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坤舆典 / 陈梦雷

坤舆典第五十四卷

舆图部汇考十二

晋三

按《晋书地理志》:

徐州 按禹贡海岱及淮之地,舜十二牧,则其一也。于周入青州之域。春秋元命包云:天氐流为徐州。盖取舒缓之义。秦,置泗水、薛、琅邪三郡。汉,分置东海郡。改泗水为沛,改薛为鲁,分沛置楚国,以东阳属吴国。景帝改吴为江都,武帝分沛、东阳置临淮郡,改江都为广陵。及置十三州,以其地为徐州,统楚国及东海、琅邪、临淮、广陵四郡。宣帝改楚为彭城郡,后汉改为彭城国,改临淮为下邳国。及太康元年,复分下邳属县在淮南者置临淮郡,分琅邪置东莞郡。州凡领郡国七,县六十一,户八万一千二十一。彭城国 汉以为郡。统县七,户四千一百二十一。

彭城 故殷伯大彭国。

留 张良所封。

广戚

傅阳

武原

下邳国 汉置为临淮郡。统县七,户七千五百。

下邳 葛峄山在西,古峄阳也。韩信为楚王,都之。

良城 侯相。

睢陵

夏丘

取虑

东海郡 汉置。统县十二,户一万一千一百。

郯 故郯子国。

况其 羽山在县之西。

襄贲

利城

赣榆

原丘

兰陵

昌虑

合乡

琅邪国 秦置郡。统县九,户二万九千五百。

开阳 侯相。

临沂

阳都

即丘

费 鲁季氏邑。

东安

蒙阴 山在西南。

东莞郡 太康中置。统县八,户一万。

东莞 故鲁郓邑。

朱虚

营陵 尚父吕望所封。

安丘 故莒渠丘父封邑。

临胊 有海水祠。

广

广陵郡 汉置。统县八,户八千八百。

淮阴

射阳

海阳 有江海会祠。

广陵

盐渎

淮浦

江都 有江水祠。

临淮郡 汉置,章帝以合下邳,太康元年复立。统县十,户一万。

盱眙

东阳

高山

赞其

潘旌

高邮

淮陵

司吾

下相

太康十年,以青州城阳郡之莒、姑幕、诸、东武四县属东莞。元康元年,分东海置兰陵郡。七年,又分东莞置东安郡,分临淮置淮陵郡,以堂邑置堂邑郡。元帝渡江之后,徐州所得惟半,乃侨置淮阳、阳平、济阴、北济阴四郡。又琅邪国人随帝过江者,置怀德县及琅邪郡以统之。是时,幽、冀、青、并、兖五州及徐州之淮北流人,并侨立郡县以司牧之。割吴郡之海虞北境,立郯、胊、利城、况其、原丘、西隰、襄贲七县,寄居曲阿,以江乘置南东海、南琅邪、南东平、南兰陵等郡,分武进立临淮、淮陵、南彭城等郡,属南徐州,又置顿丘郡属北徐州。明帝又立南沛、南清河、南下邳、南东莞、南平昌、南济阴、南濮阳、南太平、南泰山、南济阳、南鲁等郡,以属徐、兖二州,初或居江南,或居江北,或以兖州领州。郤鉴都督青兖二州诸军事、兖州刺史,加领徐州刺史,镇广陵。苏峻平后,自广陵还镇京口。又于汉故九江郡界置钟离郡,属南徐州,江北又侨立幽、冀、青、并四州。穆帝时,移南东海七县出居京口。义熙七年,始分淮北为北徐州,淮南但为徐州,统彭城、沛、下邳、兰陵、东莞、东安、琅邪、淮阳、阳平、济阴、北济阴十一郡,以盱眙立盱眙郡,统考城、直渎、阳城三县,又分广陵界置海陵、山阳二郡。后又以幽冀合徐州,青州并合兖州。

