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續日本後紀卷第十三 内容: 〈起承和十年正月、盡十二月。〉」太政大臣從一位臣藤原良房等奉勅撰十年春正月庚寅朔。 廢朝賀。 諒闇也。 甲午。 左大臣正二位藤原朝臣緒嗣上表乞骸骨。 優詔不許之。』散位從四位上伴宿祢友足卒。 友足。 延暦廿二年任内舍人。 弘仁之初。 除左衛門大尉。 弘仁五年叙從五位下。 拜右兵衛佐。 天長六年兼加賀守。 遷遠江守常陸介。 十月任左衛門佐。 十年授從四位下。 友足爲人平直。 不忤物情。 頗有武藝。 最好鷹犬。 与百濟勝義王。 同時獵狩也。 但其用心各不同耳。 勝義王獲鹿不必分其肉。 友足獻御贄。 餘遍遺諸大夫。 一臠不留。 由是。 諸大夫之戯言。 至閻樂王。 縱以友足配惡趣。 我等救之。 必令脱出。 謬以勝義赴淨刹。 我等亦陳訴。 擠墜泥黎。 友足年六十六卒。 自知属絋之期。 沐浴束帶。 無病而終。 有識異之。 僉曰。 生處可識之人也。 丁酉。 皇太子參大極殿最勝會。 但不擧音樂。 以遏密之内也。』勅。 如聞。 疫癘間發。 夭死者衆。 加之。 狂花發兮示不祥。 宜始自來二月迄于九月。 毎八日令十五大寺及七道諸國國分二寺。 并定額寺。 名神等寺。 講仁王般若經。 丁酉上野國新田郡人勲七等犬養子羊弟眞虎等二人賜姓丈部。 戊戌。 左大臣藤原朝臣緒嗣重上表致仕。 勅猶不許。 庚子。 授正六位上春枝王。 外從五位下御輔朝臣眞男。 正六位上藤原朝臣世數。 安倍朝臣安正。 橘朝臣時枝。 常道眞人兄守。 安倍朝臣甥麿。 齋部宿祢木上並從五位下。 正六位上山田宿祢文雄。 山代宿祢氏益並外從五位下。 皆欲遣治國及任要官。 特所叙也。 辛丑。 以從五位下紀朝臣野長爲少納言。 從四位下豊江王爲中務大輔。 從五位上長田王爲民部大輔。 從五位下安倍朝臣甥麻呂爲主計頭。 外從五位下多朝臣淨繼爲山城介。 從四位上紀朝臣長江爲大和守。 外從五位下山田宿祢文雄爲介。 從五位上丹・眞人外成爲河内守。 從五位下有雄王爲攝津守。 從五位下布瑠宿祢高貞爲伊賀守。 正五位下長岑宿祢高名爲伊勢守。 從五位下常道眞人兄守爲尾張介。 從五位下丹・眞人石雄爲駿河介。 從五位下橘朝臣時枝爲甲斐守。 從四位下藤原朝臣長良爲兼相摸權守。 左兵衛督如故。 從五位下林朝臣常繼爲武藏介。 外從五位下御野宿祢清庭爲安房守。 從五位下文室朝臣眞室爲下総守。 從五位下藤原朝臣世數爲上野介。 從五位下愛宕王爲若狭守。 從四位上源朝臣生爲加賀守。 從五位上石川朝臣永津爲介。 從五位下春枝王爲能登守。 從五位上佐伯宿祢利世爲兼越後守。 左近衛少將如故。 正五位下宮道朝臣吉備麿爲因幡守。 從五位下齋部宿祢木上爲伯耆守。 從五位下安倍朝臣安正爲出雲守。 從五位上佐伯宿祢春海爲安藝權守。 從五位上藤原朝臣良相爲兼阿波守。 内藏頭左近衛少將如故。 從五位上清原眞人遠賀爲土左守。 外從五位下山代宿祢氏益爲豊前介。』左大臣正二位藤原朝臣緒嗣上表言。 踟■暮景。 側足重泉。 仰尭闕而待終。 顧衰朽以知止。 而孔光之杖。 不聽遊於戸庭。 廣徳之車。 不得懸於私舘。 此則聖皇叡思無窮。 議及胡■。 臣數年臥疾。 不自支持。 天命未除。 免先泡露。 然而氣力咸盡。 恐公鼎之折足。 恩流既盈。 悔廟器之致■。 乃再三表奏。 生死在斯。 陛下猶纒印綬而在位。 因爲優老之賜。 老請釋朝衣而就第。 將爲終焉之賞。 不堪蒙昧之至。 