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版重印说明
词在宋代发展成熟而成为一种新的诗体,出现了大量名家名作,前人曾称之为一代之文学。把赵宋一代的词汇为一编,是唐圭璋先生的创举。唐圭璋先生筚路蓝缕,雪纂风钞,于九三七年编成《全宋词》一书,一九四○年由商务印书馆在长沙排印出版。这部书印数不多,而且由于时代和资料条件的限制,留下了不少遗憾。一九五七年,中华书局承担了古籍整理出版的任务之后,就约请唐先生对《全宋词》进行改编增补,并作校勘断句。经历了两年的修订工作,在一九五九年六月完稿,交给了中华书局。唐先生并点名推荐,可请对词学研究有素的王仲闻先生加以订补。
王仲闻,名高明,以字行。一九○三年生人,著名学者王国维之次子。时因历史问题而赋闲。在中华书局总编辑金灿然和文学编辑组组长徐调孚先生的策划下,委任王仲闻先生为特约责任编辑,作了大量订补复核的工作,特别是利用北京所有的善本、孤本进行了全面认真的校勘,抽换底本,是正文字。从一九六○年七月至一九六二年底初步完成,再由唐先生通读定稿。在发稿之后,又反复校阅,除了在校样上作了必要的修改外,又写出了《订补附记》,为全书作了新的增订。王仲闻先生化了四年多的心血,倾其多年积累的心得,为《全宋词》的订补作出了很大贡献。唐先生曾主动提出,应由王仲闻先生共同署名,但为当时的历史情势所不许,始终未能实现。出书后不久,在一九六六年的一场政治风暴中,王仲闻先生被迫害致死,他的一部专著《读词识小》稿也与人俱毁。这是我们古籍整理事业的一大损失。这次改版重印《全宋词》,我们按照实际情况,恢复了王仲闻参订的署名,借以纪念他的劳绩。
经过十年浩劫,唐圭璋先生仍不断搜集材料,对本书继续增补。一九七九年《全宋词》再次印行时,唐先生又提供了一份《订补续记》。由于不便改编正文,只能附于书后。
本书重印后,孔凡礼先生根据《诗渊》等书,又辑录了四百三十馀首宋词,编为《全宋词补辑》,于一九八一年八月单行出版。
这次改版重印,我们作了全面修订的工作。主要是:一、把原书附录的《订补附记》、《订补续记》中有关排印错误、标点错误、底本错误、失注出处及增补小传与新词等项的修订内容,纳入正编相应的位置。二、编辑部暨孔凡礼等先生阅读中发现的若干问题,经审核后,据以是正有关的讹误。三、孔凡礼先生辑《全宋词补辑》一书,这次经过本人重新加以订补,收入本书正编之后。四、为适应中青年读者的需要,这次改版重印用简体字横排。这样,经过全面修订的改版重印的《全宋词》,无论在整体质量,还是在网罗资料上,都有明显提高,版式也有了更新。希望它为学术界同仁及广大宋词爱好者提供更大的便利。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个别简体字用在《全宋词》中,往往引起对词义的误解,甚至造成难堪的重韵,如头发的发字,等等。对此我们采取慎重态度,根据具体情况,适当保留了某些繁体字形,如髮字,等等,尚希读者谅之。
中华书局编辑部
一九九七年十一月
词总集。今人唐圭璋编。五册。此书旨在收录北、南二宋全部词作,编者一九三一年着手编纂,一九三七年初稿竣事,商务印书馆一九四○年出版。一九六五年重新增补改编,共录入词人一千三百三十余家,词作一万九千九百余首,残篇五百三十首。是编断限,上继《全唐诗》中之五代词,下及一二七九年南宋之亡。凡唐五代词人入宋者,俱以为唐五代人,凡宋亡时年满二十岁者,俱以为宋人, 仅入元仕为高官如赵孟頫者除外。是编以作者为经,以时代先后为序排列。采用词集底本,以善本、足本为主。底本有讹夺者,尽可能以他本校补,并一一注明自出。宋人话本小说中往往载词,多出依讬,此编择其大致可信为宋人所作者,辑为《宋人话本小说中人物词》、《宋人依讬神仙鬼怪词》。元明小说中词题为宋人者,辑为《元明小说中依托宋人词》,以上三种著于编末,列入附录。依托之词或可考见撰人者, 均加按语于后。全书用新式标点,并附引用书目、作者索引,便于查检。唐氏深于词学,是编对词学研究中诸多错误有重要订正。素以收录全面、考校精当而蜚声词坛。一九七九年中华书局出版。唐氏又辑成《<全宋词>补遗》,载于《南京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一九七九年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