許之。 乙酉。 大納言正三位兼行右近衛大將民部卿陸奧出羽按察使藤原朝臣良房抗表言。 臣禀性愚蒙。 聲華寂寞。 陛下陳席不棄。 故劔無遺。 遂先時髦。 頻登清顯。 未堪一職。 兼帶四官。 臣感先花之早零。 悼前咲之後號。 恐高明之・鬼。 戒寵祿之過量。 伏青蒲而上陳。 仰丹闕而懇訴。 天未從願。 震灼戰兢。 龜組之華。 則非飾身之地。 蝉佩之暎。 誠是焦心之機。 譬猶以虎豹之文被犬羊之質。 自知不可。 誰曰其宜。 加之。 陸奧國新任守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大津。 此良房之叔父也。 雖皇家舊儀無有明制。 而遥検行事。 不異同官。 嫌疑之間。 實所可避。 又三官以上。 有司執聞。 蓋忌榮聚一門寵歸一己。 伏願。 停兼外秩。 守拙内官。 然則抜韜略於朝彦。 止沸騰於輿人。 無任悃款之至。 謹奉表以聞。 不許之。 戊子。 詔曰。 百城煙峙。 振綱紀者歸乎牧。 千里風行。 班條章者待乎宰。 是以懸衡御宇。 握鏡臨圖。 欲廣雍煕之功。 必資循良之吏。 朕以虚寡。 懋惟帝績。 割珪符以責成。 分憂之職攸憑。 紆銅墨以推最。 求■之寄斯在。 而朝章難副。 國憲易纒。 躬不率正。 私顧之謗滋興。 職乖恪居。 公方之節已墜。 單父之民。 未感絃歌。 清河之吏。 屡陷徽纒。 劾状盈閣已洽。 斷文載車不勝。 近縁大行天皇聖躬不豫。 敷暢鴻恩。 洗滌塵穢。 而有志執奏。 不在赦限。 朕悲夫春枯之樹。 雷蟄之蟲。 或身歸農野。 撫華髮而■慮。 或志在名節。 望榮路而絶思。 此之可愍。 蓄于素懷。 宜承和九年八月廿七日以前。 外吏秩滿未得解由者。 已言上。 未言上。 咸悉原免。 其未言上輩。 所有欠負。 并自借判署之類。 後司據實。 造會赦帳。 前後官司共署言上。 及未請返抄者。 亦同令弁申。 且專宥前人。 還累後吏。 論之治道。 誠非平適。 其承和二年以往雜米雜穀。 及五年以往雜交易等之未進並皆停留。 莫責輸貢。 但其本物。 隨色検納。 國司實録。 別自言上。 朕聞於舊時。 訪之遺塵。 恩雖無涯。 赦亦有限。 而今日之所行。 先王所不赦。 既不依祖業。 豈須貽孫謀。 後代之論者。 亦將知乎此。 誠念。 欲令一躓之驪。 更展足於長途。 再汚之婦無心於佳會。 己丑。 以從五位下永原朝臣末繼爲神祇大副〈云々〉。 庚寅。 大宰府言。 豊後國言。 前介正六位上中井王私宅在日田郡。 及私營田在諸郡。 任意打損郡司百姓。 因茲吏民騷動。 未遑安心。 又本自浮宕筑後肥後等國。 威陵百姓。 妨農奪業。 爲蠧良深。 中井尚欲入部徴舊年未進。 兼徴私物。 而調庸未進之代。 便上私物。 倍取其利。 望請。 准據延暦十六年四月廿九日格旨。 令還本土。 太政官處分。 罪會去七月十四日恩赦。 宜身還本郷。 九月壬辰朔甲午。 勅。 配流伊豆國罪人非人逸勢孫珍令。 年在幼少。 未習活計。 而逸勢以去月十三日身死。 孰恃孰憑。 雖罪人之苗胤。 猶悲一物失所。 宜更追還令就舊閭。 。修太上天皇七七御齋於檀林寺。 丙申。 勅令相摸。 武藏。 常陸。 上野。 下野。 陸奧等國寫進三史。 己亥。 以正四位下源朝臣融爲近江守。 二品秀良親王爲上野太守。 從四位上源朝臣寛爲加賀守。 從四位上源朝臣明爲兼播磨守。 左京大夫如故。』散事從三位百濱王惠信薨。 壬寅。 遣散位從五位下雄豊王。 神祇少副從五位下大中臣朝臣礒守等。 奉幣於伊勢大神宮。 例也。 乙巳。 隱岐國智夫郡由良比賣命神。 海部郡宇受加命神。 穩地郡水若酢命神。 並預官社。 辛亥。 勅。 去四月四日御卜曰。 來年春夏間。 可有疫氣。 宜奉幣於伊勢大神宮。 兼奠幣於天下名神。 防災於未然。 戊午。 冷然院大垣西北角。 