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今图书集成历象汇编庶徵典 / 陈梦雷

第一百十九卷

第一百十九卷目录

 地异部汇考六

明一〈太祖一则 洪武二则 惠宗建文二则 成祖永乐四则 仁宗洪熙一则 宣宗宣德三则 英宗正统二则 代宗景泰二则 英宗天顺二则 宪宗成化十八则 孝宗弘治十六则 武宗正德十四则 世宗嘉靖四十一则〉

庶徵典第一百十九卷

地异部汇考六

明一

太祖吴元年冬十月,福州地震。

按《明昭代典则》云云。

洪武元年夏六月,瑞州府地震。

按《江西通志》云云。

洪武五年,地震。

按《明昭代典则》:洪武五年八月,太原府徐沟县西北地震,自癸未至乙酉日。

按《广东通志》:洪武五年四月,广州地震。《旧志》:四月二十一日辰时,地震。是年八月二十日卯时,又震,有声如雷,地坼二三里许。

惠宗建文元年,京师地震。

按《正气纪惠宗本纪》:建文元年三月,京师地震,求直言。监察御史尹昌隆言:奸臣专政,阴盛阳微,谪见于天。帝恶之。故贬徐曰:求直言而以直弃之人将不食吾馀。复原职。既而,昌隆复上疏触忌。御史金焦劾其放言肆害,斥昌隆为福宁知县。

按《名山藏》:燕王还北平,传檄天下曰:太孙即位,京师地震。占书曰:地德至静,不宜动摇,若主弱臣强,则必震动,臣下擅权,则土不宁,变怪生焉,阳伏不能出,阴出不能入,阴阳相激,地必震动,动于宗庙宫殿者,人君失信,国无忠臣,诛伐不以礼,上下不相亲也。建文二年,会稽地震。

按《浙江通志》云云。

成祖永乐元年,地震。

按《名山藏》:永乐元年十一月,上顾侍臣曰:北京、山西、宁夏一时地震,朕心惕然尔。言其故侍臣,对曰:兵戈土木应也。上曰:比年兵旅饥馑,民困甚矣,朕夙夜图之,朕避暑楼居武门、端门而已。后宫垫隘,不敢增修,虑土木也。若云兵戈政当,敕边修备。

