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 / 朱东润

第十六 隋代之文學批評及“文中子”

2025-08-30 15:08 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

《周書蘇綽傳》:自有晉之季,文章競爲浮華,遂成風俗。太祖欲革其弊,因魏帝祭廟,群臣畢至,乃命綽爲《大誥》奏行之。自是之後,文筆皆依此體。然《王褒傳》稱江陵之陷:褒與王克、劉瑴、宗懍、殷不害等數十人,俱至長安。太祖喜曰:昔平吴之利,二陸而已,今定楚之功,群賢畢至,可謂過之矣。《庾信傳》又稱:陳氏與朝廷通好,南北流寓之士,各許還其舊國,陳氏乃請王褒及信等十數人,高祖唯放王克、殷不害等,信及褒並留而不遣。世宗、高祖並雅好文學,特蒙恩禮,至於趙、滕諸王,周旋款至,有若布衣之交,群公碑誌,多相請托。唯王褒頗與信相埒,自餘文人莫有逮者。由此論之,所謂自綽之後,文筆皆依此體者,爲期極短。及滕、趙同游,文學翩翩,遂能步武子山,觀庾信《趙國公集序》,及滕王逌《庾信集序》二篇可知,則周代風會,略可見矣。

隋開皇四年,普詔天下,公私文翰並宜實録。李諤承旨上書,評論前代文體曰:

魏之三祖,更尚文詞,忽君子之大道,好雕蟲之小藝,下之從上,有同影響,競騁文華,遂成風俗。江左齊梁,其弊彌甚,貴賤賢愚,惟矜吟詠,遂復遺理存異,尋虚逐微,競一韻之奇,争一字之巧。連篇累牘,不出月露之形;積案盈箱,惟是風雲之狀。至如羲皇、舜、禹之典,伊、傅、周、孔之説,不復關心,何嘗入耳。以傲誕爲清虚,以緣情爲勳績,指儒素爲古拙,用辭賦爲君子。故文筆日繁,其政日亂,良由棄大聖之軌模,構無用以爲用也。

然諤書中猶稱外州遠縣,仍踵敝風,選吏擇人,未遵典則,是開皇四年之詔不能盡行,蓋亦可見。又秦王俊遣人撰集字書,名爲《韻纂》,潘徽爲之序,稱王質潤珪璋,文兼黼黻,以李登《聲類》,吕靜《韻集》,全無引證,過傷淺局,詩賦所須,卒難爲用,遂躬紆睿旨,創立新意。仁壽元年,陸法言序《切韻》,稱凡有文藻,即須明聲韻,雖序論所及,不過韻書,原其致用,實在文藻。固知文章流變,自有步趨,初非科條所能逆挽,君不能得之于臣,父不能得之於子也。

《中説》十卷,題稱隋王通撰。按舊説或以爲實無王通其人,其書出阮逸僞撰。《四庫全書提要》云:考《楊炯集》,有《王勃集序》,稱祖父通,隋秀才高第,蜀郡司户書佐,蜀王侍讀。大業末,退講藝于龍門。其卒也,門人諡之曰文中子。炯爲其孫作序,則記其祖事必不誤。杜牧《樊川集》首,有其甥裴延翰序,亦引文中子曰:言文而不及理,王道何從而興乎二語,亦與今本相合。知所謂文中子者實有其人;所謂《中説》者,其子福郊、福疇等,纂述遺言,虚相誇飾,亦實有其書。清姚際恒《古今僞書考》,亦無由確定其作者,然其書盛行唐世,則爲事實,不待辨也。書中論文之處,顯然爲儒家思想所籠罩,然論及《詩》《書》二經,其見解與經生之言亦不盡同:

子曰:白黑相渝,能無微乎,是非相擾,能無散乎。故齊、魯、毛、韓,《詩》之末也。大戴、小戴,《禮》之衰也。《書》殘於古今,《詩》失于齊魯。

子曰:詩有天下之作焉,有一國之作焉,有神明之作焉。吴季札曰:《小雅》其周之衰乎,《豳》其樂而不淫乎!子曰:孰謂季子知樂?《小雅》烏乎衰,其周之盛乎。《豳》烏乎樂,其勤而不怨乎。

