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續日本後紀卷第十八 内容: 〈起承和十五年正月、盡嘉祥元年十二月。〉」太政大臣從一位臣藤原良房等奉勅撰十五年春正月壬戌朔。 天皇御大極殿。 受朝賀。 皇太子不朝。 縁病也。 廻御紫宸殿。 宴侍從已上。 賜御被。 乙丑。 聖躬微不調適。 尋乃安豫。』▼是日。 仰七道諸國。 貢身長六尺已上者。 戊辰。 天皇御紫宸殿。 饗百官。 詔授无品良貞親王。 人康親王並四品。 正五位上岑成王從四位下。 從五位下嶋江王從五位上。 正六位上永直王。 久須野王並從五位下。 從四位下藤原朝臣嗣宗從四位上。 正五位下長岑宿祢高名。 清岑朝臣門繼。 藤原朝臣諸成。 從五位上伴宿祢善男並從四位下。 從五位上春澄宿祢善繩。 藤原朝臣氏宗並正五位下。 從五位下丹・眞人諸氏。 平朝臣春香並從五位上。 外從五位下善友朝臣穎主。 豊住朝臣永貞。 正六位上源朝臣・。 无位源朝臣舒。 正六位上橘朝臣常蔭。 良岑朝臣正直。 橘朝臣主雄。 巨勢朝臣河守。 藤原朝臣諸數。 橘朝臣高宗。 淡海朝臣弘岑。 藤原朝臣秀道。 丹・眞人繩主。 紀朝臣興成。 佐伯宿祢雄勝。 安倍朝臣眞柁。 笠朝臣潔主。 賀茂朝臣東守。 八多朝臣安嗣。 大枝朝臣音人並從五位下。 正六位上高村宿祢武主。 榎井朝臣嶋公。 豊階公安人。 安・宿祢豊額。 朝原宿祢良道。 神直虎主並外從五位下。 宴訖賜祿有差。 己巳。 於大極殿。 修最勝會。』▼是日。 叙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泉子從五位上。 橘朝臣鎭子。 藤原朝臣指南。 文室朝臣近子。 出雲臣成子並從五位下。 神門臣當繼外從五位下。 辛未。 天皇御紫震殿勅授參議正四位下安倍朝臣安仁從三位。』以大納言正三位藤原朝臣良房爲右大臣。 右近衛大將如故。 中納言正三位源朝臣信爲大納言。 參議從三位行左大弁源朝臣弘。 參議從三位行右大弁春宮大夫安倍朝臣安仁並爲中納言。 左近衛中將從四位下藤原朝臣良相爲參議。 甲戌。 天皇御紫宸殿。 以參議從四位下小野朝臣篁爲左大弁。 兼信濃守「勘解由長官」如故。 中納言從三位安倍朝臣安仁爲兼民部卿。 春宮大夫如故。 參議從四位上藤原朝臣長良爲左衛門督。 參議從四位上藤原朝臣助爲兼左兵衛督。 「彈正大弼」下野守如故。 從五位下佐伯宿祢雄勝爲右馬頭。 外從五位下高岳宿祢武主爲山城介。 從五位下藤原朝臣關主爲攝津守。 外從五位下榎井朝臣嶋公爲介。 參議從三位源朝臣定爲兼尾張守。 中務卿如故。 從五位下藤原朝臣高直爲駿河守。 外從五位下氷宿祢繼麿爲介。 四品時康親王爲常陸太守。 從五位下和氣朝臣豊永爲安房守。 從五位上藤原朝臣宮房爲美濃守。 從五位上藤原朝臣安永爲越中守。 外從五位下安・宿祢豊額爲介。 從五位下淡海眞人弘峯爲丹後守。 外從五位下縣連氏益爲播磨權介。 從五位下橘朝臣高宗爲美作介。 從五位上藤原朝臣貞守爲備中守。 從五位上紀朝臣綱雄爲安藝守。 正四位下源朝臣明爲兼阿波守。 刑部卿如故。 從五位下安倍朝臣忠雄爲讃岐介。 從五位上豊前王爲伊豫守。 從五位上在原朝臣行平爲兼介。 右近衛少將如故。 外從五位下秦忌寸福代爲兼土左大目。 