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坤舆典 / 陈梦雷

坤舆典第四十卷

井部汇考二

《浙江通志》杭州府

葛洪井 《怀古录》曰:此葛公名元,以吴赤乌年上升。洪字稚川,元从孙也。皆憩龙井葛坞,今并名葛洪,掩其祖矣。吴农祥曰:按孝先居杭,事无可考。此井安知非稚川炼药之所耶。或曰:龙井,李德淘井得铁牌,上有赤乌年祷雨字。或是公所为,然此非龙井也,当属稚川为正。

葛仙翁炼丹井 在郡城外北山下竺藏院。又仁和治平寺、海宁紫薇山、暨新城昌化俱有葛仙翁丹井。贞女井 在临安县白沙村。贞女盖童氏婢,遭乱为兵所掠,载马上,经井边,奋身跃沉井中。至康熙十一年,井中有声。三日水腥不可食,祷之,水复清。

嘉兴府

戴将军井 在海盐县西资圣寺,本东晋右将军戴威之宅,一日,井中发五色光,遂舍宅为寺。

湖州府

圣井 在长兴县广惠寺中。陈武帝故宅也。相传其始生时,井水沸涌,出以浴帝。

钱王饮马井 在武康县北一十五里。相传吴越王微时,饮马坎水,水泉迸出。故名。

宁波府

丹井 在慈溪县西南三十里至道宫侧。相传为葛仙翁、谢康乐修炼之所。至今汲之不竭,色甘碧,清洌异常。

台州府

茅盈丹井 在府城元妙观内。旧传茅盈炼丹于此。宋守尤袤诗:厥初茅君上飞仙,灵迹淠沸丹井泉。葛洪丹井 在太平县丹岩。岩俱赤,有池深尺馀,群鸟浴其上。

方氏义井 在海宁县正学先生故居。正学罹祸,举九族死者及墓中骨悉投之井。后百年,其水尝赤。天启中,县令曹学程、吴莱赎之民间,建亭立碑。

金华府

休文井 在府治西。相传沈休文为郡守,尝乘驴入井数日。因名。旁有石刻。

处州府

炼丹井 在遂昌县瑞山。六朝时有异人炼丹于此,丹成而去。

《江西通志》南昌府

龙井 有二:一在钟陵乡慈云院内,每风雨,井水常鸣。一在城东南总持寺,春夏不增,秋冬不竭。

蛟井 在府城西故上蓝院。一名横泉。相传许旌阳逐蛟,蛟奔于井。又云梁葛鲟宅东南井中有两龙𩰚,半月不解。鲟惧,即舍宅为寺。今南昌县治。咒剑丹井 在府城外蓼州妙济观内殿之右,为许旌阳祖师仙迹。

梅仙坛井 在丰城县。梅子真尝窖丹砂于此,井水所渍,多化为禹馀粮。土人呼为石中黄井。

圣井 在进贤县旧麻姑观东,乃包真人显迹处。每风月澄明之夕,尝闻钟磬步虚声。

刘真君丹井 在奉新县昭德观。晋刘道成炼丹之所。宋元丰七年,苏轼过此,题云:五月九日,宇新吴。同县令李志中谒刘真君祠,酌丹泉饮之。即此井也。今井堙在月台上。

法药井 在靖安县法药院内。相传马祖凿池出水,以饮疫者。故名。

双井 有二:一在宁州南三十步,因面山,有午水对冲,形家所忌,掘二井以收之。一在宁州西二十五里,宋黄庭坚故宅之南,溪心有井。二水味绝胜他处。

饶州府

龙女井 在馀干县西南八十里。相传杨吴时有蔡氏女,年十六,父母欲嫁之。女不从,父母挞之,女因投井。追至无踪,但见双履浮水上,时以为龙女。今岁旱辄祷焉。

吴公井 在万年县东门外。明参政吴廷举穷追诸亡赖,扺姚源口。时冒暑,病渴,士卒患之。公凿井,深不及泉,惕然以惧。乃具衣冠,肃拜以祝,遂得甘泉。至今邑民赖焉。

广信府

葡萄井 在铅山县三十里汭口街。昔有葡萄生井上,蔓延于街。里人汲井泉以资灌荫。明洪武间塞。石井 在铅山县北四里巨石间,有窦涌泉,汇为井。上结龛覆之,井上石文隐起,错缕如莲花倒生。县多胆,水味涩,此独甘,昼夜流不竭,溉田数百顷。唐光启中尝赐额名石井。宋朱晦翁诗:一窦阴风万斛泉,新秋曾此弄清涟。人言湛碧深无底,只恐泉通小有天。通判军州洪刍有记。

