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子夏易传 / 卜商

卷三周易上經噬嗑傳第三

2025-08-15 13:14 子夏易传

震下離上

噬嗑,亨,利用獄。彖曰:頤中有物;曰噬嗑,噬嗑而亨。剛柔分,動而明,雷電合而章。柔得中而上行,雖不當位,利用獄也。

剛物在頤中,曰噬嗑。故噬而嗑之,其道乃通,刑以齊之者也。分剛於柔,分柔於剛,象交得其情也。動而明之義皆得於理也。雷震電照,威以明之,隱無不彰,果辨之也。柔上治之主也,雖不若剛徳,而運於無所用獄,而正之者也。

象曰:雷電噬嗑,先王以明罰敕法。

雷震電照,震而後明得於情實也,先王明其罪,告其法,然後誅之,而民莫怨其上也。

初九,屨校滅趾,无咎。象曰:屨校滅趾,不行也。

屨校,以木禁足,如履屨也。罪其初過之小也,懲而戒之,校足没趾而已,其咎不行。小人福不至於大罪,戒為治者不可以不禁其微。

六二,噬膚滅鼻,无咎。象曰:噬膚滅鼻,乘剛也。

噬而得位,物不敢抗,噬膚之易也。乘剛者恃其強也,不可以輕,輕則反為害矣。噬深而滅巳,然後免於咎,乃得於中也。

六三,噬腊肉遇毒,小吝无咎。象曰:遇毒,位不當也。

柔僣剛位以之刑物,如噬腊之難也,則反謀為毒矣。慮毒而未傷,則懐懼而不果刑也,免之矣。噬之不盡,小吝者也。毒不終害,故無咎也。

九四,噬乾胏,得金矢,利艱貞吉。象曰:利艱貞吉,未光也。

上近於尊,多懼之地,陰之位也。以斯用刑,未為得其道也,噬乾胏矣。果於剛直,無所回邪,曰金矢也。雖勇於敢位,未當也,豈足光哉,行法而已,艱以承之不失。其正得其吉也。

六五,噬乾肉,得黄金,貞厲,无咎。象曰:貞厲,无咎,得當也。

柔以噬物亦為難也,噬乾肉矣。位尊民服,可以有制,因於剛之道也。治至於刑,正之危也。得中當理,故無咎也。

上九,何校滅耳,凶。象曰:何校滅耳,聰不明也。

噬嗑之終,罪不可掩,至於極刑,故荷負其校以没於耳,凶滅身也。小人為過之初,皆知其然也。不虞咎,大而不可脱也,徒聞其言而不能辨其終也,故耳其没矣。聽之罪也。

 

離下艮上

賁,亨小利有攸往。彖曰:賁,亨柔來而文剛,故亨。分剛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往。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剛下而柔來,文之。天降氣於地而為文也。柔上而分剛,象之地懸,象於天而為文也。天降氣於地,周而通也,故亨。地懸象於上,可以觀文,而則時中,柔而非實,應未足以濟之也,故小利有攸往。皆成文於天也。列尊卑之序,别同異之道,上建治於下,下繫治於上,止而得其治也。觀其天文,可以敬授人時,察其人文,可以自已而化,成天下治也。

象曰:山下有火,賁。君子以明庶政,无敢折獄。

火在山下,其勢至微,君子審其幾,而明以出政,愼以致刑,懼其熾也。及其末也。君子奈之何哉。

初九,賁,其趾舎車而徒。象曰:舎車而徒,義弗乘也。

剛而未位,獨立其志,不趨其應,不茍乎乘也。故飾其趾,將徒行也。其義豈乘哉。明其時之不可也。

六二,賁其須。象曰:賁其須,與上興也。

得其三而為文,若須之附頤也。柔而位卑,依剛以為文也。

九三,賁如濡如,永貞吉。象曰:永貞之吉,終莫之陵也。

剛以得位,兩柔附之,賁然而有文。濡如而沃,其潤雖阻,他應履位,相保可以長守。其正則物不能凌而獲其吉。

六四,賁如皤如,白馬翰如,匪宼婚媾。象曰:六四當位,疑也。匪宼婚媾,終无尤也。

得位有應,賁而成文,故潔其儀,白其馬,欲翰如而速往也。懼三為宼,而不敢進,退當位正應,疑何久哉。宼夷則合矣。

六五,賁于丘園,束帛戔戔,吝終吉。象曰:六五之吉,有喜也。

不在於彩賁之佳也。柔以居陽,獨保儉德,不因剛以為飾,守中黄以為賁,化之首也。故賁丘園之儉焉,納富用約,故戔戔其束帛,盈也。過儉不飾,雖可惜也。致理於文,終獲其志,故吉有喜也。

