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琪
2025-07-08 16:08
全宋词
琪字君玉,华阳人,徙舒(今安徽庐江)。举进士,调江都主簿,天圣三年(1025),召试,授大理评事、馆阁校勘。历集贤校理、知制诰、加枢密直学士。以礼部侍郎致仕,卒年七十二。所制乐府名谪仙长短句,今不传。
定风波
把酒花前欲问天。春来秋去苦茫然。风雨满枝花满地。何事。却教纤草占流年。
试把钿筝重促柱。无绪。酒阑清泪滴朱弦。赖有玉人相顾好。轻笑。却疑春色在婵娟。
祝英台
可堪妒柳羞花,下床都懒,便瘦也教春知道。
望江南
柳
江南柳,烟穗拂人轻。愁黛空长描不似,舞腰虽瘦学难成。天意与风情。
攀折处,离恨几时平。已纵柔条萦客棹,更飞狂絮扑旗亭。三月乱莺声。
二
江南酒,何处味偏浓。醉卧春风深巷里,晓寻香旆小桥东。竹叶满金钟。
檀板醉,人面粉生红。青杏黄梅朱阁上,鲥鱼苦笋玉盘中。酩酊任愁攻。
三
江南燕,轻飏绣帘风。二月池塘新社过,六朝宫殿旧巢空。颉颃恣西东。
王谢宅,曾入绮堂中。烟径掠花飞远远,晓窗惊梦语匆匆。偏占杏园红。
四
江南竹,清润绝纤埃。深径欲留双凤宿,后庭偏映小桃开。风月影徘徊。
寒玉瘦,霜霰信相催。粉泪空流妆点在,羊车曾傍翠枝来。龙笛莫轻裁。
五
江南草,如种复如描。深映落花莺舌乱,绿迷南浦客魂销。日日鬥青袍。
风欲转,柔态不胜娇。远翠天涯经夜雨,冷痕沙上带昏潮。谁梦与兰苕。
六
江景
江南雨,风送满长川。碧瓦烟昏沉柳岸,红绡香润入梅天。飘洒正潇然。
朝与暮,长在楚峰前。寒夜愁欹金带枕,暮江深闭木兰船。烟浪远相连。
七
江南水,江路转平沙。雨霁高烟收素练,风晴细浪吐寒花。迢递送星槎。
名利客,飘泊未还家。西塞山前渔唱远,洞庭波上雁行斜。征棹宿天涯。
八
江乡
江南岸,云树半晴阴。帆去帆来天亦老,潮生潮落日还沉。南北别离心。
兴废事,千古一沾襟。山下孤烟渔市晓,柳边疏雨酒家深。行客莫登临。
九
江南月,清夜满西楼。云落开时冰吐鉴,浪花深处玉沉钩。圆缺几时休。
星汉迥,风露入新秋。丹桂不知摇落恨,素娥应信别离愁。天上共悠悠。
十
江南雪,轻素剪云端。琼树忽惊春意早,梅花偏觉晓香寒。冷影褫清欢。
蟾玉迥,清夜好重看。谢女联诗衾翠幕,子猷乘兴泛平澜。空惜舞英残。
失调名
金斗熨秋江
鬥百花
江行
一叶扁舟前去。经过乱峰无数。渔村返照斜阳,鸟道高悬疏雨。危坐中流,堆起雪浪如山,尽被橛头冲破,胸次廓千古。
雁阵惊寒,乱落平沙深处。投至十里芦花,暂时修羽。低问篙师,萧萧江上何声,风触两边红树。
定风波
把酒花前欲问天。春来秋去苦茫然。风雨满枝花满地。何事。却教纤草占流年。
试把钿筝重促柱。无绪。酒阑清泪滴朱弦。赖有玉人相顾好。轻笑。却疑春色在婵娟。
祝英台
可堪妒柳羞花,下床都懒,便瘦也教春知道。
望江南
柳
江南柳,烟穗拂人轻。愁黛空长描不似,舞腰虽瘦学难成。天意与风情。
攀折处,离恨几时平。已纵柔条萦客棹,更飞狂絮扑旗亭。三月乱莺声。
二
江南酒,何处味偏浓。醉卧春风深巷里,晓寻香旆小桥东。竹叶满金钟。
