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文学 / 冯廷巳

《清平乐·雨晴烟晚》原文及赏析

2025-07-12 12:17 古代文学

清平乐

雨晴烟晚。绿水新池满。双燕飞来垂柳院。小阁画帘高卷。

黄昏独倚朱阑。西南新月眉弯。砌下落花风起,罗衣特地春寒。

【鉴赏】

这首词写的是一个少妇 在暮春时节的一个黄昏,思念亲人并等待他归来的情景。词中表露的是女主人公那种淡淡的哀怨与怅恨,于微婉的格调中流动着丝丝思情。此类写女子独居伤怀、望夫归来的题材,在《花间集》词作中常见。作者大多善于摄取微细的生活镜头,融入特定的自然景象,来表现女主人公的感受。这首词也体现了花间派的这种创作特色。

上片写明节候、环境以及这位少妇 所见的景物特色。雨后放晴,夕残照,烟霭空蒙一片,暮色中但见新池绿水盈盈,这景色春意盎然。这是女主人公乍一放眼就看到的自然美,与一般人的赏春并没有什么不同,还未充分显现出她观景的独特感受。作者在写景中表现主人公观景有一个心理过程。她乍一看春色 挺美,但继而看到暮色中归来的双燕在种着垂柳的庭院中翻飞盘旋,她的心弦就被触动了,与前面两句不自觉地感到春景之美就有些不同。燕子尚能在傍晚双双归巢,那么人呢,作者没有明说,只是写这位少妇 把阁中画帘高高卷起。她的卷帘,既是为了更清楚地看双飞燕,也是为了使燕子进入画梁栖宿。这一无言的卷帘动作,蕴含着她的独特而微妙的心情,既有对成双晚归的燕子的羡慕,也有只见归燕而不见归人的怨怅。双燕在这里有鲜明的映衬作用,微露了她的复杂心境。在词中,用双飞燕、双鹧鸪、双飞蝶、双鸳鸯等形象来衬托女子的孤独感,是常见的,这里也是如此。至此读者看到春色 虽美,但在女主人公眼中却有一个转折,从一般的观赏到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赏景中那种希望成双 聚的潜意识觉醒了。下片黄昏独倚朱阑,说明她在等待归人,也可以理解前面她为什么那样凝神于双燕了。从雨晴烟晚到黄昏,再到眉月斜挂西南,夜色渐深,她等待归人已有好长一段时间了。在这静夜,望月思人的情怀也更浓更深了。从卷帘望飞燕到倚阑盼归人而望月,地点是不断移动的。此刻人依然未归,她又来到了阶砌再伫立等待。她真是心绪不宁,在住所凡是可看到归人的地方多次徘徊。直到夜风卷起阶前的落花,拂动她的罗衣时,她才感到春寒袭人。

本站部分赏析内容来自网络或网友提供,旨在弘扬中华文化,仅用于学习交流,部分未署名皆因原作者无法考证,如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

猜你喜欢

  • 《三台令·南浦》原文及赏析

    三台令南浦。南浦。翠鬓离人何处人当时携手高楼。依旧楼前水流。流水。流水。中有伤心双泪。【鉴赏】此首怀人词。南浦别离之处,今空见其处,而入则不知何往矣。当时句逆入,回忆当年之乐。依旧句平出,慨叹今日之物是人..

    6 古代文学 2025-07-12
  • 《三台令·明月》原文及赏析

    三台令明月,明月,照得离人愁绝。更深影入空床 ,不道帏屏夜长。长夜,长夜,梦到庭花一陰一下。【鉴赏】这首小令,写春天月夜离人愁绝难眠。开头明月二字叠用,与上首春一色 二字叠用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样使人捉摸..

    5 古代文学 2025-07-12
  • 《三台令·春色》原文及赏析

    三台令春一色 ,春一色 ,依旧青门紫陌。日斜柳暗花蔫,醉卧谁家少年。年少,年少,行乐直须及早。【鉴赏】这首小令,以清丽的词采和委婉的手法,触景生情,以表达词人的某种寄托,具有浓厚的感伤情调,体现了冯词的..

