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俭、和、静”四字可以延年
2025-08-13 10:16
读医
圃翁曰:昔人论致寿之道有四:曰慈、曰俭、曰和、曰静。人能慈心于物,不为一切害人之事,即一言有损于人,亦不轻发。推之戒杀生,以惜物命,慎剪伐以养天和,无论冥报不爽。即胸中一段慈祥恺悌之气,自然灾沴不干,而可以长寿矣。人生享福,皆有分数。惜福之人,福尝有余。暴殄之人,易至罄竭。故老氏以俭为宝,不止财用当俭而已,一切事常思节啬之义,方有余地。俭于饮食,可以养脾胃;俭于嗜欲,可以聚精神;俭于言语,可以养气息非;俭于交游,可以择友寡过;俭于酬酢,可以养身息劳;俭于夜坐,可以安神舒体;俭于饮酒,可以清心养德;俭于思虑,可以蠲烦去扰。凡事省得一分,即受一分之益。大约天下事万不得已者,不过十之一二。初见以为不可已,细算之亦非万不可已。如此逐渐省去,但日见事之少。白香山诗云:“我有一言君记取,世间自取苦人多。”今试问劳扰烦苦之人,此事亦尽可已。果属万不可已者乎,当必恍然自失矣。人常和悦,则心气冲而五脏安。昔人所谓养欢喜。
《养生三要》作者为清代医学家袁开昌,该书内容摘自《内经》、《庄子》、《抱朴子》、《千金要方》、《褚氏遗书》、《医门法律》、《医砭》、《医说》、《名医类案》、《冷庐医话》、《本草纲目》、《本草经疏》、《聪训斋语》等二十余种著作以及张景岳、李东垣、张子和、徐大椿、陆定圃、喻嘉言、王孟英等三十余位医家的相关论述,集清以前养生法之大成,并附之以袁氏本人的心得体会。该书一经刊刻,即刻引起轰动,成为大众养生指南。 袁开昌,字昌龄,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后迁居丹阳(今江苏丹阳),清代著名医学家。根据其子袁阜所撰《养生三要》跋和李丙荣所撰《袁开昌先生传》的相关记述,袁开昌约生于1850年,卒于1905年。 袁开昌生平好读书,受范仲淹“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影响,潜心研究医学,擅长眼科、外科,善用火针治外症。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扬州流行瘟疫,袁开昌遵古方制药饵,挽救了无数生命。 晚年,袁开昌辑《医门集要》八卷,《养生三要》为该书的首篇。据《中国历代卜人传》序记载,该书由袁开昌所辑,后由其子袁阜校订,于1918年付梓行世。 袁开昌认为,养生要兼顾“治已病”、“治未病”和“治医者之病”,三者乃“养生三要”。《养生三要》出版后,即不胫而走。苏润宽读后感叹曰:“唤醒痴迷酿太和,婆心苦口费搜罗。谁知人世生生理,都被先生指点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