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瓘
2025-07-10 13:04
全宋词
瓘字莹中,号了翁,沙县人。生于嘉祐二年(1057)。元丰二年(1079)进士。徽宗朝,历右司谏、权给事中,崇宁中,以党籍除名,编隶台州,移楚州。宣和四年(1122)卒。绍兴中,赐谥忠肃。有了斋集,不传。
减字木兰花
题韦深道独乐堂
世间拘碍。人不堪时渠不改。
古有斯人。千载谁能继后尘。
春风入手。乐事自应随处有。
与众熙怡。何似幽居独乐时。
又
题深道寄傲轩
结庐人境。万事醉来都不醒。
鸟倦云飞。两得无心总是归。
古人逝矣。旧日南窗何处是。
莫负青春。即是升平寄傲人。
满庭芳
槁木形骸,浮云身世,一年两到京华。又还乘兴,闲看洛阳花。闻道革呈红最好,春归后、终委泥沙。忘言处,花开花谢,不似我生涯。
年华。留不住,饥餐困寝,触处为家。这一轮明月,本自无瑕。随分冬裘夏葛,都不会、赤水黄芽。谁知我,春风一拐,谈笑有丹砂。
卜算子
身如一叶舟,万事潮头起。水长船高一任伊,来往洪涛里。
潮落又潮生,今古长如此。后夜开尊独酌时,月满人千里。
一落索
体上衣裳云作缕。不论寒暑。世间多少老婆禅,犹苦问、台山路。
堪笑庞翁无趣。临行却住。古人公案不须论,还了得、如今否。
减字木兰花
大江北去。未到沧溟终不住。
淮水东流。日夜朝宗亦未休。
香炉烟袅。浓淡卷舒终不老。
寸碧千钟。人醉华胥月色中。
又
华胥月色。万水千山同一白。
南北相望。独醉香山旧草堂。
淮岑妙境。十载醺酣犹未醒。
一腹便便。也读春秋也爱眠。
卜算子
只解劝人归,都不留人住。南北东西总是家,劝我归何处。
去住总由天,天意人难阻。若得归时我自归,何必闲言语。
又
黄了旧皮肤,最是风流处。多少纷纷陌上人,不听春鹃语。
触目是家山,到了须拈取。云散长空月满天,好个还乡路。
又
梦里不知眠,觉后眠何在。试问眠身与梦身,那个能祇对。
醉后有人醒,醒了无人醉。要识三千与大千,不在微尘外。
青玉案
碧空黯淡同云绕。渐枕上、风声峭。明透纱窗天欲晓。珠帘才卷,美人惊报,一夜青山老。
使君留客金尊倒。正千里琼瑶未经扫。欺压梅花春信早。十分农事,满城和气,管取明年好。
蓦山溪
扁舟东去,极目沧波渺。千古送残红,到如今、东流未了。午潮方去,江月照还生,千帆起,玉绳低,枕上莺声晓。
锦囊佳句,韵压池塘草。声遏去年云,恼离怀、馀音缭绕。倚楼看镜,此意与谁论,一重水,一重山,目断令人老。
减字木兰花
世间药院。只爱大黄甘草贱。
急急加工。更靠硫黄与鹿茸。
鹿茸吃了。却恨世间凉药少。
冷热平均。须是松根白茯苓。
满庭芳
扰扰匆匆,红尘满袖,自然心在溪山。寻思百计,真个不如闲。浮世纷华梦影,嚣尘路、来往循环。江湖手,长安障日,何似把鱼竿。
盘旋。那忍去,他帮纵好,终异乡关。向七峰回首,清泪班班。西望烟波万里,扁舟去、何日东还。分携处,相期痛饮,莫放酒杯悭。
又
淮叶缤纷,江烟浓淡,别尊同倒寒晖。未逢春信,霜露惹征衣。往事元无是处,无须待、回首知非。春鹃语,从来劝我,常道不如归。
家山,何处近,江楼帘栋,夕卷朝飞。问西江笋蕨,何似鲈肥。且置华胥旧梦,忘言处、千古同时。君知我,平生心事,相契古来稀。
醉蓬莱
问东州何处,境胜人幽,两俱难得。狼山相望,有高堂千尺。妙曲轰空,彩云翻袖,乐奏壶天长日。笑我飘然,蓬窗竹户,只延山色。
