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医 / 徐文弼

杂食类

2025-09-19 11:42 读医

水 性各不同。味淡。

天雨水(性平。久下淫雨为潦水)

〔宜〕 治心病狂邪。

露水(性平)

(露能解暑,疟疾由于暑,故治疟之药宜露一宿服)

〔宜〕 止烦,清心。

雪水(性冷)

〔宜〕 解疫,去酒热,消痧扉。洗目退赤。

冰水(性冷)

〔宜〕 去烦热,解暑毒酒毒。

〔忌〕 多食,寒热相激,成脾疾。

海水(性温)

〔宜〕 去风瘙,消食胀。

江河水(性平)

〔宜〕 煎通二便药。急流者,性速而达下,回流者,性逆而倒上。

泉水(性寒)

〔宜〕 解热闷烦渴。

温泉水(性热。下有硫硖)

〔宜〕 治疥癣。

井水(性平)

(山泉者上,城市者下。清晨初汲,为井华水)

〔宜〕 治热解烦。

地浆水(性寒)

(掘地作坑,用新汲水搅浊 待澄取用)

〔宜〕 治中暑 。

阴阳水(性平。生熟各半)

〔宜〕 治上吐下泻,仓卒霍乱。

扬劳水(性速。用勺扬起千遍。又名甘澜水)

〔宜〕 通二便。

百沸水(性温。滚水久沸)

〔宜〕 主发散,助阳气。

屋漏水(性寒)

〔忌〕 有毒不可用。

花瓶水(性热)

〔忌〕 有毒不可饮。

盐卤水(性热。有毒。熬盐初热,槽中滴下黑水)

〔忌〕 有大毒。

碱水(性温涩)

(取蒿、蓼等草,用水浸过,晒干烧灰,以所浸之水淋汁,入白面凝结成碱)

〔宜〕 消食磨积,洗衣去垢。

〔忌〕 多用损肠胃。

米泔水(性甘平)

〔宜〕 常饮调和脾胃。浸洗药良。

甑气水(性凉)

〔宜〕 洗面上口唇烂疮。

饭汤水(性温)

〔宜〕 调中开胃,理脏腑。

茶性微寒。新茶性热,陈茶性凉。

〔宜〕 除烦止渴,消食下气。解食物油腻烧炙之毒。浓煎引吐。和生姜煎,名姜茶饮,茶助阴,姜助阳,使寒热平,治小伤风寒可常用。

〔忌〕 多食寒胃,消脏腑脂膏。(嗜茶面黄,寒伤胃也)酒后饮茶,引入肾经、膀胱,多患瘕疝水肿。空心早起亦忌。

《本草拾遗》云∶饮茶能消食除痰,止烦去腻,然过饮则伤脾胃。每食后,以浓茶漱口,烦腻既去,脾胃不损,且食物之在齿间者,得茶漱涤之,尽消缩脱去,不烦刺剔,而齿亦因此坚密。

孩儿茶(性涩)

(出南番。以细茶末入竹筒埋土中,日久取出,捣汁熬成块)

〔宜〕 清热,收湿,止血,化痰,生津。涂肌定毒疼。

酒性热。

味辣者能散,味苦者能降,味甜者能和,味淡者利小便,味浓者性烈毒。最宜温服,宜少饮有益。

〔宜〕 和血行气,壮神御寒,消愁却邪,逐秽暖水,能通行一身之表,引药至极高之分。此少饮之益。

〔忌〕 热饮伤肺,冷冻饮料伤脾,多饮伤胃,成蛊膈,动火致吐血消渴,积湿生痰气足病,蓄热生痈疽及成痔漏,为害无穷,至丧命不可救药。

烧酒(性大热)

(宜浸药饮,贴汤火伤。不宜多饮热饮)

高粱酒(性平。即稷米酒)

(和中止泄,治腹疾良)

粟米酒(性寒)

(胃热稍渴者,饮之良。泄泻者不宜饮)

戒酒语∶陈宗泗曰∶斟于杯中者,酒也。吸于口,入于喉,则流毒无穷。伤脏坏腑,乱性昏神,失事废时,生嫌惹厌。助狂徒之气,发钝夫之言,致无形之疾,损有限之年。内受种种暗伤,外现般般丑态。本能者纵而不节,不能者效而强贪。习惯难移,悔而莫及。今为改酒之名,谓之祸水。