上九,白賁,无咎。象曰:白賁无咎,上得志也。

剛居柔上,其尚賢也。知存之而不競,保始終而得治者,自得其文也。人之所尚也。其在依柔而後飾哉。超然以素物,無潔矣,又何咎乎。上而逺世,獲乎志也。

 

坤下艮上

剥,不利有攸往。彖曰:剥,剝也。柔變剛也。不利有攸往,小人長也。順而止之觀象也。君子尚消息盈虛,天行也。

剥,柔乘剛也。君子之道僅存也。何所往哉,順其時止而止之,可以觀其象,而適其變也。夫道,無定體也。唯時行之,消而息之,盈而虛之,天之道也。君子之尚也。故當其道往,而不吝焉。應其時而不自得焉。

象曰:山附於地,剥。上以厚下,安宅。

山髙也,地下也,下剥上則山附於地也。故君不可以制下,則厚順於下,因而安宅之,不敢遷也。

初六,剥牀以足蔑,貞凶。象曰:剥牀以足,以滅下也。

牀,人之所安也。剥之以足,滅下之道。潛而剥之,猶未見也。無陽自此始矣。凶之道也。

六二,剥牀以辨蔑,貞凶。象曰:剥牀以辨,未有與也。

剥以漸長,小人漸得位也。至剥其牀,剥道見而可辨也。無正而得位,誰與之哉,凶之道也。

六三,剥之无咎。象曰:剥之无咎,失上下也。

羣小剥上,已獨應之,無咎者也。猶應離羣失衆之趨也。

六四,剥牀以膚,凶。象曰:剥牀以膚,切近災也。

剥至上,體過牀以及膚,近於災也。凶,其危也。

六五,貫魚以宫人寵。无不利。象曰:以宫人寵,終无尤也。

剥上於五,為剥之主,能得其中。上承于陽,反止羣小,羣小由之貫魚。寵以宫人,不害外正,何不利焉。則終無尤矣。

上九,碩果不食,君子得輿小人,剥廬。象曰:君子得輿民所載也。

小人剥廬,終不可用也。極剥而保於上,大果有乎。拔不食者也。極消則息道,斯來矣。君子厚徳以藏垢也,故民所載矣。小人矜忌而偶怨也。故剥人之廬,終不可用也。復而不敵怨於剥者,君子也。

 

震下坤上

復,亨。出入无疾,朋來,无咎。反復其道,七日來復,利有攸往。彖曰:復,亨。剛反動而以順行,是以出入无疾。朋來无咎,反復其道,七日來復,天行也。利有攸往,剛長也。復其見天地之心乎。

陽反入於下而復其所出,而動以順行,出入而無間,何疾之有。一陽長而羣陽至焉,君子之道通也。其何咎乎。易六位而成文也。乾之姤,剥。陽之初九,陽道消也。極六位而反於坤,之復其數七日,其物陽也。陽統陰之理也。陽雖消而復之,不逺之而不絶也。其天道之行歟,反而復行其道也。剛長也,君子可以利攸往矣。夫易者,易也。剛柔相易,運行而不殆也。陽為之主焉,陰過則陽滅,陽復則陰剥,晝復則夜往,夜至則晝往,無時而不易也。聖人是以觀其變化生殺也,往而復之也。而無差焉,謂陽生而為天地之心,天地之心與物而見也。將求之而不可得也。子曰:天下何思,何慮天下,殊途而同歸,一致而百慮。聖人之與天地並也。以萬物為之心也。何已心之往哉,故有以求之不至矣。無以求之,亦不至矣。是聖人無而有之,而易行乎。其中矣,可無辨乎。