一品葛原親王家令如故。 乙亥。 最勝會訖。 更引諸宗名僧十餘人於内裏。 令論義。 畢施御被。 丁丑。 天皇御紫宸殿。 宴侍從已上。 覽踏歌。 訖賜祿。 戊寅。 右大臣奉勅。 率百官。 觀射禮於豊樂院。 己夘。 天皇御内裏射塲。 閲覽四衛府賭射。 辛巳。 上幸神泉苑放隼。 獲水鳥百廿翼。 日暮賜侍從已上祿。 壬午。 上御仁壽殿。 内宴如常。 殿前紅梅。 便入詩題。 宴訖。 賜祿有差。 癸未。 正三位守右大臣兼行右近衛大將藤原朝臣良房上表。 請退大臣職曰。 臣同綿蠻疊・。 長謝垂天之遊。 類款段兼行。 遂非逐日之用。 是知。 力所不逮。 不可假之以名。 才所不通。 不可責之以効。 臣以菲■。 本謝聲華。 幸藉時議。 早參藩邸。 聖主加其簪■之恩。 採其錐刀之末。 使位均龍祚議接台衡。 深恩靡際。 淺効無酬。 竊位素■之慙。 未甞一日忘心。 不悟朝奬數覃。 榮忝更甚。 端右之重。 忽委愚臣。 竊以。 百揆務殷。 三臺任切。 惣彼多士。 弼茲万機。 自非山涛雅量。 樂廣清規猶亦懼不克堪。 况於淺中浮植者乎。 臣欲碎破頭顱欽戴國命。 義在捐身。 々謗非辱。 但懼秉鈞非器。 具瞻失望。 則鬼瞰得便。 人指歸咎。 伏願垂察丹翹。 曲留皇揆。 特收渙汗。 更擇賢才。 則上有成物之慈。 下無貪榮之累矣。 不任荒悚之至。 謹拜表以聞。 天皇不聽。 乙酉。 右大臣重上表曰。 臣良房言。 臣前表陳誠。 仰希哀察。 而宸居冲■。 天顧不廻。 同飛鳥之遺音。 未知攸集。 似焦原之往跟。 空自■危。 臣聞。 器小而滿。 其覆不遲。 墻隙而高。 其■必疾。 臣才能無紀。 績用罕聞。 素沐鴻漸。 累塵榮序。 丘岳之恩徒積。 涓埃之効靡酬。 常慙濫吹。 若陷塗炭。 况亦端揆之任。 惣貳天下。 苟非其器。 則家國招累。 若臣之庸流。 何用堪此職。 臣猶知其不可。 物其謂臣如何。 懼伐檀之刺更興於聖時。 濡翼之非亦出於昌運。 臣雖不敏。 猶識天恩。 庶竭丹愚以扶玄化。 豈敢逡巡。 有所飾讓。 實以揣分量力。 非所克堪。 伏願矜其不逮。 察其深誠。 特廻虚授之恩。 賜許知足之分。 則補袞之美。 更便英賢。 負乘之災。 免鍾愚劣。 不任惶窘之至。 重拜表以上聞。 屡黷旒聽。 伏増兢悚。 天皇不聽。 庚寅。 有狂人。 欲入陰明門。 門衛捕之將去。 二月辛夘朔壬辰。 勅。 以從四位下伴宿祢善男爲參議。 癸巳。 參議從四位下小野朝臣篁爲班山城田使長官。 散位從五位下文室朝臣有眞爲次官。 參議從四位下伴宿祢善男爲班河内和泉田使長官。 散位從五位下藤原朝臣近主爲次官。 甲午。 散位從四位上藤原朝臣雄敏卒。 丁酉。 左大臣正二位源朝臣常上表請辞所帶左近衛大將之職。 天皇不許之。 庚子。 上総國馳傳。 奏俘囚丸子廻毛等叛造之状。 登時勅符二道發遣。 一道賜上総國。 一道賜相摸上総下総等五國。 令相共討伐。 壬寅。 上総國馳驛。 奏斬獲反叛俘囚五十七人。 癸夘。 左大臣上表。 重請解大將。 不許之。 甲辰。 以參議從四位下伴宿祢善男爲右大弁。 從四位下藤原朝臣諸成爲右中弁。 從五位下並山王爲中務大輔。 從五位下大枝朝臣音人爲大内記。 從五位下橘朝臣高成爲圖書頭。 從五位下中臣朝臣逸志爲内藏頭。 從五位下良岑朝臣長松爲縫殿頭。 從五位上藤原朝臣貞守爲式部少輔。 