頻觸天聽。 癸夘。 最勝會竟。 引名僧十餘口於紫震殿令論義。 訖施御被。』命婦從四位下大宅水取朝臣繼主卒。 甲辰。 中務省言。 案令條。 京職畿内七道諸國。 庚午年籍。 應在省中。 而不載年終帳。 遠遷代前司等。 无心言上。 久致遺漏。 若不申顯。 恐有後責者。 令左右京職五畿内七道諸國寫道焉。』右京職言。 近江國坂田郡人尾張連繼主祖父比知麿。 三條三坊人也。 而父秋成。 偏隨母居。 巳附外籍者。 繼主一人。 男一人。 刪改邊籍。 貫附三條三坊。 丁未。 報曰。 省表具之。 深以悲感。 朕自在大哀。 荒衿迷謬。 雖迫遺制。 不能自勉。 是以政無小大。 聽于・職。 然則恩信之勤。 須倍常日。 託委之情。 當在此時。 而認意褫服。 致誠懸車。 前後累上。 ■乎不移。 俗將依請。 則具瞻之寄。 闕之於國。 縱不遂望。 則高養之求。 損之於公。 畢景終宵。 思服成疾。 然義不在餝。 信終歸誠。 或頻抑冲祈。 恐永傷乃懷。 故屈朕懇慕。 申公謙退。 望朝端而空座。 辞宸階以生塵。 徘徊于此。 心無所・。 但至道不限。 大忠无終。 公家之有无。 王室之利害。 而言之不諱。 議而不盡。 復猶相累。 幸勿金玉乃音。 是即所以相共終始之大望也。 春寒。 想強加・。 指不多及。 庚戌。 勅。 左丞相藤原公。 先朝之元勳而朕之舊徳也。 近功貧名遂。 老歸於第。 朕以几杖礼優之。 不敢負公之故。 然政之資賢相。 猶病之待良醫。 永言于此。 戀慕弥深。 夫鬼神有智。 體清愼者。 壽命永保。 福祿無主。 履忠孝者。 子孫■昌。 正五位下右馬頭藤原朝臣春津。 是公之孝子。 特可授從四位下。 以慰目前。 。授從四位上紀朝臣名虎正四位下。 正六位上伴宿祢善男從五位下。 丙辰。 左京人位子從八位下役連豊足等二人賜姓弘村連。 纒向日代宮役民之長。 ■鳥之枝別也。 故以役爲氏焉。 ▲丙辰。 美濃國山縣郡少領外從八位上均田勝淨長等九人賜姓中臣美濃連。 中臣氏祖津速魂命之苗裔也。 (三月丙辰に重出。)二月庚申朔。 日有蝕之。 壬戌。 外從五位下味眞公御助麻呂爲越中介。』散位從四位下勳七等大野朝臣眞鷹卒。 左近衛中將從四位上勳五等眞雄之子也。 弘仁元年任春宮坊主馬首。 漸歴左兵衛右衛門少尉。 十二年叙從五位下。 至散位頭大監物左兵衛佐。 淳和天皇踐祚。 天長之初。 任右近衛權少將。 以舊臣也。 尋授正五位下。 轉中將。 九年授從四位下。 天皇脱■。 御閑之日。 猶留眞鷹身於公家。 ☆是歳冬十一月。 供大甞會。 陣畢自褫兵仗。 贈与權中將藤原朝臣助。 私退去隱于綴憙第。 爾後不復出仕焉。 眞鷹雖素無文學。 且好鷹犬。 而砥砺從公。 夙夜匪懈。 又平生抽割俸分。 寫經造像。 不使人知。 至鹸迫■■。 頓以供養薫修。 令後家「家」无追福之煩。 父子武家。 而同此行迹。 觀者歎息。 惡我不如。 厥後被拜紀伊權守。 未之國卒。 時年六十二。 己巳。 以從四位上藤原朝臣助爲參議。 從四位上南淵朝臣永河爲刑部卿。 參議從四位下安倍朝臣安仁爲兼彈正大弼。 春宮大夫下野守如故。 從四位上橘朝臣氏人爲兼神祇伯。 尾張守如故。 從五位下在原朝臣行平爲侍從。 從五位下百濟王忠誠爲大監物。 從五位上春澄宿祢善繩爲文章博士。 外從五位下紀宿祢福善爲造兵「司」正。 從五位上丹・眞人門成爲刑部大輔。 從五位下善友朝臣豊宗爲大炊頭。 從五位下安棟王爲内膳正。 從五位下興世朝臣高世爲右京亮。 