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續日本後紀卷第廿 内容: 〈起嘉祥三年正月、盡三月廿一日。〉」太政大臣從一位臣藤原良房等奉勅撰三年春正月庚辰朔。 終日雨降。 先是。 去月廿九日亦大雨焉。 因停朝賀。 天皇御紫震殿。 宴侍從已上。 賜御被。 壬午。 地震。 癸未。 北風切吹。 白雪紛紛。』天皇朝覲太皇大后於冷然院。 親王以下。 飮宴酣樂。 賜祿有差。 須臾天皇降殿。 於南階下端笏而跪。 召左大臣源常朝臣。 右大臣藤原良房朝臣。 勅曰。 被太后命稱。 吾處深宮之中。 未甞見我帝御輦之儀。 今日事。 須眼下登輿。 使得相見者。 朕再三固辞。 遂未得命。 於卿等意如何。 大臣等奏云。 礼敬而已。 如命而可。 天皇即登殿。 至御簾前。 北面而跪。 于時鳳輦・於殿階。 天皇下殿。 御輦而出。 左右見者攬涙。 僉曰。 天子之尊。 北面跪地。 孝敬之道。 自天子達庶人。 誠哉。 乙酉。 聖躬不豫。 丙戌。 不御紫震殿。 勅令左右大臣行事。 不奏女樂。』詔授四品忠良親王三品。 正四位下源朝臣融從三位。 從四位下藤原朝臣良相從四位上。 從五位下美志眞王從五位上。 正六位上並野王。 嗣岑王並從五位下。 正五位下滋野朝臣貞雄。 藤原朝臣氏宗並從四位下。 從五位上藤原朝臣貞守。 橘朝臣眞直並正五位下。 從五位下藤原朝臣並藤。 文室朝臣眞室。 橘朝臣海雄。 良岑朝臣宗貞並從五位上。 外從五位下山代宿祢氏益。 伴宿祢宗。 春日臣雄繼。 讃岐朝臣高作。 正六位上源朝臣頴。 橘朝臣信蔭。 橘朝臣三夏。 藤原朝臣北雄。 橘朝臣末茂。 橘朝臣門雄。 百濟王教福。 春原朝臣末繼。 紀朝臣貞守。 丹■眞人棟臣。 田口朝臣統範。 南淵朝臣弥繼。 文室朝臣雄道。 藤原朝臣頴基。 伴宿祢主雄。 桑田眞人虎吉。 粟田朝臣碓雄。 山口朝臣春方並從五位下。 正六位上清村宿祢是嶺。 桑田連安岑。 西漢人宗人並外從五位下。 宴竟賜祿有差。 丁亥。 於大極殿修最勝會。 叙无位伊勢朝臣与子從五位上。 无位平朝臣可賀子。 藤原朝臣原福並從五位下。 甲午。 外從五位下名草宿祢安成爲大外記。 從五位下桑田眞人虎吉爲造酒正。 從四位下清原眞人長田爲彈正大弼。 從五位下紀朝臣貞守爲左馬助。 參議從四位上藤原朝臣長良爲兼伊勢守。 左衛門督如故。 從五位下南淵朝臣年名爲尾張守。 從五位上丹・眞人石雄爲武藏守。 從五位下丹■眞人棟臣爲上総介。 從五位下紀朝臣好雄爲美濃介。 四品本康親王爲上野太守。 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北雄爲下野介。 從五位下藤原朝臣世數爲越後守。 從五位下當麻眞人鴨繼爲兼介。 侍醫如故。 從五位上安倍朝臣長谷爲丹波守。 從五位下坂上大宿祢貞守爲但馬介。 從五位下笠朝臣岑雄爲石見守。 從四位下長岑宿祢高名爲播磨守。 從五位下出雲朝臣岑繼爲介。 正五位下藤原朝臣貞守爲兼備前介。 式部少輔如故。 從四位上源朝臣安爲備中守。 從五位上文室朝臣眞室爲紀伊守。 從四位上源朝臣多爲阿波守。 從五位下橘朝臣岑雄爲介。 從四位上源朝臣冷爲讃岐守。 從五位下橘朝臣安吉雄爲伊豫權介。 三品葛井親王爲大宰帥。 從五位下南淵朝臣弥繼爲肥前守。 從五位下常道眞人兄守爲豊前守。 外從五位下出雲朝臣全嗣爲介。 