按《湖广通志》:永乐元年,施州地大震,以民奏设帅辟王宣抚等七十馀处,随相攻害。

按《广东通志》:永乐元年八月辛未,潮州地震。

永乐二年,地震。

按《大政纪》:永乐二年十一月甲寅,京师地震。谕文武群臣宜戒谨修职,共回天意,凡军民有不便之事,当速改之。

按《江南通志》:永乐二年,应天地震。

永乐六年,地屡震。

按《山东通志》云云。

永乐十四年九月癸卯,京师地震。

按《大政纪》云云。

仁宗洪熙元年,地震。

按《大政纪》:洪熙元年三月甲戌,南京地震者三。

宣宗宣德元年秋七月,北京地震。

按《大政纪》云云。

宣德二年二月,南京地屡震。

按《大政纪》云云。

宣德四年春正月,两京地震。

按《大政纪》云云。

英宗正统五年,地震。

按《名山藏》:正统五年十月,兰县、庄浪同以月朔地震,十日乃止。坏城堡、官民庐舍,压死男女二百馀人。敕三司修葺赈恤之。

正统十年,地震。

按《山东通志》:正统十年,地大震。

按《福建通志》:正统十年十一月癸未,地震连日夜凡九次,鸟兽之属皆辟易飞走,山崩石坠,地裂水涌,公私屋宇摧压者多,凡百馀日乃止。

代宗景泰二年,地震。

按《名山藏》:景泰二年八月壬申,南京地震。

景泰三年,地震。

按《名山藏》:景泰三年九月,南京地震。

英宗天顺二年,地震。

按《云南通志》:天顺二年七月,地震。金齿司东南城郭,兵器俱燬。

天顺四年,地震。

按《浙江通志》:天顺四年十二月,会稽地震。

宪宗成化元年,地震。

按《大政纪》:成化元年二月,大雨黑黍于襄阳,地震,屋宇摇动,轰轰有声。四月,河南钧州地震,有声,至二十三日方止。

按《湖广通志》:成化元年,襄阳地震,有声。

成化四年,地震。

按《大政纪》:成化四年八月癸巳辰刻,京师地震,有声。九月壬午,京师地震,御史康永韶奏考察两京官,命吏部都察院会各堂上官考察。

成化五年,地震。

按《湖广通志》:成化五年冬十月朔,安陆地震,有声,城垣倾者数丈。

成化六年,地震。

按《大政纪》:成化六年正月丁亥,河南地震。兵科给事中郭镗乞禁约天下,今后不许献言祥瑞。置不问镗言。今年正月,河南布政司奏地震。既而,掌太常寺事李希安奏甘露降俱下,礼部尚书邹干等即以甘露事上闻。臣备位谏官适睹二事,不敢不言,盖遇灾异,则惧心起,悦休祥,则骄心萌。惧则修德,骄则怠政。故圣人不贵祥瑞,《春秋》独记灾异。商之中宗高宗,一则桑谷生,一则雉雊鼎耳。二君因巫咸、祖乙之言恐惧修省,变灾为祥,故能享国长久,商道益隆。汉文景之时,日食、地震、山崩、川涌、星变之异未易,遽数二君,恐惧修省,今年下诏劝农桑,明年下诏免租税。以致民和气应海内富安惟遇灾而不知惧,然后乱亡随之。皇上践祚于兹六载,凡列位大臣职居典礼者宜如巫咸之告君祖乙之正事。邹干等乃以先奏地震,迟留不言,顾以后奏。甘露谄言瑞应,迹其所存,实怀容悦之私伏。愿皇上以年丰为瑞,以民安为祥,以贤才为宝,遇灾而惧闻,瑞不喜仍罢干、希安二人以谢天下。及禁约天下,令后不许献言祥瑞,仍以地震、天旱因灾求言。博访政事缺失,民间疾苦以次施行,使天下后世知皇上不爱祥瑞,不近谄谀,惧灾修德,其为瑞应岂不大哉。上曰:朕未尝以此怠于德政,郭镗安得为此言。姑置之。以湖广地震遣官祭告境内山川。八月己巳,广东、高雷二府地震有声。

成化七年,地震。

按《云南通志》:成化七年春正月,顺宁地震,声如雷,踰日始宁。

成化八年,地震。

按《山西通志》:成化八年,地震太原府境内。七月,再震,有声如雷。

按《贵州通志》:成化八年冬十一月,地震。

成化九年,地震。

按《山西通志》:成化九年三月,石楼县地震,七月,又震,有声。

成化十一年,地震地裂

按《江南通志》:成化十一年,苏州松江地震,生白毛。按《浙江通志》:成化十一年,诸暨地震。

成化十二年,地震,地涌血。

按《大政纪》:成化十二年正月辛亥,南京地震,有声。正月,南京六科十三道各奏,南京阴霾遮日,地震有声。乞加修省下所司知之。四月庚寅夜,山西太原府地震有声。十月辛巳,京师并蓟州等处地震有声。按《浙江通志》:成化十二年,嘉兴地震,山阴地涌血。成化十五年,地震。

按《大政纪》:成化十五年五月乙丑,直隶常州府地震有声,生白毛。九月丙子,直隶无锡、常熟二县地震有声。

按《浙江通志》:成化十五年九月,嘉兴地震。

按《湖广通志》:成化十五年九月,黄梅地震。

成化十六年,地突起,地震。

按《大政纪》:成化十六年六月,长乐县昆田里平地突起小阜,阜通三四尺,人畜践之辄陷,寻复于其左涌一山,广袤五丈馀,其占,女主为男之兆。唐武后时有此,但今异幸小耳。九月辛丑,四川、威州地震有声。按《山东通志》:成化十六年九月,邹平地震。

按《广东通志》:成化十六年夏五月,香山地震。

成化十七年,地震。

按《大政纪》:成化十七年三月,礼部尚书周洪谟等奏灾变修省事宜,从之。礼部以二月初十日,南京及江北四府:山东、河南等府州县俱同日地震有声奏言。考之传记,地动千里有大灾。又云,春动者,岁凶二月。动者,水灾。今所动不止千里,又况凤阳、南京皆祖宗根本之地,宗庙社稷所在,关系尤重。乞行各处守臣,理冤抑,恤孤寡,以消变异,广储畜,省费用,以备岁凶。浚沟渠,筑河堤,以防水患。毋徒事虚文。四月,南京六科给事中周纮等、十三道御史陈金等,因灾异劾南京礼部侍郎李本、兵部侍郎马显、工部侍郎刘俊、国子监祭酒王㒜、左副都御史胡拱辰、鸿胪寺卿李镕,俱不职乞罢黜上下部悉留之。金等言:南京地震有声,白毛顿长,猛虎近城伤人,且当阳春和煦之时,而寒风凄雨有类秋冬。臣惟根本重地,灾异独甚,皆大臣不职所致。

成化十八年,山阴地震。

按《浙江通志》云云。

成化十九年,地震。

按《畿辅通志》:成化十九年春三月,宣府地震。

按《山东通志》:成化十九年夏四月,兖州、钜野等处地震有声。

成化二十年,地震。

按《名山藏》:成化二十年正月庚寅,京师地震。是日,永平诸府及宣府、大同、辽东地皆震动。宣府地裂涌水,天寿山密云,古北口、居庸关一带城垣墩台驿堡多至溃裂,人有压死者。壬辰,敕谕文武群臣曰:朕夙夜政理治效未著,地震京师,天戒至矣。斋心涤虑,省愆修德,尔文武群臣宜各痛加省改懋称厥职,以毗朕志。