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常永爲勘解由次官。 從五位下淡海朝臣眞伴爲左兵庫頭。 從五位下百濟王永仁爲右兵庫頭。 外從五位下山代宿祢氏益爲山城介。 從五位上清原眞人遠賀爲河内守。 外從五位下匝瑳宿祢末守爲安房守。 從五位下伴宿祢善男爲譛岐權介。 從五位下御輔朝臣眞男爲土左守。 外從五位下御野宿祢清庭爲豊前介。 甲戌。 播磨國餝磨郡人散位正七位下叨綿麻呂賜姓春永連。 元夷種也。 三月庚寅朔辛夘。 從五位下橘朝臣海雄爲彈正少弼。 從四位下藤原朝臣長岡爲山城守。』「丙辰美濃國山縣郡少領外從八位上均田勝淨長等九人賜姓中臣美濃連中臣氏祖津速魂命之苗裔也」出雲權守正四位下文室朝臣秋津卒。 大納言正二位智努王之孫。 從四位下勳三等大原王之第四子也。 弘仁七年叙從五位下。 明年除甲斐守。 後任武藏介。 天長之初。 補左兵衛權佐。 二年加正五位下。 遷左近衛中將。 八月叙四位。 六年拜參議。 七年兼右大弁。 九年兼武藏守。 遷左大弁。 十年兼春宮大夫。 承和元年上表。 乞停左大弁左近衛中將等職。 勅停左大弁。 二年遷右近衛中將。 七月。 任右衛門督。 監察非違。 最是其人也。 亦論武藝。 足稱驍將。 但在飮酒席。 似非丈夫。 毎至酒三四坏。 必有醉泣之癖故也。 九年秋七月。 連坐伴健岑等謀反之事。 左降出雲員外守。 遂終于配處。 時年五十七。 丁酉。 上野國新田郡人勳七等犬養子羊。 弟眞虎等二人賜姓丈部臣。 辛亥。 以縫殿頭正五位下楠野王爲左兵庫頭。 壬子。 相摸國大住郡大領借外從五位下壬生直廣主授外從五位下。 以去承和七年國司■擧。 今依格所授也。 甲寅。 令義倉物賑給東西悲田病者及貧窮者。』勅曰。 如聞。 頃年之間。 得度之輩。 裹粮遠路。 迥向戒所。 而依無定限。 徒引數旬。 論之物意。 頗背穩便。 今須度者勘籍。 三月卅日以前。 勘定申畢。 起自四月一日。 七ケ日之間。 依例修懴悔。 始從八日。 即令授戒。 々々之後。 會集同寺。 俾修安居。 自今以後。 立爲恒例。 夏四月己未朔。 楯列陵守等言。 去月十八日食時。 山陵鳴二度。 其聲如雷。 即赤氣如飄風。 指離飛去。 申時亦鳴。 其氣如初。 指兌飛亘。 遣參議正躬王加検校。 伐陵木七十七株。 至■木等不可勝計。 便即勘當陵守長百濟春繼上奏矣。』坐梅宮正五位下酒解神。 從五位下大若子神。 從五位下小若子神三前。 並奉授從四位下。 從五位下自玉手祭來酒解神一前正五位下。 並預名神。 壬戌。 遣使祭廣湍龍田二神。 例也。 乙丑。 從五位下伴宿祢清貞爲縫殿頭。 壬申。 授正四位下平朝臣高棟從三位。 丁丑。 山埼神預之名神。』陸奧國言。 諸團軍毅等款云。 兵士年役。 六十箇日。 分結六番。 以旬相代。 口食私粮。 身直城塞。 而道路遼遠。 鎭疲往還。 家居少日。 何濟産業。 因茲迯散者多。 民不安堵。 望請。 更加一千人。 与本并八千人。 分結八番。 延彼番程。 以息弊兵。 唯不更置團。 周加諸團者。 許之。』式部省言。 承前之例。 以諸勘籍人。 補諸司番上。 諸衛府舍人。 靜言事由。 尤爲出身。 夫出身之難。 自古而久。 當今之世。 動易脱略。 望請。 先立限之外。 悉經一選補他色。 奏。 可之。 但外考補坊舍人。 同舍人遷他色。 及依理解却之類。 毎年■人特聽出入。 中宮后宮亦同此例。 自今以後。 立爲恒例。』陸奧鎭守將軍從五位下御春朝臣濱主言。 健士元勳位人也。 既脱調庸。 