荆州 按禹贡荆及衡阳之地,周礼:正南曰荆州。春秋元命包云:轸星散为荆州。荆,强也,言其气躁强。亦曰警也,言南蛮数为寇逆,其人有道后服,无道先强,常警备也。又云取名于荆山。六国时,其地为楚。及秦,取楚鄢郢为南郡,又取巫中地为黔中郡,以楚之汉北立南阳郡,灭楚之后,分黔中为长沙郡。汉高祖分长沙为桂阳郡,改黔中为武陵郡,分南郡为江夏郡。武帝又分长沙为零陵郡。及置十三州,因旧名为荆州,统南郡、南阳、零陵、桂阳、武陵、长沙、江夏七郡。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魏武尽得荆州之地,分南郡以北立襄阳郡,又分南阳西界立南乡郡,分枝江以西立临江郡。及败于赤壁,南郡以南属吴,吴后遂与蜀分荆州。于是南郡、零陵、武陵以西为蜀,江夏、桂阳、长沙三郡为吴,南阳、襄阳、南乡三郡为魏。而荆州之名,南北双立。蜀分南郡,立宜都郡,刘备没后,宜都、武陵、零陵、南郡四郡之地悉复属吴。魏文帝以汉中遗黎立魏兴、新城二郡,明帝分新城立上庸郡。孙权分江夏立武昌郡,又分苍梧立临贺郡,分长沙立衡阳、湘东二郡。孙休分武陵立天门郡,分宜都立建平郡。孙皓分零陵立始安郡,分桂阳立始兴郡,又分零陵立邵陵郡,分长沙立安成郡。荆州统南郡、武昌、武陵、宜都、建平、天门、长沙、零陵、桂阳、衡阳、湘东、邵陵、临贺、始兴、始安十五郡,其南阳、江夏、襄阳、南乡、魏兴、新城、上庸七郡属魏之荆州。及武帝平吴,分南郡为南平郡,分南阳立义阳郡,改南乡为顺阳郡,又以始兴、始安、临贺三郡属广州,以扬州之安成郡来属。州统郡二十二,县一百六十七,户三十五万七千五百四十八。江夏郡 汉置。统县七,户二万四千。