按《福建通志》:成化二十年十二月戊寅,地震有声如雷。

成化二十一年,地震。

按《山西通志》:成化二十一年正月,地震。洪洞、赵城震者三。蒲州大震,坏民庐舍房屋墙垣无数,至五十日而后始止。

按《蒲州志》:成化二十一年正月,地大震,有声,墙屋倾覆,五十日始止。

按《洪洞县志》:成化二十一年正月,地震者三。

成化二十二年,地裂地震。

按《陕西通志》:成化二十二年五月,商州地裂,六月,咸宁县地裂,倾陷民房屋墙垣无数。

按《福建通志》:成化二十二年九月,地震三次。

成化二十三年,地震。

按《山东通志》:成化二十三年三月,德平地震。

按《陕西通志》:成化二十三年七月二十二日,关中地震如雷,山多崩,圮屋舍坏,男女死者千九百馀人。按《湖广通志》:成化二十三年九月,衡阳德安地震。按《广东通志》:成化二十三年五月庚申,广州地震。

孝宗弘治元年,地震。

按《云南通志》:弘治元年,大姚地震,白塔裂,再震,复合。弘治四年,地震。

按《明外史彭韶传》:弘治四年,南京地震,御史宗彝等言韶、乔新、强珍、谢铎、陈献章、章懋、彭程俱宜召用,不报。

弘治五年,地震。

按《山东通志》:弘治五年夏五月,濮州地震。

弘治六年,地震。

按《山西通志》:弘治六年,榆次地震,有声如雷。

弘治七年,地震。

按《江西通志》:弘治七年十一月,地震有声。

弘治八年,地震。

按《大政纪》:弘治八年十月,南京地震,十一月,陕西地震。

按《广东通志》:弘治八年夏六月,高明地震。

弘治九年,地震。

按《四川总志》:弘治九年,绵竹地震,自东南而西北房屋掣动。

弘治十年,地震。

按《大政纪》:弘治十年五月,各省地震,诏求直言。按《浙江通志》:弘治十年九月,杭州地震。

弘治十一年,地震。

按《云南通志》:弘治十一年十月,浪穹地震,有声如雷。弘治十二年,地震,生白毛。

按《浙江通志》:弘治十二年,乐清地震,生白毛。

按《云南通志》:弘治十二年,云南县地震,夏六月,景东地震,十日夜蒙化地大震,民屋多圮厥,明,地生白毛,长寸许,文庙独无冬,宜良地震,有声自西南来,如雷。民居尽圮,压死以万计。旬月常震,越四年,始宁十二月,澄江地震,官民庐舍倾坏,人多压死,月馀乃止。弘治十三年,地震。

按《福建通志》:弘治十三年三月,地震有声。

弘治十四年,地震。

按《大政纪》:弘治十四年正月朔,陕西地震,时西安、延安、庆阳、潼关等处地震有声,韩城县尤甚,声响如雷,倾倒官民房五千馀间,压死男妇一百五十。自朔至望,震犹未息,县东安昌八里,遍地决破涌水,有裂开地长一二丈或四五丈者,涌出溢流如河。陕西地震,水涌林俊。上疏谓:变不虚生,必有其应。历述汉晋以来宫闱内侍柄臣之祸,且乞减斋醮清役占汰冗食,止工作,省供应,节赏赐,戒逸欲,远佞幸,亲贤人。兵部尚书马文升上疏弭灾急务。上嘉纳之。文升言:地道主静,动则失常,考古典凡言地震者,乃坤不承乾,臣不承君之兆。然亦未有震于元旦者,亦未有裂地成河者,此乃非常之异,古今之所罕见也陕西四邻边境,而延庆二府又密迩河套。地震未已,而外国乘之侵凌之兆亦已明矣。值兹民困财竭兵衰将懦之时,而欲安内以攘外,修德以弭灾,亦甚乎其难矣。伏望陛下祇畏变异,痛加修省,节金帛以备紧急,罢斋醮以省浪费,止传奉之官禁。奏讨之地,将陕西织造绒褐内臣早取回京,以苏军民之困。宗社生灵,庶几有赖。上曰:览奏具见忠爱,所司即便施行。

按《山西通志》:弘治十四年正月朔,蒲州地震,有声如雷,形势闪荡,如舟在浪中,官民墙屋倾颓,压死人畜甚多。

按《江南通志》:弘治十四年,松江地震,屋宇动摇。按《云南通志》:弘治十四年正月十六日,剑川州地震,声如雷,土城官民,庐舍皆圮。

按《异林》:弘治辛酉元日,朝邑地震如雷,城宇撼落者五千三百馀所,遍地窍发如瓮口,或裂长一二寻,涌泉泛滥,几成川河。迄望夕,犹震摇不息,人民逃散。弘治十五年,地震。

