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东坡乐府笺 / 龙榆生

序論

2025-07-03 17:09 东坡乐府笺

我們祖國的詩歌,自《詩經》以來,綿歷二千數百年之久,不斷産生着豐富多彩的新形式。這些新形式的産生,最初都是經過勞動人民的辛勤創作,和音樂有着不可分割的關係。但是發展到了相當時期,它就會脱離母體而獨立生存,開拓它的廣大園地,在詩歌史上特放異彩。蘇軾在長短句歌詞上的偉大貢獻,就是一個最好的例證。

一般所説的詞,宋人也把它叫作樂府。它是依附唐、宋以來新興曲調從而創作的新體詩,是音樂語言和文學語言緊密結合的特種藝術形式。這種倚聲填詞的新形式,從唐、五代以迄北宋仁宗朝的作家柳永,積累了許多的經驗,把長短句的新體詩完全音樂化了。五、七言近體詩進一步發展以後,由於不斷的音樂陶冶,不期然而然地會有句讀不葺(李清照説)的長短句的新體格律詩的出現。蘇軾看準了這個發展規律,也就不妨一洗綺羅香澤之態,擺脱綢繆宛轉之度(胡寅《酒邊詞序》),從曲子中解放出來,在詞壇獨樹一幟,打開以詩爲詞(陳師道説)的新局面。這正好表示他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確是能够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王灼《碧雞漫志》卷二)的。

在横放傑出的東坡詞派尚未崛興之前,對長短句歌詞形式的建立有很大功績的,在晚唐則有温庭筠,能逐絃吹之音,爲側豔之詞(《舊唐書》列傳卷一百四十下);在北宋則有柳永,爲教坊樂工所得新腔創作歌曲(《避暑録話》卷三)。這樣,把唐、宋以來新興歌曲的音樂語言和文學語言緊密結合起來了。一般不懂音律的詩人,有了這個定型的新形式,如令、引、近、慢等,就可以照着它們的固定形式,體會每一詞牌的不同情調,從心所欲地來説作者自己所要説的話。温、柳二家的開創之功,是不容抹殺的。南宋愛國詩人陸游也曾説過:飛卿《南鄉子》八闋,語意工妙,殆可追配劉夢得《竹枝》。(《渭南文集》卷二十七《跋金奩集》)。蘇軾雖與柳永立於對立地位,但讀到他的《八聲甘州》霜風淒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還不免要贊美一聲:此語於詩句,不減唐人高處。(《侯鯖録》卷七)蘇詞的作風,固然脱盡了温、柳二家的羈絆;但對創調方面,如果没有温、柳在前爲詞壇廣闢園地,那他也就很難寫出這許多無意不可入,無事不可言(《藝概》卷四)的好詞來。飲水思源,不能不在這裏特提一下。

從九六〇年至一一二六年,就是所謂北宋時代。五代以來長期割據的分裂局面,到了宋太祖趙匡胤定都汴京(開封)以後,中國復歸於統一。人民經過長期的休養生息,社會經濟也漸漸繁榮了起來。孟元老《東京夢華録序》談到當日汴京的繁盛情形,是:新聲巧笑於柳陌花衢,按管調絃於茶坊酒肆。都市繁華達到這樣的程度,就爲新聲歌曲創造了發榮滋長的必要條件。柳詞所以爲當時廣大人民所喜愛,是有它的社會基礎的。可是統治階級的粉飾太平,掩蓋不了當時的階級矛盾。宰相吕蒙正就曾説起:都城,天子所在,士庶走集,故繁盛至此。臣嘗見都城外不數里,飢寒而死者甚衆。(《宋史》卷二百六十五)人民遭受到這樣悽慘的境遇,有良心的詩人,是不能熟視無覩的。加上仁宗朝(一〇二三一〇六三)對西夏用兵的累遭慘敗,民族矛盾因之日益加深。富有愛國主義思想的詩人如蘇軾、黄庭堅等,就把西夏這個敵國刻刻放在心上,而有甘心赴國憂的雄圖。不但蘇詞有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獵詞》)的豪語,連黄庭堅謫貶黔中時,還把静掃河西(《山谷詞洞仙歌瀘守王補之生日》)寄希望於他的朋友。這些情況,反映到詩人們的思想感情上,是不容許再像柳永那樣,把生活圈子局限在淺斟低唱的偎紅倚翠中了。關西大漢,鐵綽板,銅琵琶,唱大江東去(《吹劍録》),恰好是適應時代要求,發揮了蘇軾的創造性,用來打開南渡諸愛國詞人的新局面,這不是什麽偶然的。