拟棹觥船,径冲花浪,直造雕筵,共醺仙液。仍乞蟠桃,向庐山亲植。未举江帆,早逢淮雁,问故人踪迹。远老池边,陶翁琴里,此情何极。
临江仙
闻道洛阳花正好,家家庭户春风。道人饮去百壶空。年年花下醉,看谢几番红。
此别又从何处去,风萍一任西东。语声虽异笑声同。一轮深夜月,何处不相逢。
蝶恋花
海角芳菲留不住。笔下风生,飞入青云去。仙箓有名天赐与。致君事业安排取。
要识世间平坦路。当使人人,各有安心处。黑发便逢尧舜主。笑人白首归南亩。
卜算子
咄咄汝何人,眼在眉毛下。明月相随万里来,何处分真假。
问著总无言,有口番成哑。荆棘林中自在身,即是知音者。
蝶恋花
有个胡儿模样别。满颔髭须,生得浑如漆。见说近来头也白。髭须那得长长黑。
□□□□□□□。子铒来,须有千堆雪。莫向细君容易说。恐他嫌你将伊摘。
减字木兰花
赠广陵马推官
一尊薄酒。满酌劝君君举手。
不是亲朋。谁肯相从寂寞滨。
人生如梦。梦里惺惺何处用。
盏到休辞。醉后全胜未醉时。
阮郎归
从来多唱杜鹃辞。如今真个归。健帆笑里落湖西。回看江浪飞。
说情话,复何疑。临流应赋诗。引觞自酌更何之。心闲光景迟。
失调名
吴樯越橹,都是利名人
又
彩衣长处。五世祥烟薰舞袖。
减字木兰花
题韦深道独乐堂
世间拘碍。人不堪时渠不改。
古有斯人。千载谁能继后尘。
春风入手。乐事自应随处有。
与众熙怡。何似幽居独乐时。
又
题深道寄傲轩
结庐人境。万事醉来都不醒。
鸟倦云飞。两得无心总是归。
古人逝矣。旧日南窗何处是。
莫负青春。即是升平寄傲人。
满庭芳
槁木形骸,浮云身世,一年两到京华。又还乘兴,闲看洛阳花。闻道革呈红最好,春归后、终委泥沙。忘言处,花开花谢,不似我生涯。
年华。留不住,饥餐困寝,触处为家。这一轮明月,本自无瑕。随分冬裘夏葛,都不会、赤水黄芽。谁知我,春风一拐,谈笑有丹砂。
卜算子
身如一叶舟,万事潮头起。水长船高一任伊,来往洪涛里。
潮落又潮生,今古长如此。后夜开尊独酌时,月满人千里。
一落索
体上衣裳云作缕。不论寒暑。世间多少老婆禅,犹苦问、台山路。
堪笑庞翁无趣。临行却住。古人公案不须论,还了得、如今否。
减字木兰花
大江北去。未到沧溟终不住。
淮水东流。日夜朝宗亦未休。
香炉烟袅。浓淡卷舒终不老。
寸碧千钟。人醉华胥月色中。
又
华胥月色。万水千山同一白。
南北相望。独醉香山旧草堂。
淮岑妙境。十载醺酣犹未醒。
一腹便便。也读春秋也爱眠。
卜算子
只解劝人归,都不留人住。南北东西总是家,劝我归何处。
去住总由天,天意人难阻。若得归时我自归,何必闲言语。
又
黄了旧皮肤,最是风流处。多少纷纷陌上人,不听春鹃语。
触目是家山,到了须拈取。云散长空月满天,好个还乡路。
又
梦里不知眠,觉后眠何在。试问眠身与梦身,那个能祇对。
醉后有人醒,醒了无人醉。要识三千与大千,不在微尘外。
青玉案
碧空黯淡同云绕。渐枕上、风声峭。明透纱窗天欲晓。珠帘才卷,美人惊报,一夜青山老。
使君留客金尊倒。正千里琼瑶未经扫。欺压梅花春信早。十分农事,满城和气,管取明年好。
蓦山溪
扁舟东去,极目沧波渺。千古送残红,到如今、东流未了。午潮方去,江月照还生,千帆起,玉绳低,枕上莺声晓。
锦囊佳句,韵压池塘草。声遏去年云,恼离怀、馀音缭绕。倚楼看镜,此意与谁论,一重水,一重山,目断令人老。
减字木兰花
世间药院。只爱大黄甘草贱。
急急加工。更靠硫黄与鹿茸。
鹿茸吃了。却恨世间凉药少。