按《山东通志》:弘治十五年,汶上地震,有声如雷。秋九月七日戌时,濮州等处地震,涌水四出,民居倾坏者千馀,压死者五十馀人,一日三十馀震。

按《山西通志》:弘治十五年,保德地震,有声如雷。按《河南通志》:弘治十五年,考城地震。

按《云南通志》:弘治十五年八月,腾冲地震。

弘治十六年,地震。

按《江西通志》:弘治十六年八月,乐平地震。

弘治十七年,地震。

按《山东通志》:弘治十七年秋九月,金乡地震,越十日,复震。

按《山西通志》:弘治十七年,万泉地震。

按《陕西通志》:弘治十七年,地震二次,正月,华阴地震。弘治十八年,地震。

按《江南通志》:弘治十八年,松江地震,有声如雷。按《浙江通志》:弘治十八年,两浙地震,生白毛。

武宗正德元年,地震。

按《大政纪》:正德元年春正月,地震。

按《陕西通志》:正德元年二月,合阳县地连震六次。按《浙江通志》:正德元年十二月,温州地震,生白毛。按《江西通志》:正德元年九月,馀干地震。

按《云南通志》:正德元年,云南县地震,生白毛。

正德三年,武强地震,生白毛。

按《畿辅通志》云云。

正德四年,地震地裂。

按《畿辅通志》:正德四年,武强地震,生白毛。

按《浙江通志》:正德四年,德清、新昌地震。

按《广东通志》:正德四年冬十月,惠州地震。

按《湖广通志》:正德四年春,枣阳地震,祁阳地裂泉溢,七月,江夏地震,生白毛。冬十月,靖州地震,一日三次,按《福建通志》:正德四年,连江地生白毛,焚之,有发气。按《广东通志》:正德四年秋七月,兴宁地震,九月,高州地震。

正德五年,地震。

按《明昭代典则》:正德五年秋七月,四川、威茂地震,有声如雷,漳川、乐至川县皆震。

按《畿辅通志》:正德五年夏五月,衡水地震。

按《浙江通志》:正德五年,湖州地震,生白毛。

按《湖广通志》:正德五年五月,靖州地震。

按《广东通志》:正德五年秋七月,地震。

按《广西通志》:正德五年六月,苍梧地震,次日,生白毛。正德六年,地震。

按《大政纪》:正德六年十一月,京师地震。

按《浙江通志》:正德六年,杭州地震。

按《江西通志》:正德六年春正月朔,东乡进贤地震。按《云南通志》:正德六年,腾冲地震,楚雄北胜州地震,有声自西北来,墙屋俱圮,五月六日,地大震,城倾西北,圮民居千馀所。

按《贵州通志》:正德六年秋九月,都匀地震。

正德七年,地震。

按《陕西通志》:正德七年三月,渭南县地震。

按《江南通志》:正德七年,苏州地震,有声,生白毛。按《浙江通志》:正德七年,杭州连月地震,生白毛。按《广西通志》:正德七年六月,北流地震。

按《云南通志》:正德七年八月庚午,金齿腾冲地震,辛未,大震有声,城堞官署,民居倾坏,死伤者甚多。正德八年,地震。

按《广西通志》:正德八年秋八月,宣化县地震,声隐隐如雷。

按《云南通志》:正德八年,临安地震,有声如雷,三日乃止。

正德九年,地震。

按《山西通志》:正德九年,寿阳地震,声如雷,日三次。正德十年,地震。

按《山东通志》:正德十年十一月,沂州地震。按《浙江通志》:正德十年,遂昌地震。

按《湖广通志》:正德十年,荆州地震,有声十一月,复震。常德、丰州、南漳地震。

按《云南通志》:正德十年,蒙化地大震,池中水立。景东地大震,民居半圮。五月六日,武定、禄丰、鹤庆、姚安、丽江、大姚同日地震,官民庐舍倾圮殆尽。邓州地大震,六月又震,八月又震,九月太和地震,屋墙尽塌,压死数百人,日每小震,踰旬始宁。