從五位下賀茂朝臣弟岑爲豊後守。 從五位下嗣岑王爲日向守。 乙未。 垂御簾覽踏歌「也」。 宴侍從已上。 賜祿有差。 丙申。 天皇不御豊樂院。 勅遣大臣行射礼。 己亥。 此日内宴也。 縁聖躬不豫。 不御仁壽殿。 於清凉殿。 垂御簾。 覽舞妓。 大臣已下文人已上陪宴。 日暮賜祿有差。 辛丑。 奉授攝津國豊嶋郡阿比太神從五位下。 壬寅。 地震。 乙巳。 勅。 如聞。 頃來盜賊爲群。 黎・被害。 或暗中放火。 或白晝掠人。 宜令左右京職及五畿内諸國司。 申明舊章速捜捕。 若致稽懦。 准法科責。 丙午。 勅。 鎭國家。 攘疫癘。 佛力頼之。 宜令五畿内七道諸國。 修潅頂經法。 己酉。 有如流星者。 經天落東。 其大如月。 光色赤青。 二月庚戌朔。 聖躬不豫。 皇太子侍殿上。 公卿盡候。 辛亥。 勅。 四品安勅内親王依願令入道。 宜封戸及帳内資人品田收公。 但无品本封。 帳内資人依舊行之。 壬子。 分遣六衛府佐已下。 覘捕京中群盜。 又令左右近衛各十人。 巡検東西。』有勅。 封戸百烟。 特給源朝臣良姫。 甲寅。 御病殊劇。 召皇太子及諸大臣於床下令受遺制。 遣四衛府及内竪等。 或齎御衣。 或齎綿布。 分散四方。 誦經諸寺。 左右馬寮御馬六疋奉鴨上下松尾等名神。 放諸鷹犬及篭鳥。 唯留鸚鵡。 又下知近江國。 禁諸殺生。 縁梵釋寺修延命法故也。 請僧綱十禪師及有驗者於御簾外。 令奉加持。 以絹十二疋爲續命幡。 懸十二大寺刹。 左右馬寮各調走馬十疋。 候於八省東廊下。』▼是日。 諸衛府警固。 乙夘。 御體疲殆。 衆僧入於御簾中。 繞御床而奉加持。 丙辰。 遣使告御病状於柏原山陵。 宣命曰。 天皇〈我〉詔旨〈止〉。 掛畏〈岐〉柏原〈乃〉御陵〈尓〉申賜〈倍止〉申〈久〉。 頃者御病發〈天〉惱苦〈比〉大坐〈須〉。 掛畏御陵〈乃〉護助賜〈波无尓〉依〈天之〉。 平〈久〉御坐〈倍之止〉所念行〈天奈毛〉。 參議左兵衛督從四位上藤原朝臣助。 從四位下右馬頭藤原朝臣春津等〈乎〉差使〈天〉。 申奉出〈須〉。 此状〈乎〉聞食〈天〉。 御體〈乎〉平安〈尓〉。 寳祚無動〈久〉。 護賜〈比〉矜賜〈倍止〉。 恐〈美〉恐〈美毛〉申賜〈久止〉申。』▼是日。 大法師眞頂与北山近士觀善。 特入御簾中奉加持。 觀善誓曰。 御病不除。 不更起座。 不復飮食。 戊午。 分遣内竪。 誦經諸寺。 各綿一連爲布施。 己未。 遣使賑恤京中貧民。 壬戌。 以綿七十屯。 誦經京邊七ケ寺。 甲子。 請名僧六十口於紫震殿。 限三ケ日。 轉讀大般若經。 又請天台宗座主前入唐請益傳燈大法師位圓仁及定心院十禪師等於仁壽殿。 令修文殊八字法。 乙丑。 陸奧出羽按察使從四位下藤原朝臣富士麻呂卒。 富士麻呂。 高野天皇參議從三位式部卿巨勢麻呂朝臣之曾孫。 從五位上眞作之孫。 正五位下村田之第二子也。 少遊大學。 頗渉史漢。 天性温雅。 兼便弓馬。 天皇在東宮之時。 稍蒙恩遇。 天長十年正月任少進。 尋遷右近衛權將監。 同年二月天皇受禪踐祚。 即叙從五位下。 轉任少將。 承和四年正月兼阿波介。 九年正月叙從五位上。 七月叙正五位下。 轉任中將。 十二年正月叙從四位下。 久在宿衛。 能得士卒之歡心。 天皇謂有將帥之才。 十三年出爲陸奧出羽按察使。 赴任日。 天皇引於清凉殿。 恩詔鄭重。 賜被衣并綵帛有數。 嘉祥二年冬有勅還京。 三年春疽發背卒。 人皆悲惜之。 時年・七。 丁夘。 讀經竟。 布施有差。 