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籍举要 / 钱基博

卷十二 小学

2025-08-25 17:59 古籍举要

诂与训有别 释名与说文 说文不可以诂经 说文声韵之研究条例 古音自宋儒发明

诂与训有殊。诂者所以通古今之言,训者所以籀章句之指。诂者,古言也。古今异言,以今言解古言,使人易知也。训者,顺也。圣人发言为经,语有缓急,顺以为解,勿乖其指也。二者交济,莫可一阙。诂而不训,其失则拘而流于琐,汉儒是也。训而不诂,其弊也臆而失之疏,宋儒是也。自昔解诂,必本声音。先择同音之字,如《中庸》:仁者,人也。不获,乃求之一音之转,如义者,宜也。不获,乃求之双声,如《易传》:象者,材也。渐者,进也。颐者,养也。《孟子》:序者,射也。又不得,乃求之叠韵,如《易传》:乾,健也。坤,顺也。坎,陷也。离,丽也。《孟子》:庠者,养也。校者,效也。声韵咸不可得,乃求诸习惯易知之字。《尔雅释诂》,汉儒笺经,大率如此,可考而按也。

刘熙《释名》,以谐声解诂,得《尔雅》之意。许慎《说文》,以同体分部,本《急就》之语。

休宁戴震东原为汉学大师,皖派开山。每谓有志闻道,当先从事于字义制度名物,以通六经之语。考诸篆书,由《说文》以睹古圣人制作本始;更念《尔雅》,为承学津筏,又殚心其书,遂为后来治学者开一法门。其学一传而为金坛段玉裁懋堂。段玉裁阐扬师说,穷微极博,撰《说文解字注》,因字形以说字音字义,谓:《说文》、《尔雅》相为表里。治《说文》,而后《尔雅》及传注明。《说文》、《尔雅》及传注明,而后谓之通小学,而后可通群经之大义。而于是汉学之机括以发。然《尔雅》本为诂经,而《说文》只以解字。桐城方东树植之为《汉学商兑》,辨之极详,其大指以为:许君自序,缘秦初作隶书,而古文绝。汉初,犹试讽籀书,试八体。其后尉律不课,小学不修,莫达其说。宣、平以后,张敞、杜业、扬雄诸儒,通其学者,著《训纂篇》等书,始稍稍略复存之。及新莽居摄,甄丰颇改定古文,而壁书及张苍所献《春秋左氏传》,及郡国所得山川古文,时人不识,共相非訾,诡更正文,乡壁虚造,变乱常行,不合孔氏古文,谬于篆,故博采通人,考之贾逵,作《说文》。其书以秦篆为本,合以《史籀》大篆及古文。古文者,《易》孟氏,《书》孔氏,《诗》毛氏,《礼》、《周官》、《春秋》左氏、《论语》、《孝经》及山川奇字。据此云云,是许君作《说文》,本以经古文解说文字,非以文字训诂经义。许冲上表言:今五经之道,昭炳光明。而文字者,其本所由生云云,语意分明。盖谓经义本解已著,此特引证,用以说解文字耳。《说文》既作,复作《五经异义》,则许氏未尝以专用《说文》足证经矣。《说文》所引经文,多有一字殊见。如《易》既引以往吝,又引以往遴;《书》既引旁逑孱功,又引旁救僝功,方鸠僝功;《诗》既引亵袢,又引绁绊;《论语》既引色勃如也,又引色艴如也,此类甚多。当由经师各承一家之学,各以所见为定本,是以不合,而许君亦不能定之。今于许君所不能定,而欲求之《说文》以定,益以惑矣。《说文》所引异字,即今经文读某之字,洪容斋及近人钱大昕氏尝录出凡数百字。今经文皆不复见,不适于用,不与马、郑相应,是后人尚不能得其所异之字,又何能以之定经之说乎?许君本以六书之义解说文字,谓圣人不虚作,必有依据。所谓依据者,指六义也。凡以明圣人作此字之义,有一定依据也。若夫经义则不然。有一字作一义用,有一字作数义用。今执《说文》,以一字一义考经,所以致以文害词,以词害意,穿凿而不可通也。苏子瞻曰:字同义异,必欲一之,雕刻彩绘以成其说,是以六经不胜异说,而学者疑焉。又不仅是。顾亭林曰:六经之文,左、公、穀、毛苌、孔安国、郑众、马融诸儒之说,未必尽合。况叔重生于东京之中世,所本者,不过刘歆、贾逵、杜林、徐巡等十余人之说,而以为尽得古人之意,然与否与?五经未遇蔡邕等正定之先,传写人人各异。今其书率多异字,而以今经校,则《说文》为短。又一书之中,有两引而其文各异者,后之读者,将何所从?且其书流传既久,岂无脱落?即徐铉亦谓:篆书日久湮替,错乱遗脱,不可悉究。又序《韵谱》曰:今承诏定《说文》,更与诸儒精加研复,又得李舟所著《切韵》,殊有补益。其间有《说文》不载,而见于序例注义者,必为脱漏,并存编录。可知《说文》本有脱漏。今汉学诸人坚谓此书所阙者,必古人所无,或见他书所有而疑,或别指一字以当之,改经文以就《说文》,不亦支离回护之甚耶?其辞颇核。而湘潭王闿运壬秋每教学者,亦曰:说经以识字为贵,而非识《说文解字》之为贵。及为郭生序《六书讨原》,则曰:许虽博访,未求理董。至其释帝从刺,畏鬼如虎,显违经训,殆等俳优。马头四羊,犹愈于此。则于叔重大有微辞。亦言《说文》以治经训者不可不知。