圣井 在贵溪县东南八十里龙虎山。三井相连,一井在绝顶,人迹罕到。世传有龙居之,投金铁重物则浮,楮帛轻物则沉。苟不精,盘旋而出。受之,必泛物以酬。水黝黑,中产异鱼,雩者迎以致雨,屡验。

丹井 在贵溪县上清宫门右。其水清浅甘香,虽旱不竭。

龙女井 在贵溪县南九十里仙源乡。俗传昔有人见妇人栉发于此,追至其所,遂投井下。后人因求雨有应,故名。

南康府

洪井 在府城北十八里。世传晋葛洪炼丹处。明月井 在郡圃内。宋郡守徐回建亭于上,尝曰:吾欲守廉如此泉之清。

五井 在都昌县境内。相传五代范越凤过此,喜其地合五行,故浚之。万松龄有记。

橘井 在都昌县紫清宫右,即苏仙济人橘水处。七靖井 在建昌县内。晋永嘉中,许旌阳尝炼丹于黄龙山,有蛟魅为祟,辄作洪水,欲漂丹室。旌阳擒之,钉于石壁。还郡时海昏,有巨蛇据山为穴,吐气为云。旌阳诛之,法北斗七星,置七靖井以镇之。赞曰:海昏之地,府属当阳。南昌之洲,龙安之场。上缭艾县,古城之冈。地连蛇穴,侵截川江。占其地土,防民之殃。于今立靖,万古吉祥。

九江府

浪井 在庾楼侧。相传灌婴筑郡城所凿,年久堙塞。后孙权至此,遂立标,令人掘之,正得故处。有石函铭云:颍阴侯所开,开三百年当塞,塞不百年,又为应运者所开。权甚喜。井与江通,每江风起,井辄有浪。李白诗:浪动灌婴井,浔阳江上风。即指此。

吕井 在瑞昌县。相传道士乞化,老妪掷一钱与之,不受,践于泥,腾空而去。人知其异,就钱处取土,治病辄愈。积久成洿,清泉迸发。每日泡起,必小大聚浮,划开复合。始知为吕逸人遗迹焉。

建昌府

丹井 有二:一在府城南十五里,乃洪崖丹井。一在麻姑山仙都观,世传为葛洪炼丹井。

柏木石龙井 在广昌县南二十里。每见云雾滃然而上,则必雨。祷辄应,不应则投铁以怒龙,必滂沛数日。

金井 在广昌县塘坊之西。元始浚之,时有沙沸出如黄金。

仙人井 在广昌县塘坊之乌石峰。古有井,有杨仙至此,欲饮水,以杖拄其石,泉涌出。后有疾者饮即愈。

抚州府

九十九井 在府治东南七里。俗传周仙王与夫人共约曰:一夕之内,尔织百缣,我开百井。至四更,夫人百缣已就,效鸡鸣以绐之,群鸡皆和。仙王得九十九井,闻鸡鸣,遂止。乡人因立周仙王祠。

丹井 有三:一在府治西南魏坛观,乃魏夫人炼丹之所;一在西北元妙观,乃黄华姑炼丹之所;一在乐安县南四十里玉庭观,乃王、郭二仙炼丹之所。前有王乔坛。

双黄井 在府城西四十里。其甃乃双黄木甑,至今不朽。旧传曾真君炼丹处,乡人立亭于上。

玉井 在宜黄县南门涂黄岭下。有吕洞宾篆玉斧泉三字。

三龙井 在金溪县东四十五里,有龙居之。昔刘仙师得豢龙术,能兴云雨。

龙潭井 在金溪县东出云峰上。有龙居之,久旱生云,不日而雨。

临江府

刘仙井 在新淦县南一十里。旧传仙人刘守真炼丹井。其泉清甘,病者饮之,可愈。九星井 在新淦县治内。相传凿井时泉涌出,有浮沤若九星隐映其中。

吉安府

东坡井 在府治南。东坡苏公自儋耳还,游清都,至米巷,曰:此地凿井,当得甘泉。市人如其言,果然。义井 一在府治西仁义坊,宋丞相周必大凿之,以饮居民,故名。一在府学后,萧彝翁死节于此,因名。仙井 在永丰县南醴泉院。宋杨仙师以杖拄之,水涌出如醴,市汲不竭。