三品賀陽親王爲治部卿。 從五位上坂上大宿祢正野爲大輔。 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正世爲少輔。 從四位下房世王爲宮内大輔。 從五位上笠朝臣年嗣爲大膳大夫。 從五位下高叡王爲内膳正。 正五位下藤原朝臣氏宗爲春宮「坊」亮。 從五位下豊住朝臣永貞爲齋宮頭。 外從五位下伴吉田連宗爲勘解由使次官。 正四位下源朝臣融爲兼右近衛中將。 美作守如故。 從五位下文屋朝臣有眞爲左衛門佐。 參議從四位上橘朝臣峯繼爲兼相摸守。 右衛門督如故。 從五位下紀朝臣興我業爲武藏權介。 從四位下藤原朝臣岳守爲近江守。 從五位下巨勢朝臣河守爲丹波介。 正五位下春澄宿祢善繩爲兼備中守。 文章博士如故。 從五位下藤原朝臣近主爲介。 從五位下橘朝臣眞直爲兼安藝介。 右近衛少將如故。 乙巳。 請百僧於紫宸殿及清涼殿。 轉讀大般若經。 〈其由不詳〉。 戊申。 讀經事畢。 施物如常。 更有勅。 施百僧度者各一人。 亦遣中使於八省院。 別試持經持呪抜萃者。 於是。 負笈杖錫自四方至者數百人。 就中及第者七十餘人。 並聽得度。 皆以延字居名上。 己酉。 奉授隱岐國天佐自比古命神從五位下。 辛亥。 正一位勳一等賀茂御祖大社祢宜外從五位下鴨縣主廣雄等款云。 去天平勝寳二年十二月十四日。 奉充御戸代田一町。 自爾以降。 未被奉加。 因茲年中用途乏少。 請准別雷社。 加増御戸代田一町。 勅許之。』奉授備中國吉備津彦命神從四位上。 壬子。 地震。 聲如雷。 群犬驚吠。』陸奧國磐瀬郡權大領外從七位上丈部宗成等特給職田。 以視民有方公勤匪懈也。 丙辰。 聖躬不豫也。 大臣以下陪候陣頭。』▼是日。 宮城坤角垣瓦無故頽落。 其響如雷。 三月庚申朔。 河内國河内郡人大初位下秦宿祢世智雄賜姓朝原宿祢。 甲子。 攝津國河邊郡人從八位下□□益人等七人。 依漏姓字。 加賜連字。』▼是日。 永安門西廊有火。 近衛及今良等。 競水沃之即滅。 初是作物所冶師行火之所延也。 乙丑。 神泉苑東垣瓦八丈餘無故頽落。 聲不異雷。 丁夘。 大地頗震。 壬申。 勅奉充山城國乙訓郡山埼明神御戸代田二町。』伊豆。 淡路兩國飢。 遣使賑給。 己夘。 從五位下藤原朝臣秀道爲安房守。 從五位下和氣朝臣豊永爲越中守。 辛巳。 制。 自外國官。 遷任京官。 未預參前。 更任外職。 通計前歴。 乙酉。 天台宗入唐請益僧圓仁。 將弟子僧性海惟正等。 去年十月駕新羅商船。 來著鎭西府。 ▼是日歸朝。 遣中使慰勞。 各施御被。 丁亥。 地震。 夏四月庚寅朔。 上御紫震殿。 皇太子侍焉。 公卿及侍從已上。 鐘鼓歌舞。 日暮賜祿有差。』五世无位春常王。 六世正六位下田上王。 正六位下春世王等三人。 賜姓文室朝臣。 並天渟中原瀛眞人天皇第二皇子二品長親王之後也。 壬辰。 地震。』以參議從四位上藤原朝臣助爲彈正大弼。 左兵衛督如故。 參議從四位下小野朝臣篁爲兼勘解由使長官。 左大弁信濃守如故。 甲午。 上幸神泉苑。 轉御冷然院。 次幸北野。 壬寅。 授正五位下橘朝臣百枝從四位下。 正六位上倉橋部直氏嗣外從五位下。 癸夘。 本康親王及源朝臣冷於清凉殿冠焉。 並天皇之遺體也。 本康親王同産柔子内親王亦初笄焉。』▼是日。 賜近習臣及侍從已上祿有差。 甲辰。 遣内竪七人。 