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春秋战国思想史话 / 嵇文甫

第六章 孟子

2025-08-26 17:58 春秋战国思想史话

孟轲(公元前372前289年),邹人,孔子的三传弟子(孔子曾子子思孟子)。他原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代,不过在他以前好几代早已衰落下去了。他曾经游历齐、梁、宋、滕诸国,还给齐宣王当了一段客卿。但终于不得志。现存《孟子》一书,大概是他的弟子们就他平生的言论编纂起来的。孟子一向被认为是继承孔子学说的正统,至并称为孔孟。他对于孔子的学说在许多方面有所发挥,可是把孔子学说更加唯心主义化了。他在后来中国思想史上有极大的影响。

(一)人性皆善

孟子是性善论的首倡者,可以说他的全部学说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他认为人性皆善,主要的证据有如下几点:

(1)良知良能 他说:人之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也;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人生下来就是具有良知良能,如小孩子不用学都会爱亲、敬长,可见善是人性中所固有的。

(2)平旦之气或夜气 他说:虽存乎人者,岂无仁义之心哉?其所以放弃其良心者,亦犹斧近之于木也。旦旦而伐之,可以为美乎?是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气,其好恶与人同者几希。则其旦昼之所为又牿亡之矣。牿之反复,则夜气不足以存。夜气不足以存,则其违禽兽不远矣。人见其禽兽也,以为未尝有良心者,是岂人之情也哉?人都有良心,纵然白昼之间,作种种坏事把他凿丧,但是当清夜间,当五更鼓儿时候,摸摸心口,良心还会发现。这不又可以证明人性本善吗?

(3)突发的怵惕恻隐之心 他说: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则必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纳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突然看见小孩子要掉到井里,任何人都会不自觉地立刻惊惶起来,赶紧去救他。这里面一点私人打算也没有,既不是想和孩子的父母拉交情,又不是想得到乡党朋友间的夸奖,也不是怕落坏声名,完全是出于良心之自然。在这一瞬间,人性皆善,也分明是可以看出来的。

根据人性皆善的看法,自然可以推出人皆可以为尧舜的结论。这样,尊重人的价值,强调人的尊严,正是从孔子那里继承下来的优良传统。但是把善归到人性上,看成是先天的,而并非社会的历史的产物,这一方面是把那些封建道德神圣化,并且笼罩上一层唯心主义的云雾,同时,凡是不合乎封建道德标准的,都可以加上个违反人性的罪名,而骂他们不是人。孟子明明说过: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人和禽兽所差别的就那一点点,可是那一点点只有君子(贵族)保存着,而庶民(小百姓)却都失掉了。

(二)民为贵

尽管孟子有他的阶级偏见,但他还是能够替民众发出些呼声来。他满怀悲悯地控诉出当时人民呻吟在虐政下的颠连无告。他主张与民同乐。他痛骂独夫、民贼、暴君、污吏。他竟然说出民为贵,而君为轻的话来。他把君臣关系看成相对的: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臣竟然能把君当作仇敌看待,这还了得!有一次,邹君问他:当邹国和鲁国打仗的时候,邹国的官吏战死了几十个,而人民却没有跟着去战死的。要说杀他们吧,不胜其杀;要说不杀他们吧,这样仇恨官长,坐视不救,实在太不成话了。究竟该怎么办呢?孟子却这样回答: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于沟壑,壮士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残下也。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君无忧焉。你平常虐待百姓,不管他们的死活,到紧急关头,他们自然要报复你。这就叫作出乎尔者反乎尔,照样回敬你一下,你何必怪罪他们呢。孟子在这里显然是替人民辩护。他所以这样说,只是想拿人民反抗来对君主吓唬一下,使他知道警惕,其根本目的仍是为着巩固君主和贵族们的统治。但即使是这样,他的眼睛也总算看到人民方面了。

孟子极重视得民心。他说:三代之得天下也,得其民也;得其民者,得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焉而已。如果暴虐百姓,必致身败名裂,永受唾骂。暴其民甚,则身死国亡,不甚则身危国削,名之曰幽、厉,虽孝子慈孙,百世不能改也。得天下,失天下,关键全在民心向背上,说得这样深切著明,无论如何,不能不说是很好的政治格言。

如上所述,孟子学说中很富有人民性,所以清末搞民主运动的往往拿他做旗帜,很起了些宣传鼓动的作用。但是如果真以为孟子主张民主政治,那就错误了。因为孟子只是反对暴君,而想望仁君,他并没有主张,也不可能主张,变君主为民主,从政治制度上加以改革。这自然是受阶级的和历史条件的限制,从下面两节所讲就可以看出这里面的道理。