石井 在永丰县南二十里,深阔丈馀。风雨晦冥,时见金鸭出没其间。

瑞州府

丹井 有五:一在府治后圃,仙人李八百炼丹之所;一在府城东南四十里,许旌阳炼丹之所;一在城西七十里,晋丁义君女秀英炼丹之所;一在城南七十里许,丁王三仙炼丹之所;一在上高县南二十五里,许旌阳投丹之所。

葫芦井 在府城西三里逍遥山。世传李八百用剑画成葫芦形。泉冷,大旱不涸。汲水疗病,多效。

花坞井 在府城北三十里。明正德七年,华林贼执通判姜荣妾窦氏,至此投井死焉。今作亭于上。圣井 在上高县法忍寺前。旧传许旌阳过此,插剑为井,而水泉涌出。有愈疾之效。

袁州府

罗霄井 在萍乡县罗霄山下,有浴丹池,即葛仙翁修炼之所。

真君井 在万载县西厢外二百步。世传谢仙曾经此,就妪求水。妪辞水远,谢指其地曰:凿此可得水。后果应。

南安府

龟泉井 在府城西宝界寺内,掘井及泉,下有石龟,泉从龟双目中出。宋张九成寓寺,亟称之。

鱼目井 有二:一在郡城内,一在西城外鱼背冈。郡城鱼形,二井为鱼目,虽旱不竭。知府虞文诩立碑记。丹井 在南康县西仙台观三清殿东。井有二,前后相对,如吕字。传纯阳化为羽流,僦居观中,以杖拄地,便成二井。

《湖广通志》武昌府

铜盘井 在府治东。昔有铜盘盖井底,日汲不竭。蜘蛛井 在府治铁佛寺。世传唐时有红、白二蜘蛛化妖妇媚人,故铸铁佛以镇之。

寿井 在武昌县益家桥南。上有铁盘四眼,宋嘉定县尉邹应传置此。

葛洪井 在崇阳县北二十里,葛洪炼丹之处。义井 在通城县东二十五里。昔邑民吴述道七世同居,共饮此水,故名。

黄州府

义井 在蕲水县。昔关羽淬剑,尚存剑迹。

伍员井 在蕲水县东二十五里。伍子胥过此,淬剑。西河井 在蕲州北六十里。旧产绿毛龟。

安陆府

帝星井 在京山县南八十里,汉严子陵隐此。

德安府

九井 在随州厉山,山有两重堑,中有九井。相传神农既育,九井皆穿,即此。

荆州府

浇花井 在府治南十五里章台寺内。世传楚灵王所甃。

轩辕井 在监利县狮子山上。世传黄帝南巡狩时于此炼丹。

铁锁井 在枝江县西。曾有女见锁,拽之不尽,寻不见。

姜诗井 在彝陵州江之右峡。州旧无井,相传姜诗寓此,事母至孝。妻奉顺,尤勤,好饮江水。舍侧忽有涌泉,味如江水,甚甘。一名甘泉。

通幽井 在巴东县。饮此可疗病,下常有鼓乐声。

衡州府

金乌井 在府城西北十五里。水常不盈,旧有金乌,水满,状元归之谶。

灵照井 在府城太平寺后。相传为庞蕴女灵照所常汲者。

岳州府

柳毅井 在君山。唐柳毅为龙女传书处,一名传书井。

常德府

崔婆井 在府西三十里武山下有崔婆宅。人传宋时道士张虚白常索酒于姥家,姥待之厚。白将舍傍地,掘为井,水味如酒,人争市之。今井犹存,水非昔味矣。

辰州府

瞿童井 即瞿柏庭。大历初,庭方七岁。一日,遇吕仙,赠以金,庭不受,向吕求仙道。傍有深井当前,吕跃入,庭亦跃入。后入桃源宫仙去。

靖州

安乐井 在州城北门内安乐坡下,水清味甘,病者饮之,多愈。因名。

插剑井 在会同县城西百步。世传吕仙幻像隐真观,见道童苦汲,临行插剑于地,泉涌有声,寒洌异常。长吟曰:凡夫不识神仙体,多口先生到此来。人有疾,取水和药,多愈。有亭于上。后复幻像此观,留题曰:数十年前此地来,碧桃移向石坛栽。三春绿柳千条缕,万线清泉一剑开。红日照残新殿阁,白云堆破旧楼台。昔年踪迹今何在。尚有馀霞点翠苔。

