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制第二十
死者,人之常分,不可免也。吾年十九,值梁家丧乱,其间与白刃为伍者,亦常数辈;幸承余福,得至于今。古人云:“五十不为夭。”吾已六十余,故心坦然,不以残年为念。先有风气之疾,常疑奄然,聊书素怀,以为汝诫。
先君先夫人皆未还建邺旧山,旅葬江陵东郭。承圣末,已启求扬都,欲营迁厝。蒙诏赐银百两,已于扬州小郊北地烧砖,便值本朝沦没,流离如此,数十年间,绝于还望。今虽混一,家道罄穷,何由办此奉营资费?且扬都污毁,无复孑遗,还被下湿,未为得计。自咎自责,贯心刻髓。计吾兄弟,不当仕进;但以门衰,骨肉单弱,五服之内,傍无一人,播越他乡,无复资荫;使汝等沈沦厮役,以为先世之耻;故腼冒人间,不敢坠失。兼以北方政教严切,全无隐退者故也。
今年老疾侵,傥然奄忽,岂求备礼乎?一日放臂,沐浴而已,不劳复魄,殓以常衣。先夫人弃背之时,属世荒馑,家涂空迫,兄弟幼弱,棺器率薄,藏内无砖。吾当松棺二寸,衣帽已外,一不得自随,床上唯施七星板;至如蜡弩牙、玉豚、锡人之属,并须停省,粮罂明器,故不得营,碑志旒旐,弥在言外。载以鳖甲车,衬土而下,平地无坟;若惧拜扫不知兆域,当筑一堵低墙于左右前后,随为私记耳。灵筵勿设枕几,朔望祥禫,唯下白粥清水干枣,不得有酒肉饼果之祭。亲友来餟酹者,一皆拒之。汝曹若违吾心,有加先妣,则陷父不孝,在汝安乎?其内典功德,随力所至,勿刳竭生资,使冻馁也。四时祭祀,周、孔所教,欲人勿死其亲,不忘孝道也。求诸内典,则无益焉。杀生为之,翻增罪累。若报罔极之德,霜露之悲,有时斋供,及七月半盂兰盆,望于汝也。
孔子之葬亲也,云:“古者,墓而不坟。丘东西南北之人也,不可以弗识也。”于是封之崇四尺。然则君子应世行道,亦有不守坟墓之时,况为事际所逼也!吾今羁旅,身若浮云,竟未知何乡是吾葬地;唯当气绝便埋之耳。汝曹宜以传业扬名为务,不可顾恋朽壤,以取堙没也。
中国古代家书。颜之推著。本书旨在告诫颜氏子孙遵守儒家传统,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认为上智之人不教而成,下愚之人虽教无益。对于中庸之人,则应加强教育。主要是以礼为教本,读圣贤之书,以达到诚孝、慎言、立身、扬名的目的。认为对后代的教育应从婴儿时代抓起,甚至实行胎教,即让孕妇目不邪视、耳不妄听。在孩子出生以后,就应以仁义礼节来教育。之所以重视幼时教育,是因为此时儿童神情未定,易受熏陶感染。人即使到了中年,也应加强学习。本书还提出了具体的道德原则,来调节家庭中的父子、兄弟、夫妇等人伦关系,认为父对子不应溺爱,兄与弟要和睦。在处理夫妇关系上,坚持男尊女卑的原则,认为妻子不应主持家政,更不应参与国政,只能在家服侍丈夫。人们持家要以“中庸”为准则,教育子孙在待人处事上要小心谨慎。反对悭吝,但又要俭朴持家。家里要有财富和奴婢,但不能太多。官也要当,但不能超过中品以上。只有在各方面切忌过与不及,才会立于不败之地。还要求人们教育子孙重视节操,反对奴颜卑膝。既要重视生命,又要追求名誉,如不能兼得,就应舍生取义。本书宣扬的虽是封建的伦理纲常,但也有许多合理的思想,对改善今天的家庭伦理气氛和社会风尚仍有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