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坤舆典 / 陈梦雷

坤舆典第九十四卷

舆图部汇考五十二

宋五

按《宋史地理志》:

广南东路,府一:肇庆。州十四:广,韶,循,潮,连,梅,南雄,英,贺,封,新,康,南恩,惠。县四十三。南渡后,府三:肇庆,德庆,英德。州十一:广,韶,循,潮,连,封,新,南恩,梅,雄,惠。绍兴三十二年,户五十一万三千七百一十一,口七十八万四千七百七十四。

广州,中,都督府,南海郡,清海军节度。开宝五年,废咸宁、番禺、蒙化、游水四县。大观元年,升为帅府。旧领广南东路兵马钤辖,兼本路经略、安抚使。元丰户一十四万三千二百六十一。贡胡椒、石发、糖霜、檀香、肉豆蔻、丁香母子、零陵香、补骨脂、舶上茴香、没药、没石子。元丰贡沉香、甲香、詹糖香、石斛、龟壳、水马、鼊皮、藤箪。县八:

南海,望。隋县。后改常康,开宝五年复。

番禺,上。开宝中,废入南海。皇祐三年复置。有银炉铁场。

增城,中。

清远,中。有大富铅场、静定铁场、钱纠银场。

怀集,中。有大利银场。

东筦,中下。开宝五年,废入增城。六年复置。有桂角等二银场,静康等三盐场,海南、黄田等三盐栅。新会,下。有千岁锡场、海晏等六盐场。

信安,下。本义宁县,开宝五年,废入新会。六年,复置。太平兴国初,改信安。熙宁五年,省为镇,入新州新兴县。元祐元年复为县。绍圣元年,复省为镇,后复为县,还隶广州。

南渡后,无信安,增县一:

香山,绍兴三十二年,以东筦香山镇为县。

韶州,中,始兴郡,军事。元丰户五万七千四百三十八。贡绢、钟乳。县六:

曲江,望。有永通钱监、灵源等三银场,中子铜场。翁源,望。有大湖银场,大富铅场。

乐昌,中。有黄坑等二银场、太平铅场。

仁化,中。开宝五年,废入乐昌。咸平三年,复置。有大众、多田二铁场、多宝铅场。

建福,宣和三年,以岑水场析曲江、翁源地置县。乳源。乾道二年,析曲江之乐昌依化乡,于州头津置。

监一:永通。

循州,下,海丰郡,军事。元丰户四万七千一百九十二。贡绢、藤盘。县三:

龙川,望。有大有铅场。宣和三年,改龙川曰雷江。绍兴元年复旧。

兴宁,望。晋县。天禧三年,移治长乐。有夜明银场。长乐。上。熙宁四年,析兴宁县置。有罗翊等四锡场。

潮州,下,潮阳郡,军事。元丰户七万四千六百八十二。贡蕉布、甲香、鲛鱼皮。县三:

海阳,望。有海门等三砦、三河口盐场、丰济银场、横衡等二锡场。

潮阳,中下。本海阳县地。绍兴二年,废入海阳。八年复。

揭阳,宣和三年,割海阳三乡置揭阳县。绍兴二年,废入海阳。八年复,仍移治吉帛村。是谓三阳。

连州,下,连山郡,军事。元丰户三万六千九百四十三。贡苧布、官桂。元丰贡钟乳。县三:

桂阳,望。有同官银场。

阳山,中。有铜坑锡场。

连山,中。绍兴六年废为镇。十八年复。

梅州,下,军事。本潮州程乡县。南汉置恭州,开宝四年改,熙宁六年废,元丰五年复。宣和二年,赐郡名义安。绍兴六年,废州为程乡县,仍带程江军事。十四年。复为州。元丰户一万二千三百七十。贡银、布。县一:

程乡,中。有乐口锡场、石坑铅场、龙坑铁场。

南雄州,下,本雄州,军事。开宝四年,加南字。宣和二年,赐郡名保昌。元丰户二万三百九十九。贡绢。县二:

保昌,望。

始兴,中。旧隶韶州,开宝四年来隶。

英德府,下,本英州,军事。宣和二年,赐郡名曰贡阳。庆元元年,以宁宗潜邸,升府。元丰户三千一十九。贡纻布。县二:

贡阳,望。有钟峒银场、礼平铜场。

浛光,上。开宝四年,自广州隶连州。六年,自连州来隶。有贤德等三银场。

贺州,下,临贺郡,军事。开宝四年,废荡山、封阳、冯乘三县。本属东路,大观二年五月,割属西路。户四万二百五。贡银。县三:

临贺,紧。有太平银场。

富川,上。

桂岭,中。

南渡后,属广西路。

封州,望,临封郡,军事。本下郡,大观元年,升为望郡。绍兴七年,省州,以二县隶德庆府。十年,复旧。元丰户二千七百七十九。贡银。县二:

封川,下。

开建,下。开宝五年,废入封川。六年,复置。

肇庆府,望,高要郡,肇庆军节度。本端州,军事。元符三年,升兴庆军节度。大观元年,升下为望。重和元年,赐肇庆府名,仍改军额。元丰户二万五千一百三。贡银、石砚。县二:

高要,中。有沙利银场、浮芦铁场。

四会,中。旧隶广州,熙宁六年来属。有金场、银场。

新州,下,新兴郡,军事。开宝五年,废平兴县。元丰户一万三千六百四十一。贡银。县一:

新兴,中。咸平六年,移治州城西。

德庆府,望,本康州,晋康郡,军事。开宝五年,废州及悦城、晋康、都城并入端溪,以隶端州,寻复为州。大观四年,升为望郡。绍兴元年,以高宗潜邸,升为府。十四年,置永庆军节度。元丰户八千九百七十九。贡银。县二:

端溪,下。有云烈锡场。

泷水,下。旧隶泷州,州废,以县来隶。有罗磨、护峒二银场。

南恩州,下,恩平郡,军事。旧恩州。开宝三年,废恩平、杜陵二县。庆历八年以河北路有恩州,乃加南字。元丰户二万七千二百一十四。贡银。县二:

阳江,中。有海口、海陵、博腊、遂训等四砦,有铅场。阳春。下。熙宁六年废春州,并铜陵县入阳春来隶。有榄径铁场。

惠州,下,军事。宣和二年,赐郡名博罗。元丰户六万一千一百二十一。贡甲香、藤箱。县四:

归善,中。有阜民钱监,酉平、流坑二银场,永吉、信上、永安三锡场,三丰铁场,淡水盐场。

海丰,下。有云溪、杨安、劳谢三锡场,古龙、石桥二盐场。

河源,紧。有立溪、和溪、永安三锡场。

博罗,中。有铁场。

广南西路,大观元年,割融、柳、宜及平、允、从、庭、孚、观九州为黔南路,融州为帅府,宜州为望郡。三年,以黔南路并入广西,以广西黔南路为名。四年,依旧称广南西路。州二十五:桂,容,邕,融,象,昭,梧,藤,龚,浔,柳,贵,宜,宾,横,化,高,雷,钦,白,郁林,廉,琼,平,观。军三:昌化,万安,朱崖。县六十五。南渡后,府二:静江,庆远。州二十:容,邕,象,融,昭,梧,藤,浔,贵,柳,宾,横,化,高,雷,钦,廉,贺,琼,郁林。军三:南宁,万安,吉阳。绍兴二十二年,户四十八万八千六百五十五,口一百三十四万一千五百七十二。

静江府,本桂州,始安郡,静江军节度。大颧元年,为大都督府,又升为帅府。旧领广南西路兵马钤辖,兼本路经略、安抚使。绍兴三年,以高宗潜邸,升府。宝祐六年,改广西制置大使,后四年废,复为广西路经略、安抚使。元丰户四万六千三百四十三。贡银、桂心。县十一:

临桂,紧。嘉祐六年,废慕化县入焉。

兴安,望。唐全义县。晋置溥州。乾德元年,州废。太平兴国初,改今名。

灵川,望。

荔浦,望。

永福,下。

修仁,中。熙宁四年,废修仁县为镇入荔浦。元丰元年复。

义宁,中下。本义宁镇,马氏奏置。开宝五年,废入广州新会。六年复置。

理定,下。

古,下。

永宁,中。唐丰水县。熙宁四年,废为镇入荔浦。元祐元年复。

南渡后,无永宁县。

容州,下,都督府,普宁郡,宁远军节度。开宝五年,废欣道、渭龙、陵城三县。元丰户一万三千七百七十六。贡银、朱砂。县三:

普宁,上。开宝五年,废绣州,以常林、阿林、罗绣三县并入焉。

陆川,中。开宝五年,废顺州,省龙豪、温水、龙水、南河四县入焉。九年,移治公平,淳化五年,又徙治于旧温水县。

北流,中。开宝五年废高禺州,以峨石、扶莱、罗辨、陵城四县地入焉。

邕州,下,都督府,永宁郡,建武军节度。开宝五年,废朗宁、封陵、思龙三县。大观元年,升为望郡。绍兴三年,置司市马于横山砦,以本路经略、安抚总州事,同提点买马,专任武臣;隆兴后文武通差。宝祐元年,兼邕、宜、钦、融镇抚使。元丰户五千二百八十八。贡银。县二:

宣化,下。景祐二年,废如化县入焉。

武缘,下。景祐二年,废乐昌县入焉。

砦一:

太平,旧领永平、太平、古万、横山四砦,元丰九域志止存太平一砦。

金场一:

镇乃,熙宁六年置。

羁縻州四十四、县五、洞十一:忠州、冻州、江州、万丞州、思陵州、左州、思诚州、谭州、渡州、龙州、七源州、思明州、西平州、上思州、禄州、石西州、思浪州、思同州、安平州、员州、广源州、勤州、南源州、西农州、万崖州、覆利州、温弄州及武黎县、罗阳、陀陵县、永康县,武盈洞、古甑洞、凭祥洞、樽洞、卓洞、龙英洞、龙耸洞、徊洞、武德洞、古佛洞、八洞:并属左江道。思恩州、鹣州、思城州、勘州、归乐州、武峨州、伦州、万德州、蕃州、昆明州、婪凤州、侯唐州、归恩州、田州、功饶州、归城州、武笼州及龙川县:并属右江道。初,安平州曰波州,皇祐元年改。元祐三年,又改怀化洞为州。

融州,融水郡,清远军节度。本军事州,大观二年,升为帅府。三年,罢帅府,赐军额,又升为下都督府。崇宁元年,置武阳砦、罗城堡。二年,置乐善砦,废罗城堡。四年,即融水县王口砦置平州。政和元年,废平州,仍为王口砦,与融江、文村、浔江、临溪四堡砦来隶,寻复故。绍兴四年,复废平州为王口砦,观州为高峰砦。元丰户五千六百五十八。贡金、桂心。县一:

融水,中。开宝五年,置罗城县。熙宁七年,废武功、罗城二县为镇来属。

砦一:融江。

南渡后,增县一:

怀远,下。绍兴四年州废,复为砦来隶;十四年,复为县。有临溪、文村、浔江三堡,高峰砦。

羁縻州一:乐善州。

象州,下,象郡,景德四年,升防禦。景定三年,徙治来宾县之蓬莱。元丰户八千七百一十七。贡金、藤器、槵子。县四:

阳寿,中下。

来宾,中下。旧隶严州,州废来属。开宝七年,又以废严州之归化入焉。

武化,下。熙宁七年,废武化县入来宾。元祐元年复。

武仙,下。

南渡后,无武化县。

昭州,下,平乐郡,军事。开宝五年,废永平县。元丰户一万五千八百八十。贡银。县四:

平乐,中。大中祥符元年,移治州城东。

立山,中。熙宁五年废蒙州,以连区、蒙山二县入焉。

龙平,中。开宝五年废富州,以县来隶,又以思勤、马江入焉。熙宁八年,又隶梧州。元丰八年复来隶。宣和中改昭平。淳熙六年复今名。

恭城,下。太平兴国元年,徙治于北乡龙渚市。景定五年复旧。

梧州,下,苍梧郡,军事。元丰户五千七百二十。贡银、白石英。县一:

苍梧,下。熙宁四年,省戎城县为镇,入苍梧。

藤州,下,感义郡,军事。开宝三年,废宁风、感义、义昌三县。元丰户六千四百二十二。贡银。县二:

镡津,中。

岑溪,下。熙宁四年,废南仪州为县,隶州。

龚州,下,临江郡,军事。开宝五年,废阳川、武陵、随建、大同四县。政和元年,州废,隶浔州,三年,复。绍兴六年,复废,仍隶浔州。元丰户八千三十九。贡银。县一:

平南,中。开宝五年,以思明州之武郎来属。嘉祐二年,废武郎县入焉。

浔州,下,浔江郡,军事。开宝五年,废皇化县,俄又废州,以桂平隶贵州。六年,复置。元丰户六千一百四十一。贡银。县一:

桂平,下。

柳州,下,龙城郡,军事。咸淳元年,徙治柳城县之龙江。元丰户八千七百三十。贡银。县三:

马平,中。

洛容,中。嘉祐四年,废象县入洛容。

柳城,中。梁龙城县。景德三年改。

贵州,下,怀泽郡,军事。元丰户七千四百六十。贡银。县一:

郁林,中下。隋郁平县。开宝四年改。

庆远府,下,本宜州,龙水郡,庆远军节度。旧军事州。景祐三年,废崖山县。宣和元年,赐军额。河池县,不详何年并省。咸淳元年,以度宗潜邸,升庆远府。元丰户一万五千八百二十三。贡生豆蔻、草豆蔻。元丰贡银。县四:

龙水,上。淳化五年,以柳州洛曹来隶;嘉祐七年,废入龙水。熙宁八年二月,废羁縻怀远军古阳县为怀远砦迷昆县为镇,并思立砦并入焉。有怀远、思立二砦。后改宜山。

天河,下。大观元年六月,以天河县并德谨砦、堰江堡隶融州。靖康元年九月,复来隶。有德谨一砦。忻城,中下。庆历三年,以羁縻之忻、归恩、䊸等州地置县。

思恩,下。熙宁八年,自环州来隶,徙治带溪砦,省镇宁州礼丹县入焉。元丰六年,复徙旧治。有普义、带溪、镇宁三砦。

南渡后,增县一:

河池,下。有银场。

羁縻州十,军一,监二。

温泉州、环州、镇宁州,领县二。蕃州、金城州、文州、兰州,领县三。安化州,领县四。迷昆州、智州,领县五。怀远军,领县一。又有富仁、富安二监。旧领思顺、归化二州,庆历四年,并入柳州马平县。

宾州,下,安城郡,军事。开宝五年,废州、琅琊石城二县,以领方隶邕州。六年,以领方复置州。元丰户七千六百二十。贡银、藤器。县三:

领方,下。

迁江,中。本邕州羁縻州,天禧四年置。

上林,中下。开宝五年,自邕州来属,废澄州止戈、贺水、无虞入焉。

横州,下,宁浦郡,军事。开宝五年,废乐山、从化二县,又以废蛮州永定来属。元丰户三千四百五十一。贡银。县二:

宁浦,下。

永定,下。开宝六年,废蛮州武灵、罗竹二县入焉。熙宁四年,省入灵浦。元祐三年复置,后更名永淳。

化州,下,陵水郡,军事。本辩州,太平兴国五年改。开宝中,废陵罗县。元丰户九千三百七十三。贡银、高良姜。县二:

石龙,下。

吴川,下。本属罗州,州废,开宝五年来隶。

南渡后,增县一:

石城,乾道三年,析吴川西乡置,因石城冈为名。

高州,下,高凉郡,军事。开宝五年,废良德县。景德元年,并入窦州,移治茂名。三年,复置,以二县还隶。元丰户一万一千七百六十六。贡银。县三:

电白,下。

信宜,中下。唐信仪县。太平兴国初改信宜。熙宁四年废窦州,以信仪县来隶。有银场。

茂名,下。开宝五年,自潘州来隶。

雷州,下,海康郡,军事,开宝五年,废徐闻、遂溪二县。元丰户一万三千七百八十四。贡良姜。元丰贡斑竹。县一:

海康,下。有冠头砦。

南渡后,复二县:

遂溪,绍兴十九年复置。

徐闻,乾道七年复置。

钦州,下,宁越郡,军事。开宝五年,废遵化、钦江、内亭三县。天圣元年,徙州治南宾砦。元丰户一万五百五十二。贡高良姜、翡翠毛。县二:

灵山,望。有咄步砦。

安远,下。唐保京县。宋初改安京,景德中,改今名。有如洪、如昔二砦。

白州,下,南昌郡,军事。开宝五年,废南昌、建宁、周罗三县。政和元年废州,以其地隶郁林,三年复。南渡后,复废入郁林。元丰户四千五百八十九。贡银、缩砂。县一:

