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文学 / 话说中庸

10讲

2025-08-20 11:07 古代文学

哎呀,有许多人看到当时啊,嗬,比太还要亮哦!的确亮!——下去了。有道德的人你看那个暗淡、那个可怜、那个凄凉,他永远他的光芒是照燿的,而且万古千秋。譬如讲孔子,譬如讲一般有道之士。所以呀,君子之道与小人之道;把握现实的人,不是不对,什么是真正的现实?这个是真正的现实。因为他时间长久。所以“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

所以说君子之道有几个:“淡而不厌”。所以学道的人,想研究道,你搞久了以后觉得淡然无味。当年有一个外国同学说:“老师啊,我跟你十几年了,”这么一个同学跟我讲,“我说真的吗?”他说是。我说:对!你是有十几年,来来往往。“我好像在你这里什么都没有学到。”我说:是啊!同学说:“对啊!没有错。那我何必跑来学?”我说:对呀!因为我没有叫你来学啊!(众笑)而且我都叫你不要再来啦!“但是我回过来以后想想,还是你这里好,又要来啊!”我说那是你神经病啊!那你来了以后呢?“我来了以后学学学,我又觉得拿不到东西,又回去了。”我说:你赶快回国啊!——淡;没得东西。但是像这位同学所讲,“淡而不厌”,他想想这个东西啊——哎,又等于我们夏天吃凉拌黄瓜一样,凉粉拌黄瓜,那有什么味道嘛!我是不碰这个菜的。凉拌黄瓜,倒一点酸醋、酱油,我说我不吃,淡而无味。可是你久了以后,很多人我看夏天吃凉拌黄瓜,我经常看都在等这一盘。为什么?我不想吃。我看一下一半了、一下都没有了。哎,证明一件事,“淡而不厌”哪!

所以朋友,中国有句老话,“君子之淡如水”。淡如水不是冷酷无情哦!永远是长流水,永远是这样。所以诸葛亮讲朋友之道:“不增华,寒不改叶。”天气热了,春天到了、暖了,“不增华”不增加一颗花,还是这个样子;“寒不改叶”,天气冷了,也不少一个叶子,松柏一样常青。“不增华,寒不改叶。”你看松柏到冬天也是绿的,颜色都不变,绿的就是绿的。友之道、做人之道也是,你好了不来拍马屁、不来锦上添花,好就好了嘛!像我一生因为我很懒,有许多朋友好了,“好了更好啊!”懒得管他了,因为他好了嘛!并不是不跟他俩往。好了的人啊,运气好了就忙嘛,让他忙去嘛!你不要去啰嗦了。不好,“哎,不好到这里玩嘛!我们还是朋友嘛!”就是做到“不增华,寒不改叶。”就是“淡而不厌”。

“简而文”,非常简单、简化——文。自然非常简化,有无比的内容、文章。

而理”,和,和就是很多情、很柔哦!柔就会多情。多情不合理,没有条理的一味地多情,那糟糕了!那个情就变成魔障了。“而理”。

现在讲三十二章的继续:“知远之近,知风之自。”所以真正修养到家的人,那么这几句话等于佛家所讲的智慧神通的境界,自然晓得远,“知远”。“之近”,这个“之”是什么?古文尤其读四书五经读到这个“之”字,不是虚字,之者至也,“到”,由远到达近。修养学问成就了,所谓“至诚之道,可以前知”,所谓神通的境界,神通没有什么稀奇。很远大的事情,因为他智慧的境界、智慧成就了,远的事就到达前面了,很近,就看就了解了。“知风之自”,知道一切的风气、社会的风尚、时代历史的演变,这个风气的演变,“之自”,知道他那个原因、来源。“自”就是自来、自己那个来源。

“知微之显”,微——微妙、幽远、看不见的东西。在一个学问道德修养成就的人,看得非常明白,很微弱的东西,他是非常明显地看见。“可与入德矣”,这样,学问修养成就到这个境界,可以入道了,可以入德。所以讲到“入德”两个字,我们做一个比较宗教的研究,现在大家很多喜欢学禅,达摩祖师吩咐二祖两句话:“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学禅宗、学佛的人第一步先要做到这样。外面一切外缘放下了,“内心无喘”,内心里头没有粗的气息,换句话,也没有粗的妄念,这个谓之“无喘”,没有喘动。心如墙壁一样,内外境界可以隔离了,外打不进来,内也不跑出去。这个样子,你平常修养到达这个情况,还没有悟道哦!“可以入道”了。这是禅宗。我们现在引用达摩祖师这几句话,达摩祖师是后来哦,中庸是早了,就是解释“入德”两个字。

上面所讲这一段,所以“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都是同样的意义,表达的不同。而且中庸说得更详细。像这样的人可以谈修养、可以谈学问了。儒家也好、道家也好、学佛也好,就够资格了。所以我们大家自己拿这个借镜,自己可以反省自己,有没有到达这样。没有到达这样,信口雌黄自己是在修道、学佛,那是自欺的话,自己骗自己,不可以。所以这样才能入德。因此他又引用《诗经》:

《诗》云:‘潜虽伏矣,亦孔之昭。’故君子内省不疚,无恶于志。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见乎?

