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今图书集成历象汇编庶徵典 / 陈梦雷

第九十三卷

第九十三卷目录

 旱灾部汇考九

皇清〈康熙十一则〉

 旱灾部总论

春秋谷梁传〈定公元年〉

王充论衡〈明雩篇〉

庶徵典第九十三卷

旱灾部汇考九

皇清

康熙九年三月二十二日

上谕吏部等衙门,时已入夏,雨泽愆期,皆由部院大

小臣工,因循旧习,不能精白乃心,公廉尽职,以致政务失当,有干

天和。尔等堂上官,宜力图修省,靖共职业,严督所属司

官,凡事应秉公勤励,革除积弊,勿瞻徇情面。仍稽察胥吏、作奸事。有应结者,速行完结,勿得借端多驳,图遂己私。其问刑等衙门一切狱讼,务期平允得情,速审速结,勿得株累无辜,久淹羁禁。尔等大小各官,须实心修省,勿得视为具文,仍前怠玩,有负朕委任责成之意。著吏部通行,申饬特谕。

上谕礼部:自闰二月以来,天气亢旸,雨泽稀少,农务

方殷,殊切朕怀。著尔部堂上官,同顺天府官员,竭诚祈祷。其应断屠宰,照例行,特谕。

康熙十年

四月初七日

上谕礼部:今已入夏,亢旸不雨,农事堪忧。朕念切民

生,躬自刻责,特颁严旨:戒饬各官,修省过愆,祈求雨泽,乃精诚未达,霖雨尚稽。朕心昼夜焦劳,不遑启处。兹朕虔诚斋戒,躬诣

天坛祭告,恳祈甘霖速降,以拯生民。尔部作速择吉,其

祭告仪物,即行备办。特谕。

康熙十二年

三月十一日

上谕礼部:民资粒食以生。今当播种之时,亢旸不雨,

农事堪忧,皆由朕躬凉德,政治有所未协,未能仰格

天心。用是夙夜靡宁,实图修省,以感召休和,为民请命。

尔部即虔诚祈祷雨泽,以副朕勤恤民隐至意。特谕。

康熙十七年

六月十三日

上谕礼部:朕惟天人感召,理有固然,人事失于下,则

天变应于上,捷如影响,岂曰罔稽。今时值盛夏,天气亢旸,雨泽维艰,炎暑特甚。禾苗枯槁,农事堪忧。朕用是夙夜靡宁,力图修省,躬亲斋戒,虔祷甘霖,务期精诚上达,感格

天心。尔部即察例择期,具仪来奏。特谕。

康熙十八年

三月二十六日

上谕礼部:时已入夏,天气亢旸,农务方兴,雨泽未降,

恐麦禾不能及时长养,朕心深为惓切。著尔部堂上官一员,同顺天府官员竭诚祈祷,特谕。康熙十九年。

四月十一日

上谕礼部:农务为国家之本,粒食乃兆姓所资。必雨

旸时若,而后秋成可期。自去冬以来,雨雪未降。今时已入夏,甘霖尚稽,久旱伤麦,秋种未布,农事深为可虞。且失业之民,饥馑流移,尤堪悯恻。或因政治未协,致干

天和。朕用是夙夜靡宁,循省儆惕。兹当虔诚斋戒,躬诣天坛,亲行祈祷,为民请命。尔部即择吉具仪来奏,特谕。

五月十五日

上谕内阁九卿:詹事科道,朝廷致治,惟在端本澄源。

臣子服官,首宜奉公杜弊。大臣为小臣之表率,京官乃外官之观型。大法则小廉,源清则流洁,此从来不易之理。如大臣果能精白乃心,恪遵法纪,勤修职业,公尔忘私。小臣自有所顾畏,不敢妄行。在外督抚各官,自应慎守功令,洁己爱民。乃大臣等每自谓清正无私,粉饰空言,至其所行,往往营私作弊,有玷官方深负委任之意。科道系耳目之官,凡有弊端,自当据实参奏,且居处甚近。如此情弊,岂无见闻。乃瞻徇情面,缄默不言,即有条奏,多系繁文。言官职掌,殊为未尽,如肯从公纠举,孰敢恣行无忌。朕以为目今之弊莫大于此,近因天气亢旱,朕夙夜焦思,念虑所及,无不举行,感格之道,犹恐未尽。故特召