亦無課役。 承前之例。 撰其武藝。 特号健士。 給粮免租。 結番直戍。 而勳位悉盡。 無人充行。 仍任格旨。 差行白丁。 全給公粮。 兼免調庸。 人同役異也。 請射下健士。 准兵士下兵。 同令役修理城隍。 許之。 己夘。 使參議從四位上藤原朝臣助。 掃部頭從五位下坂上大宿祢正野等。 奉謝楯列北南二山陵。 依去三月十八日有奇異。 搜検圖録。 有二楯列山陵。 北則神功皇后之陵。 〈倭名大足姫命皇后。〉南則成務天皇之陵。 〈倭名稚足彦天皇。〉世人相傳。 以南陵爲神功皇后之陵。 偏依是口傳。 毎有神功皇后之祟。 空謝成務天皇陵。 先年縁神功皇后之祟。 所作弓劔之類。 誤進於成務天皇陵。 今日改奉神功皇后陵。 辛巳。 參議正四位下三原朝臣春上上表致仕。 許之。 五月己丑朔。 日赤无光。 終日不復。 非雲非霧。 黒氣亙天。 至于午後。 時々日見。 其色黄赤。 辛夘。 令神祇官陰陽寮解謝之。 ▼是日午剋。 日色明潔也。 癸巳。 停馬射節。 諒闇也。 丙申。 「又」爲鎭内裏物恠并日異。 屈百法師。 限三ケ日。 讀藥師經於清凉殿。 修藥師法於常寧殿。 轉大般若於大極殿。 諸司酣食。 兼禁殺生。』石見國美農郡分割爲兩郡。 本郡依舊爲美農郡。 新郡取邑号爲鹿足郡。 其職員者准小郡。 折元四員。 分取一人。 更加一員。 惣置二員。 本郡則准下郡。 置三員。 武藏國那珂郡。 元來小郡。 官員約少。 而今戸口増益。 結定四郷。 政多職少。 不堪須行。 據准令條。 誠裕下郡。 改小爲下。 更増一員。 又讃岐國大内郡小郡。 只有領帳。 領則領調入京。 帳猶留國釐務。 非常移病。 无人從公。 加郷戸田數。 既堪下郡。 改爲下。 加領一員焉。』一品式部卿葛原親王。 遣男從三位大藏卿平朝臣高棟。 詣朝堂抗表曰。 倦禽知暮。 自是反林之時。 老馬傷羸。 亦爲税駕之日。 遠取諸物。 近喩於身。 鳥物之情。 人亦不殊。 臣才識空虚。 駈馳駑怯。 猥以瓊樹之葉花。 銀・之涓滴。 ■出宗室之先。 位次人臣之上。 誠當償徳之期生死無終。 記恩之處魂魄有遺。 豈敢欽斯獨善尚彼高冲。 然而年随日積。 病与老和。 一日伏枕。 四支委癈。 漸以過日。 弥覺衰耗。 縱有殘喘。 知非全身。 夫吏部者。 人物之衡錘。 吏職之清要。 填案盈几。 何須暫曠。 伏願。 還於天工。 以利王職。 臣聞。 天道禍滿。 人道福謙。 儻因一退。 時得再生。 則庶■留泡露。 重瞻闕庭。 不許之。 辛丑。 地震。 壬寅。 犬登殿上御座前參議以上座邊。 反吐「土」并遺屎。 癸夘。 文章得業生正六位下和氣朝臣貞臣對策。 判之爲不第焉。』楯列山陵守丁聽随闕差京戸并浪人。 以當土無人差課也。 辛亥。 奉授從五位下酒解子神從四位下。 甲寅。 勅。 充油一斛正税三百束於故京本元興寺。 六月十五日万花會。 十月十五日万燈會。 以此兩日。 毎年修之。 立爲恒例。 六月戊午朔。 令知古事者散位正六位上菅野朝臣高年。 於内史局。 始讀日本紀。 辛酉。 制。 去弘仁四年二月勅。 僧尼有身死并還俗。 其度縁戒牒。 早令進省。 々即年終申官毀之。 宜諸國々分二寺僧尼度縁。 死闕之日依前令進。 但請補國分二寺僧尼之闕。 先進度縁。 然後補之。 若乖此旨。 科違勅罪。 甲子。 右京人六世長谷王。 鳥嶋王。 池子女王。 七世小長谷王等四人。 賜眞春眞人姓。』始置主計主税二寮々掌各二人。 〈准勘解由使及京職。 以雜出身人堪事者補之。〉乙丑。 肥後國阿蘇郡從三位勳五等健磐龍命神社神主。 