退一步来说,一个真有学问道德修养的人——潜伏。所以孔子在易经上乾卦的第二爻“潜龙勿用”,就是这个潜。潜伏在里头的龙,潜在水里的龙,“勿用”。所以讲到易经,经常说到易经上每一个字用得呀,是不可思议的文字。他用个“勿用”,“潜龙勿用”,就是这一句话。这个“勿”是什么呢?是不用、不可用?不能用、不敢用?不要用、不得用?还是哪一样?是不可用?——错了!不能用?——也错了!不要用?——也错了!不敢用?——都错了!

“潜龙勿用”这个“勿”是不定之辞,用而不用。

他说你要不用,还是我要我自己不用?都是不定之辞。所以“潜龙勿用”,在潜水,他有无比的价值。我经常喜欢用笑话在学校里跟同学们来讲课,大学里研究所讲,对于你们男女同学,一个没有出嫁,一个没有讨太太,“潜龙勿用”,无比的价值。尤其女孩子,你晓得我将来是第一夫人?再不然我自己做我自己的夫人啊!我就是我——潜龙勿用。你出嫁了以后嘛,充其量第一夫人,你不能够说变成第上夫人了,已经有了价值了。或者是我做了一个什么点心,就有了价值。他说“勿用”,没有价值;他有无比的价值。他并不是没有用啊!你说“潜龙勿用”是没有用的东西——你这是讲错了!他有无限的用途,可是他没有用。所以“潜”,潜在水里头,变化无穷,像一条龙一样。那一个人潜伏在那里,你说他将来变什么?不知道了。所以有道之士,所以说“潜虽伏矣”,他像一个潜龙一样伏在那里不动。

“亦孔之昭”,真正有道,你学问到了,你尽管是不出来,潜伏在那里,没得办法,盖不住的,“孔”就是大,很大的伟大的光明,他自然会照耀出来。你把太盖得住吗?盖不住啊!你遮住了半个天,他还有半个天会放光的啊!而且你统统把它遮住了,你遮住的东西会给太晒化了的,它的光还是会透出来。所以呀,有道之士,“潜虽伏矣,亦孔之昭”,所以说,一个君子之人,学问修养,你只问耕耘、不问收获,自己去做。

“故君子内省不疚”,内在反省自己没有后悔、没有脸红的事,没有对不起人的事,只问自己内心。所以平生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鬼不惊。鬼、什么也不怕,没有事。自己暗室不欺。自己本身是心不负人,所以面无惭色,没有难为情的事。随时反省自己,没有后悔的事。有些人当然有(后悔的事),坏人也说:“我不后悔,杀了头,二十年以后再来,还是个小伙子!”那个是强盗的话,那并不是内省。内省一反省,人怕内省,尤其是清夜梦醒一反省,自己脸红的事情很多耶!慢慢修养、慢慢修养,慢慢减轻了,减到以后自己反省自己,清夜扪心自问。为什么要夜里问心?夜里夜深人静,环境清静到极点,一个人也看不见、一个鬼也看不见,那个时候你反省起来,才是至诚之道的境界,面对菩萨、鬼神的境界,面对上帝的境界。这个时候你心静,自己检查自己,是非、善恶、好坏,一点不能欺骗自己的时候。这才是真正的内省。内省没有惭愧的事。

“无恶于志”,对于自己的平生抱负、言行没有觉得可以厌恶。厌恶,有时候讨厌自己啊,反省起来:“唉!我当时怎么那么笨啊!”这就是讨厌自己了。对于某一件事:“哎呀!我怎么那么笨!”那过后聪明的诸葛亮——诸葛暗了。事后方知的是诸葛亮的兄弟,叫诸葛暗。事后方知,多得很,事后自己会厌恶。他说君子之人,君子人道德学问修养,反省没有自己觉得脸红的事,没有觉得自己跟自己厌烦、讨厌的。因为他每天是斋庄中正,正道而行。