無故頽壞二許丈。 冬十月辛酉朔壬戌。 奉授安房國從五位下安房大神正五位下。 无位第一后神天比理刀・命神。 信濃國无位健御名方富命前八坂刀賣神。 阿波國无位葦稻葉神。 越後國无位伊夜比古神。 常陸國无位筑波女大神並從五位下。 甲子。 以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勢多雄爲右少弁〈云々〉。 己巳。 奉授和泉國從五位下大鳥神從五位上。 无位穴師神。 无位積川神並從五位下。 癸酉。 烏入外記廳。 咋破大納言座。 甲戌。 勅左右京職東西悲田。 並給料物。 令燒歛嶋田及鴨河原等髑髏。 惣五千五百餘頭。 乙亥。 但馬國氣多郡山神。 雷神。 戸神。 蜀椒神。 城埼郡海神等五前。 並預官社。 丁丑。 文章博士從三位菅原朝臣清公薨。 清公。 故遠江介從五位下古人之第四子也。 父古人儒行高世。 不与人同。 家無餘財。 諸兒寒苦。 清公年少。 略渉經史。 延暦三年詔令陪東宮。 弱冠奉試。 補文章生。 學業優長。 學秀才。 十七年對策登科。 除大學少允。 廿一年任遣唐判官。 兼近江權掾。 廿三年七月渡海到唐。 与大使倶謁天子。 得蒙顧眄。 廿四年七月歸朝。 叙從五位下。 轉大學助。 大同元年任尾張介。 不用刑罸。 施劉寛之治。 弘仁三年秩滿入京。 補左京亮。 遷大學頭。 四年任主殿頭。 五年拜右少弁。 轉左少弁。 遷式部少輔。 七年加從五位上。 兼阿波守。 九年有詔書。 天下儀式。 男女衣服。 皆依唐法。 五位已上位記。 改從漢樣。 諸宮殿院堂門閣。 皆著新額。 又肆百官舞踏。 如此朝儀。 並得關説。 十年正月加正五位下。 兼文章博士。 侍讀文選。 兼參集議之事。 十二年叙從四位下。 轉式部大輔。 尋任左中弁。 有不適意。 求遷右京大夫。 上從容問京職大夫官品。 清公朝臣對曰。 正五位官。 即日改爲從四位官。 左亦同之。 十四年除彈正大弼。 天長元年出爲播磨權守。 不異左貶。 時人憂之。 二年八月公卿議奏。 國之元老。 不合遠離。 更使入都。 兼文章博士。 三年三月亦遷彈正大弼。 兼信濃守。 復轉左京大夫。 文章博士如故。 八年正月授正四位下。 承知二年兼但馬權守。 侍讀後漢書。 六年正月叙從三位。 老病羸弱。 行歩多艱。 勅聽乘牛車到南大庭梨樹底。 斯乃稽古之力。 非徇求所致。 其後託病。 漸絶入内。 仁而愛物。 不好殺伐。 造像寫經。 以此爲勤。 恒服名藥。 容顏不衰。 薨時年七十三。 庚辰。 西市司言。 依承和二年九月符旨。 錦綾。 絹。 調布。 絲。 綿。 紵。 染物。 縫衣。 續麻。 針。 櫛。 染革。 帶幡。 油。 土器。 絹冠。 牛厘等類興販於西市。 而東市司論云。 検承和七年四月符。 依弘仁十一年四月式。 件等色物。 兩市共可興販。 不可更度。 今百姓悉遷於東。 交易件物。 市廛既空。 公事闕怠者。 去承和二年彼此中折。 施行既訖。 而承和七年四月班式之日。 遺漏不改。 勅。 宜依前格。 不可據式。 壬午。 彈正尹三品阿保親王薨。 遣從四位上藤原朝臣助。 從四位下田口朝臣佐波主。 從五位上藤原朝臣宗成。 從五位下路眞人永名等。 監護喪事。 葬日遣參議從四位上和氣朝臣眞綱等。 贈位曰。 天皇大命〈良万止〉。 阿保親王〈尓〉宣〈久〉。 往者逆人結黨〈天〉不善〈留〉事謀〈利〉。 而〈乎〉親王〈乃〉至誠有〈天〉。 白顯〈留尓〉依〈弖〉。 伏罪〈天〉國家不乱〈奈理尓太里〉。 依此〈弖〉。 伊都志賀參入坐〈牟〉冠位上賜〈牟止〉念行〈支〉。 而間〈尓〉。 不慮外〈尓〉。 忽〈尓〉朕〈我〉朝廷〈乎〉置〈天〉罷坐〈奴止〉聞食〈天奈毛〉。 驚賜〈比〉悔賜〈比〉哀賜〈比都都〉大坐。 然〈毛〉治賜〈比〉授奉〈牟止〉所念〈之〉位〈止〉爲〈天奈毛〉。 