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陈丞相世家 内容: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 [1]少时家贫,好读书,有田三十亩,独与兄伯居。 [2]伯常耕田,纵平使游学。 [3]平为人长,美色。 [4]人或谓陈平曰:贫何食而肥若是? [5]其嫂嫉平之不视家生产,[6]曰:亦食穅覈耳。 有叔如此,不如无有。 [7]伯闻之,逐其妇而弃之。 [8]及平长,可娶妻,富人莫肯与者;贫者平亦耻之。 久之,户牖富人有张负,[9]张负女孙五嫁而夫辄死,人莫敢娶。 平欲得之。 邑中有丧,平贫侍丧,[10]以先往后罢为助。 [11]张负既见之丧所,独视伟平,[12]平亦以故后去。 [13]负随平至其家,家乃负郭穷巷,[14]以弊席为门,然门外多有长者车辙。 [15]张负归谓其子仲曰:[16]吾欲以女孙予陈平。 [17]张仲曰:平贫不事事,[18]一县中尽笑其所为,独奈何予女乎? 负曰:人固有好美如陈平而长贫贱者乎? [19]卒与女。 为平贫,乃假贷币以聘,[20]予酒肉之资以内妇。 [21]负诫其孙曰:毋以贫故,事人不谨。 事兄伯如事父,事嫂如母。 平既娶张氏女,赍用益饶,[22]游道日广。 [23]里中社,[24]平为宰,[25]分肉食甚均。 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 [26]平曰:嗟乎! 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陈涉起而王陈,使周巿略定魏地,立魏咎为魏王,与秦军相攻于临济。 [27]陈平固已前谢其兄伯,[28]从少年往事魏王咎于临济。 魏王以为太仆。 [29]说魏王不听,人或谗之,[30]陈平亡去。 久之,项羽略地至河上,陈平往归之,从入破秦,赐平爵卿。 [31]项羽之东王彭城也,汉王还定三秦而东,殷王反楚。 [32]项羽乃以平为信武君,[33]将魏王咎客在楚者以往,[34]击降殷王而还。 项王使项悍拜平为都尉,[35]赐金二十溢。 [36]居无何,[37]汉王攻下殷王。 [38]项王怒,将诛定殷者将吏。 [39]陈平惧诛,乃封其金与印,使使归项王,[40]而平身间行杖剑亡。 [41]渡河,船人见其美丈夫,独行,疑其亡将,要中当有金玉宝器;[42]目之,欲杀平。 [43]平恐,乃解衣躶而佐刺船。 [44]船人知其无有,乃止。 平遂至脩武降汉。 [45]因魏无知求见汉王。 [46]汉王召入。 是时万石君奋为汉王中涓,[47]受平谒,[48]入见平。 [49]平等七人俱进,赐食。 王曰:罢,就舍矣! [50]平曰:臣为事来,所言不可以过今日。 [51]于是汉王与语,而说之。 [52]问曰:子之居楚何官? 曰:为都尉。 是日乃拜平为都尉,使为参乘,典护军。 [53]诸将尽,[54]曰:大王一日得楚之亡卒,未知其高下,而即与同载,[55]反使监护军长者! [56]汉王闻之,愈益幸平,[57]遂与东伐项王。 至彭城,为楚所败。 引而还,收散兵至荥阳,以平为亚将,属于韩王信,军广武。 [58]绛侯、灌婴等咸谗陈平曰:[59]平虽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 [60]臣闻平居家时,盗其嫂;事魏不容,亡归楚;归楚不中,[61]又亡归汉。 今日大王尊官之,令护军。 臣闻平受诸将金,金多者得善处,金少者得恶处。 平,反覆乱臣也,愿王察之! 汉王疑之,召让魏无知。 [62]无知曰:臣所言者,能也;陛下所问者,行也。 [63]今有尾生、孝己之行而无益于胜负之数,[64]陛下何暇用之乎? 楚、汉相距,臣进奇谋之士,顾其计诚足以利国家不耳。 [65]且盗嫂、受金又何足疑乎? 汉王召让平曰:先生事魏不中,遂事楚而去,今又从吾游,信者固多心乎? [66]平曰:臣事魏王,魏王不能用臣说,故去事项王。 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67]虽有奇士不能用,平乃去楚。 闻汉王之能用人,故归大王。 臣躶身来,不受金,无以为资。 诚臣计画有可采者,顾大王用之;[68]使无可用者,金具在,[69]请封输官,[70]得请骸骨。 [71]汉王乃谢,厚赐,拜为护军中尉,[72]尽护诸将。 诸将乃不敢复言。 其后,楚急攻,绝汉甬道,围汉王于荥阳城。 久之,汉王患之,请割荥阳以西以和。 项王不听。 汉王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 陈平曰: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 [73]至于行功爵邑,[74]重之,[75]士亦以此不附。 今大王慢而少礼,士廉节者不来;然大王能饶人以爵邑,[76]士之顽钝嗜利无耻者亦多归汉。 [77]诚各去其两短,袭其两长,[78]天下指麾则定矣。 [79]然大王恣侮人,[80]不能得廉节之士。 顾楚有可乱者,[81]彼项王骨鲠之臣亚夫、锺离眜、龙且、周殷之属,[82]不过数人耳。 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83]必内相诛。 [84]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 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 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锺离眜等为项王将,[85]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欲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 项羽果意不信锺离眜等。 项王既疑之,使使至汉。 汉王为太牢具,举进。 见楚使,即详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 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 [86]楚使归,具以报项王。 项王果大疑亚父。 亚父欲急攻下荥阳城,项王不信,不肯听。 亚父闻项王疑之,乃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 愿请骸骨归! 归,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陈平乃夜出女子二千人荥阳城东门,楚因击之,陈平乃与汉王从城西门夜出去。 遂入关,收散兵复东。 其明年,淮阴侯破齐,自立为齐王,使使言之汉王。 汉王大怒而骂,陈平蹑汉王,[87]汉王亦悟,乃厚遇齐使,使张子房卒立信为齐王。 封平以户牖乡。 用其奇计策,卒灭楚。 常以护军中尉从定燕王臧荼。 [88]汉六年,[89]人有上书告楚王韩信反。 [90]高帝问诸将。 诸将曰:亟发兵阬竖子耳。 [91]高帝默然。 问陈平。 平固辞谢,曰:诸将云何? 上具告之。 陈平曰:人之上书言信反,有知之者乎? 曰:未有。 曰:信知之乎? 曰:不知。 陈平曰:陛下精兵孰与楚? [92]上曰:不能过。 平曰:陛下将用兵有能过韩信者乎? [93]上曰:莫及也。 平曰:今兵不如楚精,而将不能及,而举兵攻之,是趣之战也,[94]窃为陛下危之! 上曰:为之奈何? 平曰:古者天子巡狩,会诸侯。 [95]南方有云梦,[96]陛下弟出伪游云梦,会诸侯于陈。 [97]陈,楚之西界,信闻天子以好出游,[98]其势必无事而郊迎谒。 [99]谒而陛下因禽之,[100]此特一力士之事耳。 高帝以为然,乃发使告诸侯会陈,吾将南游云梦。 上因随以行。 [101]行未至陈,楚王信果郊迎道中。 高帝豫具武士,[102]见信至,即执缚之,[103]载后车。 [104]信呼曰:天下已定,我固当烹! [105]高帝顾谓信曰:若毋声! 而反明矣! [106]武士反接之,[107]遂会诸侯于陈,尽定楚地。 还至雒阳,[108]赦信以为淮阴侯,[109]而与功臣剖符定封。 [110]于是与平剖符,世世勿绝,为户牖侯。 平辞曰:此非臣之功也。 上曰:吾用先生谋计,战胜克敌,非功而何? 平曰:非魏无知臣安得进? 上曰:若子可谓不背本矣! 乃复赏魏无知。 其明年,以护军中尉从攻反者韩王信于代。 [111]卒至平城,[112]为匈奴所围,[113]七日不得食。 