    3 古代文学 2025-07-12
  • 《喜迁莺·宿莺啼》原文及赏析

    喜迁莺宿莺啼,乡梦断,春树晓朦胧。残灯吹烬闭朱栊。人语隔屏风。香已寒,灯已绝。忽忆去年离别。石城花雨倚一江一 楼。波上木兰舟。【鉴赏】此首写晓来梦觉之所思。上片点景。起三句,言啼莺惊梦,帘外树色朦胧未辨..

    3 古代文学 2025-07-12
  • 《采桑子·花前失却游春侣》原文及赏析

    采桑子花前失却游春侣,独自寻芳。满目悲凉。纵有笙歌亦断肠。林间戏蝶帘间燕,各自双双。忍更思量。绿树青苔半夕一陽一。【译文】游览花间却失去了游春的伴侣,只有独自探寻芬芳。入目的尽是满满悲凉,即使有美丽的..

    4 古代文学 2025-07-12
  • 《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原文及赏析

    鹊踏枝谁道闲情①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旧日花前常病酒②,敢辞镜里朱颜瘦③。河畔青芜④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楼风满袖,平林新月⑤人归后。【注释】①闲情:闲愁,闲散之情。②病酒:饮酒..

    2 古代文学 2025-07-12
  • 《浣溪沙·入夏偏宜淡薄妆》原文及赏析

    浣溪沙入夏偏宜淡薄妆,越罗衣褪郁金黄①,翠钿檀注助容光②。相见无言还有恨,几回拚却又思量③,月窗香径梦悠扬④。【注解】①郁金:草名,可制黄色染料,多年生草本,高二三尺,与百合科郁金香不同。②翠钿句:意..

    4 古代文学 2025-07-12
  • 《浣溪沙·晚出闲庭看海棠》原文及赏析

    浣溪沙晚出闲庭看海棠,风一流 学得内家妆①,小钗横戴一枝芳②。镂玉梳斜云鬓腻③,缕金衣透雪肌香,暗思何事立残一陽一。【注解】①风一流 :风韵。内家妆:皇宫内的妆束,即宫女们的妆扮模样。②一枝芳:支鲜花。..

    3 古代文学 2025-07-12
  • 《浣溪沙·访旧伤离欲断魂》原文及赏析

    浣溪沙访旧伤离欲断魂,无因重见玉楼人①,六街微雨镂香尘②。早为不逢巫峡梦,那堪虚度锦一江一 春③?遇花倾酒莫辞频。【注解】①无因:没有机缘。玉楼人:华丽楼阁中的美人。②六街:泛指繁华的闹市。唐代长安城..

    3 古代文学 2025-07-12
  • 《浣溪沙·红藕花香到槛频》原文及赏析

    浣溪沙红藕花香到槛频,可堪闲忆似花人,旧欢如梦绝音尘①。翠迭画屏山隐隐②,冷铺纹簟水潾潾③,断魂何处一蝉新?【注解】①绝音尘:断绝了音信。②翠叠句:画屏上翠山重叠,隐约可见。③冷铺句:铺上冰凉的簟席,..

    3 古代文学 2025-07-12
  • 《渔歌子·楚山青》原文及赏析

    渔歌子楚山青,湘水绿,春风淡荡看不足①。草芊芊②,花簇簇,渔艇棹歌相续③。信浮沉④,无管束,钓回乘月归湾曲⑤。酒盈樽,云满屋⑥,不见人间荣辱。【注解】①淡荡:水动荡的样子,此指风吹不动。②芊芊:草茂盛..

