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坤舆典 / 陈梦雷

坤舆典第八十七卷

舆图部汇考四十五

五代三

按《文献通考》《舆地考》:古荆州,汉武置十三州,此为荆州,唐分置十五部,此为山南东道、江南西道、黔中道,兼分入淮南道、岭南道。

江陵府 唐为荆州,后为江陵府、荆南节度,属山南道,五代梁以复州监利来属,领县八,治江陵。

江陵 故楚郢都,汉县,有息壤纪、南城梅、四洲渚宫。

枝江 故罗国地,唐县,有九十九洲。

松滋 晋县,有蜀江、巴山。

石首 唐县。

当阳 汉县。

公安 隋县,有吕蒙城、油水、涔港。

长林 隋县,有紫盖山。监利 隋县,有乾溪。

硖州 后周为硖州,唐属山南道,历五代,领县四,治夷陵。

夷陵 晋县,有虎牙山、黄牛山、三游洞。

宜都 唐县。

长阳 隋县,有很山、长山。

远安 后周县,有宜阳山、清溪。

归州 唐武德二年置,属山南道,历五代,领县三,治秭归。

秭归 隋县,有夔子城、大江。

巴东 隋县。

兴山 唐县,有玉虚洞。

复州 后周置,唐属山南道,五代梁以监利入江陵府,领县二,治景陵。

景陵 晋县。

沔阳

郢州 后周置,唐属山南道,五代周废,富水入京山,领县二,治长寿。

长寿 晋县。

京山 隋县。

安州 西魏置安州总管府,唐属淮南道,五代后唐为安远军节度,周以郢州、汶川来属,领县七,治安陆。

安陆 汉县,有陪尾山、涢水、云梦泽。

吉阳

应山 隋县。

应城 唐县。

云梦 后魏县。

孝昌 后唐县,有环水。

汶川 唐县。

黄州 隋初改衡州为黄州,唐属淮南道,历五代,领县三,治黄冈。

黄冈 隋县。

黄陂 后周县。

麻城 隋县。

汉阳军 唐为汉阳郡,属淮南道,五代周平淮南,得其地,建为军,领县一,治汉阳。

汉阳 隋县,有赤壁、沔水、滠水。

鄂州 隋置,唐为武昌军节度,属江南道,唐末属湖南马氏,五代后入南唐,置嘉鱼、永安、通山三县,领县八,治江夏。

江夏 晋县,有黄鹤山、鹦鹉洲、鄂渚。

武昌 吴县,有樊山、西塞山、峥嵘洲。

永兴 隋县。

唐年 唐县,有壶头山。

蒲圻 吴县。

嘉鱼 南唐县。

永安 南唐县,有牛鼻潭。

通山 南唐县,有九宫山。

申州 春秋时申国之地,后周为申州,唐属淮南道,领县三,治义阳。

义阳 魏县,有浉水、桐柏山、淮水。

罗山 隋县。

钟山

潭州 隋置,唐属江南道,唐末马氏据其地,建为武安军节度,五代梁以衡州攸县来属,领县七,治长沙。

长沙 隋县,有岳麓山、湘水、沩水、橘洲。

湘潭 唐县,有碧泉。

湘乡 唐县,有溥水。

益阳 汉县,有五溪山、益水。

醴陵 唐县。

浏阳 唐县。

攸 唐县,有云阳山、攸水。

岳州 隋州,唐属江南道,历五代,领县五,治巴陵。

巴陵 吴县。

华容 唐县,有赤沙湖。

沅江 隋县,有枫山、沅水。

平江 唐昌江县,后唐改。

湘阴 唐县,有涟水、汨水。

衡州 隋置,唐属江南道,五代梁以攸县属潭州,领县四,治衡阳。

衡阳 唐县,有岣嵝山、茶溪、蒸水、水。耒阳 唐县。

常宁 唐县。

茶陵 唐县,有云阳山。

永州 隋置,唐属江南道,五代晋以湘源、灌阳二县属全州,领县二,治零陵。

零陵 隋县,有潇水。

祁阳 唐县,有浯溪。

全州 晋天福中,楚王马希范奏以永州、湘源县置州,以灌阳来属,领县二,治清湘。

清湘 隋湘源县,晋改,有湘山、浮穴。

灌阳 隋县,有灌水。

道州 唐贞观八年改道州,属江南道,历五代,领县四,治营道。

营道 唐县,有营水、沱水。

延唐 唐县,有九疑山、冷道水。

江华 唐县。

永明 唐县。