博白,中。南渡后,隶郁林州。

郁林州,下,郁林郡,军事州。开宝中,废郁平、兴德二县。州初治兴业,至道二年,徙今治。政和元年,废白州,博白来隶。三年,复置白州,以博白还旧隶。南渡后,废白州,以博白来隶。元丰户三千五百六十四。贡缩砂。元丰贡银。县二:

南流,中下。旧隶牢州,州废来隶,又以废牢州之定川、宕川,党川客山、怀义、抚康、善牢入焉。

兴业,下。以废郁平、兴德入焉。

廉州,下,合浦郡,军事。开宝五年,废封山、蔡龙、大廉三县,移州治于长沙场,置石康县。太平兴国八年,改太平军,移治海门镇。咸平元年复。元丰户七千五百。贡银。县二:

合浦,上。有二砦。

石康,下。本常乐州,宋并为县。

琼州,下,琼山郡,靖海军节度。本军州事。大观元年,以黎母山夷峒建镇州,赐军额为靖海。政和元年,镇州废,以其地及军额来归。元丰户八千九百六十三。贡银、槟榔。县五:

琼山,中。熙宁四年,省舍城入焉。有感恩、英田场二栅。

澄迈,下。开宝五年废崖州,与舍城、文昌并来隶。文昌,下。

临高,下。绍兴初,移于莫村。

乐会,下。唐置,环以黎洞,寄治南管。大观三年,割隶万安军,后复来属。

南宁军,旧昌化军,同下州。本儋州,熙宁六年,废州为军。绍兴六年,废昌化、万安、吉阳三军为县,隶琼州。十三年,为军使,十四年复为军,以属县还隶本军。后改今名。元丰户八百五十三。贡高良姜。元丰贡银。县三:

宜伦,下。隋义伦县。太平兴国初改。

昌化,下。熙宁六年省,元丰三年复。有昌化砦。感恩。下。熙宁六年省,元丰四年复。

万安军,同下州。旧万安州,万安郡。熙宁七年,废为军。绍兴六年,废军为万宁县,以军使兼知县事,隶琼州。十三年,复为军。元丰户二百七十。贡银。县二:

万宁,下。后复名万安。

陵水,下。熙宁七年为镇,元丰三年复。绍兴六年隶琼州。十三年,复来隶。

吉阳军,同下州。本朱崖军,即崖州。熙宁六年,废为军。绍兴六年,废军为宁远县。十三年复。后改名吉阳军。元丰户二百五十一。贡高良姜。镇二:

临川

藤桥,熙宁六年,省宁远、吉阳二县为临川、藤桥二镇。宁远即临川。

南渡后,县二:

宁远,下。绍兴六年复县,隶琼州。十三年,复来属。吉阳。下。熙宁六年,废为藤桥镇,隶琼州。绍兴六年复。

平州,崇宁四年三月,王江古州蛮户纳土,于王口砦建军,以怀远为名,割融州融江、文村、浔江、临溪四堡砦并隶军。寻改怀远军为平州,仍置倚郭怀远县。又置百万砦及万安砦,又于安口隘置允州及安口县,又于中古州置格州及乐古县。五年,改格州为从州。政和元年,废平州,依旧为王口砦;并融江、文村、浔江、临溪四堡砦并依旧隶融州,废怀远县。又废从州为乐古砦,并通靖、镇安、百万砦并拨隶允州。又废允州,权留平州,又权置百万砦。宣和二年,赐平州郡名曰怀远。

绍兴四年,废平州仍为王口砦,隶融州。十四年,复以王口砦为怀远县。

从州,废置具平州。

允州,废置同上。

庭州,大观元年,以宜州河池县置庭州,倚郭县曰怀德。又于南丹州中平县置砦曰靖南,寻拨隶庭州。大观二年,置安远砦。大观四年,废庭州,移靖南砦于废孚州。宣和五年,移安远砦于平安山置。

孚州,大观元年,以地州建隆县置孚州,倚郭县曰归仁。四年,废孚州及归仁县为靖南砦。先于南丹州中平县置靖南砦,今移置此。政和七年,复置孚州及绥仁县,仍移靖南砦归旧处。宣和三年,复废孚州及归仁县,置靖南砦。大观四年,隶观州。