其論《詩》,一破齊、魯、毛、韓之師説,認爲白黑相渝,是非相擾,又舉季札之言,力攻其失。此種識力,正自不凡。其論漢魏以來諸作家者如下:

子謂荀悦史乎史乎,陸機文乎文乎,皆思過半矣。子謂文士之行可見。謝靈運小人哉,其文傲,君子則謹。沈休文小人哉,其文冶,君子則典。鮑照、江淹,古之狷者也,其文急以怨。吴筠(當作均)、孔珪,古之狂者也,其文怪以怒。謝莊、王融,古之纖人也,其文碎。徐陵、庾信,古之誇人也,其文誕。或問孝綽兄弟,子曰:鄙人也,其文淫。或問湘東王兄弟,子曰:貪人也,其文繁。謝朓淺人也,其文捷。江總詭人也,其文虚。皆古之不利人也。子謂顔延之、王儉、任昉,有君子之心焉,其文約以則。

子曰:陳思王可謂達理者也,以天下讓,時人莫之知也。子曰:君子哉思王也,其文深以典。

太原府君曰:温子昇何人也?子曰:險人也,智小謀大。

子曰:《大風》安不忘危,其霸心之存乎。《秋風》樂極哀來,其悔志之萌乎。

《文中子》之書出於何人,無從確定,然其説既屢爲後人所引用,則其在文學批評史上之價值,自不可盡廢。其論文獨重約以則、深以典二者;至於急以怨、怪以怒,此則狂狷之文,亦非所棄;若夫傲冶碎誕,淫繁捷虚,此則小人之文,概所勿取矣。要而言之,蓋以儒家宗旨,評論文學者也。《天地》篇云:

李伯藥見子而論詩,子不答。伯藥退謂薛收曰:吾上陳應、劉,下述沈、謝,分四聲八病,剛柔清濁,各有端序,音若塤箎,而夫子不應,我其未達歟?薛收曰:吾嘗聞夫子之論詩矣,上明三綱,下達五常,於是徵存亡,辯得失,故小人歌之以貢其俗,君子賦之以見其志,聖人采之以觀其變。今子營營馳騁乎末流,是夫子之所痛也,不答則有由矣。(《天地》)

子曰:學者博誦云乎哉,必也貫乎道;文者苟作云乎哉,必也濟乎義。(《天地》)

合上二者觀之,文中子言文言詩之説可見。唐韓愈之言文,元、白之言詩,其義先發於此。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理论著作。朱东润著。初稿为作者1931年在武汉大学讲授中国文学批评史的讲义。几经修改,1937年曾在武汉付排,因抗战爆发,未能出书。1944年由开明书店第一次出版。1957年12月古籍出版社在开明版的基础上再版,1983年6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又据古典文学版再版。书前有自序,书后有后记。正文皆以文言写成。包括绪言在内,共76讲。每一讲的题目相对集中,而且较少引证和注释。就内容而言,本书有以下几个特点:1.以批评家为线索,每讲以一个或几个批评家为中心,较少涉及时代与背景。认为,每个批评家的理论虽然和他的时代的文学潮流有关,但“就宗派而论,伟大的批评家也和伟大的政治家一样,他们的抱负往往是指导宗派而不受宗派指导。”2.中国古代批评家有诗文分论的习惯。认为,诗文各有特点,但更多的是相通,所以,在谈论古代批评家时,一般将他们的诗论和文论合并介绍。3.重视对宋以后的批评家的研究,在本书之前,一般谈中国文学都止于唐代,文学批评多谈到司空图。这实际上是受明代前后七子“文必秦汉、诗必盛唐”观点的影响。本书有意纠正这一偏差,而采用远略近详的原则,这是文学批评研究的一大进步。4.虽是“史”之论述,但其中融进了作者许多观点。如对严羽,指出其《沧浪诗话》多处抄袭前人,等等。作为中国现代较早出现的系统的古代文学批评史,本书对现当代古典文论研究的影响颇大,迄今一直被认为是该领域的经典性著作。

猜你喜欢

  • 挽舟者歌

    挽舟者歌原文:我兄征辽东,饿死青山下。今我挽龙舟,又阻隋堤道。方今天下饥,路粮无些小。前去三千程,此身安可保!寒骨枕荒沙,幽魂泣烟草。悲损门内妻,望断吾家老。安得义男儿,焚此无主尸。引其孤魂回,负其白..