郴州 隋置,唐属江南道,五代晋改敦州,废临武、高平二县,以其地入桂阳监,又废资兴县,汉复为郴州,领县五,治郴。

郴 汉县。

南亭

义章 唐县。

蓝山 唐县。

义昌 唐县。

连州 唐改州,属岭南道,历五代,领县三,治桂阳。

桂阳 汉县,有湟水、海阳湖。

阳山 晋县。

连山 隋县。

邵州 吴置邵陵郡,唐置邵州,属江南道,历五代,领县二,治邵阳。

邵阳 晋县。

武冈 唐县。

朗州 隋州,唐属山南道,五代后唐为武正军节度,又改武平军,周为大都督府,领县二,治武陵。

武陵 隋县,有武陵山、沅水、沧浪水、杜渚、芷江。龙阳 吴县,有鼎水、酉水、橘洲。

澧洲 隋置松州,寻改潭州,后改为澧阳郡,唐改为澧州,属江南道,领县四,治澧阳。

澧阳 晋县,有大浮山、崇山、澧水。

安乡 隋县。

石门 隋县,有茹溪。

慈利 隋县,有溇水。

辰州 隋分武陵郡为辰州,唐属江南道,领县五,治沅陵。

沅陵 汉县,有壶头山、沅江。

溆浦 唐县,有溆水。

辰溪 隋县。

卢溪 唐县。

麻阳 唐县。

沅州 唐为巫州,天授中改沅州,属江南道,领县三,治龙标。

龙标

朗溪

潭阳

徽州 后周时节度使周行逢死叙州,刺史钟存志奔武阳,杨正岩以十洞称徽、诚二州。

诚州 见上。

黔州 周隋并置黔州,唐属江南道,五代孟蜀为武泰军节度,领县六,治彭水。

彭水 汉酉阳县,隋改,有壸头山、巴江、彭水、朗溪、洋水。

黔江 唐县。

洪杜

信宁

都儒

施州 唐为施州,属江南道,历五代,领县二,治清江。清江 汉巫县地。

建始 汉巫县地。

右古荆州

古豫州 汉武置十三州,此为豫州,唐分置十五部,此为都畿河南道,兼分入山南东道及河东道。河南府 周旧都,汉置河南郡,唐开元元年为河南府,号东京,属河南道,五代汉乾祐中置陵县,周显德中废阳城县,领县二十,治河南洛阳。

河南 后汉县。

洛阳

偃师 汉县。

陆浑

伊阙 隋县。

新安 汉县。

巩 汉县,有鲔渚。

缑氏 汉县。

登封 唐县,有中岳嵩高山、少室山、鬼谷、颍川、测景台、石羊关。

寿安 隋县。

河清 唐县。

渑池 汉县。

福昌 唐县。

长水 唐县,有天坛山。

永宁 隋县,有三崤山、熊耳山、嶕峣、谷水、高门关、松阳关、鹈鹕关、回溪。

颍阳 唐县。

伊阳 唐县。

王屋

陕州 周公、召公分陕之所,后周置陕州,唐为保义军节度,属河南道,五代梁改镇***,后唐复,领县六,治陕。

陕 唐县,有女几山、金门山、虢山、橐水。

峡石 唐县。

灵宝 唐县,有柏谷水、桃林塞、古函谷关、浢津关。芮城 古芮伯国,后周县,有浢水、中条山、薄山、方山。

夏 后魏县。

平陆 唐县。

虢州 春秋时虢国地,唐武德八年改虢州,属河南道,领县四,治弘农。

弘农

朱阳 后魏县。

卢氏 汉县。

玉城 隋县。

汝州 隋初置伊州,改汝州,唐属河南道,五代周废临汝县,领县六,治梁。

梁 汉旧县,有广成城、崆峒山、狼乐山。

襄城 汉县。

郏城 汉郏县,隋改。

龙兴 唐县,有豢龙城。

叶 楚叶公邑,有方城山、昆阳城。

鲁山 隋县。

郑州 周虢郐之地,平王东迁,郑武公迁都焉,后周为郑州,唐属河南道,五代梁以阳武、中牟二县属开封府,领县五,治管城。

管城 隋县,有圃田泽。

荥泽

原武 汉县。

荥阳 汉县。

新郑 隋县,有溱、洧、潩三水。

开封府 东魏置开封郡,北齐废,唐为宣武军节度,属河南道,五代梁都之,升为开封府,以滑州之酸枣、长垣,郑州之中牟、阳武,宋州之襄邑,曹州之戴邑,许州之扶沟、𨻳陵,陈州之太康九县来属,号东都,后唐为汴州,宣武军罢,东都以酸枣、中牟、襄邑、𨻳陵、太康五县属诸州,晋复为开封府,号东京,以五县还隶焉,领县十五,治开封、浚仪。

