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云笈七签 / 张君房

卷一百二 纪传部·纪三

2025-08-14 16:01 云笈七签

◎混元皇帝圣纪

太上老君者,混元皇帝也。乃生于无始,起于无因,为万道之先,元气之祖也。盖无光无象,无音无声,无宗无绪。幽幽冥冥。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弥纶无外,故称大道焉。夫道者,自然之极尊也,于幽无之中而生空洞焉。空洞者,真一也。真一者,不有不无也。从此一气化生,后九十九万亿九十九万岁,乃化生上三气。三气各相去九十九万亿九十九万岁,三合成德,共生无上也。自无上生,后九十九万亿九十九万岁,乃化生中三气,三气各相去九十九万亿九十九万岁,三合成德,共生玄老也。自玄老生,后九十九万亿九十九万岁,乃化生下三气,三气各相去九十九万亿九十九万岁,三合成德,共生太上也。

自太上生后,复八十一万亿八十一万岁,乃生一气。一气生后,复八十一万亿八十一万岁乃生前三气。三气各相去八十一万亿八十一万岁,三合成德,共生老君焉。老君生后,八十一万亿八十一万岁,化生一气。一气生后,八十一万亿八十一万岁,化生后三气。三气又化生玄妙玉女。玉女生后,八十一万亿八十一万岁,三气混沌,凝结变化,五色玄黄,大如弹丸,入玄妙口中。玄妙因吞之,八十一年乃从左腋而生。生而白首,故号为老子。

老子者,老君也。此即道之身也,元气之祖宗,天地之根本也。夫大道玄妙,出于自然,生于无生,先于无先,挺于空洞,陶育乾坤,号曰无上正真之道。神奇微远,不可得名。故曰:吾生于无形之先,超乎太初之前,长乎太始之端,行乎太素之元。浮游幽虚,出入杳冥。观混沌之未判,视清浊之未分,盼仿佛之兴光,瞻响罔之眇然,窥惚恍之容象,睹鸿洞之无边,步宇宙之旷野,历品物之族群。惟吾生之卓兮!独立而无伦,消则为气,息则为人矣。

老君者,乃元气道真,造化自然者也。强为之容,则老子也。以虚无为道,自然为性也。夫莫能使之然,莫能使之不然,亦不知其所以然,不知其所以不然,故曰:自然而然者也。至若以地为舆,操天为盖,驰鹜旷荡,翱翔八外,不足比其大也。穷幽极微,至纤无际,析毫剖厘,刃铗锋锐,不足言其细也。丝竹八音,《箫韶》九成,宫商调畅,律吕和平,不足言其声也。玄黄焕烂,丹青熻煜:焜煌炜晔,丽靡华饰,不足言其色也。激耀熠烁,神明恍惚,风流电游,霆振响逸,不足言其疾也。结根九泉,沉峤八海,水凝数泽,渊亭岳峙,不足言其止也。阴阳不测,变化无伦,飘遥太素,师虚友真,不足言其神也。光烛玄昧,洞鉴无形,仰观太极,俯察幽冥,不足言其明也。影离响绝,云销雾除,钻冰求火,探巢捕鱼,不足言其无也。涤宇宙之尘秽,扫云汉于天衢,下坑宏而无底,上寥廓而无隅,包六合而造域,跨八维以为区,不足言其虚也。然则道固无形,夫何为名?故乃托虚寄无,假道以言之。言之不足以尽意,故归之自然。自然者,理之极,乃道之常也,故众圣所共尊。道尊德贵,夫莫之爵,而常自然,惟老氏乎!

老君者,乃元生之至精,兆形之至灵也。昔于虚空之中,结气凝真,强为之容,体大无边,相好众备,自然之尊。上无所攀,下无所蹑,悬身而处,不颓不落。着光明之衣,照虚空之中,如含日月之光也。或在云华之上,身如金色,面放五明,自然化出,神王、力士,青龙、白兽,麒麟、师子,列于前后。或坐千叶莲花,光明如日,头建七曜冠,衣晨精服,披九色离罗帔,项负圆光。或乘八景玉舆,驾五色神龙,建流霄皇天丹节,阴九光鹤盖,神丁执麾,从九万飞仙,师子启涂,凤凰翼轩。或乘玉衡之车,金刚之轮,骖驾九龙,三素飞云,宝盖洞耀,流焕太无,烧香散华,浮空而来,伎乐骇虚,难可称焉。或坐宝堂大殿,光明七宝之帐,硃华罗网,垂覆其上,仙真列侍,神丁卫轩,幡幢旌节,骑乘满空。或金容玉姿,黄裳绣帔,凭几振拂,为物祛尘。或玄冠素服,白马硃鬃,仙童夹侍,神光洞玄。夫妙相不可具图。学上道之子,宜识真形。真形不测,但存此足以感会也。

