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雷海宗杂论集 / 雷海宗

近代史上的梵蒂冈与世界罗马教

2025-09-20 12:55 雷海宗杂论集

今日梵蒂冈与世界罗马教简介

本文的目的,是对今日以及全部近代史上以梵蒂冈为中心的世界性的罗马教,作一简单的介绍。文中的史实,一大部分都散见于一般较为详尽的历史书中,无需注明出处;也有的史实是只见于比较专门或比较偏僻的作品中,或埋没于各种内容庞杂的工具书中,对这些事实,都作引证附注。

文分四篇:一、今日梵蒂冈与世界罗马教简介;二、近代史上的罗马教;三、中国近代史中的天主教;四、今日局面。最后作一简单的总结。

梵蒂冈国

作为国际局面中一员独立主权国的梵蒂冈,是一九二九年在墨索里尼的法西斯意大利的维护之下成立的,距今只有二十二年的工夫。缘自八世纪中期起,一直到十九世纪的中期,前后一千一百年的时间,在意大利半岛的中部,以罗马城为中心,本有一个教皇国,也是欧洲许多大大小小封建国家中的一分子。法国大***后,资产阶级的民族主义与日俱盛,千余年间仅为地理名词的意大利也逐渐统一为意大利王国,在这统一的过程中,教皇国的领土都并于新的国家,最后只剩下罗马城与城郊之地,在法国的保护之下苟延残喘。一八七〇年普法战争爆发,法国驻军撤退回国,意大利王国的军队开入罗马,并宣布以罗马为首都,只有城内的梵蒂冈宫与附近的一些建筑,新王国没有进行占领,仍留给教皇使用。一八七一年,意大利政府并公布教皇保障法,承认教皇有一般国家元首的地位,承认各国派驻梵蒂冈宫代表的外交使节地位,承认梵蒂冈宫及附近地方有治外法权,并应许每年向教皇缴纳岁币,其数额大致与过去教皇国的收入相等。对于意大利王国的这种优待条款,教皇坚决拒绝接受,根本否认意大利王国合并教皇国领土的合法性,并自命为梵蒂冈的囚徒,声明自己既被意大利王国所困扰,今后将永不逾越困居的宫墙一步。此后六十年间,前后五任的教皇,都坚持这个姿态,并禁止意大利的教徒(也就等于意大利的全体人民)参加新国的一切政治活动,虽然这种禁令当然是不会发生作用的。

第一次大战后,首先法西斯化的国家就是意大利。教廷似乎认为这个新的意大利较合口味,在双方情愿之下,于一九二九年,教皇比约第十一世就与莫索里尼签订协定,解决了六十年的悬案,主要的条件有二:一、恢复教皇的政权,意大利承认梵蒂冈宫为独立的主权国;二、意大利王国对教廷交付一笔大的赔款,即现款七亿五千万里拉及政府公债券十亿里拉。教廷方面声明六十年前的纠纷一笔勾销,表示不再提旧日教皇国领土的问题,不久教皇正式出宫走了一遭,表明已不再是梵蒂冈宫中的囚徒。一笔总赔款的办法,由教皇的立场看来,胜于一八七一年意大利政府所拟定的每年津贴的办法。每年由意大利接受津贴,将使教廷有成为意大利的附庸之势;而一笔赔款,仅是赔款而已,不致引起不利的政治后果。

一九二九年出现的这个正式称为梵蒂冈城的新国家,是全世界最小的国家。它不仅是完全被另一国的领土所包围,并且是局限于另一国首都的市区之内。全国的面积尚不满五分之一方英里,人口向未超过一千,由表面看,是微不足道的一个国际成员。但这个国家的实质与世间任何其他的国家都大不相同。它是势力遍世界的罗马教会的神经中枢,这个宗教帝国的人口超过四亿,仅略少于中国的人口,多于中国以外任何国家的人口。称人口一千的梵蒂冈为主权国,只是国际法观念下的一种说法而已,它实际是世界性的一个富有战斗性的教会的大本营;今日世界上多数地方的人,包括我们新中国的人在内,都急需对于这个大本营及它所指挥的普世教会取得较为深刻的认识与了解。