开封 唐县,有古通津,临、蔡二关,逄池,沙海。浚仪 东魏县,有蔡水、浚水、沙台、崇台。

陈留

雍丘 汉县。

封丘 汉县。

尉氏 汉县。

酸枣 汉县。

匡城 隋县。

中牟 汉旧县。

阳武 汉县。

襄邑 汉县。

考城 古戴国,隋县,梁改戴邑,后唐复。

扶沟 汉县。

陵 汉县。太康 汉阳夏县,唐改。

宋州 周武王封微子启,是为宋国,隋文帝置宋州,唐属河南道,五代梁为宣武军节度,以襄邑属开封府,以砀山属辉州,以辉州楚丘来属,后唐改归德军,领县六,治宋城。

宋城 宋国都,汉睢阳县,隋改。

谷熟 隋县。

柘城 唐县,有柘沟。

宁陵 隋县。

下邑 汉县。

楚丘 唐县。

单州 唐末朱全忠奏以宋州砀山、虞城单父、曹州之武成置辉州,后以楚丘还属宋州,后唐改为单州,以兖州、鱼台来属,领县四,治单父。

单父 古鲁邑,隋县,有宓子贱琴台。

砀山 隋县。

成武 隋县。

鱼台 唐县。

亳州 魏谯郡,后周为亳州,唐属河南道,五代梁为防禦晋因之,领县七。

酂 汉县,有龙元城、太丘城。

城父 唐焦夷县,后唐改。

鹿邑 隋县,有瀖水。

真源 唐县。

永城 隋县。

蒙城 唐县,有嵇山山桑城。

曹州 周曹国之地,后周为曹州,唐属河南道,五代梁以考城属开封府,升为威信军节度,周改彰德军,领县四,治济阴。

济阴 唐县。

宛句 唐县。

南华 唐县,有沙沟、庄周钓台。

乘氏 古乘丘地,唐为县。

许州 春秋许国,后周曰许州,唐为忠武军节度,属河南道,五代梁改正***,以扶沟、𨻳陵二县属开封府,后唐复为忠武军,领县七,治长社。

长社 唐县,有高阳里荀淑故宅、有潩水。

长葛 隋县,有洧水。

阳翟 汉县,有荆山、具茨水。

许田 魏许昌县,后唐改。

舞阳 唐县,有舞水、滍水。

郾城 汉县。

临颍 汉县。

陈州 周封舜后于此,为陈国,隋置陈州,唐属河南道,五代梁以太康属开封府,晋为镇安军节度,领县五,治宛丘。

宛丘 陈国都。

项城 古项子国,隋县。

南顿 古顿子国,唐县。

西华 唐县。

溵水 隋县,有章华台、乾溪。

颍州 秦为颍川郡,唐为颍州,属河南道,五代周以下蔡属寿州,领县三,治汝阴。

汝阴 汉县,有寝丘、颍水、淮水、淝水、汝水。

颍上 隋县,有颍水、淮水、雷陂塘。

沈丘 唐县。

蔡州 春秋时蔡地,后周曰蔡州,属河南道,历五代,领县十,治汝阳。

汝阳 汉北宜春县,隋改,有悬瓠城、鸿隙陂,东南有二龙乡、月旦里。

朗山 隋县。

遂平 唐县。

上蔡 古蔡国,汉县。

新蔡 隋县。

褒信 隋县。

新息 古息国,汉县。

真阳 汉县,有淮水、汝水、石塘陂。

平兴 唐县。

西平 唐县,有棠溪。

唐州 唐为唐州,属山南道,五代梁改泌州,后唐复,晋又为泌州,汉复,周废慈丘县,领县六,治泌阳。

泌阳 汉舞阴县,唐改。

比阳 汉县,有比水。

桐柏 隋县。

平氏

湖阳 汉县。

方城 后魏县,有方城山、堵水。

邓州 春秋邓国地,隋初改为邓州,唐属山南道,五代梁为宣化军节度,后唐改威胜军,周改武胜军,废向城菊潭二县,领县五,治穰。

穰 汉县,有钳卢陂、橘水。

南阳 隋县,周废,向城入焉,有菊水。

内乡 隋县,有丹水、淅水。

临湍

淅水 朱梁县,有淅水、富水。

均州 隋初改,唐属山南道,历五代,领县三,治武当。

武当 汉县。

郧乡 晋县。

丰利

襄阳郡 汉末,魏武始置襄阳郡,唐为山南东道节度,五代周废乐乡县,领县六,治襄城。

襄城 汉县,有岘山、汉水、隆中、高阳池、冠盖里、凤林关、柳关。

南漳 隋县。

邓城 唐县。

谷城 隋县。

义清 隋县。

宜城 汉县,有洓水、鄀水。

随州 春秋随侯之国,西魏置随州,唐属山南道,领县四,治随。

随 汉县,有三钟山、随侯台、九井。

枣阳 隋县。

唐城 唐县,梁改汉东,后唐复,有溠水。

光化 后周县。

古梁州,汉武帝置十三州,此为益州,唐分置十五部,此为山南西道、山南东道、剑南道,兼分入京畿陇右道及黔中道,唐末蜀地为王建所据,后唐灭王氏,而取其地,孟知祥复据之。

