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宣室志 / 张读

广陵大师

2025-06-22 18:13 宣室志

唐贞元中,有一僧客于广陵,亡其名,自号大师,广陵人因以“大师”呼之。大师质甚陋,好以酒肉为食。日衣弊袭,盛暑不脱,由是蚤虮聚其上。侨居孝感寺,独止一室。每夕阖扉而寝,率为常矣。性狂悖,好屠犬彘,日与广陵少年斗殴,或醉卧道傍。广陵人俱以此恶之。有一少年以力闻,常一日,少年与人对博,大师怒,以手击其博局,尽碎。少年曰:?儿,何敢逆壮士耶!”大师且骂而唾其面,于是与少年斗击,而观者千数,少年卒不胜,竟遁去。自是,广陵人谓大师有神力。大师亦自负其力,往往剽夺市中金钱衣物,市人皆惮其勇,莫敢拒。后有老僧召大师,至,曰:“僧当死心奉戒,奈何食酒食,杀大彘,剽夺市人钱物,又与少年同殴击,岂僧人之道耶一旦吏执以闻官,汝不羞人耶!”大师怒骂曰:“蝇蚋徒嗜膻腥耳,安能知龙鹤之心哉然则吾道亦非汝所知也。且我清其中而混其外者,岂汝龊龊无大度乎?”老僧卒不能屈其词。后一日,大师自外来归,既入室,闭户。有于门隙视者,大师坐于席,有奇光自眉端发,晃然照一室。观者奇之,具告群僧。群僧来,见大师眉端之光,相指语曰:“吾闻佛之眉有白毫相光,今大师有之,果佛矣。”遂相率而拜。至明日清旦,群僧俱集于庭,候谒广陵大师,比及开户,而广陵大师已亡去矣。群僧益异其事,因号大师为“大师佛”焉。

志怪小说集。唐张读著。十卷,《补遗》一卷。书名取义于汉文帝召贾谊问鬼神于宣室。其内容杂记仙佛休咎、神鬼妖精,为唐人志怪小说之集大成者。如写人鬼、人狐相爱事,有《郑德茂》、《许贞》篇,后者实为后来《聊斋志异》张本。另有鬼怪作诗的故事,亦颇有情趣,其诗采入《全唐诗》中。还有不少故事反映出佛教对唐代社会的影响,其情节明显受到佛经的影响,如《杨叟》写杨宗素向僧人求心以救父亲杨叟,僧人化猿而去事,与佛本生故事鳄鱼向猴子求心,猴子设计逃脱颇相仿佛。《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崇文总目》、《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皆有著录。今有明抄宋本及《稗海》、《笔记小说大观》、《丛书集成初编》诸本,《说郛》、《唐人说荟》、《唐代丛书》诸本均为一卷,另有中华书局1983年排印本,除《补遗》外,尚有《辑佚》六十五条。

猜你喜欢

  • 佛家大师人生哲理语录

    1、不懂反省的人,永远看不到自己的缺点;不肯努力的人,永远发现不了自己长处。觉醒法师2、情不挂物,无善可取,无恶可弃。义端法师3、清净之水,游鱼自迷。善会禅师4、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

    20 好句大全 2025-07-16
  • 星云大师对感情语录

    1、懂得利用时间的人,便是懂得永恒的智者;懂得利用空间的人,便是懂得无边的圣者。2、成功的里面,包含了多少辛酸;名人的双肩,承受了多少压力;荣耀的背后,付出了多少代价;伟大的成就,奉献了多少牺牲。3、朋..

    22 好句大全 2025-07-16
  • 付嘱品第十

    师一日唤门人法海、志诚、法达、神会、智常、智通、志彻、志道、法珍、法如等,曰:汝等不同余人,吾灭度后,各为一方师。吾今教汝说法,不失本宗。先须举三科法门,动用三十六对,出没即离两边,说一切法,莫离自性..

    35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2025-07-01
  • 护法品第九

    神龙元年上元日,则天中宗诏云:朕请安秀二师,宫中供养。万机之暇,每究一乘。二师推让云:南方有能禅师,密授忍大师衣法,传佛心印,可请彼问。今遣内侍薛简,驰诏迎请。愿师慈念,速赴上京。师上表辞疾,愿终林麓..

    42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2025-07-01
  • 顿渐品第八

    时,祖师居曹溪宝林;神秀大师在荆南玉泉寺。于时两宗盛化,人皆称南能北秀;故有南北二宗顿渐之分。而学者莫知宗趣。师谓众曰:法本一宗,人有南北。法即一种,见有迟疾。何名顿渐?法无顿渐,人有利钝,故名顿渐。..

    44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2025-07-01
  • 机缘品第七

    师自黄梅得法,回至韶州曹侯村,人无知者。时有儒士刘志略,礼遇甚厚。志略有姑为尼,名无尽藏,常诵《大涅槃经》。师暂听,即知妙义,遂为解说。尼乃执卷问字。师曰:字即不识,义即请问。尼曰:字尚不识,焉能会义..