蘇軾是一個奮厲有當世志(《墓誌銘》)的文人。雖然他的政治見解偏向保守,和王安石立於反對地位,但他畢竟具有愛國思想,而且是站在人民一邊的。他到處興修水利,抑制豪強,連在謫貶黄州和惠州、瓊州時,都和農民相處得很好,並不把個人遭遇戚戚於懷。這是何等坦蕩的胸襟,何等壯闊的抱負!他自己説:作文如行云流水,初無定質,但當行於所當行,止於所不可不止。雖嬉笑怒駡之詞,皆可書而誦之。(《宋史》卷三百三十八本傳)他的散文和詩、詞,風格都是一貫這樣的。蘇轍替他作的《墓誌銘》,提到他的思想發展,最初是留意於賈誼、陸贄的政論;後來又愛好《莊子》,説是:吾昔有見於中,口未能言;今見《莊子》,得吾心矣!終乃深契於佛教的禪宗,參之孔、老,博辯無礙。他的思想無疑還有消極的一面,但他在實際行動中,關心人民的痛苦,所以能够在顛連困苦的謫貶生活中,得到廣大羣衆的同情和敬愛。同時他的胸襟開闊,不介懷於個人的得失,不以一時挫抑動摇他的心志,一直抱着積極精神來追求現實和真理。像那最爲廣大讀者所傳誦不衰的作品,如《赤壁賦》及《水調歌頭中秋》詞,都是這種思想感情的表現。他的創作方法是隨物賦形,做到非有意於文字之爲工,不得不然之爲工(《遺山文集》卷三十六《新軒樂府引》)。所謂滿心而發,肆口而成,所謂不自緣飾,因病成妍。(同上)就是説他不過分注意文字的雕琢,而作品中貫串着真實的思想感情。這是從多方面的學養和實際生活的體驗中得來的。

所謂横放傑出,自是曲中縛不住的東坡詞,不等於説他全不講究音律。王灼説:東坡先生非心醉於音律者。(《碧雞漫志》卷二)陸游説:先生非不能歌,但豪放,不喜裁剪以就聲律耳。(《歷代詩餘》卷一百十五)這都只是説明蘇詞不肯犧牲内容來遷就形式,千萬不可誤解,認爲學習蘇詞可以破壞格律。破壞格律,就不能够算作長短句歌詞;死守格律而不能够充實内容,那也就會失却它的文學價值。陸游曾經聽到晁以道説起:紹聖初,與東坡别於汴上,東坡酒酣,自歌古《陽關》。(同上)我們再看他自己寫的《陽關曲》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把來和王維的《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逐字對勘,連四聲都不肯輕易出入。他在黄州,櫽栝陶淵明《歸去來辭》作《哨遍》,明明説道:使就聲律,以遺[董]毅夫。使家僮歌之,時相從於東坡,釋耒而和之,扣牛角而爲之節。(《東坡樂府》卷二)這難道不是作者重視詞的音律的最好證明嗎?南宋以後所謂豪傑之詞,自儕於蘇、辛一派,如陳亮、劉過、劉克莊等,雖然集子中也有些壯顔毅色、可以立懦的佳作,但是充滿了生硬字面,讀來格格不易上口,失掉了詞的音樂性,這是不能藉口學蘇而自護其短的。

