眠、食二者为养生之要务
2025-08-13 10:20
读医
圃翁曰:古人以眠食二者为养生之要务,脏腑肠胃,常令宽舒有余地,则真气得以流行,而疾病少。吾乡吴友季善医,每赤日寒风,行长安道上不倦。人问之,曰:“予从不饱食,病安得入?”此食忌过饱之明证也。燔炙。熬煎,香甘肥腻之物,最悦口,而不宜于肠胃。彼肥腻易于黏滞,积久则腹痛气塞。寒暑偶侵,则疾作矣。放翁诗云:“倩盼作妖孤未惨,肥甘藏毒鸩犹轻。”此老知摄生哉!炊饭极软熟,鸡肉之类只淡煮。菜羹清芬鲜洁,渥之,食只八分,饱后饮六安苦茗一杯。若劳顿饥饿归,先饮醇醪一二杯,以开胸胃。陶诗云:“浊醪解劬饥。”盖藉@之以开胃气也。如此,岂有不益人者乎。且食忌多品。一席之间,遍食水陆,浓淡杂进,自然损脾。予谓或鸡鱼凫豚之类,只一二种饱食,良为有益。此未尝闻之古昔,而以予意揣当如此。安寝乃人生最乐。古人有言,不觅仙方觅睡方。冬夜以二鼓为度,暑月以一更为度。每笑人长夜酣饮不休,谓之消夜。夫人终日劳劳,夜则宴息,是极有味,何以消遣为?冬夏皆当以日出而起,于夏尤宜。天地清旭之气,最为爽神,失之甚为可惜。予山居颇闲,暑月日出则起,收水草清香之味。莲方敛而未开,竹含露而犹滴,可谓至快。日长漏水,不妨午睡数刻,焚香垂幕,净展桃笙《即竹簟》。睡足而起,神清气爽,真不啻天际真人。况居家最宜早起,倘日高客至,僮则垢面@,婢且蓬头,庭除未扫,灶突犹寒,大非雅事。昔何文端公居京师,同年诣之,日晏未起,久之方出。客问曰:“尊夫人亦未起耶?”答曰:“然。”“日高如此,内外家长皆如此,一家奴仆,其为奸盗诈伪,何所不至耶?”公瞿然。自此至老不晏起。此太守公亲为予言者。《听训斋语》
《养生三要》作者为清代医学家袁开昌,该书内容摘自《内经》、《庄子》、《抱朴子》、《千金要方》、《褚氏遗书》、《医门法律》、《医砭》、《医说》、《名医类案》、《冷庐医话》、《本草纲目》、《本草经疏》、《聪训斋语》等二十余种著作以及张景岳、李东垣、张子和、徐大椿、陆定圃、喻嘉言、王孟英等三十余位医家的相关论述,集清以前养生法之大成,并附之以袁氏本人的心得体会。该书一经刊刻,即刻引起轰动,成为大众养生指南。 袁开昌,字昌龄,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后迁居丹阳(今江苏丹阳),清代著名医学家。根据其子袁阜所撰《养生三要》跋和李丙荣所撰《袁开昌先生传》的相关记述,袁开昌约生于1850年,卒于1905年。 袁开昌生平好读书,受范仲淹“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影响,潜心研究医学,擅长眼科、外科,善用火针治外症。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扬州流行瘟疫,袁开昌遵古方制药饵,挽救了无数生命。 晚年,袁开昌辑《医门集要》八卷,《养生三要》为该书的首篇。据《中国历代卜人传》序记载,该书由袁开昌所辑,后由其子袁阜校订,于1918年付梓行世。 袁开昌认为,养生要兼顾“治已病”、“治未病”和“治医者之病”,三者乃“养生三要”。《养生三要》出版后,即不胫而走。苏润宽读后感叹曰:“唤醒痴迷酿太和,婆心苦口费搜罗。谁知人世生生理,都被先生指点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