河内國河内郡從二位勳三等平岡大神社神主等。 永預把笏。 戊辰。 參議從三位勳六等兼越中守朝野朝臣鹿取薨。 鹿取者。 元大和國人。 正六位上忍海原連鷹取之子也。 叔父從六位上朝野宿祢道長爲子出身。 延暦十一年自言歸父戸。 追賜父鷹取姓宿祢。 即入京。 少遊大學。 頗渉史漢。 兼知漢音。 始試音生。 任相摸博士。 後登科爲文章生。 自此累遷遣唐准録事。 大宰大典。 式部録。 左大史。 左近衛將監等職。 弘仁二年恩勅。 叙從五位下。 以帝昔在藩之日侍講也。 二月補左衛門佐。 十二月服解。 三年奪情除近江介。 五年遷左近衛少將。 七年兼主殿頭。 十二月兼因幡介。 八年加從五位上。 兼任内藏頭上野介。 少將如故。 十年加正五位下。 遷兵部大輔。 兼相摸介。 少將如故。 十一年閏正月依病上表辞職。 勅許之。 尋授從四位下。 五月復除兵部大輔。 十二年遷中務大輔。 五月遷民部大輔。 六月復中務大輔。 十四年遷左中弁。 天長四年加從四位上。 二月除大宰大貳。 上表乞解大貳。 不許。 十年六月拜參議。 十一月兼式部大輔。 承和元年七月停式部大輔。 遷左大弁。 七年加正四位下。 九年授從三位。 兼越中守。 立性謹愼。 臨事明了。 以吏幹稱。 能收人譽。 至小藝善大歌。 薨時年七十。 壬午。 伊賀。 尾張。 參河。 武藏。 安房。 上総。 下総。 近江。 上野。 陸奧。 越前。 加賀。 丹後。 因幡。 伯耆。 出雲。 伊豫。 周防等十八國飢。 勅加賑恤。 乙酉。 從五位下橘朝臣貞根爲中務少輔。 藤原朝臣宗吉爲大監物。 從五位上御船宿祢氏主爲兼越中守。 大學博士如故。 丙申。 左京人從五位下春枝王之六世岑正王。 是子女王。 貞子女王。 正六位上秋枝王之子六世原雄王等四人。 賜姓高階眞人。 淨廣壹高市皇子後也。 右京人五世正六位上令根王之子安繼王。 清淵王。 易野女王。 五世正六位上永根王之子良長王。 良雄王。 良氏王。 瀧子女王等七人賜姓清瀧眞人。 三品忍壁親王之別也。 秋七月戊子朔丁酉。 奉幣於天下名神。 令祈百穀。』▼是日。 勅。 會去年七月十四日。 八月廿七日兩度恩赦。 諸國未得解由之輩。 或訴新司偏縁洪恩。 只放解由。 至于造會赦帳。 令加其名。 寄事彼此。 拒以不署。 此則乖詔書所指。 復似隱舊疵。 須彼帳進官之後。 乃与解由。 但後司所勘。 事有不平。 准不与解由状。 加所執。 亦前被放許之類。 姦遁不署。 修解言上。 其未署之間。 五位已上不論京官外任及散位。 惣奪位祿。 六位已下。 同沒季祿公廨。 無職之人。 不預叙用。 辛丑。 修嵯峨太上天皇周忌齋會。 先是有司奏言。 周忌齋日。 的在七月十五日壬寅。 伏按朝章。 至行凶事。 三宮本命之日。 猶且忌避。 而况重于太皇大后及聖上御本命乎。 伏請。 齋會之期。 却取十四日辛丑也。 有司所奏。 僉以爲宜。 太皇大后亦許之。 而中納言源朝臣信。 參議源朝臣弘等執奏言。 臣等奉遵顧命。 期不違失。 今如斯議。 乖遺誥。 何者。 遺誥曰。 勿拘俗事。 然則何須拘忌。 又曰。 送葬勿過三日。 縱當彼時。 三日之内有寅者避之耶。 又後年周忌。 或有寅日。 亦猶避之耶。 上因熱發。 不能面議。 勅令大納言藤原良房朝臣与諸公卿議定。 奏曰。 本命之日。 不擧凶事。 夐古之蹤。 非無所據。 謹案遺詔。 勿拘俗事。 盖謂郷曲所忌碎事。 非指朝家行來舊章。 又當彼時。 三日之内。 如有可避。 則避之無疑矣。 周忌齋會。 