當柳七樂章風靡一世的時候,蘇軾挺身而出,指出向上一路,和他對抗。雖然他的朋友和學生如陳師道、張耒、晁補之等,都不但不敢明目張膽地起來擁護他的主張,而且還是抱着懷疑態度,但他自己却憑着滿腔的逸懷浩氣,只管我自用我法地不斷寫作。這也證明他是確有遠見卓識,看準了長短句歌詞的發展道路,纔有勇氣這樣堅持到底的。風氣一開,於是他的學生黄庭堅、晁補之跟着他走了,他的後起政敵葉夢得也仿效起他的作風來了。北宋末、南宋初期,所有詩人志士,於喪亂流離中,往往藉這個長短句歌詞來發抒愛國思想,以及種種悲憤激越的壯烈懷抱,有如岳飛的《滿江紅》,張孝祥的《六州歌頭》,張元幹的《賀新郎》、《石州慢》等,以至陳與義、朱敦儒、韓元吉、向子諲、楊萬里、范成大、陸游、陳亮、劉過等的某些作品,幾乎没有一個不受東坡影響的。這個横放傑出的詞風,一方面也推向北方發展,有如金代作家吴激、蔡松年等,以及元好問《中州集》中所録諸作家,也很少不是蘇詞的流派。辛棄疾懷抱喑嗚鷙悍(劉辰翁《辛稼軒詞序》)的雄才,突騎渡江,以恢復中原自任;同時把移植金國的蘇詞種子,挾以俱南,於原有基礎上作進一步的發展。所謂稼軒斂雄心,抗高調;變温婉,成悲涼(周濟《宋四家詞選序論》)。蘇詞發展到了稼軒,於是文學史上所大書特書的蘇辛詞派纔得正式建立,從而使這個特種藝術形式充實了它的内容,不妨脱離音樂而獨立生存,爲長短句歌詞延長了七八百年的生命。宋末作家如劉克莊、文天祥、劉辰翁等,金末作家如元好問,以迄清代作家如陳維崧、吴偉業、曹貞吉、顧貞觀、蔣士銓、王鵬運、文廷式、朱祖謀等,雖然因了作者的身世不同而異其造詣,都或多或少地受到東坡詞格的熏陶,在一些代表作品中,還凜然有它的生氣。窮源竟委,蘇軾在詞學上的地位,是不可動摇的。

二十二年前,我曾從南陵徐積餘先生借得舊鈔傅榦《注坡詞》殘本,並依朱彊村先生編年本《東坡樂府》重加排比箋釋,寫定爲《東坡樂府箋》三卷。初版剛出,遇到日本侵略者來犯,傳本遂稀。兹因各方要求,略爲訂補,並增蘇轍所撰《墓誌銘》及各家對蘇詞的評語,仍託商務印書館重印。試論蘇詞的特點和它的影響所及,以供參考。不當的地方,希望讀者隨時指正。

一九五七年九月十四日,龍榆生寫於上海。

序一

詩文集非出手定,爲後人所輯録者,往往次序凌獵,讀者不得尋迹相證,以窺其旨,於是乎有編年;摛藻遣詞,字有來歷,校正譌舛,必詳其源,於是乎有箋注。東坡詩前有百家王注,毗陵邵長蘅、海寧查慎行、桐鄉馮應榴、仁和王文誥踵起編年校補,可謂備矣。獨其詞别本單行,未有從事編注者。歸安朱漚尹侍郎,始爲之校訂編年,刊之《彊村叢書》中。吾友萬載龍君榆生,好學深思,以能詩詞,先後教授於廈門、上海諸大學。暇日復取漚尹所編本,考證箋注,精覈詳博,靡溢靡遺。夫詞於文章,先輩所視爲小道也。然以古例今,街巷謳謡,輶軒所采,士夫潤色,升歌廟堂,《三百篇》亦周代之詞耳。古今文字嬗降,詩變爲五七言,又變而爲詞,爲南北曲,愈近則愈切於民俗國故。詞莫盛於趙宋,《樂章》、《片玉》,幾乎家絃户誦。東坡在當時,異軍特起,孤抱幽憂,託於風人微旨,宜榆生好之篤而考訂之勤也。比集朋輩爲漚社,月課一詞,座中榆生年最少,著述最矜慎。箋方畢,齎稿就予,殷殷求益。予不能有助於榆生也,因爲序言以歸之。新建夏敬觀。