正德十一年,地震地裂。

按《浙江通志》:正德十一年,松阳地震。

按《湖广通志》:正德十一年,江夏地震。八月,武昌地裂。按《福建通志》:正德十一年八月,地大震。

正德十二年,地震。

按《浙江通志》:正德十二年,杭州、永嘉、乐清地震。按《江西通志》:正德十二年夏四月,丰城地震。

按《福建通志》:正德十二年四月十九日,沙县地震。是年,将乐董旭等为乱,又是年,地生毛,一夜长二三寸,有白有黑,民惊骇者,两阅月乃没。

正德十四年,地震。

按《江西通志》:正德十四年春,九江地震,黑气弥月始散。

按《广东通志》:正德十四年,增城博罗地震。

正德十五年,地震。

按《山东通志》:正德十五年八月夏,津县地震。

按《浙江通志》:正德十五年,宁波地震。

按《福建通志》:正德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日,安溪地大震,声如雷。

按《广东通志》:正德十五年秋八月,澄迈田移隅都,民曾攻石窟,出下丘连,苗移叠上,丘高近尺。

按《广西通志》:正德十五年六月二十七日夜,苍梧地震。

正德十六年,地震。

按《浙江通志》:正德十六年冬至,松阳地震,遂昌地吼,其声如虎。

世宗嘉靖元年,地震。

按《山西通志》:嘉靖元年秋八月,阳曲、榆次、宁乡地震。按《陕西通志》:嘉靖元年夏,宁夏地震,有声如雷。按《江西通志》:嘉靖元年九月,建昌地震有声。

按《湖广通志》:嘉靖元年三月,黄陂地震,枣强、谷城亦震,沿江地震,至岳麓江而定,城郭多没。

嘉靖二年,地震。

按《大政纪》:嘉靖二年正月,应天、凤阳、山东、河南、陕西地震,南畿、青齐、雍豫诸州同时地震,给事中黄臣上言:太监萧敬久窃重秉,复开传乞之门。地震之变,斯人致之,宜加窜斥。不报。十二月,南京地震,大雷电,以雪。是月,下弦地震,雷雪连日夜不绝,至明岁元日,地复大震,南京礼部侍郎刘瑞上言:地震不于他所,而独于南京,不于他日,而于立春元旦,凡有耳目,莫不骇愕,盖南都天下之本,而军民又南都之本也,本安则天下安矣,谨条六事以闻:一曰多发帑藏,二曰严督逋负,三曰督察赈济,四曰修祭告,五曰谨戒备,六曰端大本,帝嘉纳之。

按《陕西通志》:嘉靖二年正月,陕西地震。

按《广东通志》:嘉靖二年秋,乐会地震,声响如雷,民谓大军将至,奔走数日乃定。

嘉靖三年,地震。

按《陕西通志》:嘉靖三年九月,会宁县地震,是月,河州卫地震。

按《浙江通志》:嘉靖三年,嘉兴、山阴地震。

按《湖广通志》:嘉靖三年,襄阳、宜城、均州地大震。嘉靖四年,地震。

按《全辽志》:嘉靖四年夏五月,辽阳地震者三。

按《广西通志》:嘉靖四年冬十二月,都司地陷,大门左旂纛庙前忽有声如雷,陷地一穴,阔二丈五尺,深一丈。次日,离前穴三丈许,复陷一丈,阔二丈,深二丈,有青气一道,上冲数丈,良久始散。

嘉靖五年,地震。

按《山西通志》:嘉靖五年,泽州、高平、阳城地震。

按《云南通志》:嘉靖五年八月,通海地震,自东南来有声如雷,坏城堞官署民居,压死者甚多。

嘉靖六年,地震。

按《山西通志》:嘉靖六年春,万泉地震。

按《云南通志》:嘉靖六年,沾益地震,坏民居。

嘉靖七年,地震。

按《浙江通志》:嘉靖七年,嘉兴地震。

按《湖广通志》:嘉靖七年二月,新化地震,有声如雷,八月复震。

按《云南通志》:嘉靖七年,云南县地震。

嘉靖九年,地震。

按《广东通志》:嘉靖九年夏四月,德庆地震,其声如雷,九月,廉州地震。嘉靖十年,地震。

按《畿辅通志》:嘉靖十年夏六月,宣府地震。

按《浙江通志》:嘉靖十年,湖州地陷数十丈。

按《四川总志》:嘉靖十年冬十月,岳州地震。

按《贵州通志》:嘉靖十年冬十一月晦,普定地震。嘉靖十一年,地震。

按《大政纪》:嘉靖十一年正月,青州地震。

按《畿辅通志》:嘉靖十一年夏六月,宣府地震。

嘉靖十二年,地震。

按《大政纪》:嘉靖十二年正月甲寅,怀来地震。

嘉靖十三年,地震。

按《陕西通志》:嘉靖十三年闰二月,洮泯州地震,同州地震若雷,数日方止,连震十五次。

按《江西通志》:嘉靖十三年闰二月,瑞州府地震。按《广东通志》:嘉靖十三年冬十月,平阳地震,有声如雷。

嘉靖十四年,地震。

按《广西通志》:嘉靖十四年四月,容县地大震者二次。嘉靖十五年,地震。

按《蜀都杂抄》:嘉靖十五年丙申春二月二十八日癸丑四更,点将尽地震者三。初震,房屋有声,鸡犬皆鸣,随以天鼓,自西北而南后数日得报,惟建昌尤甚。城郭廨宇皆倾,死者数千人,都司李某亦与焉。