誦經諸寺。 丙午。 上幸冷然院。 賜扈從親王及侍從等祿。 丙辰。 上御武徳殿。 閲覽諸牧細馬。 兼令四衛二府驍才者騎射。 五月己未朔。 日有蝕之。 辛酉。 勅。 賜兵部卿四品忠良親王御劔。 癸亥。 天皇御武徳殿觀馬射。 甲子。 四品良貞親王俄薨焉。 淳和太上天皇第五皇子也。 由是。 天皇不御武徳殿。 乙丑。 聖體不豫也。 頒使七寺。 同時誦經。 戊辰。 上御武徳殿。 閲覽種々武藝。 警蹕侍衛。 同六日儀。 辛未。 奉授陸奧國從五位下勳九等刈田嶺名神正五位下。 餘如故。』陸奧國白河郡大領外正七位上奈須直赤龍。 磐瀬郡權大領外從七位上勳九等丈部宗成。 磐城團擬少毅陸奧丈部臣繼嶋。 權主政外從七位下丈部本成。 信夫郡擬主帳大田部月麻呂。 標葉郡擬少領陸奧標葉臣高生。 伊具郡麻續郷戸主磐城團擬主帳陸奧臣善福。 色麻郡少領外正七位上勳八等同姓千繼等八烟賜姓阿倍陸奧臣。 壬申。 從五位下橘朝臣安吉雄爲侍從。 從五位下橘朝臣友雄爲宮内少輔。 癸酉。 紀伊國在田郡爲上郡。 以戸口増益課丁多數也。』無品崇子内親王薨。 淳和太上天皇之皇女也。 母橘氏〈云々〉。 遣兵部大輔從四位下豊江王并五位三人。 監護葬事。 己夘。 有勅。 賑給飢民。 匪亶城中。 特覃城外・危之伍。 莫不慶頼。 庚辰。 上幸冷泉院避暑。』▼是日地震。』奉授武藏國无位枌山名神從五位下。 壬申。 大宰府獻白龜。 丙戌。 外從五位下伴吉田連宗爲大判事。 從五位下藤原朝臣秀道爲大炊頭。 外從五位下山田宿祢文雄爲勘解由次官。 外從五位下壬生忌寸永嗣爲河内權介。 從五位上藤原朝臣氏範爲遠江權守。 從五位下善友朝臣豊宗爲上総權介。 六月戊子朔。 連雨不停。 雨勢如建■水。 己丑。 奉幣雨師神社。 以祈止霖雨。 庚寅。 越中國飢。 賑給。』正三位守右大臣兼行右近衛大將臣藤原朝臣良房上表曰。 臣先對鶴書。 自羞鴉翼。 一心憂結。 比表歸聞。 而皇天不仁。 遂收慈於辞職。 王事靡■。 空耻■於濫吹。 臣聞。 有非常之功。 受非常之福。 臣過以頑魯。 深沐聖恩。 官已崇而又重。 位已極而更加。 遂居三獨坐之尊。 當食二千戸之邑。 此榮也非臣本望。 此祿也但臣新意。 在樹爲再實之栽。 在禽爲翰音之象。 顧此盈滿之咎。 不寒自慄。 臣雖無深謀遠慮。 而猶知懷徳戴恩。 冀以端愨畏愼。 百身壹心。 上全大恩。 下守微志。 長・雍穆之和。 終奉告成之礼。 豈敢坐安尸素。 多食封邑。 陷于招損之禍。 貽以不節之嗟乎。 伏願。 天聽不遠。 皇鑒照微。 殊降福謙之恩。 許還封戸之半。 然則重載之少減。 沈舟乍浮。 至盈而稍■。 欹器更正。 不任惶窘征營之至。 謹昧死再拜以陳乞。 天皇不許。』▼是日。 左大臣從二位兼行左近衛大將皇太子傅臣源朝臣常。 正三位守右大臣兼行右近衛大將臣藤原朝臣良房。 大納言正三位臣源朝臣信。 中納言從三位臣源朝臣弘。 中納言從三位兼行民部卿春宮大夫臣安倍朝臣安仁。 參議從三位行中務卿兼尾張守臣源朝臣定。 班大和國田使長官參議從四位上式部大輔臣滋野朝臣貞主。 班攝津國田使長官參議從四位上行左兵衛督兼彈正大弼下野守臣藤原朝臣助。 參議從四位上行左衛門督臣藤原朝臣長良。 參議從四位上行右衛門督臣橘朝臣岑繼。 班山城國田使長官參議從四位下守左大弁兼勘解由長官行信濃守臣小野朝臣篁。 