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女冠子·元夕》全文及赏析_蒋捷 内容: ●女冠子元夕蒋捷蕙花香也。 雪晴池馆如画。 春风飞到,宝钗楼上,一片笙箫,琉璃光射。 而今灯漫挂。 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 况年来、心懒意怯,羞与蛾儿争耍。 一江一 城人悄初更打。 问繁华谁解,再向天公借。 剔残红灺。 但梦里隐隐,钿车罗帕。 吴笺银粉砑。 待把旧家风景,写成闲话。 笑绿鬟邻女,倚窗犹唱,夕一陽一西下。 蒋捷词作鉴赏元宵佳节是历代词人经常吟咏的话题。 在百姓心中,元宵节也最重要,最热闹。 蒋捷这首词作于宋亡之后,词中寄寓了他对故国的深切缅怀之情。 全词起笔“蕙花香也。 雪睛池馆如画。 ”即沉入了对过去元夕的美好回忆:兰蕙花香,街市楼馆林立,宛若画图,一派迷人景象。 极度地渲染了元宵节日氛围。 “春风飞到,宝钗楼上,一片笙箫,琉璃光射。 ”春风和煦,酒旗飘拂,笙箫齐奏,仙乐风飘。 据载,宫中曾做五丈多高的琉璃灯。 地方更有五色琉璃制成的灯。 灯市的壮观,使词人忆起如昨天一般。 “而今灯漫挂。 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 ”“而今”二字是过渡,上写昔日情景,下写今日元夕景况。 “灯漫挂”,指草草地挂着几盏灯,与“琉璃光射”形成鲜明的对照。 “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 ”既写今夕的萧索,又带出昔日的繁华。 “暗尘明月”用唐苏味道《上元》“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诗意。 以上是从节日活动方面作今昔对比。 “况年来、心懒意怯,羞与蛾儿争耍。 ”今昔不同心情的对比。 蛾儿,即闹蛾儿,用纸剪成的玩具。 写今日的元宵已令人兴味索然,心境之灰懒,更怕出去观灯了。 这种暗淡的心情是近些年来才有的,是处境使然。 “一江一 城人悄初更打。 ”从灯市时间的短促写今宵的冷落,并点明词人度元宵所在地即一江一 城随之用了“问”、“但”、“待把”、“笑”等几个领字,写出了自己内心的悲恨酸楚。 “问繁华谁解,再向天公借。 ”提出有谁能再向天公借来繁华呢? “剔残红灺。 但梦里隐隐,钿车罗帕。 ”怀着无可奈何的心情,词人剔除烛台上烧残的灰烬入睡了。 梦中那辚辚滚动的钿车、佩戴香罗手帕的如云士女,隐隐出现。 “吴笺银粉砑。 待把旧家风景,写成闲话。 ”以最一精一美的吴地的银粉纸,把“旧家风景”写成文字,以寄托自己的拳拳故国之思。 银粉砑,碾压上银粉的纸。 旧家风景,借指宋朝盛事。 听到邻家的少女还在倚窗唱着南宋的元夕词。 现在居然有人能唱这首词,而这歌词描绘的繁华景象和“琉璃光射”、“暗尘明月”正相一致。 心之所触,心头不禁为之一动,略微感到一丝欣慰,故以“笑”而已。 这首词风格较为自然,词意始终在流动中,无一凝滞。 在追琢中显出自然之本色。 或直描,或问写,或借梦境,着力处皆词人所钟之情。 本站部分赏析内容来自网络或网友提供,旨在弘扬中华文化,仅用于学习交流,部分未署名皆因原作者无法考证,如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 发布时间:2025-05-20 11:23:36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99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