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养宜堤防疾病第七
夫人果能顺六气之和,平七情之戾,使 疾不作,岂不甚善。然疾者,至圣之所慎,惟明哲之人不治已病治未病,既病而需医药,犹临渴而掘井泉,鲜有能济者。况良医难逢,真药莫辨,尝见死于病者十之三,死于医者十之七。盖医之一道,须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三者俱明,然后可以语人之疾病。不然,则如无目夜游,无足昼蹑,动致颠仆,而欲愈人之疾者,未之有也。至药之为用,或地道不真,美恶迥别,或市肆多伪,气味全乖,非惟不能中病,反致病增。用者不察,尝试漫施,则下咽不返,死生立判,顾不大可惧耶。所以有服药者之多毙,不药者之反存。岁庚寅,予补选都门。适同宗前辈某,亦候补郡守,侨寓悯忠寺,抱 二年,坚忍不服药,惟调息饮食起居。病无减退,亦未加剧。会密友某至京,诣悯忠寺视疾,力荐良医一人,极称其治病如神。前辈某因怂恿难却,强就延医。密友代为购药,意倍殷勤,且决其旦夕奏效。前辈佯诺之。
药虽煎,未沾唇也。越日密友亦病,并非沉 ,即所荐之良医药之。前辈日使家仆问讯,盖答其前意之殷勤也。甫数日,仆忽返告曰∶密友某死矣。前辈惋叹不已。未几已病全愈,得补官出都矣。又,族叔陶村公宰来阳,长子婴风寒疾,诸医治莫效。访求一良医,进药数剂,病转甚,势危笃。医来,病者坚拒之。医大言嚷曰∶药力不胜病,如再服无效,予甘罪罚。族叔且疑且信,强其子下咽。无何痰起,而气旋绝矣。急索良医,已逃窜无踪。噫,可畏哉。举书籍所传,庸医杀人,不可殚述,此则予所耳而目之者。
或者曰∶然则医药固可废乎?曰∶何可废也,慎之已尔。慎医药莫如慎疾病,慎疾病尤宜知疾病。今为就一身五脏受病之因、辨病之误、免病之诀,分类指示。据病之种类数百,止就所常见而易构者摘录之。俾于未病之先,知所谨惧,庶几不借神楼而普登春台也。
按东垣《格致余论·序》谓∶故方新病,安有能相值者,泥之且杀人。此编中载病不载方,即此意也。
气功养生著作。8卷。清代徐文弼撰。作者主张气功导引应与综合调摄并重,提出修养宜行内外功,要宝精宝气宝神,还须知要知忌知伤,注意四时调理和饮食调理。在外功方面,有针对五官、四肢、腰背的按摩之术,及提倡应用十二段锦、八段锦和六字真言。内功则是静坐运气方法。本书内容涉及广泛,收罗前人经验甚多对后世的保健养生有一定的影响。曾有内容被《内功图说》引用。 唐豪曾对《内功图说》的构成有过系统的条贯梳理,指出该书的来源共有4部分:其中的“12段锦”、“分行外功诀”、“内功图”和“五脏病因”,来自乾隆年间徐鸣峰的《寿世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