參議左近衛中將從四位下臣藤原朝臣良相。 班河内和泉國田使長官參議從四位下守右大弁臣伴宿祢善男等上表言。 臣聞。 潜化既兆。 理至則形。 玄感雖昧。 在幽必顯。 徳之所極。 靈祇不能秘其福。 道之所格。 川岳無愛其寳。 故盛水銜符之瑞。 跡昇軒壇。 ■淵負圖之祥。 光浮尭渚。 伏惟皇帝陛下。 徳冠神表。 道軼帝光。 握金鏡而照臨。 惣環瀛而富有。 惇睦辯章之意。 昃食兢懷。 寧人濟俗之心。 夕■興慮。 垂仁愛於万物。 施慈育於群生。 寰・無虞。 表裏清謐。 伏見大宰大貳從四位上紀朝臣長江等奏稱。 所管豊後國大分郡擬少領膳伴公家吉。 於同郡寒川石上。 獲白龜一枚。 經千里之荒徼。 入九重之震■。 出自篭匱。 放于庭・。 既在盻■。 豈因敷奏。 質類凝霜。 形同搏雪。 天憑異物而致瑞。 欲蟄而還出。 地假殊形而見符。 在涅而不緇。 實曠古之嘉・。 希代之偉觀也。 謹案。 礼含文嘉云。 外内之制。 各得其宜。 則山澤出靈龜。 孝經援神契云。 王者徳澤洽。 則神龜來。 孝道行則地龜出。 熊氏瑞應圖云。 王者不偏不黨。 尊用耆老。 不失故舊。 徳澤流洽。 則靈龜出。 後魏書曰。 冀州獻白龜。 王者不私人以官。 尊耆任舊無偏無黨之瑞也。 陛下帝徳王功巍々如彼。 靈符嘉應之光如此。 千歳一至之祥。 沓前王之矩。 ■古惟新之會。 重列聖之規。 依據圖諜。 實合大瑞。 加以。 龜生於金而遊於火。 今生得其正。 自金方而來輸。 遊不愆時。 在火候而入貢。 未有色將方叶。 時与正符。 如此之奇也。 諧天之氣。 食土之毛。 莫不魚躍躍鳥飛抃舞皇極。 况臣等叨竊纓冕。 忝列台衡。 荷恩既深。 情凡百。 不任誠慶之至。 謹詣闕庭。 奉表賀聞。 壬辰。 勅曰。 靈心演■。 佇休暦而必臻。 神道効禎。 在至仁而斯感。 是以遊蓮瑞質。 表昌化於尭壇。 戯藻奇姿。 契禎期於軒浦。 朕嗣膺寳暦。 恭纂瑶圖。 道謝鴈行。 風慙雉飮。 宵衣禹室。 空契納隍之心。 ■食尭宮。 未致可封之化。 而今卿等表賀如斯。 朕之韮虚。 何以克任。 况復神無常祐。 惟徳是依。 瑞無常臻。 因化呈象。 故寳祚之慶。 在道不在神。 天下之平。 惟人在惟瑞。 但使内富虞之相。 非求水伯之榮光。 朝盈鴻漸之英。 何用波臣之耀彩。 卿等宜叶濟匡以助薫風。 嘉祥之美。 情所未恃。』▼是日。 太政官牒。 送在唐天台宗留學問僧圓載。 其辞曰。 奉勅。 省圓載表款。 容服變更。 心事艱阻。 然自強不息。 乞留數年。 凡人心也。 皆戀郷土。 非敦求法。 誰樂遠偏。 事須遂其實歸。 不厭年深。 又風潮万里。 齎獻遠臻。 物豈在奇。 唯嘉乃情。 宜因于遠成等還次。 令知此意。 裁賜金物以充旅資者。 准勅。 聽更住數年。 兼賜黄金一百小兩。 宜領之。 甲午。 右大臣藤原朝臣重上表。 請減食封。 天皇許之。 乙未。 左大臣以下重詣朝堂。 上表曰。 臣常等言。 臣聞。 皇乾瑞。 以不虚見爲珍。 后土藏祥以不妄應爲貴。 聖人觀之以開暦。 哲后奉之而乘運。 命不可以乖。 道不可以曠。 ■行之典。 千古無愆。 交際之謨。 百王不易。 伏惟皇帝陛下。 推功不宰。 應惣爲心。 簡庶事於人謀。 順造必取。 引四時於己任。 徳刑同施。 仁以泣辜。 義以斷恩。 飛沈所樂。 玄感急於置郵。 幽明所符。 