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七、牵牛织女 聚会赋情
[原文]
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
按:戴德《夏小正》云,是月织女东向,盖言星也。《春秋运斗枢》云:牵牛,神名略。石氏《星经》:牵牛,名天关。《佐助期》云:织女,神名收阴。《史记天官书》云,是天帝外孙。傅玄《拟天问》云:七月七日牵牛织女会天河。此则其事也。河鼓、黄姑,牵牛也,皆语之转。
[译文]
七月初七日夜晚,是牵牛织女团聚相会的时候。
按语:戴德的《大载礼记夏小正》说:这个月织女朝向东方,是指(织女)星说的。《春秋运斗枢》说:牵牛星,神名叫略。石氏《星经》说:牵牛,星名天关。《春秋左助期》说:织女星,神名叫收阴。《史记天官书》说,织女是天帝的外孙。西晋文学家傅玄《拟天问》篇说:七月初七日夜晚,牛郎织女在天河相会。这就是牛郎织女七夕相会的故事了。河鼓、黄姑、都是指的牵牛星,那是语音转化的原故。
南朝梁宗懔撰。《四库全书·史部·地理类三》、《四部备要 ·史部》及《旧小说 ·甲集》等均有收录。今存1卷,湖北人民出版社1985年2月译注出版。宗懔字元懔,江陵 (今属湖北)人。先仕萧梁,后入北周,官拜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有集20卷。《荆楚岁时记》为其代表作。它是保存最为完整的一部古代记录楚地岁时节令、风物故事的笔记体散文,凡37条。在每一条目之下,“正文”简述节令时俗,“按语”说明某一时俗的来龙去脉,引用经典俗传达68部计80多处。体例以时为序 (即从元旦至除夕)。就其反映的内容来分,大致可以概括为七大类:(1)事件与人物。(2) 农事、生产。(3) 防病、治病及卫生。(4)祭祀祖神。(5)爱情、婚姻和家庭。(6)文娱、体育及旅游活动。(7)迎新去恶。文字清新、流畅,有些记述还引用了不少诗人骚客的名言精语,诵读起来文学性甚浓。该书的另一显著特点是它保存了一些古代的神话和传说以及古代的医药和文体活动等社会情况,为后人研究提供了难得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