    1 古诗大全 2025-10-14
  • 送别诗

    送别诗原文: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送别诗拼音解读:yáng liǔ qīng qīng zhe dì chuí ,yáng huā màn màn jiǎo tiān fēi 。liǔ tiáo shé jìn huā fē..

    2 古诗大全 2025-10-14
  • 绵州巴歌

    绵州巴歌原文:豆子山,打瓦鼓。扬平山,撒白雨。下白雨,取龙女。织得绢,二丈五。一半属罗江,一半属玄武。绵州巴歌拼音解读:dòu zǐ shān ,dǎ wǎ gǔ 。yáng píng shān ,sā bái yǔ 。xià bái yǔ ..

    1 古诗大全 2025-10-14
  • 别宋常侍

    别宋常侍原文:游人杜陵北,送客汉川东。无论去与住,俱是一飘蓬。秋鬓含霜白,衰颜倚酒红。别有相思处,啼鸟杂夜风。别宋常侍拼音解读:yóu rén dù líng běi ,sòng kè hàn chuān dōng 。wú lùn qù y..

    1 古诗大全 2025-10-14
  • 赋得岩穴无结构

    赋得岩穴无结构原文:岩间无结构,谷处极幽寻。叶落秋巢迥,云生石路深。早梅香野径,清漳响邱琴。独有栖迟客,留连芳杜心。赋得岩穴无结构拼音解读:yán jiān wú jié gòu ,gǔ chù jí yōu xún 。yè luò..

    2 古诗大全 2025-10-13
  • 早发扬州还乡邑

    早发扬州还乡邑原文:乡关不再见,怅望穷此晨。山烟蔽钟阜。水雾隐江津。洲渚敛寒色,杜若变芳春。无复归飞羽,空悲沙塞尘。早发扬州还乡邑拼音解读:xiāng guān bú zài jiàn ,chàng wàng qióng cǐ chén ..

    2 古诗大全 2025-10-13
  • 东归在路率尔成咏

    东归在路率尔成咏原文:学宦两无成,归心自不平。故乡尚万里,山秋猿夜鸣。人愁惨云色,客意惯风声。羁恨虽多情,俱是一伤情。东归在路率尔成咏拼音解读:xué huàn liǎng wú chéng ,guī xīn zì bú píng ..

    4 古诗大全 2025-10-13
  • 和入京

    和入京原文:俘囚经万里,憔悴度三春。发改河阳鬓,衣余京洛尘。钟仪悲去楚,随会泣留秦。既谢平吴利,终成失路人。和入京拼音解读:fú qiú jīng wàn lǐ ,qiáo cuì dù sān chūn 。fā gǎi hé yáng bì..

    3 古诗大全 2025-10-13
  • 山斋独坐赠薛内史

    山斋独坐赠薛内史原文:居山四望阻,风云竟朝夕。深溪横古树,空岩卧幽石。日出远岫明,鸟散空林寂。兰庭动幽气,竹室生虚白。落花入户飞,细草当阶积。桂酒徒盈樽,故人不在席。日落山之幽,临风望羽客。 岩壑澄清..

    2 古诗大全 2025-10-13
  • 别周记室

    别周记室原文:五里徘徊隺,三声断绝猿。何言俱失路,相对泣离樽。别路悽无已,当歌寂不喧。贫交欲有赠,掩涕竟无言。别周记室拼音解读:wǔ lǐ pái huái hè ,sān shēng duàn jué yuán 。hé yán jù sh..

