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雍正畿辅通志 / 李卫

畿輔通志卷三十二

2025-08-19 13:37 雍正畿辅通志

田賦

昔禹則三壤成賦中邦冀州之賦獨居上上周官職方幽州榖宜三種并州榖宜五種今

京畿之地正古冀州之域而分之則為幽并者也禹貢稱厥田惟中中而銍秸米粟獨詳於甸服漢唐以後則漕轉以給京師而畿内之粟米無徵焉葢地衆民聚廩禄稍餼儲峙宜殷而四方之來食者衆也

聖代龍興建都立極五百里内撥地以給八旗旗地有給有退民地有圏有補代徵轉解絲分縷析户部及直𨽻布政司勾稽參伍簿籍文移倍繁於他省然自

列祖以來喣嫗覆育生息日繁田功益治今

皇上御極

恩被寰宇而

京畿尤渥巡察勸農之使交馳於道蠲租截漕建倉積貯以寛民力以裕民生且

特簡親王大臣經理疆索治川防闢水田用周官稻人之

法以稼下地又

念承平日久旗人多以官給之田私質於土人其力不能贖者官為之償且於旗地畫井授田設官敎耕巍巍乎度越漢唐而比隆於虞夏殷周郊遂井牧之盛矣故備列田賦并詳

功令以志

聖謨之深逺焉

三代

冀州厥土白壤厥田惟中中厥賦上上錯〈尚書禹貢〉漢

青冀人稠土狹不足相供而幽州内附近郡土曠人稀厥田宜稼悉不墾發宜徙貧人不能自業者於寛地此亦開草闢土振人之術也〈漢崔實政論〉

前燕

慕容皝以牧牛給貧家田於苑中公收其八有牛無地者亦田苑中公收其七三分入私記室封裕諫之〈文獻通考〉

後魏

太和八年户増帛三疋粟二石九斗増調外帛滿二疋所調各隨其土所出其司冀等州貢綿絹及絲幽平等州皆以麻布充税〈魏書食貨志〉

北齊

天保八年議徙冀定瀛州無田之人於幽州范陽寛以處之謂之樂迁〈隋書食貨志〉

開皇十二年詔河北今年田租三分減一兵減半功調全免〈隋書食貨志〉

自幽鎮兩鎮用兵置南北供用院而行營軍十五萬不能抗兩鎮萬餘之衆饋運不能給帛粟未至諸軍或强奪於道葢自建中定兩税而物輕錢重民以為患至是四十年當時為絹二疋半者為八疋大抵加三倍〈唐書食貨志〉

開元時河北不通運州租皆以絹代〈文獻通考〉

後唐

長興四年五月户部奏棣濮澶邢洺磁魏等州節候常早大小麥𪍿麥豌豆五月十五日起徵八月初一日納足正税疋帛錢鞋地頭�[1]麯蠶鹽及諸色折科六月五日起徴八月二十日納足幽定鎮滄校晚大小麥𪍿麥豌豆六月一日起徴八月十五日納足正税疋帛錢鞋地頭�[1]麯蠶鹽及諸色折科六月十日起徴至八月二十五日納足〈文獻通考〉

秘書丞孫琳嘗往洺州肥鄉縣與大理寺丞郭諮以千歩方田法括定名田其後田京知滄州均無棣田歲増賦榖帛之類無隷總千一百五十二旣而或言滄州民以為不便詔如舊〈文獻通考〉

大中祥符六年吕夷簡請免税河北農器〈同上〉

熙寧十年河北路田二十六萬九千五百六十頃八畝官田九千五百六頃四十八畝見催額九百一十五萬二千貫石疋兩量斤束端内夏税一百三十九萬三千九百八十三貫石疋兩量斤秋税七百七十五萬八千一百七貫疋石斤束〈同上〉

元豐五年都水使者范文淵奏自大名抵乾寧跨十五州河徙地凡七十頃乞募人耕植從之先是中書言黄河北流今已淤斷恩冀下流退皆土田頃畝必多深慮權豪横占及舊地主未歸乞詔河北轉運使候朝專差朝臣同司職官同立標識方許受狀定租給授〈同上〉

政和三年河北西路提舉常平司奏所在地色極多不下百數及其均税不過十等第一等雖出十分之税地土肥沃尚以為輕第十等只均一分多是瘠鹵猶以為重若不入等止以柴蒿之直自錢一百而至五百比次十等全不受税旣收入等但可耕之地便有一分之税其間下色之地與柴蒿之地不相逺乃一例毎畝均税一分乞土色十分之地再分上中下三等折畞均數如第十等地毎十畞合折第一等一畝受税不改元則上下輕重皆均詔諸路行其法〈宋史食貨志〉