按《四川总志》:嘉靖十五年三月,岳池地复震,建昌、宁番尤甚,有声如雷,地裂陷四五尺。

按《贵州通志》:嘉靖十五年秋七月,思南地震。

嘉靖十六年,地震。

按《山西通志》:嘉靖十六年春正月,文水地震。

按《陕西通志》:嘉靖十六年二月,略阳地震。

按《云南通志》:嘉靖十六年,曲靖、沾益、陆凉、马龙、罗雄地震。

嘉靖十七年,地震。

按《畿辅通志》:嘉靖十七年,深州地震。

按《山西通志》:嘉靖十七年,阳曲太谷地震,屋瓦皆鸣。按《云南通志》:嘉靖十七年,昆明地震,数日乃止。嘉靖十八年,地震。

按《山西通志》:嘉靖十八年,阳曲地震。

按《陕西通志》:嘉靖十八年三月,新安地震二次,房屋动摇。

嘉靖二十年,地震裂

按《湖广通志》:嘉靖二十年五月,随州大雨三日,黄连村地裂为壑,有声如雷,周五里皆震,再越月乃止。嘉靖二十一年,地震。

按《山西通志》:嘉靖二十一年,保德地大震,房房倾颓。按《湖广通志》:嘉靖二十一年五月,益阳地震。

嘉靖二十三年,地震。

按《贵州通志》:嘉靖二十三年,兴隆地震。

嘉靖二十四年,地震。

按《山西通志》:嘉靖二十四年,大同地震。

嘉靖二十六年,地震。

按《大政纪》:嘉靖二十六年七月,京师地震,八月,京师地屡震,求言。

嘉靖二十七年,地震地鸣。

按《明昭代典则》:嘉靖二十七年秋七月、八月,京师地震。

按《全辽志》:嘉靖二十七年秋七月,复州地鸣如雷,八月,金州地大震有声。

按《山东通志》:嘉靖二十七年八月,地大震,城崩益都地震。

按《陕西通志》:嘉靖二十七年,鄜延等处地震,有声是时地屡震。

嘉靖二十八年,地震。

按《山西通志》:嘉靖二十八年,介休地震,民舍多毁,嘉靖二十九年,地震。

按《湖广通志》:嘉靖二十九年正月,武陵、龙阳地震有声。

按《福建通志》:嘉靖二十九年,地大震,海贼入长乐。按《广东通志》:嘉靖二十九年八月,博罗地震。

嘉靖三十年,地震。

按《福建通志》:嘉靖三十年,福州地震。

嘉靖三十一年,地震。

按《贵州通志》:嘉靖三十一年,盖州地动有声。

嘉靖三十二年,地震。

按《湖广通志》:嘉靖三十二年十二月,均州地大震。按《云南通志》:嘉靖三十二年闰三月,永昌腾越地震,明日复震。

嘉靖三十三年,地震。

按《湖广通志》:嘉靖三十三年十二月,澧州、德安、襄阳郧阳地震,钟祥、谷城地震有声。

按《云南通志》:嘉靖三十三年,𥔲嘉地震。嘉靖三十四年,地震。按《大政纪》: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秦晋地震山移;陕西地震,山移数里,平地坼裂,水溢出;西安、凤翔、庆阳诸府州县城皆陷没,人民压死数十万,连震数月,人心惶恐,夜露宿里间,不敢近庐舍,山西、平阳、河南、河洛诸郡县皆连及之。

按《山西通志》: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地大震。太原、平阳、汾、潞、辽同日地震,有声如雷,惟蒲州为甚,地裂水涌,城垣屋舍殆尽,人民压溺死者不可胜计。

按《陕西通志》: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酉安、凤翔、庆阳诸郡邑地震如雷,城陷压死者数十万人。

按《浙江通志》:嘉靖三十四年,嘉兴地生白毛。

按《广西通志》:嘉靖三十四年三月初七日,太平府地震,屋宇有声。

按《临晋县志》: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夜半地大震,有声如雷。初自西北来,轰轰然土气冲天,地裂成渠,井水外溢,城郭、祠宇、官民庐舍尽倾,压死人畜无算。嗣是微震不止,天寒民露处抢掠大起。

嘉靖三十五年地震。

按《明昭代典则》:嘉靖三十五年,山西、陕西地大震,官署民屋尽倒,压死者以数万计。

按《山西通志》:嘉靖三十五年秋,泽州、岳阳地震,有声如雷。

按《河南通志》:嘉靖三十五年十二月,南阳地震有声。嘉靖三十六年地震。

按《大政纪》:嘉靖三十六年十二月,兖州地震。

按《畿辅通志》:嘉靖三十六年三月,永平地震。

按《浙江通志》:嘉靖三十六年,永嘉地生白毛

按《四川总志》:嘉靖三十六年,安岳地生白毛,长四寸,如马尾。

嘉靖三十七年,地震出血。

按《大政纪》:嘉靖三十七年三月,河南地震有声;四月,密云地震有声,总督侍郎王忬以闻;五月,蒲州、潮州各地震,东阳县地出血。浙江东阳县湖城地坼泐四三处,各涌血若线凝结片起。巡按御史王本固、总督侍郎胡宗宪各上其状。因言往岁慈溪曾有此异,未几有海寇之殃。今诸寇未息,而东阳复尔,可为寒心,乞敕大小臣工一体警备从之。七月,河南南阳地震。按《河南通志》:嘉靖三十七年,新野地震,声自东北来,鸟兽皆惊。