麻油性热。

〔宜〕 解毒润肠。调疮毒药良。

〔忌〕 生食滑肠胃。

菜油性热。生则热,煎则寒。

茶油性平。

〔宜〕 腌小菜。

豆油性热。气膻。

〔宜〕 润肠。

〔忌〕 多食反困脾。

桐油性冷。

〔宜〕 熬膏药。解热毒。

〔忌〕 误食大作泄泻。用陈柿饼煎水即解。

盐性寒。

人心火盛,笑不止似疯者,用盐 赤,煎水饮之,即止。

〔宜〕 清火,解毒,固齿。善入而软坚。

〔忌〕 多食,伤肺发咳,伤肾发渴,助水肿,损容颜,泄胃中津液。(过食咸味必口干,可知)

醋性温能敛。

〔宜〕 消食,解毒,开胃,令人思食。治口舌热疮,含漱即愈。

〔忌〕 多食损齿、悴颜、伤筋。(因收缩太过也)

酱性微寒。以豆造。陈久者良。

〔宜〕 除热及汤火毒,杀一切鱼肉菜毒。

〔忌〕 多食助湿损精。(因咸入肾也)患疮疖愈后勿食,防疤黑。

糟性热。陈者性平。

〔宜〕 消食化滞。

〔忌〕 有痰火病者勿食。

红曲性温。

〔宜〕 消食活血。

芥辣性温。

〔宜〕 入肺,发汗散寒,利气豁痰。敷痈毒,消肿止痛。

〔忌〕 久嗽肺虚者勿食。

茴香性热。

如麦大者为小茴,有棱瓣者为大茴。

〔宜〕 和中益肾,暖丹田。最利下部。

〔忌〕 多食发疮。因香辛故也。

花椒性热纯阳。

秦产者名秦椒,蜀产者名川椒。椒之子名椒目。

〔宜〕 入肺发汗散寒,治咳嗽。入脾暖胃燥湿,消食除胀,除心腹冷痛。治阳衰溲数阴汗,补肾,坚齿,明目,通经,杀痨虫,安蛔虫。

〔忌〕 肺胃热者不宜多食。

椒目〔宜〕 治水蛊、肾虚耳鸣。

胡椒性热。久蒸久晒,可用暖胃。

〔宜〕 暖胃快膈,治寒痰冷痢、胃寒吐水。

〔忌〕 多食损肺走气,痛齿昏目,动火发疮发痔。(此言生椒)

红椒性热。

色红如珊瑚。有长而尖者,有短而圆者。又名海椒。

〔宜〕 入大肠。(解毒)切细和酱及猪油炒作菜料,治各痔疮神效。

〔忌〕 生食多食,致齿痛唇肿。

烟草性热。

〔宜〕 散食胀、风寒湿痹,消滞气停痰,解山岚瘴气。

〔忌〕 多食,火气熏灼,耗精损神。

此烟草自明·万历年间始出于闽广。其相习食烟之始,以征滇之役,师入瘴地,无不染病,独有一营无恙,因众皆食烟故也。

性属纯阳,其气强猛,故下咽即醉。虽散瘴邪,亦耗正气,凡火盛气虚之人,决不可用。

食烟醉闷者,噙冷水可解。或红白砂糖亦解。

戒烟语∶汪三侬曰∶近日尚吃烟。予每语人曰∶为何以火烧五脏?请看吃烟之管,其中垢腻积满,人之腹内亦必如此,其何以堪。有人闻予言,忽猛醒,誓戒不用。初甚决绝,少焉忆及,便开戒矣。予曰∶病酒而禁酒之夫,破戒不待终朝;难产而畏产之妇,好合何须盈月。嗜烟之癖,甚于酒色,惑溺殊可怪也。

斋戒语∶人能斋戒,本是好念,何可尽非,然须问其发念果属何为。若只为畜类惜生,为福利求佑,为媚悦佞佛,此三者皆可不必也。何也?如谓物与己同类,不宜宰食,则六畜原为人用,圣王立政,令畜五鸡二彘者为何也。且卿大夫食肉,祠先者血食,奉亲者有酒肉,岂皆不仁不慈之事也。如谓福利于己由此可求,世间善食甚多,积善必有余庆。其他善事可以不为,而独借持斋,冀必获福,有是理乎?至谓以慈佞佛,媚而悦之,夫慈本仁德,仁者人也,当以爱人为先。论爱人泛而同类,近而亲友,至切而家庭,皆在当爱。今人于一体人类,漠不相关,独区区惜此畜类,何慈之有。而谓为佛者不论真慈假慈,惟佑持斋之人以为媚己,恐无是佛矣。夫所谓斋者,在明洁其心,内外兼持。一为虔修祀事。当奉祭祖先神明,斋明盛服,饮食必改常。以昭敬也。一为抑制嗜欲。口之于味,为嗜欲之首,人所最难餍足者。而昏志气,生疾病,皆原于此,所谓祸从口出,病从口入者是也。能斋,则滋味淡泊,气血不强悍,主宰清明,肉躯皆得其职矣。一为扶助德行。凡人,见善不能决从,见恶不能决去。一念坚持其斋,捐所甚爱,就所不爱,以此洁诚,增长善念,愈积善功。此皆奉斋者之所为,不缘畜类,不缘福利,不缘媚悦,内外兼持,克己正志。人能克己,方许持斋,不然,徒成痴妄之人而已矣。