“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见乎!”有道的人为什么那么伟大,别人学不到呢?因为他对于自己的要求严肃,对于自己的管理严格,别人看不见的。别人看不见可以马虎,他对自己不马虎啊!任何一个讲诚的、道德修养,不管你学佛学道学什么、学自己,必须要对自己对得起,所以这就是君子之人。“君子之所不可及者”,我们学不到的,“其唯人之所不见乎!”他的修养不是表演给人家看的。别人所不了解的,乃至做一件错事,别人都不知道,鬼都没有看见的,但是一个君子人自己审查自己会脸红:错了!不合于道了。他因此他觉得没有一点脸红的事情,不亏于暗室,此所谓君子之道,不可及。

诗云:「相在尔室,不愧屋漏。」故君子不动而敬,不言而信。

那么,他又引用周代的诗经上记载的话:“‘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故君子不动而敬,不言而信。”他说一个人、这个人不要认为看不见的地方可以乱来,所以自己心里思想不要认为:我在里头想,我还怕谁看见?在古代就叫做“相在尔室”,你心里有所想,外面这个电波就放出来,那个鬼神、菩萨、圣人在虚空的境界都有所灵感,就知道。现在科学证明,人动一个念头,放的光就不同,电波的形态就不同。现在科学正在研究、测验这个东西,非常厉害!一个人动一个很坏的念头,这个头脑电波放的光华就变成黑的、蓝的;要杀人、恨人的时候变成毒的,还可以化验得出来,那个光还可以分析得出来有毒、无毒。就是现在到科学的境界,这个就叫“相在尔室”。你不要以为在房间没有人看见;一直有人看见的。有不可知的一面,照相机一样,看得很清楚。

“尚不愧于屋漏”,所以呀,屋漏、房子漏了,漏了有个漏洞,漏洞是什么?透天光的,跟天两个接通的。换句话说,人跟天(人道、天道)两个合一的,跟不可知一面相通的,电感的作用。所以你在房子里头起一个心念不对,就有记录了,在哪里呢?在你那个“天命之谓”的地方,自己刻划上了、沉积了。所以呀,不愧,对于屋漏,对于一点点小地方,乃至有一点渗漏(屋漏的意思也有渗漏的意思),心里头小地方有一点渗漏就要弥补。这个漏洞代表过错,一点过错都不能有。“故君子不动而敬”。他不要起心动念,随时在恭敬的狀态;等于学佛人打坐、修定,行、住、坐、卧随时都要在这个定中,“不动而敬”。

“不言而信”,用不着讲话。他心静了,就是与他力——佛菩萨的力量、境界都相通了,“不言而信”。

猜你喜欢

  • 不言则已,言必有中

    不言则已,言必有中【原文】鲁人为长府①。闵子赛曰:“仍旧贯②,如之何?何必改作?”子曰:“夫③人不言,言必有中④。”【注释】①为长府:改建长府。长府,鲁国藏财货的地方。据《左传·昭公二十五年记载。兽昭..

    0 古代文学 2025-11-19
  • 饶饶者易缺

    饶饶者易缺【原文】闵子侍侧,圁圁如也;子路,行行①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②。”【注释】行(hang)行:刚强的样子。②不得其死然:不得其死指不能尽享天年,死于非命。然,语气..

    0 古代文学 2025-11-19
  • 鬼神生死之间

    鬼神生死之间【原文】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日:“敢①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注释】①敢:谦词,表示冒昧地请求别人。【译文】子路问怎样侍奉鬼神。孔子说:“人都还难于侍奉好..

    0 古代文学 2025-11-19
  • 人各有所长

    人各有所长【原文】德行:颜渊,闵子骞①,冉伯牛②,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③:子游,子夏。【注释】①闵子骞:孔子的学生,姓闵,名损,字子骞。②冉伯牛:孔子的学生.姓冉.名耕,字伯..

    0 古代文学 2025-11-19
  • 吃饭睡觉不说话

    吃饭睡觉不说话【原文】食不语,寝不言。【译文】吃饭不交谈,睡觉不说话。【读解】吃饭不交谈符合卫生习惯,这是没有说的。可是吃国宴呢?如果大家都不说话,只是埋头苦干--吃!那像什么话呢?起码,祝酒辞还是要..

    1 古代文学 2025-11-19
  •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食不厌一精一,脍不厌细【原文】齐必变食①,居必迁坐②。食不厌一精一,脍③不厌细。食噎而啈④,鱼馁而内败⑤,不食。色恶,不食。息(6)恶,不食.失饪(7),不食。不时(8),不食。割不正(9),不食。不得其酱,不..