尔等各面陈所见。因宣谕朕意,令尔等知之。又

上谕大学士勒德洪、明珠、李霨、杜立德:向以亢旸,斋

居虔祷,虽雨泽薄降,四野田畴,尚未沾足。今兹不雨,为时又久,旱魃为灾,朕甚惧焉。意者政事之失,宜者多欤。不然天心仁爱,下民何其宜雨而久不雨也。日者以政理之故勤求言矣,而言者文繁无益,其集九卿詹事科道掌印,不掌印各官,问:今有何事。当行何事。当革悉意以陈,毋有所隐。

康熙二十年

四月二十二日

上谕大学士明珠:朕闻京城左右亢旱,农事堪忧,尔

可传谕礼部,著行祈雨。再传谕内务府总管噶禄,照前祈雨例于西山等处,虔行致祷。朕体甚佳,皇长子亦安。尔近隹否。为此特谕。

康熙二十一年

十二月十四日

上谕礼部:农事为民生之本,必雨雪以时,庶春耕不

误,秋成可期。今岁入冬以来,尚未降雪,愆阳日久,时序失宜,田亩暵乾,恐妨明年东作。应虔行祈祷。尔部即照例作速举行。特谕。

康熙二十八年

四月十三日

上谕内阁:顷者时已初夏,雨泽虽降,而犹未沾足。其

命礼部,照前祈祷之礼,三日禁止杀牲,不理刑名事务,虔恭斋祓,以祈甘雨。特谕。

二十七日

上谕大学士伊桑阿:今岁旱已久,其传谕九卿詹事

科道,朕与卿等静处以俟之耶。应行应革事,有无耶。抑何以祷祀而求之耶。其会同详议以闻。五月初六日

上谕礼部:时已仲夏,雨泽未沾,农事堪忧,已经遣官

于。

太岁、

天神、

地祇诸坛,祈求未应。朕衷夙夜靡宁,今特遣官于天坛、

地坛、

社稷,虔行祷祀。尔部即察例择期来奏,特谕。

六月初四日

上谕礼部:自春徂夏,时雨愆期,朕念切民生,躬自刻

责,祗祓斋居,戒饬臣工,共图修省。曾经遣官遍祷。

天、

地神祇。微雨虽降,未沛祥霖。今三伏届期,农事可虑。朕

心弥切焦劳,不遑宁处。兹仍洁诚斋戒,特遣官于

天坛,虔行祷祀,尚期仰格

苍昊,下拯黔黎。尔部即察例择日来奏。特谕。

十一月初七日

上谕:今岁畿辅之地,亢旱为灾,田亩鲜穫,小民无以

资生。虽已蠲免钱粮,加恩赈给银两,已购买米石,仍虑艰于糊口。迩者亲诣

陵寝,于所经过地方,询问民间疾苦,目睹被灾情形,

非仅米粟匮乏,即薪刍亦复无有,以致饥寒交迫。若不速行多方赈恤,必且流离失所。朕夙夜焦思,不遑宁处。遘此荒年歉岁,应将内府屯庄及诸王以下大臣官员,并饶裕之家庄田所积粮米,酌量捐输。直属绅衿富民有积谷者,亦令其捐助,以充赈济。其分赈银两,仍行给与,俾供柴薪之用,以与饥民,方有裨益。尔部会同九卿詹事科道,详议具奏。

康熙四十四年

四月初四日

上谕扈从大学士马齐、张玉书、陈廷敬:顷山东巡抚

赵世显奏,三月初三日,全省俱得雨,二十州县雨微小,七十州县俱沾足。朕时时以农事为念,曾问京师来人,云:三月十六日、二十四日两日俱大雨,想畿辅地方,已皆沾足矣。

康熙五十年

五月初七日

上谕大学士温达等:此间大学士等,将朕口传旨意,

令在京大学士齐集九卿詹事科道掌印、未掌印官员通行晓谕:伊等有可言之事,在九卿前各亲书奏闻,朕自京偶尔违和,至今扶掖,未能行走,又兼天时亢旱,日夕忧虑,寝食靡宁,古来君臣之义最重,必明良合德,方能上格