安陆 横尾山在东北,古之陪尾山。

云杜 故云子国。

曲陵

平春

竟陵 章山在东北,古之内方山。

南新市

南郡 汉置。统县十一,户五万五千。

江陵 故楚都。

编 有云梦宫。

当阳

华容

鄀 故鄀子国。

枝江 故罗国。

旌阳

州陵 楚嬖人州侯所邑。

监利

松滋

石首

襄阳郡 魏置。统县八,户二万二千七百。

宜城 故鄾也。

中庐

临沮 荆山在东北。

襄阳 侯相。

山都

邓城

南阳国 秦置郡。统县十四,户二万四千四百。

西鄂 侯相。

鲁阳 公国相。

淯阳 公国相。

博望 公国相。

堵阳

叶 侯相。有长城山,号曰方城。

舞阴 公国相。

比阳 公国相。

涅阳

冠军

顺阳郡 太康中置。统县八,户三万一百。

顺阳

南乡

丹水

武当 侯相。

筑阳

义阳郡 太康中置。统县十二,户一万九千。

新野 侯相。

邓 故邓侯国。

蔡阳

随 故随国。

安昌

棘阳

西平氐 桐柏山在南。

义阳

平林

朝阳

新城郡 魏置。统县四,户一万五千二百。

房陵

绥阳

昌魏

沶乡

魏兴郡 魏置。统县六,户一万二千。

晋兴

安康

西城

长利

洵阳

上庸郡 魏置。统县六,户一万一千四百四十八。

上庸 侯相。

安富

北巫

武陵

上廉

微阳

建平郡 吴、晋各有建平郡,太康元年合。统县八,户二万三千二百。

北井

秦昌

信陵

兴山

建始

秭归 故楚子国。

沙渠

宜都郡 吴置。统县三,户八千七百。

夷陵

夷道

很山

南平郡 吴置,以为南郡,太康元年改曰南平。统县四,户七千。

作唐

孱陵

南安

江安

武陵郡 汉置。统县十,户一万四千。

临沅

龙阳

汉寿

沅陵

黚阳

酉阳

镡城

沅南

迁陵

舞阳

天门郡 吴置。统县五,户三千一百。

零阳

溇中

临澧

澧阳

长沙郡 汉置。统县十,户三万三千。

临湘

下俊

醴陵

浏阳

建宁

吴昌

蒲圻

巴陵

衡阳郡 吴置,故属长沙。统县九,户二万一千。

湘乡

重安

湘南

湘西

烝阳

衡山

连道

新康

益阳

湘东郡 吴置,故属长沙。统县七,户一万九千五百。

茶陵

临烝

利阳

阴山

新平

新宁

零陵郡 吴置。统县十一,户二万五千一百。

泉陵 有香茅,云古贡之以缩酒。

祁阳

零陵

营浦

洮阳

永昌

观阳

营道

舂陵

冷道

应阳 东界有鼻墟,云象所封。

邵陵郡 吴置。统县六,户一万二千。

邵陵

都梁

天夷

建兴

邵阳

高平

桂阳郡 汉置。统县六,户一万一千三百。

郴 项羽封义帝之邑。

耒阳

便

临武

晋宁

南平

武昌郡 吴置。统县七,户一万四千八百。

武昌 故东鄂也。楚子熊渠封中子红于此。柴桑 有湓口关。

阳新

沙羡 有夏口,对沔口,有津。

沙阳

鄂 有新兴、马头铁官。

官陵

安成郡 吴置。统县七,户三千。

平都

宜春

新喻

永新

安复

萍乡

广兴

惠帝分桂阳、武昌、安成三郡立江州,以新城、魏兴、上庸三郡属梁州,又分义阳立随郡,分南阳立新野郡,分江夏立竟陵郡。怀帝又分长沙、衡阳、湘东、零陵、邵陵、桂阳及广州之始安、始兴、临贺九郡置湘州。时蜀乱,又割南郡之华容、州陵、监利三县别立丰都,合四县置成都郡,为成都王颖国,居华容县。悯帝建兴中,并还南郡,亦并丰都于监利。元帝渡江,又侨立新兴、南河东二郡。穆帝时,又分零陵立营阳郡,以义阳流人在南郡者立为义阳郡。又以广州之临贺、始兴、始安三郡及江州之桂阳,益州之巴东,合五郡来属,以长沙、衡阳、湘东、零陵、邵陵、营阳六郡属湘州。桓温又分南郡立武宁郡。安帝又侨立南义阳、东义阳、长宁三郡。义熙十三年,省湘州置,长沙、衡阳、湘东、零陵、邵陵、营阳还入荆州。

扬州 按禹贡淮海之地,舜置十二牧,则其一也。周礼:东南曰扬州。春秋元命包云:牵牛流为扬州,分为越国。以为江南之气躁劲,厥性轻扬。亦曰,州界多水,水波扬也。于古则荒服之国,战国时其地为楚分。秦始皇并天下,以置鄣、会稽、九江三郡。项羽封英布为九江王,尽有其地。汉改九江曰淮南,即封布为淮南王。六年,分淮南置豫章郡。十一年,布诛,立皇子长为淮南王,封刘濞为吴王,二国尽得扬州之地。文帝十六年,分淮南立庐江、衡山二郡。景帝四年,封皇子非为江都王,并得鄣、会稽郡,而不得豫章。武帝改江都曰广陵,封皇子胥为王而以属徐州。元封二年,改鄣曰丹杨,改淮南复为九江。后汉顺帝分会稽立吴郡,扬州统会稽、丹杨、吴、豫章、九江、庐江六郡,省六安并庐江郡。献帝兴平中,孙策分豫章立庐陵郡。孙权又分豫章为鄱阳郡,分丹杨立新都郡。孙亮又分豫章立临川郡,分会稽立临海郡。孙休又分会稽立建安郡。孙皓分会稽立东阳郡,分吴立吴兴郡,分豫章、庐陵、长沙立安成郡,分庐江立庐陵南部都尉,扬州统丹杨、吴、会稽、吴兴、新都、东阳、临海、建安、豫章、鄱阳、临川、安成、庐陵南部十四郡。江西庐江、九江之地,自合肥之北至寿春悉属魏。及晋平吴,以安成属荆州,分丹杨之宣城、宛陵、陵阳、安吴、泾、广德、宁国、怀安、石城、临城、春谷十一县立宣城郡,理宛陵,改新都曰新安郡,改庐陵南部为南康郡,分建安立晋安郡,又分丹杨立毗陵郡。扬州合统郡十八,县一百七十三,户三十一万一千四百。