兴元府 秦置汉中郡,唐开元十三年更名褒州,兴元元年为府,属山南西道,五代王蜀改天义军,后复,领县五,治南郑。

南郑 汉县,有梁山、巴岭、黄牛山、褒中、汶川、武乡。褒城 隋县,有斜水、褒谷、汉阳关、甘亭关。

西 隋县,有白马山、百牢关。

三泉 唐县。

城固 唐县,有黑水。

洋州 西魏、后周及唐并为洋州,五代孟蜀为武定军节度,领县四,治兴道。

兴道 唐县,有汉水、骆谷水、兴势山。

西乡

黄金

真符 唐县,有寒泉山、黄金水。

商州 古商国也,后周为商州,唐属山南道,领县五,治上洛。

上洛 汉县。

商洛 隋县。

上津 西魏县,有嘉鱼穴、吉水。

洛南 隋县。

丰阳 后魏县,有甲水、丰水。

金州 西魏改置,唐属山南道,领县六,治西城。

西城 唐县。

石泉 唐县,有汉水。

安康

洵阳 晋县。

淯阳

平利 唐县。

房州 唐初于竹山县置,属山南道,领县四,治房陵。

房陵 汉县,有建鼓山、房山、雁浮山、筑水、粉水。

永清

竹山 古庸国,有望龙山、庸城山、堵水、漫水。

上庸

通州 西魏改,唐属山南道,领县九,治通川。

通川 隋县。

永穆 隋县,有七盘山、龙襄山、大江。

三冈 唐县,有三江水、玉楼山、龙盘山。

石鼓 唐县,有巴渠江。

东乡 西魏县,有益迁水、下符江、建平山。

宣汉

新宁 唐县。

巴渠 唐县。

阆英

渠州 隋置宕渠郡,唐为渠州,属山南道,历五代,领县五,治流江。

流江

潾山 梁县,有涅水。

大竹 唐县。

潾水 唐县。

渠江 唐县,有渠江、富灵江。

渝州 隋初为渝州,唐属剑南道,领县五,治巴。巴 古巴子国,后周县,有巴山、涂山、明月峡、涪江。江津 隋县,有僰溪、七门滩。

万寿

壁山 唐县。

南平

涪州 蜀置涪陵郡,唐为涪州,属山南道,历五代,领县五,治涪陵。

涪陵 汉县,有鸡鸣峡、大江、黄石滩。

宾化 唐县,有女清山。

武龙 唐县。

乐温 唐县,有温山、大江、容溪。

温水 唐县,有桂溪。

泸州 梁置,唐属剑南道,五代入二蜀,领县五,治泸川。

泸川 隋县。

富义

江安 隋县。

绵水

合江 隋县,有安乐溪。

巴州 古巴国,隋置巴州,唐属山南道,五代入二蜀,领县九,治化城。

化城 后周县,有灵寿溪、巴江。

盘道

清化 隋县。

曾口 梁县,有木兰山。

归仁

始宁

其章 唐县,有其章山、龙城。

恩阳 隋县,有义阳山、清水。

七盘 唐县。

壁州 唐武德八年分巴州始宁县之东境置壁州,属山南道,五代入二蜀,领县五,治渃水。

渃水

广纳

通江 唐县,有巴字水。

白石 西魏县,有白石水。

符阳 后魏县。

蓬州 后周置,唐属山南道,五代入二蜀,领县七,治大寅。

大寅

大竹 唐县。

伏虞 隋县。

仪陇 梁县。

良山 唐县。

咸安

宕渠

集州 梁改置,唐属山南道,五代入二蜀,领县四,治难江。

难江 后周县。

道平

大牟

嘉川

合州 西魏置,唐属山南道,五代入二蜀,领县六,治石镜。

石镜 西魏县。

汉初 隋县,有嘉陵江。

赤水 隋县。

巴州 唐县。

铜梁 唐县。

新明 唐县。

忠州 唐置,属山南道,五代为前后蜀所据,领县五,治临江。

临江 汉县,有屏风山、鸣玉溪、大江。

丰都 隋县。

垫江 隋县,有溶溪、贵溪。

南宾 唐县。

桂溪 唐县。

万州 唐武德初置浦州,改万州,属山南道,五代为前后蜀所据,领县三,治南浦。

南浦 隋县,有峨眉碛岷江。

武宁 后周县,有金碛山、巴子城。

梁山 西魏县,有蟠龙山、蟠龙水。

阆州 唐先天中改阆州,属山南道,领县九,治阆中。

阆中 唐县,有仙穴山、阆中山、嘉陵水。

苍溪 隋县,有云台山。

晋安 唐县。

西水 后周县。

奉国 西魏县,有天目山。

南部 后周县,有嘉陵江。

新井 唐县,有谯王城。

新政 唐县。

岐坪 西魏县。

果州 唐初属崇州,武德四年分置果州,属山南道,五代为前后蜀所据,领县五,治南充。

南充 隋县。

相如 后周县。

岳池 唐县,有蒙溪。

流溪 唐县,有柏郎溪。

西充 唐县。

普州 后周置,唐属剑南道,五代为前后蜀所据,领县六,治安岳。

安岳 后周县,有灵居山、岳阳溪。

安居 隋县,有安居水。

普康 唐县。

乐至 唐县。

崇龛

普慈

开州 唐置,属山南道,五代为前后蜀所据,领县三,治盛山。

盛山 唐县。

万岁 唐县,有石门山、三朝溪。

新浦 后周县。

夔州 梁置信州,唐改夔州,属山南道,五代为前后蜀所据,领县四,治奉节。

奉节 唐县,有白帝城、诸葛亮八阵图、三峡山、东瀼水、滟滪堆。云安 后周县,有朐䏰城、蜀江。巫山 隋县。

大昌 后周县,有九蒲山、千顷池。

嘉州 后周改,唐属剑南道,五代为前后蜀所据,领县八,治龙游。

龙游 汉曰青衣,隋县,有汶江、沶江、堂溪。

犍为 隋县,有沈犀山、道江。

玉溪

罗目

夹江 隋县。

峨眉 隋县,有峨眉山、黑水、大渡河。

平羌 后周县,有青衣津、青神山。

绥山

简州 隋置,唐属剑南道,五代为前后蜀所据,领县三,治阳安。

阳安 西魏县,有中江、赤水。

金水 唐县,有金台山。

平泉 隋县。

陵州 西魏置,唐属剑南道,五代为前后蜀所据,领县五,治仁寿。

仁寿 隋县,有棱井、飞泉山、仁寿山。

贵平 后周县。

井研 隋县,有铁山、研井。

始建

籍 唐县,有梓山、道江、汉阳水。

眉州 西魏改,唐属剑南道,五代为前后蜀所据,领县五,治眉山。