《福建通志》福州府

七星井 其六在宣政街东西,其一在还珠门外。近名七福井。宋绍兴间,砌七石盂于谯楼北,注水以厌南离。

道士井 在候官县天皇岭下。晋时林氏渡江入闽,有华阳道士请凿井于南山下,若遇磐石,即止,必有泉焉。林如其言,果有磐石,泉随涌出。至今大旱不涸云。

拜井 在福清县。闽王审知凿井无泉,拜而得之,故名。

汀州府

炼丹井 在武平县灵洞山,葛仙翁炼丹于此。

漳州府

炳井 在漳浦县古雷山。相传帝炳烹茶于此,弃茶,久而成树。

上中下三井 在龙岩县清高山下。上、中俱甘美,而下井为最。旧附新罗第一泉碑于井畔。

福信井 在长泰县城外东北福信院侧。万历间,居民掘得一砖,刻云井泉开,状元来。浚之,得井。旧址石砌六角如故。水甘美,遂呼为状元井。

石龙井 在漳平县崖。有石龙,下有龙潭,祷雨辄应。青龙井 在漳平县。石壁峻绝,瀑布而下,祷雨有应。神螺井 在漳平县。相传螺大如斗,隐见不测,时起云雾。

南街井 在平和县。其味甚甘,酿酒冠九邑。

七星井 在诏安县。宋人开凿,上以应七星者。石井 在诏安县洋尾山畔。有一大石,中有两孔,泉势沛出。雨不溢,旱不涸,颇奇异。

《四川总志》成都府

三台井 在府治旧天庆观内。隋丈帝梦三台星陨于西南,化为井,遣人潜访,未获。有道士冯善英者,修池忽得三井,每汲一井,则二井皆动。

拳叉井 在府治西北。相传五丁尝于此为角抵戏,渴甚,以拳击地,泉水涌出。今废。

菊井 在府萧墙内,成都八景之一,名菊井秋香。通仙井 在府治西严真观内。相传此井与广汉绵竹县君平宅井相通。往岁有人浚井,得铜钱三,径可二寸。因恍惚不安,复投井中,立愈。或谓此君平掷卦钱也。

薛涛井 旧名玉女津,在锦江南岸。水极清,石栏周之,为蜀藩制笺处。

诸葛井 在华阳县治东。相传诸葛武侯欲通井络王气,故于此为井。

仙人井 在金堂县治东北一十五里,唐仙人李八百女妙应元君于此取水炼丹,因名。

节妇井 在简州治西北三里,刻节妇井三字。八卦井 在资阳县廨内。栏上有八卦井三字。相传王褒所刻。

义方井 在内江县治西。泉脉通江,甘洌异常。旌阳丹井 在德阳县治内。有地穴通洪都铁树宫井。耆旧相传许真君官此,每欲省家,辄暮从井中隐去,诘朝又自井出,视事如故,人不觉。出入以手按银床,久遗掌痕其上。石甃今亡存,水堪久贮,色味不败。龙井 在德阳县。井之有龙者多,而孝泉八角井有三:龙护塔;因圣寺圣水泉有龙与宝月师往来;老君观有龙湫,祈辄雨。