《说文》九千三百五十三字,以形相从,分别部居。而清儒自戴东原以下,则欲以声相从,别作一书。戴氏《答段若膺论韵书》称作《谐声表》,使以声相统,条贯而下如谱系云云,顾徒有其说而未成其书。段若膺遂师其意,以成《古十七部谐声偏旁表》,而序其端曰:考周、秦有韵之文,某声必在某部,至啧而不可乱。故视其偏旁以何字为声,而知其音在某部。易简而天下之理得也。许叔重作《说文解宇》时,未有反语,但有某声某声,即以为韵书可也。自音有变转,同一声,而分散于各部各[52]韵。如一某声,而某在厚韵,媒、腜在灰韵。一每声,而悔、晦在队韵,敏在畛韵,畮、痗在厚韵之类。参差不齐,承学多疑。要其始,则同谐声者必同部也。三百篇及周、秦之文备矣。辄为《十七部谐声偏旁表》,补古六艺之散逸,类列某声某声,分系于各部,以绳今韵,则本非其部之谐声而阑入者,憭然可观矣。而陈氏则用段氏十七部,分为十七卷,每卷若干部,以所谐之声为部首,谐其声者下一字书之,谐此字之声者,又下一字书之,有高下至四五列者,名曰《说文声表》,子母相生,朗若列眉矣。

顾炎武撰《诗本音》十卷、《易音》三卷,江永撰《古音标准》四卷,皆以《诗三百篇》之用韵,旁证《易》象《楚词》及周秦诸子有韵之辞,观其统同以明古音。论者以为明陈第撰《毛诗古音考》四卷、《屈宋古音义》三卷,开前路之驱。而远溯明以前,著一书以明古音者,实自宋武夷吴棫才老始。盖棫音《诗》音《楚辞》,据其本文,推求古读。朱子注《诗》,遂用棫说。特棫以叶韵为说,而陈第则以为古人之音原与今异,此所称叶韵,皆即古人之本音耳。然驳吴棫叶韵之说者,实自杨慎撰《古音略例》一卷先开其。慎书取《诗》、《礼记》、《楚辞》、《老》、《庄》、《荀》、《管》诸子有韵之词,标为略例,谓棫于《诗》必叶音,不思古韵宽缓,如字自可叶,何必穷唇齿、费简册?第因慎例,而推阐加密,遂开清儒音学之先河,不得数典而忘其祖也。