道宗太康十五年募民耕灤河曠地十年始租又詔山前後未納税户並於密雲燕樂兩縣占田置業入税〈續文獻通考〉

大定二十一年上謂宰臣曰山東大名等路明安穆昆户之民驕縱奢侈不親稼穡不令家人農作盡令漢人佃蒔取租而已富家盡服綺紈酒食遊宴貧者争慕效之欲望家給人足難矣近已禁買奴婢約其吉凶之禮當委官閲實户數計口授地必令自耕地有餘而力不贍者方許佃於人仍禁其農時飲酒〈金史〉遼人佞佛多以良民田賜諸佛寺分其税一半輸之寺謂之二税户章宗明昌元年六月北京等各路所免二税户凡一千七百餘户萬三千九百餘口〈同上〉元

太祖時中都田野久荒而兵後無牛可耕乃於盧溝橋索軍囘所驅牛十取其一得數千頭分給近縣民大悦〈續文獻通考〉

世祖至元二年張𢎞範奏免大名租税 十八年唐仁祖奏罷正定保定兩路錢榖逋負〈同上〉

成宗元貞三年罷大名路所獻黄河故道田輸租〈同上〉仁宗皇慶六年免大都上都今歲租税〈同上〉

順帝至正二十七年以兵興免正定冀寧今年田租之半 腹裏歲入糧數二百二十七萬一千四百四十九石〈同上〉

洪武初田賦總數

北平田土計五十八萬二千四百九十九頃五十一畞夏税麥三十五萬三千二百八十石絹三萬二千九百六十二疋秋糧米八十一萬七千二百四十石〈續文獻通考〉

𢎞治十五年總數

順天府官田八百三十五頃五十畞零民田六萬七千八百八十四頃五十七畝零夏税小麥一萬九千六百三石四斗三升零人丁絲綿折絹二千一百七十五疋一丈六尺零農桑絲折絹一千七百六十四疋一丈七尺零秋糧粳稻粟米四萬七千一百三十四石二斗三升零地畝綿花絨九千四百二十六斤一十四兩五錢六分零

永平府官田一百頃六十八畞零民田一萬四千七百四十三頃八十八畞零夏税大小麥九千九百九十六石一斗九升零人丁絲折絹二千五十疋一丈零農桑絲折絹二百四十三疋一丈二尺零秋糧米二萬三千三百五十三石一斗一升零地畞綿花絨三百四十五斤一十三兩二錢

保定府官田四百八頃六十二畝零民田三萬五千一百二十頃八十八畝零夏税小麥一萬八千七百九十三石八斗二升零人丁絲折絹二千七百九十六疋七尺零農桑絲折絹一千六百一十一疋九尺零本色絲二百二十四斤一兩一錢三分秋糧米四萬二千九百八十石三斗零地畝綿花絨九千五百七十四斤八兩五錢六分棗株課米一十六石二斗九升

河間府官田一百二十九頃三十六畝零民田二萬四千九十一頃三十五畝零夏税小麥一萬九千八百一石一斗八升零人丁絲併沒官地畝折絹四千九百二疋二丈六尺零農桑絲折絹八百八十九疋七尺零秋糧米四萬六千二百八十石六斗二升零地畝綿花絨四千六百四十七斤一十三兩五錢棗株課米三十七石五斗五升

正定府官田五百一十頃三畝零民田三萬八千四百七十頃六十一畝零夏税小麥三萬四千七百三十三石四斗九升零人丁絲折絹八千五百四十八疋六尺零農桑絲折絹七千疋一丈七尺零秋糧粳粟八萬二千三百四十六石九斗六升零地畝綿花絨三萬五千三十三斤一兩四錢八分零

順德府官田七十九頃二十一畝零民田一萬三千七百四十三頃三十四畝零夏税小麥一萬二千五百三十七石八升零人丁絲折絹一千五百四十八疋農桑絲折絹三百五十一疋一丈二尺零秋糧米三萬四百六十一石七升零地畝綿花絨五千五斤四兩棗株課米一十二石九斗八升零