冷热平均。须是松根白茯苓。
满庭芳
扰扰匆匆,红尘满袖,自然心在溪山。寻思百计,真个不如闲。浮世纷华梦影,嚣尘路、来往循环。江湖手,长安障日,何似把鱼竿。
盘旋。那忍去,他帮纵好,终异乡关。向七峰回首,清泪班班。西望烟波万里,扁舟去、何日东还。分携处,相期痛饮,莫放酒杯悭。
又
淮叶缤纷,江烟浓淡,别尊同倒寒晖。未逢春信,霜露惹征衣。往事元无是处,无须待、回首知非。春鹃语,从来劝我,常道不如归。
家山,何处近,江楼帘栋,夕卷朝飞。问西江笋蕨,何似鲈肥。且置华胥旧梦,忘言处、千古同时。君知我,平生心事,相契古来稀。
醉蓬莱
问东州何处,境胜人幽,两俱难得。狼山相望,有高堂千尺。妙曲轰空,彩云翻袖,乐奏壶天长日。笑我飘然,蓬窗竹户,只延山色。
拟棹觥船,径冲花浪,直造雕筵,共醺仙液。仍乞蟠桃,向庐山亲植。未举江帆,早逢淮雁,问故人踪迹。远老池边,陶翁琴里,此情何极。
临江仙
闻道洛阳花正好,家家庭户春风。道人饮去百壶空。年年花下醉,看谢几番红。
此别又从何处去,风萍一任西东。语声虽异笑声同。一轮深夜月,何处不相逢。
蝶恋花
海角芳菲留不住。笔下风生,飞入青云去。仙箓有名天赐与。致君事业安排取。
要识世间平坦路。当使人人,各有安心处。黑发便逢尧舜主。笑人白首归南亩。
卜算子
咄咄汝何人,眼在眉毛下。明月相随万里来,何处分真假。
问著总无言,有口番成哑。荆棘林中自在身,即是知音者。
蝶恋花
有个胡儿模样别。满颔髭须,生得浑如漆。见说近来头也白。髭须那得长长黑。
□□□□□□□。子铒来,须有千堆雪。莫向细君容易说。恐他嫌你将伊摘。
减字木兰花
赠广陵马推官
一尊薄酒。满酌劝君君举手。
不是亲朋。谁肯相从寂寞滨。
人生如梦。梦里惺惺何处用。
盏到休辞。醉后全胜未醉时。
阮郎归
从来多唱杜鹃辞。如今真个归。健帆笑里落湖西。回看江浪飞。
说情话,复何疑。临流应赋诗。引觞自酌更何之。心闲光景迟。
失调名
吴樯越橹,都是利名人
又
彩衣长处。五世祥烟薰舞袖。
词总集。今人唐圭璋编。五册。此书旨在收录北、南二宋全部词作,编者一九三一年着手编纂,一九三七年初稿竣事,商务印书馆一九四○年出版。一九六五年重新增补改编,共录入词人一千三百三十余家,词作一万九千九百余首,残篇五百三十首。是编断限,上继《全唐诗》中之五代词,下及一二七九年南宋之亡。凡唐五代词人入宋者,俱以为唐五代人,凡宋亡时年满二十岁者,俱以为宋人, 仅入元仕为高官如赵孟頫者除外。是编以作者为经,以时代先后为序排列。采用词集底本,以善本、足本为主。底本有讹夺者,尽可能以他本校补,并一一注明自出。宋人话本小说中往往载词,多出依讬,此编择其大致可信为宋人所作者,辑为《宋人话本小说中人物词》、《宋人依讬神仙鬼怪词》。元明小说中词题为宋人者,辑为《元明小说中依托宋人词》,以上三种著于编末,列入附录。依托之词或可考见撰人者, 均加按语于后。全书用新式标点,并附引用书目、作者索引,便于查检。唐氏深于词学,是编对词学研究中诸多错误有重要订正。素以收录全面、考校精当而蜚声词坛。一九七九年中华书局出版。唐氏又辑成《<全宋词>补遗》,载于《南京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一九七九年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