又施度者各一人。 戊辰。 太皇大后憂念天皇之餘。 悶絶數々。 中使問起居者。 相望於道。 庚午。 地震。 辛未。 以三論宗少僧都實敏。 法相宗大法師明詮。 天台宗大法師光定。 總持門大法師圓鏡等爲座主。 於清凉殿。 限三ケ日。 講法華經。 諸宗大徳翹楚者三四人預席。 發揚大義。 各持矛楯。 天皇隔御簾而聽之。 甲戌。 无品秀子内親王薨。 内親王者。 嵯峨大上天皇之皇女。 今上之同産也。 遣兵部大輔從四位上豊江王。 木工頭從四位下興世朝臣書主。 右京亮從五位上橘朝臣枝主。 左京亮從五位下飯高朝臣永雄等。 監護喪事。 丙子。 遣使誦經京城及平城■九寺。 各綿一連爲布施。 又以續命幡■旒。 各懸刹柱。 限三ケ日。 修延命之法。 又於豊樂院。 令眞言宗修護摩法。』勅。 攝津國荒癈田陸拾壹町爲冷然院田。 三月己夘朔辛巳。 散位從四位上大中臣朝臣淵魚卒。 淵魚。 故南朝右大臣正二位清麻呂朝臣之孫。 正五位下繼麿之第三男也。 大同四年有勅。 以功臣之後。 叙從五位下。 弘仁六年任神祇大副。 厥後稍經階級。 登于四位。 即轉伯。 尋兼攝津權守。 天長十年叙從四位上。 承和十年上表致仕。 立性謹密。 諳練神事。 自弘仁六年。 至承和九年。 都廿八ケ年。 兼掌伊勢大神宮祭主自臥家園。 不厠人物。 幽閑送日。 藥餌待終。 時年七十七。 癸未。 地震。』請名僧百口於紫震殿。 限三ケ日。 轉讀大般若經。 丙戌。 百僧歸却。 布施各有差。 又施度者各一人。 遣使誦經兩京及畿内近江丹波等國一百寺。 各綿一連爲布施。 又圖畫帝釋像百鋪。 安置件百ケ寺。 各以承和錢一千文爲燈料。』此日。 織部司言。 元來無印。 行事有妨。 勅鑄造充之。 戊子。 遣使誦經京城七ケ寺。 己丑。 令大法師道詮等請戒。 主上口受永不殺生。 復修理破壊寺百院。 復遣使誦經十三大寺。 庚寅。 鈴印・鳴。 聲如振。』膳部八人之履共爲鼠噛。』又内印々盤褥爲鼠喫乱。 壬辰。 卜食。 申柏原山陵告祟。 仍遣使奉宣命曰。 天皇〈我〉大命〈止〉掛畏〈岐〉柏原〈乃〉御陵〈尓〉申賜〈倍止〉申〈久〉頃間物恠在〈尓〉依〈天〉。 卜求〈礼波〉。 掛畏〈岐〉御陵爲祟賜〈倍利止〉申〈利〉。 因茲。 恐畏〈己止〉無極。 若〈久波〉御陵内〈尓〉犯穢〈世留〉事〈毛也〉在〈止〉令巡察〈无止〉爲〈天奈毛〉。 參議從四位上行左兵衛督藤原朝臣助。 從四位下行宮内大輔房世王等〈乎〉差使〈天〉奉出〈須〉。 此状〈乎〉聞食〈天〉。 御體平安〈尓〉。 寳祚無動〈久〉。 護賜〈比〉矜賜〈倍止〉恐〈美〉恐〈美毛〉申賜〈久止〉申。 甲午。 復奉宣命曰。 天皇〈我〉大命〈止〉。 掛畏〈岐〉柏原〈乃〉御陵〈尓〉申賜〈倍止〉申〈久〉。 頃間御占申〈尓〉。 爲祟賜〈倍留尓〉依〈天〉。 使臣〈乎〉奉出〈天〉。 令巡察〈留尓〉御陵内〈尓〉斫樹〈留〉事在〈氣利〉。 此〈乎〉乍聞食。 恐畏〈万利天〉。 御陵司等〈乎波〉法隨〈尓〉勘賜〈比〉。 御陵守等〈乎波〉替退賜〈己止〉訖〈奴〉。 是以。 參議從四位上行左兵衛督藤原朝臣助。 民部大輔從四位下基兄王等〈乎〉差使〈天〉申謝奉出。 此状〈乎〉聞食〈天〉。 天皇朝廷〈乎〉御體平安〈尓〉。 寳祚無動〈久〉。 護賜〈比〉矜賜〈倍止〉。 恐〈美〉恐〈美毛〉申賜〈久止〉申。』此日。 御體綿々。 事極属絋。 諸名僧等持咒誓願。 五輪投地。 不暫休息。 左右検非違使獄中人除盜之外。 