廣平府官田一百一十六頃八十九畝零民田二萬一百二十一頃二十五畝零夏税小麥一萬七千八百四十二石四斗五升零人丁絲折絹二千八百八十五疋二丈二尺零農桑絲折絹六百五十四疋二丈零秋糧米四萬一千四百七十九石六斗五升零地畝綿花絨一萬四千五百八十四斤一十五兩八錢一分

大名府官田五萬一千七百三十九頃六十二畝零民田二百五十四頃零夏税小麥四萬四千九十六石三斗五升零人丁絲折絹六千八百二十八疋一丈四尺零農桑絲折絹八百十疋二丈七尺零鈔九貫二百七十五文秋糧米一十萬三千八十石七斗二升零地畝綿花絨二萬五千一百二十五斤六兩六錢四分棗株課米二千一百十一石五斗二升

隆慶州民田一千五十九頃四十二畝零夏税小麥一千七百一十三石七斗五升零秋糧米三千九百三十七石四升零

保安州民田三百四頃五十七畝零夏税小麥四百八石二斗九升零秋糧米一千五十三石二斗六升零〈已上詳續文獻通考〉

萬厯六年實丈田數

順天府九萬九千五百八十二頃九十九畝零永平府一萬八千三百三十九頃四十六畝零保定府九萬七千九十五頃五十畝零

河間府八萬二千八百七十二頃一十九畝零正定府一十萬二千六百七十五頃六畝零

順德府一萬四千二百四頃四畝零

廣平府二萬二百三十八頃三十八畝零

大名府五萬六千一百九十六頃六十畝零

延慶州一千五十九頃四十二畝零

保安州三百四頃七十二畝零〈已上詳續文獻通考〉

太祖立國之初檢覈天下官民田土徴收税糧具有定額乃令山東河南地方額外荒土徴收任力開墾永不起科至宣宗又令北直隷地方比照太祖山東河南事例民間新開荒田不問多寡永不起科至正統六年則令北直隷開墾荒田從輕起科實於祖法畧有背戾至景帝尋亦追復洪武舊例再不許額外丈量起科至今所當遵行所以然者葢緣北方地土平夷廣衍中間大半瀉鹵瘠薄之地葭葦沮洳之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且地形率多窪下一遇數日之雨即成淹沒不必霖雨之久輒有害稼之苦列聖葢有見於此故有永不起科之例又有不許額外丈量之禁是以北方人民雖有水潦災傷猶得隨處耕墾以幇取糧差不致坐窘衣食夫何近年以來權倖親暱之臣不知民間疾苦不知祖宗制度妄聽奸民投獻輒自違例奏請將畿甸州縣人民奉例開墾永業指為無糧地土一槪奪為己有由是公私荘田踰鄉跨邑小民恒産歲朘月削至於本等原額徴糧養馬産鹽八站之地一例混奪權勢横行何所控訴産業旣失税糧猶存徭役苦於併充糧草困於重出饑寒愁苦日益無聊展轉流亡靡所底止〈明給事中夏言疏〉

畿輔通志卷三十二

河北地方志。清李卫等修,陈仪等纂。一百二十卷。卫字又玠,砀山(今属安徽)人。识字不多,纳资为户部郎,雍正时官至直隶总督。仪有《陈学士文钞》已著录。旧称京都附近为畿辅,清代为直隶省三别称,包括北京周围县境、天津、今河北部分近京县份。元明无志,元代有《析津志》仅记京师(今北京市),明代畿内之地,直隶六部,而其他诸省皆有通志,独直隶省缺如。清康熙十一年曾草创一志,未为详确。至雍正朝,初聘辰州府同知田易设局修纂,及至李卫来治,于雍正十三年(1735)成书。一百二十六万余字。首冠畿辅舆地全图,总图、分图共十八幅。绘制精详,标记得体。山川道路、城镇屯集,十分醒目,自然和文化景观兼收。正文分诏谕、宸章、京师、星野、建置沿革、形胜疆域、山川、城池、公署、学校、户口、田赋、盐政、兵制、河渠、水利营田、陵墓、寺观、古迹、风俗、物产、职官、人物、艺文等二十九目。订补缺,较康熙志完善。内容广涉今河北地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宗教、建筑等历史资料。于土地开发、城市建设、兴修水利、农业生产、工业布局、商业发展、名胜古迹、植被分布、生态平衡等无不备载。堪称当时河北地区的一部百科全书。在清代方志中可谓上乘之作。有雍正十三年刻本, 《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

  • 卷三百九十九 ◎人事部四十

    ○应梦 《礼记·文王世子》曰:文王谓武王曰:"汝何梦矣?"武王对曰:"梦帝与我九龄。"(帝,天也。)文王曰:"汝以为何也?"武王曰:"西方有九国,君王其终抚嘱拢"文王曰:"非也,古者谓年为龄,齿亦龄也。我百,尔九..