夫学不知其本,如婴儿之失母。能知其母,又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母者何也?无中之有也。是道也,至真也,宗极也,一切所崇也。随感而应,应有着微。微则妙象恍惚,乍存乍亡。屈者资之得伸,暗者向之获明,迷者归之果定。故神明之君,应着之时,形像相好,动静有则,以正理邪,週遍无滞,救度无穷,故称为圣。或君或臣,或师或友,依缘相逢。逢此应者,皆由精心感道,道气通感,是故随机适品矣!

夫大道处于无形,无形非凡所见。应感以形,妙相随时而出。或玉姿金体,爰及肉身。或飞或步,或尊或卑,或山或岱,或夷或夏,不可测量。随感一妙,应己则藏。或来无所从,去无所至。洞有洞无,週遍一切。悟者即心得道,迷者触向乖真。能崇识老君,尊而敬之,则得正真道矣!

论曰:夫道不可见,见而非也;道不可闻,闻而非也。盖示理教俱空寂,而不动也。而道亦能使未见者见,未闻者闻。此明境智相发,感而遂通也。然通寂虽殊,其至一焉。故曰:“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以此论之,盖由人心者也。夫心之念道,凡有二种:一念法身,七十二相,八十一好,具足微妙,三界特尊。二念真身,犹如虚空,圆满清净,不生不灭。若于此相,未能明审,须凭图像,系录其心,当铸紫金,写此真形。泥水铜采,称力所为。殿堂帐座,幡华灯烛,随心供养,如事真身。想念丹成,功德齐等。若能洞观非身之身,图像真形,理亦无二。是以敬像,随心获福,报之轻重,惟在其心,念念增进,自然成道。所谓人能念道,道亦念人,即此之谓也。

----------------------------------------

◎太微天帝君纪

《紫度炎光神玄变经》云:太微天帝君,生于始青之端,九曜神灵之胤,玄气未凝之始,结流芳之胄而法形焉。连光映灵,紫云曜电,玄烟流霭,丹晖缠络,妙觉潜启,仍采纳上契,条畅纯和,吐纳冥津,遂降灵生之胎,哺兼洪泉曲芝。行年二七,金容内发,玉华外映,洞慧神聪,朗睹虚玄,编掌帝号。其所任乎!澄流九霄之霞,飞眺洞清之源。明机览于极玄,领综运于亿津,积感加于冥会,妙启发于自然。是以得御《紫度炎光回神飞霄登空之法》,修行内应,上登玉清高上之尊,道备以付中央黄老君焉。

----------------------------------------

◎青要帝君纪

《洞真青要紫书金根众经》云:青要帝君者,九阳元皇玉帝之弟子也。以中皇元年,岁在东维,天始告晖,君育于玄丘王国。无崖之天,琼林七宝之下,溟蒙九域之滨。法化应图,三日启晨。厥姓尧,讳字伯开,仍有九龙翼君侧,七色琼凤阴君身。神麟含芝以哺玄,天女吐精以灌真,玉童掷华以却秽,神妃散香以攘尘。含漱胎息,法秀自然。年冠二六,面发金容,体生灵符。容与顺化,应运浮沉。栖心明霞之境,遨游玉国之墟,执抗元皇之策,落景九域之丘。逍遥流盼,遂经万劫。方还清斋云房之间。以紫云为屋,青霞为城,黄金为殿,白玉为床。五气交结,高台连甍,玉陛文阶,凤阙四张,金童侍侧,玉华执巾,天仙罗卫,五千余人。九阳元皇玉帝君,时乘碧霞九凤飞舆,琼轮羽盖,从桑林千真,万乘亿骑飞行,侍仙三十六人,宴景霄庭,来降于君,与君共登九老仙都之京,九曲之房。命西台龟母开云凤之蕴,紫锦之囊,出《紫书真诀玉篇》,已受于君。君修行道备,位登玉清。太上大道君授君飞云羽盖,流紫凤章,《金真玉光》,《豁落七元》,《金神虎符》,《流金火铃》,青玉玺,九色无缝之章,单青羽裙,飞行上清。于是纵景万变,回转五晨,策虚召月,摄日扬轮。洞化离合,与真同灵。解形遁变,倏欻亿千。上登三元,朝谒玉宫。游览无崖,匡落九天。出入洞门,携契玉仙。仰禀高上元始太真,应气顺命,位掌帝晨。纵頠万道,无仙不关。下摄十天,山灵河源,五岳四海,莫不上隶于君者也。