教徒数目及其分析

根据一九五〇年八月梵蒂冈广播所公布的官方数字,世界人口与教徒人口的数字如下:

世界人口二,三七四,四七九,〇〇〇

罗马教徒四三二,〇六四,〇〇〇

关于这两个数字,我们可作两种分析。第一,在今日世界二十三亿以上的人口中,罗马教徒占四亿以上,约为百分之一八点二;那也就是说,今日世界上每十个人中,就几乎有两个人是宗奉罗马教皇的。第二,在最近二十年中(一九三〇至一九五〇),教徒数目的增加为一一九,〇〇〇,〇〇〇,增加三分之一;而世界人口的增加为六〇〇,〇〇〇,〇〇〇,增加六分之一,教徒比率的增加超过全世界人口比率的增加一倍,这是深值得我们注意的。

罗马教教会的重心在欧洲,我们再看一看欧洲的情形:

欧洲总人口(包括苏联欧洲部分)五五六,六二四,〇〇〇

欧洲教徒二一六,〇五三,〇〇〇

在欧洲,罗马教徒在总人口中的百分比为三八点八,每十个人中将近四个人为教徒,约等于全世界比率的二倍。专就宗教言,其他的欧洲人,或信希腊教,或信耶稣教(新教),少数的回教徒与犹太教可以不论。希腊教在东欧各国分立,绝无罗马教的统一组织。耶稣教更是支离破碎,大小的派别不计其数。就实际所能发挥的力量来讲,希腊教和耶稣教都绝无与罗马教分庭抗礼的资格。

美国的情形,是我们特别愿意知道的。一九五〇年的数字如下:

全国人口一五〇,六九七,〇〇〇

罗马教徒二六,七〇〇〇,〇〇〇

今日罗马教徒在美国的人口中占百分之一七点七,超过六分之一,不及五分之一,而与全世界总平均的比率相等。美国人自立国以来,就一向以耶稣教国家自命,十九世纪末期罗马教徒在总人口中仍只有十分之一左右,半个世纪间的增加率实在惊人。

教徒数量增加原因

皈依罗马教的人数,何以在世界各地都有增加的趋势?主要的原因,或者可由三方面来讲。第一,罗马教教义中坚决反对节制生育的立场,在欧美资本主义的世界中使罗马教徒人口生殖率平均的超过耶稣教徒。欧美为基督教重心所在,又为资本主义势力重心所在,一百五十年来,尤其近百年以来,节制生育的风气日愈流行,许多地方的人口增加率趋向于迟缓、停滞,或根本倒退。基督教,不分新派旧派,都反对此风,但新教各派没有力量,没有方法,干预它们信徒的家庭生活,而罗马教会的七圣事中有一种告解圣事,就是信徒须向神父忏悔,把一切言行隐私均须全盘托出,神父经此可对信徒的生活加以深切的指导。这种控制法的效用虽不是绝对的,连在重要罗马教国的法国虽也不能十足生效,但一般的讲,罗马教徒的人口生殖率是高于新教徒的。(关于此点,我们只是就事论事,只讲节制生育与新旧教人口比例的关系,并不离题去讨论此种风气本身是好是坏的问题,因为那与本文的主题无关。)

第二,罗马教会传教运动积极,最少在数目字上收效甚大。耶稣教四分五裂,各派的传教运动往往错综复杂,甚至因争夺而互相抵制。罗马教有世界性的统一组织,传教事业也有世界性的通盘筹划,所以收效也较大。例如自第一次大战以后,因政治经济的波动,耶稣教的传教运动在有些地方有收缩的趋势,但罗马教则一切推进如故,在很多地方,尤其在非洲,并且更加积极。近几十年来,凡是非基督教的国家中,罗马教徒的数目都有急剧的增加。

