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医 / 王清任

血府逐瘀汤所治症目

2025-06-21 11:26 读医

血府逐瘀汤所治之病,开列于后。

头痛

头痛有外感,必有发热,恶寒之表症,发散可愈;有积热,必舌干、口渴,用承气可愈;有气虚,必似痛不痛,用参耆可愈。查患头痛者,无表症,无里症,无气虚、痰饮等症,忽犯忽好,百方下放,用此方一剂而愈。

胸疼

胸疼在前面,用木金散可愈;后通背亦疼,用瓜蒌薤白白酒汤可愈。在伤寒,用瓜蒌、陷胸。柴胡等,皆可愈。有忽然胸疼,前方皆不应,用此方一付,疼立止。

胸不任物

江西巡抚阿霖公,年七十四,夜卧露胸可睡,盖一层布压则不能睡,已经七年。召余诊之,此方五付全愈。

胸任重物

一女二十二岁,夜卧令仆妇坐于胸,方睡,已经二年,余亦用此方,三付而愈,设一齐问病源,何以答之?

天亮出汗

醒后出汗,名曰自汗;因出汗醒,名曰盗汗,盗散人之气血。此是千古不易之定论。竟有用补气固表、滋阴降火,服之下效,而反加重者,不知血瘀亦令人自汗、盗汗。用血府逐瘀汤,一、两付而汗止。

食自胸右下

食自胃管而下,宜从正中。食入咽,有从胸右边咽下者,胃管在肺管之后,仍由肺叶之下转入肺前,由肺下至肺前,出膈膜入腹,肺管正中,血府有瘀血,将胃管挤靠于右。轻则易治,无碍饮食也;重则难治,挤靠胃管,弯而细,有碍饮食也。此方可效,全愈难。

心里热(名曰灯笼病)

身外凉,心里热,故名灯笼病,内有血瘀。认为虚热,愈补愈瘀;认为实火,愈凉愈凝。三、两付,血活热退。

瞀闷

即小事不能开展,即是血瘀。三付可好。

急躁

平素和平,有病急躁,是血瘀。一、二付必好。

夜睡梦多

夜睡梦多,是血瘀。此方一、两付全愈,外无良方。

呃逆(俗名打咯忒)

因血府血瘀,将通左气门、右气门归并心上一根气管,从外挤严,吸气不能下行,随上出,故呃气。若血瘀甚,气管闭塞,出入之气不通,闷绝而死。古人不知病源,以橘皮竹茹汤、承气汤、都气汤、丁香柿蒂汤,附子理中汤、生姜泻心汤、代赭旋覆汤、大小陷胸等汤治之,无一效者。相传咯忒伤寡,咯忒瘟病,必死。医家因古无良法,见此症则弃而不治。无论伤寒、瘟疫、杂症,一见呃逆,速用此方,无论轻重,一付即效。此余之心法也。

饮水即呛

饮水即呛,乃会厌有血滞,用此方极效。古人评论全错,余详于痘症条。

不眠

夜不能睡,用安神养血药治之不效者,此方若神。

小儿夜啼

何得白日不啼,夜啼者?血瘀也。此方一、两付全愈。

心跳心忙

心跳心忙,用归脾安神等方不效,用此方百发百中。

夜不安

夜不安者,将卧则起,坐未稳又欲睡,一夜无宁刻,重者满床乱滚,此血府血瘀。此方服十余付,可除根。

俗言肝气病

无故爱生气,是血府血瘀,不可以气治,此方应手效。

干呕

无他症,惟干呕,血瘀之症。用此方化血,而呕立止。

晚发一阵热

每晚内热,兼皮肤热一时。此方一付可愈,重者两付。

血府逐瘀汤

当归三钱生地三钱桃仁四钱红花三钱

枳壳二饯赤芍二钱柴胡一钱甘草一钱

桔梗一钱半川芎一栈半牛膝三饯

水煎服。

【方歌】

血府当归生地桃,红花甘草壳赤芍,

柴胡芎桔牛膝等,血化下行不作劳。

隔下逐瘀汤所治症目

隔下逐瘀汤所治之症,开列于后:

积块

积聚一症,不必论古人立五积、六聚、七症、八瘕之名,亦不议驳其错,驳之未免过烦。今请问在肚肠能结块者是何物?若在胃结者,必食也;在肠给者,燥粪也。积块日久,饮食仍然如故,自然不在肠胃之内,必在肠胃之外。肠胃之外,无论何处,皆有气血。气有气管,血有血管。气无形不能结块,结块者,必有形之血也,血受寒,则凝结成块;血受热,则煎熬成块。竖血管凝结,则成竖条;横血管凝结,则成横条;横竖血管皆凝结,必接连成片,片凝日久,厚而成块。既是血块,当发烧。要知血府血瘀必发烧,血府,血之根本,瘀则殒命;肚府血瘀不发烧,肚腹,血之梢末,虽瘀不致伤生。无论积聚成块,在左肋、右肋、脐左、脐右、脐上、脐下,或按之跳动,皆以此方治之,无不应手取效。病轻者少服,病重者多服,总是病去药止,不可多服。倘病人气弱,不任克消,原方加党参三、五钱皆可,不必拘泥。