象曰:雷在地中,復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后不省方。

冬至陽潛,動於地中也。帝王者,體化合乾,故至日閉關絶行。不務察事,以象潛之勿用與時之,更始也。

初九,不逺復,无祇悔,元吉。象曰:不逺之,復以脩身也。

陽生也,復於初也。修身之道,生非而復,復之不逺也。不適於邪也。得大吉矣。

六二,休復吉。象曰:休復之吉,以下仁也。

陽生也,仁也。二得位而歸復之,陰之道不行,而得其息矣。得仁而行吉之道也。

六三,頻復厲,无咎。象曰:頻復之厲,義无咎也。

極於下體逺之復也,危而憂之,頻而復之,茍知復也。雖危何咎。

六四,中行獨復。象曰:中行獨復,以從道也。

諸陰或復利仁,而行也。四自應之,安仁而適也。時有其復,異於上,下行能得中,復以至於道也。

六五,敦復无悔。象曰:敦復无悔,中以自考也。

逺陽過,應悔之道也。安而守中,志能自考也。自考也者,窮其理而盡其性也。故逺以復之,厚於德也。故無咎矣。

上六,迷復凶,有災眚。用行師,終有大敗以其國君,凶。至于十年不克征。象曰:迷復之凶,反君道也。

復陽於下,其道未著,陰求復之者,或利之而復,或自考而復,皆心自復非陽力之能制也。至於上逺之極也,不能自復,不知陽之仁也,故據衆之上,迷其復凶之災也。雖用衆必大敗也,以其不往時而反於尚君之道也。至於窮數而不能征也。

 

震下乾上

无妄,元亨利貞,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彖曰:无妄,剛自外來而,為主於内,動而健,剛中而應,大亨以正天之命也。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无妄之往,何之矣。天命不祐行矣哉。

天徳在上,求賢以治時,在乎前也。剛自外來而踐其初,而為治主於内,其體動而健上,剛中而下柔,應之上下一徳理,無違者非大亨,以正乎此天之命。上使之行,下得陳其力也。其匪正而往,非上之至違於天, 背於時也。行矣哉,不可行者也。

象曰:天下雷行,物與无妄。先王以茂對時育萬物。

天下雷行,雷動而震物,得其生,自正其命相與不妄矣。故先王求有徳,以茂其治,對時而養萬物。

初九,无妄,往吉。象曰:无妄之往,得志也。

 以剛而來居内卦之下。志行其正以輔於乾,為佐治之主,往來必得其志也。

六二,不耕穫,不菑畬,則利有攸往。象曰:不耕穫,未富也。

剛正而在乎前,柔守位而上,應也。其可妄乎。不合初以首事,不與鄰以謀富,故不耕菑穫畬而已矣。承令而行,則利其往也。

六三,无妄之災,或繫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災。象曰:行人得牛,邑人災也,陰妄居陽災之道也。

牛者,陰之類也。非所履而履之,繫之者也。四近而得之,非其本合,行人之得也,本應於上。邑人之謂也。上道窮而爭合,故受之災,以其行人得牛,而致其忿也。

九四,可貞无咎。象曰:可貞无咎,固有之也。

係於三,咎也。居尊守卑,正以承上,得民不以為私,猶可固其所有,而免於咎。

九五,无妄之疾,勿藥有喜。象曰:无妄之藥,不可試也。

剛自外來,為主於内,動而得民,往而獲志,道既盛矣,則疑疾之也。夫以剛動,強志在,於正攻之,則反害從之,則成功。故藥之増剥待之,終吉。

上九,无妄,行有眚,无攸利。象曰:无妄之行,窮之災也。

乘於剛,上於尊而又爭。應窮高極危,妄之甚也。復何往哉,無所利也。

 

乾下艮上

大畜。利貞。不家食吉。利涉大川。彖曰:大畜,剛健篤實,輝光日新其徳。剛上而尚賢,能止健大正也。不家食吉,養賢也。利涉大川,應乎天也。

剛健而上求於艮,非輝其光而日新其徳乎。剛上而尚賢,尊柔以奉之,重其徳,承其道也。能止健以為大正也。賢不肖,非其畜也。禄之以公食,勤之以民治,成上之功,畜而盡其能也。應乎天也。於何而不濟乎,是以利涉大川也。