马池井 在县治北三十里,祷雨有应。

新井 茂州无井,仰汲于江。贼断汲路,城中窘迫。正德中,巡抚马公昊凿地数十丈,方得水,民赖之。

重庆府

新井 在府治南。周封巴子都此,因险置城,江远无水。唐刺史皇甫珣凿石六丈,方及泉。

张公井 在壁山县北二百馀里。初,治平中夏旱缺水,知县张本寻井,见此土润湿,命工掘之,三尺馀,石掩一古井,深四丈,有奇居。民昼夜汲之,不竭。

儒林井 在壁山县儒学前。教谕李时命工淘之,深六丈,底一窍,如竿大,直下不知几许。泉从中涌出。

顺庆府

天封井 在府治内。昔尔朱真人吐丹在内,有疾者饮之辄愈。

寒泉井 在广安州学前。泉自石罅出,极寒洌。金石井 在岳池县凤翔山下。其水清洌甘美,四时不竭。崖上刻金石二字。

保宁府

观音井 在巴州南龛山,一穴清洌,一穴浑浊。

叙州府

金鱼井 在府城南。黄庭坚酷喜茶,令人遍汲水泉试之,惟此水为第一。

葫芦井 在南溪县治西北五十里。刘景鹤穿取此水炼丹,井口如葫芦,故名。

龙女井 在长宁县治东。昔人见小女出入井间,坐石上以理发,故名。

淯井 在长宁县。泉有二脉,一酸一淡,塞其一则皆不流。

玉壶井 在筠连县。井侧有石攒起如莲花。

夔州府

白鹿井 在大宁县治北宝原山,水出山半石穴。相传有袁氏逐白鹿,至此入洞,乃知水咸,遂报官煮之。井开始此。

温汤井 在开县治东北五十里。井有三:水杉、水柏、水龙马。水开煎输课。

刘封井 在太平县。汉先主养子刘封,以退缩败军。先主用鼓囊之,自山顶滚至平地,鼓所止处,涌出泉水,因名。今在开元寺前。

潼川州

火井 在蓬溪县伏龙山下,地洼若池,以火引之,有声隐隐出地中。少顷,炎炽。夏月积雨停水,则焰生水上,水为之沸,而寒如故。冬月水涸,则土上有焰,观者至焚衣裙。

泸州

双井 在州北二十里。宋绍兴中掘地得碑,乃唐乾元间苏得克所凿。

苏公井 在江安县。苏洵携二子谒雷简夫,时厅右泉出,味甘美,因名。

眉州

老翁井 在州蟆颐山上,一名老翁洞。洞中有泉,常有白蟹现,又为四目老人真府。唐末杨太虚、尔朱真仙皆得道于此。旁建祠,有三仙石像,四目居中。苏轼诗:井中老人误年华,白沙翠竹公之家。公来无踪去无迹,井面团圆水生花。翁今与世两何与,无事纷纷惊牧竖。改颜易服与世同,无使世人知有翁。

八角井 在州屏盖观前。相传罗公远尝淘丹于此。龙王井 在州治西文明寺。寺周迥二十四井,惟东北隅一井最大,名曰龙王井。尝有大蛇出没其中,遇雷雨辄变化飞去。岁旱,祷雨有应。

邛州

文君井 在州治南半里。汉卓王孙女文君所凿,水有酒味。

火井 在州治西南八十里。蜀都赋:火星荧于幽泉,高焰煽于天陲。注曰:欲出其火,先以家火投之,须臾焰出,以竹筒盛之。其火无灰,井有水火,取井火煮水一斛,得盐五斗。家火煮之,则盐少。

天全六番招讨使司

八卦井 在治东三十里,形如八卦,其水清洌,俗名八角井。

龙井 在治南三十五里。池涌出,泉清洌,甘美。昔有金鳞双鲤出没。

《广东通志》广州府

金银井 在府治喷玉岩之下,一赤一白,相距尺许。世传为乌利仙丹井,浴之可愈痼疾。

越台井 在番禺县越秀山之阳。尉佗时凿深百丈,泉味甘冷。南汉号玉龙泉。宋番禺令丁伯桂伐石开九窍以覆之,因名九眼井。世传尉佗堕金杯井中,后于石门得之。越井遂名清泉。今越井南衢犹以清泉名。