绍兴四年,废靖南砦。

溪州,大观元年,以宜州思恩县带溪砦置溪州。四年,废。

镇州,大观元年,置镇州于黎母山心,倚郭县以镇宁为名,升镇州为都督府,赐静海军额。政和元年,废镇州,以静海军额为琼州。

延德军,崇宁五年,初置延德县于朱崖军黄流、白沙、侧浪之间。大观元年,改为军,又置倚郭县曰通远。政和元年,废延德军为感恩县,昌化军通远县为通远镇,隶朱崖军。政和六年,置延德砦,又以通远镇为砦。地州。崇宁五年纳土。大观元年,以地州建隆县置孚州。

文州,崇宁五年纳土。大观元年,置绥南砦。绍兴四年废。

兰州,崇宁五年纳土。

那州,崇宁五年纳土。

观州,大观元年,克南丹州,以南丹州为观州,置倚郭县。大观四年,以南丹州还莫公晟,复于南峰砦置观州。

绍兴四年,废观州为高峰砦,存留木门、马台、平洞、黄泥、中村等堡砦。

隆州、兑州,政和四年,置隆州、兑州并兴隆县、万松县。宣和三年,废隆州及兴隆县为威远砦,兑州及万松县为靖远砦。二州先置思忠、安江、凤怜、金斗、朝天等五砦并废,各隶新砦,仍并隶邕州。

广南东、西路,盖《禹贡》荆、扬二州之域,当牵牛、婺女之分。南滨大海,西控夷洞,北限五岭。有犀象、玳瑁、珠玑、银铜、果布之产。民性轻悍。宋初,以人稀土旷,并省州县。然岁有海舶贸易,商贾交凑,桂林邕、宜接夷獠,置守戍。大率民婚嫁、丧葬、衣服多不合礼。尚淫祀,杀人祭鬼。山林翳密,多瘴毒,凡命官吏,优其秩奉。春、梅诸州,炎疠颇甚,许土人领任。景德中,令秋冬赴治,使职巡行,皆令避盛夏瘴雾之患。人病不呼医服药。儋、崖、万安三州,地狭户少,常以琼州牙校典治。安南数郡,土壤遐僻,但羁縻不绝而已。

燕山府路,府一:燕山。州九、涿,檀,平,易,营,顺,蓟,景,经。县二十。宣和四年,诏山前收复州县,合置监司,以燕山府路为名,山后别名云中府路。

燕山府,唐幽州,范阳郡,卢龙军节度。石晋以赂契丹,契丹建为南京,又改号燕京。金人灭契丹,以燕京及涿、易、檀、顺、景、蓟六州二十四县来归。宣和四年,改燕京为燕山府,又改郡曰广阳,节度曰永清军,领十二县。五年,童贯、蔡攸入燕山。七年,郭药师以燕山叛,金人复取之。

析津,

广平,

都市,赐名广宁。

昌平,

良乡,

潞,

武清,

安次,

永清,

三河,

香河,赐名清化。

漷阴。

涿州,唐置,石晋以赂契丹。宣和四年,金将郭药师以州降,赐郡名曰涿水,升威行军节度。县四:

范阳,

归义,

同安,

新城,赐名威城。

檀州,隋置,石晋以赂契丹。宣和四年,金人以州来归,赐郡名曰横山,升镇远军节度。七年,金人复破之。县二:

密云,

行唐,赐名威塞。

平州,隋置,后唐时为契丹所陷,改辽兴府,以营、滦二州隶之。宣和四年,赐郡名渔阳,升抚宁军节度。五年,辽将张觉据州来降,寻为金所破。县三:

卢龙,赐名卢城。

石城,赐名临关。

马城,赐名安城。

易州,唐置,雍熙四年,陷于契丹。宣和四年,金人以州来归。赐郡名曰遂武,防禦。县三:

易水,

涞水,

容城,

营州,隋置,后唐时为契丹所陷。宣和四年,赐郡名曰平卢,防禦。县一:

都城,赐名镇山。

顺州,唐置,石晋以赂契丹。宣和四年,金人以州来归,赐郡名曰顺兴,团练。县一:

怀柔。

蓟州。唐置,石晋以赂契丹。宣和四年,金人以州来归,赐郡名曰广川,团练。七年,金人破之。县三:

渔阳,赐名平卢。

三河,玉田。

景州。契丹置。宣和四年,金人以州来归,赐郡名曰滦川,军事。县一:

遵化。

经州。本蓟州玉田县。宣和六年,建为州。七年,陷于金。云中府路。

云中府,唐云州,大同军节度。石晋以赂契丹,契丹号为西京。宣和三年,始得云中府、武、应、朔、蔚、奉、圣、归、化、儒、妫等州,所谓山后九州也。

武州。唐置,石晋以赂契丹。宣和五年,金人以州来归。六年,筑固疆堡。寻复为金人所取。

应州。故属大同军节度,后唐置彰***,石晋以赂契丹。宣和五年,契丹将苏京以州来降。金人寻逐京,复取之。

朔州。唐置,后唐为振武军,石晋以赂契丹。宣和五年,守将韩正以州来降。金人寻逐正,复取之。

蔚州。唐置,石晋以赂契丹。宣和五年,守将陈翊以州来降。六年,翊为金人所杀,复取之。

奉圣州。唐新州,后唐置威塞军节度,石晋以赂契丹。在云中府之东,契丹改为奉圣州。

归化州。旧毅州,后唐改为武州,石晋以赂契丹,契丹改为归化州。

儒州。唐置,石晋以赂契丹。

妫州。唐置,石晋以赂契丹,契丹改为可汗州。

陈梦雷编,雍正时改由蒋廷锡修撰。《方舆汇编》是《古今图书集成》有关地理内容的资料汇编,分为4典。其中,《坤舆典》分为土、泥、石、砂、 汞、矾、黄、灰尘、水、冰、泉、温泉、井、舆图、建都、留都、关隘、市肆、陵寝、冢墓等20部,共140卷。

猜你喜欢

  • 坤舆典第一百二十七卷

    市肆部汇考二《南宋市肆纪》《诸市》药市 炭桥 花市 官巷口珠子市 融和坊南官巷。米市 北关门外黑桥头。肉市 大瓦修义坊。菜市 新门外东青门霸子头。鲜鱼行 候潮门外。鱼行 北关门外。南猪行 候潮门外。北猪行 打猪..

  • 坤舆典第一百二十六卷

    市肆部汇考一《易经》《系辞下传》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盖取诸噬嗑。〈《本义》〉日中为市,上明而下动。又借噬为市,嗑为合也。《礼记》《王制》命市纳贾,以观民之所好恶,志淫..

  • 坤舆典第一百二十五卷

    关隘部艺文一《函谷关赋》汉李尤惟皇汉之休烈兮,包八极以据中。混无外之荡荡兮,惟唐典之极崇。万国喜而洞洽兮,何天衢以流通。襟要约之险固兮,制关键以擒并。其南则有苍梧、荔浦、离水、谢沐、涯浦、零中,以穷海..

  • 坤舆典第一百二十四卷

    关隘部汇考二《江南通志》江宁府龙江关 在龙江宣课司旁。大胜关 在府南二十里。石灰山关江淮关浦子口关 江浦。淮安府南锁关 安东关柳淮关 淮北关泾河关 以上俱山阳县。刘马蒋关 宿迁县。安庆府集贤关 在府城北十五里..

  • 坤舆典第一百二十三卷

    关隘部汇考一《易经》《系辞下传》重门击柝,以待暴客,盖取诸豫。〈《本义》〉豫备之意。〈《大全》〉杨氏曰:川途既通,则暴客至。故取诸豫重门以禦之,击柝以警之,则暴客无自而至。二阴在前,重门之象也。一阳在..

  • 坤舆典第一百二十二卷

    留都部艺文一《南都赋》汉张衡于显乐都,既丽且康。陪京之南,居汉之阳。割周楚之丰壤,跨荆豫而为疆。体爽垲以闲敞,纷郁郁其难详。尔其地势,则武阙关其西,桐柏揭其东。流沧浪而为隍,廓方城而为墉。汤谷涌其后,..

  • 坤舆典第一百二十一卷

    留都部汇考周成王七年,置东都。按《书经序》:成王在丰,欲宅洛邑,使召公先相宅,作召诰。〈解〉武王既克殷迁九鼎于洛之郏鄏。《史记周本纪》载:武王之言曰:我南望三涂,北望岳鄙,顾詹有河,粤詹雒、伊,毋远天..

  • 坤舆典第一百二十卷

    建都部杂录《诗经商颂殷武篇》:天命多辟,设都于禹之绩。《礼记月令》:仲秋之月,可以筑城郭,建都邑。《公羊传》:京师者,天子之居也;师者,众也;京者,大也。天子之居,必以众大之辞言之。《汉书张敞传》:京..