(三)劳心与劳力

孟子有深刻的等级制度和剥削阶级的思想意识,这最明确地表现在他的一段有名的言论: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在另一章里,他还说: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他把社会上的人清清楚楚地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大人(君子),是劳心者,是统治者,是受人供养者;另一类是小人(野人),是劳力者,是被统治者,是供养人者。他认为这是天经地义,是不可变的社会通则。君子治野人,野人养君子,等级制度万岁!剥削制度万岁!他并且很巧辩地把这说成是社会分工,通功易事。可不是吗?一个人生活所需要的东西是多种多样的。一忽去耕田,一忽去打铁什么事情都要自己一个人去干,那怎么能行呢?所以必须各方面来分工。或劳心,或劳力,从孟子看来,正合乎分工的道理,这是再自然、再合理不过的事情了。但是这算一种什么分工呢?正象古罗马的某一位学者那样:把社会比作人的机体,说人体有两手,可以执行任何工作;有胃,可以消化食物。同样,在社会上,应该有一部分人肩负各种劳动;应该有另一部分人,消费别人劳动的果实。这样的分工,和木匠、铁匠的分工能够相提并论吗?在铁匠和木匠之间,也有谁剥削谁,谁统治谁,谁贵谁贱的等级存在吗?所以孟子的社会分工论,虽然从历史发展上来看,未尝不包含某种进步意义,但是很明显,打上了他所代表的阶级的烙印,成为一种最典型的等级统治的剥削阶级的思想,长期地为后来封建统治阶级所利用。

(四)所谓王道

孟子所想望的政治,并不是民主政治,而是王政王道政治。王道和霸道是中国政治思想上正相对立,一直互相争辩着的两大思想派别,而首先明白提出这个王霸问题的就是孟子。孟子尊王而贱霸。他说:

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霸者之民,驩虞如也;王者之民,皞皞如也。杀之而不怨,利之而不庸,民日迁善而不知为之者。夫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上下与天地同流,岂曰小补之哉?

这就是说:王者尚德,霸者尚力;王者感化人,霸者劫制人;王者实行仁义,霸者假仁假义;王者过化存神,象天地造化一样,使人自然向善而不显其功,霸者功业赫然,而实不过苟且小补,姑救一时之弊。看他把王道说得多么美妙啊!但是归结起来,所谓王道政治也不过就是所谓德化政治。孔子早就主张以政为德。又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孔子并没有说什么王道和霸道,但是他所崇尚的德和礼,正是孟子所谓王道;他所看不起的政和刑,正是孟子所谓霸道。孟子曾比较政和教的效用道:

仁者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根据孟子的看法,霸者所重在政,王者所重在教。重教而轻政,不是和孔子德礼政刑之论完全一致吗?大体说来,王道和霸道的对立就是德治和法治的对立。王道从人文主义出发,霸道从实利主义出发。王道的理论体系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道德和政治不分,伦理和法律不分,乃至家和国不分;霸道则把家和国、道德伦理和政治法律,截然分开,看君主个人德行的好不好无关于国家的治乱。尽管孟子把王道讲得天花乱坠,拿尧舜三代作为自己的乌托邦,但是实际上这只是一种理想化了的贵族政治。这种政治的社会背景,是自然经济,是宗法制度。随着自然经济和宗法制度的日趋崩溃,这种政治主张也日甚一日地被认为迂阔、唱高调。关于这些道理,和下文讲法家(韩非)的地方综合来看就容易明白了。

嵇文甫著,中国青年出版社1958年出版。 春秋战国是我国思想史上一个光辉灿烂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出现了很多杰出的思想家,产生了许多不同的学派,形成了蔚然大观的百家争鸣的局面。为什么那个时代的学术思想特别活跃、特别繁荣呢?难道那是偶然的?难道只是几个大人物随心所欲地创造出来的局面?这种神秘的、唯心主义的历史观,自然是极荒谬的,是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的。作者从历史唯物主义的精神实质出发,实事求是地、很具体地把中国思想史上的真实情况叙述出来。 本书简要地介绍了这个时代思想学术的历史情况:有哪些重要的思想和主要的学派?这些学派的内容是怎样的?什么是它们产生的历史条件?它们各自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它们后来又是怎样跟着社会的发展而转化和升沉的?本书共介绍了十二位大思想家,他们分别是孔子、墨子、老子、庄子、孟子、荀子、惠施、公孙龙、宋牼、许行、驺衍和韩非。 读了这本小册子,你一定会觉得春秋战国的确是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也是中国思想史上一个最灿烂的时代,当时思想界五光十色,各放异彩。作者这本书是为青年朋友而写的。对青年朋友而言,读此书有三点作用:第一,可以使青年认识和热爱祖国丰富的遗产。第二,可以使青年受到一种生动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第三,可以揭破反动学者的神秘说教,给青年们一种思想斗争的武器。 本书写得相当浅明,通俗易懂,不旁证博引,作烦锁的考证,不支离蔓衍,在枝叶上纠缠。适合广大青年朋友阅读。