檀板醉,人面粉生红。青杏黄梅朱阁上,鲥鱼苦笋玉盘中。酩酊任愁攻。
三
江南燕,轻飏绣帘风。二月池塘新社过,六朝宫殿旧巢空。颉颃恣西东。
王谢宅,曾入绮堂中。烟径掠花飞远远,晓窗惊梦语匆匆。偏占杏园红。
四
江南竹,清润绝纤埃。深径欲留双凤宿,后庭偏映小桃开。风月影徘徊。
寒玉瘦,霜霰信相催。粉泪空流妆点在,羊车曾傍翠枝来。龙笛莫轻裁。
五
江南草,如种复如描。深映落花莺舌乱,绿迷南浦客魂销。日日鬥青袍。
风欲转,柔态不胜娇。远翠天涯经夜雨,冷痕沙上带昏潮。谁梦与兰苕。
六
江景
江南雨,风送满长川。碧瓦烟昏沉柳岸,红绡香润入梅天。飘洒正潇然。
朝与暮,长在楚峰前。寒夜愁欹金带枕,暮江深闭木兰船。烟浪远相连。
七
江南水,江路转平沙。雨霁高烟收素练,风晴细浪吐寒花。迢递送星槎。
名利客,飘泊未还家。西塞山前渔唱远,洞庭波上雁行斜。征棹宿天涯。
八
江乡
江南岸,云树半晴阴。帆去帆来天亦老,潮生潮落日还沉。南北别离心。
兴废事,千古一沾襟。山下孤烟渔市晓,柳边疏雨酒家深。行客莫登临。
九
江南月,清夜满西楼。云落开时冰吐鉴,浪花深处玉沉钩。圆缺几时休。
星汉迥,风露入新秋。丹桂不知摇落恨,素娥应信别离愁。天上共悠悠。
十
江南雪,轻素剪云端。琼树忽惊春意早,梅花偏觉晓香寒。冷影褫清欢。
蟾玉迥,清夜好重看。谢女联诗衾翠幕,子猷乘兴泛平澜。空惜舞英残。
失调名
金斗熨秋江
鬥百花
江行
一叶扁舟前去。经过乱峰无数。渔村返照斜阳,鸟道高悬疏雨。危坐中流,堆起雪浪如山,尽被橛头冲破,胸次廓千古。
雁阵惊寒,乱落平沙深处。投至十里芦花,暂时修羽。低问篙师,萧萧江上何声,风触两边红树。
词总集。今人唐圭璋编。五册。此书旨在收录北、南二宋全部词作,编者一九三一年着手编纂,一九三七年初稿竣事,商务印书馆一九四○年出版。一九六五年重新增补改编,共录入词人一千三百三十余家,词作一万九千九百余首,残篇五百三十首。是编断限,上继《全唐诗》中之五代词,下及一二七九年南宋之亡。凡唐五代词人入宋者,俱以为唐五代人,凡宋亡时年满二十岁者,俱以为宋人, 仅入元仕为高官如赵孟頫者除外。是编以作者为经,以时代先后为序排列。采用词集底本,以善本、足本为主。底本有讹夺者,尽可能以他本校补,并一一注明自出。宋人话本小说中往往载词,多出依讬,此编择其大致可信为宋人所作者,辑为《宋人话本小说中人物词》、《宋人依讬神仙鬼怪词》。元明小说中词题为宋人者,辑为《元明小说中依托宋人词》,以上三种著于编末,列入附录。依托之词或可考见撰人者, 均加按语于后。全书用新式标点,并附引用书目、作者索引,便于查检。唐氏深于词学,是编对词学研究中诸多错误有重要订正。素以收录全面、考校精当而蜚声词坛。一九七九年中华书局出版。唐氏又辑成《<全宋词>补遗》,载于《南京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一九七九年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