悉從放免。 乙未。 遣固關使。 右中弁從四位下藤原朝臣氏宗。 散位從五位下御春朝臣眞濱爲近江國使。 散位從五位下藤原朝臣菅雄爲美濃國使。 右衛門權佐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春岡。 散位外從五位下上毛野朝臣綱主爲伊勢國使。 正五位下行式部少輔兼備前介藤原朝臣貞守爲左右兵庫使。』殊令齎御衣・餘襲。 綿三百屯。 馳使誦經諸寺。 丙申。 配流人和氣朝臣齊之。 讃岐朝臣永直。 特聽入京。 餘並配近國。 豊後權守從五位下登美眞人直名。 紀伊守從五位下伴宿祢龍男等皆從放免。 丁酉。 於清凉殿。 修七佛樂師法。 畫七佛像。 懸御簾前。 七重輪燈立於庭中。 復於紫震殿南庭。 新度十人。 先是。 有詔。 度五百人。』▼是日。 天皇落餝入道。 誓受清戒。 四品中務卿宗康親王。 從四位上阿波守源朝臣多。 同時入道。 並天皇之皇子也。 時人莫不悲之。 己亥。 地震。』帝崩於清凉殿。 時春秋・一。 諸衛府禁衛嚴密。 左右近衛少將各一人率近衛等。 陣於皇太子直曹。 參議從四位上左兵衛督藤原朝臣助率左右近衛少將々曹等。 齎天子神璽寳劔符節鈴印等。 奉於皇太子直曹。 從四位下藤原朝臣衛監左馬寮。 從四位下清原眞人瀧雄監右馬寮。 散位從五位下小野朝臣千株。 少納言從五位下縣犬養宿祢氏河監鈴印・。 皇太子御輦車。 廻於東宮。 左右大臣已下導從。 六衛府陣列。 如行幸之儀。 庚子。 任御葬司。 〈事具長案。〉辛丑。 左右近衛陣著鎧甲。』嵯峨太皇大后依病入道。 癸夘。 奉葬天皇於山城國紀伊郡深草山陵。 遺制薄葬。 綾羅錦繍之類。 並以帛布代之。 鼓吹方相之儀。 悉從停止。 帝叡哲聰明。 苞綜衆藝。 最耽經史。 講誦不倦。 能練漢音。 辨其清濁。 柱下漆園之説。 羣書治要之流。 凡厥百家莫不通覽。 兼愛文藻。 善書法。 學淳和天皇之草書。 人不能別也。 亦工弓射。 屡御射塲。 至鼓琴吹管。 古之虞舜。 漢成兩帝不之過也。 留意醫術。 盡諳方經。 當時名醫不敢抗論。 帝甞縦容謂侍臣曰。 朕年甫七齢。 得腹結病也。 八歳得齊下絞痛之痾。 尋患頭風。 加元服後三年。 始得胸病。 其病之爲體也。 初似心痛。 稍如錐剌。 終以増長如刀割。 於是服七氣丸。 紫苑生薑等湯。 初如有効。 而後雖重劑。 不曾効驗。 冷泉聖皇憂之。 勅曰。 予昔亦得此病。 衆方不効。 欲服金液丹并白石英。 衆醫禁之不許。 予猶強服。 遂得疾愈。 今聞所患。 非草藥之可治。 可服金液丹。 若詢諸俗醫「■」等。 必駮論不肯。 宜喚淡海海子細論問。 隨其言説服之。 虔奉勅旨。 服茲丹藥。 果得効驗。 兼爲救解石發。 設自治之法。 世絶良醫。 倉卒之變可畏故也。 今至晩節。 熱發多變。 救解有煩。 世人未知朕躬之本病。 上皇之勅旨。 必謂妄服丹藥。 兼施自治而敗焉。 宜記由來令免此謗。 恭遵詔旨。 記而載之。』帝自從少小。 聖體■羸。 然而屓■之年。 既登十八。 仙齡之算。 亦踰■。 求諸中古。 應無慙徳。 盖由修善行仁。 服食補養之力者歟。 发布时间:2025-05-19 18:15:56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9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