    3 古诗大全 2025-10-13
  • 第十二章 明清戏曲的继续发展

    第一节这一时代的基本历史事实从明太祖推翻元朝统治建立明朝(1368),到清代鸦片战争(1840),这五百年间,中国历史上构成一个特定的阶段。这是中国封建社会到了末期,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存在,而在封建社会的生产关..

    28 中国文学史略稿 2025-08-31
  • 第十一章 元代文学 [1]

    第一节元代文学的社会背景和概况元代文学是很有成就的一个时期的文学。在这时,是从列宁所说两种文化看来,富有人民性的文学压倒了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文学的时期。在这时,是最鲜明地说明伟大的现实斗争是文学作品的动..

    65 中国文学史略稿 2025-08-31
  • 第十章 宋词的发展

    第一节词的兴起及发展的原因词在初期的面貌作为中国格律诗的一种特殊形式的词,就其存在的作品的一般内容 论,又系具有和传统的诗有显著的不同的特色的词,是起源于中唐,发展在五代,而特别流行于两宋的。这是什么..

    37 中国文学史略稿 2025-08-31
  • 第九章 唐代的传奇文学

    第一节近古文学的序幕及其历史背景在我们讲唐代诗歌的时候,曾说天宝之乱是唐代政治的转折点(见第八章,第一节 ),并说天宝之乱是唐代社会发展的分水岭,也是唐代诗歌发展的分水岭(见第八章,第六节 ),其实这几..

    22 中国文学史略稿 2025-08-31
  • 第八章 唐代的诗歌

    第一节这一个时期文学发展大势及其背景唐代的诗歌是前一时代魏晋南北朝的诗歌的继续发展,但又有了更高的成就的时期。我们说它是前一时代的诗歌的继续发展,这是因为前一代所创造的格律为唐代所承袭了,前一代对于诗..

    21 中国文学史略稿 2025-08-31
  • 第七章 魏晋南北朝的诗歌和文学批评

    第一节这一时期的基本历史事实和文学发展大势从东汉末年到隋唐以前,亦即从公元2世纪到6世纪,这四五百年间,在社会状况上和文学发展上都成为一个具有若干特点的段落。它不同于以前的周、秦、西汉,也不同于后来的隋..

    25 中国文学史略稿 2025-08-31
  • 第六章 汉代的散文和词赋

    第一节在统一帝国形成后的几次伟大起义在屈原死后55年(前 222),楚国灭亡了。次年是秦始皇二十六年(前 221),秦统一全国。秦的统一是有它的贡献的,它的政治制度不但是为汉代所承袭了 [1] ,而且给后来很多的统..

    61 中国文学史略稿 2025-08-31
  • 第五章 古代最伟大的诗人屈原

    第一节关于战国晚期政治形势的说明作为一个坚定而有远见的政治活动家的屈原之时代背景我们讲过古代神话,把古代神话储存得最多而应用在文艺创作上最多又最好的就是屈原;我们讲过《诗经》,《诗经》的最大价值是它的..

    42 中国文学史略稿 2025-08-31
  • 第四章 战国时代的诸子散文

    第一节春秋到战国的基本历史事实《诗经》之后,到屈原出现以前,是辉煌的先秦诸子散文的时代。散文的成就给屈原长篇巨制的写成无论在思想内容上或在组织形式上都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这些散文主要是产生在战国时代。战..

    23 中国文学史略稿 2025-08-31
  • 第三章 最早的诗歌和诗歌总集

    第一节最早的诗歌最早的文学是人民的口头创作,除口头创作和神话传说之外,就是歌谣。最早的歌谣是什么样子?我们提到过的《葛天八阕》《弹歌》《蜡词》,可以帮助我们想象一部分。传说伏羲时有《网罟歌》 [1] ,神..

    75 中国文学史略稿 2025-08-31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蜂鸟影院2048影视资源论坛熊猫影视河马影视星辰影视萝卜影院八哥电影网人人看电影无忧影视网橙子影视网叮当影视网天天影视网青青影视网电影天堂开心追剧网西瓜影院麻花影视网70影视网年钻网茶小舍电影藏影堂新神州影域煮酒观影体积影视爱看影院星光电影至尊影院极影公社超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