天心,感召和气,不在修饰虚名也。今亢旸不雨,君臣宜

时相儆惕,以万民生计为忧。其间念切国家,不乏其人。而玩泄性成者,亦未必全无。凡尔臣工,

理宜体朕孜孜忧民之念,竭诚祷祝,庶可望甘霖早沛耳。

初八日

上谕大学士温达等:现在此处大学士等,将朕手书

谕旨,发往京城,会集满汉大学士、九卿詹事掌印、不掌印科道官,详晰传谕:伊等有应陈奏之事,各自亲书奏摺,即当九卿前,交明具奏。朕自京师抱恙而出,今行步未健,尚需人扶掖。又兼天时亢旱,早夜焦劳,以致不安寝食。自古君臣之义甚重,必上下一德相成,然后能感

上天之心,召致和气,不在徒饰虚文,务空名以从事也。

今当此亢旱之际,我君臣应协同心力,夙夜靡宁,以为万民筹画生计。大抵诸臣内,实心以国家为念者,固自不少。而秉性奸恶,亦不可谓无人。惟尔诸臣仰体朕怀,日存忧惕,为群黎竭诚祈祷,庶几甘霖,可冀倖早获也。特谕。

旱灾部总论

《春秋谷梁传》

《定公元年》

雩月,雩之正也。秋大雩,非正也。冬大雩,非正也。秋大雩,雩之为非正何也。毛泽未尽,人力未竭,未可以雩也。雩月,雩之正也,月之为雩之正何也。其时穷人力尽然后雩,雩之正也。何谓其时穷人力尽。是月不雨,则无及矣;是年不艾,则无食矣,是谓其时穷人力尽也。雩之必待其时穷人力尽何也。雩者,为旱求者也。求者请也,古之人重请。何重乎请。人之所以为人者,让也。请道去让也,则是舍其所以为人也,是以重之。焉请哉。请乎应上公。古之神人有应上公者,通乎阴阳,君亲帅诸大夫道之而以请焉。夫请者,非可诒托而往也,必亲之者也,是以重之。