按《广东通志》:嘉靖三十七年夏五月,潮州地震。嘉靖三十八年地震。

按《浙江通志》:嘉靖三十八年,嘉兴地震。

嘉靖三十九年地震出血。

按《大政纪》:嘉靖三十九年二月,竹溪县地震出血;四月,宁夏地震;六月,香山、新会等县地震有声。

按《浙江通志》:嘉靖三十九年,嘉兴、湖州、山阴地震。按《湖广通志》:嘉靖三十九年九月,岳州地震。

按《广东通志》:嘉靖三十九年六月,广州地震有声。按《云南通志》:嘉靖三十九年,通海湖外北关村地震,有声如雷,民居倾圮,压死数十人。

嘉靖四十年地震。

按《山西通志》:嘉靖四十年夏六月,吉州地震,是月十四日,屋瓦皆有声。

按《陕西通志》:嘉靖四十年,宁夏地震三十日。

嘉靖四十一年地震。

按《福建通志》:嘉靖四十一年正月朔,地震有声;三月,三卫军郭天养作乱。

按《湖广通志》:嘉靖四十一年九月,钟祥地震有声。按《云南通志》:嘉靖四十一年十一月,河西地震。嘉靖四十二年地震。

按《山西通志》:嘉靖四十二年九月,武乡地震,人民有压死者。

按《云南通志》:嘉靖四十二年正月,永平地震,自西方声闻百里;二月,沾益、陆梁地震。

按《贵州通志》:嘉靖四十二年三月,威青地震。

嘉靖四十三年地震。

按《云南通志》:嘉靖四十三年,江川县大雷雨地震,昼夜十馀次,浃旬乃止。

嘉靖四十四年地震。

按《浙江通志》:嘉靖四十四年,温州地震,生白毛。按《云南通志》:嘉靖四十四年冬,地震。

按《贵州通志》:嘉靖四十四年,都匀地震。

嘉靖四十五年地震。

按《湖广通志》: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沔阳、郧阳地震。按《福建通志》:嘉靖四十五年正月朔日地震。

按《云南通志》:嘉靖四十五年冬,通海复地震。

按《贵州通志》:嘉靖四十五年秋七月,都匀地震。

历象汇编是中国古籍中有关气象天文内容的汇编。清康熙时广罗古今群籍有关记载,分门别类比排而成。原系陈梦雷所编,雍正时改由蒋廷锡修撰。收入《古今图书集成》。上海中华书局按康有为藏本于1934年缩小影印。陈梦雷,字则震,号有斋,福建候官人。清代学者。曾编有《盛京通志》、《承德县志》、《海城县志》、《闲止书堂集钞》、《松鹤山房诗文集》等。1701年据诚亲王胤祉颁发的协一堂藏书及家藏的1万多卷图书,分门别类编成一集。雍正登基后,被流放东北,卒于戍所。蒋廷钖,清康熙举人。常熟人。字扬孙,号西谷。工诗善画。著有《尚书地理今释》等书。雍正时奉命重编《古今图书集成》。其第1编即《历象汇编》(其他5编为方舆、明伦、博物、理学、经济)。《庶征典》记变异、灾荒、梦、谶等,共50部188卷。有关气候变化及灾害史方面资料,可在《庶征典》中找寻;

猜你喜欢

  • 第一百二十一卷

    第一百二十一卷目录 地异部艺文二地动联句宋苏舜〈元钦〉 地异部纪事 地异部杂录 地异部外编庶徵典第一百二十一卷地异部艺文二〈诗〉《地动联句》〈叔才,舜元旧字也。〉宋苏舜〈元钦〉大荒孟冬月,〈叔才〉末旬高舂..

  • 第一百二十卷

    第一百二十卷目录 地异部汇考七明二〈穆宗隆庆六则 神宗万历四十五则 光宗泰昌一则 嘉宗天启六则 悯帝崇祯十四则〉皇清〈康熙二则〉 地异部总论坤舆图说〈地震〉兼明书〈论地震〉 地异部艺文一伯阳父论三川震 国语论..

  • 第一百十八卷

    第一百十八卷目录 地异部汇考五宋二〈高宗建炎一则 绍兴十则 孝宗隆兴二则 乾道二则 淳熙五则 光宗绍熙一则 宁宗庆元一则 嘉定四则 理宗宝庆一则 嘉熙一则 淳祐一则 宝祐一则 度宗咸淳三则 恭帝德祐一则〉金〈熙宗天..

  • 第一百十七卷

    第一百十七卷目录 地异部汇考四北齐〈武成帝河清二则 后主武平一则〉北周〈武帝天和一则 建德二则〉隋〈文帝开皇二则 仁寿一则〉唐〈高祖武德二则 太宗贞观二则 高宗永徽二则 咸享一则 仪凤一则 永淳一则 中宗嗣圣五..

  • 第一百十六卷

    第一百十六卷目录 地异部汇考三魏〈明帝青龙一则 景初一则 齐王芳正始三则〉吴〈大帝黄武一则 嘉禾一则 赤乌二则 乌程侯玺一则〉晋〈武帝泰始三则 咸宁二则 太康七则 太熙一则 惠帝元康六则 太安二则 光熙一则 怀帝..

  • 第一百十五卷

    第一百十五卷目录 地异部汇考一礼记〈月令〉书纬〈考灵曜〉淮南子〈天文训〉汲冢周书〈时训解〉宋史〈天文志〉观象玩占〈地震 地裂 地陷 地鸣 地生异物 地长 营垒占 陵基杂占〉管窥集要〈地震 地裂 地生异物 地长 冢..

  • 第一百十四卷

    第一百十四卷目录 疫灾部汇考三金〈哀宗天兴一则〉元〈成宗大德二则 武宗至大一则 仁宗皇庆一则 延祐一则 英宗至治三则 文宗至顺二则 顺帝元统一则 至正十一则〉明〈太祖洪武二则 成祖永乐四则 英宗正统一则 代宗景..