----------------------------------------

◎总真主录纪

《洞真变化七十四方经》云:上清总真主录南极长生司命君,姓王,讳改生,字易度。乃太虚元年,岁洛西番,孟商启运,硃明谢迁,天元冥遁,三晖翳昏,晨风迅虚,六日明焉,君诞于东林广昌之城长乐之乡。行年十四,弃世离俗,心慕神仙。遇紫府华先生,授阴阳补养、削死修生、三五变炼、七九复神、道御中和、胎息之方。行其术,寿至四百年。登玄溪之涧、隐岩之房,诣屠先生,受金丹炼云芝之根桑金刚之经,飞烟起霜沉雪之方,招霞咽精之道。服御七年,与日合景,行经神州空洞之山,遇太一真人戴先生,受帝君九炼之方。

----------------------------------------

◎中天玉宝元灵元老君纪

《洞玄本行经》云:中天玉宝元灵元老君者,本姓?晃,字信然,盖洞元之胤,中和之胄,生于善忍世界青元天中流生之丘。受生一劫,默然不语,混沌无心,食气为粮。天地未光,无常童子于无色之国,授信然《灵宝赤书·赤帝真文》一篇,于是而言。是时惟修一身,初不开张,广度天人,善功未充,运应更灭。于青元天中,命终流生之州,灵体绝丘之下,经一百余年,死而不灰,常有黄气覆盖其上。至水劫流行,天下溟然,灵骸四面,涌土连天,遏云水道。信然应化,郁然而起,更生成人,改姓通班,讳曰元氏。水过之后,天地开光,三象玄曜,七元高明,元始天尊以开光元年,岁在己丑,于高桃厉冲龙罗天反魂林中,锡元氏玉宝元灵元老君号。

----------------------------------------

◎赤明天帝纪

《洞玄本行经》云:昔禅黎世界,队王有女,字絓音一曰继音。生乃不言。年至十四,王怪之,乃弃女于南浮长桑之阿空山之中。女乏粮食,常仰日咽气,引月服精,自然充饱,体不疲损。常行山中,週匝岩洞。忽与神人会于丹陵之舍,柏林之下,执絓音右手题赤石之上,语絓音曰:汝虽不能言,可忆此也。絓音私心自悼,受生不幸,口不能言,弃在穷山。誓心自愿,得还人中,当作功德,无有爱惜。百劫之后,冀与愿会。天为其感,遣硃宫灵童下教絓音理身之术,受《赤书》八字之音,于是能言。絓音晨夕朝礼天文,道真既降,逆知吉凶,役使百灵,坐命十方。于山而出,还于王国。

时天下大旱,人民焦燎。王大惧怖,祈请神明。絓音往白王言:常闻山中,有女不能言,能感于天,王识之乎?王于是悟,识是王女,乃迎女还宫。见女能言,王见愧颜。女显其道,为王仰啸,天降洪雨,注水至丈,于是化形隐景而去。仍更寄形王氏之胞,运未应转,方又受生,还为女身。父字以福庆,名曰阿丘曾。年及人礼,乃发大慈之心,布施穷乏,独寝一处,不杂于物。然灯烧香,长斋幽室。丹诚感积,道为之降。