臣子縞素。 凡厥擧動。 惣是不祥。 是以忌之耳。 後年國忌。 豈可与同乎。 偏守一隅。 不是通論。 源朝臣等無復駁議。 仍停壬寅。 一取茲辛丑焉。』所帳(以下脱文あるか。)庚戌。 致仕左大臣正二位藤原朝臣緒嗣薨。 依例遣使監護喪事。 遺言不受焉。 詔曰。 念功惟深。 懷徳即舊。 惣天工之綱紀。 爲人臣之重望。 况乎自朕幼郁。 比翊王室。 志同鷹隼。 操均松・。 夫哀以悼往。 榮以餝終。 宜崇寵贈。 用光幽壤。 可贈從一位。 緒嗣者。 參議正三位式部卿大宰帥宇合之孫。 而贈太政大臣正一位百川之長子也。 桓武天皇延暦七年春。 喚緒嗣於殿上。 令加冠焉。 其頭巾子皆是乘輿之所徹也。 即授正六位上。 補内舍人賜劔。 勅曰。 是汝父所獻之劔也。 汝父壽詞。 于今未忘。 毎一想像。 不覺涙下。 今以賜汝。 宜莫失焉。 尋賜封百五十戸。 十年春授從五位下。 〈時年十八。〉補侍從中衛少將。 兼常陸介内廐頭。 俄遷衛門佐。 十六年秋七月。 叙正五位下。 未及浹辰。 授從四位下。 〈時年廿四。〉尋轉衛門督。 兼出雲守。 造西寺長官。 廿年九月停衛門督爲右衛士督。 廿一年夏六月。 行幸神泉苑。 是日有宴。 令緒嗣彈和琴。 帝喚神大臣。 耳語良久。 帝乃流涕。 更召皇太子親王等。 令陪殿上。 即詔曰。 微緒嗣之父。 予豈得踐帝位乎。 雖知緒嗣年少爲臣下所恠。 而其父元功。 予尚不忘。 宜拜參議以報宿恩。 大臣奉勅。 便起引唱。 〈時年廿九。〉尋兼山城但馬守。 大同元年加從四位上。 爲山陰道觀察使。 二年兼左大弁。 ☆是歳。 兼刑部卿。 遷東山道觀察使兼陸奧出羽按察使。 冬十月加正四位下。 弘仁年中遷右兵衛右衛門等督。 停按察使。 頻兼美濃近江等守。 辞脱武官。 遷宮内卿。 兼河内守。 尋叙從三位。 拜中納言。 俄授正三位。 遷民部卿。 轉大納言。 授從二位。 兼皇太子傅。 天長二年拜右大臣。 返上封千戸。 九年轉左大臣。 弘仁以降。 辞職之表。 已過十上。 三朝優詔不許之。 緒嗣朝臣。 曉達政術。 臥治王室。 國之利害。 知無不奏。 但有兩人説一事。 其一人先所談是漫語也。 一人後所・乃眞實也。 而・信先談。 不容後説。 有茲偏執。 爲人所刺。 薨時年七十。』▼是日。 遣使奉幣於伊勢大神宮。 爲祈秋稼也。 丙辰。 是晦日也。 公卿率百官。 祓于朱雀門。 始就吉礼也。 八月丁巳朔。 釋奠。 癸亥。 天皇御大極殿。 遣使奉幣帛於伊勢大神宮。 甲子。 信濃國言。 瑞雲見。 辛未。 月有蝕之。』▼是日。 詔曰。 无位橘朝臣奈良麻呂。 倚伏輸測。 既・夜臺。 悼福祿之不長。 悲忠貞之未遂。 宜寛■典。 式賁幽墳。 可贈從三位。 乙亥。 宗康親王加元服。 親王已下。 五位已上。 賜祿有差。 戊寅。 大宰府言。 對馬嶋上縣郡竹敷埼防人等申云。 從去正月中旬。 迄于今月六日。 當新羅國。 遥有鼓聲。 傾耳聽之。 毎日三響。 常俟巳時。 其聲發動。 加以至于黄昏。 火更見矣。 勅曰。 夫治不忘■乱。 古人明戒。 將驕卒惰。 兵機所忌。 縦雖无事故。 不可不愼。 大宰府言。 對馬嶋司言。 去延暦年中。 以東國人配防人。 後又筑紫人配防人。 而並停廢也。 當國百姓。 去弘仁年中。 疫癘多死。 急有寇賊。 何堪防禦。 望請准舊例。 以筑紫人爲防人者。 聽之。 庚辰。 請百僧於大極殿。 轉讀大般若經。 亦分卅僧於眞言院修法。 五箇日間。 諸司潔齋。 爲攘物恠也。 九月丙戌朔庚寅。 