丹杨郡 汉置。统县十一,户五万一千五百。

建邺 本秣陵,孙氏改为建业。武帝平吴,以为秣陵。太康二年,分秣陵北为建邺,改业为邺。

江宁 太康二年,分建邺置。

丹杨 丹杨山多赤柳,在西也。

于湖

芜湖

永世

溧阳 溧水所出。

江乘

句容 有茅山。

湖熟

秣陵

宣城郡 太康二年置。统县十一,户二万三千五百。

宛陵 侯相。彭泽聚在西南。

宣城

陵阳 淮水出东北入江。仙人陵阳子明所居。

安吴

临城

石城

春谷 孝武改春为阳。

广德

宁国

怀安

淮南郡 秦置九江郡。汉以为淮南国,汉武帝置为九江郡。武帝改为淮南郡。统县十六,户三万三千四百。

寿香

成德

下蔡

义城

西曲阳

平阿 有涂山。

历阳

全椒

阜陵 汉明帝时改为麻湖。

钟离 故州来邑。

合肥

逡遒

阴陵

当涂 古涂山国。

东城

乌江

庐江郡 汉置。统县十,户四千二百。

阳泉

舒 故国,有桐乡。

灊 天柱山在南,有祠。

寻阳

居巢

临湖

襄安

龙舒

六 故六国。

毗陵郡 吴分会稽无钖已西为屯田,置典农校尉。太康二年,省校尉为毗陵郡。统县七,户一万二千。

丹徒 故朱方。

曲阿 故云阳。

武进

延陵

毗陵

既阳

无锡 有磨山、春申君祠。

吴郡 汉置。统县十一,户一万五千。

吴 故国。具区在西。

嘉兴

海盐

盐官

钱唐 武林山,武林水所出。

富阳

桐庐

建德

寿昌

海虞

吴兴郡 吴置。统县十,户二万四千。

乌程

临安

馀杭

武康 故防风氏国。

东迁

于潜 有潜水。

故鄣

安吉

原乡

长城

会稽郡 秦置。统县十,户三万。

山阴 会稽山在南,上有禹冢。

上虞 有仇亭,舜避丹朱于此地。

馀姚 有句馀山在南。

句章

鄞 有鲒亭。

始宁

永兴

诸暨

东阳郡 吴置。统县九,户一万二千。

长山 有赤松子庙。

永康

乌伤

吴宁

太末

信安

丰安

定阳

遂昌

新安郡 吴置。统县六,户五千。

始新

遂安

海宁

黎阳

临海郡 吴置。统县八,户一万八千。

章安

临海

始丰

永宁

宁海

松阳

安固

横阳

建安郡 故秦闽中郡,汉高帝五年以立闽越王。及武帝灭之,徙其人,名为东治,又更名东城。后汉改为候官都尉,及吴置建安郡。统县七,户四千三百。

建安

吴兴

东平

建阳

将乐

邵武

延平

晋安郡 太康三年置。统县八,户四千三百。

原丰

新罗

宛平

同安

候官

罗江

晋安

温麻

豫章郡 汉置。统县十六,户三万五千。

南昌

海昏

新淦

建城

望蔡

永脩

建昌

吴平

豫章

彭泽

康乐

丰城

新吴

宜丰

钟陵

临川郡 吴置。统县十,户八千五百。

临汝

西丰

南城

东兴

南丰

永成

宜黄

安浦

西宁

新建

鄱阳郡 吴置。统县八,户六千一百。

广晋

鄱阳

乐安

馀汗

鄡阳

历陵

葛阳

晋兴

庐陵郡 吴置。统县十,户一万二千二百。

西昌

高昌

石阳

巴丘

南野

东昌

遂兴

吉阳

兴平

阳丰

南康郡 太康三年置。统县五,户一千四百。

雩都

平固

南康

揭阳