气功养生著作。8卷。清代徐文弼撰。作者主张气功导引应与综合调摄并重,提出修养宜行内外功,要宝精宝气宝神,还须知要知忌知伤,注意四时调理和饮食调理。在外功方面,有针对五官、四肢、腰背的按摩之术,及提倡应用十二段锦、八段锦和六字真言。内功则是静坐运气方法。本书内容涉及广泛,收罗前人经验甚多对后世的保健养生有一定的影响。曾有内容被《内功图说》引用。 唐豪曾对《内功图说》的构成有过系统的条贯梳理,指出该书的来源共有4部分:其中的“12段锦”、“分行外功诀”、“内功图”和“五脏病因”,来自乾隆年间徐鸣峰的《寿世传真》。

猜你喜欢

  • 果类

    枣子性温。北产肥润者良。〔宜〕 补中益气,滋脾土,润心肺,生津液,悦颜色,通九窍,助十二经,和百药。〔忌〕 多食生虫、损齿、作膨胀。不宜同葱、鱼食。柿子生柿性寒,柿饼性平。〔宜〕 肠风痔漏。健脾涩肠,润..

    0 读医 2025-09-19
  • 瓜类

    冬瓜性寒。〔宜〕 泻血益脾,利二便,消水肿,散热毒。子 (补肝明目)瓠瓜 性平。长曰瓠瓜,短曰葫芦。〔宜〕 除烦热,利水道,润心脾。花、叶俱解毒。〔忌〕 多食令人吐利。患香港脚、冷气者,食之永不除也。西瓜..

    1 读医 2025-09-19
  • 菜类

    韭菜性温。味辛咸。入肺肾二经。韭汁和京墨能止血。〔宜〕 益胃,助肾,补阳,充肺气,逐停痰。(春月多食最宜)〔忌〕 春后多食昏神。韭子(性温。补命门,暖膝,治阳痿)薤性温滑。味辛,又名 子( 音叫)〔宜〕 ..

    1 读医 2025-09-19
  • 水族类

    燕窝性平。洁白者良。〔宜〕 消痰,降火,补气。海参性寒滑。〔宜〕 解脏热,补肾,故名参。〔忌〕 稍滞而难化。鲍鱼性温。〔宜〕 化痰。鱼翅性平。鲤鱼性平。〔宜〕 利小便,治香港脚、水肿、黄胆。鲟鳇鱼性平。味..

    3 读医 2025-09-19
  • 禽类

    鸡肉性温。味辛,入肺。黄雌及乌骨者良。〔宜〕 补虚,温中,治劳损,助阳气。〔忌〕 发风,助肝火。老鸡头有毒,勿食。鸡蛋(性平)(补血,清音,止嗽,散热,定惊,止痢,安胎)鸭肉性冷。味甘咸。老鸭白鸭良。〔..

    0 读医 2025-09-19
  • 兽类

    猪肉性微寒。雄猪曰 ,骟割者曰 ,母猪曰彘。〔宜〕 肉补肉,丰肌体,泽皮肤。亦润肠胃,生精液。〔忌〕 多食助热、生痰、动风。(故肉虽多不使胜食气也。风寒病初起及愈后宜暂禁之。因油腻沾滞,风寒不能解散。又,..

    1 读医 2025-09-19
  • 谷类

    粳米性和平,得天地中和之气。又称粘米。(南产米胜于麦,北产麦胜于米,亦地气使然也)〔宜〕 陈米性平,扶助脾土,益精强志,滋培胃气。〔忌〕 新米性稍热,凝痰。早米(性温,得土气,最能健脾)晚米(性凉,得金..

    0 读医 2025-09-19
  • 修养宜饮食调理第六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即人之死生系焉。举世之人,皆知男女之事纵欲必致伤生,即饮食之中,亦惟知纵酒过度必至戕命,至于嗜味纵口,疾病丛蓄,甘陷溺于其中而不知警。盖病之生也,其机甚微,由积渐而毒始发,及病..