奉授陸奧國從五位下多久都神正五位下。 勳九等伊波止和氣天神。 无位玉造温泉神。 无位伊佐酒美神並從五位下。 甲午。 是重陽節也。 天皇御紫宸殿。 宴群臣及文人。 同賦白露爲霜之題。 宴訖賜祿。 丙申。 内裏犬産焉。』諸司行事。 奉幣於伊勢大神宮。 例也。 戊戌。 奉授從四位下丹生川上雨師神從四位上。 辛丑。 從五位下朝野朝臣貞吉爲中務少輔。 從五位下橘朝臣貞根爲侍從。 從五位下清岑宿祢門繼爲縫殿頭。 從五位下伴宿祢清貞爲備後守。』正三位藤原朝臣愛發薨。 愛發。 大納言正二位眞楯之孫。 贈左大臣從一位内麻呂朝臣第七子也。 大同年中爲文章生。 屡献應詔之詩。 弘仁六年叙從五位下。 九年任近江介。 尋遷民部少輔左右少弁。 累加正五位下。 轉右中弁。 天長元年叙從四位下。 三年拜參議。 兼中務大輔。 遷大藏卿。 五年正月兼下総守。 三月罷大藏卿。 爲春宮大夫。 七年五月遷式部大輔。 六月加正四位下。 任左大弁。 九年六月兼左兵衛督。 十一月授從三位。 拜中納言。 兼民部卿。 爲人和柔。 不妄發忿。 在於政塗。 許爲通熟。 承和七年任大納言。 至九年秋。 連逮伴健峯謀反事。 出于京外。 在山城國久勢郡別墅而薨焉。 時年五十七。』賜紀伊國名草郡人紀臣廣人廣成等朝臣姓。 甲辰。 始置陸奧國鎭守府府掌一員。 令帶刀把笏也。』對馬嶋无位雷命神。 豊後國无位健男霜凝日子并比・神。 无位早吸比・神。 日向國无位高智保皇神。 无位都濃皇神並奉授從五位下。 丙午。 天皇御紫宸殿。 皇太子侍焉。 左右諸衛府共有奉獻。 親王公卿列立中庭。 謝座謝酒。 同節會儀。 奏音樂。 宴訖賜五位已上祿。 甲寅。 肥前。 豊後。 薩摩三箇國。 壹岐對馬兩嶋並飢。 賑給之。 冬十月丙辰朔。 天皇御紫宸殿。 曲宴于皇太子已下侍臣已上。 賜祿有差。 壬申。 坐梅宮從四位下酒解子神一前。 平野社一前。 預之名神。 癸酉。 遠江國濱名郡猪鼻驛家。 廢來稍久。 今依國司言。 遣使検其利害。 更令興復。』▼是日。 遣使奉幣於香椎廟。 爲令寳位無動國家大平也。』▼是日。 公卿封祿復舊。 下詔曰。 朕道昧司牧。 富教之風仍虧。 政乖雍煕。 人乏九載之貯。 往者亢早爲害。 秋稼不登。 顧賑給之不周。 暫損服御之費。 而卿等志叶退食。 功深權宜。 分折封祿。 以助公用。 是救弊之緩急。 興邦之變通焉。 朕雖答匪躬之誠。 猶懷屯膏之愧。 適属兼秋之頗熟。 知資用之稍支。 宜所減祿封一復舊貫。 司存悉意副朕思焉。 甲戌。 始賜諸陵。 圖書。 雅樂。 園池。 正親寮司。 印各一面。 十一月乙酉朔癸巳。 地震。』以大僧都泰景爲僧正。 少僧都明福爲大僧都。 律師延祥爲少僧都。 大法師實敏爲律師。 大法師眞濟爲權律師。 丙申。 遣參議左大弁從四位上正躬王奉幣帛於賀茂神社。 爲令國家昌泰也。 丁酉。 以丹波國氷上郡空閑地廿町賜親子内親王。 己亥。 攝津國嶋上郡古荒田十八町八段賜時子内親王。』陸奧國磐城郡大領借外從五位下勳八等磐城臣雄公。 書生黒川郡大領外從五位下勳八等靭伴連黒成。 並授從五位下。 襃公勤也。 庚子。 任校畿内田使。 以參議從四位上滋野朝臣貞主爲大和長官。 國守從四位上紀朝臣長江。 彈正少弼從五位上丹・眞人門成爲次官。 參議從四位下安倍朝臣安仁爲河内和泉長官。 河内守從五位上清原眞人遠賀。 和泉守外從五位下菅野朝臣繼門爲次官。 參議從四位上藤原朝臣助爲攝津長官。 國守從五位下有雄王爲次官。 參議從四位上正躬王爲山城長官。 