神物切於推轂。 今循其所感。 神龜自臻。 藏采千載。 獻状一朝。 上天既不違陛下。 々々何不奉天時。 而情存損■。 推而不居。 志執鳴謙。 抑而不當。 臣等以爲。 日中則■。 時至則行。 務當在於及時。 事安俟於終日。 豈使祥符顯慶沒而無聞。 應會昭彰廢而不記。 實恐。 天謝致■。 有時不來。 地倦呈符。 自我而絶。 稽天之命。 失民之望。 臣等區々。 深所未喩。 不任■款之至。 重詣闕拜表以聞。』復式部省及僧綱等抗表賀白龜瑞。 丁酉。 勅曰。 陰陽寮申云。 今茲秋雨應爲害者若不豫防。 恐損年穀。 宜令五畿内七道諸國。 奉幣於名神。 以防止雨害。 庚子。 改承和十五年爲嘉祥元年。 下詔曰。 玄・丹軸。 通上靈以凝禎祥津。 伯鱗宗魚暢潜・以發祉庸虚。 名爲巨瑞。 千載而稀一遭。 謂爲四靈。 百王之所同貴。 近有大宰府献白龜。 所管豊之後國大分郡擬少領膳伴公家吉。 於寒川石上得之。 公卿上表曰。 孝經援神契云。 王者徳澤洽則神龜來。 孝道行則地龜出。 熊氏瑞應圖云。 王者不偏不黨。 尊用耆老。 不失故舊。 徳澤流洽則靈龜出。 後魏書云。 冀州獻白龜。 王者不私人以官。 尊耆任舊。 無偏無黨之瑞。 依據圖諜。 實合大「大」瑞。 朕自君臨赤縣。 子愛蒼■。 勞■體於万機。 空成■■。 而被薫腴於億兆。 遂慙勲華。 何以副上玄之神契。 應幽賛之冥符。 故抑而不宣。 勅斷慶賀。 而同稱靈應。 重表慇懃。 朕不忍閇距。 反覆念之。 昔王仲任。 貶儒言以爲隘。 猶謂麟鳳之類難萃。 唐太宗嫌瑞物以爲謙。 仍令龜竜之流依舊。 况皇天之意。 唯欲愛人。 介福之臻。 豈獨在予。 當是上頼宗■之冥祐。 下縁台輔之愨誠。 使蠢蠢含生同驤首於壽域。 茫々率土共開懷於仁風。 宜播茲雷雨。 与天下惟新。 其改承和十五年。 爲嘉祥元年。 自今日昧爽以前大辟以下。 罪無輕重。 未發覺。 已發覺。 未結正。 已結正。 繋囚見徒。 咸皆赦除。 但犯八虐。 故殺謀殺。 私鑄錢。 強竊二盜。 常赦所不免者。 不在赦例。 令天下無輸今年田租之半。 又復徭役十日。 若已役者。 宜折來年。 大分之郡。 嘉瑞攸出。 令免今年田租。 其献龜人叙正六位上。 給物准例。 内外文武官主典已上加位一級。 但正六位上者廻授一子。 若無子者。 宜量賜物。 五位已上「爲」孫年廿已上者。 亦叙當蔭之階。 天下老人及僧尼八十已上者。 節級賜物。 鰥寡孤獨。 不能自存者。 量加賑恤。 孝子順孫。 義夫節婦。 旌表門閭。 終身勿事。 早先青衣而施。 莫致掛壁之譏。』大臣就八省院。 奉幣帛於伊勢大神宮及賀茂上下。 松尾社。 並告依瑞改元。 兼令祈防水殄也。 辛亥。 地震。』▼是日。 聖躬苦熱。 誦經諸寺。 壬子。 地震。 甲寅。 聖體平復。 乙夘。 以權律師眞紹爲正。 大法師眞雅爲權律師。』右衛門南町民家失火。 延燒數十烟。 秋七月戊午朔己未。 奉幣帛於松尾。 賀茂上下社。 貴布祢。 雨師社。 以祈甘雨。』勅准西市司。 賜東市司「市」印一面。 辛酉。 右京入蔭孫正六位下豊野眞人澤野兄弟姉妹十人賜姓高階眞人。 天渟中原瀛眞人天皇之苗裔也。 壬戌。 從五位下藤原朝臣秀雄爲大監物。 從五位下大神朝臣宗雄爲安房守。 癸亥。 請百僧於八省院。 轉讀大般若經。 以祈甘雨。 甲子。 有飆風。 