    3 古代文学 2025-07-12
  • 《渔歌子·荻花秋》原文及赏析

    渔歌子荻花秋,潇湘夜,橘洲佳景如屏画①。碧烟中②,明月下,小艇垂纶初罢③。水为乡,篷作舍,鱼羹稻饭常餐也④。酒盈杯,书满架,名利不将心挂。【注解】①橘洲:洲名。在今湖南省长沙市西湘一江一 中。多美橘,..

    3 古代文学 2025-07-12
  • 《渔歌子·柳垂丝》原文及赏析

    渔歌子柳垂丝,花满树,莺啼楚岸春山暮①。棹轻舟,出深浦,缓唱渔歌归去。罢垂纶②,还酌醑③,孤村遥指云遮处。下长汀④,临浅渡,惊起一行沙鹭⑤。【注解】①楚岸:生有丛树的河岸。②罢垂纶:收起垂钓的鱼竿。③..

    2 古代文学 2025-07-12
  • 《渔歌子·九疑山》原文及赏析

    渔歌子九疑山①,三湘水②,芦花时节秋风起。水云间,山月里,棹月穿云游戏③。鼓清琴,倾绿蚁④,扁舟自得逍遥志。任东西,无定止,不议人间醒醉。【注解】①九疑山:山名,传说舜葬于此山,峰秀岭奇。②三湘水:湘..

    3 古代文学 2025-07-12
  • 《巫山一段云·有客经巫峡》原文及赏析

    巫山一段云有客经巫峡,停桡向水湄①。楚王曾此梦瑶姬②,一梦杳无期③。尘暗珠帘卷,香消翠幄垂④。西风回首不胜悲,暮雨洒空祠⑤。【注解】①桡(ro):船浆。水湄(mi):岸边,水与草相结合处。②楚王句:意思是楚王..

    5 古代文学 2025-07-12
  • 《巫山一段云·古庙依青嶂》原文及赏析

    巫山一段云古庙依青嶂①,行宫枕碧流②。水声山色锁妆楼③,往事思悠悠。云雨朝还暮④,烟花春复秋。啼猿何必近孤舟?行客自多愁。【注解】①古庙:指楚王为巫山神女所立的庙。青嶂(zhng):葱翠的山峰,如屏障高耸横..

    3 古代文学 2025-07-12
  • 《临江仙·帘卷池心小阁虚》原文及赏析

    临一江一 仙帘卷池心小阁虚,暂凉闲步徐徐①。芰荷经雨半凋疏②,拂堤垂柳,蝉噪夕一陽一余。不语低鬟幽思远③,玉钗斜坠双鱼④。几回偷看寄来书,离情别恨,相隔欲何如?【注解】①徐徐:迟缓,缓慢。②芰(j)荷:指..

    5 古代文学 2025-07-12
  • 《临江仙·莺报帘前暖日红》原文及赏析

    临一江一 仙莺报帘前暖日红①,玉炉残麝犹浓。起来闺思尚疏慵②,别愁春一梦 ,谁解此情悰③?强整娇姿临宝镜,小池一朵芙蓉。旧欢无处再寻踪,更堪回顾,屏画九疑峰④。【注解】①莺报:莺啼报晓。②疏慵:疏慢懒散..

    3 古代文学 2025-07-12
  • 《南乡子·烟漠漠》原文及赏析

    南乡子烟漠漠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远客扁舟临野渡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一色 暮。【注解】①漠漠:烟雾迷蒙的样子。②临野渡:靠近荒野渡口处。【鉴赏】这首词写在一江一 南暮春烟雨中的思乡之情。首三句写..

    4 古代文学 2025-07-12
  • 《南乡子·兰棹举》原文及赏析

    南乡子兰棹举,水纹开,竞携藤笼采莲来①。回塘深处遥相见,邀同宴,绿酒一卮红上面②。【注解】①藤笼:采莲时所用的藤筐。②绿酒:酒上有绿色的浮泡,又称绿蚊。厄(zhī):酒杯。【鉴赏】这首词写采莲女的生活片断..

    10 古代文学 2025-07-11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