惠帝元康元年,有司奏,荆、扬二州疆土广远,统理尤难,于是割扬州之豫章、鄱阳、庐陵、临川、南康、建安、晋安,荆州之武昌、桂杨、安成,合十郡,因江水之名而置江州。永兴元年,分庐江之寻阳、武昌之柴桑二县置寻阳郡,属江州,分淮南之乌江、历阳二县置历阳郡。又以周𤣱创义讨石冰,割吴兴之阳羡并长城县之北乡置义乡、国山、临津并阳羡四县,又分丹杨之永世置平陵及永世,凡六县,立义兴郡,以表𤣱之功,并属扬州。又以毗陵郡封东海王世子毗,避毗讳,改为晋陵。怀帝永嘉元年,又以豫章之彭泽县属寻阳郡。悯帝立,避帝讳改建邺为建康。元帝渡江,建都扬州,改丹杨太守为尹,江州又置新蔡郡。寻阳郡又置九江、上甲二县,寻又省九江县入寻阳。是时司、冀、雍、凉、青、并、兖、豫、幽、平诸州皆沦没,江南所得但有扬、荆、湘、江、梁、益、交、广,其徐州则有过半,豫州惟得谯城而已。明帝太宁元年,分临海立永嘉郡,统永宁、安固、松阳、横阳等四县,而扬州统丹杨、吴郡、吴兴、新安、东阳、临海、永嘉、宣城、义兴、晋陵十一郡。自中原乱离,遗黎南渡,并侨置牧司在广陵,丹徒南城,非旧土也。及胡寇南侵,淮南百姓皆渡江。成帝初,苏峻、祖约为乱于江淮,胡寇又大至,百姓南渡者转多,乃于江南侨立淮南郡及诸县,又于寻阳侨置松滋郡,遥隶扬州。咸康四年,侨置魏郡、广川、高阳、堂邑等诸郡,并所统县并寄居京邑,改陵阳为广陵。孝武宁康二年,又分永嘉郡之永宁县置乐成县。是时上党百姓南渡,侨立上党郡为四县,寄居芜湖。寻又省上党郡为县,又罢襄城郡为繁昌县,并以属淮南。安帝义熙八年,省寻阳县入柴桑县,柴桑仍为郡,后又省上甲县入彭泽县。旧江州督荆州之竟陵郡,及何无忌为刺史,表以竟陵去州辽远,去江陵三百里,荆州所立绥安郡人户入境,欲资此郡助江滨戍防,以竟陵郡还荆州。又司州之弘农、扬州之松滋二郡寄在寻阳,人户杂居,并宜建督。安帝从之。后又省松滋郡为松滋县,弘农郡为弘农县,并属寻阳郡。

交州 按禹贡扬州之域,是为南越之土。秦始皇既略定扬越,以谪戍卒五十万人守五岭。自北徂南,入越之道,必由岭峤,时有五处,故曰五岭。后使任嚣、赵佗攻越,略取陆梁地,遂定南越,以为桂林、南海、象等三郡,非三十六郡之限,乃置南海尉以典之,所谓东南一尉也。汉初,以岭南三郡及长沙、豫章封吴芮为长沙王。十一年,以南武侯织为南海王。陆贾使还,拜赵佗为南越王,割长沙之南三郡以封之。武帝元鼎六年,讨平吕嘉,以其地为南海、苍梧、郁林、合浦、日南、九真、交阯七郡,盖秦时三郡之地。元封中,又置儋耳、珠崖二郡,置交阯刺史以督之。昭帝元始五年,罢儋耳并珠崖。元帝元初三年,又罢珠崖郡。后汉马援平定交部,始调立城郭置井邑。顺帝永和九年,交阯太守周敞求立为州,朝议不许,即拜敞为交阯刺史。桓帝分立高兴郡,灵帝改曰高凉。建安八年,张津为刺史,士燮为交阯太守,共表立为州,乃拜津为交州牧。十五年,移居番禺。诏以边州使持节,郡给鼓吹,以重城镇,加以九钖六佾之舞。吴黄武五年,割南海、苍梧、郁林三郡立广州,交阯、日南、九真、合浦四郡为交州。戴良为刺史,值乱不得入,吕岱击平之,复还并交部。赤乌五年,复置珠崖郡。永安七年,复以前三郡立广州。及孙皓,又立新昌、武平、九德三郡。蜀以李恢为建宁太守,遥领交州刺史。晋平蜀,以蜀建宁太守霍弋遥领交州,得以便宜选用长吏。平吴后,省珠崖入合浦。交州统郡七,县五十三,户二万五千六百。