一品贈賜〈比〉治賜〈布〉。 又遺留〈礼留〉親母并子等〈乎毛〉殊矜治賜〈牟〉。 罷坐〈留〉道間〈波〉。 平〈久〉幸〈久〉宇志呂〈毛〉輕〈久〉罷坐〈止〉詔〈不〉天皇〈我〉大命〈乎〉宣。』親王者。 皇統弥照天皇之孫。 而天推國高彦天皇之第一皇子也。 母葛井氏焉。 大同之季。 天皇禪國於皇太弟。 遷御平城宮。 弘仁元年太上天皇心悔。 而有入東之謀。 親王坐此倉卒之變。 出大宰員外帥。 經十餘年。 至天長之初。 特有恩詔。 令得入京。 稍歴治部兵部卿彈正尹。 兼上野上総等太守。 親王素性謙退。 才兼文武。 有膂力。 妙絃歌。 春秋五十一而薨也。 癸未。 太政官充義倉物於悲田。 令聚葬鴨河髑髏。 十一月辛夘朔。 天皇不豫。 戊戌。 以從五位下良岑朝臣長松爲侍從〈云々〉。 三品仲野親王爲彈正尹〈云々〉。』勅制。 講讀師以己職。 讓他僧者。 令終前人之餘歴。 莫更經一任。 又同講讀師解任之後。 未經六年即復補任者。 取歴一同俗官六位之法。 並去年以往被任之輩同准此例。 自今以後。 立爲恒式。 甲辰。 地震。』延五十九僧於本宮禁中。 三ケ日令轉讀大般若及金剛般若經。 爲可遷御。 先以鎭謝。 丁未。 遷自冷然院。 御于本宮。 辛亥。 坤天雷聲。 乙夘。 讃岐國粟井神預之名神。 十二月辛酉朔乙丑。 天皇始御紫宸殿。 嵯峨太皇太后遷御于冷然院。』淳和太皇后剔落入道。 戊辰。 伯耆守從四位上笠朝臣梁麿卒。 梁麿。 弘仁二年叙從五位下。 十二年正月加從五位上。 十四年叙正五位下。 天長三年任兵部大輔。 遷民部大輔。 八年正月授從四位下。 承和之初。 出爲丹波守。 入補勘解由長官。 五年加從四位上。 雖無才華。 以辨了稱。 承和二年拜左中弁。 此時諸司有柿本安永者。 利口之人也。 自憑口侫。 屡有所干。 官喚其身。 詰問數矣。 巧避百端。 不曾諾伏。 梁麿纔發一問。 安永卷舌而退。 同僚倶云。 不及之遠焉。 年老去劇。 遥授伯耆守。 六十五而終。 庚午。 從五位下石川朝臣越智人爲兵部少輔。 從五位下丹・眞人貞岑爲刑部少輔。 從五位下路眞人永名爲大判事。 從五位下紀朝臣野長爲出雲守。 外從五位下善世宿祢豊永爲介〈云々〉。 壬申。 地震。 癸酉。 右京人參議從三位兼越中守勲六等朝野宿祢鹿取男女惣十九人。 改宿袮賜朝臣。 國牽天皇三世孫武内宿祢第六男葛木襲津彦之後也。 甲戌。 從五位下菅原朝臣善主爲伊勢介。 乙亥。 坤角雷響。 丁丑。 勅制。 護持國家。 利益群生。 妙法最勝。 尤居其先。 因茲自去延暦年中以降。 一十二人分配五宗。 使之得度。 於是天台華嚴。 分轡並駈。 三論法相。 擧翅競飛。 演説者衆。 諳誦者寡。 宜承前十二人之外。 妙法蓮華經。 最勝王經諳誦之人。 經別一人。 毎年聽度。 隨業各入近江國妙法寺并最勝寺。 夫試定者。 始從序品。 至于竟軸。 咸令諳讀。 若一句半偈不分明者。 並爲不第。 縱二業中無及第者。 闕如待後歳之能者。 自今以後。 立爲恒例。 庚辰。 獻楯列山陵神寳曰。 天皇〈我〉詔旨〈良麻止〉挂畏〈支〉神功皇后御陵〈尓〉申賜〈閇止〉申〈久〉。 御心〈尓〉念行〈須〉事有〈尓〉依〈天〉。 御寳弓劔等設備〈天〉。 吉日良辰〈乎〉擇〈天〉。 參議從四位上式部大輔兼讃岐守滋野朝臣貞主〈乎〉差使〈天〉奉出。 此状〈乎〉聞食〈天〉。 御心〈尓〉念行〈我〉如〈久尓〉。 國家〈乎〉平〈久〉護賜〈比〉矜賜〈閇止〉。 恐〈美〉恐〈美毛〉申賜〈久止〉申。 发布时间:2025-05-19 17:39:24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9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