《王充论衡》《明雩篇》

变复之家,以久雨为湛,久旸为旱。旱应亢阳,湛应沈溺。或难曰:夫一岁之中,十日者一雨,五日者一风。雨颇留,湛之兆也。旸颇久,旱之渐也。湛之时,人君未必沈溺也;旱之时,未必亢阳也。人君为政,前后若一。然而一湛一旱,时气也。范蠡计然曰:太岁在子水,毁;金,穰;木,饥;火,旱。夫如是,水旱饥穰,有岁运也。岁直其运,气当其世,变复之家,指而名之。人君用其言,求过自改。旸久自雨,雨久自旸,变复之家,遂名其功;人君然之,遂信其术。试使人君恬居安处不求己过,天犹自雨,雨犹自旸。旸济雨济之时,人君无事,变复之家,犹名其术。是则阴阳之气,以人为主,不说于天也。夫人不能以行感天,天亦不随行而应人。《春秋》鲁大雩,旱求雨之祭也。旱久不雨,祷祭求福,若人之疾病祭神解祸矣。此变复也。《诗》云:月离于毕,俾滂沲矣。《书》曰:月之从星,则以风雨。然则风雨随月所离从也。房星四表三道,日月之行,出入三道。出北则湛,出南则旱。或言出北则旱,南则湛。案月为天下占,房为九州候。月之南北,非独为鲁也。孔子出,使子路赍雨具。有顷,天果大雨。子路问其故,孔子曰:昨暮月离于毕。后日,月复离毕。孔子出,子路请赍雨具,孔子不听,出果无雨。子路问其故,孔子曰:昔日,月离其阴,故雨。昨暮,月离其阳,故不雨。夫如是,鲁雨自以月离,岂以政哉。如审以政令月,离于毕为雨占,天下共之。鲁雨,天下亦宜皆雨。六国之时,政治不同,人君所行赏罚异时,必以雨为应政令月,离六七毕星,然后足也。鲁缪公之时,岁旱。缪公问县子:天旱不雨,寡人欲暴巫,奚如。县子不听。欲徙市,奚如。对曰:天子崩,巷市七日;诸侯薨,巷市五日。为之徙市,不亦可乎。案县子之言,徙市得雨也。案《诗》、书之文,月离星得雨。日月之行,有常节度,肯为徙市故,离毕之阴乎。夫月毕,天下占。徙鲁之市,安耐移月。月之行天,三十日而周。一月之中,一过毕星,离阳则阳。假令徙市之感,能令月离毕阳,其时徙市而得雨乎。夫如县子言,未可用也。董仲舒求雨,申《春秋》之义,设虚立祀,父不食于枝庶,天不食于下地。诸侯雩礼所祀,未知何神。如天神也,唯王者天乃歆,诸侯及今长吏,天不享也。神不歆享,安耐得神。如云雨者气也,云雨之气,何用歆享。触石而出,肤寸而合,不崇朝而遍雨天下,泰山也。泰山雨天下,小山雨国邑。然则大雩所祭,岂祭山乎。假令审然,而不得也。何以效之。水异川而居,相高分寸,不决不流,不凿不合。诚令人君祷祭水旁,能令高分寸之水流而合乎。夫见在之水,相差无几,人君请之,终不耐行。况雨无形兆,深藏高山,人君雩祭,安耐得之。夫雨水在天地之间也,犹夫涕泣在人形中也。或赍酒食,请于惠人之前,求出其泣,惠人终不为之陨涕。夫泣不可请而出,雨安可求而得。雍门子悲哭,孟尝君为之流涕。苏秦、张仪悲说坑中,鬼谷先生泣下沾襟。或者傥可为雍门之声,出苏、张之说以感天乎。天又耳目高远,音气不通。杞梁之妻,又已悲哭,天不雨而城反崩。夫如是,竟当何以致雨。雩祭之家,何用感天。案月出北道,离毕之阴,希有不雨。由此言之,北道,毕星之所在也。北道星肯为雩祭之故下其雨乎。孔子出,使子路赍雨具之时,鲁未必雩祭也。不祭,沛然自雨;不求,矌然自旸。夫如是,天之旸雨,自有时也。一岁之中,旸雨连属。当其雨也,谁求之者。当其旸也,谁止之者。人君听请,以安民施恩,必非贤也。天至贤矣,时未当雨,伪请求之,故妄下其雨,人君听请之类也。变复之家,不推类验之,空张法术,惑人君。或未当雨,而贤君求之而不得;或适当自雨,恶君求之,遭遇其时。是使贤君受空责,而恶君蒙虚名也。世称圣人纯而贤者驳,纯则行操无非,无非则政治无失。然而世之圣君,莫有如尧、汤。尧遭洪水,汤遭大旱。如谓政治所致,尧、汤恶君也;如非政治,是运气也。运气有时,安可请求。世之论者,犹谓尧、汤水旱。水旱者,时也;其小旱湛,皆政也。假令审然,何用致湛。审以政致之,不修所以失之,而从请求,安耐复之。世审称尧、汤水旱,天之运气,非政所致。夫天之运气,时当自然,虽雩祭请求,终无补益。