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读书法
一切道术,必有本源,未有目不睹汉唐以前诸书,徒记时尚之药数种,而可为医者。今将医学必读之书并读法,开列于左,果能专心体察,则胸有定见,然后将后世之书,遍观博览,自能辨其是非,取其长而去其短矣。?《灵枢经》。此明经络、脏腑之所以生成,疾病之所由侵犯,针灸家不可不详考,方脉家略明大义可也。《素问》。此明受病之源,乃治病之法。千变万化,厂无能出其范围。如不能全读,择其精要切实者,熟记可‘也。《伤寒论》。此一切外感之总诀,非独治伤寒也。明于此,则六淫之病,无不贯通矣。《金匮》。此一切杂病之祖方。其诸大症,已无不备,能通其理,天下无难治之病矣。《神农本草》。《神农本草经》,止三百六十种。自陶弘景以后,药味日增,用法益广,至明李时珍《纲目》而大备。其书以《本经》为主,而以诸家之说附之,读者字字考验,则能知古人制方之妙美,而用之不穷矣。《外台秘要》、《干金方》二书,汇集唐以前之经方、秘方,及妇科、儿科、外科,无所不备,博大深微。必明乎灵素、仲景之书,方能知所审择,不致泛滥而无所适从矣。妇科、儿科。妇人除经带、胎产之外,与男子同,小儿除惊痫、痧痘而外,与老壮同。所以古人并无专科,后人不能通贯医理,只习经产惊痘等方药,乃有专科。若读前所列之书,则已无所不能。更取后人所著《妇人良方》,《幼幼新书》等,参观可也。外科。其方亦具《千金》、《外台》》,后世方愈多而法愈备。如《窦氏全书》、《疡科选粹》,俱可采取。惟恶毒之药,及轻用刀针,断宜切戒。御纂《医宗金鉴》。源本灵素。推崇《伤寒论》,《金匮要略》,以为宗旨。后乃博采众论,严其去取,不尚新奇,全无偏执,又无科不备,真能阐明圣学,垂训后人。习医者即不能全读古书,只研究此书,足以名世矣。《本草纲目》。可谓集诸氏之大成矣。踵之者有刘若金之《本草述》,倪纯宇之《本草汇言》、赵恕轩之《纲目拾遗》,尤足以补李氏之阙矣。然皆不过贯穿融汇于金元诸名家而已。惟卢子繇之《本草乘雅》、邹润安《本草疏证》,力追上古,直溯长沙,抉发精微,推阐尽致,扫尽诸家芜秽,而归于至当。学者幸生其后,得读其书,从此而心唯神悟,深造有得,庶上接神农之一脉哉。
《养生三要》作者为清代医学家袁开昌,该书内容摘自《内经》、《庄子》、《抱朴子》、《千金要方》、《褚氏遗书》、《医门法律》、《医砭》、《医说》、《名医类案》、《冷庐医话》、《本草纲目》、《本草经疏》、《聪训斋语》等二十余种著作以及张景岳、李东垣、张子和、徐大椿、陆定圃、喻嘉言、王孟英等三十余位医家的相关论述,集清以前养生法之大成,并附之以袁氏本人的心得体会。该书一经刊刻,即刻引起轰动,成为大众养生指南。 袁开昌,字昌龄,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后迁居丹阳(今江苏丹阳),清代著名医学家。根据其子袁阜所撰《养生三要》跋和李丙荣所撰《袁开昌先生传》的相关记述,袁开昌约生于1850年,卒于1905年。 袁开昌生平好读书,受范仲淹“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影响,潜心研究医学,擅长眼科、外科,善用火针治外症。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扬州流行瘟疫,袁开昌遵古方制药饵,挽救了无数生命。 晚年,袁开昌辑《医门集要》八卷,《养生三要》为该书的首篇。据《中国历代卜人传》序记载,该书由袁开昌所辑,后由其子袁阜校订,于1918年付梓行世。 袁开昌认为,养生要兼顾“治已病”、“治未病”和“治医者之病”,三者乃“养生三要”。《养生三要》出版后,即不胫而走。苏润宽读后感叹曰:“唤醒痴迷酿太和,婆心苦口费搜罗。谁知人世生生理,都被先生指点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