序二

宋人論蘇子瞻詞者曰:東坡樂府如教坊雷大使舞,雖極工,終非本色。又曰:東坡詞如天仙化人,飛空無迹。綜二者之説,似東坡詞不得爲正宗者。吾謂古今中外之文學,皆以表其心靈。故胸襟見識、情感興趣,觸景而發,遂成詠唱,初無一定之矩矱也。後人艱於創作,自縛於窠世而不能出,遂反奉爲金科玉律。其合者固亦足趾美前修,下者遂馴致遺神存貌。聲病嚴而詩道衰,九宫格出而字學壞,豈不皆以是歟?東坡詞之於律何如,今已不能詳析,抑亦無事争辯。要其胸襟見識、情感興趣,非猶乎其時之人之作也。前之李重光、馮延巳、大小晏、歐陽永叔,後之辛稼軒、王碧山,肸蠁潛通者,僅此而已。此數子之作,其有當於詞之本色否歟?抑别有其本色,如詩之墨守聲病,字之牢依九宫格,然後爲工歟?蓋聲病、九宫格,規矩準繩之事也。胸襟見識、情感興趣,神而明之之事也。舍神明而拘繩墨,斯正軌歟?所謂上繼風騷者,僅如是歟?抑宋代詞家多矣,卓然名世者,無慮數十,撦撏規橅,籠罩至今。自元訖今,仿晏、張、秦、柳、周、賀、姜、辛、吴、王,以至花間、陽春、南唐二主者,蓋靡所不有,獨未聞有真能學蘇者。粗才摇筆稱學蘇、辛,實則蘇、辛真諦毫未夢見,此不能稱爲學蘇也。豈超絶古今,直不容人學步歟?蓋東坡之詞,純表其胸襟見識、情感興趣者也,規矩準繩,乃其餘事。故論者至以爲非本色,而不能以學。所謂天仙化人,殆亦此意。爲詞者不究其胸襟見識、情感興趣,而徒規矩準繩之是務,宜其於蘇門無從問津也。此乃論詞之體格耳,偭越者幸勿以爲藉口。張皋聞、周保緒頗知此意,故所作間涉藩籬。近日,王幼遐、文道希益暢其説。緣是詞之體益尊而境益廣,斯實詞學興衰一大關鍵,論學者所不可不察也。治詞者沿此以求其本,猶習畫者冥通摩詰、道子,復何院本之足云?故論詞而尊蘇,實爲正眼法藏,而非旁門左道。至力薄者舉鼎絶臏,貌取者畫虎類犬,則學者之過,而非師之咎也。東坡詞夙少完本,兹龍君萸生萃各本互勘,寫定爲《東坡樂府箋》三卷,體例詳贍,搜采廣博,于詞之獨到處,尤多發微。余喜其志之同也,漫述所見如右,期相印證。至編校之精核,有目共賞,固無事贅言也。是爲序。一九三二年五月,番禺葉恭綽。