然而罗马教的宣传并不限于非基督教的世界。旧教国家中不信教的人,以及新国家中的新教徒与一般的人,也是罗马教宣传的对象。自第一次大战以来,新教国家中的各派耶稣教徒或本不信任何宗教的人,以及旧教国家中本不信教的人,皈依罗马教的数目都是逐年增加。第二次大战以来,此种趋势更加显著。以美国而论,近年来每年平均有十万人改信罗马教,第二次大战后,一年往往达到十二万人。

在所谓基督教的国家中,新教徒与原来不信教的人大批改信罗马教,当如何解释?这恐怕是一个思想问题,这也就谈到罗马教势力增加的第三种原因也是较为根本的原因了。三十年中的两次大战,已把资本主义社会打向没落、混乱与衰亡,一般的人心空虚恐慌,无所适从。十九世纪资本主义盛期一般欧美人不可一世的气概,今日连在资本主义最后堡垒的美国也已不可再见。面对这个新的局面,生长在资本主义国家中的人,可有三种不同的反应:一、少数人认清时代,勇往直前,走上正确的***路线。走这条路的,在所有资本主义国家中,到现在为止,都还只是少数人,在硕果仅存的资本主义中坚国家的英美尤其稀少。二、因为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尤其在资本主义中坚国家像美国一类的国家中,小资产阶级仍盛,小资产阶级的思想意识仍能影响本阶级以外的人,所以面对没落的新局面,有相当多数的人就采取了小资产阶级遇到挫折的一种典型的对付方法,就是消极的对付方法,有意无意的感到前途无望,于是精神成为麻木不仁,生活变为颓废堕落。醉生梦死的生活,在今日的资本主义社会,是相当普遍的现象。三、最后又有一种人,也是少数,但却是可观的一个少数,他们也曾开动过脑筋,但或因开动的方向错误,不可能真正想通,或因缺少胆量与毅力,不敢接受正确的结论,以致最后不能或不肯走***的路线。但这些人又是不甘心去走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堕落路线的人,于是只有追求精神的安慰,也就是精神的逃避,也就是精神的麻醉,其方式不只一种,然而在欧美各国最现成最方便的一种就是皈依罗马教。放弃奋斗,不再多想,沉醉于神秘的信仰与迷人的仪式中有些人就如此的得救了!

近代传教机构

我们最后可介绍一下传教运动特别成功的罗马教的传教机构。庞大的、永久性的传教机构,是近代的制度,代表因宗教改革而丧失北欧地盘后的一种在欧洲以外追求补偿的企图。这个运动,十六世纪已经开始,大规模的发展是十七世纪的事。一六二二年,教皇在罗马设传信会(Congregatio de Propaganda Fide)。主席为一老资格的枢机主教(Cardinalis)。此人的地位仅次于教皇,常常非正式的被称为红衣教皇。(按,枢机主教最多七十人,向例不满此数,他们组成教皇的枢机院或国务院,是教廷机构中最高的机构。他们都由教皇委派,教皇死后,他们在秘密会中选举自己团体的一分子为继任的教皇。枢机主教的礼服以红色为主,所以他们又称红衣主教,教皇的礼服以紫色为主。)另有枢机主教二十五人,实际往往等于半数,及其他人员若干,组成委员会,帮助这位红衣教皇处理全世界传教事业国的事务。在罗马城设有传信学院,训练传教士往世界各地传教,除意大利人或其他的欧洲人以外,各传教事业国的青年子弟,也时常送到罗马受训,受训完成后再遣回自己的祖国传教。传信会的财权甚大,在第一次大战时,它所运用的资金已有美金一亿三千五百万元。当时美金尚未贬值,购买力远高于今日。

除罗马外,各罗马教国家的教会也都设有传教机构,在近代史上法国处在领导的地位,有最重要的传教会。法国最大的传教机构为设于巴黎的外方传教会(La Societe des Missions Etrangeres),成立于一六五八至一六六三年间,传教的对象为东方,就是中国、朝鲜、暹罗、缅甸、印度、土耳其等地。法国其他重要城市也逐渐设立外方传教会,也各自派遣教士,出外传教。但各国所派的传教士,都与教廷保持联系,并非完全的各自为政。

(原载《历史教学》第2卷第2期,1951年8月1日)