象曰:天在山中,大畜。君子以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其徳。

 天在山中,小能畜大也。君子之畜大也。前言往行,多學而究之,論辨而擬之,以畜為徳也。

初九,有厲利已。象曰:有厲利已,不犯災也。

上畜之初,何可自任,故居而待命則利往而違上,則厲也。

九二,輿説輹。象曰:輿説輹,中无尤也。

大畜之下體為上之畜履無位,應中安其所畜,故脱輿輹而不往任上之畜也,終無尤也。

九三,良馬逐,利艱貞。曰:閑輿衛,利有攸往。象曰:利有攸往,上合志也。

奉上之勞而不敢自獲,其志至終得治,則因其道焉。故開國承家,其道自利,馳良馬也。自任不可以縱緩,則失矣。艱而守正,乃利閑。習乘輿備其左右,則利有攸往矣。上大畜之終,則盛大矣,無不通也。習輿備衛所以合上之志,而皆通也。

六四,童牛之牿。元吉。象曰:六四元吉,有喜也。

牛,陰類也,而又童焉,居牢而安能止其健,不勞其備而得其用,則何往而不濟焉。故大吉有喜也。

六五,豶豕之牙吉。象曰:六五之吉有慶也。

四止於初,童牛而喜,不勞而得下之效也。至於五,下則剛長,事斯大矣,故有備而勞及獲其用也。其吉於豶豕之牙焉,豶豕,豭之無陽者,牙劣而不用可也。以大中而獲乾也。事之大濟,故有慶也。

上九,何天之衢,亨。象曰:何天之衢道大行也。

大畜,冀其成也。剛上也。為柔上之,佐時行道,止健而致於治也。既成而大通矣,於何往而不可哉。故上九曰何以為也。雖天衢而通也,可謂大行也已矣。

 

震下艮上

頤,貞吉。觀頤,自求口實。彖曰:頤貞吉,養正則吉也。觀頤,觀其所養也。自求口實,觀其自養也。天地養萬物,聖人養賢,以及萬民頤之,時大矣哉。

頤,口頰也。下動而上止,其為頤乎。身之而養也。頤為養乎。民由上養,正乃吉也。止而待之,養之道也。動而求之,見利遷也。故下動皆凶,上止皆吉。觀頤自養,正為吉乎。萬物待天地之養也,百姓待聖人之養也。聖人待賢人之治也。故在於養賢,則聖人昭昭焉。分賢不肖,白黒也。中人效而為之,其意無别也。不知賢,孰果謂天下之賢也。故曰大哉。

象曰:山下有雷,頤君子,以愼言語,節飲食。

山中雷震,養萬物,是謂頤之象也。言語者,禍福之幾也。飲食者,康疾之由也。動止得其道,身乃安頤,莫過是也。

初九,舎爾靈龟,觀我朶頤,凶。象曰:觀我朶頤,亦不足貴也。

初以動之先,嚼而求徒,朶其頤而已。恃三之附以,為己之才也。而又趨其應,不卜吉凶之去,就多求養而無節,凶其宜也。雖附又應,豈足貴哉。

六二,顚頤拂經于丘頤,征,凶。象曰:六二,征凶,行失類也。

倒養於下,近而非應,違其常理也。丘頤,地之高,剛上者也。震體動則頤,下體皆上也。動而上求之謂也養,於初矣,而又上征無其應也。是失其類無恒拂常於頤之上,凶之道也。

六三,拂頤,貞凶。十年勿用,无攸利。象曰:十年勿用,道大悖也。

剛動柔朶,猶為凶也。況失位之柔也。雖應於上,上剛而極止,下柔而極動,性極相違,求養於上,違背之道,無甚於斯,故征之凶也。至於數極而不見用,無攸利也。

六四,顚頤吉。虎視眈眈,其欲逐逐,无咎。象曰:顚頤之吉,上施光也。

頤貴其止於正也,雖下顚養而得位,靜止施而不求,故吉也。非無情也。止以待時,故視其所視,不眶盱也,非無欲也。義然後取,待逐安其所也。頤之吉雖顚而無咎也。

六五,拂經居,貞吉。不可涉大川。象曰:居貞之吉,順以從上也。

居尊而上從已,無政而不能於化,違其常理者也。附賢守正而吉矣,不可涉難也。

上九,由頤厲吉,利涉大川。象曰:由頤厲吉,大有慶也。

陽艮主也,五附之而保其尊,三應之而保其至,頤之得養,由上止而成也。居位擅民,厲之道,得時可尚,故吉。而有慶也。剛以濟衆,何險之有乎,是以利涉也。

 