眉山 唐通义县,末改。

彭山 唐县,有龙川、鱼凫津。

青神 西魏县,有多棱川、鱼蛇水、故青神城。丹棱 隋县。

洪雅 隋县。

荣州 唐置,属剑南道,五代为前后蜀所据,领县六,治旭川。

旭川 唐县,有涢池。

威远 隋县,有铁山。

公井 唐县。

应灵 唐县。

咨官 晋县,有拥斯水。

和义

资州 西魏置,唐属剑南道,五代为前后蜀所据,领县八,治盘石。

盘石 后周县,有月山、丹神山、子规山。

资阳 后周县,有资水、苌大夫祠。

内江 隋县。

银山

丹山

龙水 隋县。

月山

清溪

戎州 梁置,唐属剑南道,五代为前后蜀所据,领县五,治僰道。

僰道 隋县,有朱提山、黑水、伏犀滩、王女冢。南溪 隋县,有铜鼓滩、石笋滩。

开边

义宾

归顺

凤州 后周置,唐属山南道,五代为前后蜀所据,领县四,治梁泉。

梁泉 后魏县,有长松山、黄花用、大散关。

两当 后魏县,有嘉陵江、两当水。

河池 隋县,有固道水。

黄花

武州 西魏置,唐属陇右道,五代为前后蜀所据,领县二,治福津。

福津 唐县。

将利 后周县。

汶州 唐为成州,属陇右道,五代梁改汶州,后唐又置栗亭县,领县二,治同谷。

同谷 西魏县,有仇池、凤凰潭、下辨水。

栗亭 后唐县。

兴州 西魏改置,唐属山南道,五代为前后蜀所据,领县二,治顺政。

顺政 隋县,有武兴山、嘉陵江、沔水。

长举 后魏县。

文州 西魏始置文州,唐属剑南道,五代为前后蜀所据,领县一,治曲水。

曲水 西魏县。

龙州 西魏置,唐属剑南道,五代为前后蜀所据,领县二,治江油。

江油 隋县,有石门山、流水。

清川 唐县,有柘溪。

利州 后魏立益州,西魏改,唐属山南道,五代孟蜀为昭武军节度,领县五,治绵谷。

绵谷 隋县,有嶓冢山、绵谷山、巫峡、巴峡、明月峡。葭萌 隋县,有金鼻山。

益昌 唐县,有小剑城、马鸣阁。

嘉川 西魏县,有石燕山。

引山 唐县。

剑州 唐始州,后改剑州,属剑南道,五代为前后蜀所据,领县八,治普安。

普安 西魏县。

武连 西魏县,有小潼津。

阴平 晋县,有马阁山、岐江。

梓潼 隋县。

黄安

剑门 唐县,有大剑山、大剑水、小剑水、嘉陵江。临津 隋县。

永归

绵州 隋初改潼州为绵州,唐属剑南道,五代为前后蜀所据,领县八,治巴西。

巴西 西魏县。

彰明 唐昌明县,后唐改,有灵台山、廉水、让水。魏城 西魏县,有青渠。

罗江 唐县,有龙池山、罗坟山、白马关。

神泉 隋县。

龙安 唐县,有松岭关、巴西山。

盐泉 唐县,有乌积山、柏陇水。

西昌

梓州 隋初改新州为梓州,唐属剑南道,五代为前后蜀所据,领县八,治郪。

郪 隋县,有牛头山、涪江、桃花溪。

射洪 后周县。

通泉 隋县。

盐亭 梁县。

飞乌 隋县,有乌山、郪江。

元武 隋县。

铜山 唐县。

永泰 唐县。

遂州 后周置,唐属剑南道,五代为前后蜀所据,领县五,治方义。

方义 隋县,有铜盘山、鸣鹤山。

青石 西魏县,有青石山、涪江。

长江 西魏县,有明月山、凤凰山。

蓬溪 唐县,有蓬莱山。

遂宁 唐县。

成都府 自魏、晋、宋、齐、梁皆为益州,唐为成都府,属剑南道,五代时王建孟知祥据蜀,皆都之,领县十,治成都、华阳。

成都 汉县,有武担山、大江。

华阳 唐县,有蜀江、濯锦江、万里桥、石犀、石牛。郫 汉县,有岷江、古郫城。

新都 唐县,有繁阳山。

温江 唐县。

新繁 汉繁县,前蜀改。

双流 隋县,有宜城山、笆水。

灵池 唐县。

广都 唐县。

犀浦

汉州 唐垂拱二年分雒县置,属剑南道,五代为前后蜀所据,领县五,治雒。

雒 汉县。

德阳 唐县。

金堂 唐县。

什邡 唐县,有绥江、雍齿城。

绵竹 隋县,有紫岩山、绵水、姜诗泉。

彭州 隋置濛州,唐改属剑南道,五代俱为前后蜀所据,领县四,治九陇。

九陇 唐县,有九陇山、广济江。

导江

濛阳 唐县,有濛阳山、瀰濛水。

唐昌 唐县。

蜀州 隋属蜀郡,唐分晋原县置蜀州,属剑南道,五代前蜀析青城置永康军,领县三,治晋原。

晋原 后周县,有鹤鸣山、斜江。

新津 后周县,有皂江。

唐安 宋县,有郪江。

邛州 西魏置,唐属剑南道,五代为前后蜀所据,领县七,治临邛。

临邛 晋县。

火井 隋县。

蒲江 隋县,有蒲川、百丈水。

依政 西魏县。

安仁 唐县。

临溪 西魏县。

大邑 唐县,有竹王祠、嘉鱼穴。

雅州 隋初置,唐属剑南道,五代俱为前后蜀所据,领县五,治严道。

严道 唐县,有严道山、平羌水。

卢山 隋县,有卢奴山、浮图水。

名山 唐县,有蒙山。

百丈 唐县。

荣经 唐县,有荣经山、邛峡山。

茂州 唐初为南会州,后改茂州,属剑南道,五代俱为前后蜀所据,领县四,治汶山。

汶山 隋县。

石泉 唐县,有蜀山。

汶川 后周县,有玉垒山、七盘山、汶江。

通化 隋县。

黎州 后周置,唐属剑南道,五代为前后蜀所据,领县三,治汉源。

汉源 唐县,有汉水、飞越水、邛峡关。

飞越

通望 唐县,有大渡河。

永康军 五代前蜀析青城置。

古雍州,汉武帝置十三州,以其地西偏,为凉州,又置司隶领三辅,唐分置十五部,此为京畿关内道、陇右道。

永兴军 周、秦、汉、晋、西魏、后周、隋、唐并为帝都,五代梁为佑***节度大安府,俄改为永平军,以同官、奉先二县属同州,后唐复为西京京兆府,以富平、云阳、三原三县属耀州,以奉先还隶,晋改晋昌军,汉改永兴军,以商州乾祐来属,周以渭南属华州,领县十三,治万年、长安。