猜你喜欢

  • 第六章 洋务时代之李鸿章

    洋务之治绩北洋海陆兵力李鸿章办理洋务失败之由“洋务”二字不成其为名词也,名从主人,为李鸿章传,则不得不以“洋务”二字,总括其中世廿余年之事业。李鸿章所以为一世俗儒所唾骂者,以洋务。其所以为一世鄙夫所趋..

    18 李文忠公事略 2025-11-17
  • 尾声二 第六章

    只有不以时间为转移的神的意志的表现,才可以和若干年或若干世纪的一整串事件有关,只有不受任何事物影响的神,才可以由他自己的意志来确定人类行动的方向;但是人是按一定时间行动,而且亲自参与事件的。只要重新确..

    19 战争与和平 2025-11-11
  • 尾声一 第六章

    初冬,玛丽亚公爵小姐来到莫斯科。她从城里传闻得知罗斯托夫家的情况,还听说:“当儿子的为母亲自我牺牲”——城里人都这么说。“我就知道他是这样一个人。”玛丽亚公爵小姐对自己说,她觉得她还是爱他的,不由得心..

    16 战争与和平 2025-11-11
  • 第十五部 第六章

    十一月五日是所谓的克拉斯诺耶战役的第一天。黄昏时分,在多次争吵和将军们没有准时率部到达指定地点的错误之后;在派出一批带着互相矛盾的命令的副官们之后,一切情况都已经十分清楚了,敌人已经四散奔逃,不可能有..

    16 战争与和平 2025-11-10
  • 第十四部 第六章

    杰尼索夫望着近在咫尺的法国人,他和哥萨克一等上尉交 换了对明天发起袭击的意见,对这次袭击的决心已定,于是他拨转马头,往回走了。“喂,老弟,现在咱们去把衣裳烘干。”他对彼佳说。在临近守林人小屋的时候,杰..

    13 战争与和平 2025-11-10
  • 第十三部 第六章

    第二天,部队在天黑以后在指定地点集合,夜晚行军。这是一个秋天的夜晚,天空布满暗紫色的云彩,但是没有下雨。地面潮湿,但是并不泥泞,军队无声无息地行进着,只是偶而可以听到炮兵的微弱的叮当声。不准高声谈话,..

    15 战争与和平 2025-11-10
  • 第十二部 第六章

    玛丽亚公爵小姐在与罗斯托夫相遇之后,到了莫斯科,找到了侄儿和家庭教师,得到安德烈公爵的一封信,指示他们到沃罗涅日马利温 采娃姨妈那里去的路线。操持搬迁,担心哥哥的情况,安顿在新居住下,结识新人,教育侄..

    15 战争与和平 2025-11-10
  • 第十一部 第六章

    海伦随王室从维尔纳回到彼得堡后,陷入了困境。在彼得堡时,海伦受到一位身居帝国高位的要员的眷顾。在维尔纳,她又与一位年轻的外国亲王过从甚密。当她回到彼得堡时,亲王和要员又都在彼得堡,双方都宣布他们有保护..

    29 战争与和平 2025-11-09
  • 第十部 第六章

    对生活现象,可分成无数部类,所有这些部类可以划分成以下二类,其中一类以内容为主,另外一类——则以形式为主。属于这后一类别的,是截然不同于乡下的,地方的,省城的,甚至莫斯科的生活的彼得堡的生活,尤其是沙..

    16 战争与和平 2025-11-09
  • 第九部 第六章

    虽然巴拉瑟夫已经习惯于宫廷隆重宏伟的场面,但拿破仑行宫的豪华和奢侈仍然使他大吃一惊。杜伦伯爵把他领到一间大接待室,那里已有许多将军、宫廷高级侍从和波兰大富豪等待着,其中许多人巴拉瑟夫在俄罗斯皇帝的宫廷..