序三

昔李東陽論坡詩,謂漢魏以前,詩格簡古,不得著細事長語。杜詩稍爲開闢,韓一衍之,蘇再衍之,於是情與事無不可盡。此説也,予以爲尤合於論坡詞。蓋詩至玉川、逋翁,縱横奇詭,已非杜、韓所能牢籠,雖坡無以遠過。若其詞横放傑出,盡覆《花間》舊軌,以極情文之變,則洵前人所未有。擷其粗迹,凡有數創焉。杜、韓以議論爲詩,宋人推波以及詞,若山谷、聖求、坦庵、竹齋諸家之論禪,重陽、丹陽、磻溪、清庵諸羽流之論道,以及稼軒、中庵、方壺、西崖之論文,徐鹿卿、陸牆東之論政,枝歧蜕嬗,溯其源實出於坡之《如夢令》、《無愁可解》,仲淹、半山,未足比數。此其一也。曹公謝客,好摭經子入詩,在詞則坡之《醉翁操》、《西江月》、《浣溪沙》爲其權輿。後來龍洲、竹齋之用《語》、《孟》,稼軒、方壺之用《詩》、《騷》,清庵、虚靖之用《易》、《老》,以及方壺衣絮之取義《淮南》,蘆川稷雪之數典《詩疏》,雖落言筌,無嫌質實。《樂府指迷》以不用經典爲清真冠絶者,非可持繩諸賢不羇之駕。此其二也。湯衡序《于湖詞》,謂元祐諸公嬉弄樂府,寓以詩人句法,發自坡公。此殆指《水調歌頭》之櫽括韓詩,《定風波》之裁成杜句。他如以《歸去來辭》諧《哨遍》,以《山海經》協《戚氏》,合文入樂,尤坡之創製。繼起如石林、陽春、遯庵、道園、後村、竹山,皆有括淵明、李、杜之詩,馬遷、蘇、歐之文。吾鄉林正大《風雅遺音》且裒爲專集,固近緒餘,亦見創格。此其三也。荆公、子野始稍稍具詞題,然寂寥短語,引意而止。坡之《西江月》、《滿江紅》、《定風波》,皆繫詳序,《水龍吟》一章,尤斐然長言,自成體製。效之者稼軒、明秀、遺山、秋澗、蘋洲,皆二百餘字,方是間之《哨遍》,明秀之《雨中花》,皆逾三百字,白石且以四百數十字序《徵招》。詩人製題之風,浸淫及詞,撢其朔亦必及坡。此其四也。要之,令詞自晏、歐以降,其勢漸窮,耆卿闡其變於聲情,東坡肆其奇於文字,昔之以瑩冰暉露、不著迹象爲尚者,至是泮爲江河而沛然莫禦,蓋自凝而散,合其道於詩文矣。四端旨要,無以逾此。雖云禁囿既開,横流亦濫,其功罪未可遽論,然此豈暖姝拘墟之徒所當容議哉?榆生此箋,繁徵博稽,十倍舊編,東坡功臣,無俟乎揚贊。委爲弁言,聊舉碎義,祈爲讀坡詞者之一助。若云管窺筐舉,未覽其全,則詹詹固無所逃難也。一九三四年十月,永嘉夏承燾敬序。

苏东坡是我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词人,历来深受研究者和爱好者的关注。《东坡乐府笺》由清代著名学者朱孝臧编年校注,近代词学大师龙榆生作笺,是当今研读苏词不可或缺的文本。本书书首汇集《东坡先生墓志铭》、东坡词评等苏轼研究相关材料。正文部分包括本文、校记、朱孝臧注、龙榆生笺等内容。苏词本身之优美精彩固不必说,朱、龙二位大家的笺注考证详实、注解精到。引次据商务印书馆1958年本,重新整理,读者极便检索。相信它的出版会受到广大苏轼研究者、爱好者的欢迎。

猜你喜欢

  • 附録 序跋

    傅共注坡詞序東坡□□□□天下,其爲長短句數百章,世以其名尚□□□□閨窗孺弱,亦知愛玩。然其寄意幽渺,指事深遠,片詞隻字,皆有根柢。是以世之玩者,未易識其佳處。譬猶瓌奇珍怪之寶,來於異域,光彩眩耀,人人..

    3 东坡乐府笺 2025-07-03
  • 東坡樂府箋卷三不編年

    水龍吟小溝東接長江,柳隄葦岸連雲際。煙村瀟灑,人間一鬨,漁樵早市。永晝端居,寸陰虚度,了成何事。但絲蓴玉藕,珠秔錦鯉,相留戀,又經歲。因念浮丘舊侣,慣瑶池、羽觴沉醉。青鸞歌舞,銖衣摇曳,壺中天地。飄墮..

