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叙
谭西洋舆地者,始于明万历中泰西人利马窦之《坤舆图说》、艾儒略之《职方外纪》。初入中国,人多谓邹衍之谈天,及国朝而粤东互市大开,华、梵通译,多以汉字刊成图说。其在京师钦天监供职者,则有南怀仁、蒋友仁之《地球全图》。在粤东译出者,则有钞本之《四洲志》、《外国史略》,刊本之《万国图书集》、《平安通书》、《每月统纪传》,灿若星罗,了如指掌,始知不披海图、海志,不知宇宙之大、南北极上下之浑圆也。惟是诸志多出洋商,或详于岛岸土产之繁,埠市货船之数,天时寒暑之节,而各国沿革之始末,建置之永促,能以各国史书致富媪、山川,纵横九万里、上下数千年者,惜乎未之闻焉。近惟得布路国人玛吉士之《地里备考》,与美里哥国人高理文之《合省国志》,皆以彼国文人,留心丘索,纲举目张。而《地里备考》之《欧罗巴洲总记》上下二篇,尤为雄伟,直可扩万古之心智。至墨利加北洲之以部落代君长,其章程可垂奕世而无弊,以及南洲孛露国之金银,富甲四海,皆旷代所未闻。既汇成百卷,故提其总要于前,俾观者得其纲而后详其目,庶不致以卷帙之繁,望洋生叹焉。又旧图止有正面、背面二总图,而未能各国皆有,无以惬左图右史之愿。今则用广东香港册页之图,每图一国,山水城邑,钩勒位置,开方里差,距极度数,不爽毫发。于是从古不通中国之地,披其山川,如阅《一统志》之图,览其风土,如读中国十七省之志。岂天地气运,自西北而东南,将中外一家欤?夫悉其形势,则知其控驭,必有于筹海之篇,小用小效,大用大效,以震叠中国之声灵者焉。斯则夙夜所厚幸也。夫至玛吉士之《天文地球合论》与夫近日水战火攻船械之图,均附于后,以资博识、备利用。
咸丰二年,邵阳魏源叙于高邮州。
中国清代魏源著。100卷。作者为湖南邵阳人,道光进士,曾任内阁中书,是中国近代维新改良思想的先驱者和爱国主义者,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受林则徐嘱托,据《四州志》及中外文献资料,于1842年12月编成《海国图志》50卷,共57万字,另有地图23幅,洋炮图式8页。以后他又陆续加以修订增补,1847年补充为60卷,1852年又增加到100卷,约88万字,并有各种地图75幅,西洋船炮器艺等图式42页。内容非常丰富:包括世界地图及各国分地图;世界各国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政治制度、物产矿藏、宗教信仰、风土人情、中西历法、中西纪年对照通表;鸦片战争有关档案材料及林则徐组织集译的国外情报资料;船、炮、枪、水雷等武器制造图、西洋技艺、远镜作法资料、用炮测量方法及测量器具;地球形状、运行规律,哥白尼太阳中心说关于日、地、金、木、水、火、土诸星运行秩序,日月食理论,彗星理论,空气论,地震论,地球经纬论,地球运行与四季寒暑变化理论;尤其是总结了鸦片战争失败的经验教训,提出了中国人民在战败后应采取的防患于未然的补救措施,系统论述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及具体作法,并对严禁鸦片、广开贸易,大办工厂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新见解。这是近代中国人自己编撰的最为详备的关于世界史地的第一部重要著作,也是当时一部内容最丰富的有关世界知识和海防的百科全书。它不但对中国近代史上的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运动产生过直接的影响,而且它还在日本广泛地流传,成为日本朝野上下的重要启蒙读物,对日本的明治维新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