  • 第一百十三卷

    第一百十三卷目录 疫灾部汇考一礼记〈月令 乐记〉周礼〈天官疾医 地官大司徒 司救 司关 春官大宗伯 司服 大司乐 占寝 夏官方相氏〉礼纬〈稽命徵〉山海经〈西山经 北山经 东山经 中山经〉史记〈天官书〉刘熙释名〈释..

  • 第一百十二卷

    第一百十二卷目录 丰歉部艺文一郡荒帖 晋王羲之论关中饥疏 唐张延圭贺麦登状 张九龄为政事贺苗稼状 苏颋多稼如云赋 王棨请救济江淮饥民宋包拯内中后殿设醮祈祷丰稔岁康保国安民青词 真德秀饥民图说疏 明杨东明固邦本..

  • 第一百十一卷

    第一百十一卷目录 丰歉部汇考六明二〈英宗天顺四则 宪宗成化二十则 孝宗弘治十四则 武宗正德十三则 世宗嘉靖四十一则 穆宗隆庆五则 神宗万历四十一则 光宗秦昌一则 熹宗天启四则 悯帝崇祯十四则〉皇清〈康熙二则〉 ..

  • 第一百十卷

    第一百十卷目录 丰歉部汇考五元〈世祖中统三则 至元二十三则 成宗元贞二则 大德十一则 武宗至大四则 仁宗皇庆二则 延祐七则 英宗至治三则 泰定帝泰定四则 致和一则 文宗天历一则 至顺三则 顺帝元统二则 至元六则 至..

  • 第一百九卷

    第一百九卷目录 丰歉部汇考四宋〈太祖建隆三则 乾德二则 开宝七则 太宗太平兴国二则 雍熙二则 端拱一则 淳化五则 至道二则 真宗咸平四则 景德四则 大中祥符九则 天禧五则 乾兴一则 仁宗天圣四则 明道二则 景祐二则 ..

  • 第一百八卷

    第一百八卷目录 丰歉部汇考三宋〈文帝元嘉五则 孝武帝孝建一则 大明二则〉南齐〈武帝永明二则〉梁〈武帝天监二则 大同二则 太清一则 简文帝大宝一则〉北魏〈太宗神瑞一则 泰常一则 世祖神麚一则 太平真君二则 高宗太..

  • 第一百七卷

    第一百七卷目录 丰歉部汇考一书经〈周书洪范〉礼记〈曲礼 月令 郊特牲 乐记 杂记〉周礼〈地官均人 可关 廪人 春官 大宗伯 肆师 天府 司服 大司乐 籥章 大祝 保章氏 秋官士师〉尔雅〈释天〉礼纬〈稽命徵 斗威仪〉山海..

  • 第一百六卷

    第一百六卷目录 寒暑异部总论春秋四传〈僖公三十三年 成公元年 定公元年〉礼记〈乐记〉韩非子〈内储说〉董仲舒春秋繁露〈王道通〉王充论衡〈寒温篇〉 寒暑异部艺文一雨雪赈济百姓德音 唐编制论冬温无冰劄子宋苏辙 寒..

  • 第一百五卷

    第一百五卷目录 寒暑异部汇考四元〈太宗一则 世祖中统三则 至元十则 成宗元贞二则 大德六则 武宗至大三则 仁宗皇庆一则 延祐五则 英宗至治二则 泰定帝泰定二则 致和一则 文宗至顺三则 顺帝至元三则 至正十则〉明〈太..

  • 第一百四卷

    第一百四卷目录 寒暑异部汇考三北魏〈太祖天赐一则 太宗神瑞一则 世祖始光一则 太延一则 太平真君一则 高宗和平二则 高祖太和七则 世宗景明三则 正始四则 永平二则 延昌一则 肃宗熙平一则 正光一则 孝静帝天平二则 ..

  • 第一百三卷

    第一百三卷目录 寒暑异部汇考一书经〈周书洪范〉礼记〈月令 乐记〉易纬〈飞候 通卦验〉春秋纬〈感精符〉管子〈四时篇〉淮南子〈地形训 时则训〉春秋繁露〈治乱五行 五行变政〉博雅〈月𧘂〉汉书〈五行志〉魏书〈灵徵..

  • 第一百二卷

    第一百二卷目录 光异部汇考一春秋纬〈台诚图〉符瑞图〈光杂占〉 光异部汇考二陶唐氏〈总一则〉周〈昭王一则〉汉〈武帝元鼎一则 元封二则 太初一则 宣帝神爵一则 成帝末始一则 元延一则〉晋〈惠帝永兴一则〉宋〈文帝..

  • 第一百一卷

    第一百一卷目录 火灾部总论春秋四传〈宣公十六年 成公三年 襄公九年 定公二年〉 火灾部艺文一高庙园对 汉董仲舒戒火文晋成公绥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唐柳宗元逐毕方文 前人请不修上清宫宋包拯江浙廉访司弭灾记 元杨维桢..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