合浦郡 汉置。统县六,户二千。

合浦

南平

荡昌

徐闻

毒质

珠官

交阯郡 汉置。统县十四,户一万二千。

龙编

苟漏

望海

蠃𨻻

西于

武宁

朱鸢

曲易

交兴

北带

稽徐

安定

南定

海平

新昌郡 吴置。统县六,户三千。

麋泠 妇人徵侧为主处,马援平之。

嘉宁

吴定

封山

临西

西道

武平郡 吴置。统县七,户五千。

武宁

武兴

进山

根宁

安武

扶安

封溪

九真郡 汉置。统县七,户三千。

胥浦

移风

湛梧

建初

常乐

扶乐

松原

九德郡 吴置,周时越裳氏地。统县八,无户。

九德

咸驩

南陵

阳遂

扶苓

曲胥

浦阳

都洨

日南郡 秦置象郡,汉武帝改名焉。统县五,户六百。

象林 自此南有四国,其人皆云汉人子孙。今有铜柱,亦是汉置此为界。贡金供税也。

卢容 象郡所居。

朱吾

西卷

比景

广州 按禹贡扬州之域,秦末赵佗所据之地。及汉武帝,以其地为交阯郡。至吴黄武五年,分交州之南海、苍梧、郁林、高梁四郡立为广州,俄复旧。永安六年,复分交州置广州,分合浦立合浦北部,以都尉领之。孙皓分郁林立桂林郡。及太康中,吴平,遂以荆州、始安、始兴、临贺三郡来属。合统郡十,县六十八,户四万三千一百二十。

南海郡 秦置。统县六,户九千五百。

番禺

四会

增城

博罗

龙川

平夷

临贺郡 吴置。统县六,户二千五百。

临贺

谢沐

冯乘

封阳

兴安

富川

始安郡 吴置。统县七,户六千。

始安

始阳

平乐

荔浦

常安

熙平

永丰

始兴郡 吴置。统县七,户五千。

曲江

桂阳

始兴

含洭

浈阳

中宿

阳山

苍梧郡 汉置。统县十二,户七千七百。

广信

端溪

高要

建陵

新宁

猛陵

鄣平

农城

元溪

临允

都罗

武城

郁林郡 秦置桂郡,汉武帝更名。统县九,户六千。

布山

柯林

新邑

晋平

始建

郁平

领方

武熙

安广

桂林郡 吴置。统县八,户二千。

潭中

武丰

粟平

羊平

龙刚

夹阳

武城

军腾

高凉郡 吴置。统县三,户二千。

安宁

高凉

思平

高兴郡 吴置。统县五,户一千二百二十。

广化

海安

化平

黄阳

西平

宁浦郡 吴置。统县五,户一千二百二十。

宁浦

连道

吴安

昌平

平山

武帝后省高兴郡。怀帝永嘉元年,又以临贺、始兴、始安三郡凡二十县为湘州。元帝分郁林立晋兴郡。成帝分南海立东官郡,以始兴、临贺三郡还属荆州。穆帝分苍梧立晋康、新宁、永平三郡。哀帝太和中置新安郡,安帝分东官立义安郡,恭帝分南海立新会郡。

陈梦雷编,雍正时改由蒋廷锡修撰。《方舆汇编》是《古今图书集成》有关地理内容的资料汇编,分为4典。其中,《坤舆典》分为土、泥、石、砂、 汞、矾、黄、灰尘、水、冰、泉、温泉、井、舆图、建都、留都、关隘、市肆、陵寝、冢墓等20部,共140卷。

猜你喜欢

  • 《图书学大辞典》序

    图书浩瀚,观者望洋。使无适宜之方法分析整理,则其功用莫由彰显,是无异于沉珠于渊,埋于玉山也。欧美各国,教育发达,科学迈进,推其奏效之原,则以图书之贡献极为伟大,故图书馆之建设,宛若星罗棋布。各级学校有..