    1 读医 2025-09-19
  • 冬三月

    《律志》曰∶北方,阴也,伏也。阳伏于下,于时为冬。当闭精养神,以浓敛藏。如植物培护于冬。至来春方得荣茂。此时若戕贼之,春升之际,下无根本,枯悴必矣。调理法勿多食咸味,减咸以养心气。(冬。肾水正旺,咸属..

    0 读医 2025-09-19
  • 秋三月

    《养生论》曰∶秋风虽爽,时主肃杀,万物于此凋伤。顺时调摄,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调理法勿多食辛味,减辛以养肝气。(秋,肺金正旺,辛味属金,肝属木,恐辛味助金克木,令肝受病)勿食生..

    0 读医 2025-09-19
  • 夏三月

    《保生心鉴》曰∶暑气酷烈,炼石流金于外,心火焚炽于内,古人于是时独宿、淡味,节嗜欲,定心息气,兢兢业业,保身养生。谚云∶度过七月半,便是铁石汉。因一岁惟夏,乃生死关也。试看草枯木落,其汁液尽消竭于夏。..

    0 读医 2025-09-19
  • 春三月

    《摄生消息论》曰∶春阳初升,万物发萌,人有宿疾,春气攻动,又兼去冬以来,拥炉熏衣,积至春月,因而发泄,致体热头昏,四肢倦怠,腰脚无力,皆冬所蓄之疾,是务调理。调理法勿多食酸味,减酸以养脾气。(春,肝木..

    0 读医 2025-09-19
  • 修养宜四时调理第五

    延寿之法,惟自护其身而已。冬温夏凉,不失时序,即所以自护其身也。故前人云∶知摄生者,卧起有四时之早晚,兴居有至和之常制,调养筋骨有偃仰之方,节宣劳逸有予夺之要,温凉合度,居处无犯于八邪,则身自安矣。真..

    2 读医 2025-09-19
  • 十八伤

    久视伤精 目得血能视,精由血化,故伤精。久听伤神 神滋于肾,肾通窍于耳,故伤神。久卧伤气 卧时张口散气,合口壅气,故伤气。《混元经》曰∶睡则气滞于百节(觉与阳合,寐与阴并,觉多则魂强,寐久则魄壮,魂强者..

    1 读医 2025-09-19
  • 十忌

    忌早起科头早多风露之气,科头则寒邪入脑,故忌之。忌阴室贪凉 无阳照之室,阴气重,伤人,故忌之。忌湿地久坐 潮湿气主生疮毒,故忌之。忌冷着汗衣 汗衣湿后必冷,着之则侵背伤肺,故忌之。忌热着晒衣 久晒之衣,有..

    3 读医 2025-09-19
  • 十要

    面要常擦 如前擦面之功,能使容颜光泽,故要常擦。道家谓之修神庭。目要常揩 每静时能常闭目,用两大指背,两相磨擦,揩眼使去火,永无目疾,故要常揩。耳要常弹 即鸣天鼓。可免耳患,故要常弹。齿要常叩 齿喜动,故..

    3 读医 2025-09-19
  • 修养宜知要知忌知伤第四

    子舆氏曰∶夫蚓上食稿壤,下饮黄泉。东坡曰∶蜗涎不满壳,聊足以自濡。所谓知要也。又,《野语》曰∶蝮蛇有一种小而甚智。巫流操其法术欲取之,必诵咒语于洞穴之口。蝮一闻之,即以尾塞其耳,拒其声而弗听。巫术穷,..

    2 读医 2025-09-19
  • 全神语

    弥格居士曰∶神者,心之运用,宜急治心以全神。《觉世真言》曰∶通天达地,出化入神,只是一个心。动中茫茫,不知此心久不在腔子里。故治心者要先知收心。又曰∶心乃一身之主,主人要时时在家,一不在家,则家人无管..

    3 读医 2025-09-19
  • 神者,人之未生,父母媾精,其兆始见一点,初凝一念是也。始见一点,即所以成形,初交一念,即所以生神。神为气之子,如有气以成形,乃有神之知觉运动。指始有身而言也。神为气之帅,如神行即气行,神住即气住。指既..

    2 读医 2025-09-19
  • 气有禀于天地者,有受于父母者,禀天地之气谓之真气,受父母之气谓之凡气。真气者,人才成胎,便禀天地之气,与人身之气以类感类,合化以成人身。气有清浊浓薄,人因之有强弱刚柔。凡气者,人初受形,因父精母血蕴结..

    4 读医 2025-09-18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