而世又称汤以五过祷于桑林,时立得雨。夫言运气,则桑林之说绌;称桑林,则运气之论消。世之说称者,竟当何由。救水旱之术,审当何用。夫灾变大抵有二:有政治之灾,有无妄之变。政治之灾,须耐求之,求之虽不耐得,而惠悯恻隐之恩,不得已之意也。慈父之于子,孝子之于亲,知病不祀神,疾痛不和药。又知病之必不可治,治之无益,然终不肯安坐待绝,犹卜筮求祟、召医和药者,恻痛慇勤,冀有验也。既死气绝,不可如何,升屋之危,以衣招复,悲恨思慕,冀其悟也。雩祭者之用心,慈父孝子之用意也。无妄之灾,百民不知,必归于主。为政治者慰民之望,故亦必雩。问:政治之灾,无妄之变,何以别之。曰:德酆政得,灾犹至者,无妄也;德衰政失,变应来者,政治也。夫政治〈一有也治字〉则外雩而内改,以复其亏;无妄则内守旧政,外修雩礼,以慰民心。故夫无妄之气,历世时至,当固自一,不宜改政。何以验之。周公为成王陈《立政》之言曰:时则物有间之。自一话一言,我则末,维成德之彦,以乂我受民。周公立政,可谓得矣。知非常之物,不赈不至,故敕成王自一话一言,政事无非,毋敢变易。然则非常之变,无妄之气间而至也。水气间尧,旱气间汤。周宣以贤,遭遇久旱。建初孟季,北州连旱,牛死民乏,放流就贱。圣主宽明于上,百官共职于下,太平之明时也。政无细非,旱犹有,气间之也。圣主知之,不改政行,转谷赈赡,损丰济耗。斯见之审明,所以救赴之者得宜也。鲁文公间岁大旱,臧文仲曰:修城郭,贬食省用,务啬劝分。文仲知非政,故徒修备,不改政治。变复之家,见变辄归于政,不揆政之无非,见异惧惑,变易操行,以不宜改而变,祇取灾焉。何以言必当雩也。曰:《春秋》大雩,传家在宣、公羊、谷梁无讥之文,当雩明矣。曾晰对孔子言其志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平舞雩,咏而归。孔子曰:吾与点也。鲁设雩祭于沂水之上。暮者,晚也;春谓四月也。春服既成,谓四月之服成也。冠者、童子,雩祭乐人也。浴乎沂,涉沂水也,象龙之从水中出也。风乎舞雩,风,歌也。咏而归,咏歌归祭也,歌咏而祭也。说论之家,以为浴者,浴沂水中也,风乾身也。周之四月,正岁二月也,尚寒,安得浴而风乾身。由此言之,涉水不浴,雩祭审矣。《春秋》《左氏传》曰:启蛰而雩。又曰:龙见而雩。启蛰、龙见。皆二月也。春二月雩,秋八月亦雩。春祈谷雨,秋祈谷实。当今灵星,秋之雩也。春雩废,秋雩在。故灵星之祀,岁雩祭也。孔子曰:吾与点也。善点之言,欲以雩祭调和阴阳,故与之也。使雩失正,点欲为之,孔子宜非,不当与也。樊迟从游,感雩而问,刺鲁不能崇德而徒雩也。夫雩,古而有之。故《礼》曰:雩祭,祭水旱也。故有雩礼,故孔子不讥,而仲舒申之。夫如是,雩祭,祀礼也。雩祭得礼,则大水鼓用牲于社,亦古礼也。得礼无非,当雩一也。礼祭也社,报生万物之功。土地广远,难得遍祭,故立社为位,主心事之。为水旱者,阴阳之气也,满六合难得尽祀,故修坛设位,敬恭祈求,效事社之义,复灾变之道也。推生事死,推人事鬼。阴阳精气,倘如生人能饮食乎。故共馨香,奉进旨嘉,区区惓惓,冀见答享。推祭社言之,当雩二也。岁气调和,灾害不生,尚犹而雩。今有灵星,古昔之礼也。况岁气有变,水旱不时,人君之惧,必痛甚矣。虽有灵星之祀,犹复雩,恐前不备,彤绎之义也。冀复灾变之亏,获丰穰之报,三也。礼之心悃,愊乐之意欢忻。悃愊以玉帛效心,欢忻以钟鼓验意。雩祭请祈,人君精诚也。精诚在内,无以效外。故雩祀尽己惶惧,关纳精心于雩祀之前,玉帛钟鼓之义,四也。臣得罪于君,子获过于父,比自改更,且当谢罪。惶惧于旱,如政治所致,臣子得罪获过之类也。默改政治,潜易操行,不彰于外,天怒不释。故心雩祭,惶惧之义,五也。汉立博士之官,师弟子相诃难,欲极道之深,形是非之理也。不出横难,不得从说;不发苦诘,不闻甘对。导才低仰,欲求裨也;砥石劘厉,欲求铦也。推《春秋》之义,求雩祭之说,实孔子之心,考仲舒之意,孔子既殁,仲舒已死,世之论者,孰当复问。唯若孔子之徒,仲舒之党,为能说之。