巽下兑上

大過,棟橈,利有攸往,亨。彖曰:大過,大者過也。棟橈,本末弱也。剛過而中,巽而説行,利有攸往,乃亨。大過之時,大矣哉。

大過,強大者能過也。本無正,而末不能治者也。棟既橈矣,法無從矣,何所承乎。唯強行者,不拘於細,不守其弊,過之而後治也。下剛過中,上巽而後悦,行利往而後乃亨。從大然後過也,非才大者不能行。權而合悦也。

象曰:澤滅木,大過。君子以獨立不懼遯世,无悶。

木為澤所没,下過其上也。本無政矣,舉而治之亦無患也。故君子當於是,獨立而濟,不懼羣邪,然後能通,過上乃行。雖曰得之不足以榮也。遭其用,遯世無悶,失之不足恥也。

初六,藉用白茅,无咎。象曰:藉用白茅,柔在下也。

君子之於大過也,必本於誠敬然後濟之也。雖曰藉用白茅,薄之至而誠之著也。柔處於下,謹敬於初,不私於己,則動而無咎矣。

九二,枯楊生稊,老夫得其女妻,无不利。象曰:老夫女妻,過以相與也。

陽舉於陰,過初之本事,過其位。剛而得中,行權以合説也。老夫重合女妻,枯而復生,其實時過而相與得復生之理。故其無不利也。

九三,棟橈。凶。象曰:棟橈之凶,不可以有輔也。

不能拯弱自守其位,棟之橈也。而又應柔本末弱矣。柔何輔焉,凶之道也。

九四,棟隆吉。有它。吝。象曰:棟隆之吉,不橈乎下也。

以陽而與,其柔志在拯時也。得其吉矣。情以求應,不撓於下也。不能自與。可惜也已。

九五,枯楊生華,老婦得其士夫,无咎无譽。象曰:枯楊生華,何可久也。

 老婦士夫亦可醜也。陽處陽也,自守而已,不能大過者也。雖欲拯之其能得乎,不足以濟衰也。則老婦得其士夫,猶枯而徒華,可醜而已,當尊而徳不能濟,力而不能勝也。無功可譽,亦無咎矣。

上六,過涉滅頂,凶,无咎。象曰:過涉之凶,不可咎也。

過涉襄危之極,罪咎之地也。況以柔終乎。過涉之深,滅其頂,頂滅身之終也,於何而咎哉。

 

坎下坎上

習,坎有孚,維心,亨。行有尚。彖曰:習,坎重險也。水流而不盈,行險而不失其信,維心,亨。乃以剛中也行,有尚往有功也。天險不可升也,地險山川丘陵也。王公設險以守其國,險之時用大矣哉。

習,重也。水重至,流而不盈乎,兩坎也。為其嫌於止水也,故以習,坎名之。剛中而有孚,濬之斯流,流之斯止,浮之斯濟,沈之斯溺,不違於人,而人不可欺,不失信於,險也。夫行險而自能通者,固繫於心乎。能剛中志,果濟乎險而得其道者,則行險而有功也。天險絶其升也,地險山川丘陵也,天地猶險以成,而況於人乎。王公設城池以險國也,剛中藏用,以應險也。物之情而為險之用,非知者不能用,而終於正也。

象曰:水洊至習,坎。君子以常徳行習敎事。

 水至柔而順,剛中而信,故能險而不滯也。雖洊流而至,其道一也。故君子以常行而存乎中習敎事,以禦其險,則得其正而有功也。

初六,習。坎入於坎窞凶。象曰:習坎入坎,失道,凶也。

初柔而居重險之下,質弱而無心不知,濟險之道,習坎而入於坎窞,何以濟乎,故凶也。習重也,謂治其事也。

九二,坎有險,求小得。象曰:求小得,未出中也。

居坎之内,前尚有險也。行險得中,而二柔附之體,險而有功也。雖求小得,未出險中也。

六三,來之坎,坎險且枕入於坎窞,勿用。象曰:來之坎,坎終無功也。

位剛而以柔治,難矣。況兩坎之間乎。二剛,險也。而且枕之求可得乎。上坎之底,坎窞者也,之可得乎。進退莫可終,無功也。

六四,樽酒,簋貳,用缶,納約自牖,終无咎。象曰:樽酒,簋貳,剛柔際也。

陰弱質也,附陽而濟居於上,體依五得位,濟其險矣。夫欲上之盡者,必自盡者也。誠之至,豈假於豐哉。則樽酒而簋,副器約而納寡,自至於牖以盡其忠,剛柔之際,承上之道也,終何咎矣。