  • 坤舆典第一百十九卷

    建都部纪事《史记秦本纪》:周东徙雒邑,襄公以兵送平王。王封襄公为诸侯,赐之岐以西之地。曰:戎无道,侵夺我岐、丰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与誓,封爵之。襄公于是始国。《左传昭公三十二年》:秋,八月,王..

  • 坤舆典第一百十八卷

    建都部艺文五〈诗〉《小雅鱼藻三章》此天子燕诸侯,而诸侯美天子之诗也。鱼在在藻,有颁其首,王在在镐,岂乐饮酒。〈兴也〉鱼在在藻,有莘其尾,王在在镐,饮酒乐岂。〈兴也〉鱼在在藻,依于其蒲,王在在镐,有那其..

  • 坤舆典第一百十七卷

    建都部艺文四《东西周辩》元吴澄东西周有二。一以前后建都之殊。其名一,以二公封邑之殊而名。昔武王西都镐京,而东定鼎于郏鄏。周公相成王,宅洛邑,营涧水东。瀍水西以朝诸侯。谓之王城,又谓之东都。实郏鄏,于今..

  • 坤舆典第一百十六卷

    建都部艺文三《命张中庸为开封府判官制》宋仁宗京师众大之居,其俗具五方,而诸侯所视法也。号称难治。盖自古记之,为之尹者,专用击断,则网密俗敝;崇之以宽,则威信不立。故当择精明疏通之人,以参其职。兵部员外..

  • 坤舆典第一百十五卷

    建都部艺文二《三都赋》〈有序〉晋左思盖诗有六义焉,其二曰赋。扬雄曰:诗人之赋丽以则。班固曰:赋者,古诗之流也。先王采焉,以观土风。见绿竹猗猗,则知卫地淇澳之产;见在其版屋,则知秦野西戎之宅。故能居然而..

  • 坤舆典第一百十四卷

    建都部艺文一《两都赋》〈有序〉汉班固或曰:赋者,古诗之流也。昔成康没而颂声寝,王泽竭而诗不作。大汉初定,日不暇给。至于武宣之世,乃崇礼官,考文章,内设金马石渠之署,外兴乐府协律之事,以兴废继绝,润色鸿..

  • 坤舆典第一百十三卷

    建都部总论二《古今冶平略》《古今都会》若乃敦庞于天地之始,昭晰于羲农之世,用长黎元,未争疆场,而南翚表贶,东风入律,光乎上德,奚远弗臻。然则星象丽天,山河纪地,仰观俯察,万物攸归。是以庖羲氏生于成纪,..

  • 坤舆典第一百十二卷

    建都部总论一《管子》《乘马篇》凡立国都,非于太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度地篇》昔者桓公问管仲曰:寡人请问度地形..

  • 坤舆典第一百十一卷

    建都部汇考三北魏太祖都平城。按《魏书太祖本纪》:天兴元年秋七月,迁都平城,始营宫室,建宗庙,立社稷。八月,诏有司正封畿,制郊甸,端径术,标道里。按《地理通释》:拓拔氏世居北荒力微,迁定襄之盛乐。〈注:..

  • 坤舆典第一百十卷

    建都部汇考二周武王都镐。按《诗经大雅文王有声篇》:文王有声,遹骏有声,遹求厥宁,遹观厥成,文王烝哉。〈《朱注》:〉此诗言文王迁丰,武王迁镐之事。文王受命,有此武功,既伐于崇,作邑于丰,文王烝哉。〈《朱..

  • 坤舆典第一百九卷

    建都部汇考一上古大皞庖牺氏,都于陈。按《史记补三皇本纪》:大皞庖牺氏,风姓。代燧人氏继天而王,都于陈。按《帝王世纪》:宓羲为天子,都陈。在禹贡豫州之域,西望外方,东及明诸。于周,陈胡公所封。故《春秋传..

  • 坤舆典第一百八卷

    舆图部纪事《通鉴外纪》:人皇氏,依山川、土地之势,度为九州,谓之九囿。各居其一,而为之长。人皇氏居中州,以制八辅。《淮南子地形训》:禹使大章步自东极,至于西极,二亿三万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又使竖亥步自..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