    31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2025-07-01
  • 忏悔品第六

    时,大师见广韶洎四方士庶骈集山中听法,于是升座告众曰:来,诸善知识!此事须从自性中起。于一切时,念念自净其心,自修其行,见自己法身,见自心佛,自度自戒,始得不假到此。既从远来,一会于此,皆共有缘,今可..

    42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2025-07-01
  • 坐禅品第五

    师示众云:此门坐禅,元不著心,亦不著净,亦不是不动。若言著心,心原是妄。知心如幻,故无所著也。若言著净,人性本净。由妄念故,盖覆真如,但无妄想,性自清净。起心著净,却生净妄。妄无处所,著者是妄。净无形..

    40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2025-07-01
  • 定慧品第四

    师示众云:善知识,我此法门,以定慧为本。大众勿迷,言定慧别。定慧一体,不是二。定是慧体,慧是定用。即慧之时定在慧,即定之时慧在定。若识此义,即是定慧等学。诸学道人,莫言先定发慧,先慧发定,各别。作此见..

    35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2025-07-01
  • 决疑品第三

    一日,韦刺史为师设大会斋。斋讫,剌史请师升座,同官僚士庶,肃容再拜,问曰:弟子闻和尚说法,实不可思议。今有少疑,愿大慈悲,特为解说。师曰:有疑即问,吾当为说。韦公曰:和尚所说,可不是达摩大师宗旨乎?师..

    37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2025-07-01
  • 般若品第二

    次日,韦使君请益。师升座,告大众曰:总净心念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复云:善知识,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只缘心迷,不能自悟,须假大善知识,示导见性。当知愚人智人,佛性本无差别。只缘迷悟不同,所以有愚有..

    37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2025-07-01
  • 自序品第一

    时,大师至宝林,韶州韦刺史与官僚入山,请师出。于城中大梵寺讲堂,为众开缘说法。师升座次,刺史官僚三十余人、儒宗学士三十余人、僧尼道俗一千余人,同时作礼,愿闻法要。大师告众曰:善知识,菩提自性,本来清净..

    32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2025-07-01
  • 大华严首座圆通两重大师均如传

    巘拏[名*庚](名庚切)贺之一十万偈复兴於身笃(天竺亦云身笃也)职龙树之由滥觞乎扶来职义相之由祖洽乎圣朝职首座之由故瑞书院学士(唐职)夷喆食(新罗职)清河公致远作相师传独首座之行状阙马一乘行者惜之予亦惜之近有殿..

  • 释华严教分记圆通钞卷第十

    高丽国敀法寺主圆通首座 均如 说六相圆融义第四於中四一来意者前弁十玄末知此玄以何所因如是圆融故次来也二释名中圆融者事无不摄德无不备故圆随举一法尽摄一切故融也问园融与缘起何别荅圆融之缘起缘起之圆融故无别然..

  • 释华严教分记圆通钞卷第九

    高丽国归法寺圆通首座 均如 说苐二相即义中二先摽二门後初门下释释中先正释二门後问若下问荅初中先向上门後向下门也初门中先明初一门中具十之义後如是向上下例余门也初中有二重立啧荅也此一即是十矣者前中门仍一非十..

  • 释华严教分记圆通钞卷第八

    高丽国归法寺圆通首座均如 说十玄缘起无[得-彳]法门义第三於中有三一来意者前明三乘义理次明一乘义理中先明十玄故来也二释名中十者是数名玄者玄妙义以十门十法玄妙故也缘起者简於遍计自性也无[得-彳]者十门十法随一..

  • 释华严教分记圆通钞卷第七

    高丽国归法寺圆通首座 均如 说缘起因门六义法第二於中三初来意者已知前之三性中遍计是空无法依他是因缘所生法未知此法具几因缘而得生耶故次来也一论大意者问种子六义於五教中约何论耶荅小乘与顿教中不论余三教中具论..

  • 释华严教分记圆通钞卷第六

    高严国敀法寺圆通首座 均如 说大叚第十义理分齐中二先举名开章后依章别释初中义理分齐第十有四门者问章主多以十门释今此何故四门耶荅不定也或以二门或以四门或以十门等但取义理之周尽耳然多分用十门释也可知问四门中..

  • 释华严教分记圆通钞卷第五

    高丽国归法寺主圆通首座 均如 说第六断惑分齐者前明所依身已欲现依如是身修行断障故次来也此中二先摽章门後初义者下依章别释初中若依小乘者问何故小乘有摽无释耶荅小乘断惑与大乘中二乘有同不同明大乘二乘断惑之时同..

  • 释华严教分记圆通钞卷第四

    高丽国归法寺主圆通首座 均如 说第三行位差别者前弁种性差别已今明种必起行行必成位故次来也此中先通就诸教开三章门後初者依小乘下别就五教别释三门此中五教即为五叚。初小乘中先别释三门後问下问荅前中三初位相中依..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