万年 后周县,有终南山、子午谷、杜陵、樊川、渭水、灞水、浐水。

长安 汉县,有阿房宫、终南山、龙首山、细柳原,又有渭水、沣水、镐水及定昆池。

咸阳

昭应 唐县,有骊山、凤凰原、坑儒谷、鸿门坂、温泉、戏水。

高陵 隋县,有泾水、渭水、白渠。

蓝田 秦旧县,有白鹿原、蓝田关、金谷水。

兴平 唐县,有渭水、醴泉、古犬丘城、马嵬城。泾阳 苻秦县。

鄠 汉县,有鸡头山、牛首山、涝谷水。

好畤 唐县。

武功 汉县。

醴泉 汉谷口县地,隋改。

乾祐 唐乾元县,后汉改。

耀州 唐末李茂贞以京兆华原县置耀州义胜军节度,领县一,梁改崇州静胜军,后唐复为耀州顺义军,以京兆府之富平、三原、云阳,同州之同官、美原五县来属,领县六,治华原。

华原 唐县,有石门山、漆水、沮水、祋祤城。

富平 汉县。

三原 唐县,有尧门山、青谷水。

云阳 唐县,有泾水、截嶭山、甘泉山,黄帝以来圜丘祭天处。

同官 后周县,有白马山、同官川。

美原 唐县,梁改裕州,后唐复为县。

乾州 唐末李茂贞以京兆府奉天县置乾州,五代梁为威胜军,领县一。

奉天 唐县,有黄谷水、甘谷山、梁山。

华州 西魏改东雍州为华州,唐镇***节度使,属关内道,五代梁改威化军,后唐复为镇***,周以洛南属商州,以京兆府渭南来属,领县六,治郑。

郑 郑桓公所封之邑,有少华山、灌水。

华阴 唐县,有太华山、潼谷水、巨灵祠、潼关、渭津关。

下邽 隋县。

栎阳 秦旧县。

渭南 前秦县。

同州 西魏改华州为同州,唐正***节度,属关内道,五代梁改忠武军,以京兆府之同官、奉先来属,以合阳澄城、韩城属河中府,后唐复为正***,以奉先还隶京兆府,及废裕州,以美原来属,后以同官、美原属耀州,合阳、澄城、韩城还隶,领县七,治冯翊。

冯翊 隋县,有大荔、戎城、沙苑、洛水、商原、龙首渠。朝邑 西魏县。

白水 后魏县。

河西

澄城 后魏县。

韩城 古韩国,隋县。

合阳

凤翔府 汉为右扶风,唐改为凤翔府节度,属关内道,五代后唐以清水属秦州,领县九,治天兴。

天兴 本秦雍邑,唐县,有天柱山、雍水、汉五帝畤。郿 隋县。

岐山 隋县,有岐山、姜泉、洛南山、渭水。

陈仓

普润 隋县,有漆水、杜阳川。

扶风 唐县。

麟游 隋县,有五将山、黝土山、八马坊。

岐阳

虢 周虢叔所封之地,有楚山、渭水、磻溪。

陇州 西魏置陇东郡,后改为陇州,唐属关内道,历五代,领县三,治汧源。

汧源 隋县,有陇山、汧水、弦蒲薮、大震关、秦城、都夷城。

汧阳 后周县,有汧水、隃麋泽。

吴山 唐县,有汧山、长蛇水。

仪州 唐末李茂贞于陇州废华亭县,以县为州治。邠州 古豳国,昔公刘居豳,即其地也,西魏置豳州,唐开元十三年改为邠,属关内道,五代周废衍州为定平县,来属,领县五,治新平。