高帝用陈平奇计,使单于阏氏,[114]围以得开。 高帝既出,其计秘,世莫得闻。 [115]高帝南过曲逆,[116]上其城,望见其屋室甚大,曰:壮哉县! [117]吾行天下,独见洛阳与是耳! 顾问御史曰:[118]曲逆户口几何? 对曰:始秦时三万馀户,间者兵数起,多亡匿,今见五千户。 [119]于是乃诏御史,更以陈平为曲逆侯,尽食之,[120]除前所食户牖。 其后常以护军中尉从攻陈豨及黥布。 [121]凡六出奇计,辄益邑,凡六益封。 [122]奇计或颇秘,世莫能闻也。 [123]高帝从破布军还,病创,[124]徐行至长安。 [125]燕王卢绾反,[126]上使樊哙以相国将兵攻之。 [127]既行,人有短恶哙者。 [128]高帝怒曰:哙见吾病,乃冀我死也! [129]用陈平谋而召绛侯周勃受诏床下,[130]曰:陈平亟驰传载勃代哙将,[131]平至军中,即斩哙头! 二人既受诏,驰传未至军,行计之曰:[132]樊哙,帝之故人也,功多,且又乃吕后弟吕媭之夫,[133]有亲且贵,帝以忿怒,故欲斩之,则恐后悔。 宁囚而致上,上自诛之。 [134]未至军,为坛,以节召樊哙。 [135]哙受诏,即反接载槛车,[136]传诣长安,[137]而令绛侯勃代将,将兵定燕反县。 [138]平行闻高帝崩,[139]平恐吕太后及吕媭谗怒,[140]乃驰传先去。 逢使者诏平与灌婴屯于荥阳。 [141]平受诏,立复驰至宫,哭甚哀,因奏事丧前。 [142]吕太后哀之,曰:君劳,出休矣! 平畏谗之就,因固请得宿卫中。 [143]太后乃以为郎中令,[144]曰:傅教孝惠。 [145]是后吕媭谗乃不得行。 樊哙至,则赦复爵邑。 孝惠帝六年,[146]相国曹参卒,[147]以安国侯王陵为右丞相,[148]陈平为左丞相。 王陵者,故沛人,始为县豪,[149]高祖微时,兄事陵。 [150]陵少文,任气,[151]好直言。 及高祖起沛,入至咸阳,陵亦自聚党数千人,居南阳,[152]不肯从沛公。 及汉王之还攻项籍,陵乃以兵属汉。 项羽取陵母置军中,陵使至,则东乡坐陵母,[153]欲以招陵。 陵母既私送使者,泣曰:为老妾语陵,谨事汉王。 汉王,长者也,无以老妾故,持二心。 妾以死送使者。 [154]遂伏剑而死。 [155]项王怒,烹陵母。 陵卒从汉王定天下。 [156]以善雍齿,[157]雍齿,高帝之仇,而陵本无意从高帝,以故晚封,[158]为安国侯。 安国侯既为右丞相,二岁,孝惠帝崩。 高后欲立诸吕为王,问王陵,王陵曰:不可。 问陈平,陈平曰:可。 吕太后怒,乃详迁陵为帝太傅,[159]实不用陵。 陵怒,谢疾免,[160]杜门竟不朝请,[161]七年而卒。 陵之免丞相,吕太后乃徙平为右丞相,以辟阳侯审食其为左丞相。 [162]左丞相不治,常给事于中。 [163]食其亦沛人,汉王之败彭城西,楚取太上皇、吕后为质,[164]食其以舍人侍吕后。 其后从破项籍为侯,幸于吕太后。 [165]及为相,居中,百官皆因决事。 [166]吕媭常以前陈平为高帝谋执樊哙,数谗曰:陈平为相非治事,日饮醇酒,戏妇女。 陈平闻,日益甚。 吕太后闻之,私独喜。 [167]面质吕媭于陈平曰:[168]鄙语曰,儿妇人口不可用,[169]顾君与我何如耳。 [170]无畏吕妻之谗也。 吕太后立诸吕为王,陈平伪听之。 及吕太后崩,平与太尉勃合谋,卒诛诸吕,立孝文皇帝,[171]陈平本谋也。 [172]审食其免相。 孝文帝立,以为太尉勃亲以兵诛吕氏,功多;陈平欲让勃尊位,乃谢病。 孝文帝初立,怪平病,问之。 平曰:高祖时,勃功不如臣平。 及诛诸吕,臣功亦不如勃。 愿以右丞相让勃。 于是孝文帝乃以绛侯勃为右丞相,位次第一;平徙为左丞相,位次第二。 赐平金千斤,益封三千户。 居顷之,孝文皇帝既益明习国家事,朝而问右丞相勃曰:[173]天下一岁决狱几何? [174]勃谢曰:不知。 问: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 [175]勃又谢:不知。 汗出沾背,[176]愧不能对。 于是上亦问左丞相平。 平曰:有主者。 [177]上曰:主者谓谁? 平曰:陛下即问决狱,责廷尉;[178]问钱谷,责治粟内史。 [179]上曰:苟各有主者,而君所主者何事也? [180]平谢曰:主臣! [181]陛下不知其驽下,[182]使待罪宰相。 [183]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 [184]孝文帝乃称善。 右丞相大惭,出而让陈平曰:[185]君独不素教我对! [186]陈平笑曰:君居其位,不知其任邪? 且陛下即问长安中盗贼数,君欲彊对邪? [187]于是绛侯自知其能不如平远矣。 [188]居顷之,[189]绛侯谢病请免相,陈平专为一丞相。 [190]孝文帝二年,[191]丞相陈平卒,谥为献侯。 [192]子共侯买代侯。 [193]二年卒,子简侯恢代侯。 [194]二十三年卒,子何代侯。 [195]二十三年,[196]何坐略人妻,弃市,[197]国除。 始陈平曰:我多阴谋,是道家之所禁。 [198]吾世即废,亦已矣,终不能复起,以吾多阴祸也! [199]然其后曾孙陈掌以卫氏亲贵戚,[200]愿得续封陈氏,然终不得。 [201]太史公曰:陈丞相平少时,本好黄帝、老子之术。 [202]方其割肉俎上之时,其意固已远矣! [203]倾侧扰攘楚、魏之间,[204]卒归高帝。 常出奇计,救纷纠之难,振国家之患。 及吕后时,事多故矣,[205]然平竟自脱,[206]定宗庙,[207]以荣名终,称贤相,岂不善始善终哉! 非知谋孰能当此者乎! [208]* * *[1] 阳武,秦所置县,故治在今河南省原阳县东南二十八里。 参看《留侯世家》校释〔16〕、〔17〕。 户牖乡,汉置东昏县。 王莽时改曰东明。 晋裁去。 故治在今河南省兰封县东北二十里。 [2] 古人每以排行为表字,伯犹称老大。 [3] 纵,听任。 纵平使游学,让他出外游学读书。 [4] 为人长,体格高大。 美色,生得漂亮。 [5] 贫何食而肥若是,打趣话,问他穷得这样,吃些什么竟会那么肥胖呢? [6] 嫂,蜀本、百衲本、汲古本并作,下同。 嫉,妒忌;嫌恨。 视,照顾。 嫉平之不视家生产,恨他不顾家,不事生产。 [7] 穅,黄善夫本、百衲本、汲古本都作糠,米的皮。 覈音核,糠中的粗屑。 亦食无有,都是其嫂的骂詈之辞。 [8] 逐而弃之,赶走她,与她断绝关系。 弃,蜀本、百衲本、汲古本都作棄,下同。 [9] 负,当时对妇女年长者的通称。 张负犹今称张老大娘。 [10] 侍丧,在丧家伴灵和料理杂事。 参看《项纪》校释〔16〕。 [11] 以先往后罢为助,早到迟退,希望多得些报酬以资补助。 [12] 视伟平,看重陈平。 [13] 以故,与上欲得之相应,因要见好于张负之故。 后去,迟退。 [14] 负郭穷巷,贴近城根的冷僻小巷。 [15] 辙,车辆辗过的轨迹。 多长者车辙,形容他多与长者往来。 [16] 仲,老二,参看前〔2〕。 [17] 予,给与。 予陈平,许给陈平为妻。 [18] 贫不事事,穷而不肯做活计。 上事动词,指所作所为。 下事名词,指一切事情或事件。 [19] 人固有长贫贱者乎,张负自信之辞,犹言哪有漂亮像陈平这样的人,会一辈子穷困么? [20] 假贷即借与。 假贷币以聘,借币帛给陈平,好让他备礼行聘。 [21] 内同纳。 内妇,娶妻。 [22] 赍读如资。 饶,富厚;殷实。 赍用益饶,资用更见宽裕。 [23] 游道日广,交游的方面一天广似一天。 [24] 社,动词,谓报赛(酬祭)社神。 里中社,指陈平所居的库上里酬祭社神。 [25] 宰,主持分配胙肉(祭馀的牲肉)的人。 [26] 孺子,参看《留侯世家》校释〔27〕。 [27] 临济故城在今河南省陈留县西北五十里。 与今山东省旧高青县之为故临济县者不是一地,参看《项纪》校释〔114〕。 [28] 前谢,先已辞别。 谢,辞去。 [29] 太仆,掌车马之官。 [30] 谗音,诋毁别人。 谗之,说陈平的坏话。 [31] 赐平爵卿,以卿礼待陈平。 [32] 殷王,司马卬。 已见《项羽本纪》。 [33] 信武君,封号。 [34] 将以往,带领魏王在楚的旧部前往。 [35] 项悍,项羽的族人。 悍,蜀本讹作得。 都尉已见《项纪》校释〔260〕。 [36] 溢,蜀本、百衲本并作镒。 参看《留侯世家》校释〔82〕。 [37] 居无何,待了不多久。 [38] 汉二年三月,汉王渡河,魏王豹降,虏殷王卬。 故云攻下殷王。 [39] 诛定殷者将吏,疑从前击定殷地的将吏有私,将要追究他们的责任。 [40] 归,归还。 [41] 身间行杖剑亡,只身带剑从小路逃走。 [42] 要,腰的本字。 要中,指缠缚在腰间的东西。 [43] 目之,注视陈平。 