    13 战争与和平 2025-11-08
  • 第八部 第六章

    一月底,伊利亚·安德烈伊奇伯爵偕同娜塔莎、索尼娅抵达莫斯科。伯爵夫人还在害病,不能启行,——但是决不能等待她复原;他们天天等待安德烈公爵回到莫斯科;此外,务必要购置嫁妆,出售莫斯科近郊的田庄,趁老公爵..

    16 战争与和平 2025-11-08
  • 第七部 第六章

    老伯爵骑马回家去了。娜塔莎和彼佳答应立刻就回来。狩猎已延续下去,因为时间还很早。日当午,他们把猎犬放进长满茂密的幼林的峡谷。尼古拉站在茬地上,看见自己的全部猎人。尼古拉对面有一片绿色植物,他的猎人只身..

    18 战争与和平 2025-11-08
  • 第六部 第六章

    在彼得堡逗留期间,起初安德烈公爵感到,在彼得堡市他因琐事纷冗,这就把他在孤独的生活中形成的一大堆想法全弄模糊了。晚上回家时,他在记事手册中记下四五次必须出席的拜会,或者是定出时间的rendez-vous①。机械..

    18 战争与和平 2025-11-08
  • 第五部 第六章

    虽然皇上当时对决斗施行严格措施,但是皮埃尔和多洛霍夫的事件已经私下了结了,无论是决斗的双方,还是他们的证人都没有尝到苦头。决斗这件事在社会上传开了,皮埃尔跟妻子闹翻也证实了这一点。当皮埃尔曾经是个私生..

    19 战争与和平 2025-11-07
  • 第四部 第六章

    皮埃尔近来很少单独地和妻子会面。无论在彼得堡,抑或在莫斯科,他们的住宅中经常挤满了来宾。决斗后的次日晚上,他像平常一样,没有走到卧室里去,而是留在他父亲的那间大书斋里,伯爵别祖霍夫就是在这里逝世的。他..

    29 战争与和平 2025-11-07
  • 第三部 第六章

    罗斯托夫一家人许久没有获得尼古卢什卡的消息,时值仲冬,伯爵才收得一封来信,他从来信的地址上认出了儿子的笔迹。伯爵接到这封信之后,惊恐万状,极力地做出不被人发现的样子,他踮起脚尖跑进自己的书斋,关上房门..

    31 战争与和平 2025-11-07
  • 第二部 第六章

    库图佐夫烧毁一座座桥梁(因河上布劳瑙市的桥梁和特劳恩河上林茨市的桥梁),向维也纳撤退。十月二十三日,俄国军队横渡恩斯河。那天正午,俄国的辎重车队、炮兵和步兵纵队从桥上两侧鱼贯地通过恩斯市。时值温 和的..

    27 战争与和平 2025-11-07
  • 第一部 第六章

    女人穿的连衣裙在隔壁房里发出沙沙的响声。安德烈公爵仿佛已清醒过来,把身子抖动一下,他的脸上正好流露出他在安娜·帕夫洛夫娜客厅里常有的那副表情。皮埃尔把他的两腿从沙发上放下去。公爵夫人走了进来。她穿着另..

    17 战争与和平 2025-11-06
  • 第六章 我扩大了我的相识圈子

    这样的生活过了一月左右,那木腿人便开始拿着拖把和一桶水拐来拐去,于是我估计他是在做迎接克里克尔先生和那些学生的准备工作了。我这估计没错;因为不久那拖把就伸进教室把梅尔先生和我赶了出去,我们俩有那么几天..

    28 大卫·科波菲尔 2025-11-04
  • 第二十章 结论:维柯对后世哲学和历史思想的影响

    请读者不要盼着结束我们的评注,我们还将补充一个关于维柯著作的评判意见,或者说是众所周知的对它的正确评价。如果这个意见不是作为述评自身的结果或者与述评不一致,如果描述和评论不能自圆其说,错误要么在我们自..

    27 维柯的哲学 2025-11-04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佛教导航 - 开启智慧之旅,连接十方法缘 | fjdh.org.cn智慧莲华 - 赋能寺院数字化升级,打造智慧弘道平台趣知道 - 提问与分享,人人都是知识分享家 | Quzhidao.Com地藏孝亲网--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给农网地藏经顺运堂 - 专业家居风水布局,八字命理分析,助您家宅兴旺,运势亨通弘善佛教网-传播正信正知佛法的佛教网站国学在线 - 国学网,国学学校,国学经典,国学地图品读名篇佳句,涵养诗意人生 - 古诗词网哦嘿养殖网 - 热门乡村养殖发展项目_养殖技术知识分享生死书 - 佛教文化传承与生命智慧探索平台地藏论坛-佛教网络净土_佛法综合社区生死书生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