    20 沈祖荣文集 2025-09-18
  • 谈谈图书馆员的生活

    我常常想到《庄子》上惠子和庄子的对话:子非鱼,焉知鱼之乐。子非我,焉知我不知鱼之乐这一段意思。大凡个人的事,还是望个人去办理清楚;如自己办不到,而想推之于他人,是不可能的。照这样说来,图书馆事业在目前..

    16 沈祖荣文集 2025-09-18
  • 《普通图书编目法》序

    编目工作在图书馆事务中,比较专门而繁复,不但须有相当之训练与经验之人担任之,并须有一定之规则共相遵守,方能前后一致,可免分歧。言中国图书编目法而有专书者,唯杜定友氏之《目录学》,裘开明君之《中国图书编..

    23 沈祖荣文集 2025-09-18
  • 我对于文华图书科季刊的几种希望

    月来筹备渴望出版之《文华图书科季刊》,竟于今日发刊矣。这刊物,纯粹是由文华图书科现在肄业的同学之心血研究的结果。我们同学才走近图书馆学的宫墙,尚未睹宗庙之美,百宫之富。所得既少,价值又小,讵堪笔著于书..

    18 沈祖荣文集 2025-09-18
  • 第一百八十八卷

    第一百八十八卷目录 草木异部纪事 草木异部杂录庶徵典第一百八十八卷草木异部纪事《水经注》:大騩即具茨山也,黄帝登具茨之山,受神芝图于黄盖童子,即是山也。《帝王世记》:尧时有草荚生庭,每月朔旦生一荚,至月..

  • 第一百八十七卷

    第一百八十七卷目录 草木异部艺文二迎华观瑞莲赋 元陈樵瑞莲赋 刘诜河南瑞麦颂赵允迪蒋氏异瓜辨 明方孝孺嘉禾颂 解缙嘉禾颂 前人瑞麦颂 前人芝颂王直并蒂莲诗序 薛瑄潞州嘉禾记 李达瑞麦赋 陆深嘉禾赋 沈鲤瑞莲赋申..

  • 第一百八十六卷

    第一百八十六卷目录 草木异部总论王充论衡〈是应篇〉 草木异部艺文一为纳言姚璹等贺瑞桃表 唐李峤为百寮贺瑞笋表 前人为凤阁侍郎李元素进冬椹表前人为朝官及岳牧贺慈竹再生表 陈子昂皇太子贺天后芝草表 崔融皇太子贺..

  • 第一百八十五卷

    第一百八十五卷目录 草木异部汇考四明〈太祖一则 洪武八则 成祖永乐十则 仁宗洪熙一则 宣宗宣德五则 英宗正统七则 代宗景泰三则 英宗天顺六则 宪宗成化十四则 孝宗弘治十三则 武宗正德十二则 世宗嘉靖三十四则 穆宗..

  • 第一百八十四卷

    第一百八十四卷目录 草木异部汇考三唐〈高祖武德四则 太宗贞观九则 高宗显庆一则 中宗嗣圣二则 神龙一则 景龙三则 睿宗景云一则 元宗先天一则 开元十七则 天宝八则 肃宗至德一则 乾元一则 上元一则 代宗宝应一则 永..

  • 第一百八十三卷

    第一百八十三卷目录 草木异部汇考一礼记〈月令〉春秋纬〈说题辞 感精符〉礼纬〈斗威仪〉孝经纬〈援神契〉淮南子〈天文训〉大戴礼〈明堂篇〉汉书〈五行志〉宋书〈符瑞志〉珍珠船〈芝草〉管窥辑要〈草木生异状占 草木..

  • 第一百八十二卷

    第一百八十二卷目录 蝗灾部艺文一谏捕蝗疏唐韩思复淄青蝗旱赈恤编制上韩丞相论灾伤手实书 宋苏轼发蝗虫赴尚书省状朱熹御笔回奏状 前人丙子芒种谢麦禳蝗青词 真德秀诸庙禳蝗祝文前人祭飞蝗文金元好问乌蝗纪异明梁云构..

