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南岛志 / 新井白石

冠服第五

2025-08-17 16:28 南岛志

隋書曰:流求用鳥羽爲冠,裝以珠貝,飾以赤毛,形製不同。織闘樓樹皮并雜色紵及雜毛,以爲衣。製裁不一。綴毛垂螺爲飾,葢是古制。即今不可得而考。

王及王親以下,品官章服制,明世册封,錫以皮弁玉圭麟袍犀帶。眎二品秩王侄、王相、寨官,賜以公服。明既亡,韃靼爲中國之主,文武品官皆編髮胡服。而中山君臣猶依舊制。其王受册,則皮弁服。正旦、冬至,則烏紗折上巾蟒衣玉帶。未襲封,則用烏紗帽。其臣三品以上皆幞頭公服,其織成花樣,文職用禽、武職用獸。革帶用金銀鈎䚢。其餘品官冠服,皆如其俗。古俗,用色布一丈三尺纏其首。王尚寧之世,其臣名分薙國,始製衣冠,常服用之。王及王親用五色,謂之五絲巾。次用紫色絹,謂之紫光巾。次用黃絹。又次用赤絹。簪以金銀差等。其衣則廣袖寬博,製如道服。腰束大帶。【庚寅使人所作圖皆如此。甲午之冬,美請觀其王子冠服制。烏紗帽、麟袍、象笏、金帶,即是明世所賜其王也。當今爲王子章服何也。纏首之制,見使琉球錄。乃據其所見而言葉。今制揉曲簿板,被色絹於其上。分薙國,或作湧稻國。】童子結髻,簪用金花四垂者。凢俗足著草履,入室則脫。讀書號秀才者,亦戴中國方素巾,足不草履而鞋矣。

《南岛志》日本国最早研究琉球的著作。新井白石(1657—1725)著。共凡二卷10章:分为卷上、卷下两册。·卷上: ⑴地里,⑵世系;·卷下: ⑶官职,⑷宫室,⑸冠服,⑹礼刑,⑺文艺,⑻风俗,⑼食货,⑽物产。

猜你喜欢

  • 物產第十

    隋書曰:俗無文字,望月虧盈,以紀時節。候草榮枯,以爲年歲。葢紀其上世之事也。後之說者,皆據而言者,非也。其國相傳云:昔有天人,降而教文字。其書頗雖放失,而干支古字,於今猶存。紀年候時,豈在草木榮枯也哉..

    4 南岛志 2025-08-17
  • 食貨第九

    隋書曰:厥田良沃,先以火燒,而引水灌之。持一鍤,以石爲刃,長尺餘,闊數寸,而懇之。土宜稻、梁、禾、黍、麻豆、赤豆、胡豆、黑豆等。國史曰:【日本書記。】稉稻常豐,一藝兩収。即今詢其土俗,皆不然也。使琉球..

    2 南岛志 2025-08-17
  • 風俗第八

    天下之俗,古今不同。風化之變,若陰陽晝夜於萬物。然時既變矣,物不能變也。雖然萬物之生天地,猶不能齊,安知天下之俗,有未始變者。亦在乎。其既變之間也哉。我觀流求之俗,若其因草,則隋唐之際,既無考據,况於..

    3 南岛志 2025-08-17
  • 文藝第七

    琉球之學,自中山王察度始。厥後閩人從裔世傳其業。雖然洪、永之間賜閩人於其國,以比歲徃來朝貢,故賜其善操舟者耳。察度始使其子侄及陪臣子弟入于大學。如閩人子弟家,本在内地,不因肄業於其鄉先生,歸,即得爲通..

    4 南岛志 2025-08-17
  • 禮刑第六

    隋書曰:流求國無君臣上下之節、拜伏之禮,父子同牀而寢。大明一統志因而述焉。陳氏使琉球錄以謂諸書亦多傳訛。其君臣之分雖非華夏之嚴,而上下之節亦有等級之辨。隋書又曰:獄無枷鎖,唯用繩縛,决死刑以銕錐,大如..

    3 南岛志 2025-08-17
  • 宮室第四

    隋書曰:王所居舍,其大一十六間,雕刻禽獸。民間門戸,必安獸頭骨角。使琉球錄以謂殿宇朴素,亦不雕禽刻獸,以爲奇。大抵琉球俗朴而忠,民貪而儉。富貴家僅有瓦屋二三間,其餘則茅茨土階,不勝風雨飄摇之患。人不善..

    3 南岛志 2025-08-17
  • 官職第三

    古時流求諸島地各有君長。若隋書所謂王、小王、鳥了師。因其所統大小,而所稱亦不同。至其諸島君長,咸皆內附天朝,授位亦各有差。天平勝寶後,史闕不詳。厥後六百三十餘年,中山、山南、山北皆稱蕃中國,受其封爵。..

    3 南岛志 2025-08-17
  • 世系第二

    琉球,古南島也。琉求之名,始見隋書,曰:王姓歡斯氏,不知其由來,有國代數也。按諸國史及中山世譜、世系等書,葢其國非自古有王,而其由來代數,不可得而知也。未始有王其國,可以紀其由來代數者也。國在海中洲嶼..

    4 南岛志 2025-08-17
  • 地理第一

    琉球在西南海中,依洲島爲國也。建國以來,不知其代數云。葢古之時,厥民各分散。洲島自有君長,然莫能相壹。迨于中世,始合而爲一。未幾,其地亦分爲中山、山南、山北之國。既而中山遂併南北,以迄于今三山分域,亦..

    3 南岛志 2025-08-17
  • 總序

    琉球國古未有聞焉。始見於隋書,曰大業元年,海師何蠻等每春秋二時,天清風靜,東望依希似有烟霧之氣,亦不知幾千里。三年,煬帝令羽騎尉朱寛入海求訪異俗。何蠻言之,遂與蠻俱徃。因到流求國,言不相通,掠一人而還..

    3 南岛志 2025-08-17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