    1 古代文学 2025-11-19
  • 圣人穿不穿时装?

    圣人穿不穿时装?【原文】君子①不以绀掫饰②,红紫不以为亵服③。当暑,袗絺綌④,必表(5)而出之。缁衣(6)羔裘(7),素衣麑裘(8),黄衣狐裘。亵裘长,短右袂(9)。必有寝衣(10),长一身有半。狐貉之厚以居(11).去丧,..

    1 古代文学 2025-11-19
  • 公务活动与私交有别

    公务活动与私交有别【原文】执圭①,鞠躬如也,如不胜②。上如揖,下如授。勃如战色③,足宿宿④如有循。享礼⑤,有容色。私觌(6),愉愉如也。【注释】①执圭:圭,一种玉器,上面圆形或剑头形,下面方形。国君派使..

    1 古代文学 2025-11-19
  • 圣人未能免俗

    圣人未能免俗【原文】入公门①,鞠躬②如也,如不容。立不中门③,行不履阈④”。过位⑤,色勃(6)如也,足躩(7)如也,其有似不足者。摄齐(8)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出,降一等(9),逞(10)颜色,恰恰如也。没..

    1 古代文学 2025-11-19
  • 不同层次的人际关系

    不同层次的人际关系【原文】子曰:“可与共学,不可与适①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②”;可与立,未可与权③”【注释】①适:至,往。②立:“三十而立”的“立”的意思,包含立身处世创业成道等多方面的内容。③权:..

    1 古代文学 2025-11-19
  • 岁寒才知松柏后彫

    岁寒才知松柏后彫【原文】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①也。”【注释】①彫;同“凋”,凋落。【译文】孔子说:“天严寒以后,才知道松柏是最后落叶的。”【读解】“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欲知松高洁,待到雪..

    1 古代文学 2025-11-19
  • 匹夫不可夺志

    匹夫不可夺志【原文】子曰:三军①可夺帅也,匹夫②不可夺志也”【注释】①三军:军队的通称。②匹夫:夫妇相匹配,分开说则叫匹夫匹妇,所以匹夫指男子汉。【译文】孔子说:“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

    8 古代文学 2025-11-18
  • 正确听取他人言语

    正确听取他人言语【原文】子曰:“法语①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②之言,能无说③乎?绎①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注释】①法语:法,严正;语(yu),作动词用,告诉。法语之言..

    5 古代文学 2025-11-18
  • 半途而废者大有人在

    半途而废者大有人在【原文】子曰:苗而不秀①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注释】①秀:庄稼吐穗扬花。【译文】孔子说:“庄稼出苗而不吐穗开花是有的吧!吐穗开花而不结果实也是有的吧!”【读解】苗而不秀、秀..

    5 古代文学 2025-11-18
  • 自强不息的楷模

    自强不息的楷模【原文】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译文】孔子谈到颜渊,说:“可惜啊!我只看见他进取,从来没有见他停止过。”【读解】可惜什么?可惜颜渊早死,只活了32岁。而不是可惜他..

    5 古代文学 2025-11-18
  • 进退成败都在自己

    进退成败都在自己【原文】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①,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注释]①篑(kui):盛土的筐子。【译文】孔子说:“好比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堆成了,如果停下来.那..

    5 古代文学 2025-11-18
  • 女色的魅力有多大?

    女色的魅力有多大?【原文】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译文】孔子说;“我没见过喜一爱一道德像喜一爱一女色一样的人!”【读解】与孟子辩论的告子有一句名言说;“食、色,一性一也。”(《孟子·告子上)..

    6 古代文学 2025-11-18
  • 逝者如斯夫!

    逝者如斯夫!【原文】子在川上曰;“逝者①如斯②夫!不舍昼夜。”【注释】①逝者:指流逝的时光。②斯:这里指“川”,即河水。【译文】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读解..

    5 古代文学 2025-11-18
  • 待贾而沽,不藏于椟

    待贾而沽,不藏于椟【原文】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①而藏诸?求善贾②而沽③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注释】①韫(yun)椟(du):藏在匣子里、韫,藏;椟,匣子。②贾(gu):商人。③沽:卖。..

    5 古代文学 2025-11-18
  • 循循善诱的艺术

    循循善诱的艺术【原文】颜渊喟然①叹曰:“仰夫子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②。虽欲从之,未由③也已。”【注释】①喟然:叹气的..

    5 古代文学 2025-11-18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