  • 第一百八十一卷

    第一百八十一卷目录 蝗灾部汇考四金〈太宗天会一则 熙宗皇统二则 海陵正隆二则 世宗大定五则 章宗明昌一则 泰和二则 宣宗贞祐二则 兴定二则 哀宗正大一则〉元〈世祖中统二则 至元二十则 成宗元贞二则 大德十一则 武..

  • 第一百八十卷

    第一百八十卷目录 蝗灾部汇考三宋〈文帝元嘉一则〉梁〈武帝大同一则〉北魏〈高宗兴安一则 兴光一则 太安一则 和平一则 高祖太和七则 世宗景明二则 正始二则 永平一则 延昌一则 肃宗熙平一则〉北齐〈文宣帝天保二则〉..

  • 第一百七十九卷

    第一百七十九卷目录 蝗灾部汇考一诗经〈小雅大田章〉礼记〈月令〉山海经〈东山经〉汉书〈五行志〉后汉书〈五行志注〉魏书〈灵徵志〉管窥辑要〈虫占〉 蝗灾部汇考二周〈桓王三则 庄王一则 襄王二则 定王三则 灵王一则..

  • 第一百七十八卷

    第一百七十八卷目录 虫豸异部汇考一礼记〈月令〉淮南子〈天文训〉后汉书〈五行志〉管窥辑要〈蛇占 异蛇占 杂虫占 军中虫蚁占〉田家五行〈论祥瑞 杂虫占〉 虫豸异部汇考二周〈惠王二则 庄王一则 匡王一则〉汉〈武帝元..

  • 第一百七十七卷

    第一百七十七卷目录 鳞介异部艺文一青龙赋魏缪袭龙瑞赋 刘劭为始兴王上毛龟表 梁刘潜上毛龟启 陈江总贺常州龙见表唐许敬宗为杭州刺史崔元将献绿毛龟表 李峤皇太子贺白龙见表崔融为扬州李长史作千秋节进毛龟 萧颖士漳..

  • 第一百七十六卷

    第一百七十六卷目录 鳞介异部汇考一礼记〈月令〉孝经纬〈援神契〉山海经〈西山经〉汉书〈五行志〉淮南子〈天文训〉后汉书〈五行志〉宋书〈符瑞志〉魏书〈灵徵志〉管窥辑要〈龙占 龟鱼占 异鱼占 军中鳞变异占〉 鳞介..

  • 第一百七十五卷

    第一百七十五卷目录 鼠异部汇考一京房易飞候〈鼠异〉魏书〈灵徵志〉管窥辑要〈蛇占〉田家五行〈论祥瑞〉田家杂占〈鼠〉 鼠异部汇考二周〈简王一则 敬王二则〉汉〈昭帝元凤一则 成帝建始一则〉晋〈武帝泰康一则 惠帝..

  • 第一百七十四卷

    第一百七十四卷目录 犬异部汇考一山海经〈大荒西经〉汉书〈五行志〉管窥辑要〈犬占〉田家五行〈论祥瑞〉 犬异部汇考二汉〈文帝一则 景帝一则 成帝河平一则 鸿嘉一则〉后汉〈灵帝熹平一则〉晋〈武帝太康一则 惠帝元康..

  • 第一百七十三卷

    第一百七十三卷目录 牛异部汇考一汉书〈五行志〉春秋纬〈潜潭巴〉魏书〈灵徵志〉管窥辑要〈牛占〉田家杂占〈论祥瑞〉 牛异部汇考二周〈定王一则 简王一则 敬王二则 东周君一则〉汉〈景帝一则〉后汉〈明帝永平一则 章..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蜂鸟影院2048影视资源论坛熊猫影视河马影视星辰影视萝卜影院八哥电影网人人看电影无忧影视网橙子影视网叮当影视网天天影视网青青影视网电影天堂开心追剧网西瓜影院麻花影视网70影视网年钻网茶小舍电影藏影堂新神州影域煮酒观影体积影视爱看影院星光电影至尊影院极影公社超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