九五,坎不盈,祇既平。无咎。象曰:坎不盈,中未大也。

在坎中矣,坎豈盈乎。夫濟險者,盡斯泰乎。斯無咎矣。處其險,尊安而不慮,則險為咎矣,未至乎大,可無愼歟。

上六,繫用徽纆,寘于叢棘,三歲不得,凶。象曰:上六失道,凶。

三歲也,柔而無心小人也。乘剛而履於極險,居於峻法之時,行極險之事,故用繫纆,索寘於叢棘,失其謀身之道也,以是三歲而凶。乃終。

 

離下離上

離,利貞,亨。畜牝牛吉。彖曰:離,麗也。日月麗乎天,百榖草木麗乎土。重明以麗乎正,乃化成天下。柔麗乎中正,故亨,是以畜牝牛吉也。

麗,安附也。而利以正,故能通也。日月得天,故能長守其明。百榖草木得乎附土,故能永保其種。麗其所麗者也。上下皆明,咸安其處,利而不正,何為化成矣。柔麗大中,彊而不武,利而得正,化之元也。是以能通天下也。故畜牝牛,柔而彊力,以濟者相麗之道也。

象曰:明兩作離,大人以繼。明照于四方。

兩明嗣麗,天下大明也。得麗之大者,莫過於大人。麗於大位也。累聖之治,兩明而繼,而天下化矣。

初九,履錯然,敬之,无咎。象曰:履錯之敬,以辟咎也。

求保所安者,履其初,錯然内省而敬懼之,即能保所麗,而免於咎也。

六二,黄離元吉。象曰:黄離元吉,得中道也。

黄者,文之中也。柔居中正,治麗其文,故元吉也。

九三,日昃之離,不鼓缶而歌,則大耋之嗟,凶。象曰:日昃之離,何可久也。

 三者將進之地也,在於離。麗得其正,則吉,過之則凶。離明而行,陽麗於三,止於所也,可以鼓缶樂,終於此矣過。以求之日之昃也,將何往哉。耊之凶也。易戒其於分,而麗得其所也。

九四,突如其來如,焚如,死如,棄如。象曰:突如其來如,无所容也。

四者,行上之道,首進之地,進逼於五,不當其位,無徳之至,突如而來如也。五尊嚴之盛,不可陵也,故為焚如而死棄矣。搏殘之而不容也。

六五,出涕沱若,戚嗟若,吉。象曰:六五之吉,離王公也。

柔居尊陽,故為下之謀也。有乘剛之逼焉,故為出涕矣。以柔正而居王公之位,憂嗟之深,天下歸助,故終吉。

上九,王用出征,有嘉,折首獲匪,其醜无咎。象曰:王用出征,以正邦也。

柔之道,非天下大服焉,故終於用師之正,以重明之,治為天下之麗,以柔順之徳,為天下之歸。其終或用師,則出征,而折首矣,有其嘉,以剛終也。獲其非類,而天下正也。  

经学著作。春秋卜商(子夏)撰。是 现存最早的《易经》。已佚。《隋书·经籍志》著录二 卷。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孔颖达《周易正义》及 李鼎祚《周易集解》因引其部分佚文而得已留存。此 书所辑留的只有对《易经》原文进行注释的部分。所 注极为精辟,虽保留下来的不多,但对春秋时代的易 学水平也可窥见一斑,故价值极为珍贵。该本载《汉 魏二十一家易注》卷首。清代辑本有孙堂辑《子夏易 传》1卷,载《汉魏二十一家易注》。黄奭《子夏易 传》,见《汉学堂丛书》。马国翰《周易子夏传》,收 入《玉函山房辑佚书》。张澍《子夏易传》,载《二酉 堂丛书》及孙冯翼《子夏易传》1卷本。

猜你喜欢

  • 卷三百九十九 ◎人事部四十

    ○应梦 《礼记·文王世子》曰:文王谓武王曰:"汝何梦矣?"武王对曰:"梦帝与我九龄。"(帝,天也。)文王曰:"汝以为何也?"武王曰:"西方有九国,君王其终抚嘱拢"文王曰:"非也,古者谓年为龄,齿亦龄也。我百,尔九..