钱基博著,世界书局1933年出版。本书收古籍举要156条,全书共分为17卷,包括孝经、论语、孟子、周易、尚书、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上、春秋下、小学、诸子、西汉、邓学、三国、朱子。本书是钱基博所写古籍之精要者粗举,与陈氏《东塾读书记》合之互为经纬,分之则各成篇章。全书分卷编排,每卷词目又以首次笔画为序。

猜你喜欢

  • 卷十二 本纪十二

    ◎高宗本纪三 二十一年春正月庚午,以额驸科尔沁亲王色布腾巴勒珠尔贻误军机,褫爵禁锢。喀尔喀亲王额琳沁多尔济以疏纵阿睦尔撒纳,处斩。己卯,以准噶尔故总台吉达什达瓦之妻率众来降,封为车臣默尔根哈屯。命尹继..

    11 清史稿 2025-11-20
  • 卷十二·齐五

    苏秦说齐闵王苏秦说齐闵王曰:“臣闻用兵而喜先天下者忧,约结而喜主怨者孤。夫后起者藉也,而远怨者时也。是以圣人从事,必藉于权,而务兴于时,夫权藉者,万物之率也;而时势者,百事之长也。故无权籍,倍时势,而..

    12 战国策 2025-11-20
  • 卷十二 晋语六

    1赵文子冠,见栾武子,武子曰:“美哉!昔吾逮事庄主,华则荣矣,实之不知,请务实乎。”见中行宣子,宣子曰:“美哉!惜也,吾老矣!”见范文子,文子曰:“而今可以戒矣,夫贤者宠至而益戒,不足者为宠骄。故兴王..

    15 国语 2025-11-19
  • 卷十二 漢紀四

    起玄黓攝提格(壬寅),盡昭陽赤奮若(癸丑),凡十二年。 高皇帝八年(壬寅、前一九九年) 冬,上東擊韓王信餘寇於東垣,過柏人。貫高等壁人於廁中,欲以要上。上欲宿,心動,問曰:「縣名為何?」曰:「柏人。」上..

    13 资治通鉴 2025-11-14
  • 卷十二 郊庙歌辞十二

    ○唐享章怀太子庙乐章 (《唐书·乐志》曰:“神龙初,享章怀太子庙乐章:第一迎神,第二登歌酌鬯,第三迎俎及酌献,第四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第五武舞作,第六送神,词同隐庙。”) 【迎神】 副君昭象,道应黄离。..

    40 乐府诗集 2025-10-13
  • 卷十二 送别下

    感别送从叔校书简再登科东归长安车马道,高槐结浮阴。下有名利人,一人千万心。黄鹄多远势,沧溟无近得。怡怡静退姿,冷冷思归吟。菱唱忽生听,芸芸回望深。清风散有笑,馀花缀衣襟。独恨鱼鸟别,一飞将一沉。送玄亮..

    41 孟郊集 2025-10-13
  • 小学端午节的诗句古诗大全

    1、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宋代:陈与义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2、午日观竞渡明代:边贡共..

    38 好句大全 2025-10-09
  • 小学端午节的诗句古诗

    1、南歌子游赏宋代:苏轼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游人都上十三楼。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菰黍连昌歜,琼彝倒玉舟。谁家水调唱歌头。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2、竞渡歌唐代:张建封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

    30 好句大全 2025-10-09
  • ●文渊阁书目卷十二

    ○昃字号第一厨书目 △韵书 钟鼎篆韵一部一册(阙) 复古编一部二册(阙) 漠隶分韵一部二册(阙) 隶韵一部一册(阙) 隶释一部二册(残缺) 隶释一部八册(阙塾本一册) 隶续一部二册(残缺) 古文韵选一豁二册(..

    46 文渊阁书目 2025-10-05
  • 卷十二 职官部下

    ○侍中第一§叙事侍中,古官也。黄帝时,风后为侍中。周时号常伯。周公《立政篇》,戒成王常伯常任以为左右是也。秦取古官,置侍中之职。(应劭《汉官》云:侍中周官,以其周曰常伯,故曰周官。班固《汉书》云:侍中..