历象汇编是中国古籍中有关气象天文内容的汇编。清康熙时广罗古今群籍有关记载,分门别类比排而成。原系陈梦雷所编,雍正时改由蒋廷锡修撰。收入《古今图书集成》。上海中华书局按康有为藏本于1934年缩小影印。陈梦雷,字则震,号有斋,福建候官人。清代学者。曾编有《盛京通志》、《承德县志》、《海城县志》、《闲止书堂集钞》、《松鹤山房诗文集》等。1701年据诚亲王胤祉颁发的协一堂藏书及家藏的1万多卷图书,分门别类编成一集。雍正登基后,被流放东北,卒于戍所。蒋廷钖,清康熙举人。常熟人。字扬孙,号西谷。工诗善画。著有《尚书地理今释》等书。雍正时奉命重编《古今图书集成》。其第1编即《历象汇编》(其他5编为方舆、明伦、博物、理学、经济)。《庶征典》记变异、灾荒、梦、谶等,共50部188卷。有关气候变化及灾害史方面资料,可在《庶征典》中找寻;

猜你喜欢

  • 第一百二十一卷

    第一百二十一卷目录 地异部艺文二地动联句宋苏舜〈元钦〉 地异部纪事 地异部杂录 地异部外编庶徵典第一百二十一卷地异部艺文二〈诗〉《地动联句》〈叔才,舜元旧字也。〉宋苏舜〈元钦〉大荒孟冬月,〈叔才〉末旬高舂..

  • 第一百二十卷

    第一百二十卷目录 地异部汇考七明二〈穆宗隆庆六则 神宗万历四十五则 光宗泰昌一则 嘉宗天启六则 悯帝崇祯十四则〉皇清〈康熙二则〉 地异部总论坤舆图说〈地震〉兼明书〈论地震〉 地异部艺文一伯阳父论三川震 国语论..

  • 第一百十九卷

    第一百十九卷目录 地异部汇考六明一〈太祖一则 洪武二则 惠宗建文二则 成祖永乐四则 仁宗洪熙一则 宣宗宣德三则 英宗正统二则 代宗景泰二则 英宗天顺二则 宪宗成化十八则 孝宗弘治十六则 武宗正德十四则 世宗嘉靖四..

  • 第一百十八卷

    第一百十八卷目录 地异部汇考五宋二〈高宗建炎一则 绍兴十则 孝宗隆兴二则 乾道二则 淳熙五则 光宗绍熙一则 宁宗庆元一则 嘉定四则 理宗宝庆一则 嘉熙一则 淳祐一则 宝祐一则 度宗咸淳三则 恭帝德祐一则〉金〈熙宗天..

  • 第一百十七卷

    第一百十七卷目录 地异部汇考四北齐〈武成帝河清二则 后主武平一则〉北周〈武帝天和一则 建德二则〉隋〈文帝开皇二则 仁寿一则〉唐〈高祖武德二则 太宗贞观二则 高宗永徽二则 咸享一则 仪凤一则 永淳一则 中宗嗣圣五..

  • 第一百十六卷

    第一百十六卷目录 地异部汇考三魏〈明帝青龙一则 景初一则 齐王芳正始三则〉吴〈大帝黄武一则 嘉禾一则 赤乌二则 乌程侯玺一则〉晋〈武帝泰始三则 咸宁二则 太康七则 太熙一则 惠帝元康六则 太安二则 光熙一则 怀帝..

  • 第一百十五卷

    第一百十五卷目录 地异部汇考一礼记〈月令〉书纬〈考灵曜〉淮南子〈天文训〉汲冢周书〈时训解〉宋史〈天文志〉观象玩占〈地震 地裂 地陷 地鸣 地生异物 地长 营垒占 陵基杂占〉管窥集要〈地震 地裂 地生异物 地长 冢..

  • 第一百十四卷

    第一百十四卷目录 疫灾部汇考三金〈哀宗天兴一则〉元〈成宗大德二则 武宗至大一则 仁宗皇庆一则 延祐一则 英宗至治三则 文宗至顺二则 顺帝元统一则 至正十一则〉明〈太祖洪武二则 成祖永乐四则 英宗正统一则 代宗景..

  • 第一百十三卷

    第一百十三卷目录 疫灾部汇考一礼记〈月令 乐记〉周礼〈天官疾医 地官大司徒 司救 司关 春官大宗伯 司服 大司乐 占寝 夏官方相氏〉礼纬〈稽命徵〉山海经〈西山经 北山经 东山经 中山经〉史记〈天官书〉刘熙释名〈释..