炼丹井 一名安期井,在番禺县蒲涧碧虚观前,炼丹岩下。数十年不没,其味常甘,烹茶浸果,有金石气。井栏上刻八卦。

龙古井 在东莞县桂华坊英烈祠下,有石上向如舌,泉自石下涌出,味甘而美,日汲不竭。

金沙井 在三水县华山寺。古僧复庵洗钵泉。花井 在连山县北百里。相传南宋刺史邓鲁所凿。中产石龟,岁旱淘井,天即雨。

韶州府

龙岩井 在乳源县西一里,有一石穴,时泛黄水。俗传有龙潜此,祷雨应。

南雄府

温泉井 在始兴县南一百六十里,温泉出始兴山。《幽明录》云:始兴灵水源有汤泉,每至霜雪见,其上蒸气高数丈,生物投之,须臾即熟,可以爚鸡。今有二井,上可浴,下可烹。

潮州府

曾井 在程乡县梅峰之下里许,其井为南汉令曾芳所凿,可以却疠。宋狄青请于朝,赐名曾氏忠孝泉,乃仁宗飞白御书。

琉璃井 在镇平县招福寺前,每岁涌灌,润田五十石。相传为定光卓锡泉。

肇庆府

石井 在府治铜鱼山下。故老相传若遇井内生花,其年庠生必中第。故其地以花名。元末以来,其源已塞,井穴尚存。

琼州府

乳泉井 在儋州朝天宫旧天庆观。宋苏轼寓此,得泉,味甘色白,因名乳泉。作乳泉赋。

白马井 在儋州西南三十里。世传汉马援乘白马至此,跑地得泉,因为井。乡人于井畔建伏波将军庙。

《广西通志》桂林府

六井 在阳朔县西十五里,石生成六窍。

平乐府

鲁班井 在府治考槃涧口东山寺侧,深四五丈,砖上有刘光祖三篆字。

梅公井 在府治城隍庙前,宋梅挚所浚。

张公井 在兵备道正堂,右副使张吉所凿。

仙井 在府乐山里。谭氏二仙飞升于诞山,山麓忽涌泉,清芳袭人。

莲花井 在贺县桂花坊,水煮白米,为淡红色,如莲花样。

北门井 在荔浦县寿山观边,其泉清洌。

鲇鱼井 在昭平县浊水江边,涌泉长流。

梧州府

云山井 在府城北,有韩雍亭。

丁兰井 在岑溪县,即孝子汲水养母处。

葛井 在岑溪县城东,山半有泉为井,清甘甜美。七星井 在郁林州,形如北斗。

浔州府

陆公井 在贵县,怪石清流。吴郡守陆绩所凿,宋乾和中刺史刘博古种橘于井傍,因名。

瑞松井 在贵县东一里,后建甘露亭。

司命井 在贵县西北,四时不涸,若竭则旱。

南涧井 在贵县西门外。苏东坡书南涧二字,刻石。龙腹井 在贵县北二十里。井旁有石洲,盘垣如龙。

南宁府

甘泉井 在府治北。水味甘,有寺,宋陶裔翁立亭于其侧,扁曰思泉。

沙井 在朝京门外,左水味甘,右水稍不及。

柳州府

甘井 在仙奕山下城北,井有柳铭。

庆远府

宜江井 在府治城隍庙,与龙江水相为消长。

思恩府

发金井 在武缘县南二十里紫金岭上。相传昔有发井得古遗金者。

《云南通志》云南府

牛井 在昆明县罗汉山岩下。明嘉靖初,有赵道人修炼于此,居苦无水,道人以一牛驾桶于背,下山汲水,海边居民注之,使拽上以供炊爨。垂二十馀年。一日,牛忽死,其处即出水一池,味甚甘洌,虽盛旱不竭。吴井 在昆明县城东三里菊花村,其水独重,味甚甘洌。