    45 初学记 2025-10-05
  • 小学班级格言

    1、团结就是力量,奋斗才能成功。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3、把握一个今天,胜似两个明天。4、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5、浩然明理,俨然肯学。6、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素。..

    56 好句大全 2025-09-28
  • 名言警句摘抄大全小学

    1、不向前走,不知路远;不努力学习,不明白真理。2、非读书,不明理。要知事,须读史。3、读书勿求多,岁月既积,卷帙自富。4、学问对人们要求最大的紧张和最大的热情。5、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

    34 好句大全 2025-09-25
  • 名人名言大全摘抄小学

    1、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朱熹2、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阿基米德3、学从名利入手,如无基之房,垒砌纵及丈余,一倒莫救。颜元4、读书对于智慧,也象体操对于身体一样。艾迪生5..

    39 好句大全 2025-09-24
  • 小学名人名言短句大全摘抄

    1、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刘长卿《新年作》2、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李白《江夏别宋之悌》3、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李益《江南曲》4、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文天祥《除夜》5、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

    51 好句大全 2025-09-23
  • 名人名言短句大全摘抄小学

    1、书,能保持我们的童心;书,能保持我们的青春。严文井2、没有书籍的屋子,就像没有灵魂的躯体。西塞罗3、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卡莱尔4、越学习,越发现自己的无知。笛卡尔5、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

    50 好句大全 2025-09-21
  • 名人名言大全小学

    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2、青年时种下什么,老年时就收获什么。易卜生3、学问须有自己意思;专法他人,而自己无独立之精神,大为不可。章太炎4、知识是珍贵宝石的结晶,文化是宝石放出的光泽。泰戈..

    31 好句大全 2025-09-21
  • 卷十二 ◎天部十二

    ○雪 《释名》曰:雪,绥也。水下遇寒凝,绥绥然下也。 《诗》曰:北风其凉,雨雪其滂。 又曰:上天同云,雨雪雰雰。(雰雰,雪貌也。丰年之冬,必有积雪。) 又曰:文王以天子之命,命将帅,歌《采薇》以遣之。"昔我..

    72 太平御览 2025-09-20
  • 小学励志名言名句大全

    1、心态决定命运,自信走向成功。2、树不修,长不直;人不学,没知识。3、默认自己无能,无疑是给失败制造机会。4、努力向学,尉为国用。5、善不可失,恶不可长。6、不向前走,不知路远;不努力学习,不明白真理。7..

    46 好句大全 2025-09-20
  • 读书名言大全摘抄小学长句

    1、如果说书一朵花,那我们就是蜜蜂,只在勤劳地采蜜,才会取得丰硕的成果。2、学生如果把先生当作一个范本,而不是一个敌手,他就永远不能青出于蓝。3、要是童年的日子能重新回来,那我一定不再浪费光阴,我要把每..

    39 好句大全 2025-09-18
  • 与读书有关的名言小学

    1、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2、读书而不能运用,则所读书等于废纸。华盛顿3、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4、我们可以由读书搜集知识,但必须利用思考把糠和麦子分开。富斯德5、莫等闲,白了..

    36 好句大全 2025-09-17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佛教导航 - 开启智慧之旅,连接十方法缘 | fjdh.org.cn智慧莲华 - 赋能寺院数字化升级,打造智慧弘道平台趣知道 - 提问与分享,人人都是知识分享家 | Quzhidao.Com地藏孝亲网--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给农网地藏经顺运堂 - 专业家居风水布局,八字命理分析,助您家宅兴旺,运势亨通弘善佛教网-传播正信正知佛法的佛教网站国学在线 - 国学网,国学学校,国学经典,国学地图品读名篇佳句,涵养诗意人生 - 古诗词网哦嘿养殖网 - 热门乡村养殖发展项目_养殖技术知识分享生死书 - 佛教文化传承与生命智慧探索平台地藏论坛-佛教网络净土_佛法综合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