欲杀平,意图杀害陈平而夺取他腰中的宝物。 [44] 解衣躶,解去衣服,露出身体。 佐刺船,帮同撑船。 刺,撑拨。 [45] 脩武已见《项纪》校释〔498〕。 [46] 因,依傍。 魏无知,汉王的近臣。 因魏无知求见汉王,通过魏无知的关系而求见到汉王。 [47] 万石君奋即石奋。 奋,温(本周畿内邑,汉置温县,故治在今河南省温县西南三十里)人。 汉王过河内,奋为小吏,旋为中涓(即涓人,已见《陈涉世家》校释〔107〕)。 文帝时,积功至太中大夫。 景帝时为九卿。 其子石建、石庆等四人皆官至二千石(汉时官俸等级的名称。 按《汉书百官公卿表》注,二千石月俸百二十斛),故时号为万石君。 《史记》有《万石张叔列传》。 [48] 谒音揖,登门请见。 引申为通报求见的名刺(犹今名片)。 受平谒,接受陈平的名片,为他通报于汉王。 [49] 入见平,引陈平入见于汉王。 [50] 罢,就舍矣,好,你到客舍去歇歇罢! [51] 为事来,为有要事而来。 陈平大概挟有楚的机密事件来告汉王,故下言不可以过今日。 [52] 说之,高兴地接受他的话。 说读如悦。 [53] 参乘已见《项纪》校释〔321〕。 典,掌管。 护,监临。 典护军,谓使掌管监临诸将。 [54] 音欢,亦读如喧,哔闹。 [55] 即与同载,与上使为参乘相应。 [56] 长者,诸将自谓,他们自以为行辈都在陈平之上。 《汉书》、《汉纪》述此事监护下都无军字,该是对的。 反使监护长者,反教陈平监护吾等前辈之人么! [57] 愈益幸平,更加亲近陈平。 [58] 彭城、荥阳、广武已见《项纪》校释〔82〕、〔473〕、〔507〕。 韩王信故韩襄王之孙,张良徇韩地,得信,以为韩将。 从沛公入武关,拜为韩太尉,将兵略得韩地十馀城,遂立为韩王。 后从破项羽,汉高帝乃封之于颍川。 后徙太原,为匈奴所围,屡使使求和。 帝疑而责之,信遂亡走匈奴。 汉遣柴武等击杀之。 《史记》有《韩王信卢绾列传》。 与先为齐王,后为楚王,更为淮阴侯的韩信同时,但并非一人。 [59] 绛侯即周勃,《史记》有《绛侯世家》。 灌婴,睢阳人,以中涓从汉高帝,封颍阴侯。 吕后死,婴与周勃、陈平共诛诸吕,立文帝,进太尉,旋代勃为丞相。 《史记》有《樊郦滕灌列传》。 咸,皆也。 [60] 冠玉,饰冠之玉。 如冠玉耳,有空好看之意,故下云其中未必有也。 [61] 不中,不合。 中读去声。 [62] 让,责问。 召让魏无知,召魏无知来责问他。 [63] 能,能力;才能。 行,行为;品行。 [64] 尾生,古之守信人。 孝己,殷王武丁之子,有孝行。 胜负之数,决定胜败的计算。 今有之数,言虽有守信行孝的行为,而于决胜之计无益的人。 [65] 不读如否。 顾其计利国家不耳,犹言但问他的计谋是否确与国家有利罢了。 不,蜀本作事,该是差的。 [66] 信者固多心乎,与上反覆乱臣相应,犹言有信用的人原来这样多心(不安心专一)么? 固通故。 [67] 昆,兄也。 昆弟,泛指兄弟行。 [68] 顾,《汉书陈平传》作愿(编者按:繁体作願),较顺,当依。 [69] 具在,犹言原封未动。 [70] 封输官,原封上缴给公家。 [71] 请骸骨,乞退辞职之意。 参看《项纪》校释〔489〕。 [72] 中尉本掌徼循京师之官,后改执金吾,为九卿之一。 此护军中尉,当系临时特设者,以卿秩专任监军,故下云尽护诸将。 与前以参乘典护军对看,地位更为隆重了。 [73] 廉是廉隅。 节是风节。 廉节好礼,言为人狷介而有棱角,并且爱好礼貌。 [74] 行功,论功行赏。 爵邑,授官爵,封食邑。 [75] 重,爱惜。 此有吝啬意。 重之,即吝于行功爵邑。 [76] 饶,宽裕。 此有舍得意。 饶人以爵邑,舍得把爵邑给人家。 [77] 顽钝嗜利,廉节之反。 无耻,好礼之反。 归,百衲本作过。 [78] 袭,采取。 [79] 指麾则定矣,与上纷纷何时定乎相应,言顾盼之间即可安定的。 麾通作挥。 [80] 恣音恃,逞情;放肆。 恣侮人,任意侮辱他人。 [81] 有可乱者,有动摇的因素而可以乘机扰乱它。 [82] 骨鲠之臣,犹直臣,肯直言极谏,如骨鲠在喉,不能不倾吐而出也。 亚夫即范增,与锺离眜(当作眜,说见《项纪》校释〔536〕)、龙且、周殷皆已见《项纪》。 [83] 意,疑也。 意忌,疑虑而多猜忌。 下意不信之意亦同。 [84] 内相诛,内部倾轧而致互相残杀。 [85] 宣言,公开传播。 [86] 恶草具,粗劣的食物。 [87] 蹑音聂,踹也。 蹑汉王,暗中踹汉王的脚,示意给他不要让齐使惊疑。 [88] 常通尝。 臧荼已见《项纪》校释〔400〕。 汉五年(公元前二○二)秋,荼反汉,高帝自将击虏之,立卢绾为燕王。 是役,陈平与焉,故云常(尝)以护军中尉从定燕王臧荼。 [89] 汉六年庚子岁,当公元前二○一年。 [90] 汉灭楚后,徙封齐王韩信为楚王,都下邳。 时楚王舍人贲赫告变,故云人有上书告楚王韩信反。 [91] 亟,急也。 阬,蜀本、黄本、百衲本、汲古本都作坑。 亟发兵阬竖子耳,赶快发兵活埋这小子罢了。 极意形容诸将举措的轻忽。 [92] 精兵孰与楚,犹言就兵力的精锐说,你跟楚比谁强呢? [93] 将,指高帝手下现有的将领。 [94] 趣读如促。 趣之战,促使韩信用兵反抗。 [95] 天子亲往诸侯境内巡问职守叫做巡狩,亦作巡守。 天子所至,近旁诸侯皆来朝见述职,故下云会诸侯。 [96] 云梦,古泽薮名。 本为二泽,分跨在大江中游的南北,江南叫梦,江北叫云,开广八九百里。 今湖北省京山县以南,枝江县以东,蕲春县以西,及湖南省华容县以北都是它的区域。 后世逐渐淤成陆地,遂并称云梦。 战国楚时为行围纵猎之地,故汉初尚如此。 今曹湖、梁子湖、斧头湖等若断若续的数十个大小湖泊,便是云梦泽的遗迹。 此处所云云梦,即指此等地区,并不是专指令湖北省孝感专区的云梦县。 [97] 弟,但也。 与第通。 黄本、汲古本、会注本并作第。 陈,今河南省淮阳县,已见《陈涉世家》校释〔46〕。 [98] 既以游云梦为名,当然不像征伐那样的多带兵马,故云以好出游,就是说出巡时与诸侯为好会(和平的会见)。 [99] 郊迎谒,出郊迎接请见。 简称郊迎,后世遂为出境远接之礼。 [100] 因禽之,趁韩信来迎谒时擒拿他。 禽与擒通。 [101] 随以行,发出使者后随即动身。 [102] 豫具武士,预先准备打手。 [103] 执缚之,抓住韩信后就捆绑他。 [104] 载后车,装入随从的车辆。 [105] 时有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之谚,故云我固当烹,实有无限悔恨之意。 [106] 若、而皆尔、汝之称。 若毋声,而反明矣,犹言你勿叫,你的反情已明白了! 毋,蜀本讹作母。 [107] 反接即面缚,把两手反捆在背后。 [108] 雒阳即洛阳,详参《项纪》校释〔383〕。 [109] 赦音舍,恕罪曰赦。 信本无罪,夺其楚封,而降为淮阴侯,故意说得好听,叫做赦罢了。 淮阴,秦所置县。 故治在今江苏省清江市东南。 [110] 封功臣时,把功状写在符券(或竹符或铁券)之上,剖为两半,半藏宗庙,半给功臣,以为取信。 故云剖符定封。 [111] 代已见《项纪》校释〔388〕。 [112] 卒读如猝,有匆忙、突然之意。 其时高帝自将追韩王信,遂与陈平等卒至平城。 平城,汉所置县。 南北朝东魏时废。 故治在今山西省大同市东。 [113] 匈奴,北方民族,原来散居在山西、陕西、甘肃诸省境,后渐北徙于蒙古之地。 其族随世易名,因地殊号,战国时始称匈奴,亦称胡。 楚、汉之际,其统治者冒顿单于(冒读墨,顿读毒,单读禅。 冒顿,其名;单于,犹中土的帝王)乘机南侵燕、代,边将不能敌,往往私与通款曲。 高帝之追韩王信,遂为冒顿所围。 《史记》有《匈奴列传》。 [114] 单于,蜀本讹作单干。 阏氏读焉支,犹中土的皇后。 使单于阏氏,派人到冒顿的皇后那边去有所进说。 [115] 据《集解》引桓谭《新论》:陈平必言汉有好丽美女,为道其容貌天下无有,今困急,已驰使归迎取,欲进于单于。 单于见此人,必大好爱之;爱之则阏氏日以远疏。 不如及其未到,令汉得脱去;去亦不持女来矣。 《匈奴列传》云:阏氏乃谓单于曰:两主不相困,今得汉地,而单于终非能居之也。 冒顿与韩王信之将王黄、赵利期(约期叛降),而黄、利兵又不来,疑其与汉有谋,亦取阏氏之言,乃解围之一角。 于是帝令力士皆持满傅矢外乡(拉弓搭箭向外),从解角直出,竟与大军合。 而冒顿遂引兵而去,汉亦引兵而罢,使刘敬结和亲之约。 《新论》以为此策薄陋拙恶,故隐而不泄。 所谓其计秘,世莫得闻,大概指此。 [116] 曲逆(音丘遇)本春秋晋之逆畤。 战国时称曲逆,秦因置县。 故治在今河北省安国县西北四十里。 [117] 壮哉县,叹美之辞。 犹言好雄壮啊! 