國守從四位下藤原朝臣長岡爲次官。』▼是日。 勅。 爲護國家。 於東寺。 令定眞言宗傳法職位。 并修潅頂。 宜告諸寺嚴加捉搦。 若有違犯者。 一依養老六年七月十日格科罪。』陸奧國白河郡百姓外從八位上勳九等狛造智成戸一烟。 改姓爲陸奧白河連。 同國安積郡百姓外少初位下狛造子押麻呂戸一烟。 改姓爲陸奧安達連。 十二月乙夘朔。 下野國那須郡大領外從六位下勳七等丈部益野。 勸課農田一千五百七十一町。 増益戸口二千・一人。 國司襃擧。 借外從五位下。』以能登國郡内定額大興寺。 始爲國分寺。』出羽國河邊郡百姓外從五位下勳八等奈良己智豊繼等五人。 賜姓大瀧宿祢。 其先百濟國人也。 戊午。 攝津國豊嶋郡人左衛門府門部正八位上迹連繼麻呂。 式部位子從八位下勳八等迹連成人。 武散位正六位上迹連淨足。 式部位子少初位下迹連淨永等七十人。 除迹字賜阿刀連姓。 高祖從七位上阿刀連生羽也。 祖父從七位上乙淨。 天平年中誤以迹一字爲姓矣。 検庚午年籍。 復本姓焉。』奉授從五位下稻荷神從五位上。 辛酉。 從五位下雄豊王爲宮内大輔。 癸亥。 入唐留學天台宗僧圓載之弟子仁好。 順昌。 与新羅人張公靖等廿六人。 來着於長門國。』奉授從五位下貴布祢神正五位下。 庚午。 山城國正月吉祥悔過。 自弘仁十三年。 依官符旨。 於國廳修焉。 始自☆是歳。 復舊例令修於國分寺。 甲戌。 制。 彈正京職巡検之日。 下馬之法。 相爭日久。 須當弼行事大夫及亮揖馬請勘當。 至于進属。 並依致敬。 忠并巡察検校之日。 進属進退。 一准弼亮相對之儀。 史生坊令不論位階。 惣猶下馬。 丙子。 散位從五位上文室朝臣宮田麻呂之從者陽侯氏雄。 告宮田麻呂將謀反。 遣内竪喚宮田麻呂。 即副使参於藏人所。 即禁宮田麿于左衛門府。 分遣勅使左中弁正五位下良岑朝臣木連。 右中弁正五位下伴宿祢成益。 少納言從五位下清瀧朝臣河根。 左兵衛大尉藤原朝臣直道等於京及難波宅。 搜求反具。』▼是日。 諸門禁固焉。 戊寅。 禁告者氏雄于左近衛府。 勅使等所搜得宮田麻呂京宅兵具。 弓十三枝。 胡録三具。 箭百六十隻。 劔六口。 難波宅兵器。 冑二枚。 零落甲二領。 劔八口。 弓十二張。 胡・十具。 桙三柄。 棄置于右近衛陣。 庚辰。 遣參議滋野朝臣貞主。 左衛門佐藤原朝臣岳雄推問宮田麿。 辛巳。 山城國宇治郡白田一町五段賜大中臣朝臣東子。 癸未。 謀反文室宮田麻呂罪當斬刑。 宥降一等配流於伊豆國。 其男二人内舍人忠基於佐渡國。 無官安恒於土左國。 從者二人和邇部福長於越後國。 井於枚麿於出雲國。 連坐僧神叡与枚麿共流同處。 告者陽侯氏雄特授大初位下。 任筑前權少目。 以所告有端也。』元興寺傳燈大法師守印卒。 和泉國人。 俗姓土師氏。 勝虞大僧都之門徒也。 延暦廿四年。 年分具戒。 法師。 性骨聰敏。 心神精明。 一經耳者諳而不忘。 暫觸目者記而不漏。 精練法相。 兼悟倶舍焉。 論義之座。 相敵者希。 六根之中。 鼻根最奇。 守印他去間。 有人入其房。 守印歸來聞之云。 向來何人入吾房。 又見童子云。 汝食其飯。 驗之知實焉。 鼻之遥聞。 皆此類也。 惜未昇朝家之講。 空化一房之内。 于時年六十一。 发布时间:2025-05-19 17:42:37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9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