新平 隋县,有泾水、漆水。

三水 后魏县,有石门山、罗川水。

永寿 唐县。

宜禄 唐县。

定平 周县。

泾州 后魏太武帝置泾州,唐为彰义军节度,属关内道,五代后唐以临泾置原州,周以潘原属渭州,又废灵台军,以县来属,领县五,治安定。

安定 唐县。

阴盘

灵台 唐县,李茂贞置灵台军,有蒲川水、阴密城。良原 隋县,唐置良原军,周军废,县复。

宁州 西魏改置,唐属关内道,历五代,领县五,治定安。

定安 后魏县,有九陵川。

襄乐 后魏县,有大延川。

彭原 隋县。

真宁 唐县。

彭阳

庆州 隋置,唐属关内道,五代李茂贞建为安定军节度,梁为武静军,周废延庆、合水二县,领县四,治顺化。

顺化 唐县,有白马川。

华池 隋县,有子午山。

乐蟠 隋县,有秦长城。

同川

原州 后魏置原州,唐没于吐蕃,乃以泾州临泾县侨置原州,五代因之,领县一。

临泾 隋县。

鄜州 后周为敷州,唐为鄜州,属关内道,李茂贞建为保大军节度,五代后唐以坊州鄜城来属,周废咸宁,领县五,治洛交。

洛交 隋县。

洛川 后秦县,有蒲川水。

三川 汉翟道县地,西魏改。

直罗 唐县,有罗川。

鄜城 隋县。

坊州 后周于州界置马坊,唐高宗因旧迹置坊州,属关内道,五代后唐以鄜城属鄜州,领县三,治中部。

中部 唐县。

宜君 唐县,有慈乌水、石盘水。

升平 唐县,有子午水。

延州 后魏置东夏州,改延州,唐为卫***节度,属关内道,五代梁改忠义军,后唐改彰武军,领县十,治肤施。

肤游 隋县,有五龙山、伏龙山、洛水、清水。

延长 唐县,有独战山、濯筋水。

延水 唐县。

山门 唐县。

临真 隋县,有库利山。

敷政 唐县。

丰林 隋县。

甘泉 唐县,有雕阴山、洛水。

金明 唐县。

延川 唐县。

丹州 西魏置汾州,改丹州,唐属关内道,唐末为李茂贞所据,领县三,治义川。

义川

云岩 唐县,有云岩山。

汾州 西魏县,有孟门山。

绥州 西魏置,唐属关内道,历五代,领县五,治龙泉。

龙泉 后汉县。

城平 后魏县。

绥德 后魏县。

延福 隋县。

大斌

银州 后周置,唐属关内道,五代为西夏所有。麟州 银、胜二州地,唐置新秦郡,或为麟州,属关内道,唐末为后唐所有,周入北汉,领县三,治新秦。

新秦 唐县。

连谷 唐县。

银城 隋县。

府州 唐末置府谷镇,后唐庄宗乃升府谷为县,八年诏以府谷县建府州,汉时升府州为永安军,周显德元年复升府州为节度,仍以永安为额,领县一。

府谷 有黄河。

夏州 后夏赫连勃勃都于此,后魏置夏州,唐属关内道,唐末拓拔思恭镇夏州有功,赐姓李氏,历五代,世有夏、银、绥、宥、静五州之地。

环州 石晋以灵州方渠镇置威州,以宁州木波、马岭二县隶焉,周改为环州,后降为通远军,置通远县,领县一。

通远

灵州 后魏置,唐属关内道,历五代,领县四,治回乐。

回乐 汉富平县。

灵武 汉县。

怀远 隋九原郡地,有盐池三。

保静 旧弘静县,有贺兰山、楼树山。

盐州 西魏置西安州,改盐州,五代时俱没于夏。宥州 唐开元年平康待宾置宥州,谓赦康待宾,馀党以宽宥为名,属关内道,五代以来没于西夏。秦州 晋置,唐属陇右道,五代后唐以凤翔府清水来属,领县五,治成纪。

成纪 后周县,有朱固山、邽山、渭水、瓦亭川、三十九泉。

天水 后唐县。

陇城 唐县。

长道 唐县。

清水 晋县。

渭州 后魏于陇西郡兼置渭州,唐广德元年没吐蕃,元和四年以原州平凉县置行渭州,五代周废武州,以潘原来属,领县二,治平凉。

平凉 隋县,有笄头山、泾水、白宕河。

潘原 唐县,有鸟鼠山、铜城山、泾水、阁川水。〈按《通考》所载舆地以古九州为经历朝为纬今取其建置沿革出于五代时者录之以备史氏之阙州名,一以《五代史职方考》为准,其有唐季所陷没者,兹并不录〉

陈梦雷编,雍正时改由蒋廷锡修撰。《方舆汇编》是《古今图书集成》有关地理内容的资料汇编,分为4典。其中,《坤舆典》分为土、泥、石、砂、 汞、矾、黄、灰尘、水、冰、泉、温泉、井、舆图、建都、留都、关隘、市肆、陵寝、冢墓等20部,共140卷。

猜你喜欢

  • 卷第八十七 异僧一

    释摩腾 竺法兰 康僧会 支遁释摩腾--------------------------------------------释摩腾释摩腾。本中天竺人也,美风仪,解大小乘径,常游化为狂(明抄本狂作任)。昔经往天竺附庸小国,讲金光明经,会敌国侵境,腾惟..

    14 太平广记 2025-10-07
  • ●北堂书钞卷第八十七   礼仪部八

    隋祕书郎虞世南撰南海孔广陶校註宗庙十六社稷十七○宗庙十六王假有庙「周易萃卦辞云王假有庙谨案假至也萃聚也王至大之时故有宗庙祭祀也○今案陈本脱谨案以下别引注疏他语」象生之居「白虎通云宗庙所以有屋何所以象..

    8 北堂书钞 2025-10-04
  • 《图书学大辞典》序

    图书浩瀚,观者望洋。使无适宜之方法分析整理,则其功用莫由彰显,是无异于沉珠于渊,埋于玉山也。欧美各国,教育发达,科学迈进,推其奏效之原,则以图书之贡献极为伟大,故图书馆之建设,宛若星罗棋布。各级学校有..

    20 沈祖荣文集 2025-09-18
  • 谈谈图书馆员的生活

    我常常想到《庄子》上惠子和庄子的对话:子非鱼,焉知鱼之乐。子非我,焉知我不知鱼之乐这一段意思。大凡个人的事,还是望个人去办理清楚;如自己办不到,而想推之于他人,是不可能的。照这样说来,图书馆事业在目前..

    16 沈祖荣文集 2025-09-18
  • 《普通图书编目法》序

    编目工作在图书馆事务中,比较专门而繁复,不但须有相当之训练与经验之人担任之,并须有一定之规则共相遵守,方能前后一致,可免分歧。言中国图书编目法而有专书者,唯杜定友氏之《目录学》,裘开明君之《中国图书编..

    23 沈祖荣文集 2025-09-18
  • 我对于文华图书科季刊的几种希望

    月来筹备渴望出版之《文华图书科季刊》,竟于今日发刊矣。这刊物,纯粹是由文华图书科现在肄业的同学之心血研究的结果。我们同学才走近图书馆学的宫墙,尚未睹宗庙之美,百宫之富。所得既少,价值又小,讵堪笔著于书..

    18 沈祖荣文集 2025-09-18
  • 第一百八十八卷

    第一百八十八卷目录 草木异部纪事 草木异部杂录庶徵典第一百八十八卷草木异部纪事《水经注》:大騩即具茨山也,黄帝登具茨之山,受神芝图于黄盖童子,即是山也。《帝王世记》:尧时有草荚生庭,每月朔旦生一荚,至月..