以开光元年,十方大圣尊神、妙行真人,会南圃丹霍之阿,三元洞室青华林中,众真侍坐,香华妓乐,五千余众,真文奕奕,光明洞达,映朗内外。云景炜烁,如星中之月,去阿丘曾所住舍数十里中。丘曾时年十六,见舍光明,内外朗照,疑似不常,乃出南向,望见道真。丘曾欢喜,叉手作礼,遥称名曰:丘曾今遭幸会,身睹天尊,非分之庆,莫知所陈。归命十方,天中之天。惟蒙玄鉴,赐以诫言,万劫灭度,冀得飞仙。魔见丘曾心发大愿,力过魔界,因化作五帝老人,往告丘曾云:我受十方尊神使命,来语汝曰:《灵宝》法兴,五道方行。每欲使人仁爱慈孝,恭奉尊长,敬承二亲。如闻汝父,当娉汝身,已相许和,受人之言,父母之命,不可不从,宜先从之。人道既备,余可投身,违父之教,仙无由成。女答魔言:我前生不幸,夙无因缘,功德未充,致作女身。晨夕克厉,誓在一心,用意坚固,应于自然。生由父母,命归十天,诚违父教,不如君言。魔见丘曾执心昺正,于是便退。丘曾自云:道既高邈,无缘得畅。乃聚柴发火,焚烧身形,冀形骸得成飞尘,随风自举,得至道前。于是火然,丘曾投身,纷然无着,身如蹈空,俄顷之间,已见丘曾化成男子,立在道前。元始天尊师命南极尊神为丘曾之师,授丘曾《十戒》、《灵宝真文》。元始天尊又告南极尊神曰:丘曾前生万劫,已奉《灵宝》。功德未备,致寄生转轮。至于今日,化生人中。见吾出法,即得化形。当更度人九万九千,乃得至真大神,为洞阳赤明天帝。

----------------------------------------

◎南极尊神纪

《洞玄本行经》云:南极尊神者,本姓皇,字度明,乃阎浮黎国宛王之女也。生于禅黎世界赤明天中,生乃当贵。父为国王,女居宫内,金床玉榻,七色宝帐,明月双珠,光照内外。王给妓女数千人,国中珍宝,无有所乏。常欲布散,大建功德。志极山水,访及神仙。逼限宫禁,津路无缘。志操不乐,心自愁煎。王意怜愍,慰谕百端。问女意故,女终不言,泪落如雨,切无一欢。王加其妓乐,日日作唱,度明闻乐,常如不闻。独在一处,清净焚香,长斋持戒,日中乃餐。王知其意,乃于宫中,为踊土作山,山高百丈,种植竹林,山上作台,名曰寻真玉台。度明弃于宫殿,登台栖身。遮遏道径,人不得通。单影独宿一十二年,积感昊苍。天帝君遣硃宫玉女二十四人,乘云驾凤,下迎度明。

当去之夕,天起大风雨,雷电激扬,地舍旋转,惊动一国。王大振惧,莫知所从。天晓分光,失去山台,不见其女。天帝迎度明于阳丘之岳,丹陵上舍相林之中,硃凤侍卫,神龙翼轩,玉童玉女三百余人。于后大劫数交,天地易位,度明应在弃落之例。南上感其丹至,硃宫书其紫名,化其形骸于无始之胞,一劫而生,得为男身。于南丹洞阳上馆明珠七色宝林,亦帝梵宝昌阳丹灵真老君锡度明以南极上真之号。

道教类书。北宋张君房编集。道教称书箱为“云笈”,分道书为三洞(洞真、洞玄、洞神)四辅(太玄、太平、太清、正一)等七部,故名。喻取七部精英之意。本书包括三洞经教,日月星辰,洞天府地,杂修斋戒,秘要诀法,存思魂神,诸家气法,金丹内丹,神仙符图,庚申尸解,道教灵验,颂赞歌赋等,皆分门别类汇集,不仅集北宋以前《道藏》主要内容的大成,而且还保存了不少已失传的道教经籍的篇章,是研究道教方术的重要资料。《四库全书总目》称此书“类例既明,指归略毕,纲条科格,无不兼赅,《道藏》菁华,亦大略具于是矣”。全书共一百二十卷。收入《道藏》第六七七至七○二册。并见于《道藏辑要》参集、井集。编入《道藏要籍选刊》第一册。

猜你喜欢

  • 卷一四九 梁紀五

    起屠維大淵獻(己亥),盡昭陽單閼(癸卯),凡五年。 高祖武皇帝天監十八年(己亥,公元五一九年) 春,正月,甲申,以尚書左僕射袁昂為尚書令,右僕射王暕為左僕射,太子詹事徐勉為右僕射。 丁亥,魏主下詔,稱「..