小儿痞块

小儿痞块,肚大青筋,始终总是血瘀为患。此方与前通窍活血汤、血府逐瘀汤,三方轮转服之,月余,未有不成功者。

痛不移处

凡肚腹疼痛,总不移动,是血瘀,用此方治之极效。

卧则腹坠

病人夜卧腹中似有物,左卧向左边坠,右卧向右边坠,此是内有血瘀。以此方为主,有杂症,兼以他药。

肾泻

五更天泄三、两次,古人名曰肾泄,言是肾虚,用二神丸、四神丸等药。治之不效,常有三、五年不愈者。病不知源,是难事也。不知总提上有瘀血,卧则将津门挡严,水不能由津门出,由幽门入小肠,与粪合成一处,粪稀溏,故清晨泻三、五次。用此方逐总提上之瘀血,血活津门无挡,水出泻止,三、五付可全愈。

久泻

泻肚日久,百方不效,是总提瘀血过多,亦用此方。

隔下逐瘀汤

灵脂二钱炒当归三钱川芎二钱桃仁三钱研泥

丹皮二钱赤芍二钱乌药二钱元胡一钱

甘草三钱香附钱半红花三钱枳壳钱半

水煎服。

【方歌】

隔下逐瘀桃牡丹,赤芍乌药元胡甘,

归芎灵脂红花壳,香附开郁血亦安。

作者王清任(1768-1831),字勋臣,河北省玉田县人,世居玉田县鸭鸿桥。曾做过武库生,后至北京行医,是嘉庆至道光年间的名医。 王清任的主要著作为《医林改错》,这是一部几百年来令医学界争论不休的书。书中主要阐述了两个方面的观点。其一便是“改错”,王清任认为,我国古代医书中对人体脏腑的位置、大小和重量的描述并不确切,他曾在瘟疫流行的灾区观察未掩埋的儿童尸体300多例,逐一进行了解剖和观察,绘制了大量的脏腑图。他认为前世许多医书的讲法不正确,须改正,故书名便为《医林改错》;另一主要内容主要表明了他对人体气血的一个特殊的认识。他认为气与血皆为人体生命的源泉,但同时也是致病因素。不论外感内伤,对于人体的损伤,皆伤于气血而非脏腑。气有虚实:实为邪实,虚为正虚;血有亏瘀,亏为失血,瘀为阻滞。他认为瘀血是由于正气虚,推动无力造成的,故血瘀证皆属虚中夹实。故而他倡导“补气活血”和“逐瘀活血”两大法则,这就是他的著名的“瘀血说”。

猜你喜欢

  • 卷十六·数集

    调经调经乃治女病之首重。盖女子以血为主。一月一行,谓之月经。经者常也,如月之盈亏有常期也,若或前或后,或乍前乍后,或闭或通,此皆失其常候,不可不用药以调之。调之之法,昔人专以理气补养心脾为主。以脾为生..

    4 读医 2025-08-04
  • 卷十五·数集

    小便不通(交肠、关格二症附后。)小便不通,匪细故也。少腹急痛,状如复碗。奔迫难禁。期朝不通,便令人呕,数日不通则死。一见呕逆,便不可救。故内经论二便不通,最急之候。无分标本,宜先治之。经云∶胞〔即子宫..

    3 读医 2025-08-04
  • 卷十四·数集

    头痛头为天象,六腑清阳之气,五脏精华之血,皆会于此。故外感六淫之邪,与脏腑上逆之气,或蔽复其清明,或瘀塞其经络,咸能作痛。昔人云∶头者身之元首,一有痛楚,无论标本,宜先治焉。但致痛之因不一,宜各推类求..

    6 读医 2025-08-04
  • 卷十三·书集

    痿痿者,痿弱无力,举动不能也。经言∶五脏皆能使人痿。以五脏各有所主,如肺主皮毛,心主血脉,脾主肌肉,肝主筋膜,肾主骨髓。所主不同,故有脉痿、肉痿、筋痿、骨痿之异。然经又谓五脏因肺热叶焦,发为痿 。〔足..