起自春興殿庭。 轉至紫震殿東北頭。 更經清凉殿東。 便向右近衛陣。 簸揚炬屋。 離地數尺。 到版位前。 披靡悉摧。 丁夘。 奉幣畿内名神。 令祈甘雨。 壬申。 是太上天皇國忌日也。 令公卿已下設齋於高雄山寺。 兼請律師實敏。 大法師願勤。 道昌。 光定等於清凉殿。 令講法華經。 竟施物有差。 甲戌。 勅曰。 頃者大宰府進白龜。 検之圖典。 實合大瑞。 自非神明靈應之化。 豈獨致希代之■。 宜奠幣五畿内七道諸國天神地祇。 賀彼賽報。 丙子。 遣公卿等告白龜瑞於十二諸陵焉。 壬午。 奉授正四位上今木大神從三位。 從五位上古開神。 久度神並正五位下。 无位合殿比■神從五位下。 癸未。 棲鳳樓閣道有死人枯骨之連綴。 不辨男女。 工匠修理之次。 登閣上而見著矣。 甲申。 因幡國法美郡无位宇倍神奉授從五位下。 即預官社。 以國府西有失火。 隨風飛至。 府舍將燔。 國司祈請。 登時風輟火滅。 靈驗明白也。 乙酉。 出雲國飢。 賑給之。 丙戌。 雷電非常。 震于東西二京。 凡十一處。 木工寮倉。 東市司樓。 治部卿賀陽親王家屋。 伊都内親王家屋。 中務卿源朝臣定家屋。 右馬頭藤原朝臣春津家屋。 近江守藤原朝臣岳守家屋。 弘文院屋。 自餘三處。 小民宅「人」者不足具記。 己丑。 雨降。 通宵不止。 庚寅。 雨勢如倒井。 終日不息。 辛夘。 洪水浩々。 人畜流損。 河陽橋斷絶。 僅殘六間。 宇治橋傾損。 茨田堤往々絶。 故老僉曰。 倍于大同元年水。 可四五尺。 壬辰。 遣左大臣。 検非違使。 及看督近衛等。 巡察京中被水害者。 兼復遣左衛門佐從五位下紀朝臣道茂。 齎米塩賑恤之。』肥前國養父郡人大宰少典從八位上筑紫「公」火公貞直。 兄豊後大目大初位下筑紫「公」火公貞雄等。 賜姓忠世宿祢。 貫附左京六條三坊。 甲午。 遣使攝津河内兩國。 巡検於被水災者。 開便近倉庫。 賑給之。 壬寅。 勅。 伯耆國會見郡路下十一條荒廢公田百廿町。 去天長十一年賜有智子内親王家。 宜割八十町賜親子内親王。 甲辰。 紀伊國言。 牛一産三頭牛。 庚戌。 大僧都傳燈大法師位明福遷化。 法師俗姓津守宿祢氏。 右京人也。 故大僧都傳燈修行位賢大法師賢之門徒也。 天性聡悟。 訪道不倦。 延暦十年得度。 住興福寺。 唯識之宗。 法相之理。 無疑不决。 罔義不窮。 昔維摩會。 及八省講師等忽然有病。 不能昇座。 大衆僉推法師而爲座主。 於是法師敷揚義理。 辨折衆疑。 闔坐悦伏。 稱爲法將。 復施之物。 元來不蓄。 巾鉢之外。 咸以分散。 天長承和之問。 頻經擢拔。 登大僧都位。 其後終于所居寺。 時年七十一。 壬子。 以從五位下南淵朝臣穎守爲大炊頭。 從五位上清瀧朝臣河根爲大和權守。 從五位下文室朝臣有眞爲近江介。 從五位下佐伯宿祢雄勝爲信濃介。 從五位下橘朝臣春成爲能登守。 甲寅。 奉授下野國正五位上勳四等二荒神從四位下。 餘如故。 九月丁巳朔戊午。 青鷺集紫震殿南庭版位下。 乙丑。 重陽節也。 天皇御紫震殿。 宴于公卿及文人如常。 ▼是日。 同賦雨洗白菊。 以應製。 宴訖賜祿。 乙亥。 令鑄新錢。 下詔曰。 觀夫洞八連三。 重規疊矩。 莫不交易以強國。 代遷以利民。 故鷹揚神文。 立九府之圜法。 龍相天人。 施五銖之異制。 象乾坤之方圓。 同川岳之流積。 無遠不往。 