    7 资治通鉴 2025-11-15
  • 卷一四八 梁紀四

    起旃蒙協洽(乙未),盡著雍閹茂(戊戌),凡四年。 高祖武皇帝天監十四年(乙未,公元五一五年) 春,正月,乙巳朔,上冠太子於太極殿,大赦。 辛亥,上祀南郊。 甲寅,魏主有疾;丁巳,殂于式乾殿。侍中 中書監 太..

    5 资治通鉴 2025-11-15
  • 卷一四七 梁紀三

    起著雍困敦(戊子),盡閼逢敦牂(甲午),凡七年。 高祖武皇帝天監七年(戊子,公元五O八年) 春,正月,魏潁川太守王神念來奔。 壬子,以衞尉吳平侯昺兼領軍將軍。 詔吏部尚書徐勉定百官九品為十八班,以班多者為..

    4 资治通鉴 2025-11-15
  • 卷一四六 梁紀二

    起旃蒙作噩(乙酉),盡強圉大淵獻(丁亥),凡三年。 高祖武皇帝天監四年(乙酉,公元五O五年) 春,正月,癸卯朔,詔曰:「二漢登賢,莫非經術,服膺雅道,名立行成。魏、晉浮蕩,儒敎淪歇,風節罔樹,抑此之由。..

    5 资治通鉴 2025-11-15
  • 卷一四五 梁紀一

    起玄黓敦牂(壬午),盡閼逢涒灘(甲申),凡三年。 高祖武皇帝天監元年(壬午,公元五O二年) 春,正月,齊和帝遣兼侍中席闡文等慰勞建康。 大司馬衍下令:「凡東昏時浮費,自非可以習禮樂之容,繕甲兵之備者,餘..

    5 资治通鉴 2025-11-15
  • 卷一四四 齊紀十

    重光大荒落(辛巳),一年。 和皇帝中興元年(辛巳,公元五O一年) 春,正月,丁酉,東昏侯以晉安王寶義為司徒,建安王寶寅為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乙巳,南康王寶融始稱相國,大赦;以蕭穎胄為左長史,蕭衍為..

    5 资治通鉴 2025-11-15
  • 卷一四三 齊紀九

    上章執徐(庚辰),一年。 東昏侯永元二年(庚辰,公元五OO年) 春,正月,元會,帝食後方出;朝賀裁竟,卽還殿西序寢。自巳至申,百僚陪位,皆僵仆飢甚。比起就會,怱遽而罷。 乙巳,魏大赦,改元景明。 豫州刺史..

    5 资治通鉴 2025-11-15
  • 卷一四二 齊紀八

    屠維單閼(己卯),一年。 東昏侯永元元年(己卯,公元四九九年) 春,正月,戊寅朔,大赦,改元。 太尉陳顯達督平北將軍崔慧景軍四萬擊魏,欲復雍州諸郡;癸未,魏遣前將軍元英拒之。 乙酉,魏主發鄴。 辛卯,帝祀..

    4 资治通鉴 2025-11-15
  • 卷一四一 齊紀七

    起強圉赤奮若(丁丑),盡著雍攝提格(戊寅),凡二年。 高宗明皇帝建武四年(丁丑,公元四九七年) 春,正月,大赦。 丙申,魏立皇子恪為太子。魏主宴於清徽堂,語及太子恂,李沖謝曰:「臣忝師傅,不能輔導。」帝..

    5 资治通鉴 2025-11-15
  • 卷一百四十 齊紀六

    起旃蒙大淵獻(乙亥),盡柔兆困敦(丙子),凡二年。 高宗明皇帝建武二年(乙亥,公元四九五年) 春,正月,壬申,遣鎮南將軍王廣之督司州、右衞將軍蕭坦之督徐州、尚書右僕射沈文季督豫州諸軍以拒魏。 癸酉,魏詔..