  • 第一百八十七卷

    第一百八十七卷目录 草木异部艺文二迎华观瑞莲赋 元陈樵瑞莲赋 刘诜河南瑞麦颂赵允迪蒋氏异瓜辨 明方孝孺嘉禾颂 解缙嘉禾颂 前人瑞麦颂 前人芝颂王直并蒂莲诗序 薛瑄潞州嘉禾记 李达瑞麦赋 陆深嘉禾赋 沈鲤瑞莲赋申..

  • 第一百八十六卷

    第一百八十六卷目录 草木异部总论王充论衡〈是应篇〉 草木异部艺文一为纳言姚璹等贺瑞桃表 唐李峤为百寮贺瑞笋表 前人为凤阁侍郎李元素进冬椹表前人为朝官及岳牧贺慈竹再生表 陈子昂皇太子贺天后芝草表 崔融皇太子贺..

  • 第一百八十五卷

    第一百八十五卷目录 草木异部汇考四明〈太祖一则 洪武八则 成祖永乐十则 仁宗洪熙一则 宣宗宣德五则 英宗正统七则 代宗景泰三则 英宗天顺六则 宪宗成化十四则 孝宗弘治十三则 武宗正德十二则 世宗嘉靖三十四则 穆宗..

  • 第一百八十四卷

    第一百八十四卷目录 草木异部汇考三唐〈高祖武德四则 太宗贞观九则 高宗显庆一则 中宗嗣圣二则 神龙一则 景龙三则 睿宗景云一则 元宗先天一则 开元十七则 天宝八则 肃宗至德一则 乾元一则 上元一则 代宗宝应一则 永..

  • 第一百八十三卷

    第一百八十三卷目录 草木异部汇考一礼记〈月令〉春秋纬〈说题辞 感精符〉礼纬〈斗威仪〉孝经纬〈援神契〉淮南子〈天文训〉大戴礼〈明堂篇〉汉书〈五行志〉宋书〈符瑞志〉珍珠船〈芝草〉管窥辑要〈草木生异状占 草木..

  • 第一百八十二卷

    第一百八十二卷目录 蝗灾部艺文一谏捕蝗疏唐韩思复淄青蝗旱赈恤编制上韩丞相论灾伤手实书 宋苏轼发蝗虫赴尚书省状朱熹御笔回奏状 前人丙子芒种谢麦禳蝗青词 真德秀诸庙禳蝗祝文前人祭飞蝗文金元好问乌蝗纪异明梁云构..

  • 第一百八十一卷

    第一百八十一卷目录 蝗灾部汇考四金〈太宗天会一则 熙宗皇统二则 海陵正隆二则 世宗大定五则 章宗明昌一则 泰和二则 宣宗贞祐二则 兴定二则 哀宗正大一则〉元〈世祖中统二则 至元二十则 成宗元贞二则 大德十一则 武..

  • 第一百八十卷

    第一百八十卷目录 蝗灾部汇考三宋〈文帝元嘉一则〉梁〈武帝大同一则〉北魏〈高宗兴安一则 兴光一则 太安一则 和平一则 高祖太和七则 世宗景明二则 正始二则 永平一则 延昌一则 肃宗熙平一则〉北齐〈文宣帝天保二则〉..

  • 第一百七十九卷

    第一百七十九卷目录 蝗灾部汇考一诗经〈小雅大田章〉礼记〈月令〉山海经〈东山经〉汉书〈五行志〉后汉书〈五行志注〉魏书〈灵徵志〉管窥辑要〈虫占〉 蝗灾部汇考二周〈桓王三则 庄王一则 襄王二则 定王三则 灵王一则..

  • 第一百七十八卷

    第一百七十八卷目录 虫豸异部汇考一礼记〈月令〉淮南子〈天文训〉后汉书〈五行志〉管窥辑要〈蛇占 异蛇占 杂虫占 军中虫蚁占〉田家五行〈论祥瑞 杂虫占〉 虫豸异部汇考二周〈惠王二则 庄王一则 匡王一则〉汉〈武帝元..

  • 第一百七十七卷

    第一百七十七卷目录 鳞介异部艺文一青龙赋魏缪袭龙瑞赋 刘劭为始兴王上毛龟表 梁刘潜上毛龟启 陈江总贺常州龙见表唐许敬宗为杭州刺史崔元将献绿毛龟表 李峤皇太子贺白龙见表崔融为扬州李长史作千秋节进毛龟 萧颖士漳..

  • 第一百七十六卷

    第一百七十六卷目录 鳞介异部汇考一礼记〈月令〉孝经纬〈援神契〉山海经〈西山经〉汉书〈五行志〉淮南子〈天文训〉后汉书〈五行志〉宋书〈符瑞志〉魏书〈灵徵志〉管窥辑要〈龙占 龟鱼占 异鱼占 军中鳞变异占〉 鳞介..

  • 第一百七十五卷

    第一百七十五卷目录 鼠异部汇考一京房易飞候〈鼠异〉魏书〈灵徵志〉管窥辑要〈蛇占〉田家五行〈论祥瑞〉田家杂占〈鼠〉 鼠异部汇考二周〈简王一则 敬王二则〉汉〈昭帝元凤一则 成帝建始一则〉晋〈武帝泰康一则 惠帝..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蜂鸟影院2048影视资源论坛熊猫影视河马影视星辰影视萝卜影院八哥电影网人人看电影无忧影视网橙子影视网叮当影视网天天影视网青青影视网电影天堂开心追剧网西瓜影院麻花影视网70影视网年钻网茶小舍电影藏影堂新神州影域煮酒观影体积影视爱看影院星光电影至尊影院极影公社超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