    12 太平御览 2025-09-25
  • 卷三百九十八 ◎人事部三十九

    ○吉梦下 《东观汉记》曰:诸将皆劝光武即位。乃召冯异。上曰:"我昨夜梦乘赤龙上天,觉悟心中动悸。"异因下席拜贺曰:"此天命发於精神也。"异遂与诸将定议上尊号。 又曰:永平三年春,有司奏请立长秋宫,以率八妾。..

    10 太平御览 2025-09-25
  • 卷三百九十七 ◎人事部三十八

    ○叙梦 《毛诗·鸡鸣》曰:虫飞薨薨,甘与子同梦。(笺云:虫飞薨薨,东方旦明之时,我犹乐与君子卧而同梦,言亲爱之也。) 又《节正月》曰:召彼故老,讯之占梦。(笺云:君臣在朝侮玄老,召之不问政事,但问占梦而已..

    12 太平御览 2025-09-25
  • 卷三百九十六 ◎人事部三十七

    ○溺 《大戴礼》曰:武王践祚曰:"盥盘之铭,与其溺於水,宁溺于人。"不可救。 《礼记·檀弓上》曰:死而不吊者三:(谓轻生忘孝。)畏,(人或时以非罪攻己,不有以说之死之者,孔子畏于匡是也。)压,(行止危险之下。)..

    11 太平御览 2025-09-25
  • 卷三百九十五 ◎人事部三十六

    ○沐 《说文》曰:沐,濯发也。 《毛诗·淇澳·伯兮》曰:自伯之东,首如飞碰拢岂无膏沐,淮适为容? 《大戴礼·夏小正》曰:五月蓄兰为沐浴。 《礼记·曲礼上》曰:居丧之礼,头有疮则沐。 又《檀弓下》曰:石骀仲..

    11 太平御览 2025-09-25
  • 卷三百九十四 ◎人事部三十五

    ○行 《易·困卦》曰:臀无肤,其行趑趄。 《毛诗·谷风》曰:行道迟迟,中心有违。(迟迟,舒行貌。) 又《黍离》曰: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又《载驱》曰:汶水汤汤,行人彭彭。 又《我行其野》..

    6 太平御览 2025-09-25
  • 卷三百九十三 ◎人事部三十四

    ○坐 《释名》曰:坐,挫也。骨节挫屈也。("小人群党,坐于王床。"王床者,王者床。) 《毛诗·车邻》曰:既见君子,并坐鼓瑟。 《礼记·曲礼上》曰:夫为人子者坐不中席。 又曰:离坐离立,无往参焉。 又曰:男女不..

    6 太平御览 2025-09-25
  • 卷三百九十二 ◎人事部三十三

    ○吟 《释名》曰:吟,严也。其声本出于故愁,故声严肃,使听之凄叹也。 《说文》曰:吟,叹也。 《毛诗·关雎序》曰:吟咏情性,以讽其上。 《东观汉记》曰:梁鸿常闭户吟咏、书记,遂潜思著书十馀篇。 《魏志》曰..

    11 太平御览 2025-09-25
  • 卷三百九十一 ◎人事部三十二

    ○笑 《说文》曰:哑,笑也。咥,大笑。听,笑貌也。忻,笑喜也。 《易·同人卦》曰:先号咷而后笑。 又《震卦》曰:震来虩虩,笑言哑哑。 又《旅卦》曰:鸟焚其巢,旅人先笑后号咷。 《毛诗·邶·终风》曰:终风且..

    10 太平御览 2025-09-25
  • 卷三百九十 ◎人事部三十一

    ○言语 《说文》曰:直言曰言,语议曰语。 《释名》曰:言,宣也,宣彼此之意也。语,叙也,叙己所欲说述也。 《易·系辞》曰: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又曰: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又曰:君子出其言善,则千..

    13 太平御览 2025-09-25
  • 卷三百八十九 ◎人事部三十

    ○嗜好 《礼记·檀弓上》曰:孔子与门人立,拱而尚右。二三子亦皆尚右。孔子曰:"二三子之嗜学也。我则有姊之丧故也。"二三子皆尚左。(丧,上石,阴也;吉,上左,阳也。) 又《祭义》曰:先王之孝也,心志嗜欲不忘乎..