    13 太平御览 2025-09-25
  • 卷三百九十八 ◎人事部三十九

    ○吉梦下 《东观汉记》曰:诸将皆劝光武即位。乃召冯异。上曰:"我昨夜梦乘赤龙上天,觉悟心中动悸。"异因下席拜贺曰:"此天命发於精神也。"异遂与诸将定议上尊号。 又曰:永平三年春,有司奏请立长秋宫,以率八妾。..

    12 太平御览 2025-09-25
  • 卷三百九十七 ◎人事部三十八

    ○叙梦 《毛诗·鸡鸣》曰:虫飞薨薨,甘与子同梦。(笺云:虫飞薨薨,东方旦明之时,我犹乐与君子卧而同梦,言亲爱之也。) 又《节正月》曰:召彼故老,讯之占梦。(笺云:君臣在朝侮玄老,召之不问政事,但问占梦而已..

    13 太平御览 2025-09-25
  • 卷三百九十六 ◎人事部三十七

    ○溺 《大戴礼》曰:武王践祚曰:"盥盘之铭,与其溺於水,宁溺于人。"不可救。 《礼记·檀弓上》曰:死而不吊者三:(谓轻生忘孝。)畏,(人或时以非罪攻己,不有以说之死之者,孔子畏于匡是也。)压,(行止危险之下。)..

    12 太平御览 2025-09-25
  • 卷三百九十五 ◎人事部三十六

    ○沐 《说文》曰:沐,濯发也。 《毛诗·淇澳·伯兮》曰:自伯之东,首如飞碰拢岂无膏沐,淮适为容? 《大戴礼·夏小正》曰:五月蓄兰为沐浴。 《礼记·曲礼上》曰:居丧之礼,头有疮则沐。 又《檀弓下》曰:石骀仲..

    12 太平御览 2025-09-25
  • 卷三百九十四 ◎人事部三十五

    ○行 《易·困卦》曰:臀无肤,其行趑趄。 《毛诗·谷风》曰:行道迟迟,中心有违。(迟迟,舒行貌。) 又《黍离》曰: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又《载驱》曰:汶水汤汤,行人彭彭。 又《我行其野》..

    7 太平御览 2025-09-25
  • 卷三百九十三 ◎人事部三十四

    ○坐 《释名》曰:坐,挫也。骨节挫屈也。("小人群党,坐于王床。"王床者,王者床。) 《毛诗·车邻》曰:既见君子,并坐鼓瑟。 《礼记·曲礼上》曰:夫为人子者坐不中席。 又曰:离坐离立,无往参焉。 又曰:男女不..

    7 太平御览 2025-09-25
  • 卷三百九十二 ◎人事部三十三

    ○吟 《释名》曰:吟,严也。其声本出于故愁,故声严肃,使听之凄叹也。 《说文》曰:吟,叹也。 《毛诗·关雎序》曰:吟咏情性,以讽其上。 《东观汉记》曰:梁鸿常闭户吟咏、书记,遂潜思著书十馀篇。 《魏志》曰..

    12 太平御览 2025-09-25
  • 卷三百九十一 ◎人事部三十二

    ○笑 《说文》曰:哑,笑也。咥,大笑。听,笑貌也。忻,笑喜也。 《易·同人卦》曰:先号咷而后笑。 又《震卦》曰:震来虩虩,笑言哑哑。 又《旅卦》曰:鸟焚其巢,旅人先笑后号咷。 《毛诗·邶·终风》曰:终风且..

    11 太平御览 2025-09-25
  • 卷三百九十 ◎人事部三十一

    ○言语 《说文》曰:直言曰言,语议曰语。 《释名》曰:言,宣也,宣彼此之意也。语,叙也,叙己所欲说述也。 《易·系辞》曰: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又曰: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又曰:君子出其言善,则千..

    14 太平御览 2025-09-25
  • 卷三百八十九 ◎人事部三十

    ○嗜好 《礼记·檀弓上》曰:孔子与门人立,拱而尚右。二三子亦皆尚右。孔子曰:"二三子之嗜学也。我则有姊之丧故也。"二三子皆尚左。(丧,上石,阴也;吉,上左,阳也。) 又《祭义》曰:先王之孝也,心志嗜欲不忘乎..