雷海宗(1902—1962):著名历史学家。一九二七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先后执教于南京中央大学(1949年后更名南京大学)、武汉大学、清华大学和西南联大,担任教授、系主任等职;一九五二年全国院系调整,调任南开大学历史系世界史教研室主任。《雷海宗杂论集》是一部全面搜集雷海宗先生学术成就和散杂文的丛书,极具收藏和学术价值。中西融汇、古今贯通的史学大师,中国历史研究绕不开的先行者,全新整理的文集带我们重回被忽视的“雷海宗时代”。

猜你喜欢

  • 《西方的没落》

    [德]奥斯瓦尔德施本格勒 著 雷海宗 译第一章 起源和景色B、一群高等文化Ⅵ、历史景物与自然景物一个人,不管他生在世界上是为得事业或为得学业的,在他活动的时候或思索的时候,总是警醒的,所以也就是精神集中的..

    3 雷海宗杂论集 2025-09-20
  • 由翻译史看翻译理论与翻译方法

    由全部人类历史上看,翻译,较大规模较有计划的翻译,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介绍新的思想。无论为什么原因,甲种文字地区认为乙种文字地区有大批的,成套的作品,其中含有甲区的人所急于要吸取的思想,技术与经验,在此..

    2 雷海宗杂论集 2025-09-20
  • 翻译与注释

    翻译工作的目的,是把外国文字的作品介绍给本国的读者。既然介绍,就要彻底地与负责地介绍,不能只顾自己了却任务,而不问读者能否接受,或能接受到如何的程度。解放以来,大家讨论翻译问题,对不负责的翻译品已经指..

    1 雷海宗杂论集 2025-09-20
  • 外国史译名统一问题

    我们学习外国史,一个困难就是人名地名与专门名词的不易习惯。译名即或正确与标准化,最少在专名一点上,外国史是较本国史要使读者多费一番脑筋的;而多少年以来,除极少数可说是尽人皆知的名词外,外国史上的人地与..

    1 雷海宗杂论集 2025-09-20
  • 翻译中的小问题一束

    自清末开始介绍西学以来,国人无论是翻译西文书籍,或根据西文资料从事编著,时常因观念上的认识不清而发生对于文字的误解。有一些误解根深蒂固,几乎可说已经成为学术界的传统。另外又有些名词与观念,始终模糊不清..

    3 雷海宗杂论集 2025-09-20
  • 读高级中学课本《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

    编写课本,尤其编写中学课本,在很多方面是较比编写专门著作要困难的,因为它在思想性、在科学性、在艺术性方面都同样地有高度的要求,三者缺一不可。由李纯武同志主编的《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和由杨生茂、李纯武两..

    3 雷海宗杂论集 2025-09-20
  • 评雅斯贝斯著《近现代中的人》

    十九世纪以前西洋虽然变化甚多,但历代都以自己的时代为固定不动的,永久的。十九世纪以下,尤其欧洲大战以下的今日,大家都感到时代有如流沙,顷刻万状;每人无论自己的境遇稳固与否都觉得整个的时代是不稳固的。这..

    5 雷海宗杂论集 2025-09-20
  • 评赫克尔著《宗教与共产主义:苏俄宗教与无神论研究》

    西方有一句老话,说:英国人或美国人谈话:谈来谈去一定要谈到体育游戏的问题;法国人谈话,谈来谈去一定要谈到女人的问题;俄国人谈话,谈来谈去一定要谈到宗教的问题。英美人或法国人是否如此,我们可不必管;至于..

    2 雷海宗杂论集 2025-09-20
  • 评道森著《人类行程》

    这本书的副题,自白的很清楚:由史前到最近各民族与大事的表纪,内中包括一个分七段的《世界史对照表》《历史地图》九十六页,与图像六十四幅。编者曾作过《大英百科全书》的一个编辑,对于编作像《人类行程》的一本..