    5 东坡乐府笺 2025-07-03
  • 東坡樂府箋卷二

    壬戌 《年譜》:元豐五年壬戌,先生年四十七,在黄州。寓居臨臯亭,就東坡築雪堂,自號東坡居士。三月,以事至蘄水。秋七月,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十月,又遊之。水龍吟閭丘大夫孝終公顯嘗守黄州,作棲霞樓,爲郡..

    3 东坡乐府笺 2025-07-03
  • 東坡樂府箋卷一

    壬子 《年譜》:神宗熙寧五年壬子,先生年三十七,在杭州通判任。浪淘沙昨日出東城,試探春情。牆頭紅杏暗如傾。檻内羣芳芽未吐,早已回春。綺陌歛香塵,雪霽前村。東君用意不辭辛。料想春光先到處,吹綻梅英。【校..

    5 东坡乐府笺 2025-07-03
  • 東坡詞評

    龍榆生輯録宋陳師道後山詩話退之以文爲詩,子瞻以詩爲詞,如教坊雷大使之舞,雖極天下之工,要非本色。今代詞手,惟秦七、黄九爾,唐諸人不迨也。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四十二引王直方詩話東坡嘗以所作小詞示无咎..

    5 东坡乐府笺 2025-07-03
  • 東坡先生墓誌銘

    蘇轍予兄子瞻謫居海南。四年春正月,今天子即位,推恩海内,澤及鳥獸。夏六月,公被命渡海北歸。明年,舟至淮浙,秋七月,被病,卒於毘陵。吴越之民相與哭於市,其君子相與弔於家。訃聞四方,無賢愚皆咨嗟出涕,太學..

    5 东坡乐府笺 2025-07-03
  • 夢窗詞

    四明吴文英君特著 萬載龍沐勛箋釋瑣窗寒無射商,俗名越調,犯中吕宫,又犯正宫玉蘭紺縷堆雲,清顋潤玉,氾人初見。蠻腥未洗,海谷一懷悽惋。渺征槎去乘閬風,占香上國幽心展。□遺芳掩色,真姿凝澹。返魂騷畹。一盼..

    3 苏门四学士词 2025-07-03
  • 夢窗詞選箋 引論

    詞有疎密二派,蘇辛、周吴,分庭抗禮。夢窗詞爲世推重,蓋始於尹梅津(尹焕字惟曉,山陰人,嘉定十年進士,有《梅津集》,事見《绝妙好詞箋》)。梅津之言曰:求詞於吾宋,前有清真,後有夢窗;此非焕之言,天下之公..

    3 苏门四学士词 2025-07-03
  • 文芸閣先生詞話

    萬載龍沐勛輯予因重校《雲起軒詞》,遂就行篋所攜近人撰述之論及芸閣先生詞者,彙鈔成帙,附刊集後,藉爲學者參究之資。他日續有所得,當爲補入焉。中華民國三十二年一月,沐勛附記於金陵寓廬之荒雞警夢室。歸安朱彊..

    5 苏门四学士词 2025-07-03
  • 雲起軒詞評校補編

    萬載龍沐勛校録予前爲重校集評雲起軒詞,隨手輯録,不及加以簡别,且所得資料不多,未足據爲定本。比承葉遐庵先生就其所藏芸閣先生手稿,録示作詞歲月,並加評語見寄。遐庵先生親炙於芸閣先生,爲時甚久,淵源所自,..

    5 苏门四学士词 2025-07-03
  • 重校集評雲起軒詞補遺

    點絳脣避暑扇力微微,晚風乍喜吹衣帶。蘭臺賦在,一霎炎光改。蒔竹當窗,畫意凴誰會。吟天籟,琴聲自解,曲罷龍歸海。長相思鈿箜篌,纖指柔,一曲吴歌不上喉。時時餳倦眸。錦纏頭,金帶鉤,細喘輕顰博得不。誰知離别..