    7 读医 2025-08-04
  • 卷十二·书集

    咳嗽咳嗽必由于肺,故黄帝有肺令人咳之问。而岐伯则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其寒饮食入胃,从胃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

    6 读医 2025-08-04
  • 虚劳所忌饮食诸物及却病之法并忌火炙

    烟为辛热之魁,酒为湿热之最。凡姜、椒、芥、蒜及一切辛辣热物,极能伤阴,断不可用,并一应生冷滑肠坚硬之物,亦宜戒食,恐伤脾胃也。又当远房帷,戒恼怒,释忧思,免劳碌,为第一义。经言肾主闭藏,肝主疏泄,二脏..

    5 读医 2025-08-04
  • 虚劳所宜饮食药物及养生之法

    白花百合汤。麦冬汤、取其清肺止嗽。真玉露霜,取其清痰解热。人乳为补阴神品,童便乃降火仙方,大有起死之功。甘梨生食,能清火,蒸熟则滋阴,亦有回生之力。苡仁汤,肺热脾虚,服之有益。莲心汤,芡实粥,遗精泄泻..

    4 读医 2025-08-04
  • 卷十一·书集

    虚劳 节虚劳所宜饮食药物及养生之法虚劳所忌饮食诸物及却病之法并忌火炙

    6 读医 2025-08-04
  • 卷十·御集

    伤食伤食者,必恶食嗳腐,吞酸痞胀,腹满倦怠气急。或腹痛,或吐泻,或秘结,或发热,皆为伤食之候。经曰∶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虞天民云∶凡伤食者,皆原中气不足,宜以补益为要,但治法有先后,不可倒施。故物伤之..

    3 读医 2025-08-04
  • 卷九·御集

    肿胀肿者,肌肉之肿,肿于面目四肢者也。胀者,腹中之胀,胀于胸腹之间者也。肿为轻而胀为重。肿胀兼有,虽重犹可十全其五。此症有虚有实,若面目四肢,咸无肿形,但腹胀大如鼓,是名单腹胀,亦曰鼓胀,属虚者多重而..

    3 读医 2025-08-04
  • 痢疾一证,其所下者,或赤或白,或脓或血,或脓血相杂,或痛或不痛,必里急后重,数至圊而不能便。有呕恶胀满者,有噤口不食者,有寒热往来者。景岳论此症,当分表、里、寒、热、虚、实施治。其言曰∶凡邪因表者,必..

    6 读医 2025-08-04
  • 疟者,虐也。寒则汤火不能温,热则冰水不能寒,寒热令人难当,故曰∶疟也。凡人从未发疟者,名为胎疟。自幼发者多轻,中年发者必重,老年发者多危。经言∶疟之始发,必先毫毛竖立,伸欠,乃作寒栗鼓颔,腰脊俱痛。寒..

    4 读医 2025-08-04
  • 湿有自外而得者,有自内而生者,有风湿相搏者,有湿热相搏者,有独伤于寒湿者。自外而得者,如在天之湿,雾露雨雪是也。在地之湿,冰水泥泞是也,在人之湿,汗出沾衣,未经解换是也。但清邪则先伤上部。先伤表之营卫..

    4 读医 2025-08-04
  • 卷八·御集

    中暑(中与伤同)温疟痢(经谓之肠,后人又名滞下。)

    7 读医 2025-08-04
  • 伤风

    伤风一症,须审时令,更分轻重。若在冬令严寒,感之而重者,即为风伤卫传经之伤风,在三时则为感冒风邪轻症。经曰∶伤于风者,上先受之。故伤风必肺先受邪,又曰内症。经曰∶内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盖肺..

    6 读医 2025-08-03
  • 燥之与湿,有霄壤之殊。燥者天之气也,湿者地之气也。春月地气动而湿胜,秋月天气肃而燥胜。故春分以后之湿,秋分以后之燥,各司其政。奈何《内经》言秋伤于燥,误作湿字,后贤弗察其讹,皆谓秋伤于湿,如是则必指夏..

    7 读医 2025-08-03
  • 卷七·射集

    中风燥伤风火

    6 读医 2025-08-03
  • 伤寒、温病附方

    麻黄汤治冬月正伤寒,太阳经营分受邪〔寒则伤营。〕头痛发热恶寒,〔膀胱经脉,上额入络脑,还出别下项,故太阳头痛自额至巅顶脑后。痛连风府,寒邪外束,则玄府闭,阳气不得散越,乃郁而为热,寒邪在表,不得复任寒..

    5 读医 2025-08-03
  • 温热

    温热病者,乃感冒时令之温邪热邪为病,发于三、四五、六月者是也。世俗不知,概以春夏秋三时感冒,俱称为伤寒,辄用仲景节庵诸书,发表温里之法,误杀苍生,不得不辨。今将四时感冒症脉病名,逐一详明,庶不误治。夫..

    7 读医 2025-08-03
  • 卷六·射集

    伤寒温热 伤寒温病附方

    4 读医 2025-08-03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