    13 太平御览 2025-09-25
  • 卷三百八十八 ◎人事部二十九

    ○声 《周书》曰:师旷见周太子晋,太子曰:"吾闻汝知人年寿,幸以告我。"师旷曰:"汝色赤白,声火声,不寿。"太子曰:"余后三年上宾於帝,汝慎无言,殃将及汝。"三年而死。 《毛诗·关雎序》曰:情发於中,故形于声..

    11 太平御览 2025-09-25
  • 卷三百八十七 ◎人事部二十八

    ○黑子 《汉书》曰:高祖左股有七十二黑子。 又《贾谊传》曰:今淮阳之比大诸侯,仅如黑子之著面,不足以有所禁御。 范晔《后汉书》曰:黄昌字圣真,迁蜀郡太守。初,昌为州书佐,其妇宁於家,遇贼被获,遂流转入蜀..

    8 太平御览 2025-09-25
  • 卷三百八十六 ◎人事部二十七

    ○健 《释名》曰:健,建也。能有所建为也。 《左传·庄公》曰:宋万弑闵公于蒙泽,曹师伐之。南宫长万奔陈,以乘车辇其母,一日而至。(乘车,非兵车也。驾人曰辇。宋去陈二百六十里,言万之多力。)宋人请南宫长万於..

    10 太平御览 2025-09-25
  • 卷三百八十五 ◎人事部二十六

    ○幼知下 《唐书》曰:李百药字重规,隋内史令德林子也。为童儿时多疾病,祖母赵氏故以百药为之名。七岁解属文。父友齐中书舍人陆乂、马玄熙尝造德林宴集,有读徐陵文者,云"既取成周之禾,将刈琅琊之稻",并不知其..

    12 太平御览 2025-09-25
  • 卷三百八十四 ◎人事部二十五

    ○幼知上 《说文》曰:幼,小也。 《释名》曰:儿始能行曰孺子,孺,弱也。十五曰童,故《礼》有阳童。牛羊之无角者曰童,山无草木亦曰童,言未巾冠似之。 《左传·僖下》曰:楚子将围宋,使子文治兵于暌,终朝而毕..

    12 太平御览 2025-09-25
  • 卷三百八十三 ◎人事部二十四

    ○寿老 《说文》曰:老,考也。 《释名》曰:六十曰耆。耆,指也,不从力役,指事使人也。七十曰耄,头发耄耄然也。八十曰耋。耋,铁也,皮肤变黑,色如铁也。九十曰鲐背,背有鲐文也;或曰黄耇,鬓发变黄色也。耇,..

    12 太平御览 2025-09-25
  • 卷三百八十二 ◎人事部二十三

    ○丑丈夫 《释名》曰:丑,臭也,如臭秽也。 《说文》曰:丑,音蚩酉反,可恶也。 又曰:丈,十尺也,从手而持十也。 又曰:夫,从一大,象人形也。一象簪形。冠而既簪,人二十而冠,成人也。故成人曰丈夫。 《尚书..

    6 太平御览 2025-09-25
  • 卷三百八十一 ◎人事部二十二

    ○美妇人下 《庄子》曰:西施、毛嫱,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 《尹文子》曰:齐有黄公者,好谦卑。有二女皆国色,常谦辞毁之,以为丑恶。丑恶之名远布,年过而一国无敢聘者。卫有鳏夫失时冒娶之,果国..

    11 太平御览 2025-09-25
  • 卷三百八十 ◎人事部二十一

    ○美丈夫下 《唐书》曰:张知謇,蒲州河东人,徙家于歧。少与兄知立、知晦、弟知然励志读书,皆明经擢第,仪质瑰伟,眉目疏朗,晓立理文而清介自守,故公卿争进之。 又曰:崔湜,美姿仪,有才名,弟液、涤及从兄莅并..

    8 太平御览 2025-09-25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蜂鸟影院2048影视资源论坛熊猫影视河马影视星辰影视萝卜影院八哥电影网人人看电影无忧影视网橙子影视网叮当影视网天天影视网青青影视网电影天堂开心追剧网西瓜影院麻花影视网70影视网年钻网茶小舍电影藏影堂新神州影域煮酒观影体积影视爱看影院星光电影至尊影院极影公社超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