    4 资治通鉴 2025-11-15
  • 卷一三七 齊紀三

    起上章敦牂(庚午),盡玄黓涒灘(壬申),凡三年。 世祖武皇帝永明八年(庚午,公元四九O年) 春,正月,詔放隔城俘二千餘人還魏。 乙丑,魏主如方山;二月,辛未,如靈泉;壬申,還宮。 地豆干頻寇魏邊,夏,四月..

    5 资治通鉴 2025-11-15
  • 卷一三五 齊紀一

    起屠維協洽(己未),盡昭陽大淵獻(癸亥),凡五年。 太祖高皇帝建元元年(己未,公元四七九年) 春,正月,甲辰,以江州刺史蕭嶷為都督荊 湘等八州諸軍事、荊州刺史,尚書左僕射王延之為江州刺史,安南長史蕭子良..

    3 资治通鉴 2025-11-15
  • 卷一三四 宋紀十六

    起柔兆執徐(丙辰),盡著雍敦牂(戊午),凡三年。 蒼梧王元徽四年(丙辰,公元四七六年) 春,正月,己亥,帝耕籍田,大赦。 二月,魏司空東郡王陸定國坐恃恩不法,免官爵為兵。 魏馮太后內行不正,以李奕之死怨顯..

    5 资治通鉴 2025-11-15
  • 卷一三三 宋紀十五

    起重光大淵獻(辛亥),盡旃蒙單閼(乙卯),凡五年。 太宗明皇帝泰始七年(辛亥,公元四七一年) 春,二月,戊戌,分交、廣置越州,治臨漳。 初,上為諸王,寬和有令譽,獨為世祖所親。卽位之初,義嘉之黨多蒙全宥..

    5 资治通鉴 2025-11-15
  • 卷一三一  宋紀十三

    柔兆敦牂(丙午),一年。 太宗明皇帝泰始二年(丙午,公元四六六年) 春,正月,己丑朔,魏大赦,改元天安。 癸巳,徵會稽太守尋陽王子房為撫軍將軍,以巴陵王休若代之。 甲午,中外戒嚴。以司徒建安王休仁都督征討..

    5 资治通鉴 2025-11-15
  • 卷一百三十 宋紀十二

    旃蒙大荒落(乙巳),一年。 太宗明皇帝泰始元年(乙巳、四六五年) 春,正月,乙未朔,廢帝改元永光,大赦。 丙申,魏大赦。 二月,丁丑,魏主如樓煩宮。 自孝建以來,民間盜鑄濫錢,商貨不行。庚寅,更鑄二銖錢,..

    5 资治通鉴 2025-11-15
  • 卷一二九 宋紀十一

    起屠維大淵獻(己亥),盡閼逢執徐(甲辰),凡六年。 世祖孝武皇帝大明三年(己亥、四五九年) 春,正月,己巳朔,兗州兵與魏皮豹子戰于高平,兗州兵不利。 己丑,以驃騎將軍柳元景為尚書令,右僕射劉遵考為領軍將..

    5 资治通鉴 2025-11-15
  • 卷一二五 宋紀七

    起強圉大淵獻(丁亥),盡上章攝提格(庚寅),凡四年。 太祖文皇帝元嘉二十四年(丁亥、四四七年) 春,正月,甲戌,大赦。 魏吐京胡及山胡曹僕渾等反;二月,征東將軍武昌王提等討平之。 癸未,魏主如中山。 魏師..

    3 资治通鉴 2025-11-15
  • 卷一二三 宋紀五

    起柔兆困敦(丙子),盡重光大荒落(辛巳),凡六年。 太祖文皇帝元嘉十三年(丙子、四三六年) 春,正月,癸丑朔,上有疾,不朝會。 甲寅,魏主還宮。 二月,戊子,燕王遣使入貢于魏,請送侍子,魏主不許,將舉兵討..

    4 资治通鉴 2025-11-15
  • 卷一二二 宋紀四

    起重光協洽(辛未),盡旃蒙大淵獻(乙亥),凡五年。 太祖文皇帝元嘉八年(辛未、四三一年) 春,正月,壬午朔,燕大赦,改元大興。 丙申,檀道濟等自清水救滑臺,魏叔孫建、長孫道生拒之。丁酉,道濟至壽張,遇魏..

    4 资治通鉴 2025-11-15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