    14 太平御览 2025-09-25
  • 卷三百八十八 ◎人事部二十九

    ○声 《周书》曰:师旷见周太子晋,太子曰:"吾闻汝知人年寿,幸以告我。"师旷曰:"汝色赤白,声火声,不寿。"太子曰:"余后三年上宾於帝,汝慎无言,殃将及汝。"三年而死。 《毛诗·关雎序》曰:情发於中,故形于声..

    12 太平御览 2025-09-25
  • 卷三百八十七 ◎人事部二十八

    ○黑子 《汉书》曰:高祖左股有七十二黑子。 又《贾谊传》曰:今淮阳之比大诸侯,仅如黑子之著面,不足以有所禁御。 范晔《后汉书》曰:黄昌字圣真,迁蜀郡太守。初,昌为州书佐,其妇宁於家,遇贼被获,遂流转入蜀..

    9 太平御览 2025-09-25
  • 卷三百八十六 ◎人事部二十七

    ○健 《释名》曰:健,建也。能有所建为也。 《左传·庄公》曰:宋万弑闵公于蒙泽,曹师伐之。南宫长万奔陈,以乘车辇其母,一日而至。(乘车,非兵车也。驾人曰辇。宋去陈二百六十里,言万之多力。)宋人请南宫长万於..

    11 太平御览 2025-09-25
  • 卷三百八十五 ◎人事部二十六

    ○幼知下 《唐书》曰:李百药字重规,隋内史令德林子也。为童儿时多疾病,祖母赵氏故以百药为之名。七岁解属文。父友齐中书舍人陆乂、马玄熙尝造德林宴集,有读徐陵文者,云"既取成周之禾,将刈琅琊之稻",并不知其..

    14 太平御览 2025-09-25
  • 卷三百八十四 ◎人事部二十五

    ○幼知上 《说文》曰:幼,小也。 《释名》曰:儿始能行曰孺子,孺,弱也。十五曰童,故《礼》有阳童。牛羊之无角者曰童,山无草木亦曰童,言未巾冠似之。 《左传·僖下》曰:楚子将围宋,使子文治兵于暌,终朝而毕..

    14 太平御览 2025-09-25
  • 卷三百八十三 ◎人事部二十四

    ○寿老 《说文》曰:老,考也。 《释名》曰:六十曰耆。耆,指也,不从力役,指事使人也。七十曰耄,头发耄耄然也。八十曰耋。耋,铁也,皮肤变黑,色如铁也。九十曰鲐背,背有鲐文也;或曰黄耇,鬓发变黄色也。耇,..

    13 太平御览 2025-09-25
  • 卷三百八十二 ◎人事部二十三

    ○丑丈夫 《释名》曰:丑,臭也,如臭秽也。 《说文》曰:丑,音蚩酉反,可恶也。 又曰:丈,十尺也,从手而持十也。 又曰:夫,从一大,象人形也。一象簪形。冠而既簪,人二十而冠,成人也。故成人曰丈夫。 《尚书..

    8 太平御览 2025-09-25
  • 卷三百八十一 ◎人事部二十二

    ○美妇人下 《庄子》曰:西施、毛嫱,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 《尹文子》曰:齐有黄公者,好谦卑。有二女皆国色,常谦辞毁之,以为丑恶。丑恶之名远布,年过而一国无敢聘者。卫有鳏夫失时冒娶之,果国..

    12 太平御览 2025-09-25
  • 卷三百八十 ◎人事部二十一

    ○美丈夫下 《唐书》曰:张知謇,蒲州河东人,徙家于歧。少与兄知立、知晦、弟知然励志读书,皆明经擢第,仪质瑰伟,眉目疏朗,晓立理文而清介自守,故公卿争进之。 又曰:崔湜,美姿仪,有才名,弟液、涤及从兄莅并..

    9 太平御览 2025-09-25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蜂鸟影院2048影视资源论坛熊猫影视河马影视星辰影视萝卜影院八哥电影网人人看电影无忧影视网橙子影视网叮当影视网天天影视网青青影视网电影天堂开心追剧网西瓜影院麻花影视网70影视网年钻网茶小舍电影藏影堂新神州影域煮酒观影体积影视爱看影院星光电影至尊影院极影公社超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