胭脂巷井 在昆明县南城外,作酒特美。

曲靖府

双井 在城北关,一井两窍,武侯凿。

大龙小龙井 在陆凉州,水俱无源流,随时泛溢,灌溉民田。

大理府

救疫井 在太和县点苍山下,疫疠者饮之即愈。

永昌府

诸葛井 在保山县哀牢山上,可饮千人,夜有火光。

楚雄府

石羊井 在定远县西五里,有石如羊,动之则溢。

姚安府

西岭井 在姚州仙景山麓。昔有老人磨杵于此,其石犹存。

顺宁府

观音井 在府北九十里。俗传其地原无井泉,彷佛见有老人以杖拄地,泉随涌出。亦谓观音所化。

镇沅府

盐井 有六,皆在波弄山。掘地三尺,焚薪为炭,取卤烧之。次日成盐,黑白相杂,味颇苦。

《贵州通志》贵阳府

龙井 在府城城隍庙前。水出石隙,味甚清洌。安叛围城,井忽涸,有人探入,见一穴深窅,莫可穷极。海螺井 在府治白纳司。形如螺甲,每日三潮,若吞吐然。

跪井 在罗永庵前。明建文君隐此,山高无水。传有神龙为之涌泉,恒雨不溢,恒旸不涸。时双鲤出没其间,出则雨,没则晴。其应不爽。取水者必跪汲乃可得。

安顺府

胭脂井 在府城北隅,自石隙出,汲水炊饭,色如胭脂。

双清井 在安南县城内西北,二水相连,水极清洁。

都匀府

皮井 在清平县城内,水清味甘。

镇远府

味井 在府治西,味甚甘冽。

思南府

真源井 在府治万山顶。清澈一泓,不溢不涸。杨柳井 在府治北山麓。一泉甚清,中有赤碧小蛇。遇大旱,出即雨。

黎平府

神鱼井 在府城南。井有五色鱼,不恒见。

陈梦雷编,雍正时改由蒋廷锡修撰。《方舆汇编》是《古今图书集成》有关地理内容的资料汇编,分为4典。其中,《坤舆典》分为土、泥、石、砂、 汞、矾、黄、灰尘、水、冰、泉、温泉、井、舆图、建都、留都、关隘、市肆、陵寝、冢墓等20部,共140卷。

猜你喜欢

  • 坤舆典第四十七卷

    舆图部汇考五汉三按《汉书地理志》:武都郡,武帝元鼎六年置。莽曰乐平。应劭曰:故白马氐羌。户五万一千三百七十六,口二十三万五千五百六十。县九:武都,东汉水受氐道水,一名沔,过江夏,谓之夏水,入江。天池大..

  • 坤舆典第四十六卷

    舆图部汇考四汉二按《汉书地理志》:魏郡,高帝置。莽曰魏城。属冀州。户二十一万二千八百四十九,口九十万九千六百五十五。县十八:邺,故大河在东北入海。馆陶,河水别出为屯氏河,东北至章武入海,过郡四,行千五..

  • 坤舆典第四十五卷

    舆图部汇考三汉一高祖因秦郡县之制,增置郡国二十有六,武帝复增置郡国二十有八。至元成间,凡得郡国一百有三,以十三州部刺史统之。按《汉书地理志》:京兆尹 故秦内史,高帝元年属塞国,二年更为渭南郡,九年罢,..

  • 坤舆典第四十四卷

    舆图部汇考二周周制:大司徒以土地人民之数制邦国之封疆,而《夏官职方氏》辨九州之国。按《周礼地官》:大司徒之职,掌建邦之土地之图,与其人民之数,以佐王安扰邦国。〈《订义》〉郑康成曰:土地之图,若今司空郡..

  • 坤舆典第四十三卷

    舆图部汇考一上古太昊伏羲氏始建方分土。按《路史》:伏羲氏命鸟明奠八方,旌九位,而分九土。〈注〉真源赋:伏羲别九宫,因此置九州。《法语》云:始定四海之广,作八卦,分九州。据共工氏霸九州,则州之九分,不自..

  • 坤舆典第四十二卷

    井部艺文二〈诗〉《书井》周武王原泉滑滑,连旱则绝。取事有常,赋敛有节。《双桐生空井》梁简文帝季月双桐井,新枝杂旧株。晚叶藏栖凤,朝花拂曙乌。还看西子照,银床系辘轳。《咏井》范云乃鉴长秋曲,有浚广庭前。..

  • 坤舆典第四十一卷

    井部艺文一《井铭》汉李尤井之所尚,寒泉洌清,法律取象,不概自平,多取不损,少汲不盈,执宪若斯,何有邪倾。《井赋》晋郭璞益作井,龙登天,凿后土,洞黄泉,潜源荐臻,潏潏涓涓,幽溟圆渟,濙洞深元。尔乃冠玉槛..

  • 坤舆典第三十九卷

    井部汇考一《易经》《井卦》井:改邑不改井,无丧无得,往来井井。汔至,亦未繘井,羸其瓶,凶。〈《本义》〉井者,穴地出水之处。以巽木入乎坎,水之下而上出其水,故为井。改邑不改井,故无丧无得,而往者来者,皆..