  • 第一百十二卷

    第一百十二卷目录 丰歉部艺文一郡荒帖 晋王羲之论关中饥疏 唐张延圭贺麦登状 张九龄为政事贺苗稼状 苏颋多稼如云赋 王棨请救济江淮饥民宋包拯内中后殿设醮祈祷丰稔岁康保国安民青词 真德秀饥民图说疏 明杨东明固邦本..

  • 第一百十一卷

    第一百十一卷目录 丰歉部汇考六明二〈英宗天顺四则 宪宗成化二十则 孝宗弘治十四则 武宗正德十三则 世宗嘉靖四十一则 穆宗隆庆五则 神宗万历四十一则 光宗秦昌一则 熹宗天启四则 悯帝崇祯十四则〉皇清〈康熙二则〉 ..

  • 第一百十卷

    第一百十卷目录 丰歉部汇考五元〈世祖中统三则 至元二十三则 成宗元贞二则 大德十一则 武宗至大四则 仁宗皇庆二则 延祐七则 英宗至治三则 泰定帝泰定四则 致和一则 文宗天历一则 至顺三则 顺帝元统二则 至元六则 至..

  • 第一百九卷

    第一百九卷目录 丰歉部汇考四宋〈太祖建隆三则 乾德二则 开宝七则 太宗太平兴国二则 雍熙二则 端拱一则 淳化五则 至道二则 真宗咸平四则 景德四则 大中祥符九则 天禧五则 乾兴一则 仁宗天圣四则 明道二则 景祐二则 ..

  • 第一百八卷

    第一百八卷目录 丰歉部汇考三宋〈文帝元嘉五则 孝武帝孝建一则 大明二则〉南齐〈武帝永明二则〉梁〈武帝天监二则 大同二则 太清一则 简文帝大宝一则〉北魏〈太宗神瑞一则 泰常一则 世祖神麚一则 太平真君二则 高宗太..

  • 第一百七卷

    第一百七卷目录 丰歉部汇考一书经〈周书洪范〉礼记〈曲礼 月令 郊特牲 乐记 杂记〉周礼〈地官均人 可关 廪人 春官 大宗伯 肆师 天府 司服 大司乐 籥章 大祝 保章氏 秋官士师〉尔雅〈释天〉礼纬〈稽命徵 斗威仪〉山海..

  • 第一百六卷

    第一百六卷目录 寒暑异部总论春秋四传〈僖公三十三年 成公元年 定公元年〉礼记〈乐记〉韩非子〈内储说〉董仲舒春秋繁露〈王道通〉王充论衡〈寒温篇〉 寒暑异部艺文一雨雪赈济百姓德音 唐编制论冬温无冰劄子宋苏辙 寒..

  • 第一百五卷

    第一百五卷目录 寒暑异部汇考四元〈太宗一则 世祖中统三则 至元十则 成宗元贞二则 大德六则 武宗至大三则 仁宗皇庆一则 延祐五则 英宗至治二则 泰定帝泰定二则 致和一则 文宗至顺三则 顺帝至元三则 至正十则〉明〈太..

  • 第一百四卷

    第一百四卷目录 寒暑异部汇考三北魏〈太祖天赐一则 太宗神瑞一则 世祖始光一则 太延一则 太平真君一则 高宗和平二则 高祖太和七则 世宗景明三则 正始四则 永平二则 延昌一则 肃宗熙平一则 正光一则 孝静帝天平二则 ..

  • 第一百三卷

    第一百三卷目录 寒暑异部汇考一书经〈周书洪范〉礼记〈月令 乐记〉易纬〈飞候 通卦验〉春秋纬〈感精符〉管子〈四时篇〉淮南子〈地形训 时则训〉春秋繁露〈治乱五行 五行变政〉博雅〈月𧘂〉汉书〈五行志〉魏书〈灵徵..

  • 第一百二卷

    第一百二卷目录 光异部汇考一春秋纬〈台诚图〉符瑞图〈光杂占〉 光异部汇考二陶唐氏〈总一则〉周〈昭王一则〉汉〈武帝元鼎一则 元封二则 太初一则 宣帝神爵一则 成帝末始一则 元延一则〉晋〈惠帝永兴一则〉宋〈文帝..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