这座县城! [118] 御史掌图籍秘书,故问以户口之数。 每有封爵,御史与丞相同受诏,亦因此故。 [119] 见读如现。 今见五千户,今日现存五千户。 [120] 汉制:封县侯,所食户数多少不同。 一县之中,除侯所食之户外,馀户仍归有司(公家)。 尽食之,则一县之户都归给封侯了。 汉高功臣尽食一县的,仅有陈平一人。 [121] 汉十年,代相陈豨反,十一年,淮南王黥布反,帝均自将击之。 两役,陈平皆以护军中尉在军中,故云从攻。 豨音希,南楚呼猪为豨,字当从豕。 蜀本、百衲本、汲古本都作狶,误。 陈豨详后《淮阴侯列传》校释〔341〕。 [122] 凡,概括之辞。 凡六出奇计,凡六益封,谓共出六次奇计,共增加六次食邑的户数。 [123] 莫能闻也之能,蜀本、百衲本、汲古本都作得。 [124] 创,伤也。 高帝扶病击黥布,为流矢所中,故还军而病创。 [125] 徐行,慢慢地行。 为病创故。 长安,汉都,故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十三里。 [126] 卢绾(音畹),丰人,与汉高帝同里,且同日生。 及壮,又相爱。 高帝起沛,绾以客从。 汉五年,为将军,从破臧荼,得代立为燕王。 后以陈豨事见疑,亡入匈奴。 匈奴以为东胡卢王。 居岁馀,死胡中。 《史记》有《韩王信卢绾列传》。 [127] 樊哙已见《项纪》校释〔310〕。 以相国将兵攻之,特加相国之号,领兵攻击卢绾。 [128] 短恶(音污)即谗毁,借端找到短处,乘便说坏话。 [129] 冀,希望。 乃冀我死也(读如耶),犹言竟望我死么! [130] 受诏床下,在病榻之前接受密诏。 [131] 传,传舍,即后世的驿站。 驰传,依驿赶往,不容逗留。 [132] 行计之,且行且互相商量这件事。 [133] 媭音须。 吕媭为吕后之妹,妹古称女弟,故云吕后弟。 [134] 宁囚而致上,宁可生囚起来送给汉帝。 上自诛之,听汉帝自己来杀他。 [135] 节,符节,状如曲竿,悬绳以缀节旄,为当时受命传宣的凭信。 [136] 槛车,施栅栏的车,即囚车。 [137] 诣音刈,到达。 [138] 定燕反县,平定燕国胁从反汉的各县。 [139] 行闻,途中听到。 [140] 谗,吕媭之谗。 怒,吕后受谗而发怒。 [141] 时高帝新死,吕后恐东方刘氏诸侯王危害诸吕,故先用遗诏令平与灌婴屯兵于荥阳以观变。 荥阳已见《项纪》校释〔473〕。 [142] 奏事丧前,在高帝的柩前向吕后奏报出差之事。 [143] 值宿宫庭,当警卫之任叫宿卫。 固请得宿卫中,坚求得到宿卫的差使。 [144] 郎中令,九卿之一,掌宫殿掖门户(主管宫廷的守卫)。 武帝时更名光禄勋。 [145] 傅教,帮助他,教导他。 孝惠系史官追称之辞,其时当作皇帝。 [146] 孝惠帝六年壬子岁,当公元前一八九年。 [147] 曹参,沛人,秦时为狱掾。 与萧何同起,佐汉高定天下,封平阳侯。 何死,参代为相国,遵何约束,世称萧规曹随。 《史记》有《曹相国世家》。 [148] 安国,汉为侯国,后为县。 故治在今河北省安国县南。 曹参死后,罢相国,分置左、右丞相。 古时尚右,(以右为尊)故先书王陵为右丞相,后书陈平为左丞相。 [149] 县豪,县中有势力的豪强。 [150] 微时,没有发迹之前。 兄事陵,事王陵如兄。 [151] 少文,不讲究仪节。 任气,感情用事。 [152] 南阳已见《陈涉世家》校释〔110〕。 [153] 古以东乡(同向)之位为尊,项羽欲招王陵,故使其母东乡坐。 [154] 以死送使者,言拼一死送使者,使王陵断绝恋母之心。 [155] 伏剑,引剑自刎。 [156] 卒从定天下,终于从汉王定天下,与上无以老妾故持二心相应。 [157] 雍齿已见《留侯世家》校释〔158〕。 善雍齿,与雍齿交好。 [158] 按表,王陵封安国侯在高帝六年八月,上距曹参等封已后九个月,故云晚封。 [159] 详迁,假意升迁。 会注本作佯迁。 帝太傅,位在三公之上,而无实权。 详迁帝太傅,就是所谓明升暗降。 [160] 谢疾免,称病辞职。 [161] 不朝请,不以时入朝参谒。 [162] 审食其和辟阳,都已见《项纪》校释〔469〕。 [163] 不治,不立治事的处所(没有办公的衙门),使常止宫中,故云常给事于中。 [164] 质音制,抵押品。 [165] 幸,宠幸。 [166] 百官皆因决事,朝中大小官吏都得通过审食其乃能决定政事。 因,依也。 有倚靠、通过之意。 [167] 吕后专倚审食其办事,听到陈平非治事(不管事),正中心怀,故云私独喜。 [168] 面质吕媭于陈平曰,当着吕媭的面对陈平说。 [169] 儿妇人口不可用,当时有此谚语,故上冠以鄙语曰。 [170] 顾君与我何如耳,犹言只要你自问对我怎样罢了。 [171] 孝文皇帝即孝文帝,已见《留侯世家》校释〔263〕。 [172] 本谋也就是真正的主意。 与上伪听之相应。 此为司马迁插叙的话。 [173] 朝而问,因正式朝会而询问。 [174] 决狱,审理和判决的刑狱事件。 [175] 钱谷出入,指全国赋税的收入和国用的支出。 [176] 汗,会注本作汙,误。 沾背,湿透背脊。 [177] 有主者,言自有主管的人。 [178] 责,考询,犹言责成。 廷尉,九卿之一,掌刑辟(执刑以治罪)。 有正,有左、右监。 景帝时曾改名大理,武帝时又复为廷尉。 犹后世的刑部或司法部。 [179] 治粟内史亦九卿之一,掌谷货(粟帛货币之政)。 有两丞。 景帝时更名大农令,武帝时又改称大司农。 犹后世的户部或财政部。 [180] 君所主者何事也,问得精明逼人,与上益明习国家事相应。 也亦读如耶。 [181] 主臣犹惶恐。 后世书牍中每以主臣代惶恐。 [182] 驽,劣马。 驽下,谦辞,犹言愚陋卑下。 [183] 待罪亦谦辞,谓在职恐惧,时时警惕自己有罪责也。 宰相谓佐相天子宰治天下,为君主时代行政首领的荣称。 待罪宰相,犹言忝居行政首领。 [184] 宰相者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陈平解释之语。 虽是强辞,实在是为了神化和尊高宰相的职能和地位。 任其职,蜀本作住其职,误。 [185] 让犹埋怨。 [186] 独不素教我对,犹言单单不肯早点把答对的话教给我。 [187] 盗贼数,指盗贼发生的起数。 彊对,硬凑数字来回答。 彊,蜀本、百衲本、汲古本并作强。 [188] 自知其能,自己知道自己的能力。 [189] 居顷之,与居无何略同,参看前〔37〕和《留侯世家》校释〔38〕。 [190] 一丞相,无分左、右,复萧、曹时相国之旧了。 [191] 孝文帝二年癸亥岁,当公元前一七八年。 [192] 《谥法》:聪明睿哲曰献。 谥为献侯,意盖取此。 [193] 共同恭。 《谥法》:敬事供上曰恭。 陈买之谥盖取此。 [194] 二年卒,陈买在位二年死。 《谥法》:平易不訾曰简。 陈恢之谥盖取此。 [195] 二十三年卒,陈恢在位二十三年死。 蜀本讹作三十六年。 陈何以罪被诛,故无谥。 [196] 按《高祖功臣侯者年表》,曲逆侯陈何在位二十三年国除。 百衲本作三十一年,汲古本作二十一年,其他本子尚有作三十三年者,均误。 [197] 坐,因为。 略,强取。 弃市,在市街上当众处死。 古时刑人于市,取与众共弃之意,故曰弃市。 汲古本弃作棄。 [198] 禁,忌也。 谓道家是禁忌阴谋的。 [199] 吾世即废亦已矣,犹言吾及身便废(失败)也就罢了。 终不能复起,终于不能再兴。 阴祸,暗中积下的祸因。 [200] 陈掌为武帝卫皇后弟大将军卫青之女壻,故云亲贵戚。 [201] 陈掌请续封没有成功,故云终不得。 [202] 黄帝、老子之术,即黄老之学。 道家出于黄、老,故世每称道家为黄、老。 道家主清静,法自然,守静以制动,因物以为用。 此等手段,即所谓黄、老之术。 [203] 方其割肉固已远矣,与前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遥应,言其黄老之术的开始。 以下倾侧称贤相诸语,皆言其黄老之术的施展。 [204] 倾侧扰攘,徬徨不定之貌。 [205] 事多故矣,犹言多事之秋。 [206] 自脱,自免于祸。 [207] 定宗庙,指计诛诸吕,迎立文帝,安定汉室。 [208] 陈平之能善始善终,全凭黄、老之术,一言以蔽之,智谋而已。 故司马迁作此赞,以非知谋孰能当此者乎总结之。 知通智。 孰,谁也。 发布时间:2025-05-19 18:49:06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98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