    2 苏门四学士词 2025-07-03
  • 重校集評雲起軒詞

    萍鄉文廷式著 萬載龍沐勛校輯虞美人眉上鴉(徐刊作雅) 黄釵上鳳,壓得春愁重。竹梢清露滴闌干,中有湘娥幽淚不曾彈。鶯慵蝶倦都無賴,薄恨屏風外。博山鑪子篆香熏,不信罏煙散後作行雲。浪淘沙寒氣襲重衾。似睡還醒..

    4 苏门四学士词 2025-07-03
  • 雲起軒詞鈔序

    雲起軒詞鈔序詞家至南宋而極盛,亦至南宋而漸衰。其衰之故,可得而言之也。其聲多嘽緩,其意多柔靡,其用字則風雲月露紅紫芬芳之外,如有戒律,不敢稍有出入焉。邁往之士,無所用心,沿及元、明,而詞遂亡,亦其宜也..

    3 苏门四学士词 2025-07-03
  • 樵歌參考資料輯

    一 傳記朱敦儒字希真,河南人。父勃,紹聖諫官。敦儒志行高潔,雖爲布衣,而有朝野之望。靖康中,召至京師,將處以學官。敦儒辭曰:麋鹿之性,自樂閑曠,爵禄非所願也。固辭,還山。高宗即位,詔舉草澤才德之士,預..

    4 苏门四学士词 2025-07-03
  • 樵歌補遺

    孤鸞早梅天然標格,是小萼堆紅,芳姿凝白。淡竚新妝,淺點壽陽宫額。東君想留厚意,倩年年與傳消息。昨夜前村雪裏,有一枝先折。念故人何處水雲隔。縱驛使相逢,難寄春色。試問丹青手,是怎生描得。曉來一番雨過,更..

    4 苏门四学士词 2025-07-03
  • 樵歌卷下

    減字木蘭花挼花弄扇,碧鬭遥山眉黛晚。白玉闌干,倚徧春風翠袖寒。難尋可見,何似一雙青翅燕。人瘦春殘,芳草連雲日下山。又尋花攜李〔一〕 ,紅漾輕舟汀柳外。小簇春山,溪雨巖雲不飽帆。相逢心醉,容易堆盤銀燭淚..

    5 苏门四学士词 2025-07-03
  • 樵歌卷中

    木蘭花老後人間無處去,多謝碧桃留我住。紅塵回步舊煙霞,清境開扉新院宇。隱几日長香一縷,風散飛花紅不聚。眼前尋見自家春,罷問玉霄雲海路。又探梅,寄李士舉。前日尋梅椒樣綴,今日尋梅蜂已至。乍開絳萼欲生香,..

    5 苏门四学士词 2025-07-03
  • 樵歌卷上

    聒龍謡肩拍洪崖,手攜子晉,夢裏暫辭塵宇。高步層霄,俯人間如許。算蝸戰多少功名,問蟻聚幾回今古。度銀潢展盡參旗,桂花澹月飛去。天風緊,玉樓斜,舞萬女霓袖,光摇金縷。明廷宴闋,倚青冥回顧。過瑶池重借雙成,..

    5 苏门四学士词 2025-07-03
  • 樵歌 初版出版説明

    朱敦儒字希真,洛陽人。大約生於北宋神宗元豐初年,死於南宋孝宗淳熙初年。在他的將近百年的生命史上,經過了少年承平的生活,也遭逢了國亡家破的巨變;經歷了短暫的宦海升沉,更長期地隱逸生涯裏銷盡了天年。這一切..

    4 苏门四学士词 2025-07-03
  • 柯山詞參考資料輯

    傳記張耒字文潛,楚州淮陰人。幼穎異,十三歲能爲文。十七時,作《函關賦》,已傳人口。游學於陳,學官蘇轍愛之;因得從軾游,軾亦深知之,稱其文汪洋沖澹,有一倡三嘆之聲。弱冠第進士,歷臨淮主簿、壽安尉、咸平縣..

    3 苏门四学士词 2025-07-03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