    3 雷海宗杂论集 2025-09-20
  • 评汤姆孙著《中世纪史》

    由四五世纪至十五世纪间的所谓西洋中古史对于一般略知欧洲古今大势的人仍是一团漆黑或不解之谜。中古一词的不妥对于这点要负不少的责任。中古或中世纪是十五世纪意大利人文主义者所创的名词。那时他们对于过去希腊罗..

    3 雷海宗杂论集 2025-09-20
  • 评汉译韦尔斯著《世界史纲》

    《世界史纲》,英国韦尔斯著,梁思成等五人译述,梁启超等十人校订,商务印书馆出版。一、序论评论原著与评论译品不同:前者只要对原书着眼就够了;后者却有两层:第一先要将原书的本身审查一下,估它的价值;第二还..

    4 雷海宗杂论集 2025-09-20
  • 欧洲人的“教名”及一般取名的问题

    有读者问:欧洲人所谓教名是什么意思;对欧洲人一般的取名制度的问题也时常有人口头上或书面上提出,现在作一综合性的解答。我们中国旧日一个人有名又有字,欧洲人只有名而无字。从这一点讲,欧洲人取名的制度比我们..

    4 雷海宗杂论集 2025-09-20
  • 二十世纪的罗马教廷与帝国主义

    教廷与法西斯之联盟一九一七年的十月革命,是全部人类历史上最大的转折点。这个真理,罗马教廷也完全承认,不过它是从反面看问题的。教廷认为社会主义革命后的苏联是它的敌人,它认为它自己已在面对一个前所未有的危..

    4 雷海宗杂论集 2025-09-20
  • 耶稣会的别动队活动

    耶稣会的反时代工作,把基本上属于封建社会的一个教廷与大一统教会拖入近代社会的一项工作,可分两方面来讲。一、正式成立后不久,耶稣会就公开地与秘密地为开一次宗教大会奔走,最后一个由耶稣会暗中把持之下的大会..

    3 雷海宗杂论集 2025-09-20
  • 耶稣会——罗马教廷的别动队

    十六世纪在欧洲历史上是所谓宗教改革的时代,在这个运动的激荡之下,罗马教内部产生了一个新的修会,称为耶稣会(Societas Jesu),罗马教最后能得不完全破裂或消灭,主要的是耶稣会活动的结果。近四百年的罗马教,..

    3 雷海宗杂论集 2025-09-20
  • 有关马克思的两篇文件

    一九二七年纽约国际书店出版了一本《马克思:为人,思想家,革命家》(Karl Marx:Man,Thinker,and Revolutionist)一共汇集了十七篇文字,对于马克思的为人、思想与活动作了一个概括的介绍。其中有两篇,我们下面..

    2 雷海宗杂论集 2025-09-20
  • 《周论》发刊词

    在刊物已经很多的今日,又出一个新的刊物,似乎当有充分的理由向社会说明。今日的中国,今日的世界,都处在政治兴趣特别浓厚的时代,刊物的众多也就是由于此种兴趣。政治兴趣使人热烈,使人动感情,使人把热烈的感情..

    3 雷海宗杂论集 2025-09-20
  • 时代的悲哀

    今日的世界正处在一个大的动乱时代,到处都是问题,每一个问题又好似都没有妥善的解决方案,以致人心普遍的不安,被一种莫可名状的忧虑心理所笼罩,一若非常的大祸随时就要临头的模样。但我们若随便找一个警觉性锐敏..

    3 雷海宗杂论集 2025-09-20
  • 五四献言

    民国八年五月四日,北京大学及其他首都各校的学生三千余人所举行的游行示威,就动机与结果言,有双重的意义:一为爱国运动,一为新文化运动。时间虽已过了二十九年,我们今日纪念五四,不仅是例行故事的纪念,就那双..

    2 雷海宗杂论集 2025-09-20
  • 史实,现实与意义

    历史学特别注重事实,某年某地会发生一个重要战役,二百年前的某政治家曾在某种情形下作了某一种决议,这都是历史的事实。再如群众暴动,宗教家的牺牲与宣传,哲学家的辩理,文学家的创造,科学家的发现与发明,也是..

    3 雷海宗杂论集 2025-09-20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