無深不臻。 便用輕通。 家國同利。 但輕重有異。 子母相通。 影入星楡。 形圖水。 用捨之端無定。 小大之變隨時。 今者天賜嘉祥。 暦改年号。 若使銖文貨制。 仍舊不悛。 恐乖變通之規。 或罹流幣之咎。 宜改舊貫於鳧■。 磨新彩於金刀。 文曰長年大寳。 一以當舊之十。 新之与舊。 並用雜行。 將令用而不倦。 既富之而教之。』▼是日。 遣左中弁從四位上藤原朝臣嗣宗。 治部少輔從五位下藤原朝臣直世。 外從五位下山代宿祢氏益。 六位判官四人。 主典四人等。 令築茨田堤。 丙子。 以少僧都延祥爲大僧都。 律師實敏爲少僧都。 權律師眞雅爲律師。 大法師安戒爲權律師。 辛巳。 從五位下坂上大宿祢當宗爲陸奧介。 鎭守將軍如故。 冬十月丁亥朔。 天皇御紫震殿。 宴侍從已上。 賜祿有差。』讃岐國言。 三野郡人從四位上丸部臣明麻呂。 年卅。 戸主外從八位上己西成男也。 齡十八歳入都從宦。 遂効勞績。 被任當郡大領。 即讓己職於父。 自守子道。 孝養二親。 己西成年老致仕。 親母亦耄。 各居別宅。 相去十里。 明麻呂朝夕往還。 定省年久。 眷其孝行。 在昔曾參不可獨賢。 望請准據法式。 以被貢擧者。 勅宜叙爵三階。 終身免戸内田租。 辛夘。 行幸神泉苑。 癸巳。 地震。 丙申。 上御内裏射塲。 賜錢有差。 庚子。 聖躬不豫。 遣使誦經於京城七箇寺。 丙午。 地震。 戊申。 行幸神泉苑。 轉幸北野遊獵。 壬子。 幸雙岳。 臨池放隼。 十一月丁巳朔戊午。 奉授筑後國正五位下高良玉垂神從四位下。 山城國无位櫟谷神從五位下。 己未。 下野國言。 藥師寺者。 天武天皇所建立也。 體製巍々。 宛如七大寺。 資財亦巨多矣。 坂東十國得度者。 咸萃「之」於此。 而只有別當。 無講讀師。 令國講師勾當雜事。 求諸故實。 未覩所由。 望請。 准大宰府觀音寺。 簡擇戒壇十師之中。 智行具足。 爲衆所推者。 充任講師。 便爲授戒之阿闍梨。 勅。 講師依請任之。 但讀師臨事。 次第充用彼寺僧中智行兼備者。 別當之職。 早從停止。 辛未。 大和國吉野郡大領吉野連豊益。 依政績有聞。 借授外從五位下。 壬申。 隱岐國伊勢命神。 預明神例。 縁屡有靈驗也。 十二月丙戌朔。 散位從四位上長岡朝臣岡成卒。 丁亥。 地震。 己丑。 刑部少輔和氣朝臣齊之。 依犯大不敬。 當絞刑。 勅減一等。 流伊豆國。 丁酉。 制。 權任國司。 并史生。 博士。 醫師。 秩滿不待下符。 直令去任。 唯獨爲長官者。 待受領之人。 庚戌。 勅。 從四位上正躬王。 正五位下伴宿祢成益。 從五位上藤原朝臣豊嗣等。 先罹疎網。 下于秋官。 憲法所當。 理存不忍。 今星暦己周。 恩波蕩滌。 宜脩舊典降先位一等叙之。 正躬王可從四位下。 成益從五位上。 豊嗣從五位下。 甲寅。 遣使奉幣香椎廟。 〈其由不詳。〉乙夘。 大判事外從五位下讃岐朝臣永直。 坐和氣齊之事配流土左國。』▼是日。 能登國馳驛奏。 渤海國入覲使王文矩等一百人來著矣。 发布时间:2025-05-19 18:07:45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9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