  • 坤舆典第三十八卷

    温泉部汇考《水经注》《河水注》三水县东有温泉。奢延水、又东北与温泉合源,西北出沙溪,而东南流,注奢延水。鄤水西出娄山,至冬则煖,故世谓之温泉。《滱水注》滱水、又东合温泉水,水出西北暄谷,其水温热若汤,..

  • 坤舆典第三十七卷

    泉部纪事《通鉴前编》:太昊命栗陆为水龙氏,繁滋草木,疏导泉源。《梁州异物志》:汉贰师将军李广利伐大宛,还,士众渴乏,广利乃引佩刀刺山,飞泉涌出,三军赖以获济。《后汉书世祖本纪》:中元元年夏,京师醴泉涌..

  • 坤舆典第三十六卷

    泉部艺文三〈诗〉《铉武山圣泉诗》〈并序〉唐王勃铉武山有圣泉焉,浸淫历数百千年。乘流沁涌,接磴分流,下瞰长江。沙堤石岸,咸古人遗迹也。兹乃青蘋绿芰,紫苔苍藓,遂使江湖思远,寤寐寄托。既而崇峦左峙,石壑前..

  • 坤舆典第三十五卷

    泉部艺文二《游悬泉赋》金赵秉文庚午之岁,九月既望。赵子与客游于承天之废关,置酒乎妒女祠之侧。千山暮苍,素月如拭,形与影嬉,山谷互答,一谈一笑,超然自得。既而叹曰:泉不飞则无声,石不耸则无骨。山以秋而渐..

  • 坤舆典第三十四卷

    泉部艺文一《神泉赋》〈并序〉晋傅咸余所居庭前,有涌泉,在夏则冷,涉冬而温,温则水物冬生,冷则冰可以过,每夏游之,不知岁之有暑耳。惟兹神泉,厥理难原,在冬则温,既夏而寒,混混洋洋,载清载澜,遂乃坛以文石..

  • 坤舆典第三十三卷

    泉部汇考三《江南通志》江宁府玉兔泉 在上江两县儒学二门内。秦桧未仕时宿学,夜见白兔入地,掘之得泉。卓锡泉 在江浦县东北二十里定山寺山门之右。梁时僧达摩晏坐石岩,思西域水,以锡杖卓石,遂得泉。珍珠泉 在江..

  • 坤舆典第三十二卷

    泉部汇考二《畿辅通志》顺天府玉泉 在府西北三十里玉泉山。龙泉 自府西金山下涌出,汇而为池,甃石为渠,伏流五里入西湖。卓锡泉 在府西三十里碧云寺后。一亩泉 在昌平州西十五里。大可一亩,东会沙河,经汤山,由高..

  • 坤舆典第三十一卷

    泉部汇考一《诗经》《邶风泉水》毖彼泉水。〈传〉毖、泉水始出,毖然流也。我思肥泉。〈传〉所出同所归异,为肥泉。《小雅大东》有洌汍泉。〈《朱注》〉洌、寒意;侧出曰汍泉。《小雅采菽》觱沸槛泉。〈《朱注》〉觱..

  • 坤舆典第三十卷

    冰部艺文二〈诗词〉《咏冰应教》梁沈君攸日华照冰彩,灼烁自相明。阴潭欲半解,阳岸已全轻。未释苔文隐,将销草气生。稍得观鱼上,非独见狐惊。傥逢魏后术,当验可为城。《明冰篇》唐富嘉谟北陆苍茫河海凝,南山阑干..

  • 坤舆典第二十九卷

    冰部汇考《诗经》《豳风七月末章》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疏〉《正义》曰:月令季冬冰方盛,水泽腹坚,命取而藏之。冲冲,非貌非声,凿冰之意。《天官凌人》云:正岁十有二月,令..

  • 坤舆典第二十八卷

    水部纪事《淮南子》: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水浩漾而不息,于是女娲积芦灰,以止淫水。《瑞应图》:共工氏受水瑞,百官师长以水为号。《书经尧典》:帝曰:咨四岳。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下民..

  • 坤舆典第二十七卷

    水部艺文二《明水赋》唐韩愈古圣人之制,祭祀必主忠敬崇吉蠲不贵其丰,乃或荐之以水,不可以黩。斯用致之于天,其事信美,其义惟元月,实水精,故水其本也。明为君德,因取以名焉。于是命烜氏候清夜,或将祭圆丘于元..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